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上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课件

《小桔灯》中对小姑娘有这样一段描写:“穿一 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而当时的
时间是“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残冬尾月,天寒 地冻,小姑娘破旧单薄的衣着,让人不能不想起旧中 国广大劳动人民贫困痛苦的生活:而后文小姑娘的镇 定、勇敢、乐观以及给予“我”(作者冰心)的鼓励 与她的衣着形成鲜明对照,有力的表现了小姑娘的人 格力量。
这段肖像描写,引起了我们对祥林嫂的深切同 情,对她的人生遭遇感到痛心。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使人物个性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运用动作描写 ,引起人们的共鸣 主席伟岸的身形,站在飞机舱口;坚定的目光,
望着送行的人群;宽大的手掌,握着那顶深灰色的 盔式帽;慢慢的举起,举起,然后有力地一挥,停 止在空中……”
让生活的真上升为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比如有一篇写 母亲的文中写到:“母亲立于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 和大江,仰望与原野同样阔的天极,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 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 烟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
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 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说
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 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情特点。孔乙己“多 乎哉?不多也”、“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 致的描写。(葛朗台快要死了)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 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 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 了他的命。
人教版本高中语文必修1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人及事优选教案(7页)

人教版本高中语文必修1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人及事优选教案(7页)精品文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设计思想高一学生在叙文写作上已累了一定的功底,如何在原有写作基上通系列化的作文教学提高其写作水平?本教案的力通名家名作和学生作,学生以直的美、文本,通析和借两个教学的置学生在同一型的写作上有所悟,有所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松,有人曾用一副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上: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愁愁愁情愁理愁眉苦愁断肝的确,写作决非一件的事,很多同学在写作文,都材料的而苦: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境无甚差,日子平淡得近乎于,怎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朱熹曾有云: “ 渠哪得清如 , 有源活水来”。
那么作文的源活水从何而来?家丹所:“所大,就是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人看的西,在人司空的西上,能出美来。
”(《丹》)只要真察生活、体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可不是?生活中有多人、事、物会在不意我原本平静的心弦:当我在母的一句之辞而耿介于,却母无孩子的怨气端来一碗气的面;当我残疾人唏嘘悲,你却残奥会上,11 的断腿女孩李月坐在椅上,也能用双臂曼妙而舞;当我的双眼在中立《父》的油画上徘徊,我想到的是自己父年辛后,写月痕迹的凡此种种,都是写作的极好素材,些曾你心的一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我来看看作家是写作的:(件)--------- 好文章都是能触人的心灵的。
二、学生阅读教材P57-58。
适当归纳要点。
常察思考情感共 ------ 情感人---- 心灵触 ----- (好文章)找真善美理性思考 ------ 理服人三、写作技法例谈发掘感动点。
感点就是触你心灵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一个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水中的一浪.精品文档花。
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并通,把它形象地再出来,并将你的感情融合去。
高中语文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导语留心生活,思考社会,你就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生活中的亮点,也是作文和生活的点。
感动虽然只是一刹那,但是,再现刹那,回味、挖掘刹那,又能让你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发现真情,启迪心灵,体味生活的真谛。
放开眼光,积累素材。
表达感动,让整个社会奏响和谐的旋律。
二、阅读探究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文中的人和事为什么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小名佚名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
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
特别是妈妈叫得犹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X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
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
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
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
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
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房门。
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
妈妈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
”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教材初探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他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
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
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
有很多同学考完试后感到不解:老师,某同学平时练笔不勤,可是这次考试时作文写得那么好?其实是这次命题作文触动了他的感情,引起了他的兴趣,加之考场的动力,所以他写出了通顺感人的文章,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情感共鸣,得了高分。
教材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学生分析我们这节课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写感人的文章,没有技巧没有套路,而是引导学生回到自身,让学生学会分析自身的弱点,加以弥补而已。
我们的学生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情商不够,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不敏感,不能从平凡人和事中捕捉到触发点;一类是思维僵固,就事论事,见山说山,不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三类是情感丰富,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较敏感,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
三、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会认识爱体验爱传播爱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四、教学重点:搜集大量的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为一些人和物所动。
五、教学方法:先读材料,后讨论点评,再实际操练。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张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观察生活,精心选材,能够写出一篇触动心灵的记叙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重点、难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敏锐感受,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先学指导】1.阅读教材,筛选重点,尝试完成一个描写同学的片段。
2.下发资料,揣摩体会文章细节描写与整体构思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激趣导入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签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回首再看一看这的山川和人世。
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然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并且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作出圆融的解释。
(张晓风)教师点拨:在人生的长河里,总会不断翻涌出一些可惊、可叹、可喜、可悲、可爱的浪花,让我们心动、留恋、感激、深省……但是,我们不必等待额外加签、留恋回首,我们要及时盘点人生、及时记下值得我们铭刻的瞬间。
2.明确目标(1)观察生活,精心选材,能够写出一篇触动心灵的记叙文。
(2)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重点、难点)二、提出问题,指导自学1.自主学习如何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筛选信息,获得基础认知。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1)发掘感动点──抓住细节,形象展现(2)提炼素材──发掘主题,深化意蕴(3)整体构思──组织材料,精心构思2.教师点拨一是真实。
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
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读者,唤起共鸣。
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废寝忘食。
一次,甚至以为自己好像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
二是具体。
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树、海中的一朵浪花。
