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习题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教育制度习题

第六章  教育制度习题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D )。

A.教育设施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B )。

A.教育设施B.学校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3.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是( A )。

A.学制B.教育组织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4.( C )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A.教育法规B.教育组织C.学制D.教育制度5.许多国家都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5到6岁,这是由于儿童到了这个年龄,脑的发育已经成熟,能够适应系统的学习活动。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应依据(D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水平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6.18、19世纪,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西欧普遍出现了供富家子弟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供少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并立的现象,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要依据(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 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7.实行单轨学制的典型国家是( C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8.实行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的国家是( B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9.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确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 A )方向发展。

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延长学制年限10.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 D )的萌芽。

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专门教育D.终身教育1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

第六章 无形资产习题

第六章 无形资产习题

第六章无形资产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目,属于本企业无形资产的是( )。

A.企业自创的品牌B.商誉C.经营租入的专利权D.会计电算化软件2.下列无形资产中,一般来说使用寿命不易确定的是( )。

A.非专利技术B.商标权C.专利权D.著作权3.某企业于2009年1月1日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支付款项100万元,按10年的预计使用寿命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

2010年年末,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2011年1月1日,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该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寿命为5年,摊销方法仍采用直线法,无残值。

该专利权2011年应摊销的金额为()万元。

A.20B.30C.16D.124.对于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实现的收益,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

A.计入其他业务收入B.冲减管理费用C.计入营业外收入D.计入投资收益5.企业2006年1月1日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2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2010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7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原摊销年限、残值和摊销方法不变。

2011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则2011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60B.86C.56D.1306.2010年1月20日,甲公司自行研发的某项非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研究支出为160万元,累计开发支出为5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400万元);但使用寿命不能合理确定。

2010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A.40B.140C.200D.3007.企业2010年7月1日转让一项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格6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

该无形资产系企业2007年7月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初始入账价值2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有效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近代史-第六章 练习题

近代史-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A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B.长春C.大连D.旅顺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B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B.第十九路军C.第二十六路军D.第二十五军3、不属于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的是(C )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B ),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6、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 )A、西安事变的推动B、美英的支持C、民族矛盾突出D、中共的努力争取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9、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最根本的区别是BA、要不要抗战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C、抗战应走怎样的道路D、是正面战场抗战还是敌后战场抗战10、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

”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D)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

第六章 维生素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维生素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一、单项选择题1. 维生素B1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A.NAD+B. TPPC. FMND. FADE. CoA2. 叶酸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A.TPPB. FH2C. FH4D. FADE. NAD+3.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A. Vit D3B. 25-OH-Vit D3C. 1,25-(OH) 2- Vit D3D. 24,25-(OH) 2- Vit D3E. 25,26-(OH)2- Vit D34.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参与酰基转移反应A. TPPB. FADC. FH4D. HSCoAE. 磷酸吡哆醛5.下列哪种物质可参与构成视紫红质A. 核黄素B. 11-顺视黄醛C. 生育酚D. Vit KE. 硫辛酸6.下列有关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保护含-SH的酶为还原状态B. 保护谷胱甘肽为氧化型C. 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D. 参与某些物质的羟化反应E. 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7.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含B族维生素的是A. NAD+B. FMNC. HSCoAD. CoQE. FAD8.参与胶原蛋白中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合成的是A. Vit KB. Vit DC. Vit CD. Vit EE. Vit A9.NAD+在酶促反应中参与转移A. 氨基B. 氢原子C. 氧原子D. 羧基E. 酰基10.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 维生素都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B. 维生素不经修饰即可作为辅酶或辅基C. 所有的辅酶(辅基)都是维生素D. 前列腺素由脂溶性维生素生成E. B族维生素主要参与构成辅酶或辅基11.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B. 生成胆固醇A.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3C.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D. 生成视黄醇2E. 维生素E活化12.长期大量食用生鸡蛋清,可造成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A. 叶酸B. 维生素B2C. 维生素B1D. 生物素E. 维生素C13.有些人长期不吃猪肝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

第六章练习册习题

第六章练习册习题

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习题1.是非题()(1)三相对称电动势任一瞬间的代数和为零。

()(2)三相四线制供电,中性线的作用是保证负载不对称时,相电流对称。

()(3)在同一电源作用下,负载作星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等于作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

()(4)在三相功率计算式cosL LP Iϕ中,ϕ是指线电压与线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5)三相对称交流电路中,负载消耗的功率与负载的连接方式无关。

()(6)当三相负载作星形连接时,负载越接近对称,中性线上的电流就越小。

()(7)一台三相电动机,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是220V,现在三相电源的线电压是380V,则这台电动机的绕组应连成三角形。

()(8)一台三相电动机,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是220V,若三相电源的线电压是220V,则这台电动机的绕组应连成星形。

