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进一步理

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难点:

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复习,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通过对酸碱盐中8大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反应规律

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3、通过学案中物质间是否能反应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学

生对练习题的合作探讨,进一步掌握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

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

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

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

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

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

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

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4、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的制作、编辑复习学案,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一个装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问:瓶上的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回答白膜形成的原因、回答清洗的方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到前台展示)。(师)对书写结果作出评价并过渡到酸

碱盐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ppt展示课题《酸碱盐复习》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生)观看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

出课题。2、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成什么目标。)

二、复习讲解

(师)我们可以怎样给物质进行分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ppt展示分类方法,并引出酸碱盐的概念板书其化学组成。

活动(一)

(师)ppt展示: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

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分

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

①.;②. ;③.;④. ;

(生)在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师)点评、总结原因。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酸碱盐的组成认识,熟练掌握物质分类方法)

活动二

(师)ppt:1、酸+金属 2、盐+金属 3、碱+非金属氧化物4、酸+碱 5、酸+盐

6、碱+盐

7、酸+金属氧化物

8、盐+盐请每种反应写出1个反应方程式,并写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生)在学案上完成活动练习,并在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

(师)点评并板书总结反应规律;提问,以下说法正确吗?:一、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二、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定

属于复分解反应。总结复分解反应的五种类型。

(板书)1、酸+金属→金属+氢气

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3、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酸+新盐

6、碱+盐→新碱+新盐

7、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8、盐+盐→新盐+新盐

(生)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师)ppt展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酸碱盐的反应虽然很多,但归纳后却很清晰。通过练习加深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典型反应的记忆)

活动三

(师)ppt:下列物质间相互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方程式

(1)、铜和稀盐酸

(2)、碳酸钠与稀硫酸

(3)、铁与硫酸铜

(4)、硝酸银与稀盐酸

(5)、氯化钡与硫酸钠

(6)、碳酸钡与硫酸钠

(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

(8)、氯化钠与氢氧化钡

(生)在学案上讨论完成练习并回答原因。

(师)总结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反应条件的理解和记忆,特别加深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活动四

(师)ppt: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oh、cl、na+、ba2+

b、cl、ag+、no3-、cu2+ ———

c、co32-、na+、cl、nh4+

d、so42-、na+、no3-、cu2+ —(生)在学案上讨论完成练习

(师)点评并归纳总结

(板书)h++ oh →h2o; h++ co32- →h2o + co2 ; h++ hco32-

→h2o + co2 —oh+cu2→cu(oh)2 ; oh+fe3+ →fe(oh)3; oh+ nh4+ →h2o +nh3 —+——

cl+ ag+ →agclso42- + ba2+ →ba so4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特殊离子的记忆,总结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小结:知识回顾

(设计意图:巩固对酸碱盐的性质复习)

酸碱盐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3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书写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学习内容

1、装石灰水的试剂瓶为什么会形成一层白膜?如何清洗?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2、活动(一):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

分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

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①.;②;③;④;

3、活动(二):下列为酸碱盐中的8大反应,请每种反应写出1个反应方程式,并写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1)、酸+金属 2)、盐+金属

3)、碱+非金属氧化物4)、酸+碱

5)、酸+盐 6)、碱+盐

7)、酸+金属氧化物8)、盐+盐

4、活动(三):下列物质间相互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

出方程式

(1)、铜和稀盐酸

(2)、碳酸钠与稀硫酸(3)、铁与硫酸铜

(4)、硝酸银与稀盐酸

(5)、氯化钡与硫酸钠

(6)、碳酸钡与硫酸钠

(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

(8)、氯化钠与氢氧化钡 5、活动(四):下列离子能在ph=2的

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oh—、cl—、na+、ba2+

b、cl—、ag+、no3-、cu2+

c、co32-、na+、cl—、nh4+

d、so42-、na+、no3-、cu2+

作业设计:

过关训练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单要求进行分类。

①氨水、②氢氧化钠、③盐酸、④硫酸铁、⑤液氧

⑥小苏打、⑦纯碱、⑧硝酸银

⑨干冰、⑩氧化铁、

以上物质中,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

2、下列物质放在敞口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氨水属于氮肥

d、碳酸氢钠属于酸

4、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拓展延伸

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的是()

a、cacl2→caco3→ca(oh)2

b、agno3→fe(no3)2→zn(no3)2

c、nano3→naoh→na2co3

d、fe2o2→feso4→fe(o h)3

6、一包白色粉末,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过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种可能。

