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设计心理学有感《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

唐纳德·A·诺曼在书中写道:“在本能层次的设计原则是固定的,在全人类和所有文化皆是一致的。如果你是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设计,那么你的设计会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即使他有些简单。”

人们一向认为“设计”这个概念不易理解的困惑,然而在他笔下,通过与日常实际案例的结合,让我们可以更加通俗地理解。

设计心理学共有四册,这里主要谈谈对第一册的感悟。在第一册中,介绍了在生活琐事中的观察和理解,从日常的事物中阐释怎么从认知角度帮助设计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日常的设计,主要阐释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什么。“你以你希望的方式为用户设计,而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设计”,诺曼认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解决之道,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先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设计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主要通过观察。设计来源于生活,例如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插座,两孔和三孔的距离很近,导致两孔和三孔不能同时使用,带来用户使用不便。人和机器的区别,运作的特点,人灵活,变通,物体精细,精确。工程师更针对的是机器如何运作,而设计师不仅仅要知道机器怎么运作,还要研究人和机器间的沟通行为。设计关注物品如何运转,如何操控,以及人与技术之间互动的机理。

交互设计的五原则包括示能、意符、映射、反馈、概念原则。示能是存在的,即使它们是不可见的。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的关系(交

互作用),示能是物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之间的关系。而意符是可以蓄意的,故意而为之的,人们需要某种方式了解他们将要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某些标识表明的用途,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样的替代方案。映射表示两组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应关系。沟通行为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在此基础上,反馈必须是即时的,合理的。例如,现在人工智能的语音呼叫功能。概念模型指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符合心理模式、标准、通识),良好的沟通要建立良好的概念模型,是产品让人愉悦的关键所在。

因为产品是为人们的使用而设计的,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人,设计往往会失败,产品将难以使用,难以理解。人的思想是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潜意识控制着熟练地行动。而当学习,碰到危险和出错时,对新状况产生反应属于意识。

大脑的三层次包括本能层、反思层和本能层。本能的反应存在于最底层:控制简单的肌肉群,感知外在的世界和身体(潜意识主导)。行为层和行为的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行为层次与期望有关,所以对行动次序的意图敏感,然后才是对反馈的阐释(潜意识主导的)反思层,反思层是设定目标和计划行动的一部分,同样受到对实际发生的结果与期望比较的影响(意识主导)。例如,纪念品的购买,不仅仅是因为这东西,更多的是这件纪念品背后的回忆,是这件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思维重新思考的对这件事的意义。

在此书中诺曼以一系列设计案例来体现一些深刻的设计思维,这

些思维贯穿于四部曲,值得我们逐渐深入地学习和理解。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用两天时间看了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觉得这本书其实是不错。有很多实例都是比较经典的产品,他的见解也是十分到位。 接下来我就依靠在网上看见的一下资料来进行分析一下。 在心理学上,人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包括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本书的作者根据这三个层次,对情感化设计进行了阐述。 首先,人的大脑有三种加工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行为水平支配日常行为中的脑部活动,反思水平则是脑思考的部分。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从上至下是知觉驱动,从下至上是思维驱动。作者举了过山车的例子,坐过山车本身是会引起对害怕的本能感觉,但是过后又会因为是一种冒险刺激行为而感觉良好,还可以作为吹嘘的资本,所以坐过山车的行为是本能水平的焦虑与反思水平的快乐pk的结果。 针对这三种加工水平,设计也可以划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指的是产品的外形。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我们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关键就要看两点: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

