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结构设计
2-3压铸件结构设计-53

表2-13 铸造圆角半径的设计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压铸件的脱模斜度
为了保证压铸件能够从压铸模具中顺利脱出,在压铸件沿脱出方向上
的所有内表面都要有一定的斜度,该斜度称为脱模斜度。压铸件脱模 斜度的大小和压铸件的壁厚及合金种类有关。
压铸件壁厚↑,对型芯的抱紧力↑,脱模斜度↑;
收缩率及熔点↑,脱模斜度↑; 压铸件内表面或孔比外表面的脱模斜度要大。 在允许范围内,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可减少推件力和抽芯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表2-2 厚度尺寸公差(单位:mm)
表2-3 圆角半径尺寸的公差(单位:mm)
D4
表2-4 自由角度和自由锥度尺寸公差
表2-5 孔中心距尺寸公差(单位:mm)
2).表面形状和位置
压铸件的表面形状和位置主要由压铸模的成型表面决定,而压铸 模成型表面的形位公差精度较高,所以对压铸件的表面形位公差 一般不另行规定,其公差值包括在有关尺寸的公差范围内。对于 直接用于装配的表面,类似机械加工零件,在图中注明表面形状 和位置公差。
表2-9 压铸件机械加工余量(mm) 表2-10 压铸件铰孔加工余量
三、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的结构设计是压铸生产中首先遇到的工作, 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用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
的顺利进行。设计压铸件除要满足使用要求外,同
时应该满足成型工艺要求,并且尽量做到模具结构 简单、生产成本低,达到设计的合理性、工艺性、 可制造性、经济性。
图2-4 改变凹区域方向消除抽芯受阻区域 图2-4 (a)形成区域A的活动型芯受到凸台K阻碍,无法抽出。 因此改变其方向,使区域A指向外侧,则可顺畅抽出,如图2-4 (b)所示。
(二)消除抽芯受阻区域
产品结构设计——压铸模嵌件结构设计

——压铸模嵌件结构设计压铸件基本结构的设计6.压铸件的嵌件嵌铸也称镶铸,它是把金属或非金属的零件(嵌件)先嵌放在压铸模内,再与压铸件铸合在一起。
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抗蚀性、耐磨性、导磁性、导电性等)以满足不同条件下使用的要求,又可弥补因铸件结构工艺性差而带来的缺点以解决具有特殊技术要求零件的压铸问题。
压铸件嵌件的主要作用嵌件的主要作用:(1)消除压铸件的局部热节,减小壁厚,防止产生缩孔(2)改善和提高铸件局部性能,如强度、硬度、耐蚀性、耐磨性、焊接性、导电性、导磁性和绝缘性,以扩大压铸件的应用范围。
(3)对于具有侧凹、深孔、曲折孔道等结构的复杂铸件,因无法抽芯而压铸困难,使用嵌铸,可以顺利压出(4)可将许多小铸件合铸在一起,代替装配工序或将复杂件转化为简单件。
1.嵌件在铸件内必须稳固牢靠,故其铸入部分应制出直纹、斜纹、滚花凹槽、凸起或其他结构,以增强嵌件与压铸合金的结合。
2.嵌件包紧部分不允许有尖角,以免铸件发生开裂。
嵌件应有倒角,以利安放并避免铸件开裂。
同一铸件上嵌件数不宜太多,以免压铸时因安放嵌件而降低生产率和影响正常工作循环。
3.带嵌件的压铸件最好不要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免两种金属的相变不同而产生体积变化不同,导致嵌件在铸件中松动和产生腐蚀。
4.嵌件在压铸前最好能镀以防腐蚀性保护层,以防止嵌件与铸件本身产生电化学腐蚀。
5.嵌件的形状和在铸件上所处的位置应使压铸生产时方便。
空白演示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空白演示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嵌件的运用实例注意事项(1)嵌件与压铸件的连接必须牢固,要求在嵌件上开槽、凸起、滚花等(2)嵌件必须避免有尖角,以利安放并防止铸件应力集中(3)必须考虑嵌件在模具上定位的稳固性,满足模具内配合要求(4)外包嵌件的金属层不应小于1~2mm(5)铸件上和嵌件之间如有严重的电化腐蚀作用,则嵌件表面需要镀层保护(6)铸件上的嵌件数量不宜过多(7)有嵌件的铸件应避免热处理,以免因两种金属的相变而引起体积变化,使嵌件松动嵌件的运用示例图a,由于有清角,增加了模具的复杂性图b,将a中的突面改成嵌入物,则模具只要制作一个圆孔来安放嵌入物即可图c,嵌入物应用实例铜突缘嵌件。
第4章 压铸件结构设计及压铸工艺

(一)从简化模具结构、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考虑
• 铸件的分型面上应尽量避免圆角; 如果将结构改为如图4-1b所示的结构,则分型面平整, 加工简便,避免了上述缺点。