走进中考

7、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h2so4、na2so4、bacl2、alcl3

b、bacl2、cucl2、nano3、na2so4

c、h2so4、naoh、mgcl2、cu(no3)2

d、na2co3、hcl、cacl2、(nh4)2co3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1)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

(2)有人提出:实验时没有注意药品的用量,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不纯。猜想一:只含naoh

猜想二:含月naoh和na2co3

猜想三:

(3)为了验证猜想一成立,请你根据可选用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填写以下表格(可

教学反思:

1.上完课之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思维心理发展为主线,构建一个共同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的设计思想,尽管设计不是那么完美,

但能感觉出,这样的教学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其教学效果更是传

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所不可企及的。

2.通过学生们的学习和交流讨论,小组的分类归纳,改变了世纪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

【篇二:初三化学第八章__酸碱盐__教案】

初三化学第八章酸碱盐(2015/03/09)朱温杰

班级________日期 ______姓名________

考点1:溶液的导电性

1、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的水溶

液导电。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带的

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3、并不是所有的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如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等。

考点2: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

(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2)常用的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3)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注意: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溶液本身。不能说成“酸碱指示

剂使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

2、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溶液中含有h,呈酸性,是酸性溶液,如白醋。——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溶液中含有oh,呈碱性,是碱性溶液,如

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3)中性溶液,如食盐水

和蔗糖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注意:不含有h或oh的溶液并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如naco3、

nh4cl等 3、酸、碱、盐的组成

- 1 -

a升教育科目:化学

+

--+

(酸酸根离子)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 + 金属离子)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盐(盐 + 酸

根离子)如:氯化钠、碳

酸钠

考点3:常见的酸及其性质

1、常见的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注意: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②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

蒸汽(相当于稀释)。

③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

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④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

分数减小。⑤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

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

⑥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浓硫酸具有以下特性:

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用来做干燥剂。碱性气体不

宜用浓硫酸干燥,如氨气。

脱水性: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氢、氧元素按水

的组成比脱去,生成黑色的炭。w w w.xk b 1.

c om

强氧化性(腐蚀性):活泼金属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没有氢气生成。3、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

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①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

试液变色。

- 2 -

a升教育科目:化学

+

②金属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2so4 + fe == feso4 + h2↑ 2hcl + fe == fecl2+ h2↑ ③金属氧化物

+ 酸== 盐 + 水

cuo + 2hcl == cucl2 + 2h2o (注cucl2溶液:蓝色)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④碱 + 酸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⑤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a、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

应才可以发生

b、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fe(oh)3↓mg(oh)2↓

baco3↓ caco3↓

考点4: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1、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注意:

①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②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③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碱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 3 -

a升教育科目:化学

-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3)酸 + 碱== 盐 + 水

naoh + hcl == nacl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2h2o

(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cao 、ca(oh)2 、caco3的俗名及相互转化关系:

cao:生石灰 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考点5

:中和反应新课标第一网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 + 碱==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实质:oh+h== h2o 3、中和反应的

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2)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用熟

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

(3)用于医药。例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不小心被黄蜂刺了(蜂毒呈碱性)

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

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

考点6:溶液的酸碱度(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ph值的范围:0----14

07 14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在酸性溶液中,酸性越强,ph值越小,溶

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在碱性溶液中,碱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

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 2、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新| 课|标|

第|一|网

ph=7溶液呈中性例如:h2o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ph<7 溶液

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例如:酸溶液 ph>7 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例如:碱溶液注意:

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 4 -

a升教育科目:化学

+

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3、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

(1)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将接近于

7(但不能达到7);

加碱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

(2)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将接近于

7(但不能达到7);

加酸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小于7。

4、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

数)。注意:

(1)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只能为正整数,不能为小数及零。(2)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若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会影响结果:使酸性溶

液的ph值增大;使碱性溶液的ph值减小;中性溶液的ph值不变。

5、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1.(2012?遵义)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

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的ph都大

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

定是由原子构成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2.(2012?重庆)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除去

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3.(2012?镇江)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的红色逐渐变

浅或变为无色

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o2+h2o=baco3+2hcl c.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

d.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bacl2、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4.(2012?营口)已知:co2+caco3+h2o=ca(hco3)2,ca

(hco3)2能溶于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下列图示

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各个量之间关系的是()

a

b

. c

- 5 -

d

a升教育科目:化学

【篇三:教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重难点详解】新丝路教育英语学科导学案(第次课)

