海南发展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启示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近年来,海南发展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面临倒闭的一家银行。
该银行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境内一家地方性银行,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海南发展银行最终宣布破产,给当地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
2024年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利润下降,为了弥补利润缺口,海南发展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高风险贷款,包括房地产和非标准化信贷。
这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的积累,资产质量开始恶化。
此外,银行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也存在明显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其次,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还包括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海南发展银行所在的房地产行业面临了严重的市场下行风险。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收紧政策,贷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导致海南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了流动性风险。
同时,国家对地方性银行的监管也逐渐加强,使得海南发展银行在资本金补充和整体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此外,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还暴露出监管部门监管不严问题。
过去的监管模式主要侧重于规则制定和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在风险防控方面缺乏主动性。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导致对监管部门的整体能力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监管部门应在早期识别和预警风险,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和规则,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
最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倒闭导致了大量失业和社会不稳定,也使得当地的金融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由于海南发展银行是地方性银行,其倒闭还对其他地方性银行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综上所述,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监管不严和资本金补充不充分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该银行的倒闭。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关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高息揽储的教训_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共3页]
![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高息揽储的教训_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388c7c8fc4ffe473268abbe.png)
99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四)确定最佳银行规模一般说来,大银行的负债成本比小银行低,因为大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存在规模经济。
银行规模大,可以摊薄经营成本。
同时,公众对规模大的商业银行比较有信心,所要求的风险补偿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从储户那里吸收存款,也可以较低的成本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
但是,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超过一定规模,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会不降反升。
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自己的最佳规模。
案例分析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高息揽储的教训一、案情回放海南发展银行(下称海发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 800多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7年之前,即海发行兼并托管信用合作社事件之前,海南省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大规模扩张,同时伴生了许多金融机构。
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有效监控,房地产业出现了泡沫,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泡沫开始破裂,许多信用社都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
海南省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数目很大,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各个信用社都采取了高利息的方式来吸引存款,而对储户承诺的高利息也加剧了这些信用社的经营困境。
海发行成立之初,也采用高息(1996年海发行五年期存款利息一度高达22%)揽存的“偏招”,并获得了暂时的辉煌——截至1996年年底,成立仅一年多的海发行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到86亿元,比开业前增长94.3%,几乎翻了一番;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97.8%;偿还了59%的历史债务,全年实际利润1.25亿元。
据1997年《海南金融年鉴》称,海发行收息率为90%,与境外36家银行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达1.7亿美元。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

1992-1993年海南金融机构直接投入房地产业 的资金在250亿,占全部贷款的40%左右,直接或 间接投入房地产业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50%左 右,各项负债中近70%来自岛外. 1993年宏观调 控后,海南房地产热难以为继,迅速降温,1996 年房价已跌去六成,地价更跌去六成以上,金融 机构投入房地产业的资金被套牢压死.岛外资 金不再流入并回流,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大幅增 加,相当部分金融机构只得依靠高息揽存来维 持运转. 3.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行政干预难以化解地 方金融风险. 4.从监管的角度看,完善的监管法规和严格的 监管措施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保证.
1998年春节过后,挤兑开始在海发行出现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鉴于 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为了保 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停止其一切业务活动, 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海南 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 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境外债务 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 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分析:
1.从银行本身的角度看,存在信用风险。 巨额债务:成立时有40多亿元债务近3倍与注册资本, 高息揽存:海发行5万元以上存款平均利率估计超过 15%,60多亿是高成本的同业拆借, 大量坏帐:到1995年末,向5家分支机构借出资金58 笔3.56亿用于保付,未收回一笔,到96年3月对5家分 支机构支持资金85笔8.49亿. 2.从宏观经济背景的角度看,银行信贷资金的经营 与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 1992年前,海南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房地产开发 引来资金,海南海南金融机构直接投入房地产业速 增加,岛外资金以各种方式大量流入.
