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热炉的设计

合集下载

再加热炉步进梁机械系统改进设计

再加热炉步进梁机械系统改进设计
情况。
3阚前华 、 常志宇主编. CMA MS . RC工程应用 实例与二 次开发 【 . M】 中国
5 论 结
水利水 电出版社 , 0 ( ) 2 61. 0
材料力学【 】 M . 机械工业 出版社 , 0 ( ) 北京: 2 32 . 0 基 于 M CM C有 限元分析平 台, 巨型水压机 的主工作 4刘庆潭 主编 . S .AR 对 R 有限元分 析实测分 析教醴 北京-械工业出版社, 0. 栅 2 2 0 缸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 , 得出了巨型液压机主工作缸在工作时 5陈火红著MA C 邵敏主编 .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 I M . 清华大 北京: 的应力分布规律 。 仿真结果 于实测结果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了 6王勖成 、 验证 学 出版社 ,9 7 19 . 仿真结果 的正确性 。 通过对 主工作缸应力集中处的重点分析 , 确 何福保主编弹 性和塑性力学 中的有限单元法【 匕 : M 京 机械工 定 了最佳 圆弧过渡半径 , 为法兰连接处螺钉安装的位 置提供 了理 7谢贻权,
再加 热炉步进 梁机械 系统 改进 设计
鞠 全 勇 张春 雨 ( 陵科 技学 院 机 电工 程学 院 , 京 20 0 ) 金 南 10 1
Amei r t g d sg nwa kn e m c a im y t m f e e t gf r a e l a i e i no lig b a me h ns s se o h a i n c o n r n u
维普资讯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42 一
Ma h n r De i n c iey sg

Ma u a t r n fcue
第 1 期 1 20 0 7年 1 1月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第一章序言加热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业设备,在金属加工、玻璃制造、陶瓷生产等领域均有重要作用。

本手册旨在为工程师、设计师和操作人员提供有关加热炉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的全面指南。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读者将了解关于加热炉设计与性能优化的基本原理,并从中受益。

第二章加热炉的基本原理在设计加热炉之前,必须理解加热炉的基本原理。

加热炉的主要功能是将物体加热到所需温度。

对于金属、玻璃和陶瓷等材料的加热处理,通常采用燃气、电力或其他热源来达到所需温度。

在设计加热炉时,必须考虑热源的类型、加热方式、热传导方式、温度控制等因素。

第三章加热炉设计与选型在加热炉的选型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加热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加热炉类型。

例如,对于金属加热处理,可以选择电阻加热炉、感应加热炉或气体加热炉。

而对于玻璃或陶瓷的加热,可能需要考虑辐射加热炉或者间接加热炉等。

第四章加热炉的结构与材料加热炉的结构和材料直接影响着其使用性能和寿命。

在设计加热炉时,必须考虑其结构强度、耐高温性能、热损耗等因素。

同时,还需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加热元件和热交换设备,以确保加热炉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加热。

第五章加热炉的安装与调试加热炉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安装加热炉时,需要注意设备的周围环境、通风情况、安全防护等问题。

在调试阶段,需要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查和调整,如温度控制、加热均匀性等。

第六章加热炉的操作与维护加热炉的日常操作与维护是确保设备运行稳定的关键。

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加热炉的使用规程,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同时,定期对加热炉进行维护检查,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第七章加热炉的能耗管理与环保在加热炉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设计合理的加热炉结构和控制系统,可以降低能耗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加热炉的安全管理与预防加热炉在运行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因此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加热炉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对金属、玻璃等材料进行加热处理。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加热炉设计及操作的基本知识,以帮助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正确地选择、使用和维护加热炉设备。

1.2 背景加热炉是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金属加热、退火、淬火等工艺过程中。

良好的加热炉设计和操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设备维护成本。

第二章:加热炉设计原理2.1 传热原理加热炉通过对工件进行导热来实现加热的目的,主要传热方式包括对流、辐射和导热。

设计时需要考虑工件的材质、尺寸和加热需求,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

2.2 温度控制加热炉的设计需要考虑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加热元件。

这些组成部分需要精确地配合工作,以保证加热炉能够按照设定温度进行稳定的加热过程。

第三章:加热炉设计与选择3.1 加热炉类型根据工艺需求和加热方式的不同,加热炉可以分为电阻加热炉、感应加热炉、燃气加热炉等不同类型。

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

3.2 结构设计加热炉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加热腔体的形状和尺寸、加热元件的布置等因素。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四章:加热炉操作与维护4.1 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加热炉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启动、加热、温度控制、停机等各个环节,以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4.2 维护保养加热炉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定期清洁、观察设备运行状况、检查加热元件和控制系统等。

