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疼痛诊疗学重点整理版
疼痛诊疗学重点

疼痛诊疗学2010.6.20疼痛:是主观的,包括感觉和情感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神经末梢痛觉感觉器受到伤害和病理刺激后,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的大脑皮层而产生的。
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伤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适应方式。
其形成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
视觉模拟量表(V AS):是最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方法。
椎间孔挤压试验:病人坐位,头微向患侧弯曲,检查者立于病人的后方,用手按住病人头顶部向下压,若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颈神经根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让病人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患侧,另一只手握住同侧患肢腕部,呈反方向牵拉,若病人感觉患肢出现疼痛、麻木则为阳性。
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做内旋动作,成为Easten加强试验,阳性可见于颈椎病。
压顶试验:病人端坐,检查者立于其后方,在病人头中立、后仰位时分别按压其头顶,若患侧上肢有放射痛或麻木即为阳性,可见于颈椎病。
杜加征(搭肩试验):让病人将手搭于对侧肩上,如果肘部不能接触胸前壁,则为阳性,见于肩周炎和肩关节脱位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扶病人膝部是腿伸直,另一手握踝部徐徐上举,若上举达不到正常的高度(70°~90°),并出现腰部和同侧下肢放射痛,为阳性。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紧张试验(内旋髋试验):患肢伸直,主动内收内旋,若出现臀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经放射,即为阳性。
说明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损。
4字试验(盘腿试验):病人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膝90°,髋外展,患侧足放在健侧大腿上。
检查者一手按压对侧髂骨,另一手压膝部,若下压受限,髋关节痛则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
若骶髂不疼痛,则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若耻骨联合部痛,可能为耻骨炎。
托马斯征Thomas(髋关节屈曲挛缩症):病人仰卧,尽量屈曲健侧下肢,大腿贴近腹壁,使腰部紧贴于床面,克服腰前凸增加代偿作用。
《疼痛诊疗学》

消除疼痛是基本的人权!
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
Pain is the fifth vital sign !
“By any reasonable code, freedom from pain should be a basic human right, limited only by our knowledge to achieve it ...” Liebeskind JC &
•心理性疼痛;
•非疼痛性疾病:面肌痉挛、麻痹、失眠 、不定陈述、疲劳综合征、性功能障碍 、不孕症、药物依赖及戒毒治疗等
麻醉科疼痛治疗(AOPC)
麻醉科疼痛治疗的主要工作是: 癌痛的治疗; 慢性非癌痛的治疗; 术后镇痛; 难治性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AOPC在医院的作用
与内、外、妇、产、儿、耳鼻喉、皮肤、 口腔、放射等多学科双向合作的疼痛诊 疗与研究; 在癌痛的处置上,是随着新镇痛药的面 世、药理学进展、医疗设备与仪器的更 新、介入性治疗的普及应用,特别强调 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最终治疗目标。
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 痛、颈性头痛、枕大神经痛;
颈肩痛和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 间盘突出症等;
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滑囊炎、腱鞘炎 (弹响指)、腱鞘囊肿;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复 杂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幻肢痛、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疼痛门诊诊治的常见病
•周围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 诺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急性痛: 数天或几周 慢性痛: 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 痛第一为慢性疼痛,而持续2年以上 的疼痛常认为是永久性疼痛
疼痛诊疗学部分-题库

