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诊断标准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1. 主要症状。
肩部疼痛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通常在患侧肩部出现,疼痛可放射至上臂或颈部。
疼痛加重于夜间或活动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伴随着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举手或梳头。
2. 次要症状。
肩部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肩关节疼痛、僵硬和肩关节周围压痛等次要症状也常见于肩周炎患者。
二、体格检查。
1. 肩部活动度。
通过观察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度,可以初步判断肩周炎的程度和范围。
2. 肌肉力量。
检查肩部肌肉力量,了解肌肉的萎缩和力量下降情况。
3. 特殊体征。
肩关节压痛、肩关节稳定性检查等特殊体征也是诊断肩周炎的重要参考。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肩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面变形和骨质疏松情况。
2.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肩袖肌腱的断裂、肌腱炎和滑囊炎等情况。
3. MRI检查。
MRI检查是诊断肩周炎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肌腱的病变情况,对于肩周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炎症程度。
2. 关节穿刺。
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关节穿刺液的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肩周炎的诊断。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影像学检查显示肩袖肌腱病变等。
六、诊断注意事项。
1. 排除其他疾病。
在诊断肩周炎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颈椎病、冈上肌综合征等。
2. 综合分析。
诊断肩周炎需要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仅要看单一指标,还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肩周炎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例)。排除标准:既往有头颈部外伤史;疼痛相邻部位有骨 型:冈上肌腱与二头肌长腱同时损伤有 13例,两肌腱中某
折和脱位等骨关节疾病;由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其他系统疾 单一肌腱损伤伴其肌腱(肌肉)损伤有 23例,滑囊积液 1例
病引起的肩部疼痛。
(见附表)。
附表 超声诊断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的比较 (n)
二头肌长腱
冈上肌腱
冈下肌腱
小圆肌腱
肩胛下肌腱
三角肌
肩蜂下滑囊
炎症
11
14
4
3
7
9
1
钙化
2
9
部分破裂
3
5
1
0
3
腱鞘炎
6
移位
1
小计
23
28
5
3
10
9
1
备注:肌腱型内含肌肉病变:冈上肌健 4例,冈下肌健 2例,小圆肌腱 1例。
2.超声检查诊断肩周炎的主要图像特点。肩周炎图像 腔移动进入关节腔,则可提示关节腔存在积液;(5)肌腱移
超声影像图表现特征明显,与正常肩部组织的超声图像的明显区别可作为鉴别诊断要点。
[关键词] 肩周炎;超声图像特点;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802069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701(2018)02013402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或肩关节周围组织炎[1]。X
影;(3)肌腱破裂型:肌腱的厚度变薄,或见边缘强回声线局 炎型:见三角肌健和冈上4)腱鞘炎型:在肌腱区横切可见该肌 区(滑囊积液)。
腱呈类圆形的强回声。探头旋转 90°在该肌腱的腹侧或背
3.超声诊断肩周炎图像的鉴别要点。正常者超声图像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中医诊断标准:
1. 呈慢性发病,大多无外伤史,少数可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 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的表现,后期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改变。
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沉重或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肩部疼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寒恶风,昼轻夜重。
2. 瘀滞型:肩部疼痛,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痛以夜间为甚。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肩部疼痛,伴肢体麻木、颤动。
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4. 肝肾虚型:病程较长,肩部疼痛绵绵,遇劳加重;肩部疼痛僵硬,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咽干燥;头晕眼花,不胜劳倦,伴有眩晕耳鸣等。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诊断及治疗应结合专业医生意见进行。
如有任何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由于对肩周炎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观察,觉察了不同的病理变化,提出了众多的病因学说,证明了肩周炎是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实则与腰腿痛一样,属模糊概念,非单一疾病,是认识的过渡阶段,从开展而言,要进一步研讨,从模糊走向精确,以确定单一诊断,有针对性予以医治,才能提高疗效。
由于解剖、病理、生化、免疫学及病因学知识的累积,“肩周炎〞的名词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分别所替代,现特分别阐述如下。