(一)从简化模具结构、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考虑
• 避免模具局部过薄; 如下图a所示的压铸件,因孔边离凸缘距离过小,易使模 具镶块在a处断裂。若将压铸件改为如下图b所示的 a≥3mm的结构,则使镶快具有足够的强度,延长了模具 的使用寿命。
• 两壁连接时的圆角---交叉连接
β=90°,R=s; β=45°,R1=0.7s,R2=1.5s; β=30°,R1=0.5s,R2=2.5s
3.脱模斜度(铸造斜度) 作用: • 减少铸件与模型的摩擦,容易取出铸件; • 保证铸件表面不被拉伤; • 延长模型使用寿命。 压铸件上各部分所需要的斜度值是不相同的,应按金属收缩 的方向来确定。当金属的收缩受到的阻力大时,斜度应大些, 反之则取小些。
避免压铸件上互相交叉的不通孔
• 3)将型芯B分为两部分,从两侧抽出(见下图c)。
(一)从简化模具结构、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考虑
• 避免内侧凹 针对要求采取的措施有: 1)外形不加大,内部形状凸出至底部(见下图a)。
2)局部加厚,内形加至底部,外形加至分型面处,从而消 除侧凹(见下图b) 。
3)原凸台形状不改变,在零件底部开出通孔,模型成型镶 件可以从通孔处插入形成台阶(见下图c)。
三、压铸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
(一) 压铸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
◇压铸件的尺寸精度
压铸件的尺寸精度较高,基本上由压铸模的制造精度而定。
1.长度尺寸
压铸件线性尺寸公差及选用见表4-5。 尺寸公差带的位置如下: 1、不加工的配合尺寸,孔取正(+), 轴取负(-)。
压铸件结构设计 ppt课件

好的案例
说明
深入模穴尽量位置于 制品之同一方向。
型模固定侧之心型形 状﹐应避免因收缩而
固着。
压铸件结构设计
不好的案例
好的案例
说明
切面肉厚较厚处所﹐ 增强肋之厚度应与肉 厚均一。
肉厚需有均一之厚度 。
压铸件结构设计
不好的案例
好的案例
说明
为使深入之增强肋脱 模容易﹐尽量使用最 大之退缩倾斜﹒
阶级部角隅应尽量放 大R来连接。
压铸件结构设计
不好的案例
好的案例
说明
T形切面之接合面将 产生凹陷﹐在心型侧 边缘设置锲入改善之 。
由于型模构造更改﹐ 避免"A"部肉厚过薄 。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同一产品内壁厚应尽量保持一致,且应 平滑过渡,不然容易产生卷气影响产品 强度,壁厚突然过度还会导致厚的地 方产生收缩,粘模,影响外观。
压铸件结构设计
铜合金
D
铝合金
L
锌合金 镁合金
脱模斜度查询表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除外模具分型面处外,产品上两壁相连处不管是钝角还是锐角 ,都需要做倒圆角处理。适当圆角不但有利于产品的成型,防止产品 开裂,还能有效的延长模具的寿命。当铸件的内角必须为清角时,应按 以下图片所示做产品结构。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
内容大纲
产品的壁厚(模具成型的基础) 产品的拔模(模具脱模的保障) 产品的圆角(模具寿命的关键) 加强筋的设计(结构优化的手段)
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

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1 概述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对压铸件的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压铸件是指利用金属液态材料在高压下通过模具形成的零件。
它具有形状复杂、尺寸精确、表面光滑等特点,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构造和设计,确保压铸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抗腐蚀性和耐久性。
同时,优化压铸件的结构设计还可以降低材料的浪费、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全面介绍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的相关内容。