问题。 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当物品的特殊品质使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度时,我们就会对他产生爱。举例说,我们购买外观可爱有趣的物品,出于我们的本能,哪怕很多东西将来我们用不着,甚至同其它物品并不相配(如房间的各种装饰),但为了“好看”,有时我们会甘心掏钱;我们购买方便使用的各种工具,出于行为水平的反应,“如果功能不足或者没有益处,那么产品几乎没什么价值”;我们购买一些旅游记念品,哪怕他们看上去很普通,又不精致,也没什么功能,但却满足了我们反思水平的需要,在回忆的时候,它们往往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也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苹果在本能水平的设计已经无可挑剔,由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苹果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特立独行和简约高尚生活的代名词,因此在反思水平上也赢得了用户,至于行为水平上的设计,用得顺手的人当然赞不绝口,用得不顺手的人也因为另外两种层次上需求的满足暂且忍耐,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购买苹果的产品,不止是为了功能和设计,也是为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表达自己“想成为那类人”的心愿。从这个角度讲,更炫更酷的视觉设计,不止是为了本能水平的设计,还是为了带来更年轻更时尚的感觉;更多更强的功能,也不仅是行为水平的设计,也是给人以更专业更优秀的感觉;这些设计,虽然说某种程度上牺牲了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篇一: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三本书来写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了。 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 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 对于心理学,虽然我们一从小学就有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交了我们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已,而且对于以前都不是很在意这个心理学的,到现在老师也让我们如果选课的话就可以选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也会对我们的专业有所帮助的。书中也讲到了计计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篇二: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漫进了大学的门阶,使我对一切新鲜的环境产生了好感,对周围独特的事物产生很多的联想,而且,最近通过阅读心理学家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后,使我大有感触,这本书用诙谐的手笔,深入的分析,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至上设计原则。 《设计心理学》这部书,主要是给设计师上一门设计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 唐纳德·A·诺曼在书中写道:“在本能层次的设计原则是固定的,在全人类和所有文化皆是一致的。如果你是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设计,那么你的设计会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即使他有些简单。” 人们一向认为“设计”这个概念不易理解的困惑,然而在他笔下,通过与日常实际案例的结合,让我们可以更加通俗地理解。 设计心理学共有四册,这里主要谈谈对第一册的感悟。在第一册中,介绍了在生活琐事中的观察和理解,从日常的事物中阐释怎么从认知角度帮助设计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日常的设计,主要阐释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什么。“你以你希望的方式为用户设计,而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设计”,诺曼认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解决之道,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先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设计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主要通过观察。设计来源于生活,例如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插座,两孔和三孔的距离很近,导致两孔和三孔不能同时使用,带来用户使用不便。人和机器的区别,运作的特点,人灵活,变通,物体精细,精确。工程师更针对的是机器如何运作,而设计师不仅仅要知道机器怎么运作,还要研究人和机器间的沟通行为。设计关注物品如何运转,如何操控,以及人与技术之间互动的机理。 交互设计的五原则包括示能、意符、映射、反馈、概念原则。示能是存在的,即使它们是不可见的。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的关系(交

互作用),示能是物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之间的关系。而意符是可以蓄意的,故意而为之的,人们需要某种方式了解他们将要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某些标识表明的用途,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样的替代方案。映射表示两组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应关系。沟通行为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在此基础上,反馈必须是即时的,合理的。例如,现在人工智能的语音呼叫功能。概念模型指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符合心理模式、标准、通识),良好的沟通要建立良好的概念模型,是产品让人愉悦的关键所在。 因为产品是为人们的使用而设计的,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人,设计往往会失败,产品将难以使用,难以理解。人的思想是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潜意识控制着熟练地行动。而当学习,碰到危险和出错时,对新状况产生反应属于意识。 大脑的三层次包括本能层、反思层和本能层。本能的反应存在于最底层:控制简单的肌肉群,感知外在的世界和身体(潜意识主导)。行为层和行为的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行为层次与期望有关,所以对行动次序的意图敏感,然后才是对反馈的阐释(潜意识主导的)反思层,反思层是设定目标和计划行动的一部分,同样受到对实际发生的结果与期望比较的影响(意识主导)。例如,纪念品的购买,不仅仅是因为这东西,更多的是这件纪念品背后的回忆,是这件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思维重新思考的对这件事的意义。 在此书中诺曼以一系列设计案例来体现一些深刻的设计思维,这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来指导和改进设计。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让读者了解到设计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书中给出了很多关于人类认知和感知的例子,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作者提到了“人们经常只在意自己目前面对的问题,而忽略了整个过程”,这让我意识到我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使我明白了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整个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书中还介绍了设计原则和方法,例如用户中心设计、情感设计和可用性测试等。这些方法让我重新审视我平时所接触到的设计,也让我意识到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我曾经忽略了的一些细节。 《设计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设计对人的影响的讨论。作者强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书中列举了很多设计案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比如交通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等。这些案例让我认识到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行业,设计师需要通过了解人的需求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通过阅读《设计心理学》,我还认识到设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设计心理学涉及到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吸收和整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这让我觉得设计心理学是一个非常综合和有挑战性的学科,它需要设计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设计心理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设计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我深深地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和实用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我相信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心理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一) 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三本书来写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了。 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 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 对于心理学,虽然我们一从小学就有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交了我们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已,而且对于以前都不是很在意这个心理学的,到现在老师也让我们如果选课的话就可以选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也会对我们的专业有所帮助的。书中也讲到了计计心理学的概念,