〔一〕肩周炎的分类诊断1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粗隆,经结节间沟、结节间韧带的深面穿出肩关节囊。
此肌腱的滑液鞘位于结节间沟段。
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或一般生活活动中反复的机械性刺激,都可引起此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腱鞘增厚,粘连形成,使肱二头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有时不能滑动。
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无明显诱因,肩痛有时向上臂及前臂放射,夜间或运动后疼痛加重。
检查时在结节间沟或肌腱上压痛,将肌腱向两侧推挤,亦出现疼痛。
扩胸试验〔肘伸直、肩外展后伸〕引起疼痛。
肩外旋试验〔上肢自然下垂,被动屈肘后外旋肱骨〕不受限、无疼痛,肩部不冻结。
X线检查阴性者较多,结节间沟切线位摄片,可确定结节间沟有无不平坦或骨质增生性改变。
2 喙突炎喙突是肩部肌腱和韧带的主要附着点。
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胸小肌均附着于喙突,喙突和肌腱之间存在滑膜囊组织。
当肌腱、韧带、滑膜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时,均可累及其附着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原因,除疼痛病症外,被动外旋功能也受限,但上举和外展功能一般正常。
本病常易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部痛点封闭有明显止痛效果。
肩周炎症状诊断疗效标准

肩周炎症状诊断疗效标准本标准给出了肩周炎各期的临床症状、体征、辨证论治、手法治疗、功能锻炼、预防调摄及疗效评定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
中医推拿科、康复科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XXXXX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75卜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ZY/T001-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诊断与鉴别诊断3.1 病理分期及诊断要点参照《肩关节周围炎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制定。
3.1-1 急性期临床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
夜间痛剧,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
X线检查一般阴性。
急性期可持续2~3周。
3.1.2慢性期临床症状和体征: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挛障碍,此时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均感动作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
关节造影可55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见腔内压力增高,容量减少至5~15ml(正常人20,--30mi),肩胛下肌下滑囊闭锁,关节容积缩小,腔内可见纤维条索及漂浮碎屑。
本期可持续数月乃至一年以上。
3.I.3功能恢复期:盂肱关节、肩周滑囊、腱鞘的炎症逐渐吸收,血供恢复正常,粘连吸收,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肌肉的血供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大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3.2鉴别诊断:本病须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肩撞击综合症、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等疾病相鉴别。
肩周炎的评定技术

肩周炎的评定技术
1. 临床症状评定:医师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方法,评定肩部疼痛的部位、程度、范围等症状,以及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评定:通过X线、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
肩关节组织的结构、形态、病变程度等情况,确定病因和疗效。
3. 功能评定:采用特定的肩部功能评定量表,如常用的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ASES)、Constant-Murley评定量表等,评估肩
关节的功能状态,包括活动度、力量、稳定性等方面。
4.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如肩部健康状况问卷(Shoulder-Specific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SHQ)、短形式
健康调查问卷(SF-36)等,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
5. 疼痛评定:采用疼痛评定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VAS)、疼
痛程度评分(scale)等,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变化,对疼痛进
行量化和分类,便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疗效的监控。
肩周炎ct报告诊断模板

肩周炎ct报告诊断模板引言肩周炎(Shoulder Periarthritis),又称肩关节周围炎症,是指肩关节周围的滑囊、肌腱、筋膜和肩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常导致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疼痛和僵硬。
肩周炎主要的原因包括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关节受伤和过度使用等。
肩周炎CT检查是确定肩周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报告旨在对患者进行肩周炎的CT诊断。
检查方法本次检查采用无增强CT扫描技术对患者的肩关节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1.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观察到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明显增高,密度增高区域广泛分布于肩关节周围。
