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基层组织史

合集下载

【党建创新案例】朝阳区“红芍社”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党建创新案例】朝阳区“红芍社”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朝阳区“红芍社”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红芍社,是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名称。

本着“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理念,红芍社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紧密结合,丰富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内涵,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了气氛祥和、秩序良好的文明模范单位,“红芍社”也成为北京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案例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党组织要“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14.3公顷, 现共有居民4834户,常住人口约10500人。

社区居民包括军干属、教师、城市改造异地安置人员、回迁上楼的农转居人员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等等,人员结构比较复杂。

社区刚成立时,因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新居民”与“老市民”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农民转居后就业困难等,导致了“新居民”对社区生活不适应、农转居人员与老城镇居民之间的邻里矛盾不断升级、社区秩序混乱等问题比较突出,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2003年6月,芍药居二社区党委、居委员会正式成立。

经过6年的辛苦努力,到2009年,社区基本上解决了老大难的环境设施问题,农转居住户与城镇老居民的关系得到了融合,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显著进步。

2009年7月,根据区委“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的要求,经上级批准,“红芍社”正式成立,它是芍药居二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阵地,更是全体党员为社区群众服务的中心。

北京朝阳历史知识

北京朝阳历史知识

北京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下是一些关于北京朝阳历史的基本知识:
1. 地理位置: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城的东部,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连接关内外的交通要道。

2. 历史变迁:朝阳区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称为大都。

明朝和清朝时期,这里是皇城的近郊,许多王公贵族的府邸和寺庙坐落于此。

3. 文化遗迹:朝阳区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元大都遗址、东岳庙、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

这些地方不仅展示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也是游客了解北京的重要去处。

4. 现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区快速发展,成为北京市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如北京CBD(中央商务区)就位于朝阳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入驻。

5. 文教资源:朝阳区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知名学校,包括一些国际学校。

同时,这里也是北京市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有许多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场馆。

6. 生活方式:朝阳区的居民生活丰富多彩,这里不仅有繁华的商业区,还有许多公园和绿地,如朝阳公园、工人体育场等,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7. 节庆活动:朝阳区会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如朝阳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展示了朝阳区的文化魅力。

朝阳区作为北京城的东大门,承载着北京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发展脉络,是认识北京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解放思想 奋发有为 服务社会——北京市朝阳区档案事业改革开放30年回眸

解放思想 奋发有为 服务社会——北京市朝阳区档案事业改革开放30年回眸
合格 级 。
民 生 档案 是 维护 群 众权 益的 原 始凭 证 。 区档 案 局始
终 把 与群 众 利 益息 息 相关 的 档 案作 为 监管 重 点 ,使 档 案
工作更好地贴近群众 、 贴近社会。档案工作深入社 区 , 区
档 案 局 采取 实地 调 研 、 型 引路 、 发 文件 、 题培 训 、 典 制 专 重
局通 过 目标管 理 、 分考 核 、 政执 法 检 查 等 方 式 , 档 工作 任 务 。区 档 案局将 做 好 奥运 档案 工作作 为 头 等大 事 百 行 对
案 的收管 用 进行 厂全 面规 范 ,档 案基 础 业 务建 设取 得 显 来抓 。 强 与 区奥运 工 作 总指 挥部 的 沟通 , 加 及时 制 发奥 运
档 案 基础 业 务建 设 是 档 案 事 业 健 康 发 展 的根 基 和 转 变 服 务理 念 , 被动 等待 为主 动 出击 , 变 及时捕 捉 党 和政 前提 。改 革开放 之 初 , 区属 单位档 案 基 础业 务 建设 薄 弱 , 且业 务水 平不 高 。随 着 1 8 9 7年《 案 法 》 颁 布 , 档 案 档 的 区 18 9 3年 全 区仅 有 6 3家 立 档 单 位 ,4名专 兼职 档 案 人 员 全 区 中心 工作 中 的贡献 率 。 8

依 法管理 。 案基础 业务 建设 取得新 成效 档
际化 的 发展 格局 。 对全 区 高速 发 展 的新 局 面 , 面 区档 案局 府 的 工作 重 点 , 前介 入 , 程 监管 , 高 了档 案 工 作 在 提 全 提
朝 阳区 作 为北 京 奥运 会 的 主 战场 , 担 了 多项 奥 运 承
《 京 档 案 } 0 8年 第 8期 北 20