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二) 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是我从大一下学期就买的一本书,本以为暑假可以读的,但因为自己偷懒,所以一直拖到了大二上学期才读,而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刚一开始读的时候确实很无聊,但迫于自己的信念,就一直读了下去。可后来我发现越往后写的越有意思。 21世纪是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世纪,在这一进程中,工业设计将起到关键的作用,综合化国际已成为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设计教育必须从亦可称为中心想以课题为中心转变,将涉及作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全面提高设计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设计教育也必须面向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人才。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人机工程学、信息科学等,而这些学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相关网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

学习设计心理学的感想

学习设计心理学的感想 在大二下期分班过后,我们分专业了,有了设计心理学的专业任修课,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世界上的设计是怎么样形成的,也知道了当时设计师的心理想法。 设计心理学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它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是解决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意思有关的问题。在现今这个时代,设计心理学仍然是处在一个发展和探索的阶段,是设计实践队设计心理学的迫切需要,我们不能不顾及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的多样性和人文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然后构建一个设计心理学体系。 学习设计心理学让我知道了,科学性、客观性、验证性是它的性质,艺术性和人文性是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概念的抽象上反映的。心理学不是对常人的常识的描述。心灵在其他的领域的活动与在艺术中的活动是相似的。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是人行为和审美的细腻现象,所以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个属性,研究的对象除了具有广泛意义上的人的本质和心理外,还研究与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有关的人。研究的时候一般是先事实,然后是描述,过了是解释,最后是理论。就是说心理学的研究都必须一是为依据,必需从事实出发,然后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在对研究对象之的关系进行解释,最后揭示事物的规律,预测事物。一个理论的支持越多就越容易被接受。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通过绪论的学习我分别了解了设计和心理学的意义。在这节课上老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设计和艺术,让我们知道了这两种的不同之处。所谓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是针对消费者的具有市场性,如:各种商标,装潢,壁纸,鞋的式样……而艺术:将事物、想象物经过主观处理表现出来的的行为。表象的是作者的感受,并能让观者感受的东西。例如:毕加索的自画像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悲痛,他的用笔用色内容都能使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艺术是适应主观而产生的其内容完全由作者的主观意志定。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设计。产品形态、其使用方式及文化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良好的市场效应;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知识背景的作用,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创意,使设计结果大相径庭。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对设计师而言,就是如何获取及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设计心理学是对设计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研究和训练,过去从未有与此相关的专门研究,院校仅对学生进行纯技能的训练,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发设计师的大脑,单纯地练手、练眼而没有练心练脑。毫无疑问,这种研究较为抽象和深奥,但却对设计师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第一部分,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本书讲了,优秀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可视性和易通性。 首先是可视性原则,就是日常用品需要人们操作的地方必须显而易见,要给人传达正确的信息,不能让人想使用的时候找半天、研究半天才能用上,而且用品的操作方法必须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不能违背人体工学。 操作要简洁,不能让操作起来人头晕目眩。当与一个产品互动时,我们要 了解它能做什么、怎么工作、怎么操作的,这个就是可视性。 其次是易通性:优秀的设计是可以让人简单易懂的,因为他方便了人 们的使用操作,例如乔布斯的iphone设计,不需要说明书人们都可以轻 易上手,人们看到手机里面简洁易懂的图标,以及简单便捷的操作,很快 就可以熟悉怎么操作,而糟糕的设计刚好相反,它所设计的产品操作让人 难以理解,而且还依赖长长的说明书,使用和操作学习显得非常麻烦,会 十分影响人们使用的心情。 还有一点就是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预设用途,就是物品各个交互 功能应当易于理解,例如人们看到按钮就知道是要按下去,要让用户产生 固有习惯,无需操作说明。而且,使用方法不能太多,功能也不能太多, 不然会让用户混淆。 可是很多厂商因为想吸引更多顾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价格、外观和 品牌上;使用者关心功能和操作;修理人员关心组装的方便性。产品的各 方的需求都不一样,而且相互冲突,设计人员要平衡各方的需求也不容易。 第二部分日常操作心理学

