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主要灾害的防治、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措施、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灾害始终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企业正常生产的重大隐患。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矿井灾害,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的类型及特点矿井灾害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水灾、顶板事故等。
瓦斯爆炸是煤矿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通常由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遇到火源引发。
其特点是破坏力极大,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煤尘爆炸与瓦斯爆炸类似,当煤尘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火源即可引发爆炸。
煤尘爆炸的危害不仅在于爆炸本身,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外因火灾多由明火、电气火花等引起,发展迅速。
水灾是由于地下水涌入矿井,超过排水能力所致。
其特点是来势凶猛,可能造成矿井淹没。
顶板事故则是由于顶板支护不当或地质条件变化导致顶板坍塌,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二、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一)瓦斯爆炸预防1、加强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内通风良好,使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安装瓦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瓦斯浓度,一旦超限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对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检查。
4、杜绝火源,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防止电气火花产生;严禁在井下明火作业。
(二)煤尘爆炸预防1、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如喷雾洒水、煤层注水等,降低煤尘浓度。
2、定期清扫巷道和设备上的煤尘,防止煤尘堆积。
3、加强通风,将煤尘排出矿井。
(三)火灾预防1、加强对易燃物品的管理,严禁在井下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电气火灾。
3、对煤层自燃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四)水灾预防1、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掌握矿井周边的水文地质情况。
2、修筑防水堤坝和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能力满足要求。
3、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透水事故发生。
(五)顶板事故预防1、加强顶板支护,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材料。
矿井主要危险源及预防管理范文

矿井主要危险源及预防管理范文矿井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存在着较多的危险源。
主要危险源包括地质灾害、火灾、瓦斯爆炸、矿井涌水以及矿井塌陷等。
为了预防和管理这些危险源,矿井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篇关于矿井主要危险源及预防管理的范文,供参考:矿井主要危险源及预防管理范文(二)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矿井中最常见的危险源之一,主要包括山体滑坡、地震、地面沉陷等。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矿井及其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还会对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管理地质灾害,矿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隐患。
2. 加强矿山监测系统建设,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及时预警和撤离。
3. 制定科学合理的矿井开采方案,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4. 配备专业的地质灾害防治人员,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二、火灾火灾是矿井中另一个常见的危险源,由于矿井中存在大量可燃物质和高温环境,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难以控制,危害极大。
为了预防和管理火灾,矿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设施建设,包括喷淋系统、消防器材等。
2. 建立健全矿井火灾应急预案,指导矿工发生火灾时的行动。
3. 加强矿井管理人员和矿工的火灾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火灾的防控意识。
4. 定期进行火灾演练,提高应对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瓦斯爆炸瓦斯爆炸是矿井中最严重的危险源之一,瓦斯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积聚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和管理瓦斯爆炸,矿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瓦斯抽采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及时将瓦斯排放出去,减少积聚的可能性。
2. 加强瓦斯的检测和监测,实时了解瓦斯浓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提高矿工的瓦斯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瓦斯管理和监督。
4. 建立瓦斯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应对瓦斯爆炸的能力。
四、矿井涌水矿井涌水是矿井中比较常见的危险源之一,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层破坏或水含量增加导致的。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一、灾害预防措施:1. 地质灾害预防:在矿井选址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确保矿井建设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
同时,定期进行地质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水害预防:在矿井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细致的水文地质勘察,了解矿井周边地下水位和水流方向。
在矿井运营期间,定期检查矿井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有效。
另外,加强矿井附近水源的保护,防止水质污染。
3. 瓦斯灾害预防:矿井中瓦斯的积聚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为了预防瓦斯灾害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瓦斯积聚的迹象。
