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来指导和改进设计。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让读者了解到设计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书中给出了很多关于人类认知和感知的例子,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作者提到了“人们经常只在意自己目前面对的问题,而忽略了整个过程”,这让我意识到我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使我明白了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整个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书中还介绍了设计原则和方法,例如用户中心设计、情感设计和可用性测试等。这些方法让我重新审视我平时所接触到的设计,也让我意识到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我曾经忽略了的一些细节。

《设计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设计对人的影响的讨论。作者强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书中列举了很多设计案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比如交通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等。这些案例让我认识到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行业,设计师需要通过了解人的需求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通过阅读《设计心理学》,我还认识到设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设计心理学涉及到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吸收和整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这让我觉得设计心理学是一个非常综合和有挑战性的学科,它需要设计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设计心理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设计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我深深地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和实用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我相信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心理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 唐纳德·A·诺曼在书中写道:“在本能层次的设计原则是固定的,在全人类和所有文化皆是一致的。如果你是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设计,那么你的设计会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即使他有些简单。” 人们一向认为“设计”这个概念不易理解的困惑,然而在他笔下,通过与日常实际案例的结合,让我们可以更加通俗地理解。 设计心理学共有四册,这里主要谈谈对第一册的感悟。在第一册中,介绍了在生活琐事中的观察和理解,从日常的事物中阐释怎么从认知角度帮助设计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日常的设计,主要阐释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什么。“你以你希望的方式为用户设计,而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设计”,诺曼认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解决之道,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先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设计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主要通过观察。设计来源于生活,例如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插座,两孔和三孔的距离很近,导致两孔和三孔不能同时使用,带来用户使用不便。人和机器的区别,运作的特点,人灵活,变通,物体精细,精确。工程师更针对的是机器如何运作,而设计师不仅仅要知道机器怎么运作,还要研究人和机器间的沟通行为。设计关注物品如何运转,如何操控,以及人与技术之间互动的机理。 交互设计的五原则包括示能、意符、映射、反馈、概念原则。示能是存在的,即使它们是不可见的。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的关系(交

互作用),示能是物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之间的关系。而意符是可以蓄意的,故意而为之的,人们需要某种方式了解他们将要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某些标识表明的用途,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样的替代方案。映射表示两组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应关系。沟通行为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在此基础上,反馈必须是即时的,合理的。例如,现在人工智能的语音呼叫功能。概念模型指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符合心理模式、标准、通识),良好的沟通要建立良好的概念模型,是产品让人愉悦的关键所在。 因为产品是为人们的使用而设计的,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人,设计往往会失败,产品将难以使用,难以理解。人的思想是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潜意识控制着熟练地行动。而当学习,碰到危险和出错时,对新状况产生反应属于意识。 大脑的三层次包括本能层、反思层和本能层。本能的反应存在于最底层:控制简单的肌肉群,感知外在的世界和身体(潜意识主导)。行为层和行为的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行为层次与期望有关,所以对行动次序的意图敏感,然后才是对反馈的阐释(潜意识主导的)反思层,反思层是设定目标和计划行动的一部分,同样受到对实际发生的结果与期望比较的影响(意识主导)。例如,纪念品的购买,不仅仅是因为这东西,更多的是这件纪念品背后的回忆,是这件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思维重新思考的对这件事的意义。 在此书中诺曼以一系列设计案例来体现一些深刻的设计思维,这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来指导和改进设计。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让读者了解到设计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书中给出了很多关于人类认知和感知的例子,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作者提到了“人们经常只在意自己目前面对的问题,而忽略了整个过程”,这让我意识到我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使我明白了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整个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书中还介绍了设计原则和方法,例如用户中心设计、情感设计和可用性测试等。这些方法让我重新审视我平时所接触到的设计,也让我意识到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我曾经忽略了的一些细节。 《设计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设计对人的影响的讨论。作者强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书中列举了很多设计案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比如交通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等。这些案例让我认识到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行业,设计师需要通过了解人的需求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通过阅读《设计心理学》,我还认识到设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设计心理学涉及到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吸收和整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这让我觉得设计心理学是一个非常综合和有挑战性的学科,它需要设计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设计心理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设计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我深深地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和实用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我相信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心理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感 摘录1:既然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那就尽量多使用规律,利用分组和间隔创造规律。 · 有规律的内容能够让人更快速的学习并了解,降低了人们的认知和学习成本,但是却可能因为缺少趣味点而不一定能记住。从图形而言,人们会将看到的形状迅速与已知的几何图形配对,找出其中的规律掌握图形的信息。从内容而言,人们希望从内容的分组和间隔上找到一定的逻辑规律,根据这些逻辑更快速掌握和学习内容。以浏览信息为例,人们在浏览信息上消耗的精力都是恒定的,当我们在产品上的分组逻辑被用户所掌握,那么他们在浏览每一条信息时所消耗的精力就会减少,浏览信息的内容就会增加。图形上,以logo为例,当logo的内容既有规律又有趣味点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个快速能被人们记住的好的logo。 摘录2:能把展示给用户的信息限制在4条固好,但也不必强求。可以用归类或分组的方法展示更多信息。每组展示不多于4条信息。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的分组,结合上一条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及记忆。比较典型的就是手机号码的

