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正常组织耐受剂量

合集下载

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量技术介绍

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量技术介绍

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报告结构
本报告将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头 颈部正常组织耐受量的定义、相 关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概述
首先介绍头颈部正常组织的定义 和功能,然后阐述评估正常组织 耐受量的常用技术,最后探讨未 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02
头颈部的正常组织耐受量基础
正常组织耐受量的定义
在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的耐受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照射剂量、照射体积、单次剂量、总剂量、 分次剂量、总治疗时间等。
正常组织耐受量的影响因素
照射剂量
照射体积
单次剂量和总剂量
分次剂量和总治疗 时间
年龄和健康状况
照射剂量是影响正常组 织耐受量的最重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正常 组织的损伤程度随剂量 的增加而增加。
照射体积的大小也影响 正常组织的耐受量。照 射体积越大,正常组织 的耐受量越低。
单次剂量和总剂量也是 影响正常组织耐受量的 因素。单次剂量过高或 总剂量过大都可能导致 正常组织损伤。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精确评估正常组织的剂量,可以降低放疗过 程中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提高治疗效果
精确的放疗计划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 活质量。
对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建议
临床医生应掌握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 量技术,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放 疗计划。
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量技术 介绍
• 引言 • 头颈部的正常组织耐受量基础 • 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量技术的重要

• 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量技术的应用 • 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量技术的未来
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正常组织的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基础)

正常组织的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基础)