教研中心组织史(修订稿)

教研中心组织史(修订稿)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为适应全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朝阳区教育局依据国家教委教基[1990]013号《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拟设一个专门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

1997年9月,经北京市朝阳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整合区中学教研室、第二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电化教育馆,成立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研中心)。

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各类学校(园)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业务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参与培训教师和对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并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编写地方乡土教材和教辅资料;研究解决本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999年至2003年,教研中心与朝阳分院合并,分址办公,职能不变。

2002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并入朝阳分院教研中心。

2003年,教研中心再次独立为区教委直属单位,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柳芳南里14号楼(下属教科所位于朝阳区胜古北里甲9号)。

教研中心设置党总支委员会。

2010年,教研中心党总支有7个支部,75名党员。

在职教职工13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1名,占83%,特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共87名,占52%,市区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04名,占52%。

在广大党员带领下,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在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研中心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建立健全了教研制度和教研网络,建设了一支梯次发展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有效地推进了全区课改实验和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009年9月,由教研中心集体申报的“创新教研工作模式,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朝阳区整体推进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朝阳》地方教材开发与实施(教材)”和“朝阳区中小学奥运教育课程的建设及实践研究”,分别获得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寻找抓手注重“六有”——以北京市朝阳区红芍社区为例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寻找抓手注重“六有”——以北京市朝阳区红芍社区为例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寻找抓手注重“六有”——以北京市朝
阳区红芍社区为例
潘德金
【期刊名称】《发展》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新要求,并就党的建设目标、总体布局和具体工作思路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论断.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必须认真抓好创新基层党建这项工作.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实际,在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活动载体等方面进行创新.在实践层面,就是要寻找好抓手,其重点是要注重“六有”.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潘德金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社区量化考核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r——以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街道为例 [J],
黄家亮;刘蔚
2.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北京市朝阳区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创新[J], 姜岩;刘永;卢韦
3.区域化党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为例 [J],
陈竹君;胡燕
4.以社区自治为目标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北京市朝阳区的做法 [J], 韩子荣
5.老旧社区改造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r——以北京市朝阳区Y社区为例 [J], 刘蔚;黄家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朝阳区档案馆开展《走进档案背后的故事》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

朝阳区档案馆开展《走进档案背后的故事》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

朝阳区档案馆开展《走进档案背后的故事》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作者:来源:《北京档案》2014年第10期朝阳区档案馆开展《走进档案背后的故事》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档案资源建设,更好地发挥档案主动服务大局、资政惠民的作用。

近日,朝阳区档案馆正式启动了朝阳记忆工程—《走进档案背后的故事》全区离退休老首长、老干部、老军人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

重点采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用鲜血和青春谱写的奋斗史,追忆解放前和建国初期朝阳区发展建设、历史变迁的原态,以丰富档案资源,弥补馆藏空白。

(关捷)通州区档案局和区社保局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近日,通州区档案局联合区社保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现场反馈结果的形式对22家单位开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贯情况以及文件归档、业务规范和档案安全保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区档案局以文字的形式反馈给相关单位,要求尽快整改、完善工作。

(马娜王岐柱)怀柔区档案局加强对到期进馆档案的指导与检查今年以来,区档案局指导科、法规科、管理科对全区9家立档单位的到期应进馆档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目的性地从移交进馆范围、档案分类、整理、编目、编研等方面进行了业务指导和检查。

对应进馆档案进行了逐卷、逐件、逐页的鉴定,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了鉴定意见和改进方法。

(郑志忠)大兴区档案馆让档案利用实例发挥作用几年来,为了进一步宣传档案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社会档案意识,大兴区档案局定期接收各立档单位上报的“档案利用实例”,并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部分实例在《大兴档案》内部期刊上刊登,让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档案利用实例,认识、了解档案的价值,让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

(杨辉)门头沟区档案馆协助完成档案数据统计工作日前,门头沟区档案馆协助区统计局完成即将出版的《统计年鉴》中有关区“档案事业情况(室)2013年”及“档案事业情况(馆)2013年”的数据统计工作。

朝党字号补基层组织建设年

朝党字号补基层组织建设年

朝党字[2010]13号朝阳街道党工委关于印发《深入开展“第二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村党组织:现将《朝阳街道党工委深入开展“第二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进一步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朝阳街道党工委 2010年3月25日抄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抄送:区委组织部,存档。