首先,将对压铸件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讲解,以便读者对压铸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将阐述压铸件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说明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于压铸件的性能和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将总结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关键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到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压铸件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介绍和分析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压铸件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压铸件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在第一章节中,将详细解释压铸件的定义,并对其进行分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工艺。
在第二章节中,将重点探讨压铸件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包括其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对产品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所介绍的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关键点,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对以上不同章节的详细讲解和分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压铸件结构设计工艺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压铸件结构工艺设计分解

5、螺纹与齿轮
锌、铝、镁合金的铸件可以直接压铸出螺纹。熔 点高的合金(如铜合金),则因其对模具的螺纹 型腔和型芯的热损坏十分剧烈,螺牙峰谷热裂、 崩损过早,故一般不压铸出螺纹。
压铸螺纹的成型方法
外螺纹的压铸常采用两种方式。
由可分开的两半螺纹型腔构成,是最常见且较
经济的压铸方式。 采用螺纹型环来压铸。但压铸生产时,效率很 低 压铸内螺纹只是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加以采用。
螺纹不宜过长,牙形应是圆头或平头。
压铸齿轮的成型方法
压铸齿轮的最小模数
项 目
铅锡合金 锌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模 数
0.3
0.3
0.5
0.5
1.5
精 度
3
33ຫໍສະໝຸດ 33斜 度
在宽度小于20mm时,每面至少有0.05~0.2mm, 而铜合金应为0.1~0.2mm
6、嵌件
嵌铸也称镶铸,它是把金属或非金属的零件(嵌件)先 嵌放在压铸模内,再与压铸件铸合在一起。这样既可充 分利用各种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抗蚀性、耐磨 性、导磁性、导电性等)以满足不同条件下使用的要求, 又可弥补因铸件结构工艺性差而带来的缺点以解决具有 特殊技术要求零件的压铸问题。
铸件的同轴度和对称度公差 名义 尺寸
~18 >18~50 >50~12 0
同一半型 内的公差
0.10 0.15 0.25
两个半型 内的公差
0.20 0.25 0.35
名义 尺寸
>120~2 60 >260~5 00
同一半型 内的公差
0.35 0.65
两个半型 内的公差
0.50 0.80
4、铸件的表面要求
铝合金压铸件的结构设计经验

铝合金压铸件的结构设计经验首先,材料选择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一步。
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耐磨性,因此在压铸件中被广泛使用。
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包括ADC12、A380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确保压铸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
其次,几何形状是铝合金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对于铸造和加工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良好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复杂的形状,以减少制造难度和成本,并确保压铸件的性能满足要求。