软组织密度增高区域显示模糊不清,部分区域可见斑点状钙化影。
2. 胸锁乳突肌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和菱形肌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3. 肱骨、肩胛骨和肩峰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引起肱骨、肩胛骨和肩峰骨周围软组织间隙模糊,并可见软组织增生。
肩胛骨上角和下角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4. 肩关节肩关节面未见明显异常,关节腔内未见明显积液。
5. 锁骨和胸骨锁骨和胸骨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CT检查结果,结合肩周炎的特点,我们对患者肩关节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诊断结果: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软组织密度增高,引起肱骨、肩胛骨和肩峰骨周围软组织间隙模糊,并可见软组织增生。
解读意见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病变,根据该CT检查结果,患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炎症,提示存在肩周炎的可能性较大。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采用适当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措施,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结论本次肩周炎CT检查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肱骨、肩胛骨和肩峰骨周围软组织间隙模糊,提示肩周炎的存在。
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肩关节状况。
注意事项1. 本报告仅根据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分析,无法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和综合治疗。
2. 请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
常见肩痛鉴别诊断

常见肩痛鉴别诊断
肩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鉴别诊断是确
定肩痛原因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肩痛鉴别诊断。
1. 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和损伤。
疼痛通常
出现在肩关节周围,并加重于活动或夜间。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肩关
节活动度减少和肌肉无力。
2. 肩袖损伤:肩袖是肩关节周围四个肌腱的集合,负责稳定肩
关节。
肩袖损伤可能是肌腱部分或完全撕裂,导致肩痛和运动受限。
3. 肱骨头坏死:肱骨头坏死是由肱骨头供血不足引起的组织死亡。
这种情况可导致肩痛和关节活动度减少。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
滥用酒精和慢性使用皮质类固醇。
4. 肩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指肩关节位置异常的情况。
脱位可
导致剧烈的肩痛和肩关节的运动受限。
5. 颈椎病变:颈椎病变可能引起放射到肩部的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与颈椎的异常位置和压迫神经有关。
6. 急性肩关节滑囊炎:肩关节滑囊炎是肩关节滑囊(一种润滑关节的组织)的炎症和损伤。
这可能导致肩痛和关节活动度减少。
7. 肩关节骨刺:肩关节骨刺是肩关节出现骨性生长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肩痛和运动受限。
这些只是常见肩痛鉴别诊断的一些例子,具体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建议患者在出现肩痛时尽早就医,以便确诊原因并得到适当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肩周炎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
然而肩周炎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持续,影响睡眠。
疼痛又诱发持续性肌肉痉挛。
疼痛除局限于肩部外,也可扩大到枕部、腕部或手指,有的放射至后背、三角肌、三头肌、二头肌、以及前臂伸面。
诊断
肩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尤为明显,有的患者连梳头、穿衣、洗脸都困难,生活无法自理。
关节僵硬:肩关节活动受限是肩周炎早期症状之一,一般出现在疼痛症状明显后3-4周。
开始因为疼痛、肌肉痉挛等不敢动,后来就是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明显僵硬。
疼痛:肩部多为慢性、阵发性疼痛,之后疼痛会逐渐加重,且呈持续性。
当气候变化或劳累时,患者的疼痛加重,并放射至颈项及上肢,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则可引起撕裂样剧痛。
鉴别诊断
肩周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的退行性变及慢性无菌性炎症,表现特征是肩关节及其周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甚则僵硬强直。
由于肩关节的解剖和功能的特点,在关节内外还常发生一些其他性质不同的肩痛症,需要与肩周炎相互鉴别,以免失治和误治,导致不良后果。
一、肩周炎与肩关节结核的鉴别
肩关节结核分为滑膜型及骨型结核,单纯滑膜型结核非常少见。
右肩关节结核较左侧多见。
骨型关节结核,又可分为菌型及干型两种,按病型不同,症状亦异。
其病程进展较缓慢,逐渐现出症状。
常以疼痛,功能障碍为初发症状。
疼痛常出现在三角肌下方,当外展及外旋时痛甚。
三角肌部位肿胀最为明显。
窦道形成为晚期表现,常于关节囊最弱部位穿破,即易于腋窝或三角肌前缘附近穿破。
骨萎缩为初期肩关节结核X 线征像,尤其是滑膜型结核的骨萎缩可持续相当长时间。
肩关节结核以全关节结核最多见。
二、肩周炎与肩部周围肿瘤的鉴别
肩部周围的肿瘤生长至一定阶段会引起肩痛或伴有肩臂的活动功能障碍。
其与肩周炎的区别是:患部肩痛逐渐加重,疼痛的部位因肿瘤的生长、局部逐渐肿大。
良性肿瘤形状多规则,质软而活动度好,恶性肿瘤多形状不规则,质硬而固定不移。
原文链接:/ggjb/2014/0807/18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