及时的维护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五章:加热炉安全管理5.1 安全意识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5.2 应急处理加热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损失。

结语加热炉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在设计、选择、操作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安全要求。

加热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加热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t中1= t表1–Δt1=671.46-110.19=561.27℃
⑨计算金属热焓值
当t1均=610℃时,查表得cp= 0.5887 kJ/(kg.℃)
所以,i预=610×0.5887 = 359kJ/kg;Δi预=359-20×0.4773=349.6kJ/kg
注:与假设所得Δi预相差很小,故计算正确,不必重新校核,i预=610×0.5887 = 359kJ/kg。
4总加热时间
5单位加热时间
符合连续加热炉加热中碳钢时间要求。
2.4
1.炉子长度计算
①有效炉长:
②预热段长度:
③加热段双面加热长度:
④加热段单面加热长度:
⑤炉子总长:L总=L效+A=28517+1600=30117mm
2.炉门数量和尺寸确定
①进料炉门:炉门宽度B进= B=3.132m;炉门高度H进=3×0.11=0.330m;进料炉门数量:1个(炉尾端部)。
3.耐火材料和尺寸确定
本炉采用砌砖结构:拱顶(60度拱顶):加热段用一级硅砖300mm+硅藻土砖120mm;预热段用一级粘土砖300mm+硅藻土砖120mm;炉墙用一级粘土砖348mm+硅藻土砖120mm;
4.炉底水管布置及规格确定
①纵水管:最大中心距 ,取a实=1600mm;根数n=3132/1600=1.96,取n=2根;纵水管规格Ф121×20mm(横水管中心距b=2320mm条件下)。
②由k=0.977可计算天然气湿成分,计算结果列入下表
成分
CH4
C2H6
C3H8
H2
CO
CO2
N2
H2O
总和
天然气(%)
88.55
1.57

(完整版)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

(完整版)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

(完整版)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课题名称:加热炉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是一本详细介绍加热炉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技术要点的参考书。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加热炉设计手册中的内容:
1. 引言:介绍手册目的和结构,概述加热炉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加热炉类型概述:介绍常见的加热炉类型,如电阻加热炉、感应加热炉、燃气加热炉等,包括它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 设计原则:详细解释加热炉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温度控制、热量传递、能量效率等。

4. 设计步骤:介绍从需求分析到最终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加热炉规格、热量计算、选择加热元件、控制系统设计等。

5. 炉体设计:详细描述加热炉的结构设计,包括燃烧室、加热室、隔热层、外壳等。

6. 加热元件选择与设计:介绍常见的加热元件,如加热棒、电烙铁等,包括选择与设计准则、安装方法等。

7. 控制系统设计:解释加热炉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要点,包括传感器选择与安装、控制器选择与调整、安全系统设计等。

8. 安全设计:介绍加热炉的安全设计原则和措施,包括喷淋系统、气体探测器、消防设备等。

9. 故障排除与维护:提供加热炉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和维护建议,以确保加热炉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10. 案例研究:提供一些实际加热炉设计的案例分析,以实际应用加热炉设计原则和技术。

加热炉设计手册通常是工程师、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等从事加热炉设计和应用的专业人士的参考书,可帮助他们进行准确、高效和安全的加热炉设计。

加热炉的选型与工艺设计_0

加热炉的选型与工艺设计_0

加热炉的选型与工艺设计_0加热炉是一种用来提供热源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在选型和工艺设计加热炉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作温度范围、加热介质、热效率、稳定性、安全性等等。

本文将讨论加热炉的选型和工艺设计的一些重要考虑因素。

1.工作温度范围:加热炉的工作温度范围是一个重要的选型因素。

不同的工业应用需要不同的工作温度范围。

例如,炼钢行业通常需要非常高的工作温度,而实验室环境可能只需要较低的工作温度。

因此,在选型加热炉时,首先需要明确所需的工作温度范围。

2.加热介质:加热炉的加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对于气体介质,一般采用气体燃烧加热,如天然气、液化气等。

对于液体介质,可以使用燃油、柴油等进行加热。

对于固体介质,通常采用电力加热或火焰加热。

在选型加热炉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热介质。

3.热效率:热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影响着加热炉的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较高的热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益。

因此,在选型加热炉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热效率的设备。

4.稳定性:加热炉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炉内温度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选型加热炉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设备,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5.安全性:安全是加热炉选型和工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加热炉设备应具备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防爆、防冲击、防火等。

