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Y系列军用车辆驾驶微光夜视眼镜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激光助视头盔式夜视仪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激光助视头盔式夜视仪成果简介:
激光助视头盔式微光夜视仪也就是夜视眼镜,其工作原理是由物镜探测到的目标图像成像在像增强器的光电阴极面上,经过电子倍增,获得增强的电子图像成像在荧光屏上,观察者通过目镜可以观察。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可以使用助视系统满足在低照度下的照明观察。
技术指标:
视场:≥40°
分辨率:0.65线对/mrad(10-3Lx,85%对比度)
视度范围:-5d到4d
重量:<750g(不含戴具和电池)
耐冲击:10g
工作温度:-25°C到50°C
防水:可耐雨淋
无助视星光下(1*10-3Lx):识别人:>100米,识别车:>150米LED助视:在极低照度下(<1*10-4lx)可看清10米内的物体,可阅读地图;
激光助视:在极低照度下(<1*10-4lx),可借助激光照射观察;识别人:100米,识别车:150米。
项目水平:国内领先
成熟程度:产业化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军用夜视瞄准镜

微光夜视瞄准镜
品牌:浦喆
微光夜视瞄准镜,是为95式步枪而特别研制,该产品使用夜间或微弱光线环境下,对10米至无穷远距离的单个或群体目标进行观察或者快速瞄准。
微光夜视瞄准镜使用全新超二代夜视管以及配有95式步枪专用装夹方式的底座。
该产品还具有外形尺寸小、重量轻、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等特点。
性能参数:
像管: 2+倍率:5X
视场:14°出瞳距:45mm
出瞳直径: 8mm 分辨率:64lp/mm
物镜调焦: 10m~∞调节范围:≥±60MOA
咔嚓值: 10mm/100m 电池:CR123A, X1
抗冲击:500G(95步枪6000发)防水:0~35℃,水深0.5米,1小时镜体材料:AL6061A-T6 验收级别:GJB5815-2006
尺寸: 223x90x70mm 重量:805g。
微光夜视镜

微光夜视镜夜视镜是基于夜视技术同时借助光电成像器所做的辅助观察工具。
夜视镜其实又称红外夜视镜,现在市面上的夜视镜准确说都是红外夜视镜,具体的含义是,在微光情况下,也就是普通的夜晚室外,是不需要红外灯作为辅助光源的,就可以夜视。
在全黑的情况下,比如地下,是需要红外发射灯作为辅助光源,才能可见。
美陆军地面部队用的新一代在役夜视装置主要为单筒眼镜,如由ORPHA公司提供的AN/PVS-7D和当前最先进的AN/PVS-14。
AN/PVS-14结合了第三代\"超级\" MX-10160型无源像增强管和航空用夜视镜AN/AVS-6的优点,有助于增强观察、指挥和控制能力,它比AN/PVS-7D分辩率更高(1.3圈/微弧度,而AN/PVS-7D为1.15)、重量更轻(0.4公斤,而AN/PVS-7D为0.68公斤),步兵作战小组指挥员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可戴到头上, 观察距离也大大增加。
1996年,ITT和ORPHA两公司跟美国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所属的夜视和电子感测器委员会(NVESD)签订了Omnibus(OMNI) Ⅴ共同生产合同,来生产AN/PVS-14装置。
迄今为止,AN/PVS-14装置已部署了大约3000部。
预期到2000年时,ITT公司将向美陆军交付3万部这种装置。
Omnibus Ⅴ还继续为地面战斗应用生产先进的AN/PVS-7D单管夜视护目镜和ORPHA公司建议的先进的I2改进型AN/AVS-6飞行员护目镜,这些工作希望在2001年3月31日前完成。
据Litton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称,该专案通过适当的改进延长了数千个野外系统的寿命,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夜视系统的性能。
第三代像增强管也是AN/PVS-10狙击手夜晚瞄准具和改进型昼/夜火控和观察装置的必要组成部分。
该增强管的采办由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以向特种部队提供即时可见的像增强(I2)图像,既可用于中型和重型阻击步枪瞄准,也可用于战略侦察。
阅兵中的中国步兵单目夜视眼镜,非常不好用,但也要用

