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干线安全报告
日本新干线

之 新干线
什么是新干线
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其于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前夕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 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这条路线也是全 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目前日本境内有 8条新干线路线,均为纯客运服务,其中包含两条路线等级 较低的“迷你新干线”。新干线的轨距属于标准轨 (1435mm),除了迷你新干线的路段外,列车运行车速 可达到每小时270或300公里,但在进行高速测试时,则曾 创下每小时443公里的最高纪录(由955系(300X)在 1996年时所创下)。
新干线的多条路线
《铁胆火车侠》 是日本TOMY公 司最新摄制的一 部动画片。故事 的主人公一边是 中学生哲雪和米 娜娅,一边是以 博士号为首的希 望号、阳光号等 铁胆火车侠。这 些火车侠平时每 天都各自飞驰在 日本各地的高速 铁路线上,运送 着来来往往的旅 客。
新干线的 车票
车站内的 小摊
站站台 内的情况
日本新干线47年零事故伤亡
新干线最为骄人的成绩,主要不在速度,而是其安全纪录: 1964年开通的它,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47年的经营 历史远早于法国TGV的28年和德国ICE的20年。在近半个 世纪、运送70亿人次的运行中,新干线创造了零事故伤亡 的惊人成就。
视频欣赏
日本高速铁路(新干线)的发展

3 新干线的技术发展
3.1 环境对策 日本新干线沿线除了山区隧道区间外,线路的近
就这样,1964年10月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业。
3.4 注重加大软件的投入 总体来说,我国铁路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水平与
国外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 投入轻软件投入,这是目前我国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中 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有了较大改进,但 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在编制国家铁路概预算办法中, 对软件的计费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等,这些都应引起 我们的足够重视。
用。
2.1.2
新干线与既有线直通运转
除了根据上述整备法修建的新干线外,在东北地
区省府所在地等重要城市将既有窄轨实施标准轨改造 或铺设第3轨,与既有所谓新干线与既有线直通运转方
式,获得了好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既有线区间存在 着小半径曲线和道口,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只达130 km/h左右,但是,只要允许实施改造工程,速度还可
新干线电动车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因此采用电 气制动优先的完全双重制动系统。备有电指令式空气
2000年第2期
日本高速铁路(新干线)的发展圃田宏
制动和车轮侧盘形制动。为降低维修费用,尽可能多 用电制动,少用机械制动。就制动的控制而言,由0系 的分级制动,发展到按粘着曲线进行控制和按旅客重 量进行控制等方式;最近,附加了对应高减速度的陶 瓷颗粒喷射设备和为减轻车头负担的控制方式,以达 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佳的舒适度。 3.3.4轻量化
在车辆方面,减少了受电弓的数量,设置了受电 弓罩,开发了新型受电弓;在车体方面,使车体表面平 滑,车体轻量化,改进车头的外形,采用新车架结构, 进一步减轻转向架重量。
国外高铁的安全保障

代 。 目前 ,新 干线地 震监 测报 警 系
统 的反 应 时 间 已从诞 生之 初 的 3s 缩 短 到 目前 的 1 2S ~ 。 2 1 年 F本 发生 “ 1 ”9级 01 t 3・ 1
中越 地 震 ,上 越 新 干 线 严 重 受损 。 除 了高 架桥 和隧 道 等受损 外 ,上越
日本新干线 为什么能够 4 7年无
5 5k 7 m,但 是实 际运 行 中的 高i 车平 均 时速 约 2 0k 6 m左 右 。显
日本 长期防范让高铁在地震 中 “ 幸存 ”
16 9 4年 1 0月 1日, 日本 第 一 条 新干线 东海 道新 干线开业 。4 7年 来 ,新 干线 还未发 生 过 由于铁路 方
自动列车控 制装置和 防脱轨装置 日本 一 向对 高铁 的安 全运 营 非 常重 视 。 目前 ,新 干线 已普及 自动 列车 控制 装置 ,能 根据 列车 与前 面 列车 的间距 以及铁 路线 状况 , 自动
号 后 ,就 马 上 停 止 向新 干 线 送 电, 紧 急刹 车装 置 自动启 动 ,这 些安 全 措施 与技术保 障令新干线 自动停 车。
4 7年 无重 大 事 故 的 原 因
力提高 自身 安全水平 ,使得 T G
为世 界上最安全 的高铁之一 。 尽 管 法 国 国 营 铁 路 公 司 研发 的高速列 车的测试 时速主
此
标准 十
恶 劣 的 在台风
早 装置 控 制
圃因园
G O HE 。 S 。
E本对 高 铁安 全 的重 视从 新 干 t 线 应对 地震 威胁 上 可窥一 斑 。 日本
是 地 震 频 发 国 家 ,地 震 对 高 速 铁
全面养护车辆确保人身安全——日本新干线发展足迹之三

灰 通 史 话
’ E jiE i
5万 公 里时 ,分 解 台车 的 主 要 的运 行安 全 。 日本新干线运行至今能保持旅客 达 到 4
亡的 纪录 ,是 和 全面 严 密的 安 全 部 分 ,对 轮轴 、车轮 及驱 动 装置 、主
发 生旅 客 或是 铁 路养 护 作业 人 员