同时,壁厚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过薄的壁厚可能导致压铸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和变形等问题,过厚的壁厚则可能增加铸造时间和消耗铝合金材料。
合理的壁厚设计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热处理是铝合金压铸件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时效处理则可以进一步稳定晶粒的细化效果,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最后,模具设计也是铝合金压铸件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模具设计直接影响到压铸件的质量和制造效率。
模具结构需要满足良好的冷却效果,避免热应力和热胀冷缩等问题。
同时,模具应具备易分模和易脱模的特性,以便更好地完成铸造工艺。
综上所述,铝合金压铸件的结构设计需要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
合理选择材料、几何形状和壁厚,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并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可以确保铝合金压铸件具有优良的性能和稳定的质量,满足不同工程领域的需求。
压铸件结构设计

h2≥0.8mm
a≤3°
压铸件加强筋的运用
3,作为散热加强;
4,作为装饰作用。
2,引导料流流向;
1,加强结构强度;
压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一
不好的案例
好的案例
说明
于型模中加工凹入文字较之加工凸出文字为困难﹒且模具寿命难以保证,使用后续刻加工﹐则与此相反。
1.5
0.014~0.020
6
0.056~0.084
2
0.018~0.026
7
0.066~0.100
2.5
0.022~0.032
8
0.076~0.116
3
0.028~0.040
9
0.088~0.138
3.5
0.034~0.050
10
0.100~0.160
4
0.040~0.060
合金浇注温度高时,填充时间可选长些。 模具温度高时,填充时间可选长些。 铸件厚壁部分离内浇口远时,填充时间可选长些。 熔化潜热和比热高的合金,填充时间可选长些。
好的案例
说明
陈学民
2021
2023
内容大纲
O1
产品的壁厚(模具成型的基础)
O2
产品的拔模(模具脱模的保障)
O3
产品的圆角(模具寿命的关键)
O4
加强筋的设计(结构优化的手段)
压铸件壁厚的设计
3.5
2.5
3.5
2.5
2.5
2.0
>500
3.0
1.8
3.0
1.8
2.2
1.5
>100~500
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件结构创新设计(经验)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一、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二、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三、压铸件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压铸件零件设计的要求一、压铸件的形状结构要求:a、消除内部侧凹;b、避免或减少抽芯部位;c、避免型芯交叉;合理的压铸件结构不仅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改善铸件质量,二、铸件设计的壁厚要求:压铸件壁厚度(通常称壁厚)是压铸工艺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壁厚与整个工艺规范有着密切关系,如填充时间的计算、内浇口速度的选择、凝固时间的计算、模具温度梯度的分析、压力(最终比压)的作用、留模时间的长短、铸件顶出温度的高低及操作效率;a、零件壁厚偏厚会使压铸件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薄壁铸件致密性好,相对提高了铸件强度及耐压性;b、铸件壁厚不能太薄,太薄会造成铝液填充不良,成型困难,使铝合金熔接不好,铸件表面易产生冷隔等缺陷,并给压铸工艺带来困难;压铸件随壁厚的增加,其内部气孔、缩孔等缺陷增加,故在保证铸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铸件壁厚并保持截面的厚薄均匀一致,为了避免缩松等缺陷,对铸件的厚壁处应减厚(减料),增加筋;对于大面积的平板类厚壁铸件,设置筋以减少铸件壁厚;根据压铸件的表面积,铝合金压铸件的合理壁厚如下:压铸件表面积/mm2 