分组。甚至身份证号的分组也并没有背离这一点。 想想我们报手机号码的通用语言:XXX-XXXX-XXXX,当然喽,也会有XXXX-XXXX-XXX 摘录3:注意,用户喜欢使用辅助的记忆手段,比如笔记、名单、日历、日程表,以减少对大脑记忆的依赖。 ·所以当我们需要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当我们需要用户去记忆某一内容的时候,是否有其他辅助的手段来帮助用户达到这一目的。 摘录4:尽量减轻记忆负担。许多用户界面设计规范和界面功能都历经多年改善,以缓解与记忆相关的问题。 ·再认比回忆容易得多,所以重要的内容依靠重复出现来缓解用户的记忆的负担。 摘录5:使用具象词或图标,它们更容易记忆。 ·这一点背后的原因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反复出现,在广告传播、品牌推广等需要由点及面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都是利用了这一点。因为在我们的脑中只有具象的内容才能在个体间达成共识,只有建立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信息才会开始传播,每一次传播都是一次有效的信息重复,更加深了对这些具象内容的记忆。 摘录6:记忆并不可靠,斟酌筛选后采信。 ·这一点是传播的障碍之一,当我们需要信息准确传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第一部分,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本书讲了,优秀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可视性和易通性。 首先是可视性原则,就是日常用品需要人们操作的地方必须显而易见,要给人传达正确的信息,不能让人想使用的时候找半天、研究半天才能用上,而且用品的操作方法必须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不能违背人体工学。 操作要简洁,不能让操作起来人头晕目眩。当与一个产品互动时,我们要 了解它能做什么、怎么工作、怎么操作的,这个就是可视性。 其次是易通性:优秀的设计是可以让人简单易懂的,因为他方便了人 们的使用操作,例如乔布斯的iphone设计,不需要说明书人们都可以轻 易上手,人们看到手机里面简洁易懂的图标,以及简单便捷的操作,很快 就可以熟悉怎么操作,而糟糕的设计刚好相反,它所设计的产品操作让人 难以理解,而且还依赖长长的说明书,使用和操作学习显得非常麻烦,会 十分影响人们使用的心情。 还有一点就是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预设用途,就是物品各个交互 功能应当易于理解,例如人们看到按钮就知道是要按下去,要让用户产生 固有习惯,无需操作说明。而且,使用方法不能太多,功能也不能太多, 不然会让用户混淆。 可是很多厂商因为想吸引更多顾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价格、外观和 品牌上;使用者关心功能和操作;修理人员关心组装的方便性。产品的各 方的需求都不一样,而且相互冲突,设计人员要平衡各方的需求也不容易。 第二部分日常操作心理学

