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课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水资源的了解,导入新课《水资源》。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各组汇报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
2. 编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小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中职展示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中职市场营销展示课二、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行业需求日益增长,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展示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展示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和市场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和市场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展示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四、教学内容1. 市场营销基本理论2. 市场营销实践操作3.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4. 市场营销策划与展示5. 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实践操作和市场发展趋势。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策划与展示,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市场营销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实践操作和市场发展趋势。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策划与展示,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现。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市场营销策划与展示方面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市场营销》2. 案例库:收集市场营销典型案例,供学生分析学习。
3. 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主题: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数学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1. 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据加密和解密、编码与解码、人工智能等。
2. 数学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
3. 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教学方法:1. 利用实例和案例详细解释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实际数学应用的过程和效果。
3. 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析和讨论特定数学应用场景。
教学程序: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并简要介绍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5分钟)老师详细介绍数学在数据加密、编码与解码、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并呈现实际案例。
三、数学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5分钟)老师详细介绍数学在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并呈现实际案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具体现实问题。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现代科技领域中数学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展示课,学生深入了解了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展示课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利用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一、介绍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充分展示地理教学课堂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有着积极影响。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我设计的一节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评价等。
二、教学背景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既关注自然环境,又关注人类活动与社会现象。
本次教学展示课将以中国自然地理为主要内容,通过展示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熟悉中国地理的分区划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的奇妙之美,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内容与任务本节课将以地理分区为主线,重点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任务包括:1. 研究课本,整理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资料。
2. 分组展示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和数据。
3.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让学生就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展开讨论,激发他们思考和积极参与。
3.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地理知识,增加对地理的亲身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答题情况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评价其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惩。
七、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思考: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2. 知识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各地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设有问答环节与学生互动。
高中小组展示课教案

高中小组展示课教案
1. 确定展示主题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提前设定一个或多个小组展示的主题。
这些主题应当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分组与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以便于管理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在小组内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研究员、记录员、发言人等。
3. 研究与准备
小组成员需共同商讨并确定研究方法,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信息。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准备工作。
4. 展示排练
为了确保展示活动的顺利进行,每个小组需要进行至少一次的排练。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展示内容,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正式展示
在正式展示当天,每个小组轮流前来展示。
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如T演示、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等。
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则作为观众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6. 评价与反思
展示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讨论每个小组的优点和改进空间。
教师也需要给出专业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从中学习和成长。
7. 总结与延伸
教师应总结本次小组展示课的亮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同时,可以布置相关的延伸任务,如写作反思报告、深入研究某个问题等,以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教学设计(通用7篇)

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篇1 第三课时 ——成果展示 一、背景分析 本课以“成果展示”为活动主题,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此为情境让学生生成研究课题,掌握研究方法: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实践活动课程都有极大的兴趣,关键是动手的能力比较低,在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部分时,生成问题质量不高,需要老师加以点拨。
但是成果展示因为有前期学习的铺垫,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成果展示非常成功。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怎样美化环境。
3.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
四、活动重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会自我展示。
五、活动难点 学生利用ppt进行成果展示 六、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小组内团结合作方法 七、教学资源 ppt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引出成果展示(板书课题:成果展示) (二)学习探究 师:前期我们一直在进行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实践活动,今天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成果展示。
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各组进行成果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刚才大家激烈的点评,老师看到了大家收获满满,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1.如何去保护环境。
2.如何去美化环境。
3.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四)板书设计 成果展示 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团结合作 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的】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英国习俗礼仪知识,感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动准备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设计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英国习俗礼仪的资料,掌握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
(2)了解英国习俗礼仪的基本知识,及中西礼仪的区别,教会学生成为一名有风度的绅士。
初中语文实验展示课教案

