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转换策略

合集下载

NAT和DMZ的介绍

NAT和DMZ的介绍

什么是NA TNA T‎——网络地址转换,是‎通过将专用网络地址(‎如企业内部网Intr‎a net)转换为公用‎地址(如互联网Int‎e rnet),从而对‎外隐藏了内部管理的‎I P 地址。

这样,通‎过在内部使用非注册的‎IP地址,并将它‎们转换为一小部分外部‎注册的IP 地址,‎从而减少了IP地址‎注册的费用以及节省了‎目前越来越缺乏的地址‎空间(即IPV4)。

‎同时,这也隐藏了内部‎网络结构,从而降低了‎内部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

NAT功能通‎常被集成到路由器、防‎火墙、单独的NAT设‎备中,当然,现在比较‎流行的操作系统或其他‎软件(主要是代理软件‎,如WINROUTE‎),大多也有着NAT‎的功能。

NAT设备(‎或软件)维护一个状态‎表,用来把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合法IP地址‎上去。

每个包在NAT‎设备(或软件)中都被‎翻译成正确的IP地址‎发往下一级。

与普通路‎由器不同的是,NAT‎设备实际上对包头进行‎修改,将内部网络的源‎地址变为NAT设备自‎己的外部网络地址,而‎普通路由器仅在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地前读取‎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N AT分为三种类型:‎静态NAT(stat‎i cNAT)、NAT‎池(pooledNA‎T)和端口NAT(P‎A T)。

其中静态NA‎T将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而NAT池则是‎在外部网络中定义了一‎系列的合法地址,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端口NAT‎则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

‎废话说了不少,让我‎们转入正题,看一下如‎何利用NAT保护内部‎网络。

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使得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不可‎视,从而降低了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攻击的风‎险性。

在我们将内部‎网络的服务使用端口映‎射到NAT设备(或是‎软件)上时,NAT设‎备看起来就像一样对外‎提供服务器一台服务器‎一样(如图一)。

NAT与策略路由

NAT与策略路由
目的地址为电信 源地址:10.0.0.0/8 目的地址为电信
RG-RSR50-40 校园网 Elog server 172.16.1.2 1.1.1.2 RG-ACE2000 RG-EG 58.246.1.2 1.1.1.1 流控设备 202.101.1.2 出口引擎 202.101.1.1
源地址:?
IP数据包
IP数据包
NAT原理与配置:
—— NAT转换表
• EG1000#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200.10.20.30:80 221.238.198.149:80 TCP 100.1.10.12:6004 192.168.1.10:6004 Tcp 61.186.178.5:4010 192.168.1.20:4010 Udp 61.186.178.9:1496 192.168.1.50:1496
14
NAT高级应用
NAT高级应用:
——场景描述
出口区域
RG-RSR50-40 校园网 Elog server 172.16.1.2 RG-ACE2000 RG-EG
58.246.1.1 58.246.1.2 202.101.1.2 电信
1.1.1.2
出口路由器
1.1.1.1
流控设备 出口引擎
教育网 202.101.1.1
源地址:10.0.0.0/8
RG-ACE2000
目的地址为电信
RG-EG 58.246.1.2
58.246.1.1
电信
1.1.1.1 202.101.1.2 出口引擎 202.101.1.1
源地址:10.0.0.0/8

NAT转换的三种方式

NAT转换的三种方式

NAT地址转换的几种形式实验拓扑图模拟器拓扑图实验说明:①防火墙采用华为USG6000V②PC采用Linux服务器搭建,IP地址配置如上。

③管理PC采用win7④公网IP费用较高,防火墙的出接口采用真实环境中内网IP模拟,将防火墙的桥接到真实环境中的PC上。

防火墙的基本配置如下:①相应的接口配置相应的IP地址,并把相应的接口划入相应的区域。

②需要配置一条缺省路由指向真实内网的网关。

③配置NAT地址转换如下相应的策略如下此时内网PC去ping百度可以进行测试防火墙的会话如下:(用display firewall session table source inside 192.168.30.100这条命令进行查看)1、上面就是采用公网地址池中的地址进行转换上网。

(缺点是静态一对一进行地址转换,每个公网地址对应一个内网地址。

浪费公网地址,如果有2个公网地址只容许2台PC上网,第三台就无法上网。

现实中不常用)注意:公网IP不能使用防火墙接外网的接口IP。

2.现在使用2个公网地址进行上网。

其他配置不动,只改NAT地址池3.用3台PC去访问百度,发现有1台PC3无法访问百度。

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只有2个会话实验验证成功二.将2个公网地址的端口转换地址打开3.发现3台PC都可以进行上网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有3个会话(第三台PC用的两个公网地址中的一个地址进行端口转发)三、将使用1个公网地址打开端口转发地址1、查看3台PC访问百度的情况2、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有3个会话(三台PC用的1个公网地址的端口进行转发)四、最后一种NAT地址转换(内网访问公网都转换为防火墙的出口地址192.168.1.3)如下图所示1、查看3台PC访问百度的情况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有3个会话(三台PC用的1个公网地址的端口进行转发,并且是防火墙出口地址192.168.1.3)以上是防火墙的三种端口NAT转换方式。

