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
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

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一)常规标准治疗条件下人体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常规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一般可参考表1。
表中TD5/5为最小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TD50/5为最大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此处标准治疗条件是指从超高压治疗(1~6MeV),1000cGy/周,每天1次,治疗5次,休息2天。
整个治疗根据总剂量在2~8周内完成(表1)。
表1 放射耐受量(cGy)器官损伤1%~5%25%~30%照射面积或长度(TD5/5)(TD50/5)皮肤口腔粘膜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唾液腺肝脏肾脏膀胱输尿管睾丸卵巢子宫阴道乳腺儿童成人肺毛细血管心脏骨及软骨儿童成人脑溃疡,严重纤维化溃疡,粘膜发炎食管炎,溃疡,狭窄溃疡,穿孔,出血溃疡,穿孔,出血溃疡,狭窄溃疡,狭窄口腔干燥急性、慢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腹水急、慢性肾炎挛缩狭窄永久不育永久不育坏死,穿孔溃疡,瘘管不发育萎缩,坏死急、慢性肺炎扩张,硬化心包炎,全心炎生长受阻,侏儒坏死,骨折硬化梗死,坏死梗死,坏死5 5006 0006 0004 5005 0004 5006 0005 0002 5001 5003 5002 0001 5006 0007 500100200~300>10 0009 0001 000>5 0003 0001 5005 000~6 0004 5001 0006 0006 0007 0007 0007 5007 5005 5006 5006 5008 0007 0004 0002 0004 5002 5002 0008 00010 000400625~1 200>20 000>10 0001 500>10 0003 5002 5007 000~10 0005 5003 00010 0007 0008 000100cm250cm275cm2100cm2100cm2100cm2100cm250cm2全肝全肝条状照射全肝全肾全肾条状照射整个膀胱5~10cm整个睾丸(5cGy/天,散射)整个卵巢整个子宫全部全乳全乳100cm2全肺60%整块骨或10cm2整个骨或10cm2全脑25%续表(二) 局部照射的正常组织耐受量(供常规分次治疗参考)1. 照射1 000~2 000cGy 剂量范围:一些对放射线最敏感的组织受到影响。
放射生物学

放射生物学(Radiobiology)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是放射对生物体作用及其效应规律的一-门学科。
1.正常组织对放射性的反应2.肿瘤对放射性的反应正常组织对放射的反应最小耐受量(TD5/5)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的剂量最大耐受量(TD50/5)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0%的剂量肿瘤放射治疗的两大基本原则1.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2.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分次照射后的差别二、分次放疗的生物学基础(4R理论)在引起相同正常组织损伤时,多数时候分割照射的肿瘤局控要优于单次照射分割放射的生物学基础一4R理论(1975由Withers提出)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细胞周期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cycle)乏氧细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再群体化(Repopulation)(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1.亚致死损伤(sublethal damage)指受照射以后,细胞的部分靶内所累积的电离事件,通常指DNA单链断裂。
亚致死损伤是一种可修复的放射损伤。
亚致死损伤的修复:指假如将某一给定单次照射剂量,分成间隔一定时间的两次时所观察到的存活细胞增加的现象。
1959年EIkind发现,当细胞受照射产生亚致死损伤而保持修复能力时,细胞能在3小时内完成这种修复,将其称之为亚致死损伤修复。
影响亚致死损伤的修复的因素:1.放射线的质低LET辐射细胞有亚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的修复,高LET辐射细胞没有亚致死损伤因此也没有亚致死损伤的修复2.细胞的氧合状态处于慢性乏氧环境的细胞比氧合状态好的细胞对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差3.细胞群的增殖状态未增殖的细胞几乎没有亚致死损伤的修复临床意义: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速率一般为30分钟到数小时常用亚致死损伤半修复时间(T1/2) 来表示不同组织亚致死损伤的修复特性在临床非常规分割照射过程中,两次照射之间间隔时间应大于6小时,以利于亚致死损伤完全修复2.潜在致死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在照射后置于适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
正常组织耐受量

