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吴卫东一、教材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教材先简单地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

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三个含义: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 + OH- = H2O;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具体示例了如何利用关系式C酸= (C碱V碱)÷V酸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及计算的格式;第三,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接着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

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但限于学生的知识,教材中没有介绍滴定突变知识,而在学生的观念中酸碱中和到pH = 7才算恰好完全反应,但教材中介绍的指示剂并不适合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连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都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学生状况分析高二(10)班是这个年级的实验班,经过一年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能有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讨。

1、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学习了盐类水解的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仪器也有初步了解。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化学方程式。

2.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曲线的解读。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玻璃仪器:滴定管、容量瓶、试管等。

2.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3.酸碱指示剂:苏丹红、溴酚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化学方程式。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二、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以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讲解酸碱滴定过程中如何控制滴定液的滴加速度和滴加量。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学生观察滴定曲线,记录滴定终点,计算滴定值。

四、实验分析(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分析滴定曲线和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解释滴定过程中的现象。

五、总结(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酸碱溅洒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验实践中严谨、细致和自主的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来引起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滴定与实验的关系。

2.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酸碱溶液的标定方法和计算;(3)讲解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3.实验前准备(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每组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4.操作实验(40分钟)(1)分析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2)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使用规范;(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2)学生绘制滴定曲线,并进行分析;(3)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

6.总结与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情况、听取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2)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的学习和操作,掌握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能够准确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溶液滴定计算浓度的方法。

在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中,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直到滴定溶液和待测溶液中的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的终点。

通过滴定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酸碱滴定管- 移液管- 分液漏斗- 烧杯- 白瓷坩埚- 量筒2. 实验试剂:-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待测酸碱溶液- 酸碱滴定液(如NaOH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洗净实验器材,确保干净无杂质;b. 使用试剂架固定酸碱滴定管,并调节仪器使其垂直于试管底部;c. 用移液管将待测酸碱溶液转移至干净烧杯中;d. 配制酸碱滴定液,并将其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2. 实验操作:a. 将待测酸碱溶液转移至滴定管中,打开滴定管的活塞,控制溶液的滴加速度;b. 在滴加过程中,通过不断摇晃容器使反应更加均匀;c. 滴定溶液的颜色接近终点时,减慢滴加速度,直至颜色变化明显;d. 当颜色的变化可以保持20秒以上时,即可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3. 数据处理:a.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b. 若待测溶液和滴定溶液的反应为一比一反应,则滴定液的用量等于待测溶液的浓度;若反应为一比二反应,滴定液的用量的一半等于待测溶液的浓度;c. 计算结果应保留正确的数位,包括有效数字和单位。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护措施,避免酸碱溶液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摄入。

2. 倒液时要稳,避免溅洒。

3. 滴定过程要缓慢,尽量滴加到接近终点。

4. 使用滴定管时要注意控制滴加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5. 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要保持干净,避免杂质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滴定法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3. 学会使用标准酸溶液和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实验;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滴定时的指示剂选择和颜色判断,滴定曲线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2. 实验试剂:稀硫酸、氢氧化钠等;3. 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4. 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思考,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滴定法的作用。

步骤二:理论讲解(约15分钟)1. 定义和原理: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讲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 滴定法的步骤:介绍滴定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备标准溶液、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反应等。

3. 指示剂的选择:讲解常用的指示剂种类及其变色范围,以及选择指示剂的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约30分钟)1. 实验准备:将实验室用具和试剂准备齐全,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步骤:按照教学资料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逐步进行滴定实验。

3.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滴定液的用量和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步骤四:数据处理与分析(约20分钟)1. 曲线绘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滴定曲线,分析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2. 浓度计算:根据滴定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错误排除: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误差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排除和改进。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小结(约10分钟)1. 实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实验进行总结,强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原创]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原创]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原创]酸碱中和滴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步骤。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及步骤2、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步骤的讲解。

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

四、教学难点:1、实验时用什么指示剂。

2、如何确定终点。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3、教师指导法。

4、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2、实验器材及试剂。

七、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介绍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大致讲解如下: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常见的一种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它利用酸碱滴定反应中等量点的原理,测量待测物质的浓度。

通常需要用到一种叫做指示剂的物质来帮助确定滴定终点。

Step 2:实验操作1、老师示范实验操作流程。

2、学生依次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

Step 3:分组讨论将实验结果汇报给同组的同学,并逐一讲解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同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Step 4:实验总结让同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从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做出总结。