正常组织的临床放射生物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韩非前言放射肿瘤学的内容放射肿瘤学临床肿瘤学放射物理学放疗技术学放射生物学实验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生物学实验生物学与临床生物学的关系§争论: 增殖能力与生存能力§我国研究现状§我科研究现状放射肿瘤学的发展特点§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放射物理学的迅猛发展,肿瘤诊断水平提高,治疗效果“越来越好”–肿瘤(尤其头颈部癌)的局控率明显增加–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在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日益重要放射生物学的意义§放射治疗的两大基本原则–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正常组织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对放疗方案的设计、实施和修改影响巨大复发是最严重的并发症?§Eagle§Pigeon目的§掌握和熟悉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中和放射治疗后的生物学效应,是临床医师更好运用各种放射治疗方案所必须考虑的重点之一§如何使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在接受放射治疗时能够避免或尽量减少照射剂量是当今放射肿瘤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正常组织的增殖动力学各组成细胞群的动力学为基础§人体正常组织受一种自动稳定控制系统的控制,正常情况下细胞群的增殖相当于细胞群的丢失§当组织处于稳定状态时,新生和死亡的细胞数相等§但当某一细胞群失去平衡时这种自动控制作用将使细胞加快增殖,以迅速补充缺损不同组织的细胞群按增殖和生长活动可分为四大类§快更新组织(fast renew tissue)–具有未分化的干细胞(undifferentiated stem cell,USC),包括造血细胞、小肠上皮、表皮、输精上皮和淋巴生成细胞等§慢更新组织(slow renew tissue)–更新时间很长,包括肝、肾、呼吸道、内分泌器官和结缔组织等§非更新组织–偶有分裂,在成年人这种分裂不足以自我更新,包括骨、脂肪和平滑肌等§无更新组织–细胞完全没有分裂,组织无法更新,包括神经细胞、睾丸的足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放射损伤的决定因素§损伤的表现取决于细胞内干细胞的耗尽程度§损伤发展的过程、程度及严重性取决于–干细胞中前体细胞的分化速度和方式–干细胞增殖速度放射损伤的组织效应模式§结构等级制模式(hierarchical model)–至少存在两个层次的细胞:干细胞层次和成熟细胞层次–与照射剂量无关–大多数上皮性早反应组织经历的模式§灵活模式(flexible model)–无明确细胞分化层次和严格细胞等级制度–与照射剂量相关§混合模式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临床上将正常组织分为两大类:早反应组织(early response tissue)和晚反应组织(late response tissue)§分类基础–增殖动力学–靶细胞存活公式对α/β比值的推算§两者在放射损伤的表现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早反应组织§快更新组织–主要表现为放射急性反应–照射损伤出现时间较早–主要通过同源干细胞增殖、分化来补充§大多数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都属于早反应组织晚反应组织§慢更新组织§主要表现为放射晚期反应–一般都有纤维细胞和其他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广泛纤维化–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造成血供减少–器官功能的缓慢丧失§损伤后不是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而是由附近的功能细胞进入分裂周期,通过细胞复制来代偿加速再增殖理论§经射线照射后可引起细胞群的再增殖§在一定的剂量作用下可能存在加速再增殖§加速再增殖在其他治疗方式(例如外科、化疗、加温治疗等)所致的损伤时很少出现或根本没有§不同组织加速再增殖的开始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3“A”学说(Dorr)§治疗一段时间后,组织细胞在接受一定损伤刺激,正常组织和肿瘤内部会出现三种情况–干细胞加速分裂(Accelerated stem cell division)–不对称丢失(Asymmetry loss)–流产分裂(Abortive division)§它们相互影响,使组织发生比治疗前要快几倍的再增殖临床上加速再增殖的表现有§分段放疗的疗效比连续放疗的疗效差§肺肿瘤治疗后短期内复发,复发时间远远小于肿瘤倍增时间§头颈肿瘤的放疗时间延长,肿瘤复发比例增加§头颈肿瘤放疗前与放疗中的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由最初的60天左右缩短至4天左右§正常组织加速再增殖理论上应该存在且与肿瘤组织类似§常规分割,单纯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DT40Gy以后,口腔粘膜反应程度会有所减轻正常组织放射敏感性放射敏感性定义§放射敏感性是指一切照射条件完全严格一致时,机体器官或组织对辐射反应的强弱或速度快慢不同;若反应强、速度快,其敏感性就越高,反之则低§细胞放射生物学角度来看,放射敏感性定义为造成一次击中所需的辐射量(剂量)越小,放射敏感性越高§B-T 