关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从信用风险角度看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

从 信 用 风 险 角 度 看 海 南发 展 银行 倒 闭案
张
摘
晴
俞嘉颖
要 :国外银行倒 闭屡有发 生,但在 中国这似 乎就有点不可思议。大 家都想 当然的认为银行 是不会倒闭的。直到 1 9 9 8年 6月 2 1日,
中 国人 民银 行 发 表 公 告 , 关 闭刚 刚 成 立 才 两年 十 个 月 的 海 南发 展 银 行 才 打破 了这 个 局 面 。 这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第一 个 由 于 出现 支 付 危 机 最 终 被
关闭的具有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因而引起 了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本文将 结合金 融风 险管理 的相 关 内容探析 海南发展 银行 关闭 的原 因,
1 9 9 5年 8月 1 8日,海发行宣 告正式 成立 。从 成立之 初 ,海发 行就 被委以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 。 在这样危机重重的情况下 ,海发行还是 以它顽强 的生 命力走 出了困 境 ,一度成为当地银行业 的后起 之秀 。但是 ,令海发 行没有 料到 的是 , 在海 南房地产泡沫时期 ,多家信用社采用高息揽存 的方 式开 展业 务 ,随 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贷款难 以收 回,造成 的不良资产导致无法 正常营 业。从而决定将这些信用社并人海发行 。然 而正是 因为这次 的兼 并 ,最 终使海发行走向 了灭亡 。 1 9 9 8 年3 月2 2日,央行 在陆 续 给海发 行 提供 了 4 0亿 元 的再 贷款 后 ,决 定 不 再 给 予 资 金 支 持 。 1 9 9 8年 6月 2 1日,中国人 民银行发表公告 。关闭海 南发展银行。 二 、海南发展银行倒 闭案 的原因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 的倒闭最主要 的原 因是不 良资产比例过大 ,并 且形象 受损发生挤兑事件而导致资金不 足,最终 出现支付危 机 ,这是信 用风险 的主要表现形式 。 ( 一 ) 内在 不 确 定 因素 :经 营 模 式 不 规 范 海发行最终被关闭 的本质 原 因还是 由于海发 行 自身存 在 的违 规经 营 。随着挤兑风潮 的加剧 ,海发行这 一问题 也逐渐 浮 出水面 。海 发行成 立后 ,大量进行违法违规 的经 营 ,其 中最严 重的问题 ,就是 向股东发放 大量无合法担保 的贷 款。有关 资料显 示 ,海发行 成立 时 的 1 6 .7 7亿股 本在建立之初 ,甚至在筹建 阶段 ,就 已经以股 东贷 款的名义流 回股东手 里。正因为存在这种 违法 违规 的经 营行 为 ,为 海发行 的命 运 埋下 了 隐
海发行倒闭案例分析

2.盲目兼并,引起信用风险,挤兑现象严重
“
1、海口人民信用社存在诸多病根,盲目兼并造成海发行负担负担 过大,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2、负担过大,造成海发行无法正常运转,信用危机产生,挤兑 现象愈加频繁,最终导致清偿能力丧失。
”平衡和结构优化是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处于 正常状态和资金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海南发展银行开业初期即背负 近45亿元的债务,其中相当一部分随着房地产业的降温成为财务坏账 和不良资产。银行资金短缺,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对于庞大债务的消 化只能是力不从心,造成畸形发展。
(五) 以立法推动金融改革,运用 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为防止类似于海南发展银行事 件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商业 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资本金结 构、贷款投向以及存款保险等进 行更完备的立法,并明确执法程序, 使依法监管更加切实可行,经营管 理人员所担负的法律责任更加明 析。
(六) 以市场退出机制来加强监管,整顿金融秩序
6.行政手段的制约削弱了市场手段 和法律手段的效力
海南政府过于干预, 违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造成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 段的弱化甚至失灵, 导致银行体系脆弱、发展 衰败
7.银行法规不健康,监管失控
1、无论是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开业,还是高息揽储出现的违规操 作,都违反了《商业银行》的行为 2、严重低估兼并信用社后所潜在的风险,经营制度存在漏洞 3、市场体制和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同行内盲目追求发展,忽视监管和 法律手段的重要性。
(八)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 教训,以其为鉴改革现有银行体系
在海南发展银行事件中,处处可见 这些直接间接造成金融风险的因 素。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它的 许多特征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都 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因此,要结 合海南发展银行的惨痛教训,全面 改革现有银行体系,剔除潜在及表 面化的风险因素,这样才能保持我 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确保改革 开放的胜利果实。
基于海南发展银行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的 搭 便 车 行 为 ,同 时 对 于 董 事 会 成 员 之 间 的 相 互 监 督 和 激 励 不 能 产 生 积 极 的 影 响 ;因 此 假 设 2 没 有 得 以 验
证。 独 立 董 事 变 量 的 交 叉 项 回 归 系 数 不 显 著 ,这 就 是
说 独 立 董 事 的 作 用 没 有 发 挥 ,对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并 没 有 起 到 抑 制 作 用 。假 设 3 没 有 得 到 验 证 。这 很 可 能 是 因