用 电波 检测 装 置来检 测障 碍 物 , 同时 线 。 先要 确保螺 栓 的强 度和 各种 栓 、 然 打 开 ,旅 客就 很 容 易摔 出跌 落 。但 首 用防 护栅 栏来 保护 外 界 不进 人线 路 内 销 的 牢 固度 。检 查 作业 的时 候 ,要检 是 ,紧急时 刻 若是 需要 打 开车 门 又必
检测 传感 器 及时 预报 可 以避 免轴 承 变 了可 动 栅栏 ,避 免 急速通 过 的 列车把
为 防止 列车 与 线路 上 的障 碍物 碰 形而 引起的事故 。列车底板设备或者 站在 月 台上 的旅 客 卷入 轨道 。 列车 的
撞 或 者受 到 落 下物撞 击 ,铁路 部I  ̄ 台车 部 位的 脱落 ,也 可 能造 成 列车 脱 车 门 都是 自动 门 ,若是 行驶时 车 门 突 " J lJ
通与逻输 2 0 . 0 73 Nhomakorabea维普资讯
灰 通 庆 话
一
道 ,通 过地 质取样 调查 ,在开 业一 年 报 ,要 求列 车停 止 运 行 。这 样 ,轴 温 的 线路 。一 些 新设 的车 站 月 台都设 置 间 不断试 验 ,以 确保 万无 一失 。
车 阀 门及 A TC等 各种 机 器 ,然 后 分 故 及 其发生 的原 因 ,新 干线 铁路 员工 详细 检查 为车辆运行 3 0日且达剑 门 别类 送 人 各 自的检 测流 程 。主 变压 都做 出 了相 应的 对策 。 器等 不能 卸下 的机 器 ,则 直接 在 车体 为防 止 轨 道 折 损 或 者 轨 道 陷 落 公 里时 ,比现 场 检 查 更 加详 细 的
日本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日本作为科技大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较高地位。
然而,近年来日本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日本乐天公司数据泄露事件等,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本实验以日本网络安全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日本网络安全事件,探讨我国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日本网络安全现状,分析日本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及特点;2. 学习日本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为我国网络安全防护提供借鉴;3. 评估我国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实验内容1. 模拟日本网络安全事件本次实验模拟了以下日本网络安全事件:(1)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通过模拟黑客利用网络攻击地铁控制系统,释放沙林毒气,造成人员伤亡。
(2)日本乐天公司数据泄露事件:模拟黑客入侵乐天公司服务器,窃取用户个人信息,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2. 分析日本网络安全问题(1)事件原因:日本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主要原因包括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技术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2)事件特点:日本网络安全事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且攻击手段多样化,具有隐蔽性、破坏性等特点。
3. 学习日本网络安全防护技术(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国民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2)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技术。
(3)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日本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对我国网络安全防护具有警示作用。
我国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 日本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较为先进,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可以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3. 我国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有待提高。
日本新干线安全运送旅客二十年的主要措施

,
,
,
,
,
运 行 的各 种 客车 全 部报废 更换 6 0 公 斤 重轨
,
。
业 立 即补 充 了 5 0
。
0辆 新 车
。
此 外 是 全部 更 换重 型 馈 电线
,
更新 道 床
,
更新 通 信信 号 设 备
( 3 ) 对 自然 灾 害加 强 预 测 预 报
,
做好预防 工作 加 强 技 术安全 组 织措 施
用三 年 时 间就 在 国铁 全 线 安装 了 A 国外 行车安 全工 作依 靠技 术 进步 和 加 强 科 学 管理
T S
阵 冲突 事故
,
。
,
自动停车装 置 冒进 信号 事故大 为减少
取 得 了一 些 成 功的 经验
。 。
,
成 为连 结太
、
尤 其是 安 全 情 况 良好
“
,
对近 年 来 日本 的经 济文 化 发展 起 了很 大 作用 由于 速度快 在 国际 上 获得 了很 高声誊 现 在东海道新 干 线 每 天 开 行 的
。
光
”
号和
回声
”
号 列车 共 2 5
5列
日 平 均 旅 客发送 量 约 3 4 万 人次
。
“
强化 桥 台支柱 等措施
。