阅兵中的中国步兵单目夜视眼镜,非常不好用,但也要用中国夜视仪于五十年代仿制缴获的美制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由于主动式红外夜视仪自身发出红外光,易被敌方发现,因此很快淘汰,后来在六十年代仿制缴获的美制第一代微光夜视仪,但由于技术基础薄弱,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从国外引进了相当于西方六十年代水平的微光夜视仪的全套技术,并于八十年代初批量生产,至八十年代中后期已经可以生产第二代微光夜视仪了。
2003年相当于美国三代微光技术的微光像增强器已批量生产,目前微光夜视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的阅兵出现了一种以往阅兵没有的装备,小型单管夜视眼镜,实话说这种单目夜视眼镜很难用,因受到技术限制只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清晰视野,直观点说就像对着卫生纸卷筒往外看东西的感觉,有效视角大约只有40度,所以需要经常转动头部才能够看清楚周围情况,在相对开阔的野外这么低的视角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在到处都是死角的城镇巷战中就是大问题了,在街巷和室内行动的士兵必须经常转头扫描环境,不然就会错失目标,不停的转头很容易导致失去方向感或晕眩,而且夜视眼镜的图像没有立体感,使用后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有效判断看到的图像。
解决立体感和视角太窄的问题曾经用过一种构型,将原本位于配戴者双眼前方的夜视镜分别安装在头盔两侧,拉开光学基线来获取更大的视角范围,但是这种设计的最大缺点在于需要在使用者的双眼前方加装额外的投射显示装置,不仅重量增加而且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这种设计等于把头盔和夜视镜固定死,对于步兵部队来说,一个又大又重而且还不能摔的头盔夜视镜是最不想要的,更麻烦的是由于投射显示装置在夜间使用时会外泄光源,步兵夜间作战时面部会被显示装置照亮,这明摆告诉敌人我在这,虽然后来设计中改用可直接投射到眼睛的迷你显示器,但是光线外泄的问题始终存在,这种设计因此被抛弃了另一个解决办法是增加夜视眼镜的管数,如双管夜视眼镜,虽然夜视眼镜的视角比起单管的要大些,但顶多也只有正前方的中央的90度,使用双管夜观镜时必须谨慎控制视野转换不然很容易因为头部转动过快失去方向,而且视野只限在正前方的一小部分,因此在移动注意掌握距离,不然很容易撞上外物,最佳的解决办法是把4具夜视眼镜以两个一组,分别对准不同方位的方式全部装在一起,让射手能够一次看到周边,这种设计虽然看似粗糙,但在实际测试后却发现非常有效。
夜视镜的作用

夜视镜的作用1、主动式红外夜视仪;2、微光夜视仪;3、红外热成像仪;第1类、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本品广泛应用于民用产品)原理:仪器向外发射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并将目标反射的红外图像转化成为可见光图像,从而进行夜间观察,军事上主要用于夜间瞄准、驾驶车辆、侦察照相等。
特点:不受照度的限制,全黑情况下可以进行观察,且效果很好,价格便宜。
现在的产品设计包含微光夜视仪功能。
特点:因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夜天光进行工作,属被动方式工作,因此能较好的隐藏自己,对从事特殊工作的部门,如军事、刑侦、辑毒、辑私、夜晚监控、保卫的应用等、它都是最合适的。
及其行业夜晚工作不可缺少的装备。
第2类、微光夜视仪。
(本品广泛应用于民用产品现已经被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所代替)原理:仪器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的夜天光星月光大气辉光等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侦察、观察、瞄准、车辆驾驶和其它战场作业。
特点:因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夜天光进行工作,属被动方式工作,因此能较好的隐藏自己,对从事特殊工作的部门,如军事、刑侦、辑毒、辑私、夜晚监控、保卫的应用等、它都是最合适的。
型号:微光夜视仪现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为三级级联式微光夜视仪(由3个0代光电管串联组成)。
第二代为微通道板式微光夜视仪,第三代为|||-V族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像增强器微光夜视仪。
在第二代向第三代过度时发展了一种超二代的光电管称二代加,其技术性能仅次于三代产品。
微光夜视仪如细分类那么就是0代、1代、2代、2代加、3代、共五个档次。
微光夜视仪发展到今天,技术上已比较成熟且成像质量好,造价低、因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里,它们仍然是世界夜视装备一主要装备。
二代加和三代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图像清晰、功能全、实用等特点。
是军队、公安、武警、海关、石油行业、新闻采访、旅游、水产养殖、大自然爱好者、及其它行业夜晚工作不可缺少的装备。
但是由于其核心部件微光像增强器属高科技产品,工艺特别复杂、成本高、价格相对较高。
中国“第一”:85式微光观察仪