● 急性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1-2月内;(3月内)● 晚期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6-9月;(≥3月)● 中期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2-6月,并可持续数月,如放射性肺炎(可能自限性,也可能进展为纤维化)、L ’Hermitte ’s syndrome (自限性)一. 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 1、脊髓a 照射长度10cm ,5/5TD =45Gy ,损伤表现为梗阻、坏死。
过去认为45Gy/4.5-5周是脊髓的放射耐受量,现认为50Gy/25次/5周是安全的。
(出于安全考虑)脊髓受量不应超过40Gy ,脊髓每次受量不应超过2Gy ,(1.8-2.0Gy )。
b 照射长度5cm ,5/5TD =50Gy ,照射长度10cm ,5/5TD =50Gy ,照射长度20cm ,5/5TD =47Gy ,损伤表现为骨髓炎坏死。
c 颈段脊髓的耐受剂量是40~44Gy/20~22DAY 。
如果单次剂量增加,耐受剂量降低。
胸段脊髓的放射敏感性较低,但耐受剂量限值仍应遵循上面的要求。
The spinal cord dose was limited to 45Gy. 照射总剂量45Gy/22~25次,每次分割剂量1.8~2.04Gy 时,脊髓病变的发生率为0.2%。
当总剂量降低到40Gy 时并未降低其发生率。
但总剂量为57~61Gy 常规分割照射时可导致5年内5%的脊髓病变发生率,总剂量提高到68~73Gy 时,5年发生率提高到50%。
目前几乎还没有对脊髓的剂量超过50Gy 临床资料报道。
对儿童来说,脊髓的耐受量更低,大约为30~35Gy 。
2、脑放射性脑病分为早期急性反应、早期迟发性反应、晚期迟发性反应三个阶段:1.早期急性反应:通常发生在放疗后头几天,出现头痛、发热、嗜睡和原有的局部症状加重2.早期迟发性反应:依据脑的放射部位不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嗜睡,可伴有原有疾病病情恶化,一般能自行恢复,非致死性。
放射治疗时间、剂量分割方式(1)

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或少受照射,至少不能使 它们接受超过其允许耐受剂量范围的照射,避免产生放射 损伤。
精品医学ppt
6
精品医学ppt
7
二、放射治疗计划中常用的概念
国际放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对光子束治疗的处方、记录和报 告规范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对三维治疗计划和放射肿瘤学适形放射治 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提出了具体规定。
GTV和CTV属于临床解剖学概念,能否正确定义GTV和 CTV依赖于影像学知识,肿瘤病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它是根据患者的肿瘤分布情况、肿瘤生物学行为在静态影 像(如CT、MR、PET等)上确定的,没有考虑到器官的运 动并与所采用的放射治疗方式无关。
CTV=GTV+1.0cm
精品医学ppt
10
(八)剂量一体积直方图(DVH)
DVH是用于定量描述所定义的体积(如PTV、PORV)内吸 收剂量的三维分布信息。直方图的横轴为吸收剂量,可为 百分剂量或绝对剂量;纵轴为体积,可为百分体积或绝对 体积。DVH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分析一个治疗计划是否 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即确定你所关心的结构有多少体积 受到多大剂量的照射;另一个功能是进行治疗计划的比较 和优选,可同时对比两个计划中PTV和PORV所受照射剂 量,在PTV的照射剂量分布相似情况下,选择PORV受到 照射剂量较小的计划。
这种分割方式适用于头颈部的鳞状细胞癌、肺非小细胞癌 等。
超分割放疗能减轻晚反应组织的损伤,大分割放疗相反。 加速放疗则加重急性反应。
精品医学ppt
4
第八节
放射治疗实施过程
精品医学ppt
5
一、临床剂量学原则
辐照剂量选择的一般原则。