此外,加热炉的操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工艺设计加热炉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加热方式:加热炉的加热方式可以是辐射热、对流热或传导热。

辐射热是通过辐射热源将热能传递给被加热物体。

对流热是通过气体或液体传递热能。

传导热是通过固体传递热能。

在选择加热方式时,需要根据被加热物体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2.控制系统:加热炉的控制系统是用于调节和控制加热炉温度的关键部分。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燃烧器、风机等。

再加热炉炉底机械的设计与分析

再加热炉炉底机械的设计与分析
研剂 , 可有 效预 防粘 。
紧螺母 防粘 同样 是 必要 的 。综上 所述 , 在压 机预 紧 螺母 方 面 , 建议 注意 以下几 点 以防范 : 我 1设 计 时 注意 拉 杆螺 纹 的热 处理 硬度 应该 比 )
预紧螺母 的螺纹的硬度要高一些 。 2设 计 时注 意支 承套筒 的重 心位 置 的影 响 。 ) 3 )安装前检查螺纹 的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 求 , 光 毛刺 , 尘 埃 等清 洗 干净 ; 装 过 程 中预 打 将 安
况 的几种 可能性 , 针 对性地 提 出 了解 决 办法 。 并有
1螺母 和拉杆螺纹加工精度不达要求 , ) 这种
情况 一般 易 于解决 和预 防 。在预 紧之 前仔 细检查 , 清 除毛刺 等 即可 。 2螺 母 和 拉 杆 螺 纹 不 够 干 净 , 要 用 汽 油 进 ) 需 行 清洗 螺纹 表 面尘埃 即可 。 3在 拉杆 螺 纹 和预 紧螺 母 上涂 上 二硫 化钼 防 )
由滚轮支撑, 动作平稳。升降传动采用两个同步液 压缸驱动框架梁二 , 使滚轮在斜座上运动, 实现升 降动作 。出料方式 同样是 由活动梁将钢管直接送
到输 出辊道 上 。
2 设计分 析 .
它是 由炉膛和炉底机械组成 ,炉膛是 由高温耐热
的耐 火砖 筑 成 ;而炉 底 机械 能 够运 输钢 管 并 实现
预 紧 在 挤 压机 上 的重 要 性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预
母, 修拉杆螺纹 , 再装配后进行预紧 , 大大耽误装 配 时 间和交 货期 。 时会严 重 损坏拉 杆 , 有 不得 不报 废而造成很大损失 。为此 , 结合生产服务经验 , 对 螺 母 的受 力情 况 进行 了分 析 ,得 出 了发生 这 种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毕业设计,它是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踏实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有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有一定意义。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1 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过的知识。

2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构思和创新思维。

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 培养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

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4 培养我们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5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

丛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恳切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课题简介摘要:步进梁式再加热炉是为连轧生产线提供钢管再加热在线常化(一种热处理方式)所用。

它是依靠专用的步进机械使工件在炉内移动的一种机械化炉。

步进炉底的结构和传动方式要根据出料的频率和炉子的生产能力决定,它不仅要考虑炉内的温度、还要考虑被加工工件的尺寸参数和工地方面的实用性。

所以必须严格计算其内部参数,保证炉子的生产和安全。

炉底机械采用双轮斜轨式机构。

步进梁的升降和平移动作采用液压缸驱动。

步进梁支柱穿炉底的孔洞采用干式“拖板”密封。

装出料端设有拨料机,固定梁最末一个料位检测有料后,出料拨料机上升将钢管拖起后,出料拨杆立即下降将钢管拨送到出料悬臂轨道上,使钢管能够马上出炉,出料周期最快20s,可以满足125根/h的操作频率。

关键词:步进梁式再加热炉步进梁双轮斜轨式机构有效炉底长度梁距齿距在生产中,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或者将电能转化成热量对工件或物料进行加热的设备,称为工业炉。

锅炉也是工业炉的一种,机械工业应用的工业炉有多种类型,在铸造车间有熔炼金属的平炉、冲天炉、感应炉、电阻炉、真空炉等;在锻压车间有对钢锭或钢坯进行煅前加热的各种加热炉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炉;在热处理车间,有改善工件力学性能的各种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热处理炉;在焊接车间有压制前的钢板加热炉和焊后热处理炉;在粉末冶金车间还有烧结金属的加热炉等。