朝阳街道党工委深入开展“第二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城北区深入开展“第二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处实际,现就朝阳街道党工委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活动、“三观”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展“三级联创”为抓手,以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为重点,切实在抓落实、见成效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各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有新的增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有新的进步、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有新的进展,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着力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各村、社区党组织具体负责,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各有关科室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发展;着力加强以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着力加强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激发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小学组织史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小学组织史

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朝阳区基层组织史资料丛书教育卷》(审定稿)第四章北京市朝阳区小学学区、小学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上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1978.12)简述上辛堡小学为一所农村小学,是朝阳区最北端的一所学校,坐落于朝阳区孙河乡上辛堡村,学校原址原为上辛堡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3867平方米,建筑面积2295平方米。

成立之初,有6个教学班,教师18名,学生200余人。

学校党支部成立于1975年9月,有党员3名,为学校在后来的发展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领导人名录党组织领导人支部书记:李景慧(1975.9—1978.12)行政机构领导人负责人:李耀昌(1950.9—1957.9)周少玉(1957.9—1966.9)孙力更(1966.9—1972.9)校长:张金敏(1972.9—1975.9)李景慧(1975.9—1978.12)下篇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2—2010.12)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简述自1978年改革开放,上辛堡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着中上水平,1984年,黄港小学、下辛堡小学并入我校,学生数量逐年递增,1999年,学校正式通过北京市完小达标验收,具备完全小学六个年级标准,学校达到六个年级12个班级,学校学生总数达三百余人。

2002年,教委进行资源整合,我校与原沙子营小学合并,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占地总面积11117平方米,操场面积近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拥有普通教室13间,专用教室3间。

2007年,在北京市中小学规范化验收工程的推动下,学校翻建、增建工作开始进行,到2009年9月建设完毕。

这期间,学校所有建筑全部翻建一新,并且增建专用教室2间,教师办公室3间,原焦渣操场改造为塑胶操场。

自此,学校共计教师31人,学生近四百人。

这期间,学校更加注重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同事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

领导人名录党组织负责人支部书记:李景慧(1978.12—1994.9)熊志强(1994.9—2000.9)金福生(2000.9—2010.9)行政机构领导人校长:李景慧(1978.12—1993.9)王铁良(1993.9—1994.9)熊志强(1994.9—2000.9)金福生(2000.9—2010.12)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编写小组 2010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历史沿革图表(1950.9—201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阳区基层组织史“农村卷”编写范例
(苏坟村)
中国共产党
北京市朝阳区组织史资料丛书——农村卷
1949.10—2010.12
上篇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949.10—1978.12)
第三章朝阳区乡(人民公社)
第节黑庄户乡(1949.10—1978.12)

三、村级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一)苏坟村
简述
苏坟村位于乡域东北部,东邻么铺村,西邻双树村,南靠定辛庄村,北邻郭家场村。

辖域总面积0.52平方公里,全村共120户,常住人口433人,外来人口860人。

村设党支部,党员32人。

苏坟村清末成村。

先祖由山东逃荒至此守茔,繁衍成村。

村东原为苏氏坟地,村西原为张氏坟地,成村后为两个自然
村,东村名苏家坟,西村为张家坟,统称苏坟村。

1954年前,苏坟村隶属北京市通县。

1954年,苏坟村从通县八区双树村分离,同年建立了苏家坟村党支部及苏家坟生产队,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为刘永禄,第一任生产队长为武德全,同年发展了第一批党员两名(杨士元、樊德臣),仍属通县管辖。

1958年10月,苏家坟生产队划归朝阳区双桥人民公社双桥大队管辖。

同年12月,苏家坟生产队同邻村么铺生产队合并,组建成了苏么生产队。

1961年3月,苏么生产队撤销,分别建立苏家坟生产队和么铺生产队,苏家坟生产队仍然隶属双桥大队。

1972年,苏坟生产队从双桥大队分出,划归黑庄户大队管辖,至1978年底其规模、机构均未变动。

1958年10月苏坟生产队划归朝阳区管辖,同年12月与么铺生产队合并成苏么大队,并建立了党支部
苏么生产队
党支部
书记武德全1958年12月—1961年3月
队长
1961年3月苏么大队撤销,分别建立苏坟生产队和么铺生产队,隶属双桥大队管辖。

