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会()。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水一、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答:冰在融化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小,小水滴不停地从冰的表面滴落,这时温度始终保持在OC,直到冰完全融化成水。

二、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答:不同点:水、水蒸气、冰的状态不同,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冰是固态的。

相同点:组成它们的微粒没有发生变化,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三、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答: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分别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自平均分成8份,50毫升水中大约分别溶解7份食盐和2份小苏打。

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答:食盐溶解的份数要大于小苏打溶解的份数,说明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同。

3.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答:一份一份地加入,是为了能够在实验中清楚明白地展现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

四、加快溶解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答:热水中和经过搅拌的水中的食盐先溶解完,从而发现水的温度和是否搅拌这两个因素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中,还可以怎样做?答: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加快搅拌的速度;将食盐分散放入水中。

五、混合与分离1.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我们利用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这一特性,把沙和食盐的混合物放在水中后,能溶解在水中的食盐颗粒会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沙会沉淀在烧杯底部,从而将沙和食盐分离。

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介质的作用。

2.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答:我们用蒸发实验,加热盐水后,水会蒸发到空气中,蒸发皿中剩余的是食盐。

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六、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答: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是外形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而且在它们各自的变化中都具有可逆性,所以没有形成新的物质和可逆性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第1课测量长度一、填空。

1.我们的感官(不可靠)。

2.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我们使用的刻度尺的单位一般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4.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

5.刻度尺一次最多能测量的长度叫做(最大量程)。

6.刻度尺上最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叫做(最小刻度值)。

7.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8.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9.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柞)"和“(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10.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二、选择。

1.下列选项中,( B )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A.卷尺B.刻度尺C.直尺D.分尺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A )。

A.垂直B.倾斜C.侧视3.测量物体前,我们要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读出其最大( A )和最小(A )。

A.量程刻度值B.刻度值量程井直斯C.数值数值4.用直尺可以测量书本的( B )。

A.页数B.长和宽C.内容5.大型医院里,一般用(C )测量人的身高。

A.直尺B.卷尺C.全自动身高测量仪三、判断。

1.皮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

(X)2.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时,注意将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

(V)3.测量前,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读出其最大刻度值和最小量程。

(X)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V)5.我们可以将一件物品的长度多测量几次,再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V)6.现在测量人的身高多使用轮式测距仪。

(X)7.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V )8.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步”、“作”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课课练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一、选择题1.夏天,将冰块放入玻璃杯,过了一会,杯子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

A.冰块融化的水渗出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的C.融化的水飞溅到杯子外壁上的D.玻璃杯漏水了2.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在叶光富的帮助下,把一个带柄圆环伸入水袋中,再小心翼翼地拉出来一个水膜。

由于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水膜不会下垂。

你觉得空间站的水和地球上的水不一样的是空间站的水()。

A.无色无味B.不会随意流动C.看得见、摸得着D.没有固定形状3.在蒸发过程中,有一些操作注意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棉网的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B.水完全蒸发后再熄灭酒精灯C.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D.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4.寒冷的冬天洗好结冻的衣服变干,有关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升华吸热B.升华放热C.汽化吸热D.凝华放热5.为了让洗好的湿衣服干得快一些,小明想了许多好办法。

下面的4种方法中,最快的方法是()。

A.放进洗衣机里甩干并放在阳光下晒B.晒到阳光充足的地方C.把衣服撑开晾晒D.晒到通风的地方6.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有关。

( )7.水蒸气是无色有味的气体。

( )8.水蒸气有固定的形状,没有固定的体积。

( )9.用湿布擦黑板后,水迹一会儿就干了,因为水全部渗透到黑板里面去了。

( )10.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发现水量变少了,这是因为水蒸发了。

( )参考答案1.B2.B3.B4.A5.A6.√7.×8.×9.× 10.√2.水沸腾了一、选择题1.下列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错误的是()。

A.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B.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C.读数时温度计要离开被测的水D.水温计示数稳定后才可读数2.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A.0℃B.15℃C.100℃D.45℃3.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不可能观察到的是()A.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白汽”B.水的温度先上升,然后保持不变C.关火后水持续沸腾D.水底有大量小气泡产生4.下面关于酒精灯使用正确的选项是()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5.将冷水加热至沸腾,并对沸水持续加热,此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是()A.逐渐升高B.先下降再升高C.先升高再下降D.先升高后不变二、判断题6.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两次盖灭。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后练习题解析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后练习题解析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后练习题解析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后练习题第1 课小车的运动一、填空1、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2、经过试验证明,推力和拉力越大,物体运动越的(越快)。