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行动的结构:确定目标、明确意图、明确行动 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对比评估行动结果。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说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意图,事情的发生也随着 具体情况随机而定,不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分析。到合适的机会时,人们 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 执行和评估之间的差距,当我们设定一些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让用 户与验证这些操作流程是否符合当初的设想,如果符合,那么才是符合用 户需求的设计。 行动的七阶段分析法,让用户做到轻松确定产品的功能,需要考虑: 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如何才能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具 体如何操作?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是否处于期望的状态?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 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所处的状态? 另外,本书还提到了大脑中处理信息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本能层次,就是一些能的生理反应,靠感知去理解失误;第二个是行为层次,就是意 识到行为,但不清楚细节,以及其他掌握的完全熟练了的技能;第三个是 反思层次,就是有意识的认知。 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知识同时储存于头脑中和外部世界里。一旦从事某项任务所需要的知 识在外界唾手可得,学习这些知信息的必要性就会大幅度降低。人们所需 要的是结合外界的与头脑中的知识来做清楚的决定。 我们很少能像最强大脑节目那样能够记住非常多数字、算出非常复杂 的算术问题,通常我们只需要大概的运算以及粗略的估算就够了,而其余 的大量复杂的运算可以交给机器来解决,人类只需要设定运算规则,而专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唐纳德?A?诺曼著作的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 科, 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是把人们心理状态, 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 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 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反过来在作用于 设计, 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 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 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 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 的关键线索。 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 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 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设计 人员希望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型,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建立错误的概念模型。 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 physical analogies )和文化标准( cultural standards )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

设计心理学的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的读书心得 通过阅读唐纳德.a.诺曼donaldarthurnorman著的《设计心理学》这一本书。在阅读的从中理解到。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用户能随时窥见哪些就是可取的操作方式(利用各类限制性因素); 2、注意产品的可视性,包括系统的概念模型、可供选择的操作和操作的结果; 3、易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 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 用户能搬明白操作方法; 用户能够看出系统的工作状态。将任务化繁为简的七个原则: 1、应用领域储存于外部异界和头脑中的科学知识。三种概念模式/心理模式:设计模型(designmodel)、用户模型(user’smodel)、系统表象。 2、简化任务的结构。不改变任务结构,提供心理辅助手段;利用新技术,把原本看不见的部位显现出来,改善反馈机制,增强控制能力;自动化,但不改变任务的性质;改变任务的性质。 3、著重可视性,消解继续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操作方式意图与可能将的操作方式之间的关系;操作方式犯罪行为与操作方式效果之间的关系;系统实际状态与用户通过视觉、感官和触觉所认知至的系统状态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深感的系统状态与用户的市场需求、意图和希望之间的关系。 5、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利用形状的相匹配或颜色命令等自然因素,人为地导致唯一相匹配关系。 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设想用户企图必须搞对每一项操作方式;积极支持用户的操作方式,而不是回去压制用户在对话中做出的澄清;必须使用户辨认出差错可能将导致的负面影响,并使用户能比较难地中止错误操作;还要急于减少那些无法爆冷的操作方式的难度。 7、若无法做到以上各点,就采用标准化。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_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1_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中文翻译书名为《设计心理学》,更直白的英文翻译实际上应该是《日常用品的设计原则》,但是译者为什么要翻译成《设计心理学》呢?这里面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接触 各种各样的日用品,比如门.电灯开关.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这些产品有的 设计得好,有的设计的很糟糕,但是评判标准是什么?究竟一件产品怎么样设计就 算是好,怎么就算不好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因为任何一个用品都 是要被人所运用的,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间接使用,总之最终都是要和人产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如果用更专业一点的词汇,就叫做〝交互作用〞.一件设计很好的产 品一定与使用者在既有的心理模式上相一致,而设计很糟糕的产品正好相反,它不仅不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会给用户造成麻烦,会让用户不知所措,甚至抓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致力于通过此书向人们解释,一个好的产品通常会具备哪些设计原则,而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本书的第一篇推荐序言,名字叫〝设计是无言的服务〞,总结得很精辟.在解释什么是〝无言的服务〞时,应该先弄懂什么是〝有言的服务〞.所谓〝有言的服务〞实际上也很好理解,就是需要有人亲自在现场为用户提供一种无形的帮助,比如接待人员.客户中心的工作人员.礼仪小姐等是最常见的〝有言的服务〞,而 〝无言的服务〞即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不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对产品的使用,一件产品设计得好与坏,不需要让现场指导人员或者设计人员告诉使用者怎么做,而是由使用者自己体验完成对产品的使用.〝设计〞可以产品实物为载体为使用 者提供好的.方便的服务,也可以通过拙劣的产品使用方法为使用者提供糟糕的服务.这就是我认为的〝设计是无言的服务〞. 在作者的新版序言中,介绍了本书自出版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断地帮 助设计人员改进产品的使用,通过几个简单的设计原则就把最本质的道理说了出

