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内容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可靠性技术与_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获批牵头十三五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获批牵头十三五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
目
饶宏
【期刊名称】《南方电网技术》
【年(卷),期】2016(10)7
【摘要】2016年6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牵头申报的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项目获得批准,标志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获得权威认可,处于领先地位。
【总页数】1页(PI0005-I0005)
【关键词】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计划项目;研发;电网技术;科研创新能力;直流输电;示范应用
【作者】饶宏
【作者单位】南网科研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27.2
【相关文献】
1.中国建研院牵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绩效评价 [J],
2.中国农机院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3个项目完成课题绩效评价 [J],
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建筑牵头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J], 本刊讯
4.广西医科大学首次作为牵头单位及子项目负责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J],
5.首都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J], 饶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方电网公司两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4] 汪旭旭,高虹亮,侯金华,等.三峡地区500 kV地线 悬吊金具磨损原因分析及结构改造[J].陕西电力,2014, 45(3):73-76.[5] 杨现臣.新疆大风区输电线路金具磨损行为研究[D].乌 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6] 刘冠辰.特高压输电线路U形挂环-调整环耐磨性能 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7] 邓鹤鸣,蔡 炜,张 伟,等.线路金具沙粒磨损模拟 试验:机械性能与微观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8,44 (12):3920-3928.[8] 芦 信.风沙两相流对架空导线磨损的实验研究[D].保 定:华北电力大学,2013.[9] 杨现臣,李新梅.新疆大风区输电线U型环磨损试验 分析[J].铸造技术,2016,37(10):55-57.[10] 朱弘钊,李勇杰,王 建,等.沙漠区域输电线路连 接金具磨损性能试验及磨损趋势预测[J].电瓷避雷器, 2017,279(4):152-156.[11] 逯平平,李新梅.电力金具U型环基于有限元软件的 疲劳寿命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9,41(3):44- 46.[12] 夏莹沛.输电线路涡致振动与尾流效应的数值仿真[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4.[13] 赵美云.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微风振动磨损特性研究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14] 张瑞博,邵开山,鲍明正,等.沙漠地区输电线路运 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治理措施[J].电力设备,2018(29): 13-15.[15] 游 溢,李文胜,何 成.强风沙区输电线路设计规 范编制研究[J].四川建材,2017(12):46-48.[16] 李书兴,陈斯华.西北风沙地区输电导线侵蚀及起晕 电压实验模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 2014(3):82-85.收稿日期:2020-12-23。
作者简介:罗 淞(198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email:****************。
电力系统中的可靠性评估技术与风险分析

电力系统中的可靠性评估技术与风险分析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规模,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技术和风险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技术和风险分析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和运营商准确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识别潜在的故障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1.可靠性模型在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中,可靠性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可靠性模型能够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描述电力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基于历史故障数据和故障模式,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计算和分析。
常用的可靠性模型包括事件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基于事件的方法,通过绘制事件发生的逻辑图,分析事件序列和概率,计算系统的失效概率。
而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基于故障的方法,通过绘制故障发生的逻辑图,分析故障序列和概率,计算系统的可靠度。
2.可靠性评估指标在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平均修复时间(MTTR)、失效率(Failure Rate)和可用性(Availability)等。
这些指标可以量化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评估系统的运行性能和故障修复能力。
MTTF指标是指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的时间,表示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MTTR指标是指在系统故障后修复系统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失效率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用于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可用性指标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反映了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综合程度。
二、电力系统风险分析1.风险评估方法电力系统的风险评估是一个基于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和运营商评估系统的风险水平,识别系统的脆弱点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
定性风险评估是一种主观评估方法,基于专家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系统的风险进行定性描述和评估。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Southern Gri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Southern Grid Corporation)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电力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机构之一。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电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南方电网公司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其研究领域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市场与规划、电力调度与运维、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方面。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为南方电网公司提供专业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通过研究电网平衡调度、电网稳定运行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南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研究院还通过开展自动化装备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升级。