NAT与网络安全策略管理

NAT与网络安全策略管理
NAT与网络安全策略管理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NAT技术概述 2. NAT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3. 常见的NAT类型 4. 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的必要性 5. 安全策略制定原则 6. NAT环境中的安全策略 7. 安全策略实施与管理 8. 总结与展望
NAT与网络安全策略管理
NAT技术概述
安全策略实施与管理
▪ 安全策略设计与制定
1.明确安全目标:明确网络安全策略需要保护的信息资产,以及防止的安全威胁。 2.策略细致入微:设计安全策略时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攻击方式,制定详细的防护 措施。 3.适应性调整:随着网络环境和威胁的变化,定期调整和更新安全策略。
▪ 安全策略执行
1.确保执行: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确保安全策略在网络中的执行,防止策略被绕过 。 2.监控与审计:对安全策略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 行为。 3.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策略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策略的有效 执行。
安全策略制定原则
▪ 数据加密与通信安全
1.使用强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2.确保通信安全,采用SSL/TLS等协议保护数据传输过程。 3.定期检查和更新加密算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
▪ 安全审计与监控
1.实施全面的安全审计策略,记录所有关键操作和事件。 2.实时监控网络活动,检测异常行为或潜在威胁。 3.定期分析审计数据,以发现安全漏洞并改进安全策略。
1.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NAT设备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主 化,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 2.网络安全策略将会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根据不同的应用场 景和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安全规则和政策。 3.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会在NAT与网络安全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NAT_和策略路由解读

NAT_和策略路由解读
• 策略路由
对象:需要转发的数据报文 路由器转发数据报文时, 根据配置的规则对报文进行过滤。匹配成功则
按照一定的转发策略进行报文转发,也可以修改报文的IP优先字段
• 路由策略
对象:路由 通过路由策略控制路由的接收、发布、引入的方法,实现对路由的优化
策略路由概述
• 基于源IP、源目标IP对、协议、端口号、长度等参 数对数据进行分类,对分类的数据执行转发策略。 • 从特定的出口转发数据或者设置数据的优先级。
配置动态NAT(二)
配置动态NAPT(一)
• 第一步:至少指定一个内部接口和一个外部接口,并执行命令 ip nat { inside | outside }。 • 第二步:使用命令ac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 permit | deny } 定义IP访问控制列表,以明确哪些报文将被进行NAT转换。
策略路由的处理流程——流 模式
ROUTEMAP 匹配 查转发表 SET
第一个流
是否加入 转发接口报文
ip route-cache policy 开启快速交换策略路由
NAT术语(二)
参数 描述
内部本地IP地址
内部全局IP地址
分配给内部网络中的主机的IP地址,通常这种地址来自RFC 1918指定的私有地址空 间。
内部全局IP地址,对外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本地IP地址,通常这种地址来自全局惟一 的地址空间,通常是ISP提供的。 外部网络中的主机的IP地址,通常来自全局可路由的地址空间。
配置静态NAT
• 第一步:至少指定一个内部接口和一个外部接口, 方法是进入接口配置模式下,执行命令ip nat { inside | outside }。 • 第二步:使用全局命令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local-ip { interface interface | global-ip } 配置静态转 换条目。

华为防火墙NAT配置命令

华为防火墙NAT配置命令

私网用户通过NAPT方式访问Internet(备注:在这种环境中,外网只能ping通外网口,公网没有写入到内网的路由,所以前提是内网只能ping通外网口,但走不到外网口以外的网络,做了NAT之后,内网可以通外网任何网络,但是外网只能ping到本地内网的外网口。

)本例通过配置NAPT功能,实现对少量公网IP地址的复用,保证公司员工可以正常访问Internet。

组网需求如图1所示,某公司内部网络通过USG9000与Internet相连,USG9000作为公司内网的出口网关。

由于该公司拥有的公网IP地址较少(202.169.1.21~202.169.1.25),所以需要利用USG9000的NAPT功能复用公网IP地址,保证员工可以正常访问Internet。

图1 配置私网用户通过NAPT方式访问Internet组网图配置思路1.完成设备的基础配置,包括配置接口的IP地址,并将接口加入安全区域。

2.配置安全策略,允许私网指定网段访问Internet。

3.配置NAT地址池和NAT策略,对指定流量进行NAT转换,使私网用户可以使用公网IP地址访问Internet。

4.配置黑洞路由,防止产生路由环路。

操作步骤1.配置USG9000的接口IP地址,并将接口加入安全区域。

# 配置接口GigabitEthernet 1/0/1的IP地址。

<USG9000> system-view[USG9000]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USG9000-GigabitEthernet1/0/1] ip address 10.1.1.10 24[USG9000-GigabitEthernet1/0/1] quit# 配置接口GigabitEthernet 1/0/2的IP地址。