教师: 姚波学生: 年级:日期: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和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与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酸碱盐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 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 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摄入食盐5g左右 B.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 C.当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 D.通常的食醋中约有3%-5%的醋酸 3.(2009,佛山)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 无色透明的是()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 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C、精制精盐D、生产尿素 5.(2007,烟台)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 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 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 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6.(2009,四川)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 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7.(2008,山东)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 B C D X NaOH Ca(OH)2Fe2O3Cu Y NaNO3CaCl2Fe CuO Z Na2SO4CaCO3FeCl2Cu(OH)2 8.(2008,乐山)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 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乙丙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9.(2010,桂林)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的是()A.碳铵 B.硝铵 C.硫铵 D.硫酸钾 10.(2008,咸宁)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 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X Y Z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专题复习教案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化学反应的认识。 [复习重点] (1)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⑤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酸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④ (2)碱的化学性质 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碱+酸→盐+水 ④碱+盐→新盐+新碱 碱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 (3)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金属→新金属+金属②盐+酸→新酸+新盐 ③盐+碱→新碱+新盐④盐+盐→两种新盐 3、两个“表” ⑴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注明: K Ca Na 活动性太强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⑵酸碱盐溶解性表(概括): ①酸全溶 ②碱只溶钾、钠、铵(氨水NH3.H2O)、钡、钙(微溶看成溶) ③硝酸盐;硫酸盐只不溶钡;氯酸盐只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其余不溶 4、八大沉淀. ⑴、AgCl(白色) ⑵、BaSO4(白色)⑶、BaCO3(白色)⑷、CaCO3(白色);⑸、Mg(OH) 2 (白色) ⑹、Al(OH)3 (白色) ⑺、Fe(OH)3 (红褐色) ⑻、Cu(OH) 2(蓝色)。 注意:AgCl 、BaSO4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练一练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①铁和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④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经典习题汇总

1 好好学习 享受学习 快乐生活 --- 冯老师 化学酸碱盐(一) 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 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 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能除去 HNO 3 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 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 A. 食盐水 B. 酚酞试液 C. 蒸馏水 D. 硝酸钾溶液 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A. Fe B. Zn C. Cu(OH) 2 D. NaOH 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 A. 氧化铜 B. 氢氧化铜 C. 硫酸钡 D. 碳酸钠 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 A. Na 2SO 4、BaCl 2、KNO 3 B. NaOH 、 Ba(OH) 2、 K 2CO 3 C. NaNO 3、 Ba(OH) 2、 NaCl D. NaOH 、NaNO 3、BaCl 2 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A. 颜色发生变化 B. 发生化学变化 C. 质量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试管内壁附着的 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 .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D.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留下的 红褐色固体 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不能将混有的杂质除净的是 A .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 B .Na 2SO 4 中混有少量的 CaCO 3 C .NaCl 中混有少量的 Na 2CO 3 D .炭粉中混有少量的镁粉 用稀盐酸和酚酞试液在白纸上画图,晾干后的白纸上无痕迹。再用下列何种溶液,可以使白纸上出现红色图象初四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浓硫酸 A. 具有吸水性 B. 能跟碱反应 C. 能跟金属反应 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A. 铁 B. 锌 C. 铝 D. 镁 A. Na 2CO 3 B. AgNO 3 C. MgO D. Cu(OH) 2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 B. 硫酸 C. 硝酸 D.盐酸 A. C u → CuSO 4 B. Al 2O 3→ Al 2(SO 4)3 C. Fe 2O 3→ FeSO 4 D. Fe→ Fe 2(SO 4)3 A. NaOH B. AgCl C. Zn D. AgNO 3 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 NaCl 、 Na 2CO 3、 AgNO 3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酚酞试液 D. 蒸馏水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超级经典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 一、选择题 1、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答案为D。 【易错点点睛】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A中稀盐酸可以与铁锈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故可以,B中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且碳酸氢钠不具有腐蚀性故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中干冰升华吸热是常用的制冷剂,D中氢氧化钠可作干燥剂,但是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所以答案为D。学生往往只记住氢氧化钠能做干燥剂,而忽略其做干燥剂的范围而造成错选。 2.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 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A.稀硫酸B.碳酸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解析】碳酸钠溶液的P H>7故呈碱性,答案为C 【易错点点睛】熟悉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此题以数轴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的物质稀 H2SO4、H2CO3、NaCl 、Na2CO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H2SO4、H2CO3 PH<7,因而为酸性物质,NaCl PH=7,因而呈中性,Na2CO3PH>7,因而呈碱性,故答案为C,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而造成错选。 3、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解析】熟练掌握物质之间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抓住题目要求能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不变,答案为A 【易错点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溶液质量的变化,此题答案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物质间发生反应,二是溶液总质量不变,溶液总质量不变即要求物质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或沉淀,A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故符合条件,B中碳酸