他们在调度控制设备、自动化装备、新型电力设备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另外,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还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他们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方面,成果显著。
研究院从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技术难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南方电网公司的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还致力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创新发展。
他们积极参与国内外电力技术标准制定和电力行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研究院还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
总之,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作为电力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机构,通过研究项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为南方电网公司提供了专业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
他们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为电力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届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大型城市电网设备运维检 3 修体系深化建设的创新与
实践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基于信息化技术与精益化 4 管理深度融合的重大活动
供电保障创新实践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配网工程管理“三位一体”
5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管控体系
6 运检管控体系建设与实践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网设备智能运检管控体
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系建设
会议专辑 Conference Collection
第六届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 创新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管理类 特等奖(7项)
基于“大云物移”的智能 1 运检技术推动传统运检模
式的变革
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
周安春、杜贵和、高理迎、张薛鸿、徐玲铃、 彭 江、冀肖彤、张祥全、吕 军、周宏宇、 邵 进、黄 清、徐嘉龙、贺兴容、娄奇鹤
徐嘉龙、郭 锋、朱义勇、王 文、许 飞、 王赓劼、赵 峥、洪建光
董国伦、邱欣杰、石永建、张 健、李坚林、 甄 超、丁国成、秦少瑞、田 宇、陈庆涛、 柯艳国、罗 沙、李宾宾、郝韩兵、陈 强、 杨光辉、汪隆臻、徐润宸、曹元远、牛立群、 王宜福、樊承鹏
戴庆华、晏治喜、漆铭钧、潘 华、雷红才、 彭 熹、罗 凌、黄海波、梁勇超、李喜桂、 周卫华、李 波、章国勇、黄 颖、葛 强、 崔 卓、李 婷、毛柳明、肖 奕、肖 萍
火电厂 SCR 催化剂质量与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生产技 4
寿命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术部
刘传柱、毕诗方、田 亚、蒋志强、王兴合、 朱 跃、张 杨、杜 振、江建平、王 磬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
5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作手册编制
米树华、王忠渠、刘建民、李文学、胡先龙、 马庆忠、王 强、王立波、王志永、王志国、 牛晓光、邓 韬、邓黎明、代 真、代小号、 毕虎才、朱立平、刘红权、汤淳坡、祁金慧、 孙学海、李 宏、李 岩、李 涛、李为民、 李永生、李辰飞、李树军、李雪阳、杨希刚、 杨新军、肖德铭、吴国忠、张 强、张广兴、 张曰涛、张艳森、陈 兵、纳日苏、罗为民、 周 江、周智华、郑相锋、赵良举、郝晓军、 姚纪伟、秦青献、袁廷壁、徐 贤、高斌斌、 唐茂林、陶业成、黄 宣、黄桥生、常 青、 常金旺、崔 崇、章亚林、董勇军、蒋海涛、 韩宗国、谢航云、蔡 培
南网科研院聚焦可再生能源领域 提升电网技术竞争力

专栏科研之星64南网科研院:聚焦可再生能源领域 提升电网技术竞争力当前,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是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
南方电网覆盖五省区,东西跨度近2000公里,网内拥有水、煤、核、抽水蓄能、油、气、风力等多种能源。
2018年年底,南方电网全网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52.6%、51.5%。
为落实国家能源转型的战略部署,南方电网公司未来将加快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为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可靠并网和输送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南网科研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清华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南方电网公司重大专项,围绕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的目标,开展了数字系统和物理装置多层融合决策平台的攻关研究。
项目多点发力 取得多项技术突破项目由南网科研院电网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南方电网公司级高级技术专家——郭琦博士作为负责人,立足于建立安全、高效、可靠、绿色的智能电网的实际需求,对数字物理多层融合决策平台开展了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一是开发了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的数字物理智能决策平台,及数字系统和物理装置多层融合的决策平台(SMART ),实现了在同一进程中同时精确模拟交直流大电网微秒级电磁暂态与毫秒级机电暂态过程。
该平台具有灵活开放的对外一体化接口,实现了 SMART 特高压直流 / 高压直流 / 柔直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机网协调控制系统、多类型新能源及储能控制系统、安稳控制系统、STATCOM 等电力电子装置控制保护系统的多层融合,为可再生能源智能并网控制和可再生能源送出系统的稳定灵活控制、安全风险分析、调度优化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在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由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研院”)牵头完成的“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的数字物理智能决策平台研发及应用”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南网科研院技术创新 构建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生态圈

南网科研院:技术创新 构建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生态圈文/刘启强《广东科技》:请首先介绍一下贵单位的基本情况。