辐照剂量选择的一般原则。
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
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
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
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
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1、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生物学是在放射生物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肿瘤及其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生物学效应问题的一门科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2、相对生物效应:是指要达到同样生物效应时的标准射线(250KV X 射线)所用剂量和某种射线所用剂量的比值。
3、直接作用: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组织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使其产生电离和激发,并最终导致其发生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高LET射线以直接作用为主。
4、间接作用:指在放射线与生物组织作用、尤其是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使其损伤。
这种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
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
核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一种属性。
衰变必然伴随有放射。
6、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其单位为1/秒。
专用名:贝可Bq7、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不平衡性造成的。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一种元素的同位素越来越多。
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重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8、放射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9、照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 与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照射野的中心轴。
10、等中心:是准直器旋转轴(假定为照射野中心)和机架旋转轴的相交点,与机房中所有激光灯出射平面的焦点相重合。
此点到放射源的距离称源轴距11、肿瘤的致死剂量:通过放射治疗使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死亡而达到控制肿瘤,局部治愈的放射剂量即为肿瘤的放射剂量。
12、正常组织耐受量:各种不同组织接受射线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该组织的耐受量。
13、组织量:所谓组织量是指患者受照射组织在一定深度的射线吸收剂量。
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

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一)常规标准治疗条件下人体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常规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一般可参考表1。
表中TD5/5为最小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TD50/5为最大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此处标准治疗条件是指从超高压治疗(1~6MeV),1000cGy/周,每天1次,治疗5次,休息2天。
整个治疗根据总剂量在2~8周内完成(表1)。
表1 放射耐受量(cGy)1%~5%25%~30%器官损伤(TD5/5)(TD50/5)照射面积或长度皮肤溃疡,严重纤维化 5 500 7 000 100cm2口腔粘膜溃疡,粘膜发炎 6 000 7 500 50cm2食管食管炎,溃疡,狭窄 6 000 7 500 75cm2胃溃疡,穿孔,出血 4 500 5 500 100cm2小肠溃疡,穿孔,出血 5 000 6 500 100cm2结肠溃疡,狭窄 4 500 6 500 100cm2直肠溃疡,狭窄 6 000 8 000 100cm2唾液腺口腔干燥 5 000 7 000 50cm2肝脏急性、慢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腹水2 5001 5003 5004 0002 0004 500全肝全肝条状照射全肝肾脏急、慢性肾炎 2 0001 5002 5002 000全肾全肾条状照射膀胱挛缩 6 000 8 000 整个膀胱输尿管狭窄7 500 10 000 5~10cm睾丸永久不育100 400 整个睾丸(5cGy/天,散射)卵巢永久不育200~300 625~1 200 整个卵巢子宫坏死,穿孔>10 000 >20 000 整个子宫阴道溃疡,瘘管9 000 >10 000 全部乳腺儿童成人不发育萎缩,坏死1 000>5 0001 500>10 000全乳全乳肺急、慢性肺炎 3 0001 500 3 5002 500100cm2全肺毛细血管扩张,硬化5000~6 000 7000~10 000心脏心包炎,全心炎 4 500 5 500 60%骨及软骨儿童成人生长受阻,侏儒坏死,骨折硬化1 0006 0003 00010 000整块骨或10cm2整个骨或10cm2脑梗死,坏死梗死,坏死6 0007 0007 0008 000全脑25%续表(二) 局部照射的正常组织耐受量(供常规分次治疗参考)1. 照射1 000~2 000cGy 剂量范围:一些对放射线最敏感的组织受到影响。
正常器官耐受剂量(常规和低分割)