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思考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思考读后感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在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我深感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设计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用户体验的细节,从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提供了深入了解用户心理需求的理论基础。人们的认知与感知能力、决策方式、情绪反应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通过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设计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设计者充分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接受服务时的心理过程。这一了解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予以满足。 同时,设计心理学也对设计流程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设计心理学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设计者能够更好地把握用户的行为习惯、情感需求和认知过程,从而针对用户的需要进行设计和改进。例如,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技术手段,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者提高产品的易用性,使用户的操作过程更加顺畅和自然。另外,设计心理学的咨询意见也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在产品开发、测试和评估阶段的有效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迭代和改进设计。 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用户体验设计旨在以人为本,关注用户情感需求和满足感。设计心理学通过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和需求,为用户体验设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

参考,让设计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电商平台而言,通过研究用户的购物行为、购物心理和购物体验,设计者可以改进页面布局、导航设计、购物流程等方面,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感。又如,对于游戏设计,了解用户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动机和认知过程,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难度、关卡设置和奖励机制,增加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 总体而言,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设计者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用户体验的细节,从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我将更加重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以提升设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当我们使用一个产品时,有些用起来很顺手,有些用起来却常常 会出错,甚至看到一件产品时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爸爸对家里的 全自动洗衣机就是如此〕,不管这件产品是否是最先进的。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探讨的范围了。 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 挫折和危险,帮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即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 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实需求,甚至违背了认知学原理。 设计心理学几乎在你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应用。书中列举 了大量的实例: 比方当我们看到剪刀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明白如何使用一把剪刀。但有时候我们到一家高档宾馆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进门,虽然大门 看起来很高档大气。 一辆豪华大巴车司机面前有一百多个按钮,但对于司机来说并不 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设计符合了一一匹配原那么。但当我们面对 一台复印机上的那几个按钮时竟然一头雾水。 钥匙、U盘被设计成为只能有一种方式插进锁孔或UB接口,这正 是设计者考虑到我们可能会犯错,并提前堵上了这种错误的可能性。 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那么。 对于这本书我用了略读的方式,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有些地方是 跳着读的。 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对于一个跟设计几乎毫不沾边的传道人读这样一本书有什么用呢?除了构架讲章之外,设计跟我已经毫不沾边了。但它至少翻开了我的 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照亮了我思维中的一个盲点。 如果非要问它带给我什么帮助?我只能说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 定有用。

几年前读过一本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其中有讲到一个原那么:一个顽皮经常做恶作剧的小孩,大多是因为缺乏被关爱,他们搞怪的 潜意识是引起注意。事实上这个观点不仅仅实用于小孩子,同样也适 用于大人。这个观点在禾场上帮我了很大的忙。 这本书也不妨成为消遣的乐趣。 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读后感〔一〕 初识心理学,我懂的并不多,看了一些书后我才有略微的见解。 先从最根本的根底常识谈谈吧。 有心理学就有心理医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医生,或者说是 一名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心理咨询师要用全身心来倾听,脑子要不停的运作,用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期间酌情 插少许的提问,使求助者在倾诉的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咨 询师的帮助,逐渐自己发现症结所在,而不是直接告诉她问题处在哪里。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倾听,化解了求助者的症结。 在一次谈话节目中,一位女一性一听众咨询自己为什么老师学不 好英文,不能跟外国人是很好的交流,而她的专业又恰恰是医疗英语。在经过交流后才发现,这位女士因为当初一段美好的跨国恋情被阻断 之后,出现了一种抵触的清洁,不愿再说英语,尤其是不愿听到外国 异一性一对她说英语,实际上她碰到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全新的聆听求助者的倾诉,要聪明的问问题,要 关注她自己的意识不愿意承当的那局部,而不要将太多的一精一力放 在树立自己的业界权威上。 还有一种是,咨询人员听到求助者说自己好了一点了,就快乐了,觉得自己有能力。其实,这时候很多心理咨询师不明白,求助者正在 为他们效劳,这是求助者特别容易办到的一件事。心理咨询师就像家长、老师一样,求助者希望让心理咨询师快乐,这样心理咨询师才能 对他好,他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求助者就希望让心理咨询师 快乐一点。这说明,人人都是生活中的求助者,只是在于角色转换之间。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编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你们对名著理论的理解,优秀的读后感最重要的是有真情实感,是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生活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1 设计心理学一套共有四本,这本设计心理学是日常的设计,还有