定律为四大类(1)§高度敏感组织–剂量范围为1000~2000cGy–包括生殖腺——卵巢、睾丸,发育中的乳腺,生长中的骨和软骨,骨髓等§中度敏感组织–剂量范围为2000~4500cGy–胃,小肠,结肠,肾,肺,肝,甲状腺,垂体,生长中的肌肉,淋巴结等为四大类(2)§低度敏感组织–剂量范围5000~7000cGy–皮肤,口腔粘膜,食管,直肠,唾液腺,胰腺,膀胱,成熟的骨和软骨,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眼,耳,肾上腺等§不敏感组织–剂量范围7500cGy以上–输尿管,子宫,成人乳腺,成人肌肉,血液,胆道,关节软骨和周围神经,肺尖可耐受6000~9000cGy的剂量,常规剂量放疗对这些组织基本不发生严重并发症组织放射敏感性的放射生物学因素§再增殖和加速再增殖§氧效应(再氧化)§再修复§细胞周期再群体化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放射线生物损伤的机理§放射线作用于组织,组织内细胞群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射线作用于生物体,产生了大量的快速运动电子,许多电子能够使吸收介质的其他原子电离,破坏机体内不可缺少的化学键,造成一系列后果,最终表现为生物损伤生物损伤的表现§生物损伤–微观上表现为细胞死亡,细胞内结构和细胞连接组成的改变–宏观上表现为组织功能暂时或永久的丧失§不同类型细胞其死亡的定义也有不同–已分化不再增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分泌细胞指功能的丧失–增殖性细胞,指丧失持续增殖的能力,即失去完整的增殖能力基于放射损伤的器官分类(1)§Ⅰ类器官§包括骨髓、肝、胃、小肠、脑、脊髓、心脏、肺、肾和胎儿等§多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受到照射的话,在一定剂量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放射损伤,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临床计划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不照射或少照射基于放射损伤的器官分类(2)Ⅱ类器官§包括皮肤、口腔、咽部、食管、直肠、唾液腺、膀胱、子宫、睾丸、卵巢、生长期软骨、儿童骨、成人软骨、成人骨、眼(视网膜、角膜、晶体)、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周围神经、耳(中耳、内耳)等§可以耐受一定的放射剂量,产生中度的放射损伤,损伤后可能导致一定的功能障碍,但基本对生命无严重影响§临床计划设计可在肿瘤剂量充足的条件下考虑减少此类器官的照射量基于放射损伤的器官分类(3)§Ⅲ类器官§包括肌肉、淋巴结和淋巴管、大动静脉、关节软骨、子宫、阴道、乳腺等§组织的耐受量大多高于肿瘤的致死量,照射后一般不产生或产生轻度的放射损伤§临床计划设计时常优先考虑肿瘤的致死量,而不着重考虑此类器官的耐受和损伤问题正常组织器官的耐受量§定义:产生临床可接受的综合症的剂量§最小耐受量(TD5/5)–是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照射后5年内放射合并症发生率不超过5%(实际工作中指发生率为1%~5%)所对应的放射剂量§最大耐受量(TD50/5)–是指标准治疗条件下,照射后5年内放射合并症发生率不超过50%(实际工作中指发生率为25%~30%)所对应的放射剂量标准治疗条件§超高压治疗(1~6MeV)§1000cGy/周,每天1次,治疗5次,休息2天§整个治疗根据总剂量在2~8周内完成耐受剂量的正确认识§只能代表一种几率§非标准条件的照射方式的影响§再程放疗的影响§精确设计和精确治疗§年龄的影响§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其他治疗手段的影响(化疗、生物修饰剂甚至手术)§医生记录及评价标准的影响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量(cGy )全部或部分晶体1 200500白内障晶体全角膜>6 0005 000角膜炎角膜全眼10 0005 500全眼炎,出血眼全垂体20 000~30 0004 500功能低下垂体10cm 5 5004 500梗死,坏死脊髓全脑干6 5005 000梗死,坏死脑干25%8 0007 000梗死,坏死全脑7 0006 000梗死,坏死脑100cm 27 0005 500溃疡,严重纤维化皮肤设野面积或长度TD50/5TD5/5损伤组织器官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量(cGy )全肺2 5001 500100cm 23 5003 000急、慢性肺炎肺100cm 28 0006 000溃疡,狭窄直肠100cm 26 5004 500溃疡,狭窄结肠100cm 26 5005 000溃疡,穿孔,出血小肠100cm 25 5004 500溃疡,穿孔,出血胃75cm 27 5006 000食管炎,溃疡,狭窄食管喉全甲状腺15 0004 500功能低下甲状腺50cm 27 0005 000口腔干燥唾液腺50cm 27 5006 000溃疡,粘膜炎症口腔粘膜全前庭7 0006 000梅尼埃病耳(前庭)全中耳7 0006 000严重中耳炎耳(中耳)设野面积或长度TD50/5TD5/5损伤组织器官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量(cGy )全肾上腺->6 000功能低下肾上腺全肾条状照射2 0001 500全肾2 5002 000急、慢性肾炎肾脏全肝4 5003 500肝功能衰竭,腹水全肝条状照射2 0001 500全肝4 0002 500急、慢性肝炎肝脏全乳>10 000>5 000萎缩,坏死乳腺(成人)全乳1 5001 000不发育乳腺(儿童)60%5 5004 500心包炎,全心炎心脏设野面积或长度TD50/5TD5/5损伤组织器官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量(cGy )全身骨髓450200再生不良骨髓关节整块骨或10cm 210 0006 000坏死,骨折硬化骨、软骨(成人)整块骨或10cm 23 0001 000生长受阻,侏儒骨、软骨(儿童)全胎儿400200死亡胎儿全阴道>10 0009 000溃疡,瘘管阴道全子宫>20 000>10 000坏死,穿孔子宫全卵巢625~1200200~300永久不育卵巢(5cGy/天,散射)全睾丸400100永久不育睾丸尿道5~10cm 10 0007 500狭窄输尿管全膀胱8 0006 000挛缩膀胱设野面积或长度TD50/5TD5/5损伤组织器官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量(cGy )10cm 210 0006 000神经炎周围神经整块肌肉8 0006 000纤维化肌肉(成人)整块肌肉4 000~5 0002 000~3000萎缩肌肉(儿童)整个淋巴结>7 0005 000萎缩,硬化淋巴结(管)10cm 2>10 000>8 000硬化大静脉10cm 2>10 000>8 000硬化大动脉7 000~10 0005 000~6000扩张,硬化毛细血管设野面积或长度TD50/5TD5/5损伤组织器官剂量体积与放射耐受量串联器官与并联器官§正常器官组织的耐受量–剂量和体积–正常组织放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NTCP)依赖于组织的放射性类型§各器官损伤实质是射线破坏了器官的“功能元单位”,根据“功能元单位”的性质,可以将全身器官分成以下四种类型⑴串联器官§器官的功能单位呈“串行”相连接,其中一个单位的损伤会导致其它功能单位的功能障碍§如脊髓、脑干、视神经等,这类器官的损伤程度与全结构中最大剂量相关⑵并联器官§器官的功能单位以“并行”形式相连接,某一功能单位的损伤不会引起周围功能单位的功能障碍§如肝脏、肺脏,腮腺,颞叶等等。