还采取 各种 技术 安 全管 理 办法 如在 更新 设 备时 尽 量 利用 晚 间列车 运休 空 隙进 行 施 工 基本 上做 到不 影 响正 常 运 输 在 一旦 出 现严 重 自然 灾 害 时 也都能按 预 先组 织好 的 对策 次 序地进行 及 时迅 速 地做好抢 修 和 复 旧工 作 从而 有 力 地保 证 了运 输 安全
日本新干线安全运营管理经验借鉴

2 1年4 第2卷 第4 02 月 7 期
日本新干线安全运营管理经验借鉴
王 玲
( 中国科 学技 术信 息研 究所 ,北京 103) 008
摘 要: 高铁 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 工程 , 涉及 线务、 电务、 务、 机 站务等方方面面, 涵盖工程 力学、 材料
学、 金属学、 控制学等多个 学科 , 其安 全运营需要 长期 的磨合 过程 。日 东海道新干 线自 9 4 0 日 本 1 6 年1 月1 开
通运营以来 , 至今 仍保 持零伤亡人数的纪录。 究其原 因, 大致可归结 于日本始终 坚持 的 ‘ 全第一 ” ‘ 安 的管
理 理念、 先进 成 熟的车辆制造 技术 、 准确无误 的运行 管理 系统、 严密完善的检 修体 系以及 毫不松 懈的防 灾意识 。 面对我国2 1年 发生的 “ ・3 01 7 2”高铁重大事故, 我们 有必要重新 审视一下 日 本新干 线的安 全运营
属学、 控制学等多个学科, 其安全运营需要长期的磨 尽可能提高车辆防御风灾、 水灾、 积雪、 地震、 落石等 使车 辆具 备立即检 知 、 自动 采取 缓 合过 程 。日本东海 道新 干 线建成 之初 , 进行 了长 达两 自然 灾害 的能 力, 年的试运行 ( 我国仅两个月左右) 以确保有足够的 行和停运等必要措施的能力。 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 日
作者简介 :王玲( 7 一 ,女 , 1 8) 9 硕士 ,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为亚洲国家科技政 策。
收稿 日期 :2 1 年1 月1 0 1 2 2日
一
3 一 O
・
创 新政 策 与管理 ・
桥本光一指出, 本新干线坚持同时发展车辆等硬 日
后方列车 接触 到设在 距前 方列车 10 5 米处 的 “ 对停 绝
日本新干线运营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运营管理日本新干线运营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史俊玲,刘坦,荆晓霞,张佳翠(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日本新干线运营半个多世纪以来,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运输密度等指标不断提升,体现出安全性高、运输密度高等典型特征。
在阐述日本新干线运营效果基础上,分别从列车开行方案、综合调度指挥、动车组运用、客运服务等方面总结相关做法和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路情,并充分考虑未来铁路客运需求发展态势,参考日本新干线运营管理的有效举措和先进经验,从高速列车产品谱系化设计、客流调查、人性化服务、成本收益管理、设备设施优化等方面提出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新干线;铁路;运营管理;启示中图分类号:U293;F533;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4)01-0132-09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7.01.0010 引言日本于1964年10月1日开通了世界上第1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体现出安全、快速、运输能力大、节能环保等优势,吸引了大批通勤、通学以及商务客流,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推动了日本高铁的后续发展以及世界高铁的发展进程。
日本新干线运营半个多世纪以来,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运输密度等指标不断提升,东海道新干线成为世界高铁高密度运营的典型代表。
对日本新干线的运营管理做法进行总结,有助于我国高铁知己知彼,为优化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日本新干线运营效果分析截至2023年6月,日本已开通或部分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有8条,分别是JR东海铁路公司运营的东海道新干线,JR西日本铁路公司运营的山阳新干线,JR 东日本铁路公司运营的上越、北陆、东北新干线,JR 九州公司运营的九州、西九州新干线,JR北海道公司基金项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N2022Z00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工作专项(2022YJ019)第一作者:史俊玲(1976—),女,研究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新干线安全报告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受日本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日。
随后的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前往京都访问,首次体验了日本新干线--这个赶在东京奥运会举行之前开通,并在带领日本从战后复兴转入高速增长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日本骄傲"。
随行的日本记者问邓小平有什么感受,这位小个子圆脸老人用四川话回答:"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我们现在正合适这样的车。
"XX年4月18日零时,从上海开出的一趟时速达200公里的国产"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高速驶往苏州,中国铁路的高铁时代正式开启。