平面设计类书籍读后感

平面设计类书籍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几本关于平面设计的书籍,其中包括《平面设计基础 教程》、《设计心理学》和《平面设计解析》。通过阅读这些书籍, 我对平面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了更清晰 的认识。 《平面设计基础教程》是我认为最适合初学者的一本书。它从平 面设计的基本原理、色彩理论、排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配以大量的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设计知识。我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分析,学习到了如何运用色彩、形状和布局来进行有效的visu al传达。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 些设计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技巧,让我对设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与《平面设计基础教程》相比,《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更加关注 设计对人们心理的影响。通过对人类感知、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了设计如何利用色彩、形状和文字等元素来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并对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认知产生影响。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

大的启示,让我在设计中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并努力创造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易用性的作品。 《平面设计解析》这本书则更加注重对设计作品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一些知名设计师和作品的介绍,作者探讨了设计的目的、过程和生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设计师如何通过研究用户、目标和场景,来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作品。同时,书中还对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如如何处理复杂信息、如何进行品牌设计等。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指导,让我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和有创意。 这几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在平面设计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学习这些书籍,我认识到平面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化和装饰,更是一门能够通过排列和组合各种元素,来传达和表达信息的艺术。同时,这些书籍也教会我如何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能够通过设计来满足他们的期望。 除了理论知识,这些书籍还给我提供了很多设计实践的案例和经验。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案例,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原则和方法,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5篇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5篇 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科学,读来获益颇多,就心理学本质而言,它是一门帮助我们正确处理认知与行为、自身与环境、工作与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实践科学。 近来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要我做”就是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缺乏主动性,总是在生活所迫或者别人的催促下不得不做自己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主动,就会被动的接受一切,在生活和工作没有目标,看不到前途,物质和精神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人的懒惰的本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就会处处“要我做”,如果在一个单位人人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开展一项工作就会变得很困难,个人和集体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那么,如何才能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呢?《心理学》这本书给我们开出了一剂温良的治病药方。 心理学在人的激励方面分析的很详细,就是如何激发个人的积极性,首先就是确定正确的目标。人活着要有理想,有奋斗目标,不然就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功:简单的说,就是目标加上进取心,有人安于现状,只想维持现状,采取“守”的态度,时间久了就会变陈消极的态度,失去积极的动力,人

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必须要设置向前看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追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离成功更近一些。 心里学家XXX指出,人类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建立在其他需要的前提之下,在工作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变成了一种兴趣的时候,人就会以工作为乐,而不是以工作为负担,一旦工作变成了一种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要我做”也就顺其自然成了“我要做”。 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自己时时具有快乐的感觉,凡事不斤斤计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感激,只要健康和活着,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就能够经由过程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应有的一切。 在现实社会和工作中,一个人满足了根本需求以后,就要给自己定目标,考虑和理解自己生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如何体现,怎样让自己的心境快乐和轻松,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挑战和贫苦,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我做”也就逐步转化为“我要做”。 初识心理学,我懂的并不多,看了一些书后我才有略微的见解。先从最基本的基础常识谈谈吧。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1 情绪转移 先简单来介绍一下情绪平衡的作用,然后我会列出本书的目录,它简明概括了每章节的内容。 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的格式:“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学或不学,选择权在你,不着不急。”如果,对你有所帮助,你不用谢我,谢谢你自己吧,因为是你自己想改变;如果你有经验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说出来吧,用你的方式去向更多的人推荐(是PUSH,不是PULL,就是仅仅宣传,但不要强迫别人来学);如果,你感觉没什么用,那就当个“打酱油的”吧! 不同心情 “病由心生,境随心转”,每种情绪会对心情造成不同的影响,还会对对应的心、肝、脾、肺等器官造成直接的影响。而情绪平衡,就是通过一种情绪平衡技巧(腹式深呼吸疗法+中医经络穴道敲击或按压+自我肯定陈述等)来释放各种不好的情绪,诸如仇恨、憎恶、痛苦、罪恶感与羞耻感等具有毁灭性的情绪;还有恐惧、愤怒、创伤、担忧、哀伤、压力、过度兴奋等程度较轻的情绪,从而预防由这些情绪造成的不适,或治疗由这些情绪造成的生理上的疾病。 保持身、心、灵的健康,追求内心的爱、喜悦、和平。这种情绪平衡技巧可以靠自己来进行,不需要别人的协助。你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运用它。使用它,你将发现自己在哪里受了伤以及该如何治疗自己。你不需要心理分析,你的潜意识心知道如何治愈你的创伤(不用担心秘密会泄露)。本书无意取代专业治疗,只是教你一种方法,学习化解痛苦。