肿瘤放疗剂量体积的一些限定

肿瘤放疗剂量体积的一些限定

剂量体积的一些限定
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 + 手术脊髓 1 45 Gy 45 Gy 45Gy
肺 2 20 Gy
(<35%) 20 Gy (<30%) 10Gy (<40%)
15Gy (<30%)
20Gy (<20%)
心脏 40 Gy (<100%), 50Gy
(<50%)
未知未知
食管 60 Gy (<50%) 55 Gy (<50%) ?
肾脏 3 20 Gy ( 双肾 <50% 或
者当另一侧肾脏无功
能时的一侧肾脏
<75%)
未知?
肝脏 30 Gy (<40%) ?
说明: 1 脊髓受照体积增加时,脊髓损伤几率会加大。

当较大体积的脊髓已经接受到极限剂量时,医生应尽早避开脊髓。

一般来讲,脊髓剂量不应当超过 60Gy ,哪怕是很小的体积。

大分割或者每日剂量的增加会降低脊髓的耐受性。

如果病人接受了 3 Gy/fx 的治疗,脊髓剂量的上限应为大约 40Gy( 根据 BED 计算 ) 。

2 对于同步放化疗的病人, V15 很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3 如果一侧肾脏接受高剂量的体积过大,最好进行肾脏扫描。

正常组织耐受量

正常组织耐受量

● 急性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1-2月内;(3月内)● 晚期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6-9月;(≥3月)● 中期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2-6月,并可持续数月,如放射性肺炎(可能自限性,也可能进展为纤维化)、L ’Hermitte ’s syndrome (自限性)一. 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 1、脊髓a 照射长度10cm ,5/5TD =45Gy ,损伤表现为梗阻、坏死。

过去认为45Gy/4.5-5周是脊髓的放射耐受量,现认为50Gy/25次/5周是安全的。

(出于安全考虑)脊髓受量不应超过40Gy ,脊髓每次受量不应超过2Gy ,(1.8-2.0Gy )。

b 照射长度5cm ,5/5TD =50Gy ,照射长度10cm ,5/5TD =50Gy ,照射长度20cm ,5/5TD =47Gy ,损伤表现为骨髓炎坏死。

c 颈段脊髓的耐受剂量是40~44Gy/20~22DAY 。

如果单次剂量增加,耐受剂量降低。

胸段脊髓的放射敏感性较低,但耐受剂量限值仍应遵循上面的要求。

The spinal cord dose was limited to 45Gy. 照射总剂量45Gy/22~25次,每次分割剂量1.8~2.04Gy 时,脊髓病变的发生率为0.2%。

当总剂量降低到40Gy 时并未降低其发生率。

但总剂量为57~61Gy 常规分割照射时可导致5年内5%的脊髓病变发生率,总剂量提高到68~73Gy 时,5年发生率提高到50%。

目前几乎还没有对脊髓的剂量超过50Gy 临床资料报道。

对儿童来说,脊髓的耐受量更低,大约为30~35Gy 。

2、脑放射性脑病分为早期急性反应、早期迟发性反应、晚期迟发性反应三个阶段:1.早期急性反应:通常发生在放疗后头几天,出现头痛、发热、嗜睡和原有的局部症状加重2.早期迟发性反应:依据脑的放射部位不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嗜睡,可伴有原有疾病病情恶化,一般能自行恢复,非致死性。

放疗科试题及答案(六)

放疗科试题及答案(六)

放疗科考试题库及答案761、铅对60钴的γ射线的半价层是1.25cm,因此其线性吸收系数约为A、0.125/cmB、0.346/cmC、0.554/cmD、0.692/cmE、0.885/cm正确答案:C由公式HVT=0.692/µ得出µ=0.692/HVT=0.692/1.25cm=0.554/cm。