疼痛诊疗学部分-题库LT疼痛诊疗学部分第一章绪论A1型题1. 疼痛的定义为:A.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B. 疼痛仅仅是一种主观感觉C. 疼痛必定伴有直接的组织损伤D. 疼痛是仅仅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E. 疼痛仅仅是感觉异常,不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和心理学的改变标准答案:A2. 疼痛主要是由下列神经纤维传导的:A. Aα和Aβ纤维B. Aδ纤维和C纤维C. 交感神经传入纤维D. 灰交通支E. 白交通支标准答案:B3. 据疼痛的性质疼痛可以分为:A. 软组织、骨关节疼痛B. 神经病理性疼痛C. 快痛(刺痛)、慢痛(灼痛)和内脏痛(酸痛、胀痛和绞痛)D. 体壁痛和内脏痛E. 心因性疼痛和躯体痛标准答案:C4. 关于疼痛治疗下列那句话是错误的:A. 疼痛治疗应包括病因治疗和消除疼痛两方面B. 在治疗前应明确诊断,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和疼痛的传导方式,然后决定治疗方法C. 兼有疼痛症状的它科疾病,解除疼痛只是治疗的一个方面,病因及全面治疗应属专科D. 所有疼痛都应有疼痛科来治疗E. 疼痛治疗的基本途径是:消除病因、阻断疼痛的传导、提高痛阈值和调节机体反应标准答案:D5. 下列那种疼痛评定方法不是临床常用的疼痛评定方法A. 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B. 语言评价量表(VRS)C. 数字评价量表(NRS)D. 疼痛问卷表E. 测定疼痛发作时的血压和心率标准答案:EA2型题一晚期胰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因糖尿病性脉管炎数小时前接受右足截肢术,患者自觉上腹部背部呈阵发性胀痛和绞痛、四肢末端呈手套和袜状分布烧灼样刺痛、右足创面呈刀割样剧痛。
6.按疼痛性质分患者目前有几种性质的疼痛?A. 三种不同性质的疼痛,分别是内脏痛、灼痛和快痛B. 二种不同性质的疼痛,分别是内脏痛和躯体痛C. 四种疼痛,分别是癌痛、躯体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创伤痛D. 四种疼痛,分别是胀痛、绞痛、烧灼痛和切割痛E. 三种疼痛,分别是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标准答案:A7.关于该患者的疼痛治疗,下列那项是不正确的A. 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止痛术(PCEA)控制手术创面痛B. 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消炎镇痛液在背部和四肢疼痛部位进行局部阻滞治疗C. 口服阿片类药物或硬膜外腔应用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缓解内脏痛D. 控制血糖,应用卡马西平,给予神经营养药物E. 请肿瘤外科和内分泌科会诊,对胰腺癌和糖尿病进行治疗标准答案:B一晚期癌痛患者第一次前来就诊时,在标有0(不痛)-10(最痛)刻度的10cm长V AS评分尺上,将其疼痛程度定在8.5cm处;经规范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后,采用0(不痛)-10(最痛)的数字评价量表(NRS)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将其疼痛定位于4。
疼痛诊疗学 知识点

痛等。 ④ 根性痛:放射痛、麻木痛等。 ⑤ 牵涉痛:疼痛部位模糊,无明确压痛点,也
少有神经损害的客观体征。 ⑷ 病程 ⑸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2. 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 ⑴ 头面部检查
应特别注意寻找压痛点或扳机点及眼底的检查。 ⑵ 颈项部检查
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目的要求】
熟悉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 熟悉疼痛的中枢机制。 1. 疼痛的两个成分 ⑴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致的痛感觉 ⑵ 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 2. 疼痛的外周机制 ⑴ 初级传入纤维 ⑵ 伤害性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是引起伤害性疼痛的唯一机制。 ⑶ 外周敏化 产生炎性疼痛和一些神经病理性痛(如带状疱 疹后神经痛)的机制。 3. 初级传入纤维/感觉传入神经元 ⑴ 结构:外周端,胞体,中枢端 ① 躯体初级传入纤维的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
③ 压顶试验(Jackson test):阳性多见于 神经根性颈椎病。
④ 引颈试验/颏部拔伸试验:阳性多见于颈 椎病,可作为颈部牵引治疗的指征之一。
⑶ 肩及上肢检查 1) 一般检查 2) 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 70~90°,后伸 40°, 外展 90° ,内收 20~40°,上举 160~180 ° , 旋转 360°
1) 一般检查 2) 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各为 35~45°,左右侧屈
各为 45°,左右旋转各为 60~80° 3) 特殊试验
① 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test):阳性 多见于椎间盘突出挤压脊神经根。
② 臂 丛 神 经 牵 拉 试 验 ( Lasegue sign , Eastern test):牵拉同时迫使患者患肢 内旋,称 Eastern 加强试验,阳性多见于 颈椎病。
第十章 疼痛诊疗学

第十章疼痛诊疗学Ⅰ名词解释1.视觉模拟评分(V AS):通常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粗线,两端分别写上无痛(0)和剧烈疼痛(10)字样。