初中化学“酸碱盐”常考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酸碱盐”常考知识汇总 一、酸及酸的通性 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酸的通性: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金属+酸→盐+氢气 Zn+2HCl=ZnCl2+H2↑ Zn+ H2SO4=ZnSO4+H2↑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碱+酸→盐+水 NaOH+HCl=NaCl+H2O Cu(OH)2+H2SO4=CuSO4+2H2O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注意: (1)在‘金属+酸→盐+氢气’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浓硫酸或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了水;金属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排在 ‘氢’后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2)通过金属跟酸的反应情况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所需时间越短。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用它作为干燥剂。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它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水的密度较小,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向四处飞溅,容易发生事故。 二、碱及碱的通性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对该图像的分析如下: ①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Na CO +CaCl aCO +2l C NaC ↓ ②E 、F 点溶液的pH 相同 ③O 点溶液和G 点溶液的离子种类一样多 ④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相等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①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故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2HCl+Na CO 2NaCl+H O+CO =↑,故①不正确; ②E 点溶液中盐酸与加入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F 点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②正确; ③O 点溶液中的离子有H +、Cl -、Ca 2+三种,G 点溶液中有Cl -、Na +和CO 32-三种离子,两点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一样多,故③正确; 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2.2 g 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 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生成2.2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 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5.0 g 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生成5.0g 的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

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进一步理 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难点: 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复习,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通过对酸碱盐中8大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反应规律 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3、通过学案中物质间是否能反应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学 生对练习题的合作探讨,进一步掌握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 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 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 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 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 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 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 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4、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的制作、编辑复习学案,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一个装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问:瓶上的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回答白膜形成的原因、回答清洗的方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到前台展示)。(师)对书写结果作出评价并过渡到酸 碱盐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ppt展示课题《酸碱盐复习》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生)观看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 出课题。2、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成什么目标。) 二、复习讲解 (师)我们可以怎样给物质进行分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ppt展示分类方法,并引出酸碱盐的概念板书其化学组成。 活动(一) (师)ppt展示: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 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分 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 ①.;②. ;③.;④. ; (生)在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师)点评、总结原因。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最新整理)

4 4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 一、 化学用语 1、电离:H 2SO 4=2H++SO 2- NaOH=Na ++OH - Al 2(SO4)3=2Al 3++3SO 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 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 2SO 4(鉴别 SO 42-和 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 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 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 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 t i p s :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 3、NaNO 3、AgNO 3、BaSO 4 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石家庄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练习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KNO3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即起

始值不为0,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错误的是 A.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B.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量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至过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完整)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超详细)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有刺激 性气味、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化学性质 和酸碱 指示剂 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色 和金属 的反应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和金属 氧化物 的反应Fe 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用途 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制造氯 化物、药剂和试剂 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 炼有色金属和金属除锈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这一性质,可做干燥剂。

初三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集

酸碱盐得分率较低题集历次考试 20、(42%)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CO 2的质量() A、一样多 B、跟稀盐酸反应的多 C、煅烧的多 D、无法判断 24、(46%)久置的盛有澄清石灰水溶液的试剂瓶,其瓶塞附近往往有一层白色粉末。取该粉末于表面皿中,滴入盐酸,有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这种粉末中含有(填物质名称)_______,请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6、(15%)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共2分) 27、(43%)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亮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 试推断:(1)A、E的化学式分别为:A E 。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30、(40%)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 3溶液中加入3g KNO 3 和12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分) 十一月月考 5、(42%)日常生活中,与肥皂水作用容易起泡沫的是 A、珠江水 B、矿泉水 C、煮沸的水 D、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0、(55%)27克铝箔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是 A、约等于27克 B、一定小于27克 C、一定大于27克 D、一定等于27克 22、(61%)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4分) (1)水是由聚集而成的;(2)氧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 (3)铁是由结合而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构成的。 期末考试 7、(5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26、(49%)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往长颈漏斗中加入 稀盐酸,长颈漏斗下端的出口必须, 原因是。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的导电性。 2.电离。 3.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溶液导电性和电离概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抽象思维分析和逻辑推理,给予科学的解释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电离。 (2)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3.疑点 (1)酸、碱、盐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2)NaHSO 4和Cu 2 (OH) 2 CO 3 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4.解决办法 采用的方法是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用他们已知的知识通过思维和现象,推理去理解新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盐酸,硝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第149页[实验8—1]。 学生观察灯泡是否亮。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 (1)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么形成的?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引起疑问进一步激发兴趣。] 3.教师将上述实验物质加入蒸馏水配制溶液,再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学习目标] 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化学反应的认识。 [复习重点] (1)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⑤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酸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④ (2)碱的化学性质 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碱+酸→盐+水 ④碱+盐→新盐+新碱 碱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