()(9)两根相线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

()(10)只要在线路中安装熔断器,不论其规格如何,电路都能正常工作。

()(11)为保证机床操作者的安全,机床照明灯的电压应选36V以下。

()(12)三相交流电源是由频率、有效值、相位都相同的三个单相交流电源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2.填空题(1)U、V、W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它们的电阻不计,每相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表示为e1=314sin314t V,e2=314sin(314t-120°) V,e3=314sin(314t+120°) V。

负载由三个相同的白炽灯组成,电路连接如图所示,若白炽灯正常发光,可知白炽灯的额定电压是_____________。

(2)三相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UYP=_________UYL,且IYP=________IYL,此时中性线电流为___________。

(3)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U∆P=_________U∆L,且I∆P=________I∆L各线电流比相应的相电流_________度。

(4)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照明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

第六章长期筹资练习题

第六章长期筹资练习题

第六章长期筹资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筹资方式属于长期筹资?A. 短期借款B. 发行债券C. 应付账款D. 预收款项2. 长期筹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B. 满足企业长期性资金需求C.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D.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A. 发行股票B. 发行债券C. 长期借款D. 应付工资4. 企业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其优点是什么?A. 资金成本较低B. 无需偿还本金C. 增加企业负债D. 降低企业信用等级5. 企业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其缺点是什么?A. 资金成本较高B. 增加企业负债C. 影响企业信用等级二、填空题1. 长期筹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方式。

2. 企业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3. 长期借款按提供贷款的机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4. 企业进行长期筹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判断题1. 长期筹资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经营资金的周转。

()2. 企业发行股票进行筹资,不会增加企业负债。

()3. 长期借款的利率一般高于短期借款。

()4. 企业发行债券进行筹资,需要支付固定的利息。

()5. 长期筹资的风险高于短期筹资。

()四、简答题1. 简述长期筹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2. 企业发行股票进行筹资的优缺点是什么?3. 企业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优缺点是什么?4. 简述长期借款的分类及其特点。

5. 企业在进行长期筹资时,应如何权衡各种筹资方式?五、计算题1. 某企业计划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8%,期限为10年,市场利率为6%。

请计算该债券的发行价格。

2. 某公司拟发行普通股筹资,预计下一年度每股收益为2元,公司决定按市盈率12倍发行股票,公司所得税率为25%。

请计算每股发行价格。

第六章资源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资源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资源税一、术语解释1、资源税2、应税原油3、应税煤炭4、资源税的征收原则5、应税盐的征收范围二、填空题1、我国在_____年第二步利改税时开征了资源税。

2、资源税的设立应遵循_____的原则。

3、独立矿山、联合企业和其他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资源税的_____。

4、资源税实行_____定额税率。

5、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资源税,应当向_____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6、盐场自销的盐,由盐场直接向_____税务机关缴纳资源税。

7、纳税人自产自用原油,以_____为课税对象。

8、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应税产品销售数量或自用量的,以其_____为课税对象。

9、纳税人以自产的盐加工精制后销售的,以自用时_____为课税数量。

10、纳税人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_____的原油免税。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1、我国资源税是对一切矿产资源和盐资源课征。

( )2、对盐场自销盐取得的收入,既要征盐税,也要征增值税。

( )3、资源税在税率设计上采取差别税额,是为了贯彻“普遍征收”的原则。

( )4、纳税人直接对外销售的天然气,以实际生产数量为课税对象。

( )5、199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原烧油特别税并入资源税。

( )6、纳税人用自产的液体盐加工成固体盐销售的,以液体盐的销售数量为课税对象。

( )7、纳税人的减免税项目,应当单独核算课税数量,未单独核算的,不予减免税。

8、资源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 )9、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矿产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应税矿产品的当天。

10、纳税人跨省开采应税资源的,其下属生产单位与核算单位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其开采的矿产品一律向纳税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交纳。

四、选择题1、资源税纳税人,应当向( )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资源税。

A.应税产品的开采地B.纳税人所在地C.纳税人注册地D. 生产所在地2、下列产品中,应缴纳资源税的有( )。

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 P N=-中的Z表示意义为()(2001.23真题)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左半平面的个数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D。

2. 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2001.24真题)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B 。

3.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K ()()=+,则该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2001.26真题)A.K >0B.K >1C.0<K <10D. K >-1【答案】A【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劳斯稳定判据。

闭环传递函数为:()K sK s K s G ++=+211,特征方程为:02=++K sK s列劳斯表:S 2 1 KS 1 KS 0 K由劳斯稳定判据可得:想要系统稳定,必须满足K >0。

答案为A 。

4.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2001.28真题)A.上升时间t rB.调整时间t sC.幅值穿越频率ωcD.相位穿越频率ωg【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

上升时间tr ,调整时间ts和幅值穿越频率c均能反映系统响应的速度,所以,答案为D。

5.在设计控制系统时,稳定性判断( )(2002.15真题)A.不必判断B.绝对必要C.有时是必要的D.根据系统而定【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稳定性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习题
已知波源在质点()0=x 的平面简谐波方程为:()cx bt A y -=cos ,c b A ,,均为常数,试求:⑴ 振幅、频率、波速和波长。