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感情融合进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设计思想高一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已积累了一定的功底,如何在原有写作基础上通过系列化的作文教学提高其写作水平?本教案的设计,力图通过美文示范给学生以较直观的审美感受,通过赏析和借鉴两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同一类型的写作上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选取部分学生习作,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
此外,根据不同写作对象(人物形象、经典事例)设计专题片段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活用课本素材,寻求多维写作空间,训练语言表达。
四、教学策略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互评和互改为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
这些精品或勾勒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记叙了典型生动的事例,为学生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可面对那些取材于课本上众所周知事例的作文,让人读起来总有千篇一律的似曾相识之感,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说:“腐则变,变则活,活则新。
”本节课就让我们以第二单元出现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为素材,共同探究如何活用课本素材,写出锦绣文章。
二、点评学生习作1、明析问题①深夜,有一个老人沿着绳索攀下城垣,月光映着他年迈的身影,看他一步步坚定地走向秦营……②万籁俱寂的深夜,一位身着破旧的布衣的老人,沿着简陋的绳索慢慢地顺墙而下。
他须发尽白,满是皱纹的脸上却充满了坚毅的神情……【策略】用描写丰满人物形象对于一些人物素材,可以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具体环境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的独特风采,从而达到表达主题的目的。
2、美文品读是夜,万籁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秦营。
这是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生死难料的险途,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1.教学目标:(1).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
(2).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2.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并且提出了高中生要“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一写作专题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挖掘感动点。
对于高一新生而言,记叙文这一文体并不陌生,但如何在叙述生活经历中写出感动人心的文章就需要教师专业的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亲情”这一常见的话题,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学生的习作和视频来指正写作的方向和引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3.教学重点:观察生活,写一篇表现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教学难点:挖掘感动点,运用细节描写,定格瞬间4.课时安排:1课时5.课前预习和练习任务:(1).自学课本《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了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从哪些方面入手?(2).重点阅读黄方国《父亲》选段(3).下面这段文字,不够感人,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使之生动感人。
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
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里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背景乐:《时间都去哪了》)人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感动点”,第一次看到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大;读到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的感受;听到纯净柔情的乐曲,内心也变得澄澈宁静。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二、写法借鉴与指导(一)检查预习任务1.如何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生回答,师板书)2.学习黄方国《父亲》选段思考:文段哪些语句可见作者被感动?作者借助什么描写手法传达这份感动?(生讨论分析)3.师生共评学生习作,在实践中得出写作理论(多媒体展示)(例文一:转过头,一眼便瞧见母亲。
人教版语文必修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人教版语文必修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
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与交流”专题《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实录
师范启示,对话引导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实录
一.课前导入
师: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二.话题探讨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
生1:在我一生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
我以前学习很槽糕的,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帮助,在他的监督鼓励下,我才考到这里来。
我和他一起的好多事让我感动,比如有一次把我从网巴里逮出来,我发火了……
生2:前段时间和妈妈去看好莱坞的大片《金刚》,电影里的大猩猩爱哪个美女(生笑),最后被枪杀,它从高塔上掉下来的那一瞬间,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那绝望痛苦的表情最让我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表达交流第一板块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设计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围绕学生的“学”字,用图片和文字素材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感受、阅读、思考、讨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勤于观察生活、乐于感悟生活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四、学情分析:
课标中对记叙文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经历和情感体验,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围绕中心选取材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节写作内容处于必修一表达交流第一板块,设置这一内容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选材上停留在初中时固有的思路上,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陈旧、肤浅、套作,因此很难写出动人感情的文章。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如何通过课堂提供的图片和文字素材找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进而在生活中找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五、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1.搜集大量感人的资料,启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为一些人和物所感动。
2.突破思考习惯的局限,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人心灵的事件。
3.通过课堂提供的图片和文字素材找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请学生预先阅读教材57页《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收集在生活中听过、见过的一些让人感动、深思的故事和图片,思考
有哪些人和事触动着自己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和学生一起分享一首歌。
(播放歌曲《十点半的地铁》)
解说歌词,导入新课,一起学习《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知识讲授
1.阅读教材57、58页话题探讨部分,提问:心灵的触动可以表现为什么。
学生回答课本原话:心灵的触动,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共鸣,也可以表现为理性的思考。
2.教师讲解。
(三)和学生分享两封信,共同体验信中的情感并思考这两封信的内涵。
(播放视频,幻灯片展示两封信)
阅读后由学生说明对这两封信内涵的理解。
教师总结说明。
(四)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找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讨论记录整理,教师总结)
1、用心观察——积累素材
2、细心体味——感悟情理
3、发掘触点——精心选取
(五)课堂小结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许许多多的触动。
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
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六)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幻灯片播放)
看看哪幅图片触动了你的心灵,让你想到什么,能激起你的心音共鸣。
写出理由,和大家一起评评哪幅图片最感人。
(给图片标号)
请学生写,再谈谈感受,评选名次。
(七)提问:写作文时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带问题快速阅读,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出这个“谜底”?
学生阅读教材57页后作出回答: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
也就是因为心灵麻木,所以没东西写。
因此,只要有心,生活处处都有文章。
(八)课堂总结
(教师课堂总结)我们写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凑出一堆文字,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是某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悟生活,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用我们的耳朵去聆听,用我们的手去触摸,用我们的心去亲近……
(九)布置作业:
1.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
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记录一则自己精心选取的触动心灵的事件,300字以内。
2.为什么这件事件触动你的心灵,请给出至少两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