宝贵 书的主要意图在于教人们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这样一本书,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自己来说是相当有用的。情绪的诱因是内心世界的反映:不愉快的反映是来自潜意识的线索和信号,提醒我们尚有未解决的情绪问题。如果,我们忽略它,或许会失去解决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宝贵机会,对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身边人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排拒和自我接纳来管理内心的乱流…平衡情绪的重点就是要认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来自于内在,这是通往内心和谐的第一个线索。 同样我们也需要接纳自己,接纳生命是艰苦的,接纳人生中将会有重大的阻碍,接纳我们将会犯下许多错误,以及接纳许多人会认为我们就是他们苦难的源泉。只有接受,才能谈到去解决它。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2 《读懂心灵》是一本以各种小故事构成的心理书籍。书中分有八个小主题,其中最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第三小主题一一在失意与缺憾中修复自己,其中的一句话很是令人深思: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过旱地为未来担忧,那仅仅是徒劳,不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疲意。 生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实实的今天。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常常会好高骛远,内心幻想这美好的未来,却从未努力去靠近它。与其迷茫未来自己该做什么,不如踏踏实实过好现在,没有人会一生下来就明白自己的人生该是做什么的,未来都是掌握在现在一点一点努力的自己的手上。 好多同学可能都和我一样,进入大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是无知迷茫的,很多人在这种迷茫中慢慢松懈自己,没有目标的过着每一天,看着宿舍其他的同学积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 三本书来写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 例外了。 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 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 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 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 对于心理学,虽然我们一从小学就有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交了我们一些皮毛的东西 而已,而且对于以前都不是很在意这个心理学的,到现在老师也让我们如果选课的话就可 以选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也会对我们的专业有所帮助的。书中也讲到了计计心理学 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 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 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 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 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是我从大一下学期就买的一本书,本以为暑假可以读的,但 因为自己偷懒,所以一直拖到了大二上学期才读,而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刚一开始读

心理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心理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心理书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 上一篇*介绍了本书第一部分: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介绍第二个问题: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 本书第二篇包含四到七章,第四章重点讲如何对付“差生”,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着重强调了一个认知法则:认知失调论,这个理论认为好人有好的行为,坏人有坏的做法,每个人都在寻求心理平衡,一个好人,做了好事心理平衡,一个坏人,做了坏事心理才平衡,否则会觉得不舒服。 所以,对于犯了错的差生,教师的训斥、苦口婆心、惩罚等等,往往换来学生的“无所谓”,多数教师面对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学生往往都是深深地挫败感。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方法是:救活了再烫。作者认为批评一个人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批评学生是从赞美和认可开始的,当他有了自我期待、有了自尊心,他对自己的错误才会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他改变的开始。 很多教师的做法恰恰相反,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当众极力贬低他、羞辱他、否定他,其结果轻则换来学生的无动于衷,一脸不屑,重则引发激烈师生冲突。 第五章讲如何利用情绪法则做好班级管理,作者认为,当一个人情绪激动,心跳加速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别人影响的时候,这就启发教师要善于各种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很多教师再谈转化差生经验的时候,往往提到一个名词:运动会。当一个在学习上毫无成就感的学生在运动会上得了名次,大家向他表示祝贺,他自己得意洋洋之际,老师的鼓励语言就很容易转化为该生进步的动力。