表11.13 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单位:cGy)器官TD5/5体积TD50/5放射损伤1/3 2/3 3/3 1/3 2/3 3/3肾5000 3000* 2300 —4000* 2800 临床性肾炎膀胱N/A 8000 6500 N/A 8500 8000 膀胱挛缩和体积变小(有症状的)骨股骨头——5200 ——6500 坏死颞颌关节6500 6000 6000 770 7200 7200 关节功能显著受限及下颌骨肋骨5000 ——6500 ——病理性骨折皮肤10cm2/—30cm2/—100cm2/5000 10cm2/—30cm2/—100cm2/650毛细血管扩张7000 6000 5500 ——7000 坏死、溃疡脑6000 5000 4500 7500 6500 6000脑干6000 5300 5000 ——6500 坏死、梗死视神经无部分体积5000 ——6500 失明视交叉无部分体积5000 无部分体积6500 失明脊髓5cm/5000 10cm/5000 20cm/4700 5cm/7000 10cm/7000 20cm/—脊髓炎坏死马尾无体积效应6000 无体积效应7500 临床上明显的神经损伤臂丛6200 6100 6000 7700 7600 7500 临床上明显的神经损伤眼晶体无部分体积1000 ——1800 需要处置的白内障眼视网膜无部分体积4500 ——6500 失明耳(中/外)3000 3000 3000* 4000 4000 4000* 急性浆液性耳炎耳(中/外)5500 5500 5500* 6500 6500 6500* 慢性浆液性耳炎腮腺—3200* 3200* —4600* 4600* 口干(TD100/5=5000)喉7900* 7000* 7000* 9000*8000*8000*软骨坏死喉—4500 4500*——8000*喉水肿肺4500 3000 1750 6500 4000 2450 肺炎心脏6000 4500 4000 7000 5500 5000 心包炎食管6000 5800 5500 7200 7000 6800 临床狭窄/穿孔胃6000 5500 5000 7000 6700 6500 溃疡穿孔小肠5000 4000*6000 5500 梗阻/穿孔/瘘道结肠5500 4500 6500 5500 梗阻穿孔/溃疡/瘘道直肠100 cm3无体积效应6000 100 cm3无体积效应8000 严重直肠炎坏死/瘘道/狭窄肝5000 3500 3000 3500 4500 4000 肝衰*小于50%体积不会有显著改变1表11.15 TG 101报告推荐的正常器官剂量限值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
剂量单位:cGy 器官损伤1%-5% 25%-30% 照射面积或长度
(TD5/5)* (TD50/5)*
皮肤溃疡,严重纤维化5500 7000 100cm2
口腔粘膜溃疡.粘膜发炎6000 7500 50cm2
食管食管炎,溃疡,狭窄6000 7500 75cm2
胃溃疡,穿孔,出血4500 5500 100cm2
小肠溃疡,穿孔,出血5000 6500 100cm2
结肠溃疡,狭窄4500 6500 100cm2
直肠溃疡,狭窄6000 8000 100cm2
诞腺口腔干燥5000 7000 50cm2
肝脏急性,慢性肝炎2500 4000 全肝
1500 2000 全肝条状照射
肝功能衰竭、腹水3500 4500 全肝
肾脏急、慢性肾炎2000 2500 全肾
1500 2000 全肾条状照射
膀胱挛缩6000 8000 整个膀胱
输尿管狭窄7500 10000 5-10cm
睾丸永久不育100 400 整个睾丸(5cGy/d,散射) 卵巢永久不育200-300 625-1200 整个卵巢
子宫坏死、穿孔>10000 >20000 整个子宫
阴道溃疡、瘘管9000 >10000 全部
乳腺儿童不发育1000 1500 全乳成人萎缩、坏死>5000 >10000 全乳
肺急、慢性肺炎3000 3500 100cm2
1500 2500 全肺
毛细血管扩张、硬化5000-6000 7000-10000
心脏心包炎、全心炎4500 5500 60%
骨及软骨儿童生长受阻、侏儒1000 3000 整块骨或10cm2成人坏死、骨折、硬化6000 10000 整块骨或10cm2
脑梗死、坏死6000 7000 全脑
梗死、坏死7000 8000 25%
脊髓梗死、坏死4500 5500 10cm
眼全眼炎、出血5500 10000 全眼
角膜角膜炎5000 >6000 整个角膜
晶体白内障500 1200 整个或部分晶体
耳(中耳)严重中耳炎6000 7000 整个中耳
前庭梅尼埃综合征6000 7000 整个前庭
甲状腺功能低下4500 15000 整个甲状腺
肾上腺功能低下>6000 整个肾上腺
垂体功能低下4500 20000-30000 整个垂体
肌肉儿童萎缩2000-3000 4000-5000 整块肌肉成人纤维化6000 8000 整块肌肉骨髓再生不良200 450 全身骨髓
3000 4000 局部骨髓淋巴结及淋巴管萎缩、硬化5000 >7000 整个淋巴结胎儿死亡200 400 整个胎儿外周神经神经炎6000 10000 10cm2
大动脉硬化>8000 >10000 10cm2
大静脉硬化>8000 >10000 10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