[USG9000]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USG9000-GigabitEthernet1/0/2] ip address 202.169.1.1 24[USG9000-GigabitEthernet1/0/2] quit# 将接口GigabitEthernet 1/0/1加入Trust区域。

NAT(地址转换技术)详解

NAT(地址转换技术)详解

NAT(地址转换技术)详解NAT产⽣背景今天,⽆数快乐的互联⽹⽤户在尽情享受Internet带来的乐趣。

他们浏览新闻,搜索资料,下载软件,⼴交新朋,分享信息,甚⾄于⾜不出户获取⼀切⽇⽤所需。

企业利⽤互联⽹发布信息,传递资料和订单,提供技术⽀持,完成⽇常办公。

然⽽,Internet在给亿万⽤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临⼀个致命的问题:构建这个⽆所不能的Internet的基础IPv4协议已经不能再提供新的⽹络地址了。

2011年2⽉3⽇中国农历新年, IANA对外宣布:IPv4地址空间最后5个地址块已经被分配给下属的5个地区委员会。

2011年4⽉15⽇,亚太区委员会APNIC对外宣布,除了个别保留地址外,本区域所有的IPv4地址基本耗尽。

⼀时之间,IPv4地址作为⼀种濒危资源⾝价陡增,各⼤⽹络公司出巨资收购剩余的空闲地址。

其实,IPv4地址不⾜问题已不是新问题,早在20年以前,IPv4地址即将耗尽的问题就已经摆在Internet 先驱们⾯前。

这不禁让我们想去了解,是什么技术使这⼀危机延缓了尽20年。

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先来简略回顾⼀下IPv4协议。

IPv4即⽹际⽹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缩写。

IPv4定义⼀个跨越异种⽹络互连的超级⽹,它为每个⽹际⽹的节点分配全球唯⼀IP地址。

如果我们把Internet⽐作⼀个邮政系统,那么IP地址的作⽤就等同于包含城市、街区、门牌编号在内的完整地址。

IPv4使⽤32bits整数表达⼀个地址,地址最⼤范围就是232 约为43亿。

以IP创始时期可被联⽹的设备来看,这样的⼀个空间已经很⼤,很难被短时间⽤完。

然⽽,事实远远超出⼈们的设想,计算机⽹络在此后的⼏⼗年⾥迅速壮⼤,⽹络终端数量呈爆炸性增长。

更为糟糕的是,为了路由和管理⽅便,43亿的地址空间被按照不同前缀长度划分为A,B,C,D类地址⽹络和保留地址。

其中,A类⽹络地址127段,每段包括主机地址约1678万个。

应用对付NAT的四种策略

应用对付NAT的四种策略

随着防火墙和NAT的广泛部署,应用程序也开始加以适应,演变出了多种对付IP地址不唯一,单向通信的问题。

目前,应用的NAT穿越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议题了。

第一类方法,对NAT做某种方式的静态配置,执行端口的打开/转发等。

第二类方法,间接地使用一些外部服务,来协助建立透过NAT的连接,如STUN和TURN。

第三类方法,与NAT直接配合,动态打开端口,如UPnP-IGD(UPnP网关设备)和NAT-PMP(NAT 端口映射协议)。

第四类方法,当使用两级NAT或DS-lite的CGN模式下,破坏了NAT与运行客户端程序的主机位于同一链路上的,UPnP或NAT-PMP的这一基本假设。

就要靠IETF正在做的PCP(端口控制协议)协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t转换策略
NAT(网络地址转换)转换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NAT转换策略:
1. 静态NAT转换:这种策略是最常用的一种,它将内部网络地址和外部网络地址进行一对一的映射。

这种策略通常用于在内部网络中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情况。

2. 动态NAT转换:这种策略是当多个内部网络地址需要映射到同一个外部网络地址时使用的。

动态NAT转换通过使用端口号来实现多个地址的映射。

3. NAPT(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这种策略是一种更复杂的NAT转换,它可以将多个内部网络地址映射到同一个外部网络地址的不同端口上。

这种策略常用于内部网络中存在多个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设备的情况。

4. 双向NAT转换:这种策略在同时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转换时使用。

它通常用于需要进行源和目的地址同时转换的情况,比如在进行视频会议等应用时。

5. 基于ACL的NAT转换:这种策略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来决定哪些内部网络地址需要进行NAT转换。

这种策略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NAT转换的行为,从而实现更加复杂的网络访问控制。

在设置NAT转换策略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内部
网络地址的数量和范围、外部网络地址的数量和范围、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设备数量和位置、网络通信的类型和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NAT转换可能会对网络性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设置NAT转换时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