被测者根据感受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从无痛端至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疼痛评分分数,表示疼痛的量。
P6552.椎间孔挤压试验:病人坐位,头微向患侧弯曲,检查者立于病人的后方,用手按压住病人头部向下压,若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颈神经根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P659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让病人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患侧,另一手握住同侧患肢腕部反方向牵拉,若病人感觉患肢出现疼痛、麻木则为阳性。
P659 4.压顶试验:病人端坐。
检查者立于其后方,在病人头中立、后仰位时分别按压其头顶,若患者上肢有放射痛或麻木即为阳性,可见于颈椎病。
P659 5.引颈试验:病人端坐,检查者用双手分别拖住其下颌及枕部,用力向上作颌部牵引,使椎间孔增大。
若病人自感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减轻,或耳鸣、眩晕等症状减轻则为阳性,多见于颈椎病。
P6596.密勒征:腕伸肌紧张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腕部,让病人屈腕屈肘,前臂旋转,被动缓慢伸直肘关节,若骨外上方剧痛,即为阳性,见于网球肘或伸肌腱扭伤。
P6597.梨状肌紧张试验:一手按住腰骶部,另一手按住踝部向外推小腿,若出现臀及下肢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梨状肌综合症。
P6598.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扶病人膝部使腿伸直,另一手握踝部徐徐上举,若上举达不到正常的高度(70~90度),并出现腰部和侧下肢放射痛,为阳性。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P6609.“4”字试验:也叫盘腿试验。
病人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膝90℃,髋外展,患者足放在健侧大腿上。
检查者一手按压对侧髋骨,另一手按压膝部,若下压受限,髋关节痛则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若骶髂部疼痛,则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若耻骨联合部痛,可能为耻骨炎。
P66010.病人自控镇痛术(PCA):是一种新的镇痛给药方法,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一种急性疼痛治疗方式。
疼痛诊疗学

疼痛诊疗学第一章绪论1.疼痛:疼痛是组织毁伤或与潜在的毁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常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轮回功能和心理学改变。
2.术后痛:是指因手术创伤所造成的刀口及创伤表面疼痛。
归属急性疼痛。
第二章疼痛根蒂根基知识1.疼痛的机制:包孕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
2.一般以为初级传入伤害sexy受器是Aδ纤维和C纤维的终末分支;与伤害sexy受通报有关的神经纤维包孕Aδ纤维和C纤维。
初级传入伤害sexy受器首要终止于脊髓背角的第Ⅰ、Ⅱ和Ⅴ层。
其中C纤维终止于第Ⅰ、Ⅱ和Ⅲ层;Aδ纤维终止于第Ⅰ、Ⅱ、Ⅲ层外,还终止于Ⅴ层。
3.Aδ纤维介导第1类疼痛(细觉疼痛),具备良好的定位,常被描写为锐痛或刺痛。
C纤维传导速度慢,介导第2类疼痛(特发性疼痛),于细觉疼痛后短暂发生,定位模糊或难以定位,被描写为烧灼痛或钝痛。
4.创伤性疼痛:主如果肉皮儿,肌肉,韧带,筋膜,骨的毁伤导致的疼痛,如骨折,急性或慢性腰扭伤,肱骨外上髁炎,烧伤等。
5.炎性疼痛:由于生物源性炎症,化学源性炎性所致的疼痛。
如风湿性,类风湿性枢纽关头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6.疼痛性质:刺痛:其痛刺激冲动是外周神经中的Aδ纤维传入中枢的。
灼痛:其痛刺激冲动是外周神经中的C纤维传入中枢的。
酸痛:其痛刺激冲动是外周神经中的Aδ纤维和C纤维传入。
7.疼痛疗治要领为:包孕消除疼痛病因疗治和其它对症疗治等方面。
疗治原理为:①消除病因;②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③提高痛域,改善疼痛反应。
具体要领有:手术疗治,物理疗法,镇痛药,(局麻药)神经阻滞,神经损毁,经皮神经电刺激,射频热凝疗法,神经切断手术,针刺疗法和心理疗法等。
8.疼痛评估:①视觉模拟量表(VAS)是最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要领。
②语言评价量表(VRS)。
③数字评价量表(NRS)。
第三章疼痛的诊断学根蒂根基一.颈项部检查:1.椎间孔挤压测试:病人座位,头微向患侧弯曲,检查者立于病人的后方,用手按住病人头顶部向下压,若患侧上身肢体疼痛、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颈神经根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包头医学院教案(理论)第一节疼痛的概念及疼痛诊疗的意义一、疼痛的概念二、疼痛诊疗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第一节疼痛的概念及疼痛诊疗的意义讲授法10分钟一、疼痛的概念二、疼痛诊疗的意义第二节疼痛诊疗发展史讲授法10分钟一、疼痛学简史二、我国现代疼痛学的发展成就第三节疼痛诊疗的范畴讲授法10分钟一、慢性疼痛性疾病一一非癌性疼痛(一)肌肉及软组织损伤为主的慢性疼痛(腱鞘炎)(二)骨关节炎的疼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三)头痛(四)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五)创伤后慢性疼痛二、急性疼痛(一)急性创伤性疼痛:骨折、烧伤、软组织损伤等(二)术后疼痛:(三)分娩痛:(四)内脏痛:特点一一急性发作、治疗过程不可影响诊断和病情的观察。