南网科研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5日。
2014年,南网科研院被认定为“南方电网公司中央研究院”,主要开展电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发、设备制造与销售、技术转让等业务。
作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南网科研院拥有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大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多家国字号实验室。
同时,作为南网公司“中央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南网科研院在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电网仿真技术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智能配用电、网络信息安全、高压设备检测、电网防灾减灾等技术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截至2019年年底,我们已累计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40余项、省部级和公司系统重大课题5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拥有专利2000余件,发布IEEE国际标准6项、IEC/IEEE联合标准1项、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40项。
《广东科技》:据了解,在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榜单上,你们有多个项目榜上有名,其中“电力云计算平台安全体系及防护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二等奖,请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获奖项目。
南网科研院:“电力云计算平台安全体系及防护技术研究”这个项目由我们作为主要完成单位,是我们与电子科技大学一起共同完成的,主要针对电力行业云计算平台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研院”)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的“中央研究院”,南网科研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电网经济运行、设备集成应用和客户服务等核心技术,并通过不断自主创新,为南方电网公司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推荐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荐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该项目实现了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的重大突破,主要成果包括:①提出新能源时空关联特性表征方法,攻克变流器等场站设备可靠性评估技术,解决了场站可靠性评估的难题。
②发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分层方法,填补了国际空白;提出系统状态的均匀设计和智能缩减技术,突破了交直流大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技术。
③揭示上级电网、同杆架设、新能源等可靠性影响机理,提出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分块方法,大幅提升了可靠性评估的计算精度和速度。
④创建设备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跟踪理论,提出基于薄弱环节快速辨识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协调优化方法,开发了电力系统可靠性优化软件。
该项目有力推动了电力技术进步,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6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电力行业标准5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SCI/EI论文230余篇。
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受邀在IEEE PES等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0余次。
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该成果已应用于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300余个地市供电公司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电力系统可靠性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中国、美国每年停电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是确定可靠性水平,进行可靠性精细化管控,实现可靠性-经济性协调的关键支撑技术。
美加8.14大停电事故调查组指出“可靠性评估和有效计算工具”是避免该类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加拿大哥伦比亚输电公司应用可靠性评估技术实现电缆建设工程节支1.49亿加元、年均停电损失减少1.26亿加元。
立项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发生深刻变化:负荷迅猛增长,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超大型特高压交直流电网、高密度城市电网逐步形成,其规模和复杂性空前。
传统可靠性评估技术难以适用,发展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
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主要面临四大难题:①水电站、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可再生能源场站一次能源时空关联、运行工况对变流器等设备可靠性影响机理复杂,致使场站系统可靠性评估困难。
②换流变等子系统元件众多、结构复杂、运行模式多样,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整体建模尚未突破;交直流大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系统状态数“组合爆炸”,致其可靠性评估效率低下。
③配电网受上级电网、廊道资源、分布式电源等影响,其停运模式复杂、构建困难,计及其影响以改善可靠性评估精度并提升速度成为严峻挑战。
④设备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责任分摊量化困难,缺乏薄弱环节快速辨识及可靠性优化技术,导致可靠性和经济性优化协调困难。
在国家支撑计划及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等的支持下,团队历时14年攻克了前述难题,实现了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的重大突破:①提出新能源时空关联特性表征方法,攻克变流器等场站设备可靠性评估技术,解决了场站可靠性评估的难题。
②发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分层方法,填补了国际空白;提出系统状态的均匀设计和智能缩减技术,突破交直流大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技术。
③揭示上级电网、同杆架设、新能源等可靠性影响机理,提出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分块方法,评估精度提高20%、时间降低近90%。
④创建设备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跟踪理论,提出基于薄弱环节快速辨识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协调优化方法,开发电力系统可靠性优化软件,计算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投资效益有效提升。
该项目推动了电力技术进步,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
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电力行业标准5项、国网企业标准4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SCI/EI论文230余篇。
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主办首届电力可靠性国际论坛、第14届电力系统概率方法国际会议,受邀在IEEE PES等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10余次。