同时,加强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确保矿井中的空气流通,减少瓦斯积聚的可能性。
此外,加强瓦斯检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提高瓦斯检测的准确性。
4. 火灾预防:矿井中存在着火灾的隐患,如电气设备故障、矿井中的可燃物质等。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必须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处理潜在的火灾隐患。
此外,建立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报警和进行灭火。
5. 爆炸灾害预防:矿井中存在着爆炸的危险,如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等。
为了预防爆炸灾害的发生,必须加强爆炸隐患排查,采取措施防止煤尘和瓦斯的积聚。
此外,加强瓦斯和煤尘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爆炸的发生。
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1. 应急组织:建立矿井事故应急指挥部,明确应急组织的职责和人员,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指挥部应包括矿长、安全主管、救援队伍负责人等。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矿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报警、人员疏散、救援行动等。
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情况,提高应急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事故报警:矿井中应设立多个报警装置,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
报警装置应包括声光报警器、呼叫器、应急电话等。
此外,还应建立与当地应急机构的联系,确保能够及时获得援助。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一、引言矿井灾害是指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和灾害,包括瓦斯爆炸、矿井火灾、顶板坍塌等。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制定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矿井灾害预防措施1. 瓦斯爆炸预防措施瓦斯爆炸是矿井中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为了预防瓦斯爆炸,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瓦斯检测和监控,安装高灵敏度的瓦斯检测仪器;(2)定期进行瓦斯抽放,保持矿井内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3)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畅通。
2.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矿井火灾是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之一。
为了预防矿井火灾,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火源管理,禁止在易燃区域使用明火;(2)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3)配备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3. 顶板坍塌预防措施顶板坍塌是矿井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可能导致矿工被埋压和生命危(wei)险。
为了预防顶板坍塌,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顶板支护和巷道加固工作,确保矿井巷道的稳定性;(2)定期进行巷道检查和测量,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松动和变形情况;(3)加强矿井巷道的排水工作,防止水分对顶板的侵蚀。
三、矿井灾害处理计划1. 矿井灾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在矿井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矿工疏散和自救;(2)即将报警并通知相关救援部门;(3)组织救援人员进行灾害现场的救援工作。
2. 矿井灾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在灾害事故处理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包括:(1)对灾害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2)总结事故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灾害再次发生。
四、总结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加强瓦斯爆炸、矿井火灾和顶板坍塌的预防措施,以及制定灾害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分析计划,可以有效提高矿井的安全性,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最新煤矿危险源辨识和管控措施

煤矿危险源辨识和管控措施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煤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护煤矿财产和职工健康生命安全。
就如何控制危险源,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措施。
第一章、水灾控制措施第一节灾害分析、预兆及危害一、透水预兆:1、煤层发潮发暗;2、煤壁“挂汗”;3、煤层变冷;4、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底板鼓起并有渗水;5、出现压力水线,出现这一现象说明距离水源较近,应观察水流情况;6、煤层有水挤出并发出“嘶嘶”水叫声,有时能听到空洞泄水声;7、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增加,一般是沼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浓度增加;8、煤壁或巷道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和有臭鸡蛋味,为老空透水预兆特点。
二、发生矿井水害的原因: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力,雨季时山洪由井筒或塌陷裂缝大量涌入井下,造成水灾;2、水文地质情况不明,井巷接近老窑积水区,充水断层、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时,未按探放水制度操作,盲目施工或者虽然进行探放水,但由于措施不严密,探水孔深度不够,造成透水;3、防水隔离煤(岩)柱尺寸不够,或乱采乱掘,将其破坏而造成透水;4、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影响而造成淹井;水仓不清理,水泵不及时维修,透水时起不到排水作用;5、不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在掘进过程中,顶煤预留不够,由于冒顶与上水平积水沟通,造成水灾。