苏坟生产队
党支部
书记武德全1961年4月—1964年12月
武成1965年1月—1969年8月
张福1969年9月—1978年12月
生产队
队长武德全1961年4月—1978年12月
录入资料依据说明
当事人、知情人座谈会
由曾任职的3位老党员、老干部相继召开3次座谈会,并多次深入家庭走访老干部、老党员,最终就苏坟组织机构与领导干部任职理事原貌达成共识。

通过多次座谈工作,使得苏坟基层组织史(上篇)基本做到了“人不漏、名不错、线不断”。

朝阳区基层组织史“农村卷”编写范例
(苏坟村)
中国共产党
北京市朝阳区组织史资料丛书——农村卷
1949.10—2010.12
下篇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
(1979.1—2010.12)
第三章朝阳区乡(人民公社)
第节黑庄户乡(1979.1—2010.12)

三、村级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一)苏坟村
1979年,苏家坟生产队隶属黑庄户大队管辖。

____年,成立苏家坟村农工商合作社。

1984年,撤销了苏家坟生产管理委员会,成立苏坟村村委会,隶属黑庄户乡政府管辖。

____年,成立苏家坟经济合作社。

1978年,苏坟村党支部书记张福带领村民30人,建立了苏坟生产队建筑队,建筑业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五年间从人均日工资1.6元跃升至6元,1983年底
苏坟生产队首次出现“万元户”,黑庄户大队还对“万元户”给予了表彰和物质奖励,1987年建筑队解散。

2003年,苏坟村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绿化面积由50%跃升至95%,消除白色垃圾,在朝阳区数字化管理卫生评比中,苏坟村名列黑庄户地区第一名,全区第三名。

2004年,苏坟村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在黑庄户地区率先实行封闭式管理,街道两旁全部安装路灯,在5个村口分别修建大门,成立护村队昼夜巡逻,几年之中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2006年以来,苏坟村对违法建设严加管理,五年中未发生一例侵占街道违章建设,2010年黑庄户地区集体整顿违法建设,苏坟村是全乡唯一一个无违章建设的村子。

2005年到2010年,苏坟村荣获了“北京市先进村级党组织”、“北京市文明生态村”、“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集体功勋奖”、“北京市健康文明促进示范村”、“朝阳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朝阳区数字化管理先进行政村”等荣誉称号。

199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3万元。

2009年,达3554万元。

税金总额完成97.4万元,劳动所得总额334.4万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3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与1990年相比增长11.47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96%。

苏坟生产队
党支部
书记张福1978年12月—1984年12月生产队
队长武德全1978年12月—1984年12月
1984年,苏坟村村委会正式成立
苏坟村
党支部
书记张福1984年1月—1985年12月
高秀珍1986年1月—1987年10月
村委会
主任刘宝明1986年1月—1987年5月
生产队
队长武德全1984年1月—1985年12月
李和1986年1月—1987年10月
年月,苏家坟农工商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
苏家坟农工商经济合作社
党支部
高秀珍1986年1月—2001年3月
村委会
轷秀萍1987年6月至2001年3月
生产队
李和1987年10月—1999年3月
冯友平1999年4月—2001年3月
农工商合作社
社长高秀珍1987年10月—2001年3月
年月,苏家坟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
苏家坟经济合作社
党支部
冯友平2001年4月—2004年3月
轷秀萍2004年4月至今
村委会
轷秀萍2001年4月至今
经济合作社冯友平2001年4月—2004年3月
轷秀萍2004年4月至今
第一类依据:档案资料
干部任免通知:
1983年,张福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
1986年,高秀珍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李和任苏坟生产队队长、刘宝明任苏坟村村委会主任;
1987年,高秀珍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李和任苏坟生产队队长;1987年6月,轷秀萍任苏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1990年,高秀珍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李和任苏坟生产队队长、轷秀萍任苏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1999年,冯友平任苏坟村生产队队长;
2001年,冯友平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
2004年,轷秀萍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2007年,轷秀萍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2010年,轷秀萍任苏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

第二类依据:录入资料依据说明
当事人、知情人座谈会
由曾任职的3位老党员、老干部相继召开3次座谈会,并多次深入家庭走访老干部、老党员,最终就苏坟组织机构与领导干部任职理事原貌达成共识。

通过多次座谈工作,使得苏坟基层组织史(下篇)基本做到了“人不漏、名不错、线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