762、用穿透能力来表示中低能X射线时,通常采用的是A、管电压B、半价层(HVL)C、半价层(HVL)和管电压D、空气中的照射剂量E、5cm水深处的吸收剂量正确答案:C763、电子线的射程一般采用质量厚度为单位,其最大射程与其最大能量之间的关系一般为A、1MeV/cmB、2MeV/cmC、3MeV/cmD、4MeV/cmE、5MeV/cm正确答案:B电子穿过物质时所走的路径十分曲折,因而路径长度大大超过射程。

对加速器产生的单能电子,由于统计涨落引起的歧离现象严重,射程难以准确确定。

射程的歧离可达射程值的10%~15%,所以一般采用电子线在物质中的最大射程来描述电子线的射程。

电子线的最大射程与电子的最大能量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为每厘米2MeV。

射程一般采用质量厚度作为单位。

764、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是A、伦琴B、居里C、毫克镭当量D、贝克勒尔E、希伏特正确答案:D765、戈瑞(Gy)的国际单位为A、radB、C/kgC、J/kgD、J·kgE、Sv正确答案:C766、比释动能定义为A、电离粒子在介质中释放的初始动能之积B、电离粒子在介质中释放的带电粒子与不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差C、电离粒子在介质中释放的带电粒子与不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商D、不带电电离粒子在介质中释放的全部带电粒子初始动能之和E、电离粒子在介质中释放的初始动能之和正确答案:D767、空气中某点的照射量定义为A、光子释放的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时,产生的离子电荷量与单位质量空气的比值B、光子释放的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时,产生的离子总电荷量与单位质量空气的比值C、光子释放的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时,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量与单位质量空气的比值D、光子释放的所有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时,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量与单位质量空气的比值E、光子释放的所有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时,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单位质量空气的比值正确答案:E768、当满足电子平衡条件时,如果空气中照射量X为205.48伦琴,则相应的吸收剂量为A、100cGyB、150cGyC、180cGyD、200cGyE、250cGy正确答案:C当满足电子平衡条件时,空气中照射量X和吸收剂量Da数值上的关系为Da(cGy)=0.876(cGy/R)·X(R),所以Da(cGy)=0.876(cGy/R)×205.48R=180cGy。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1、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生物学是在放射生物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肿瘤及其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生物学效应问题的一门科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2、相对生物效应:是指要达到同样生物效应时的标准射线(250KV X射线)所用剂量和某种射线所用剂量的比值。

3、直接作用: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组织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使其产生电离和激发,并最终导致其发生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高LET射线以直接作用为主。

4、间接作用:指在放射线与生物组织作用、尤其是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使其损伤。

这种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

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

核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一种属性。

衰变必然伴随有放射。

6、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其单位为1/秒。

专用名:贝可Bq7、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不平衡性造成的。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一种元素的同位素越来越多。

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重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8、放射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9、照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与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照射野的中心轴。

10、等中心:是准直器旋转轴(假定为照射野中心)和机架旋转轴的相交点,与机房中所有激光灯出射平面的焦点相重合。

此点到放射源的距离称源轴距11、肿瘤的致死剂量:通过放射治疗使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死亡而达到控制肿瘤,局部治愈的放射剂量即为肿瘤的放射剂量。

12、正常组织耐受量:各种不同组织接受射线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该组织的耐受量。

13、组织量:所谓组织量是指患者受照射组织在一定深度的射线吸收剂量。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1、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生物学是在放射生物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肿瘤及其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生物学效应问题的一门科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2、相对生物效应:是指要达到同样生物效应时的标准射线(250KV X 射线)所用剂量和某种射线所用剂量的比值。

3、直接作用: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组织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使其产生电离和激发,并最终导致其发生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高LET射线以直接作用为主。

4、间接作用:指在放射线与生物组织作用、尤其是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使其损伤。

这种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

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

核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一种属性。

衰变必然伴随有放射。

6、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其单位为1/秒。

专用名:贝可Bq7、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不平衡性造成的。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一种元素的同位素越来越多。

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重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8、放射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9、照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 与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照射野的中心轴。

10、等中心:是准直器旋转轴(假定为照射野中心)和机架旋转轴的相交点,与机房中所有激光灯出射平面的焦点相重合。

此点到放射源的距离称源轴距11、肿瘤的致死剂量:通过放射治疗使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死亡而达到控制肿瘤,局部治愈的放射剂量即为肿瘤的放射剂量。