Step 5:课堂点拨老师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点拨和修正。

八、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需要戴手套、口罩等保护装置。

2、实验器材和试剂要仔细清洗。

3、实验过程要注意稳定性和精确性。

4、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理和归位工作。

选修4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选修4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被氧化, 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
I 2 溶液进行测定。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如下: C6H8O6+I 2→ C6H6O6+ 2HI ,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 C的含量,步骤如下:
①取 10mL、 6mol/L 的 CH3COOH溶液加入 100m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
②精确称取 0.2000g 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
来说,由于等量的 NaOH变成 Na2CO3 后,所需 HCl 的量减少,所以结果偏低。对 B 选项滴
定终点时,由于滴定管“零”刻度在上,俯视读数变小,仰视读数变大,因为
V 碱变小, c
酸偏低。 C选项中,锥形瓶不用待测液润洗,加水不影响测定。
D 选项中悬挂的液体已包含
在 V(NaOH)中,使 V增大, C(HCl) 值偏高。
围在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选择(一般从甲基橙、甲基红、酚酞中选择而不选石蕊)

4、注意:酸、碱液的浓度越小,突变范围越小,选择的指示剂可能发生变化。例如:
用 0.1000mol/LNaOH 溶液滴定 0.1000mol/L HCl 溶液:酚酞、甲基红、甲基橙;用
0.01000mol/LNaOH 溶 液 滴 定 0.01000mol/L HCl 溶 液 ( 蓝 线 ): 酚 酞 、 甲 基 红 ; 用
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量取待测液; ⑤移液管尖嘴处悬挂的一滴待测液未“靠”入锥形瓶中;
⑥待测液附着在锥形瓶口处未用水冲入瓶内;
⑦锥形瓶摇动时,有待测液溅出; ⑧待测物是固体,称量时,已吸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⑨近终点时,就停止振荡锥形瓶;或确定终点过早;
⑩盛装过酸液的锥形瓶未经充分洗涤又用来盛装待测液。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教案内容:目标: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让学生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并能掌握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1. 引入:与学生互动,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酸碱中和滴定吗?它有什么应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解释滴定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并介绍滴定实验中使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常用的滴定装置。

3. 实验准备:展示滴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酸碱滴定管、滴定管、接壶、烧瓶等。

说明每个装置的用途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例如保持容器干净,避免交叉污染等。

4. 操作演示:进行一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演示。

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准确称量待滴定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指示剂、滴定过程中的搅拌等。

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例如滴液要慢、均匀,以避免误滴。

5.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酸碱溶液进行滴定,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让学生计算出滴定过程中所需溶液的体积,并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观察结果,判断中和点的出现。

让学生探讨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其原因。

7. 总结与讨论:带领学生总结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讨论滴定实验的应用领域和局限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滴定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拓展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进行自己感兴趣的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拓展实验结果与应用的思维。

9. 结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持续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案主要围绕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学生实践等多种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对滴定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师应注意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并能够及时纠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教学过程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1.酸、碱反应的本质为:H ++OH -===H 2O 例:HCl+NaOH===NaCl+H 2O 则:11)()()()(==NaOH v HCl v NaOH n HCl n (v 为化学计量数)如用A 代表酸,用B 代表碱,则有: )()()()(B v A v B n A n = 又因c =v n 所以n=cV 则上式可表示为:)()()()()()(,7)()()()()()(B V A V A c A v B v B c B v A v B V B c A V A c ⋅===,如为一元酸和一元碱中和时: 由于1)()(=A v B v ,则有:c (B)=)()()(B V A V A c ,因此c (B)的大小就决定于V (A )的大小。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2.实验操作(1)仪器:滴定管(酸式,碱式),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等.注意:①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氢氟酸以及Na 2SiO 3,Na 2CO 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②滴定管的刻度,O 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2)操作步骤:①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②滴定:移取待测液,加指示剂(2-3滴),滴定,判断终点,读数.③数据处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依方程式求C 待.3.实验误差分析造成中和滴定的误差原因很多,如读数误差,操作误差,计算误差,指示剂的选择误差,药品不纯引起的误差等.因此,要做好本实验,必须各个环节都要注意.【操作要点】以HCl 滴定NaOH 溶液为例,说明滴定操作的要点以HCl 滴定NaOH 溶液为例,说明滴定操作的要点(1) 在酸式滴定管内注入已知浓度为C 1的盐酸标准液至刻度“0”以上,并固定在滴定台上。

在滴定管下放一小烧杯,调整液面到“0”或“0”以下某个刻度,记下起始读数V 始。

注意滴定管下端尖嘴处不应留存有气泡。

(2) 用碱式滴定管或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NaOH溶液(V2,C2),注入锥形瓶中,滴入1~2滴酚甲基橙试剂,呈黄色。

在锥形瓶下面垫一张白纸,以便观察颜色变化。

(3)左手操纵酸式滴定管的活塞,使标准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的拇、食、中三指拿住锥形瓶的颈部,不断按同一方向旋转作圆周运动。

注意瓶口不能碰滴定管下端尖嘴,瓶底不碰下面垫的白纸。

(4)整个滴定过程,左手旋塞,右手摇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要做到边滴边振荡,边观察颜色变化。

(5)滴定开始时,滴加盐酸的速度可稍快些,但不能成为一股水流。

随着滴定的进行,滴入盐酸的速度也应逐渐减慢。

滴定中甲基橙由黄色逐渐变为橙色,当接近等当点时,应滴入一滴停下来振荡一会儿,再滴入一滴再停下来振荡一会儿。

当滴入一滴盐酸黄色变为橙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6)滴定达终点后,必须等待1~2min,让附着在滴定管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行读数。