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成果已应用于全国29省(市),在三峡和白鹤滩等10余个电站和新能源场站、川渝和广东等10余个大电网、云广等10余个直流输电工程、300多个地市供电公司(占全国80%以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客观评价1、项目获奖情况(1)“交直流输配电系统可靠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15年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电网运行风险理论及其辨识技术”获2011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项目鉴定2016年12月27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
由余贻鑫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计及时空关联特性影响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场站可靠性评估技术、双12脉波接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分层评估方法、基于特征模式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分块方法、基于可靠性跟踪的电力系统薄弱环节辨识技术四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8月18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综合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
由周孝信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子系统(换流变、阀组等)可靠性评估模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二次跟踪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8月18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优化算法研究”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
由周孝信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基于故障扩散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分块方法、计及同杆架设影响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开关优化配置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广应用情况:项目技术成果在我国西南地区得到整体应用。
通过本项目成果的应用,溪洛渡、白鹤滩等电站系统设计,±800 kV糯扎渡、±500 kV贵广、±500 kV溪洛渡等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以及川渝电网规划得到优化,系统可靠性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为“西电东送”以及西南地区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项目研究成果形成的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在国内相关领域得到全面推行,显著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水平和投资效益。
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在向家坝、三峡等10余个电站和新能源场站,陕西和广东等10余个大电网,云广、复奉等10余个直流输电工程以及全国80%以上的地市供电公司得到大规模应用。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推荐书签名)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中国ZL200910103060.52011年01月19日第730196号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学;谢开贵; 黄莹;胡博; 黎小林;孙睿;许树楷; 曹侃; 王立斌; 吴韬有效专利发明专利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故障扩散方法中国ZL200910104430.72011年08月03日第819343号重庆大学谢开贵;曹侃;李春燕;周念成;胡博;赵渊;赵霞;孙睿有效专利发明专利基于可靠性与经济性的适应电网建设不同阶段的规划方法中国ZL201110209471.X2014年03月12日第1357428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苏剑;刘思革;张祖平;崔艳妍;赵明欣;惠慧有效专利发明专利一种含电池储能设备的中国ZL201210010422.8 2014年08第1465081重庆大学谢开贵;孟虹年;胡博;李春燕;蒋有效专利风电场可靠性评估方法月20日号泽甫;李玉敦;王光强;齐雪雯;孙若迪;王岸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复杂电网的静态可靠性评估方法中国ZL201110459328.62014年01月15日第1335273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电力公司宋云亭; 彭卉;张鑫; 李亚军;杨海涛; 赵晋;邹舒;陈湘有效专利发明专利一种换流变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马尔可夫状态空间图方法中国ZL201110167854.52013年07月31日第1244295号重庆大学;谢开贵;马怀东;胡博;赵渊;孙睿;李春燕;郭旭阳有效专利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式的大规模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中国ZL201010512447.92014年2月12日第1345417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刘伟;苏剑;赵大溥;崔艳妍;周莉梅、钱朝阳;王之伟;王旭;陈楷;龙禹、杨林;张谦有效专利发明专利基于可靠性规划的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结构优化决策方法中国ZL201110231638.22015年04月01日第1618750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电力公司周莉梅、苏剑、刘伟、赵大溥、周作春、陈光华、饶强有效专利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概率分布的配网可靠性判断方法中国ZL201210443180.12016年03月09日第1976802号重庆大学,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赵渊,袁蓉,万凌云,付昂,李俊杰,龙虹毓有效专利发明专利一种大规模电力系统牛顿潮流的并行计算方法中国ZL201010502389.12012年11月14日第1079481号重庆大学谢开贵,胡博,曹侃,李春燕,孙睿,周家启有效专利主要完成人1、姓名:谢开贵:排名:1行政职务:副院长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重庆大学完成单位:重庆大学创新点1、2、3、4的主要贡献人。
提出了多场站风速(太阳辐射)时空特性表征方法,建立了一次能源时空影响的场站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发明了风电场光伏电站和大型电站的系统级可靠性评估方法。
研发了双12脉波接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实现了交直流大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技术,组织研制了交直流大电网可靠性综合分析系统。
建立了配电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发明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快速方法。
创立了电力系统风险(不可靠)跟踪的理论,创立了大电网配电网等可靠性规划理论,提出了优化决策方法。
发明专利ZL201210015519.8等18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直流输电可靠性综合分析系统”等4项,论文150余篇,标准:DL/T 1563-2016等2项。
2、姓名:苏剑排名:2行政职务:配电研究所副所长技术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软件研发与推广,承担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一、二次协调规划技术研究,参与基于可靠性特征模式的大规模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与优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