三、水灾的危害:1、恶化生产环境;2、淹没巷道或矿井造成重大人员伤亡;3、损失煤炭资源;4、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增加维护费用;5、增加排水费用和巷道维护费用第二节水灾的预防措施一、水灾的预防措施1、做好水文观测工作:⑴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地水文资料,查明洪水泛滥对矿区、工业广场及居民点的影响程度;⑵通过钻孔,观测各种水源的水压、水位和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水质,查明矿井水来源,以及矿井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的补给关系;⑶观测矿井涌水量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2、做好矿井地质工作:为了查明水源和可能涌水的通道,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掌握以下情况:⑴断层和裂隙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带范围和含水、导水性能;⑵含水层的涌水量、水压、渗透性及其到掘进煤层的距离;⑶调查矿井附近小矿的开采范围、掘进煤层及深度、积水区域分布状况等;⑷掘进过程中地表塌陷情况,观测塌陷带、裂隙带的高度,以及采动对涌水量的影响;⑸巷道出水点的位置、水量、积水范围、标高都必须绘制在采掘工程图上。
矿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矿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介绍本文档旨在探讨矿井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矿井作为一个潜在的危险环境,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识别和控制其中的危险源,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的辨识辨识矿井中的重大危险源是确保工人安全的第一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矿井危险源,需要进行辨识:1. 火灾和爆炸危险:矿井中可能存在易燃气体、可燃粉尘等危险物质,需要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坍塌和崩塌危险:由于矿井内部的地质条件不稳定,存在坍塌和崩塌的风险。
工人需要预先识别潜在的危险区域,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3. 毒性危险:矿井中可能存在毒性气体、有害化学物质等危险物质,需要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机械和装置危险:矿井中的运输设备、工具和机械装置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
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一旦危险源被识别,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危险的发生和对工人的潜在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措施:1. 隔离控制:对于易燃物质和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隔离控制来防止其泄漏或扩散。
例如,设立防护墙、密封等。
2. 技术控制:采用安全的机械装置和设备,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安装保护罩、安全开关等。
3. 工程控制:采取工程措施,例如加固矿井支护结构,以减少坍塌和崩塌的风险。
4. 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器、安全帽和防护服等,以保护自己免受危害。
需要强调的是,矿井中的危险源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定期评估和改进。
同时,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也是确保危险源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结论矿井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工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辨识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工人的生命和健康。
矿井企业应将危险源控制作为核心工作,并定期评估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矿井灾害的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矿井灾害的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随着煤矿等地下资源开采的不断推进,矿井灾害问题也随之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矿井灾害不仅会给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势在必行。
一、矿井灾害的类型矿井灾害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煤炭瓦斯爆炸、矿山顶板失稳、矿井火灾、煤尘爆炸等。
这些灾害不仅造成了矿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二、矿井灾害的预防措施1、安全投资安全生产是矿井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预算,有效投入安全系统建设,增强矿井安全管理水平,使得矿井的安全生产得以顺利实行。
2、严格的管理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
矿井必须制定安全生产规程和标准,每个人都要遵守,坚决杜绝安全违规行为发生。
3、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煤矿员工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才能上岗。
在培训之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进一步培训,让员工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和掌握最新的安全生产知识。
4、矿井安全技术矿井必须运用现代化的安全技术,如视频监控和安全警报系统,利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安全控制和文字管理等操作,从而及时发现和避免矿井安全隐患。
三、矿井灾害的处理方法在灾害发生后,如何及时予以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1、立即报警并组织救援当矿井发生灾害时,必须立即报警并组织救援,对受灾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并进行急救和治疗。
现场救援人员必须积极行动,迅速抢救受伤人员。
2、检查安全系统设备灾害救援结束后,必须对灾害事故发生原因展开调查,检查安全系统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3、总结教训,完善管理制度除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外,管理人员还要对灾害事故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不断创新,加强安全管理,遵守规章制度,防范灾害事故发生。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措施
煤矿主要灾害有: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
一、井下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撤离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进行探水,探水前必须加固工作面支架,发现钻眼流水增大或有臭味,立即停止打眼,待人员撤离安全地点,做好准备工作,采取措施方可放水。
二、井下禁止柴油机和汽油机,禁止抽烟、烤火,严禁用灯泡和其它电器取暖,禁止明火明电放炮,若发现并下自燃发火时,应撤离人员并立即组织灭火。