1 9 9 5 年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最 初 的 成 立 ,是 海 南 政 府 为 了降低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负 面 影 响 ,维 持 经 济 的 平 稳 健 康 运 行 而 采 取 的 措 施 。 当 时 房 地 产 泡 沫 和 金 融 泡 沫 濒 临 破 灭 ,很 多 公 司 出 现 了 资 金 流 转 不 畅 的 局 面 ,海 南 省 政 府 想 要 在 充 分 利 用 原
风 险 、流 动 性 风 险 以 及 政 策 风 险 。
关 键 词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房 地 产 泡 沫 ;风 险
中 图 分 类 号 :F 8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10. 1 9 3 1 1 / j. cnki. 1672-3198. 2016. 33. 096
1 海南发展银行的诞生与破产 1 . 1 海南发展银行为解决海南房地产泡沬而诞生
财经管理
基于海南发展银行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郭昊昱 ( 清 华 附 中 ,北 京 1 0 0 0 8 4 )
摘 要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为 海 南 房 产 泡 沫 买 单 而 诞 生 ,经 历 了 一 场 大 规 模 的 政 策 性 兼 并 后 ,在 金 融 市 场 中 仅 仅 存 在 三 年 就 宣 布 关 闭 。 从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的 发 展 历 程 中 ,能 够 体 现 出 商 业 银 行 面 临 的 主 要 风 险 ,即 信 用 风 险 、市 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发展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启示海南发展银行暴露问题有:
1.资产负债比例的不合理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先天不足;
2.高息揽储无异于自断生机;
3.盲目重组,雪上加霜;
4.行政手段的制约削弱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效力;
5.政府宏观调控不当;
6.银行法规不健全,监管失控;
7.海发行在一些技巧问题上处理不当;
8.新老股东矛盾不断。
给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启示。
1.银行监督管理亟待加强。
海南城市信用社高息揽储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酿就海发行关闭的隐患。
假如当初有关当局能够加强对信用社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消除隐患,也许海发行非但不会受其拖累,反而还能通过兼并扩充自身实力,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转轨经济中,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银行监管机制,确保银行审慎运营并保持足够的资本和储备抵御业务风险,以防患于未然。
2.银行兼并要充分考虑兼并行的实力和被兼并行的状况。
理论上,兼并就兼并方而言可以增强自身实力,减少竞争对手,迅速扩大市场;对被兼并方而言可以缓解危机、改善经营活动、提高竞争能力,因此对兼并双方都有好处。
但是,如果兼并时不能合理考察兼并双方的真实情况,则会出现水中救人不成反被落水之人拖入深渊的后果。
海发行兼并城市信用社被其拖下水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随着金融改革的
深入,还会出现银行资源的变动和再配置,因此对兼并行和被兼并行的综合素质衡量和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
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银行生存严重依赖公众的信任,公众信心的丧失必然导致存款人争相尽快撤走他们存在银行的资金,使银行面临挤兑的压力,经不起冲击的银行终将破产倒闭。
海发行遭受关闭命运的直接原因就是储户疯狂的挤兑。
因此,在市场金融兴起和银行业务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它能使存款人尤如服了一颗定心丸,在心理上获得保障,从而有利于维护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减轻银行可能发生的挤兑压力。
4.以市场机制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导向,限制行政干预。
在海南发展银行事件中,行政手段的过度干预,使市场机制的效力无从体现。
首先,在处理海南发展银行的市场准入问题时,忽视了资产负债比例的不良现状;其次主观地对银行抱有过高期望值,以扩张型的政策并入28家信用社,进一步造成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恶化;最后是缺乏对储蓄存款的有效保障和调度,一旦因信用恐慌发生挤提便措手不及。
5.以立法推动金融改革,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从世界金融体系来看,各国都越来越注重以法律手段保障金融业的安全和发展。
例如美国政府在发生国际商业信贷银行事件后,立即颁布了《加强对外国银行监管法》;英国政府在出现国内金融动荡后,成立了超级金融服务委员会,并以立法的形式授予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决定权;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也设立了金融监督厅,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
为防止类似于海南发展银行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有
必要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资本金结构、贷款投向以及存款保险等进行更完备的立法,并明确执法程序,使依法监管更加切实可行,经营管理人员所担负的法律责任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