(3)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金属→新金属+金属②盐+酸→新酸+新盐 ③盐+碱→新碱+新盐④盐+盐→两种新盐 3、两个“表” ⑴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注明: K Ca Na 活动性太强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⑵酸碱盐溶解性表(概括): ①酸全溶 ②碱只溶钾、钠、铵(氨水)、钡、钙(微溶看成溶) ③硝酸盐;硫酸盐只不溶钡;氯酸盐只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其余不溶 4、八大沉淀. ⑴、AgCl(白色) ⑵、BaSO4(白色)⑶、BaCO3(白色)⑷、CaCO3(白色);⑸、Mg(OH) 2 (白色) ⑹、Al(OH)3 (白色) ⑺、Fe(OH)3 (红褐色) ⑻、Cu(OH) 2(蓝色)。 注意:AgCl 、BaSO4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练一练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①铁和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④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⑤碳酸钡和硝酸银溶液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 ⑦铜和稀盐酸⑧铁和硫酸铜溶液 ⑨铜和氯化银⑩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锌 学生学会归纳 1 ⑴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⑵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学生学会归纳2 ⑴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⑵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5、四大离子的鉴定: Cl - :AgNO3溶液和稀HNO3; SO42-:Ba(NO3)2溶液和稀HNO3 CO32- :稀HCl和澄清的石灰水; NH4 +:碱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练习] 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⑴镁和稀硫酸⑵银和稀盐酸 ⑶铜和硝酸银溶液⑷氢氧化铜和碳酸钠溶液 ⑸镁和硝酸锌溶液⑹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

初中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错因分析与对策

初中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错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酸碱盐知识既有前几章所学知识的融合和总结, 又有新知识、新规律的延伸和拓展,具有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应用 难的特点。酸碱盐知识又是中考时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因此,一直以来酸碱盐 都是制约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瓶颈。在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会感到前后知识联系越来越多,综合性越来越强,大量新题型又在不断涌现,因此,不少学生产生了课上听着都懂,自己一做便错的现象。在酸碱盐的教学过 程中,笔者收集了学生的错题,针对学生共性的、典型的错误,分析错因,思考 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错因;对策 一、概念理解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得到水 C.酸、碱中一定含氢元素,碱、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两种化合物反应得到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中和反应概念的掌握情况。选项A和D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完整理解,选项B考查学生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熟练程度,选项C则考查学生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的掌握情况,答案为B。 【错因分析】A、C或D学生均易误选,主要由于概念理解不清。如果学生 在做题时能书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应该能选出正确选项B,但很少学生 能做到。 【对策】对于酸碱盐的概念,主要是正确记忆和理解定义及其中的关键词。在 平时训练中要强化概念的理解,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能记住一些特例。 二、实验操作有误,实验现象记忆不准确 例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试液的pH B.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变为蓝色 C.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大量的白雾 D.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 逐渐变成红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氨气的检验方法,浓盐酸的挥发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答案为B、D。 【错因分析】A或D学生易误选,主要是因为实验操作方法未掌握,实验现 象记忆不清而导致。不少同学忘记氨气的检验方法,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应该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 到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对策】重做铵根离子检验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再次理解、记忆、应用 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这也提醒我们,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忆,认真分析,使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 的烙印。对于课本上的几个基础实验(如溶液的酸碱性、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千万不要放过让同学们动手一做的机会。要知道,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仅

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最新超完美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最新超完美版) § 7.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酸果 汁 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1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酸碱盐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酸碱盐 一、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二、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三、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