其他的活动,比如艺术节、德育课、演讲比赛等等都有可能给差生展示机会的同时给他的心灵打开一扇窗。 这一章还谈到教师教育学生要注意控制自己情绪和照顾学生情绪,遇到问题私下个别处理效果好,在学生情绪激动时当众训斥批评极易引发大的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教师情绪激动,往往失去判断力做出错误决定,很多人在围观,学生顾及脸面,情绪会更激动,这个时候,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已经没有意义了,教师和学生无非都是在宣泄情绪,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六章作者重点讲如何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尽管本书作者认为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喜欢自己作为最重要的职业追求,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作者分析中国人“耻感文化”,认为中国人自律性差,他律起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进而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作者强调了教师应该和多和学生私下交流,多占用学生私人空间,这符合人际交往的认知规律。作者提出一个现象来证明这种人际交往的科学性:寄宿学生比走读学生好管一些。 作者介绍了一个给学生提要求并且容易实现的“拒绝—退让策略”,其原理是想要人同意你的一个请求,一个增加胜算的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大的,对方极有可能拒绝的请求。然后再提出一个小的,你真正感兴趣的请求。比如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教师直接说“让你家长来!”他会很抵触、很反感;教师说罚你背课文,他可能不去认真做。但是教师如果在拿起电话准备打给家长时,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想了一会儿,然后放下电话:“先给你一个机会……”此时让他去背课文一定没有问题,而实际上教师压根没有准备让其家长来学校。 第七章讲行为心理学,*作者介绍了教师管理的第七个武器:强化。作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之所以养成都是这种行为得到了某种“好处”的结果。对于学生不好的行为,教师要找到其背后的“好处”,去弱化它。比如教师们特别讨厌的“课堂小丑”现象怎们处理?课堂上往往有个别学生不停地的插嘴,甚至故意出丑引发大家哄堂大笑,当老师批评时,他表现的

心理学读后感通用15篇

心理学读后感通用15篇 心理学读后感通用15篇 心理学读后感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和发展促进这一过程的方法。主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这本书从对新手与专家的教学方法的比较带我们进入了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探讨。 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在微观上,教学过程又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动机原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原理、教师特点、课堂环境),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

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其实我觉得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每个老师都要学习的课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也同样受周围人影响。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能让你周围的人被你好的言行所同化,而你也会在与周围的人交流过程中吸取他们好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利用《教育心理学》带给我们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加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大大提高各位老师的效率,减轻各位老师的工作压力。《教育心理学》,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 心理学读后感2 刚刚意识到,什么叫自己的选择。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选择。并且我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不一定是此时此刻我要做的事情。 我希望我以后可以做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从这一分这一秒开始。刚刚看到了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咨询室放着一个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我决定也做一个自己的三面柱,遇到事情或者任何非休闲休息的时间都可以问一下自己,“我选择让自己的大脑想什么呢?” 淘宝买的柱子已经在路上了,回头用A4纸手写上几个选择就好了。提醒也已经做好了。为了不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写上了,简易版,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好。不要想着做一个特别精美的插画做背景啥的`。因为那样会导致自己的行动力为0。毕竟以后可以慢慢升级。

情感化设计读书笔记

情感化设计读书笔记 【篇一: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1.对话主题: 如何实现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2.作者的主要观点: 情感化在设计中非常重要。 3.文章分几部分说明?各个部分“次要观点”:四个部分 a.产品可以将情感信息元素从设计者那里传递给使用者 b.有感官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 c.设计是在深刻和广泛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人们使用的产品 d.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你必须要懂心理学和人类学 4.文章的基本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围绕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好的设计者 要帮 助企业制造出不仅满足人们的理性需求,而且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的 产品。 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 ————读后感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 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以“情感”为主线来讨论、阐释各种设计,不是单纯的设计指导,而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理念阐述。明确的指出了人们日常接触的物品中那些 让人感知舒适愉悦的设计主要从三个方向寻找突破。 其一,人的本能,即设计的外观。漂亮的外观设计让人愉悦,人们 因为愉悦而忽视设计的缺点。 其二,人的行为,即交互设计部分。为用户设计预想不到的动作带 来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第三,人的反思,即人的思维。那些怀旧的设计或许并不好用但依 然能给用户带来怀旧的愉悦,原因在哪里?因为它唤起了人的回忆,激发了人的感情也是情感化设计的精髓。从这三个方面来观察我们 日常使用的日用品,电子化产品以及网站产品你会发现,每一类型 的设计都逃脱不料这个三个方向。而分析每一种产品的好坏也就有 了依据。比如哪些需要占据人类眼球等直觉的设计必须关注人的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