3、物体运动时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重力)等。

4、小车跑的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用力的方向和小车跑的方向(一致)的。

5、在本课实验中,我们拉小车过拱桥时,用力的方向都是先向(上)再向(下)。

二、判断题:1、对物体施加的推力或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2、只要对一个物体推或拉,这个物体就一定会动起来。

()3、一个人如果力量足够大,他就能抓住自己的衣服把自己提起来。

()4、推力的方向总是向前,拉力的方向总是向后。

()三、选择题:1、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就越( B )。

A 近 B 远 C 稳2、用同样大的力推小车,在下面的那种地面上小车跑的最近的是( C )。

A 水泥地面B 泥土地面C 大理石地面四、简答题1、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答:用手推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会对小孩产生推力,使小孩后退。

2、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答:重力的缘故,使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跑。

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一、填空1、当我们在地面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2、玩滑梯时,使我滑得快的方法有(表面光滑) 、 (从高处滑下) 。

3、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系。

4、玩滑梯时,坡度越陡,下滑速度越()。

5、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这是因为足球与草地之间有()。

6、常用的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7、拉一个体重大的同学滑行,用的力(),拉一个体重轻的同学滑行,用的力(),这说明物体越(重),摩擦力越(),物体越(轻),摩擦力越()。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及答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习题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 )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 )、( )、( )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选种要挑选( )的、没有受过( )的种子。

2.《种植我们的植物》习题一、问题:猜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答:温度(阳光)水空气二、判断题1、只要种子完好就一定能够萌发。

()2、阳光是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条件。

()3、大多数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4、所有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三、填空: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适宜的水分和()等。

2、在播种之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

3、在花盆里播种凤仙花种子,先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小块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再装进细土。

这样做是为了()。

4、熟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一般()是播种的好时节。

5、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和()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3.《我们先看到了根》习题1、我们发现种子萌芽先长(),再长(),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2、植物根的作用有()和()。

3、在“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我们会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

4、种子萌芽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5、把已经萌发出来的根朝上放置,过几天,根会向()生长。

6、想直接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过程,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7、放在透明塑料杯的内壁和餐巾纸中间的种子,生根发芽后,我们不容易把它从杯子中取出,这是因为()。

8、植物的根由()发育而来。

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4.《种子变成了幼苗》习题一、填空:1、播种凤仙花的季节一般在( )。

2、种子萌发先长(),再长()。

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3、种子萌发先长( ),再长( )。

植物的根总是向( )生长的,根的度( )。

三年级科学作业及参考答案DOC

三年级科学作业及参考答案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堂作业本科学三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目录植物我问周围的材料1我看到了什么(1)1观察我问周围的材料(23)2校园的树木(2)2哪种材料硬(25)3大树和小草(3)3比较韧性(27)4观察水生植物(5)4它们吸水吗(29)5植物的叶(7)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3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8)6砖和陶瓷(33)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9)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35)单元练习(10)单元练习(36)动物水和空气1寻访小动物(12)1水(38)2蜗牛(一)(13)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9)3蜗牛(二)(15)3谁流的更快一些(41)4蚯蚓(16)4比较水的多少(43)5蚂蚁(17)5我们周围的空气(45)6金鱼(18)6空气占据空间吗(47)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20)7空气有重量吗(49)单元练习(21)单元练习(51)综合练习(54)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活动记录我用简短的语句,记录大树的特点(如:树皮光滑)。

★课堂练习我观察大树的时候用到的方法(在括号内打“√”)。

★资料阅读树木的分类:更具树木的生长类型,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2)灌木类:书体矮小,主干低矮。

(3)藤木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4)匍匐类:干、枝等均匐地生长。

12校园的树木★活动记录参照教科书第7页的形式,完成树的观察记录。

★课堂练习判断题(1)树冠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2)大多数树木生长在泥土中。

()(3)树木的上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树皮都是很光滑的。

()23大树和小草★活动记录1.观察一株狗尾草,并记录你的观察发现。

2.记录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树小草3★课堂练习选择题。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大花,每个叶柄上长上着三张叶子。

这种小草是()。

A.蒲公英B.黄花醡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2)()的叶子有特殊的香味。

A.柳树B.樟树C.梧桐树(3)香樟树一样比较硬的茎叫()。

(完整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分课时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分课时练习带答案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第一课科学是……一、填空题。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上,我想到了实验分析、医学研究、农业研究、珠峰测量。

2. 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总理的答案。

3.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4.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观察蚂蚁、拆玩具、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只有发明创造才算是科学。