此后几年,中国高铁一路飞奔:XX年12月22日,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下线;2012年4月11日,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下线;2012年10月26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闪亮登场;2012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中创出486.1公里的世界最高运营时速…见证着这一系列里程碑式事件的国人,似乎也感受到荣光。
不过,中国的高速铁路没跑多久,就染上了血色。
从1964年10月1日开始通车至今,日本新干线运营了47年,其间无一死亡事故。
这一全球首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也因此被誉为"最安全的高速铁路"。
这样的安全奇迹来自两点: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制度。
彻查、追责、反省所有证据和结论都要公布于众在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以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份日本处理某个火车事故的调查报告书。
在这份报告书中,日本的调查机构甚至把每一个死亡者和负伤者当时乘坐在车厢内的位置都作了明确标注。
制作这份报告书的是隶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半独立存在的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
XX年4月25日上午9点18分,日本兵库县尼崎市的一辆快速电车(中国叫轻轨)在转弯时发生事故,7节车厢中前5节出轨,其中最前面两节撞上铁路旁边的住宅大楼,107人死亡,轻重伤549人,被称为"jr福知山线脱线事故",也是日本近40年来最大的铁路交通事故。
在历经两年多的反复调查取证后,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在XX年6月拿出了最后的报告书。
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官员森茂博昨天向记者介绍了日本铁路事故从事故通报到调查的流程。
"事故发生后,首先由运营公司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国土交通省铁道局,这大概只需几分钟的时间。
之后,铁道局会立即通知运输安全委员会。
一般在一小时内,委员会调查人员将同医护人员、消防人员以及警察一同出现在事故现场。
"森茂博指出,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现场保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他向记者举例道:"在jr 福知山线脱线事故中,我们在现场进行了大概一个月的调查。
虽然在这过程中,运营公司希望能够及早开通线路以减少经济上的损失,但没有我们安全委员会和警察局的许可,他们是办不到的。
""航空、铁道以及船舶的运行对安全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国民对其安全性的期待非常大。
因此,为了彻查每一次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并减轻受害者的痛苦,我们对每一次事故都会总结出一份事故调查报告,将其交给国土交通大臣并予以公开。
同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将会对国土交通大臣以及事故责任人进行劝告,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减轻受害者的痛苦以及将来应该实行怎样的举措。
"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网站主页上的这段文字明确了该委员会的职责:找出事故真正的原因,从而掌握方法杜绝重蹈覆辙,而不是处罚几个肇事人或责任人。
如果类似事故接二连三发生,无论怎样严肃处理责任人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事故调查委员会的人员都是有关专家,调查的所有证据和结论也都要公布于众,因为有关行业要根据这个报告的结论采取对策,调整工作方法,有时甚至还要修改法律。
对"jr福知山线脱线事故"的调查,令事故列车运营商jr西日本公司董事长和社长双双辞职。
调查详实还要有纠错体制现场取证仅仅是一个开始。
但凡大的事故,接下来将是极其缜密、严肃并且繁冗的归纳和总结过程。
森茂博告诉记者,jr福知山线脱线事故于XX年4月25日发生,但他们制作出完整的事故报告的时候,已经是XX年6月22日,整整花了两年多时间。
现在,在安全委员会的主页上依然能够看到这起事故详细而完整的调查报告书。
这份报告书包含七部分,分别是"铁道事故调查的经过"、"认定的事实"、"认定这些事实的理由"、"原因"、"建议"、"判断和见解"、"参考事项"。
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该调查报告书包含了77张各种图片和图表,详细总结了在这起事故中伤亡旅客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每一名死者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乘坐乘客的负伤情况和站立乘客的负伤情况、每节车厢的伤亡状况等等,并且通过无数事故现场的照片或者制图再现了事故发生时的各个细节,包括车辆附着物的成分分析以及事故发生时所有乘客的分布状况以及发生后的移动状况…正是在一个个这样详实的报告书的基础上,安全委员会总是能够很有底气地对责任方甚至行政机构进行劝告和建议,责任方和相关的机构每次也都会认真地吸取教训,在各方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拿出许多改进和防范措施。