步进梁式再加热炉是为连轧生产线提供钢管再加热在线常化(一种热处理方式)所用。

它是依靠专用的步进机械使工件在炉内移动的一种机械化炉。

参数:1、再加热炉加热钢管规格及产量:外径:148 mm、164 mm 、256 mm 、281mm壁厚: 4.5——25/32 mm长度:8000——32000mm产量:125t/h1.2最高炉温:1050℃1.21钢管入炉温度:720℃——870℃1.22钢管出炉温度:900℃——950℃1.3炉型和炉子的基本尺寸炉型:步进梁式炉装出料轨道中心距:16000mm炉子内长:15300mm炉子内宽:34000 mm有效炉底面积:约542m固定梁顶面标高:+66441.4炉型概述炉子从装料至出料沿炉长方向分为炉子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装料端炉顶压底,以防止入炉钢管骤然受到强大热冲击产生变形。

提高加热传热效率和保证钢管加热的均匀是炉子结构与烧嘴选型合理配置的前提。

设计以天然气为燃料,步进梁式再加热炉加热段和均热段的供热全部采用端部亚高速烧嘴,其优点是传热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同时加热段和均热段沿炉宽方向,分别分为4个温度控制段,以保证钢管长度方向的温度均匀性。

钢管再加热是用耐热铸刚梁支托钢管的步进梁式炉。

活动梁和固定梁的顶面是带弧型的齿型,使钢管在炉内等间距放置。

在每一次步进时钢管都能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保证钢管的加热温度更加均匀并防止钢管在炉内弯曲变形。

步进梁用支柱支撑高出炉底,使炉气能围绕钢管形成良好循环,均匀加热。

钢管再加热炉采用炉内悬臂辊道侧进料和侧出料;炉内悬臂辊道由交流变频电机驱动和调速,并与炉外辊道速度相匹配。

路底机械采用双轮斜轨式机构。

步进梁的升降和平移动作采用液压缸驱动。

步进梁支柱穿炉底的孔洞采用干式“拖板”密封。

装出料端社、设有拨料机,固定梁最末一个料位检测有料后,出料拨料机上升将钢管拖起后,出料拨杆立即下降将钢管拨送到出料悬臂轨道上,使钢管能够马上出炉,出料周期最快20s,可以满足125根/h的操作频率。

所有炉子的机械运动均采用PLC自动控制,装出料端都设有工业电视,用于监视炉内钢管装,出料的操作。

炉区的主要设备有:炉内装料悬臂轨道、装料拨料机、炉内缓冲挡板、步进梁式加热炉本体、炉内出料悬臂辊道、出料拨料机、以及煤气管道和助燃空气管道系统、冷却水系统、排烟系统以及炉区操作平台等。

再加热路分八段温度与燃烧控制,即:均热段一、均热段二、均热段三、均热段四、热段一、加热段二、加热段三、加热段四。

每个温度控制段均配备8支亚高速天然气烧嘴进行供热。

二、再加热炉机械设备设计2.1再加热炉技术性能2.1步进梁式加热炉底方案设计:步进式炉是依靠专用的步进机械使工件在炉内移动的一种机械化炉。

该炉内机械传动有多种方式,如:齿条式、链条牵引式——因为炉子下方粉尘较大,影响传动因数,不宜使用。

摩擦推杆式——摩擦系数较大,使用寿命相比之下较低。

机械杠杆托升机构——受力较大,所需要支撑力也较大,比较琐烦。

四杆机构升降式——由于该步进机构处于梁式再加热炉的下方,所用空间有限,而机械能控制的四杆机构需较大的空间,而且当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修复时较为困难。

但考虑到功率损耗和设备的使用周期,故:步进炉的步进机械传动方式采用液压传动和双轮斜轨机构,该机构应设有两层框架(升降框架和水平框架),升降和水平运动都要设有定心装置,用以保证使炉底步进机械沿炉子中心线正常运行,减少钢管在炉内的跑偏,使钢管被顺利的输送到出料端据资料显示它的运行的可靠性高,安装调试方便,利于设备维修。

升降定心装置应安装于升降框架和炉基础上,水平定心装置安装于升降框架和水平框架上。

2.2炉子主要尺寸计算有效炉底长度有效炉底长度是指炉子总长度中工件在炉内受热的一段长度。

装料端用悬臂辊由炉侧装入,以辊道中心线为起点。

出料端用悬臂辊由炉侧出料,以辊道中心线为终点。

计入工件间隔后,有效炉底长度为:L=)232.1(85.7)(25.14*1.1S lfn e b s KG -+ =SC C C C -⨯⨯⨯⨯⨯⨯⨯⨯⨯232.1(166.1023200085.1)800032000(28025.141251.14321 =15998.5mm式中K ——修正系数;修正系数K 包括炉型系数C1,钢种系数C2,形状系数C3,燃料系数C4。