心绞痛、胆绞痛、胰腺炎等(五)其他:如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等三、癌性疼痛:肿瘤浸润压迫神经第四节疼痛的分类讲授法10分钟一、疼痛发生部位分类:(一)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如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等。
(二)据疼痛所在躯体部位分类:如头面部、上下肢等。
二、据疼痛的性质分类:三、据疼痛的原因分类:(一)伤害性疼痛:(二)炎性痛:(三)神经病理性痛:(四)癌痛:(五)精神(心理)性疼痛:四、按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一)急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二)慢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
五、疼痛的五轴分类法:IASP 1994版据疼痛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疼痛的强度、疼痛发生的原因五个方面进行疼痛划分。
第五节疼痛治疗的伦理观讲授法5分钟一、疼痛治疗的道德规范二、疼痛治疗的伦理观三、完善告知义务,和谐医患关系小结:复习思考题:疼痛的概念下次课预习要点:疼痛的外周与中枢机制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组长)签字: 授课实施分析及改进:包头医学院教案(理论)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提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疼痛的外周机制一、初级传入纤维和伤害性感受器二、外周敏化三、其他外周机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第一节概述讲授法5分钟一、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及心理活动,包括:1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致的痛感觉2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表现为躯体运动性反应、情感反应、自主神经反应以及痛行为二、临床重要的疼痛类型:1伤害性感受性痛2炎性疼痛3神经病理性痛4特发性疼痛5心因性疼痛6功能性疼痛三、目前确认的疼痛机制:外周机制:2 中枢机制:第二节疼痛的外周机制讲授法20分钟一、初级传入纤维和伤害性感受器1初级传入纤维的分类2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分布二、外周敏化1激活和敏化小直径初级传入纤维的化学物质氨基酸类激肽类脂酸类物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肽类物质氢/钾离子蛋白激酶类物质喋吟类2初级传入纤维的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3其他外周机制神经损伤后长芽DRG和神经瘤中神经元间异常的通讯模式与交感神经有关的疼痛神经免疫与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第三节疼痛的中枢机制讲授法20分钟一、中枢敏化1神经元敏化和中枢易化2背角中枢敏化的机制神经递质前列腺素一氧化氮蛋白激酶和磷酸化细胞内钙离子二、脱抑制和扩大的易化1抑制性神经元活动减弱2下行通路的调制作用5-羟色胺能神经元下行多巴胺投射系统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下行肾上腺素能通路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三、结构重组小结:复习思考题:疼痛的中枢和外周敏化下次课预习要点: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组长)签字: 授课实施分析及改进: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包头医学院教案(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提纲):第一节疼痛病史的采集一、一般资料二、发病的原因与诱因三、疼痛的特征四、病程五、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第一节疼痛病史的采集讲授法5分钟一、一般资料二、发病的原因与诱因三、疼痛的特征四、病程五、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第二节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讲授法25分钟一、头面部检查二、颈部检查2、活动范围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引颈试验三、肩及上肢检查1、一般检查2、肩关节运动范围3、特殊试验杜力口征:Dugas sign雅格逊征;Yergason sign密勒征:Mill sign屈肌紧张试验拇指屈收试验四、胸、背、腹部检查五、腰、舐、臀部检查1、站位检查2、俯卧位检查六微与下肢检查1、一般检查2、特殊试验大腿滚动试验“4”字试验欧伯试验浮版试验膝关节分离试验麦克马瑞试验第三节疼痛的影像学诊断讲授法5分钟一、X线检查二、CT检查三、MRI检查四、ECT检查五、超声检查六、医用红外线热像图七、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第四节疼痛的实验室检查讲授法5分钟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三、抗链球菌素。