这种事后纠错的体制使得包括新干线在内的日本铁路的安全性能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当今年3月11日发生东日本9级大地震时,所有新干线都在地震来临的第一时间停止运行,当时,仅在东北新干线上就跑着18列列车。
而经受住了此次强震考验的新干线列车的地震预警系统,正是在7年前日本新潟地震后投巨资改进的回报。
XX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发生了7级强烈地震,使从东京开往新潟的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这也是新干线历史上第一次发生运载旅客的列车脱轨事故。
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这次事故却使人们认识到新干线地震检测系统的局限性。
此次事故发生后,在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和建议以及各方的合作下,jr东日本公司投巨资开发地震预警系统,一些科研部门立即着手研究解决方案。
此后,新干线的地震预警系统逐步得到加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在事故发生之后。
日本新干线在"未雨绸缪"方面做得同样出色。
比如,为了以后的行车安全,新干线的车辆开发绝不是在完成了一辆新车后就宣告结束,在新车交付使用后,要经过长年的检查回馈,经过验证认定车辆数据没有问题之后,开发才算最终完成。
对行驶12年的车体还要进行彻底的解体分析检查,连金属的疲劳程度都要进行验证。
国铁民营化改革4年磨一剑,顶住既得利益集团压力虽然,现在分散的铁道运营公司、铁路建设公司、铁路管理行政机构、运输安全委员会等各司其职,保持相对独立,保证了日本铁路高效而安全的运营,但这种架构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多次巨大"痛下决心"的改革。
如今,日本国内有东海道新干线、山阳新干线、九州新干线、东北新干线、山形新干线、秋田新干线、上越新干线、长野新干线等多条新干线,分别由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东海旅客铁道(jr 东海)、西日本旅客铁道(jr西日本)、九州旅客铁道(jr九州)四家铁道公司运营。
但当新干线开通时,这些铁道公司还没有诞生。
那时候,日本全国运营铁路的机构只有一家:国铁。
国铁是由日本政府100%出资的国有企业。
成立之初的国铁完全是一个庞然大物,它囊括了铁路的建设、运营等全盘业务,并且当时还没有像样的监管机构。
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启动没多久后便逐渐无法适应市场。
从1950年代末期,与有竞争力的私有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日本国有铁路开始逐渐丧失市场。
1964年,日本国铁第一次出现运营亏损,这种状况在随后的时间内逐年递增,到1987年,累计债务已达37.5万亿日元,企业无力筹措足够的资金来处理这些债务,政府也不可能进行无限制的补贴。
于是,对铁路进行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从1964年日本铁路亏损后,日本政府就开始酝酿对铁路进行改革,到1987年大规模改组之前,共进行了4次微调。
这其中,包括1964年日本铁道建设公团的诞生。
此前一直由国铁垄断的铁路建设正式从国铁剥离开来,由该公团负责建设。
然而,这些改革并未涉及企业深层次问题。
"拥有40万职工的国铁机构繁荣而反应迟钝,经营完全没有效率,对竞争没有意识。
这反映在职员身上,则是没有服务意识,态度差,且工作不积极。
"小林英夫告诉记者。
他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他曾多年关注从当年满洲铁路开始的日本铁路产业。
1981至1982年,由时任日本首相铃木善幸任命的一个高层委员会--第二届行政改革临时委员会在研究采取何种措施缓解国库危机时指出,日本国铁必须改组,并要求成立一个委员会--日本国有铁路改组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该委员会于1983年开始履行职责。
经过4年的深入研究,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任下,日本国铁进行了史上著名的"国铁分割民营化改革"。
改革的过程并不平坦,代表旧国铁利益集团进行了殊死的抵抗。
其中最强大的抵抗力量则是来自旧国铁的工会,当时的国铁工会是拥有十万名会员的日本最大的工会,同时也是当时日本最大在野党日本社会党的支持母体。
1985年11月29日,核心反对派们甚至对首都圈内的多条铁路线路同时发动了恐怖袭击。
那一天,8个都府县的22条线路的通信被破坏,整个首都圈铁路陷入麻痹状态。
然而,这并没有吓倒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进行改革的决心。
反而,因为在日本各大媒体如潮水般的谴责的影响下,原本摇摆不定的民意开始一边倒地支持国铁民营化。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改革的结果是日本国铁被拆分,重组为1家全国性的货运公司和6家区域性的客运铁道公司。
6家客运铁道公司分别是:jr东日本、jr西日本、jr东海、jr九州、jr四国、jr北海道。
改组后的日本铁路在债务分配上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总计37.5万亿日元的债务由本州三家jr公司(预计赢利状况比较好)承担14.5万亿日元,约占债务总额的1/3。
其余的23万亿日元由政府设立的特殊法人机构--国铁清算事业团来承担。
而1965年时拥有46万名职员的国铁在改革后几乎减少一半,仅剩27万人左右。
"如今来看,国铁民营化改革无疑是成功的、有魄力的一次改革。
它直接实现了高效的经营,独立出去的铁道公司自食其力,相互竞争,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能。
"小林英夫说。
通过国铁民营化后,日本新干线建设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国铁被分割为利益明确的主体。
此时的日本铁道建设公团和各铁路客运公司之间是明确的市场交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