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行动的结构:确定目标、明确意图、明确行动 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对比评估行动结果。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说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意图,事情的发生也随着 具体情况随机而定,不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分析。到合适的机会时,人们 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 执行和评估之间的差距,当我们设定一些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让用 户与验证这些操作流程是否符合当初的设想,如果符合,那么才是符合用 户需求的设计。 行动的七阶段分析法,让用户做到轻松确定产品的功能,需要考虑: 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如何才能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具 体如何操作?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是否处于期望的状态?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 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所处的状态? 另外,本书还提到了大脑中处理信息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本能层次,就是一些能的生理反应,靠感知去理解失误;第二个是行为层次,就是意 识到行为,但不清楚细节,以及其他掌握的完全熟练了的技能;第三个是 反思层次,就是有意识的认知。 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知识同时储存于头脑中和外部世界里。一旦从事某项任务所需要的知 识在外界唾手可得,学习这些知信息的必要性就会大幅度降低。人们所需 要的是结合外界的与头脑中的知识来做清楚的决定。 我们很少能像最强大脑节目那样能够记住非常多数字、算出非常复杂 的算术问题,通常我们只需要大概的运算以及粗略的估算就够了,而其余 的大量复杂的运算可以交给机器来解决,人类只需要设定运算规则,而专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共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设计心理学》总的来说是一本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倡导书籍。一半是辩论性内容,一半是科学知识。既有严肃,又有乐趣。它以7个章节大体讲述。本书开头就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叫“诺曼”。讽刺了那些设计产品,或是产品制作过程中设计者没有考虑或是毫不在乎用户的需要,而制造出所称的“设计品”。 在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中, “专为受虐狂设计的卡洛曼咖啡壶”,“波士顿某家饭店的双开式弹簧玻璃门”...设计优秀的作品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因为他们给用户提供了使用方法上的线索。设计拙劣的作品使用起来则很难,往往让使用者很沮丧,因为他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有的设计甚至提供了一些错误的线索。本章通过对一些糟糕设计的举例,从而反馈给我一些重要的信息。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考虑比别人多的问题,设计产品自身与外界不能有矛盾,含糊不清,偏差。 第二章让我领悟到: 人人都会出错,尽管某种设计被指出有毛病,往往用户还是会责怪自己。对于物品操作更简单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某种错误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有人犯错误。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设计时尽量降低差错发生的可能性或是减轻差错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而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为我们讲述影响我们行为知识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是我们所需的大多数信息都存储与外部世界。告诉我们如何记忆。并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 第四章知道要做什么让我明白做 设计,我们必须知道什么,知道要做什么。 第五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讲述了了各种给设计制成的失误与错误,失误的种类,失误的原因。我们必须下意识的减少,降低我们的失误。 第六章设计中的挑战 我们要正视在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 第七章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本章也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与目的。以“以户为中心的设计”!设计就是应以用户的需求与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课理解性为侧重点。本章则主要总