壁厚S/mm≤25 1.0~3.0>25~100 1.5~4.5>100~400 2.5~5.0>400 3.5~6.0三、铸件设计筋的要求:筋的作用是壁厚改薄后,用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性,防止减少铸件收缩变形,以及避免工件从模具内顶出时发生变形,填充时用以作用辅助回路(金属流动的通路),压铸件筋的厚度应小于所在壁的厚度,一般取该处的厚度的2/3~3/4;四、铸件设计的圆角要求:压铸件上凡是壁与壁的连接,不论直角、锐角或钝角、盲孔和凹槽的根部,都应设计成圆角,只有当预计确定为分型面的部位上,才不采用圆角连接,其余部位一般必须为圆角,圆角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小压铸件易产生裂纹,过大易产生疏松缩孔,压铸件圆角一般取:1/2壁厚≤R≤壁厚;圆角的作用是有助于金属的流动,减少涡流或湍流;避免零件上因有圆角的存在而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当零件要进行电镀或涂覆时,圆角可获得均匀镀层,防止尖角处沉积;可以延长压铸模的使用寿命,不致因模具型腔尖角的存在而导致崩角或开裂;五、压铸件设计的铸造斜度要求:斜度作用是减少铸件与模具型腔的摩擦,容易取出铸件;保证铸件表面不拉伤;延长压铸模使用寿命,铝合金压铸件一般最小铸造斜度如下:铝合金压铸件最小的铸造斜度外表面内表面型芯孔(单边)1°1°30′2°铸件的结构工艺性铸件中的基础件都是箱体形结构,并增设了很多加强筋,致使铸件结构形状较为复杂。
铸造时需要用较多的型芯,还常常要用型芯撑来固定型芯;浇注时型芯产生的气体也难以排除,容易产生气孔、砂眼等缺陷。
由于装入数控装置,箱体铸件内电线很多,需要在铸件壁和筋上设孔以便布线,而这些孔的位置不一定都处在容易设置型芯排气的位置。
此外,由于这些孔削弱箱体的强度和刚度,在其边缘易产生裂纹,常需设筋、凸边予以加强,常需设筋、凸边予以加强,致使结构更复杂化。
另外,承接切削的托盘也会随之增大,使铸件轮廓尺寸变大。
铸件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以保持其精度不随切削条件、使用时间等因素而有明显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被加工的零件具有合乎要求的精度与光洁度。
日本铸件质量分析日本铸件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弄清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制造出符合技术标准规定的锻件,满足产品设计和使用的要求,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止对策,预防类似缺陷的再发生。
锻件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锻件的宏观、微观分析,有时还要进行模拟试验,从而得出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究竟是锻造工艺本身还是其它影响因素;比如是锻造工艺制定得不合理不完善还是不按照工艺进行生产,这些都只有在经过细致的研究分析之后才可做出结论。
因此,锻件质量分析工作一般可分为现场调查阶段、试验研究分析阶段、提出解决措施及防止对策阶段。
在实施这几个阶段的工作之前,最好能制定实施方案,内容包括这三个阶段所要进行的工作、工作程序、完成时间。
该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制定实施方案是分析大型复杂锻件及使用件质量问题的重要一环。
在现场调查阶段,主要是调查锻件所用原材料的材料牌号、化学成分、材料规格、材料保证单上的试验结果,进厂复验的各种理化测试和工艺性能测试的结果,甚至还要查明原材料的冶炼和加工工艺情况。
与此同时还应调查锻造的工艺情况,包括锻件应该用的材料、规格、下料工艺、锻造加热的始锻和终锻温度,所用锻压设备、加热设备、加热工艺、锻造的操作、锻后的冷却方式、预备热处理的工艺情况等。
铸件质量影响原因1.铸件的设计工艺性。
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根据工作条件和金属材料性能来确定铸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外,还必须从铸造合金和铸造工艺特性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以避免或减少铸件的成分偏析、变形、开裂等缺陷的产生。
2.要有合理的铸造工艺。
即根据铸件结构、重量和尺寸大小,铸造合金特性和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分型面和造型、造芯方法,合理设置铸造筋、冷铁、冒口和浇注系统等。