记下滴定管内盐酸的读数V终。

则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为V1=V终-V始。

(7)按上述要求重新操作一次。

两次滴定所用盐酸的体积相差不能超过0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一些问题1.等当点当滴加的标准溶液和被测物质恰好反应时,这一时刻称为等当点。

在酸碱中和滴定中,到达等当点时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的,有时呈酸性、有时呈碱性,这要看中和后生成盐的性质。

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在等当点时溶液呈中性;强碱滴定弱酸,因生成的盐又要水解,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同理,强酸滴定弱碱,在等当点时溶液呈酸性。

2.滴定终点酸碱中和滴定是否达到等当点,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是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表示滴定的终点。

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半分钟不褪色的时刻,即为滴定终点。

等当点和滴定终点一般很难吻合,为了减少滴定误差,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使滴定终点尽可能接近等当点,这就涉及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问题。

3.指示剂的选择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一般地,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常选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石蕊试液由于变色的pH值范围较大且变化不明显,所以通常不选用.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一(1) 酚酞:酸滴定碱时:颜色由红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2)甲基橙:酸滴定碱时:颜色由黄到橙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一般不选用石蕊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二为了减小方法误差,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重合,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

强碱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既可选用甲基橙,也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注意,中和滴定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

原因是石蕊的变色范围(pH5.0~8.0)太宽,到达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三常用的指示剂多是弱酸或弱碱,如石蕊;酚酞和甲基橙是比较复杂的有机酸。

指示剂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酸或碱溶液能影响指示剂的电离平衡,因此在酸或碱溶液中指示剂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

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等当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2)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则不易观察。

因此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

强酸和强碱中和时,尽管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用,但用酸滴定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

用碱滴定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3)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

(4)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不发生异常导致误差,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不可过多,温度不宜过高,强酸或强碱的浓度不宜过大。

【误差分析】n酸c酸V酸=n碱c碱V碱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

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c碱=碱碱酸酸酸V n Vc n⋅⋅⋅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

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其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则偏低。

即:c碱=碱碱酸酸酸V n Vc n⋅⋅⋅=BV酸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即c酸=BV碱。

问题和讨论1.在进行中和滴定时,为什么要用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用酸液润洗后,如果再用蒸馏水润洗一次,这种操作是否正确?答:防止滴定管内可能存有水,当加入标准液时将标准液的浓度降低,影响结果准确性。

如果用蒸馏水润洗滴定管后,当加入酸溶液后,滴定管中残存的水会使酸的浓度降低,使实验中所消耗的酸的实际体积较理论值大,即使所测的浓度较实际值偏高。

2.滴定用的锥形瓶是否也要用待测的碱溶液润洗?锥形瓶装待测液前是否必须保持干燥?为什么?答:滴定用的锥形瓶不能用被滴定的碱溶液润洗。

因为若用碱溶液润洗,会使锥形瓶中残留有碱液,在滴定时消耗的酸量会加大,使实验测得的结果比理论值大。

锥形瓶不必保持干燥。

因为在滴定时,当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这与锥形瓶中是否有水没有关下面是用标准酸滴定待测碱而引起的结果变化情况:分析:对于表中①③④⑤⑥各项,标准液的实际用量V酸均超出其理论所需用量,即体积读数增大。

V酸增大,根据c碱=BV酸,则所得待测碱液的浓度c碱的数据较其实际浓度偏高;对于第⑦项V 酸实际用量减少,则c碱偏低;对于⑧项,向待测液中加水稀释,虽然稀释后原待测液的浓度减小了,但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并未发生变化,因而所需标准酸的体积亦不发生变化,对待测碱液的浓度便不产生影响。

在读数时,应将滴定管放正,两眼平视,视线与溶液凹面最低处水平相切。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视线偏高(俯视)或视线偏低(仰视)的情况,从而使数据不准而造成误差。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量筒、容量瓶和滴定管的读数时均有可能出现,只不过滴定管的零刻度与前两种不同,与量筒恰好相反,读数结果亦相反,先仰视后俯视则导致V酸数据偏小,c碱偏低。

现以标准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为例,在分析某一错误操作所得到的结果时,假设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

错误操作测定结果错误原因①未润洗碱式滴定管偏高标准碱被稀释,V碱变大②用待测酸液润洗锥形瓶偏高增加了待测酸量,V碱变大③未润洗移液管或未润洗用偏低待测酸液被稀释,减小了待测酸于量取酸液的酸式滴定管液的量,V碱变小④未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里的气泡偏高空气体积代替碱耗体积,V碱变大⑤滴定中锥形瓶内的液体溅出偏低待测酸液减少,V碱变小⑥滴定刚停止就读数偏高附着在管壁上的碱未流下,V碱变大⑦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偏低V碱变小⑧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偏高V碱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