设计心理学四册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四册读后感 在设计心理学1中我也想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意识着设计以重根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其次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中的记忆部分也让我感受到了人脑对于设计的重要性:知识可以同时储存在头脑和外部世界里无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知识。很少有场合要求知识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完整性。如果结合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的知识,足以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产生正确的行为。记忆的数量比时间的影响更为重要,每一个新的内容都会降低我们记住所有以前内容的可能性。短时记忆能力由它可以储存起来的线索的数量来决定。在其中我读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使我们了解到成本和时间都非常关键,要注意竞争对手,以及在设计部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成功的产品必须能够吸引客户,客户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与产品使用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最好的产品并非总能成功,可能一个出色的技术十年后才能被人们接受。了解产品,仅仅了解设计或技术是不够的,了解商业运作才是关键。将良好的观察技能和优秀的设计原理结合起来,这是非常强大的工具,每个人都能使用,即使你不是专业设计人员。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也从这本书中收获了许多的知识,整本书都体现了关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适合于渐进式创新:它不能引发颠覆式创新。 二: 作者唐纳德•诺曼,《商业周刊》把唐纳德•诺曼称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既是一个教授,也是一个管理者•,他是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他的公司,尼尔森诺曼集团,帮助其他公司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产品和服务;他还就职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北大学和南韩的韩国科学技术院。他有很多本著作,包括《设计心理学》、《看不见的电脑》、《情感化设计》和《未来产品的设计》等。 在本书中,诺曼博士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复杂,而不是简单,而设计促成了复杂生活的实现。作者以清晰而又轻松的行文,为读者讲解了为什么我们渴望的不是简单。当物品的设计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悦的,在适度的情况下,在适合的时间里,我们渴望的是复杂。实际上,通过基于良好沟通的设计,复杂是可以被管理的,从而生产出最实用的产品,导致理想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常见的复杂有L大量不同用户对功能的需求复杂;2.不断的迭代使功能越来越多,体验上复杂性提高。本书分析了用户在面对复杂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减少体验上的复杂。书中对复杂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功能复杂不可避免,体验复杂不可接受。书中有很多可以触类旁通的设计原则可以运用到互联网设计中来:如模块化设计、基于用户反馈等等。这本书读下来目前的感受大致如此。 三: 这本书强调“人性化”的设计观,并基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大概念,阐述了基于人类情感的三个设计层面,即“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 本能层面的设计主要“看脸”,起主导作用的是视觉、听觉等直观感受。拿建筑设计作比, 就是看形式是否带来美的视觉冲击,空间是否提供愉悦的身心感受,拿找对象作比,就是看对方的外貌身材是否足够吸引。行为层面的设计看“好不好用”,强调的是技术层面的完善,好比建筑功能布局、流线设计是否合理,好比男朋友是否能做好饭、洗好碗、暖好床、修好电脑。反思层面的设计最玄乎,主要靠“悟”。作为设计师,一要深入体察,挖掘使用者的潜在心理需求,二要抽象升华,从上帝视角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引导,三还得会讲故事,通过有形的手段把以上内容表达到设计

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思考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思考读后感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在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我深感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设计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用户体验的细节,从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提供了深入了解用户心理需求的理论基础。人们的认知与感知能力、决策方式、情绪反应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通过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设计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设计者充分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接受服务时的心理过程。这一了解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予以满足。 同时,设计心理学也对设计流程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设计心理学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设计者能够更好地把握用户的行为习惯、情感需求和认知过程,从而针对用户的需要进行设计和改进。例如,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技术手段,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者提高产品的易用性,使用户的操作过程更加顺畅和自然。另外,设计心理学的咨询意见也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在产品开发、测试和评估阶段的有效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迭代和改进设计。 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用户体验设计旨在以人为本,关注用户情感需求和满足感。设计心理学通过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和需求,为用户体验设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

