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说明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各题。

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重现人间马思嘉①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贺兰山苏峪口生态保护区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大量闪着神秘光泽的细白瓷碎片,以及部分从流沙中浮现的窑炉遗迹。

②a据调查,瓷窑遗址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13处窑炉。

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1号和2号窑炉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开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大量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开采瓷土、石英、煤、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③专家介绍,两座残高逾两米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历经千年风雨,保存完好的风道、火膛、窑室、烟囱等遗迹揭示了当时高超的窑炉建制。

b作坊遗迹还包括瓷土粉碎、贮存、拉坯、上釉、晾坯等痕迹,反映了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④今年2月15日,c国家文物局将这一考古新发现作为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

2月22日,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专家推断,这一窑址始建于西夏早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⑤d苏峪口瓷窑址项目负责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朱存世说,窑址废弃后就被山上流沙掩埋,后期人类破坏极小,因此是全国瓷窑址作坊遗迹保存最好的窑场之一。

(选自《半月谈》2023年第8期,有改动)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发掘苏峪口瓷窑完整作坊遗迹的时间是2017年。

B.现已发掘的两座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高两米,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C.考古专家认为,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建于西夏早期,是国内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品来看。郦道元历来被认为是描写风景的高手。他不用前人的
陈词滥调,追求新颖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河流的清澈,他用
的话是“鱼若空悬”。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
潭水清澈时,说道:“
”这就是化用郦道元的表述。书
中写景很少有雷同之处,皆因郦道元追求语言多变。以瀑布为
例,《水经注》里用过的指代词汇有“悬流”“悬水”“悬涛”“悬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清代学者沈德潜认为,在我国古代记载河流水道的 著述中,《水经注》可谓“不可无一,不容有二”。 引用和作比较,强调了《水经注》有极高的地理价值, 使说明更权威,更具有说服力。(共4分。说明方法2分, 表达效果2分)
-29-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为什么石楠“花香”如求也越
来越高。但有些植物为人类美化环境的同时,却默默背
负了诸多骂名。例如石楠,因为开花时散发出特别的气
味,被极度嫌弃。
②其实石楠心里也挺委屈的,努力开花有错吗?生命 生生不息,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之道。
-20-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⑤除了自然地理,《水经注》繁征博引,留下了不少 人文地理的内容。凡一水流经之地,郦道元都会考察流 域内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记述逸闻轶事。古代的神话与 传说,往往赖以保存。
-21-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⑥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记载,《水经注》可当作绝美的文学作
-2-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③石楠,属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世界约有60余种, 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我国约产40余种,是妥妥的石 楠属植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儿童。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①1993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 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近五年语文中招试题研究

河南省近五年语文中招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
4.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12年15题 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4分) 2009年13题 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5.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012年16题 本文的语言及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方面,结合第⑤段的内容 加以分析。(3分) 2009年14题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匠人与大师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2分。
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1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 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 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 者)
(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 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 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 规律运作。(答出一种即可)
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 才会断进步的道理。(一处2分,共4分) 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
画家的事例不恰当。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 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意思对即可。2分)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 最后总结全文。(意思对即可。4分。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中考分类说明文阅读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说明文阅读(二)【河南省】(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3题。

(共12分)文本一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

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萩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

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

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

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

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

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

【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

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

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

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①当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囿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

因此,他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

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zhì)。

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

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

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

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

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⑤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一练
辨析说明文类型
1、《中国的石拱桥》 2、《故宫博物院》 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苏州园林》 5、《向沙漠进军》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练一练Βιβλιοθήκη 辨析说明文类型6、《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7、《统筹方法》 8、《死海不死》 9、《人类的语言》 10、《松鼠》
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为何不死的原因,是 因为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 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内部)
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 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 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 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外部)
练一练 明确下列说明文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巍峨、雄伟、庄严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雄伟、壮丽
《苏州园林》
一幅完美的图画
《松鼠》
漂亮、驯良、乖巧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科学进步推动书籍演变
把握特征的方法
▪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 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 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 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 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 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 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 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 得有关知识。
二、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 说明文 的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
的是事理说明文。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类
▪ 1、实用性说明文 --如说明书之类。 ▪ 2、科学小品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
识为内容。 ▪ 3、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如数学、
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 书等。 ▪ 3、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如知识小 品,科学小品等。
举例导航:
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 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 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 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找出:中 心 句
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 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一般情况下 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多。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 二、明确说明对象方法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 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一般说来,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 释的事理。 ¨例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万紫 千红的花》却说明的是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及花为 什么会变色的原因等。 ¨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全文的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而第三段说明的是园林里的建筑, 第四段说明的是假山和池沼,第五六七八九段的说明对象 都各不相同。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 1、 说明性: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 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 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明的 更明确、更生动、更形象,也可以用其它表达方 式,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 2、 知识性: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 然成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 直接的、集中的。
考察方式: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
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
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 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
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 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 3、 科学性:说明文是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的。 因此,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所 以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 4、通俗性: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 的,要是大多数人易于接受,文章必须通俗。
一。明确说明对象
• 什么是说明对象?
•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 说明对象。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 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 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 纳。
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 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 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说明对象的 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 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 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 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本质特 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 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 要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 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二。抓住事物特征
Ø 二、明确说明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
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
中考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 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中考要求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 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 感悟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