三、矿井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并保证井下有足够的风量,工作面禁止无风作业,瓦检员必须巡回检查,不准空班漏检,认真填写瓦斯记录本和记录牌板,若发现瓦斯超限,有权停止工作,把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报告。
四、矿井必须采取防尘措施,并建立洒水防尘系统,工作面应洒水降尘,在煤尘飞扬地点,应安设喷水装置,避免煤尘飞扬,并不得让煤尘堆积,并定期清理巷道中的浮尘。
五、井下工作面按规定及时支柱,禁止空顶作业,必须支护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禁止在浮煤和浮矸上支顶,底板松软时必须穿柱鞋。
工作面必须放顶,禁止空顶超距时采煤。
如果回柱顶板不垮落,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
第 2 页共 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3 页共3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主要灾害的防治、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措施、煤矿安全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基本维护要求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之一,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已达到21.5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但煤矿生产主要是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受到瓦斯、煤尘、水、火以及顶板等灾害的威胁。
在我国工矿企业中,煤矿仍然是发生事故数和伤亡人数最多的行业,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据2005年最新统计,全国煤矿发生各类事故共造成5938人死亡。
其中,瓦斯事故占36.56%,顶板事故占34.16%,水害事故占10.19%,提升运输事故占9.73%,机电事故占1.77%,爆破事故占1.7%,火灾事故占0.38%,其他事故占5.51%。
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260起,死亡2616人,平均每1.37天发生一起;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58起,死亡1739人,平均每6.29天发生一起;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起,死亡614人。
所以每名作业人员必须熟知各类灾害事故预兆、各种安全设施的位置及作用,并能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在工作和学习中规避和控其不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事故的预防、处理及自救互救技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人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提升。
安全定律: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启示: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防范事故,必须从征兆抓起,从苗头抓起,,从每次违章抓起。
假如人们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预先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头,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事故苗头、事故征兆、事故本身就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墨菲定律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
启示:对任何事故隐患不能有丝毫大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对事故苗头和隐患遮遮掩掩,而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加以消除,把事故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这是东汉政治家荀悦对治理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
荀悦的见解和“墨菲定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必须防患于未然一个螺钉的松动可能引起一个管道的损坏,一个管道的损坏导致一个系统的瘫痪,一个系统的瘫痪就可能引发一次重大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青蛙原理把一只青蛙放在凉水里,然后慢慢加热,青蛙即使被煮熟了,也不会主动跳出逃生。
但如果将一只青蛙突然扔进热水中,青蛙会马上一跃而起,逃离危险。
启示:青蛙定律告诉我们,一些突发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地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对自己工作场所的隐患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是最大的隐患;不能发现现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启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微小的事情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后果。
一次小小的违章和隐患,如果不加以及时地规避和控制,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甚至酿成大祸。
第一节矿井瓦斯防治一、概述1、矿井瓦斯的概念矿井瓦斯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气体,是指煤矿井下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因为瓦斯是一种混合气体,在组成瓦斯的各种气体中,甲烷往往占总量的80%~90%,所以矿井瓦斯有时单指甲烷。
矿井瓦斯的来源。
矿井瓦斯的形成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造气时期:(1)生物化学造气时期。
从植物遗体到形成泥炭。
(2)变质作用造气时期。
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
由于在生化作用造气时期,泥炭埋藏较浅,覆盖层的胶结固化也不好。
因此,生成的气体通过渗透和扩散很容易排放到大气中,现今煤层中的瓦斯,仅是变质作用生成的气体总量的3%~24%。
2、瓦斯的性质矿井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与空气相比其相对密度为0.554。
因此,巷道顶板、冒落区顶部往往容易积聚瓦斯。
瓦斯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扩散速度是空气的1.34倍。
瓦斯具有燃烧和爆炸性。
3、矿井瓦斯的危害(1)瓦斯窒息。
瓦斯通常指甲烷。
甲烷无毒,但空气中甲烷浓度的增高会导致氧气浓度的降低。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当甲烷浓度为43%时,氧气浓度将降至12%,人会感到呼吸困难;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为57%时,氧气浓度将降至9%,这时人误入其中,短时间内就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凡井下盲巷或通风不良的地区,都必须及时封闭或设置栅栏,并悬挂“禁止入内”的警标,严禁人员入内。
(2)瓦斯的燃烧和爆炸。
当瓦斯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高温火源就能燃烧和爆炸,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会造成大量井下作业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和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会给国家财产和职工生命造成巨大损失。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首。