参考,让设计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电商平台而言,通过研究用户的购物行为、购物心理和购物体验,设计者可以改进页面布局、导航设计、购物流程等方面,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感。又如,对于游戏设计,了解用户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动机和认知过程,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难度、关卡设置和奖励机制,增加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 总体而言,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设计者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用户体验的细节,从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我将更加重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以提升设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当我们使用一个产品时,有些用起来很顺手,有些用起来却常常会出错,甚至看到一件产品时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爸爸对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就是如此),不论这件产品是否是“最先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探讨的范围了。 作者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中以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原则,提醒消费者购买的物品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 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和危险,帮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即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实需求,甚至违背了认知学原理。 设计心理学几乎在你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应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 比如当我们看到剪刀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明白如何使用一把剪刀。但有时候我们到一家高档宾馆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进门,虽然大门看起来很高档大气。 一辆豪华大巴车司机面前有一百多个按钮,但对于司机来说并不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设计符合了一一匹配原则。但当我们面对一

台复印机上的那几个按钮时竟然一头雾水。 当我们用手机拨打了个号码,然后将听筒附在耳边,我们会听到“嘟~嘟~嘟”的声音,表示已经拨出等待对方接听。如果没有几声“嘟~嘟~嘟”的声音我们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打出去了。这是应用了信息反馈的原则。 钥匙、U盘被设计成为只能有一种方式插进锁孔或USB接口,这正是设计者考虑到我们可能会犯错,并提前堵上了这种错误的可能性。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则。 …… 这本书很有趣,我把它当作科学小品来读,在书中看作者跑遍世界各地寻找的各样设计。 对于这本书我用了略读的方式,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有些地方是跳着读的。 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对于一个跟设计几乎毫不沾边的传道人读这样一本书有什么用呢?除了构架讲章之外,设计跟我已经毫不沾边了。但它至少打开了我的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照亮了我思维中的一个盲点。 如果非要问它带给我什么帮助?我只能说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定有用。 几年前读过一本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其中有讲到一个原则:一个顽皮经常做恶作剧的小孩,大多是因为缺乏被关爱,他们搞怪的潜意识是引起注意。事实上这个观点不仅仅实用于小孩子,同样也适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首先,设计心理学让我意识到人类的心理特征对于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是有限理性的,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受到心理偏见的影响。例如,我们常常会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 即我们会过分依赖先前提供的信息。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中尤为明显,设计师可以通过巧妙 地设置产品的定价策略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另外,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也会影响设计 的方向。人们对于某些形状和颜色具有天生的偏好,而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偏好来增加产 品的吸引力。 其次,设计心理学让我了解到设计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户体验是设计的核心,只有 让用户感到舒适和满意,设计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需要充 分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例如,在设计网站时,设计师应该注意网站界面的易用性 和可访问性,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使用。此外,人们在使用产品时也会受到心理状 态的影响,设计师应该考虑设计如何适应用户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在设计游戏时,设计 师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再次,设计心理学让我认识到设计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不仅仅是为了 创造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问题和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能 够让人们感到舒适、安全和满意。例如,设计一个人性化的家具,可以提供人们更好的坐 姿和躺姿,从而减轻腰椎和颈椎的负担。设计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让人们更方便地控 制家中的各种设备,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设计的目标应该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和幸福。 最后,设计心理学引发了我对设计伦理的思考。设计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对人们的行 为和思维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设计师应该对自己的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并始终以人们的 利益为出发点。设计师应该遵守伦理规范,在设计中尊重用户的自主权和隐私权,不滥用 个人信息。设计师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和过度消耗资源。设计师应该 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真正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利益,避免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 视了长期的影响。 总结起来,设计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了解人类心理特征和需求,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用户体验。同时,设计师应该始终以人们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伦理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和社 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我会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努力设 计出更好的产品和环境。