3.铸造用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使用不合标准,会使铸件产生气孔、针孔、夹渣、粘砂等缺陷,影响铸件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严重时会使铸件报废。
4.工艺操作,要制定合理的工艺操作规程,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使工艺规程得到正确实施。
压铸件设计规范一、壁厚压铸件的壁厚对铸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以铝合金为例,薄壁比厚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致密性。
因此,在保证铸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少其壁厚,并保持壁厚均匀一致。
铸件壁太薄时,使金属熔接不好,影响铸件的强度,同时给成型带来困难;壁厚过大或严重不均匀则易产生缩瘪及裂纹。
随着壁厚的增加,铸件内部气孔、缩松等缺陷也随之增多,同样降低铸件的强度。
压铸件的壁厚一般以2.5~4mm为宜,壁厚超过6mm的零件不宜采用压铸。
推荐采用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见表1。
表1 压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我司现使用的绝大多数为铝压铸件,其壁厚一般控制在2.0~2.5mm。
二、铸造圆角和脱模斜度1)铸造圆角压铸件各部分相交应有圆角(分型面处除外),使金属填充时流动平稳,气体容易排出,并可避免因锐角而产生裂纹。
对于需要进行电镀和涂饰的压铸件,圆角可以均匀镀层,防止尖角处涂料堆积。
压铸件的圆角半径R一般不宜小于1mm,最小圆角半径为0.5 mm,见表2。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见表3。
表2 压铸件的最小圆角半径(mm)我司现采用的圆角一般取R1.5。
表3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mm)说明:①、对锌合金铸件,K=1/4;对铝、镁、合金铸件, K=1/2。
②、计算后的最小圆角应符合表2的要求。
2) 脱模斜度设计压铸件时,就应在结构上留有结构斜度,无结构斜度时,在需要之处,必须有脱模的工艺斜度。
斜度的方向,必须与铸件的脱模方向一致。
推荐的脱模斜度见表4。
表4 脱模斜度说明:①、由此斜度而引起的铸件尺寸偏差,不计入尺寸公差值内。
②、表中数值仅适用型腔深度或型芯高度≤50mm,表面粗糙度在Ra0.1,大端与小端尺寸的单面差的最小值为0.03mm。
当深度或高度>50mm,或表面粗糙度超过Ra0.1时,则脱模斜度可适当增加。
我司现采用的脱模斜度一般取1.5°。
一般采用的加强筋的尺寸按图1选取:t1=2 t /3~t;t2=3 t /4~t;R≥t/2~t;h≤5t;r≤0.5mm(t—压铸件壁厚,最大不超过6~8mm)。
四、铸孔和孔到边缘的最小距离1)铸孔压铸件的孔径和孔深,对要求不高的孔可以直接压出,按表5。
表5 最小孔径和最大孔深说明:①、表内深度系指固定型芯而言,,对于活动的单个型芯其深度还可以适当增加。
②、对于较大的孔径,精度要求不高时,孔的深度亦可超出上述范围。
对于压铸件自攻螺钉用的底孔,推荐采用的底孔直径见表6。
表6 自攻螺钉用底孔直径(mm)我司现较为常用的自攻螺钉规格为M4与M5,其采用的底孔直径如下表:2) 铸孔到边缘的最小距离为了保证铸件有良好的成型条件,铸孔到铸件边缘应保持一定的壁厚,见图2。
b≥(1/4~1/3)t当t<4.5时,b≥1.5mm五、压铸件上的长方形孔和槽压铸件上的长方形孔和槽的设计推荐按表7 采用。
表7 长方形孔和槽(mm)说明:宽度b在具有铸造斜度时,表内值为小端部位值。
六、压铸件内的嵌件压铸件内采用嵌件的目的:①改善和提高铸件上局部的工艺性能,如强度、硬度、耐磨性等;②铸件的某些部分过于复杂,如孔深、内侧凹等无法脱出型芯而采用嵌件;③可以将几个部件铸成一体。
设计带嵌件的压铸件的注意事项:①嵌件与压铸件的连接必须牢固,要求在嵌件上开槽、凸起、滚花等;②嵌件必须避免有尖角,以利安放并防止铸件应力集中;③必须考虑嵌件在模具上定位的稳固性,满足模具内配合要求;④外包嵌件的金属层不应小于1.5~2mm;⑤铸件上的嵌件数量不宜太多;⑥铸件和嵌件之间如有严重的电化腐蚀作用,则嵌件表面需要镀层保护;⑦有嵌件的铸件应避免热处理,以免因两种金属的相变而引起体积变化,使嵌件松动。
七、压铸件的加工余量压铸件由于尺寸精度或形位公差达不到产品图纸要求时,应首先考虑采用精整加工方法,如校正、拉光、挤压、整形等。
必须采用机加工时应考虑选用较小的加工余量,并尽量以不受分型面及活动成型影响的表面为毛坯基准面。
推荐采用的机加工余量及其偏差值见表8。
铰孔余量见表9。
表8 推荐机加工余量及其偏差(mm)表9 推荐铰孔加工余量(mm)我司现采用的机加工余量一般取0.3~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