疼痛诊疗学1-3章

大脑皮质有三部位与辨别疼痛有关
中央前回: 中央前回:疼痛空间上的认识 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疼痛差异 中央后回外侧: 中央后回外侧:疼痛强度
(一)疼痛传导途径 一 疼痛传导途径 1.疼痛冲动 疼痛冲动 质 2.疼痛冲动 脊髓网状系统 疼痛冲动 网状体丘脑下部及大脑边缘系 统 情绪反应 、 植物神经系统 脑干 大脑 脊髓丘脑束 大脑 皮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语言评价量表(VRS) 语言评价量表( 是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重度痛5 是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重度痛 级表示。 级表示。 数字评价量表( (三)数字评价量表(NRS)
(四)疼痛问卷表(pain questionnaiaes) 疼痛问卷表
问卷表( ⒈马克盖尔(McGill)问卷表(MPQ) 马克盖尔( 问卷表 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 是1987 疼痛问卷表( ⒉简化的 疼痛问卷表 制定的, 个描述词, 年Melzack制定的,有15个描述词,其中 个属感 制定的 个描述词 其中11个属感 四个属情感,还包含有PPI和VAS。所有描述 觉,四个属情感,还包含有 和 。 词均用0-3表示无痛 轻度痛、中度痛和重度痛。 表示无痛、 词均用 表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和重度痛。 由此分类求出PRI。PPI用6分法评定。 分法评定。 由此分类求出 。 用 分法评定
疼痛诊疗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与范畴
概念: 概念: 研究和阐述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 及综合治疗的学科。 及综合治疗的学科。 范畴:疼痛性疾病、非疼痛性疾病、 范畴:疼痛性疾病、非疼痛性疾病、癌性镇痛 和术后镇痛。 和术后镇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疼痛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2、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疼痛诊疗的任务与范围:①慢性疼痛性疾病②头痛③创伤后疼痛④内脏痛⑤术后痛⑥分娩痛⑦癌性疼痛⑧非疼痛性疾病。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1、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①伤害性感受器;②伤害性感受的传入;③外周交感纤维活动与疼痛;④外周敏感化:表现为静息时疼痛或自发性疼痛、原发性痛觉过敏、触诱发痛。
2、何为伤害性感受器?分几类?①是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胃肠道黏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处。
②体表痛觉感受器、躯体深部痛觉感受器和内脏痛觉感受器。
3、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①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终止: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
②伤害性刺激由伤害性传入纤维传入脊髓背角。
③痛觉中枢包括皮层下中枢和大脑皮层:参与疼痛整合、调制和感知作用的皮层下中枢主要是指丘脑,下丘脑以及脑内的部分核团和神经元;大脑皮质是疼痛的感觉分辨和反应冲动整合的高级中枢。
④中枢敏感化:表现为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接受区域扩大,新近传入冲动激活阈值降低。
⑤疼痛的中枢调整机制:节段性抑制机制,脑干下行性抑制机制。
4、疼痛的感觉传导纤维及功能:①Aδ纤维和C纤维。
②有髓Aδ纤维传导速度快,称快痛;无髓C纤维传导速度慢,称慢痛;又可分为躯体疼痛传导和内脏痛觉传导的周围神经5、脊髓背角Rexed 分层及功能:①Rexed根据神经的形状、大小、走向和密度把脊髓背角分为6层。
②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Ⅰ层中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细胞占多数,Ⅴ层细胞对触压觉、温度觉和伤害性刺激等均产生反应。
后角胶状质(Ⅱ、Ⅲ层)是调控伤害性信息的重要部位。
6、主要的疼痛传导束:脊髓丘脑束(STT)、脊髓网状束(SRT)、脊髓中脑束(SMT)、脊髓颈核束(SCT)、背柱突触后纤维束(PSDC)、脊髓旁臂杏仁束(SPAT)、脊髓旁臂下丘脑束(SPHT)和脊髓下丘脑束(SHT)。
传导快痛的传导束有SRT、SCT和PSDC,既传导快痛也传导慢痛的传导束有STT、SMT、SPAT、SPHT和SHT。
7、痛觉过敏:是指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增强。
触诱发痛:是指在慢性疼痛的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
8、疼痛的分类:①按发生部位:a躯体部位:头痛、颌面部痛、颈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腹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门及会阴痛等。