设计心理学的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的读书心得 通过阅读唐纳德.a.诺曼donaldarthurnorman著的《设计心理学》这一本书。在阅读的从中理解到。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用户能随时窥见哪些就是可取的操作方式(利用各类限制性因素); 2、注意产品的可视性,包括系统的概念模型、可供选择的操作和操作的结果; 3、易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 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 用户能搬明白操作方法; 用户能够看出系统的工作状态。将任务化繁为简的七个原则: 1、应用领域储存于外部异界和头脑中的科学知识。三种概念模式/心理模式:设计模型(designmodel)、用户模型(user’smodel)、系统表象。 2、简化任务的结构。不改变任务结构,提供心理辅助手段;利用新技术,把原本看不见的部位显现出来,改善反馈机制,增强控制能力;自动化,但不改变任务的性质;改变任务的性质。 3、著重可视性,消解继续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操作方式意图与可能将的操作方式之间的关系;操作方式犯罪行为与操作方式效果之间的关系;系统实际状态与用户通过视觉、感官和触觉所认知至的系统状态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深感的系统状态与用户的市场需求、意图和希望之间的关系。 5、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利用形状的相匹配或颜色命令等自然因素,人为地导致唯一相匹配关系。 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设想用户企图必须搞对每一项操作方式;积极支持用户的操作方式,而不是回去压制用户在对话中做出的澄清;必须使用户辨认出差错可能将导致的负面影响,并使用户能比较难地中止错误操作;还要急于减少那些无法爆冷的操作方式的难度。 7、若无法做到以上各点,就采用标准化。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第一篇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如何影响产品设计的学科。在阅读了关于设计心理学的书籍后,我深感这门学科对于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设计心理学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设计心理学让我认识到了人的需求和欲望在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期望和行为模式,以便创造出更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产品。例如,智能手机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沟通、娱乐和工作需求,使得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设计心理学强调了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还要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产品体验。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以其简洁的设计、优雅的色彩和舒适的触感赢得了全球数亿用户的喜爱。 此外,设计心理学还关注到了人们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例如,许多软件产品都采用了直观的图标和简单的操作流程,使