(×)2.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3.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4.科学只与科学家有关。

(×)三、连线题。

(20分)爱迪生人眼具有暂时记忆力居里夫人《本草纳目》李时珍电灯罗杰特牛痘琴纳镭四、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 )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D.小军在自己制作飞机模型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一、填空题。

1.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鹦鹉会站起来,因为降低重心,可以让物体站起来。

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爱迪生、居里夫人、罗杰特、李时珍。

3.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二、判断题。

1.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2.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3.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5.想知道电视机里有什么也是科学研究。

(√)三、选择题。

1.你认为做一名科学家,下列行为中(D)是不对的。

A.细心观察B.善于思考C.具有好奇心D.不要怀疑大人的话2.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A)。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寻找证据D.得出结论3.“纸鹦鹉为什么能站在我们的手指上?”这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属于活动的(A)。

A.提出问题部分B.做出猜测部分C.寻找答案部分4.走钢丝的杂技赏手里拿着长长的杆子是为了(B)A.挡风B.保持平衡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填空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节水到哪里去了?
1、想一想,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就干了,这是什么现象?
答:蒸发
2、水是我们常见的( A )
A、液体 B 气体C固体
3水的三种形态?
固体液体气体
4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是液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

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5举例说出生活中蒸发现象?
下雨天地面有积水,通过阳光的照射水慢慢消失了。

洗的衣服,放在外面晾晒,慢慢就变干了。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1 温度
2 风
3 空气接触面积
第二节水沸腾了
1、水沸腾的温度是(A )
A 100℃
B 98℃
C 0℃
2、给水加热后,水的体积会(A)
A 变大
B 没有变化
C 变小
3、水沸腾时大量气泡(A)
A 上升
B 下降C不变
4、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的温度(A )蒸发(C )
A、越高 B 越低C越快
5、说一说烧开水的过程,说一说水中气泡会发生哪些变化?
烧开水时,气泡由少变多,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B )
A 升高
B 不变C降低
第三节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B )0℃,水的温度下降到(C )时,水开始结冰。

A 高于
B 低于
C 0℃D10℃
2、(C )的变化会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A颜色 B 容器 C 温度
3、冰是怎样的物体?
无色无味透明,坚硬有一定的体积,不会流动。

4、水结冰时,温度(A ),说明水向周围()热量。

A 降低,放出
B 降低吸收
C 升高吸收
第四节冰融化了
1、冰开始融化的温度是()
A、﹣5℃ B 10℃ C 0℃
2、冰融化成水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变成()。

A 液态固态
B 气态液态
C 固态液态
3、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但要向外界()大量的热量。

A不变B变化 C 吸收D放出
4、冰块周围的温度升高,会使()。

A冰融化的速度变慢B冰融化的速度变快 C 冰融化的速度没有变化
5、冰融化成水,他的体积增大了()。

6、冰融化成水后,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7、水和水蒸气、冰的相同点不同点?
第五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
1、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A食盐B沙子 C 碱D味精
2、因为牛奶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它()
A 有沉淀
B 能均匀分布在水中
C 能过滤出来
3、酒精能溶解在水中,水不能溶解在酒精中()
A 对
B 错
4、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
A 对
B 错
5在相同的水中,等量的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A 相同的
B 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
1、水的温度越高,物质溶解得()
A 越快
B 越慢
2、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能形成对比条件是()
A搅拌与不搅拌 B 搅拌与加热水 C 搅拌与小颗粒
3、()和()是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A 搅拌
B 水的温度C食盐多少
4、把俩分相同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颗粒大的溶解得()
A 快
B 慢
5、搅拌和加热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
A 对
B 错
6、妈妈冲感冒冲剂时,为什么用热水?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1、用()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A 沉淀
B 搅拌
C 蒸发
2、石棉网的作用是()。

A 让蒸发皿均匀受热B不让蒸发皿变黑C加热的更快
3、分离水和食盐的装置材料有()
A蒸发皿B玻璃棒 C 三脚架D酒精灯E石棉网
4、酒精灯熄灭时,应该()
A用嘴吹 B 用酒精灯盖上 C 用水
5、我们通常用酒精灯的()加热。

A 外焰
B 内焰
第八课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他的()发生了变化。

A 形状
B 性质C体积
2、将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水的形态没任何变化。

A对 B 错
3、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相同之处?
4、举例说出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最少三个)
第二单元感受空气
第一课感受空气
1、空气的特征有哪些?
无色无味透明看不到摸不着,轻,可压缩,占据一定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