根据《工业炉设计手册》得:C1=1.0,C2=0.7,C3=1.0,C4=1.0。

G ——要求达到的炉子生产能力 s ——工件直径 b ——工件宽度 e ——工件间隔 L ——工件长度f——工件截面积n——装料列数7.85——合金钢的密度1.10——安全系数最终有效炉底长度还要取决于节能的观点和装出料机的操作节奏以及步进机械的输送能力协调,根据该炉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出料滚道中心距即为有效炉底长度。

有效炉长L=16000mm炉底宽度根据炉底长度L和工件在炉内的列数N决定,工件两端之间和工件端头与侧墙之间的距离取0.2~0.5mm,当炉底特别长时,考虑到工件在运行中的跑偏量炉宽应适应放大。

确定炉宽时应计入步进炉底和固定炉底之间的间隙,间隙过小,会产生堵塞现象,过大时容易损失炉内热量和使炉底金属件产生弯曲变形。

梁距和齿距的确定:步进炉底的数量和宽度、固定炉底的宽度、工件的悬臂长度、厚度及其加工温度有关。

悬臂过长或支点距离过大,工件下垂到超过炉底升降行程时就会碰到炉底而发生故障。

查《工业炉设计手册》得:工件允许的悬臂长度是一个经验数据,250mm×250mm的合金钢悬臂长度取1800mm,然而当加热温度超过1000℃时,结果因下垂过多而无法生产,当悬臂长度为1200mm时可以正常生产。

实践证明:不同的被加工材料在炉子中所处的梁距是不相同的,低合金钢与合金钢在炉中被加热时,梁距(活动梁与活动梁之间的距离或固定梁与固定梁之间的跨距),根据«工业炉设计手册»得:跨距B的计算公式为:B=(1.5~1.76)l=1.5×1200=1800mm式中 l——为悬臂长度,步进梁安装在炉底下部的整体框架上,由步进机构使之运动。

固定梁则被固定在炉底钢结构上,梁的顶面是根据加热圆钢的规格]装炉量做出齿形凸槽,梁数:N=34000/1800=18.9(排)通过实践和理论方面验证,考虑到工地的实际情况和炉子的设计宽度,将炉内梁数设为十九排较为合适。

在此取梁距1720mm,根据工地的实际大小,和炉子的具体尺寸。

齿距通常是工件外径的1.3~2.0倍,步距则比齿距小20~50mm。

行程约为200mm,周期时间为15~30s,只有这样才可保证与炉子装料机构相匹配以保证炉子的生产能力。

查《工业炉设计手册》,通过对此炉子的设计要求:因此,取被加工圆钢的最大直径为:281mm,由于被加工件时普通钢材,取1.3为参数。

故齿距为:281×1.3=265.3mm因为钢材为普通钢材,钢材在被加工过程中会会剥落外部杂质,导致圆钢外径减小,加之圆整,所以:齿距取350mm为宜可以保证炉子正常工作。

步距则比齿距小20~50mm,这样设计是由于能让圆钢更好的全面地受热,保证再加热炉的生产质量。

因此根据参考资料和工地实际情况取步距为310mm,查手册,再加热炉的步距即本加热炉的活动梁的平移距离.故此该加热炉的水平行程为310mm,其差值40mmm,为钢管在齿形槽内转动的距离。

活动梁支柱穿过炉底的孔洞应采用双层“托板”密封,这样第一保证了炉内温度不会有较大量的外泄损失,其二,可以保证炉内被加工圆钢所脱落的杂质能顺利的完全的被清除出炉外。

下层托板用1Cr18Ni9钢板衬以耐火隔热浇注料制成,炉内托板用耐热铸钢制作。

在加热过程中,步进机构的每一步运动都是由步进梁的升降(或平移)运动来带动的。

步进梁的运动可以有多种机械或液压机构带动或控制它,机械方面可以由机械能带动四杆机构对其的运动方式进行控制,但由于该步进机构处于梁式再加热炉的下方,所用空间有限,而机械能控制的四杆机构需较大的空间,而且当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修复时较为困难,在加热炉炉底难免会有粉尘和氧化物,对于裸露在外的四杆机构影响较大,所以无论是经济性、实用性,还是对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都有甚多不合理之处,所以不能采用,应打消此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