得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地完成任务。 最后,设计心理学还强调了可持续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环境影响。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方案,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环保的产品。例如,特斯拉公司的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低能耗的特点成为了绿色出行的理想选择。 第二篇 在阅读《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同时也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设计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 首先,书中提到的“设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设计打交道,而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满足我们的需求。无论是一个简单的日用品,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背后都有设计师的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这让我明白了设计的价值所在,也让我对设计有了更高的尊重。 其次,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展示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包括:用户中心设计、迭代设计、可用性测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设计心理学》 读书 | 设计心理学:打动人心的设计 亲爱的爷爷 大年初一,新年快乐!也祝所有爷爷奶奶读书会的读者新年快乐! 最近看的一本书名叫《设计心理学》,出自唐纳德·A·诺曼之手,他是一名认知心理学家,也是认知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涉足心理学和计算机两大领域。因此《设计心理学》丛书更倾向从工业设计、人机交互的角度谈设计的心理。 年前回家之前读了《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其中谈到人为操作失误的原因绝大部分来自于设计师的错误,而非人为故意的操作。很多时候,人们追溯事故发生的原因总是很轻易地将其归结为“人的失误”,似乎这样就找到了责任承担人,于是便高枕无忧;但是实际上往更深层次的原因思考,产品的设计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明知员工在枯燥无味地工作,工业产品的设计却仍需要员工维持远超普通水平的警醒程度,还要在故障发生时操作平时几乎不会用到的复杂事故防护启动装置。这是产品设计的漏洞,而非简单的“操作失误”。诺曼提到,工业事故的发生就好像一个多层漏斗,只有当每一层都有漏洞,事故才会发生;因此,产品的设计则应合理并尽量地避免漏洞。 回家后读的《设计心理学(3)》谈论的是情感化设计,个人认为情感化并不能凸显其设计基础,反而夹带了一种“情绪化”的表意。如果你评论一个人情绪化,你可能是在批评他不够理性;然而这本书却告诉你emotion却是合理的存在,情感化的设计甚至能促进产品的实用性。诺曼提出情感化设计应当遵从三个水平: 1. 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 2. 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3. 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当你去购物的时候,你可能更关注长得“好看”的商品;而这件商品如果不好用(没有实用性),以及用起来没有乐趣,你也不会选择。文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_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1_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中文翻译书名为《设计心理学》,更直白的英文翻译实际上应该是《日常用品的设计原则》,但是译者为什么要翻译成《设计心理学》呢?这里面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接触 各种各样的日用品,比如门.电灯开关.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这些产品有的 设计得好,有的设计的很糟糕,但是评判标准是什么?究竟一件产品怎么样设计就 算是好,怎么就算不好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因为任何一个用品都 是要被人所运用的,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间接使用,总之最终都是要和人产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如果用更专业一点的词汇,就叫做〝交互作用〞.一件设计很好的产 品一定与使用者在既有的心理模式上相一致,而设计很糟糕的产品正好相反,它不仅不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会给用户造成麻烦,会让用户不知所措,甚至抓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致力于通过此书向人们解释,一个好的产品通常会具备哪些设计原则,而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本书的第一篇推荐序言,名字叫〝设计是无言的服务〞,总结得很精辟.在解释什么是〝无言的服务〞时,应该先弄懂什么是〝有言的服务〞.所谓〝有言的服务〞实际上也很好理解,就是需要有人亲自在现场为用户提供一种无形的帮助,比如接待人员.客户中心的工作人员.礼仪小姐等是最常见的〝有言的服务〞,而 〝无言的服务〞即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不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对产品的使用,一件产品设计得好与坏,不需要让现场指导人员或者设计人员告诉使用者怎么做,而是由使用者自己体验完成对产品的使用.〝设计〞可以产品实物为载体为使用 者提供好的.方便的服务,也可以通过拙劣的产品使用方法为使用者提供糟糕的服务.这就是我认为的〝设计是无言的服务〞. 在作者的新版序言中,介绍了本书自出版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断地帮 助设计人员改进产品的使用,通过几个简单的设计原则就把最本质的道理说了出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 首先,因为本书是第二版,即在第一版的内容上增订的内容,因此作者在此叙述了增订此版本的原因,同时也是我觉的,作为一位设计师应该牢记于心的一点: 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使我们了解到:成本和时间都非常关键,要注意竞争对手,以及在设计部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成功的产品必须能够吸引客户,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客户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与产品使用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仅又稍许重合。最好的产品并非总能成功,出色的技术或许十年后才能被人们接受。了解产品,仅仅了解设计或技术是不够的,了解商业运作才是关键。 好的设计必须具备的两个特征: 可视性:指所设计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明白怎样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及如何操作; 易通性:指所以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装置起到什么作用。 关于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三者之间的定义: 工业设计:指一种专业的服务,为适应者和生产者双发的利益而创造和开发产品与系统的概念和规范,旨在优化功能、价值和外观; 交互设计:重点关注人与技术的互动。目标是增强人们理解可以做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已经发生什么。交互设计借鉴了心理学、设计、艺术和情感等基本原则来保证用户得到积极的、愉悦的体验; 体验设计:设计产品、流程,服务。以及事件和环境的实践,重点关注整体体验的质量和愉悦感。 在介绍了以上三种设计的定义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种设计方式――以人为本的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意味着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往往主要通过观察。用户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也不清楚他们将要面临的困难。解决之道就是快速测试不同的概念。

设计心理学心得例文多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例文多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1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我们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护理质量监控人员所讨论的重要课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要手段就是采取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为了适应新的护理工作发展模式的需要,我院护理部已经实行了由护理部、病区护士长、病区质控员及护士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路径,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该从增强质量监控的意识、完善质量监控的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的环节、做好质量监控的反馈等方面着手做好质量监控。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护理质量监控的重点强化预先控制行为。当然,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进行反馈控制。同时在护理质量控制的中,要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能动性。标准和规章制度再好,护士的能动性不发挥,一切工作就难以落实。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参与质量控制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自己按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一、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将质量监控落实到每一个人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不断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真正的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强化质量监控的意识,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广泛教育,弘扬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将质量控制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 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制定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应该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激励护士全员参与质控制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通过科室质控小组质量控制,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及时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使护士了解自己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决心去改进,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考核,改变过去在质量控制中的应付、突击、补救行为,将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的全过程,做到人人参与质量控制,使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达到真正让患者满意的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