b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
②性质:刺痛、灼痛、酸痛。
③原因:创伤性,炎性,神经病理性,癌痛,精神(心理)性疼痛。
④持续时间:急性痛,<6个月;慢性痛,>6个月。
⑤五轴分类法:根据疼痛产生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及特征、疼痛强度及疼痛发生原因进行划分。
9、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疼痛的测量:是指在疼痛治疗前及过程中利用一切的方法测定人的疼痛强度及性质,为临床评估病人的疼痛强度、病情作出判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①更准确地判定疼痛特征,便于选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②在治疗过而不是在终止治疗后才由病人作出回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时监测疼痛程度的变化,程中,顾性比较,避免治疗的偏差;③用定量的方法判断治疗效果;④有时治疗后疼痛缓解不完全,通过疼痛定量可以说明治疗后疼痛缓解减轻的程度和变化特点。
10、疼痛的测量方法:①视觉模拟量表VAS:划一长线(一般长为10cm),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由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测算其疼痛程度,如将划线垂直即可像体温、脉搏一样放在病人体温表上显示动态的半定量的疼痛程度;②语言评价量表VRS: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有干扰。
III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③数字评价量表NRS:0-无痛。
123-轻度疼痛。
456-中度(影响睡眠)。
789-重度(无法入睡)。
10-最痛。
④疼痛问卷表: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PQ。
⑤面部量表:适用于三岁及以上的患者。
第四章疼痛的药物治疗1、常用疼痛治疗药物:麻醉性镇痛药、非麻醉性镇痛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神经安定药、糖皮质激素类药、局麻药以及一些其他药物。
2、麻醉性镇痛药:又称阿片类镇痛药,是指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增大时可产生镇静和嗜睡,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的药物。
3、麻醉性镇痛药常见的不良反应::①恶心、呕吐;②呼吸抑制;③嗜睡、眩晕;④便秘、排尿困难;⑤胆绞痛;⑥成瘾性和耐受性。
4、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酶(COX) 而抑制PG的合成。
5、NSAIDs常见的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②凝血障碍;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⑤瑞夷综合征;⑥对肾脏的影响。
COX1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凝血副作用;肾毒性;过敏反应。
COX2的副作用:周围水肿;水钠潴留;肾毒性;心肌缺血。
6、曲马多、可乐定、氯胺酮的作用机制:①曲马多:具有双重镇痛作用机制。
弱阿片机制;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增加神经元外5-羟色胺浓度。
②可乐定:为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抑制脊髓SP释放;激活脊髓中突触α2-肾上腺受体;与胆碱能、嘌呤能及5-羟色胺能疼痛系统相互作用,抑制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明显降低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
③氯胺酮:拮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作用;与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与单胺受体作用;局部麻醉作用等几方面有关。
7、疼痛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抗炎。
8、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肥胖、高血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出血和穿孔) 、骨质疏松、水钠潴留以及精神异常等。
9、局部麻醉药的使用原则是最低有效浓度。
在疼痛治疗中主要用于神经阻滞疗法。
第五章神经阻滞疗法1、神经阻滞疗法:在脑脊髓神经节、神经根、神经干(丛)、神经末梢和交感经神经节等神经周围注射药物或以物理方法刺激神经而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神经阻滞。
利用神经阻滞治疗疼痛者称为神经阻滞疗法。
2、神经阻滞疗法的机制:①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②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③改善血液循环;④抗炎症作用。
3、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⑴适应证:急性痛、慢性非癌性痛、癌痛和某些非疼痛性疾病。