据全国煤矿1991年~2004年的统计,仅一次死亡3人以上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就发生3877起,死亡29083人,平均1.32天发生一次。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682起,死亡13741人,相当于7.5天发生一起;其中,2002年~2004年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瓦斯煤尘爆炸事故85起,死亡1360人。
(3)煤与瓦斯突出。
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采掘工作面的煤壁将遭到破坏,大量的煤与瓦斯从煤壁内,以极快的速度向巷道或采掘空间喷出,充塞巷道,摧毁巷道内的设施、设备,破坏通风系统,甚至发生风流逆转,还可能造成人员窒息和发生瓦斯爆炸、燃烧及煤流埋人事故,严重时可导致整个矿井生产系统的瘫痪。
二、矿井瓦斯涌出及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1、矿井瓦斯涌出由于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落的煤、矸石向井下空间均匀地放出瓦斯的现象,称为矿井瓦斯涌出。
(1)普通涌出普通涌出是指瓦斯从采落的煤炭及煤层、岩层的暴露面上,通过细小的孔隙缓慢而长时间的涌出。
普通涌出是矿井瓦斯涌出的主要形式,不仅范围广,而且数量大。
(2)特殊涌出特殊涌出是指采掘过程中,在极短时间内从煤(岩)壁内向采掘工作空间突然大量涌出,可能还伴有煤粉、煤块和岩块,瓦斯的这种涌出形式称为特殊涌出。
瓦斯特殊涌出是一种动力现象,分为瓦斯喷出和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特殊涌出的范围是局部的、短暂的、突发性的,但其危害极大。
2、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
瓦斯矿井必须依照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的。
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在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月平均日产1吨煤所涌出的瓦斯数量,用m3/t表示。
绝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涌入采掘空间的瓦斯数量,用m3/min或m3/d表示。
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我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一直沿用原苏联的矿井瓦斯等级划分方法,将瓦斯矿井划分为4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超级。
其中超级瓦斯矿井包括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
1980年以来,将一级、二级瓦斯矿井合并为低瓦斯矿井;将三级和超级瓦斯矿井中的非突出矿井合并为高瓦斯矿井;将具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列为突出矿井。
即共分为三个级别。
(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
(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煤矿安全规程》(第134条)规定:低瓦斯矿井中,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有瓦斯喷出的各别区域(采区或工作面)为高瓦斯区,该区应按高瓦斯矿井管理。
所谓“瓦斯喷出区域”是指“在20m巷道范围内,涌出瓦斯量大于或等于1.0m3/min,且持续时间在8h以上时”的区域。
三、瓦斯爆炸及其预防(一)瓦斯爆炸的条件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瓦斯浓度瓦斯爆炸浓度界限为5%~16%。
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遇火不爆炸,只能燃烧;当瓦斯浓度为9.5%时,爆炸威力最大,破坏性最强;当瓦斯浓度大于16%时,则失去爆炸性。
如果有其它可燃气体和粉尘混入,或者混合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升高都会使瓦斯爆炸浓度界限扩大;若混入了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氮气),可使瓦斯爆炸的界限缩小,瓦斯浓度达到5%也可不爆炸,不到16%即失去爆炸性。
如混入的惰性气体量很大,则可使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失去爆炸性。
2、引火温度瓦斯引火温度一般为650℃~750℃。
明火、煤炭自燃、电气火花、赤热金属表面、吸烟、违章爆破、架线火花,甚至撞击和摩擦产生的火花都足以引燃瓦斯。
3、充足的氧气含量瓦斯爆炸时氧气浓度必须达到12%以上。
当氧气浓度降到12%时,瓦斯就失去了爆炸性,遇火也不会爆炸。
(二)瓦斯爆炸的危害1、产生高温、高压瓦斯爆炸瞬间时的温度在1850℃~265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不仅会烧伤人员,烧坏设备,还可能引起井下火灾和连续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后产生高压。
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爆源处的气体形成强烈的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巷道和机械设备遭到破坏,摧毁矿井通风设施等,冲击波还会将沉积在巷道中的煤尘扬起,可能造成二次爆炸。
2、生成大量有害气体瓦斯爆炸后,将生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据分析,瓦斯爆炸后的空气成份为:氧气为6%~9%、氮气为82%~88%、二氧化碳为4%~8%、一氧化碳为2%~4%。
统计资料表明,在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中,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
《煤矿安全规程》(第10条)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
入井不戴安全帽、不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入井前喝酒和穿化纤衣服入井等违章违纪行为,都是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如矿工入井前喝酒,往往神志昏沉,精神不集中,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一旦摩擦起火或吸烟,不仅容易发生火灾,遇有瓦斯、煤尘超限,还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化纤服装绝缘电阻大,当人体活动时,它与身体摩擦产生静电,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引爆电雷管,遇有火灾事故时,还会加重对人体的伤害;自救器俗称“救命器”,当遇有火灾、瓦斯爆炸事故,因缺氧或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容易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因此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而且还要会正确使用。
(三)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1、防止瓦斯积聚。
瓦斯积聚是指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2%的现象。
防止瓦斯积聚的主要措施有:(1)加强通风管理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