12、正常组织耐受量:各种不同组织接受射线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该组织的耐受量。

13、组织量:所谓组织量是指患者受照射组织在一定深度的射线吸收剂量。

放疗正常器官受量

放疗正常器官受量

正常组织的放疗耐受剂量(一)常规标准治疗条件下人体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常规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一般可参考表1。

表中TD5/5为最小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TD50/5为最大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此处标准治疗条件是指从超高压治疗(1~6MeV),1000cGy/周,每天1次,治疗5次,休息2天。

整个治疗根据总剂量在2~8周内完成(表1)。

表1 放射耐受量(cGy)续表(二)局部照射的正常组织耐受量(供常规分次治疗参考)1. 照射1 000~2 000cGy 剂量范围:一些对放射线最敏感的组织受到影响。

生殖腺-卵巢、睾丸的生殖功能丧失。

发育中的乳腺、生长中的骨和软骨有严重的损伤,骨髓功能明显抑制。

大于2 000cGy生长中的骨与软骨完全停止生长,局部骨髓照射后不能再生,晶体浑浊并发生进行性白内障。

胎儿受1 000cGy照射将死亡。

2. 照射2 000~4 500cGy水平的中等剂量范围:整个消化系统、大部分或全部胃、小肠、结肠受此剂量范围的照射后基本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双侧肾、全肺照射2 500cGy以上即有一定比例发生放射性肾炎及放射性肺炎。

全肝照射4 000cGy以上,发生一定比例的放射性肝炎。

全心照射4 000cGy以上会有心肌受损的可能。

甲状腺、垂体在一定情况下也受到影响,产生功能低下。

生长中的肌肉可以萎缩。

淋巴结受此剂量水平的照射后可萎缩。

3. 照射5 000~7 000cGy剂量范围:皮肤、口腔粘膜、食管、直肠、唾液腺、胰腺、膀胱有1%~5%发生严重并发症。

成熟的骨和软骨、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眼、耳、和肾上腺等器官,如照射较高剂量(7 500cGy)将有20%~50%发生严重损伤。

4. 一般性临床高剂量照射:照射7 500cGy以上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有输卵管、子宫、成人乳腺、成人肌肉、血液、胆道、关节软骨及周围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
资料来源:Dobbs, J; Barrett, A; Ash, D.; Practical Radiotherapy Planning, 2nd ed. 1992, London.
以下所列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为常规分割(2GY/F/D)条件下成人的耐受剂量。

神经系统:
由于神经细胞不能再分裂,所以神经系统的耐受剂量取决于周围结缔组织的耐受剂量。

全脑:50~55GY,
视神经受损可能使患者失明,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

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受照剂量不应超过55GY。

颈段脊髓的耐受剂量是40~44GY/20~22DAY。

如果单次剂量增加,耐受剂量降低。

胸段脊髓的放射敏感性较低,但耐受剂量限值仍应遵循上面的要求。

臂丛的耐受剂量:50GY。

晶体:受照剂量超过6~8GY时会发生放射性白内障。

在低剂量率照射时,耐受剂量可达到20GY。

如果出现放射性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

(有人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三版第315页的放射耐受量表中晶体的TD5/5 500cGy,和TD50/5 1200cGy,要求将晶体的剂量限值控制在1500 cGy,我个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


生殖腺:
睪丸:50~300cGy即可导致暂时不育;6Gy可致永久性不育。

30Gy时可影响性激素分泌。

卵巢:6-15GY可导致不孕。

8~12GY可导致停经。

全肺:20GY/10F;受照剂量达到25~30GY时出现放射性肺炎,如果剂量达40~50GY,将出现放射性肺纤维化。

心包:不超过40GY。

肾脏:双侧肾脏受照可以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单侧或双侧部分肾脏受照可能导致高血压。

双肾受照时剂量不能超过15~20GY/10F。

单侧肾脏受照体积小于三分之一时,剂量在40~50GY时不会出现肾衰。

全肝:不超过20~30GY。

腮腺:10GY即出现口干。

甲状腺:受照剂量大于30GY时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

另外,55GY以上的剂量照射可能导致永久性脱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