⑵禁忌证:①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患者;②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或全身严重感染患者;③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④对局麻药或治疗药物过敏者;⑤低血容量、恶病质、病情危重者不宜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及腹腔神经丛阻滞。
4、上、下颌神经阻滞的并发症:①上颌神经阻滞术:出血、血肿、视力障碍、复视、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全支阻滞、乙醇神经炎等。
②下颌神经阻滞术:出血、咽损伤、面神经麻痹、咬肌麻痹、味觉障碍、乙醇三叉神经炎、三叉神经全支阻滞等。
5、星状神经节阻滞的适应证及并发症:⑴适应证:①头及颌面部疾病: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颞动脉炎)、脑血管痉挛、脑血栓、脑梗塞、末梢性面神经麻痹、面部痛(非典型面部痛、咬肌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病)、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耳聋、耳鸣、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②上肢及胸壁疾病:外伤性颈部综合征、肩周炎、颈椎病、颈性眩晕、乳房切除后水肿、臂神经痛、多汗症、冻伤等。
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④心肺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窦性心动过速、支气管哮喘等。
⑤其它:不定陈诉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等。
⑵并发症:喉返神经麻痹、误注入血管内的中毒反应、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气胸等。
6、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的标志:Horner综合征,面、颈及手掌皮肤温度升高,出汗终止等体征。
7、肩胛上神经阻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
8、肋间神经阻滞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气胸、血气胸、局麻药中毒、乙醇神经炎等。
9、硬膜外阻滞疗法及其适应证及并发症:⑴硬膜外阻滞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透过脊神经根处硬膜暂时性的阻断脊神经根的传导。
将硬膜外阻滞用于疼痛治疗目的者称为硬膜外阻滞疗法。
⑵适应证:①术后镇痛;②晚期癌痛;③部位性疼痛。
⑶并发症:硬脊膜、蛛网膜穿破,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低血压,硬膜外间隙血肿和硬膜外隙感染等。
长期留置硬膜外导管可出现局部炎症反应。
10、蛛网膜下腔阻滞疗法及其适应证及并发症:①蛛网膜下腔阻滞疗法: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神经根传导,达到止痛和治疗目。
②适应证:适用于胸、上腹部癌性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③并发症:可引起血压下降,神经根、脊髓损伤,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上下肢运动障碍,脊髓动脉损伤等。
11、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要点:①监测、开放静脉;②适当镇静;③定位—1.0mA、频率1~2Hz,0.3mA达最大幅度的颤搐。
12、神经刺激器的并发症:①意外的硬膜外阻滞;②局麻药误入血管;③穿破动脉;④神经损伤。
13、全脊髓阻滞疗法及其适应证及并发症:①是向蛛网膜下腔注入较大剂量局麻药,广泛的阻滞脊髓及脑神经,仅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
②适应证:如颈肩臂综合征,慢性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用多种阻滞疗法无效者。
③并发症:神经根、脊髓损伤,低血压,头痛。
第六章病人自控镇痛技术1、病人自控镇痛术PCA:是一种新的镇痛给药方法,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一种急性治疗方式。
2、PCA常用技术参数:⑴负荷量:①指PCA开始时首次用药剂量。
②最小有效镇痛浓度(MEAC),使病人迅速达到无痛状态负荷剂量。
⑵追加量:①PCA开始后,病人疼痛未能完全消除或疼痛复发时所追加的药物剂量。
②病人自己通过按压给药。
③目的在于维持一定的血浆物浓度。
⑶锁定时间:指该时间内PCA装置对病人再次给药的指令不作反应。
即2次给药时间间隔。
⑷背景剂量:连续给药量,在此基础上PCA。
⑸单位时间最大剂量:最大给药量是PCA装置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防止反复用药造成过量中毒。
2、临床常用的PCA类型不同类型的PCA单次给药量(ml)锁定时间(min)常用药物静脉PCA(PCIA)0.55-8阿片类药,非甾体抗炎药硬膜外PCA(PCEA)4.015局麻药如(或)阿片类镇痛药皮下PCA(PCSA)0.520吗啡等外周神经PCA(PCNA)5-830长效局麻药,可乐定等3、PCA的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证:①手术后疼痛的治疗;②分娩疼痛的治疗;③烧伤和创伤疼痛的治疗;④神经性疼痛的治疗;⑤心绞痛的治疗;⑥癌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