中国“第一”:85式微光观察仪作者:崔忠旺,等来源:《轻兵器》 2014年第18期为便于夜间作战时进行观测,世界各国研制出形形色色的夜视仪。
85式微光观察仪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种军用微光观察仪,本文展示其结构性能与使用操作——□崔忠旺徐永强美国率先研制出第一代微光夜视仪1940年代世界上出现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是夜视器材的鼻祖,其具有成像清晰、对比度好等特点,但由于需要红外光源照射,存在能耗大、易暴露、系统笨重等缺点。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探索出新的技术,克服上述缺陷,从而诞生了新一代夜视器材。
其实,我们所谓的黑夜,很少是绝对黑暗的,因为自然界总是存在星光、月光、大气辉光等微弱自然光。
即使肉眼不易察觉的星星,其对地面的照度仍然达到2×10-4勒克司。
若能利用如此微弱的光线将目标清晰成像,并且不使用红外光源照射,肯定是一种好办法。
1955年,美国人研制出以锑钾钠铯(Sb-Na-K-Cs)多碱光电阴极为核心部件的单级像增强器,使图像的亮度增益可提高几十倍。
但若图像增强到人眼能看清楚的程度,必须将亮度增益提高到几万倍。
1962年,美国人研制出三级级联式像增强器,即将3个单级像增强器串联在一起,使亮度增益逐级提高。
1965年,以三级级联式像增强器为核心部件的第一代微光夜视仪诞生,其代表产品有AN/PVS-2星光镜、AN/TVS-2班组武器瞄准镜及AN/TVS-4微光观察镜,这些微光夜视仪曾于1965~1967年间在越南战场使用。
此后,世界各国相继推出新一代夜视仪产品。
我国第一代微光观察仪的诞生1969年,我国开始研制第一代微光观察仪,但由于受“文革”影响,直到1985年才研制成功,命名为85式微光观察仪。
其总质量14kg(不含三脚架),放大倍率为4倍,视场不小于6.5°,调焦范围为30m~∞,对人的观察距离为1 000m,对车辆的观察距离为2 000m,像增强器的亮度增益为30 000倍,常温下连续工作时间12小时。
夜视镜的作用

夜视镜的作用夜视技术是借助于光电成象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光电技术。
夜视技术包括微光夜视和红外夜视两方面。
微光夜视技术又称像增强技术,是通过带像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
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外生产量和装备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夜视器材,可分为直接观察(如夜视观察仪、武器瞄准具、夜间驾驶仪、夜视眼镜)和间接观察(如微光电视)两种。
红外夜视技术分为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和被动红外夜视技术。
主动红外夜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红外夜视仪。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
其装备为热像仪。
热成像仪具有不同于其他夜视仪的独特优点,如可在雾、雨、雪的天气下工作,作用距离远,能识别伪装和抗干扰等,已成国外夜视装备的发展重点,并将在一定成度上取代微光夜视仪。
1、主动式红外夜视仪;2、微光夜视仪;3、红外热成像仪;第1类、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本品广泛应用于民用产品)原理:仪器向外发射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并将目标反射的红外图像转化成为可见光图像,从而进行夜间观察,军事上主要用于夜间瞄准、驾驶车辆、侦察照相等。
特点:不受照度的限制,全黑情况下可以进行观察,且效果很好,价格便宜。
现在的产品设计包含微光夜视仪功能。
特点:因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夜天光进行工作,属被动方式工作,因此能较好的隐藏自己,对从事特殊工作的部门,如军事、刑侦、辑毒、辑私、夜晚监控、保卫的应用等、它都是最合适的。
及其行业夜晚工作不可缺少的装备。
第2类、微光夜视仪。
(本品广泛应用于民用产品现已经被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所代替)原理:仪器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的夜天光星月光大气辉光等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侦察、观察、瞄准、车辆驾驶和其它战场作业。
夜视技术及其应用

费林1 7x70(红外)微光型
• 450米/350米· 无红外
费林3 2.5x42红外微光型
• 380米/280米· 130米/90米
费林3 4x48红外微光型
• 400米/300米· 150米/100米
贝戈士红外微光型
• 贝戈士21红外微光型 • 400米/300米· 50米/30米 • 经济型双筒夜视仪
TNS-4.6x52红外微光瞄准仪
• 200米/150米· 100米/75米 • 早期性能可以达到上述指标,但近几年俄罗斯动乱不断,厂家 已人为降低了其性能,已无太大夜视价值,收藏可以。
赛克劳普红外微光型
• 230米/170米· 90米/70 米 • 外观工艺很好,性能 不错,价格也很全家 另外可通过一种接圈 用于相机上。
• • • • • • • • • • 配有红外光二级管作辅助光源 放大率:1倍 视埸:38° 物镜调焦范围:250毫米到无穷远 目镜视度调节范围:+2 ~ -5屈光 度 出瞳直径:7毫米 分辨力:1.59毫弧度 工作电压:3伏直流(采用标准5号 电池) 象增强器:二代微光象增强器 质量:0.6
英国“鹰”远距离手持微光夜视仪
(Eagle LR Handhold Night Vision)
英国Pilkington公司研制,1984 年生产,可手持或安装在低三脚架 上进行远距离夜间监视和观察,也 可与激光测距机、火炬火控系统配 用,且可在各种战场条件下使用。 夜视仪配有折反物镜、双目镜和武 器瞄准与火力校正用的亮十字分划。 重不超过4千克,采用第二代和第 三代像增强管时分别可在1000米和 1400米内识别主战坦克。
中型微光夜视仪
•
H58中型(红外)微光夜视 • T3HM中型红外 微光型 仪 • 1000米/500米· • 800米/300米· 无红外 100米/70米 • 这是一种著名的专供小型 • 这是H58型的改 武器用高能力微光夜视仪 进型,极高微光 ,但不便于携带、操作, 能力,手持舒适 ,特别推荐。 收藏价值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