初中语文实验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意象的基本概念,理解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意象的概念与特点2. 意象与情感的关系3. 欣赏诗歌,感受情感4. 创作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诗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图片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它们是否能让你联想到某些情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2. 诗歌意象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意象是什么,以及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3. 欣赏诗歌,感受情感(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捕捉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4. 创作练习(2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意象与情感的知识,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选取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传达自己的情感。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意象与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欣赏诗歌、感受情感的能力。
3. 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以及作品中意象与情感的传达效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图片素材。
2. 相关诗歌文本。
3. 创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帮助他们理解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2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2中国民间故事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民间故事》。
通过讲解、阅读和讨论故事,学生将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探索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听过的中国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故事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民间故事,并简要阐述该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在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该故事的阅读兴趣。
3. 阅读展示学生根据教师给予的时间进行阅读。
阅读结束后,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
4. 团队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将故事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进行角色扮演,同时还可以自行设计配乐或背景道具,以增强表演效果。
5. 讨论与分享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进行意见交流。
6.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总结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7. 拓展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与本节课故事主题相关的中国民间故事,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探索,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讨论和展示,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从故事中发现并分析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2.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表演中的互动和表演表现,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为整个团队的表演增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
展示课的教学设计
Unit 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
一.授课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学科、年级、内容:中学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Section B1a-- 1d
2.课时数:1 课时
3.课型:听说课
二.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时是Section B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Talk
about preferences”继续进行自我表达的同时,通过听力任务训练学生对于相关内容获取听力信息的能力。
2.内容:这一课时主要谈论了同学们对于不同电视节目或电影的看法,听一
名男生约翰和女生玛丽对于不同电视节目或电影的看法,让同学们根据听力材料提问两人喜欢观看不同节目的原因,并让同学们谈论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或影片及理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词汇:educational , serious , wonderful , relaxing , enjoyable , boring ,exciting ,cartoon , meaningless , action movie
句型:I think …, I want to … , He / She /… wants to …because …
教学难点:
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参与意识,学习运用并实践一定的听力技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听前、听中、听后活动巩固用来描述不同电视节目和影片的形容词,如:educational , serious , wonderful , relaxing , enjoyable , boring ,exciting 学习三个新词:cartoon , meaningless , action movie
(2)通过听前、听中、听后活动熟练运用句型:
I think …, I want to … , He / She /… wants to …because …
2.语言技能:能用一些基本句式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并阐述理由。
3.情感态度:
针对学生的回答,发现个别问题,给予适当地引导,如:不能经常看电视,要注意保护眼睛视力,并要注重看有意义的节目。
4.学习策略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在进行听力活动的时候注重听力策略的运用,如进行听前猜测和听时学会速记。
五.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听力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又不简单,看似有趣又不有趣,所以听力策略的灵活引导和运用很重要,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在听前、听后相关话题的积极讨论,这对听力的顺利完成和听力巩固相当重要。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新词汇(3个),温习本单元已学过的词汇,为听力扫清障碍。
2.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设施及音响设备。
(3)准备调查表,并及时分发。
七.教学板书
Words:
cartoon , meaningless , action movie
Drills :
I think …, I want to … , He / She /… wants to …because …
八.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Let the students watch a part of the cartoon movie “ The Kung fu Panda ”The ask the students what they think of this movie , revise the adjective words ,such as : interesting , exciting , serious , boring , …etc.
Step2. Presentation
Then ask the students :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the movie it is ?
Lead in the new word : cartoon . Then write it on the Bb .
And then ,let the students watch another two pictures , lead in : meaningless , action movie . Write them one the Bb . Teach the students .
Step3. Practice
Let the students watch some pictures , then ask and answer about : What do you think of .. ? To practice some adjective words . To check the students if they
can use the three new word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
Step4. 1a
Let the students go over 1a. And then call them to fill in the blank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 Let them write as carefully as possible as well .
And then , call them to say something like : I think …is /are …
Step5. 1b
Before listening , show a picture of two students ,one is John , the other is Mary . Make the students be clear that it’s a dialogue about two students .
Step6. 1c
Let the student 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 The first time , let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adjective words and write them down on their books or paper . The second time , let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person . Then check the answer . Step 7. Post listening
1.Let the students turn to Page 100 , and 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out .
2.let the students do a survey like the following :
Make a dialogue like the following :
A: What do you want/like to watch?
B: I want/like to watch … because I think …
(If the student likes something, let him /her put a tick , and write down the reason) Then let the students make a survey like the following :
Zhang Jie wants to watch action movies, because he thinks they are exciting. Liu Li likes to watch ...because she thinks.... Wang Li likes...,because she thinks. (I)
like…because…
Summary : Today we mainly learnt how to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different TV shows and the movies .
Homework :
Make a survey and write down a short passage
They may begin like the following:
My mother wants to watch action movies, because she thinks they are exciting. My father likes ...., because he think .... My sister likes...,because she thinks. (I)
like…beca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