⑵ 写出在传播方向上距波源l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式,此质点振动的初相位如何。

解:⑴ 振幅:A , 周期:b T π2=
频率:π
ν21b T == 波长:c πλ2=,波速为:c
b
T u ==λ
⑵ l x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式为:()cl bt A y -=cos 该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为:cl - 一横波的方程为:()x t A y -=νλ
π
2cos
,若m 01.0=A ,m 2.0=λ,s m 25=u 。


求:s 1.0=t 时,m 2=x 处的一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解:m 01.0=A ,m 2.0=λ,s m 25=u , 频率为:Hz 1252
.025
==

νu 横波的方程为:()x t y -=12510cos 01.0π
位移:()m 01.0cos 01.025.1210cos 01.02
1.0-==-===ππx t y
速度:()0sin 5.1225.1210sin 5.122
1.0=-=--===ππππx t v
加速度:
()25222
1.0s m 101.5412505.1225.1210cos 12505.12⨯=⨯=-⨯-===πππx t a
平面简谐波的方程为:cm 10022cos 8⎪⎭

⎝⎛-
=x t y π,波源位于原点,求: ⑴ s 1.2=t 时波源及距波源m 1.0处的相位。

⑵ 离波源m 80.0及m 30.0两处的相位差。

解:⑴ s 1.2=t 时波源的相位:()ππϕ
4.801.0220
1.2=-⨯===x t
距波源m 1.0处的相位:()ππϕ2.81.01.0221
.01.2=-⨯===x t
⑵ 离波源m 80.0及m 30.0两处的相位差: πππϕ
ϕ
ϕ-=⎪⎭
⎫ ⎝⎛
--⎪⎭⎫ ⎝⎛-=-=∆==100302210080223
.08
.0t t x x
因此,离波源m 80.0及m 30.0两处的相位差为π。

有一频率为Hz 500的平面简谐波,在空气(
)
33
m kg 10
3.1-⨯=ρ中以速度s m 340=v 的
速度传播,到达人耳时,振幅为cm 104
-=A ,试求耳中声音的平均能量密度及声强。

解:频率Hz 500=ν,角频率:ππνϖ10002== 平均能量密度为: ()()
()
392
26322m J 104.6100010103.12
1
21----•⨯=⨯⨯⨯⨯==πϖρA w
声强:
()()
()
2
62
2
6322m W 1018.2340100010103.12
1
21----•⨯=⨯⨯⨯⨯⨯==
=πϖρv A v w I 同一介质中的两个波源位于B A ,两点,其振幅相等,频率都是Hz 100,B 比A 的相位超前
π。

若B A ,两点相距30m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m 400,试求B A ,连线上因干涉而
静止的各点位置。

解:以A 点为坐标原点,AB 连线为x 坐标轴。

波长:m 4100
400
==
=
ν
λu
设A 点的振动方程为:t A y A ϖcos =,B 点的振动方程为:()πϖ+=t A y B cos 在A,B 连线上的一点x 处,A 波源的方程为: ⎪⎭


⎛-
=λπϖx t A y AP 2cos B 波源的方程为: ()⎥⎦

⎢⎣
⎡--+=λππϖx t A y BP 302cos 干涉时的相位差为:()
λ
πλ
ππϕx
x 2302+
--
=∆
干涉加强的条件为:7,2,1,0,1422Λ±±=+=⇒=∆k k x k πϕ 干涉减弱的条件:()7,2,1,0,
15212±±±=+=⇒+=∆Λk k x k πϕ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⑴ 在A,B 两点之间因为干涉而静止的点为:
29,27,5,3,1Λ=x ,也就是在30~1之间所有的奇数,因此也可以写为:
14,3,2,1,012Λ=+=k k x
⑵ 在A,B 两点之间因为干涉而加强的点为:
28,6,4,2Λ=x ,也就是在30~1之间所有的偶数。

B A ,两点为同一介质中的两相干波源。

其振幅皆为cm 5=A ,频率皆为Hz 100,但当A 点为波峰时,B 点恰为波谷。

设在介质中的波速为m 10,试写出由B A ,两点发出的两列波传到P 点时干涉的结果。

解:由题可知,m 15=AP ,m 20=Ab ,所以:m 25=BP
Hz 100=ν,s m 10=u
波长:m 1.0100
10
==
=
ν
λu
A 点为波峰时,
B 点为波谷,则A,B 两相位差为π。

A,B 两相干波源传到P 点时的相位差为:
()
()πππλ
πϕϕϕ2011
.0251522=--
=--
-=∆BP AP A B
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所以干涉之后的结果是减弱的。

合振幅为:0=A
(也可以用波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或者偶数倍去讨论)
A
B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