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_解读33页PPT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课件(共29张PPT)

市教学研究室
交流提纲
一、 化学学科的本质及价值 二、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三、 基于化学学科主题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 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
一、化学学科的本质及价值
(一)化学学科的本质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 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化学学科主题的框架结构 :
2017版课标必修课程内容,共有5个主题: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属于化学方法主题;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属于无机物性质主题; 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属于反应原理主题和物质结 构主题; 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属于有机物性质主题;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属于化学价值主题。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 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件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 能力和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 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明确“板块”的素养发展功能
“离子反应”(第1课时)课堂教学板块设计
“离子反应”(第1课时)课堂教学板块素养发展功能
3.注重化学学习任务的素养发展功能设计 4.注重化学学习活动的素养发展功能设计 5.注重真实化学学习情境的设计 6.注重化学教学目标的素养化设计 7.注重“教、学、评”的一体化设计
三、基于化学学科主题的课程内容体系
(一)化学学科主题的框架结构
化学学科主题,是指能够统摄一类化学知识的化学学科核心概念 或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与观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7版2020年修订)

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群聚合作而生存;我们 的感官带有局限性,需要分享智慧而发展。人类具 有好探究、好讲理、好分享的天性,教育教学无法 脱离这些而存在,这就注定“合作学习”是教育教 学的常用方式之一。
课改 | 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痛叫“合作痛”! 2017-05-05教师报中国教师报
学习风格的分类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中的【学业要求】
综合“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和主题中“学业要求”
学业水平测试(学考)对能量的要求: 一级: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 二级:能分析化学变化中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原因;
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 质。
综合“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和主题中“学业要求”
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课 题。
利用白板或黑板明确给出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案反馈
对学生学案完成情况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说明讲解。
学习目标 —简单、清楚
例:1、了解“物质的量”是 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基本单位。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 义,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 数之间的关系。
改为:能够计算一定质量的水中含有多少分子
核心素养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在不同层次上的要求: 一级: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 二级:能分析化学变化中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原因; 三级:能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热效应,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原 理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级: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 储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课程 建设
新课标中对学生考试评价的要求
“学业质量水平是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 据,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 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化学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的命题依据;学业质量水平4则是化学学业水 平等级考试的命题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课件

未来化学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探究 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适应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化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 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履行教书育 人的职责。
2023 WORK SUMMARY
校外课程资源
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资源,如化学工厂、科研机构、博物馆 等,让学生接触实际生产环境和科学实验,增强实践能力 和科学素养。
人力资源
加强与化学教师、科研人员、企业工程师等的合作与交流 ,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推进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课程资源的利用
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合理配置 校内外的化学课程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 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2023 WORK SUMMARY
《化学课程标准》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 实施建议与评价建议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与学生 • 课程发展与展望
PART 0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教师角色与素质要求
实验能力
能够进行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
创新精神
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化学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学生地位与学习方式
主体性
学生在化学课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地位与学习方式
解读高中化学新课标ppt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对比(二)
对比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标准 》是在总结和反思 《大纲 》的基 础上提 出来 的,继承了 《大纲 》的优点,同 时也 给予了发展与创新。改变了 《大纲 》 在某些方 面对教师创造性的 限制,呈现 出一 个开放性体系,为教师的教学、学生 的学习 及学业评价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
学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2000年对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
2002年初,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实验
修订版)》再修订。
2003年4月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课程标准
*定义: 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 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文件。
新课标 高中教材
必修
选修
在新课标的指导 下我们需要修多 少模块呢??
化学新课程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 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 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 “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 可修至8个学分; 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 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课程标准内容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前言
1. 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 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2. 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 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设
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
3. 教科书编写建议
①教科书内容要有鲜明的时代性 ②教科书编写要处理好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 ③教科书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 关系 ④教科书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 开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于 2018 年 1 月出版。
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
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 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 5 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 4 级水平。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将原三维目标 (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 )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 级水平 (从水平 1 到水平 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 4 级水平的具体内容。
高中化学新标准解读(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新标准解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课改已成为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河南省也实行了几年新课改,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新课程:一、培养目标的变化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围绕上述宗旨确立了三维目标...文档交流仅供参考...1知识与技能: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文档交流仅供参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二、教材设置的变化:与旧版本教材相比出现了学与问、科学探究、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新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栏目。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了,对概念的处理,书后习题主要设置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问题而且难度都不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设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资料,讨论整理些小论文的题目,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好处。
解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解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清楚的介绍了高中化学研究的范围就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物质进行的.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指出化学的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如何研究分子和如何创造分子。
学生的任务就是选择并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一、课程体现的基本理念包括:1、摒弃教育功利思想,注重过程体验,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评价的人性化、激励化。
2、转变教学目标,将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单一目标体系改为包含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体系。
传统的观念认为,课本(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
教师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精华传播给学生。
学生学习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
这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单向灌输,容易使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以致走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
而新课程明白无误地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就是说如果旧教材侧重授人以鱼的话,新教材强调授人以渔。
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3、注重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摒弃教材中的旧知识、无用的老方法、通过机械训练而拿高分的应考能力,让学生接触与当今世界接轨的新知识、新方法、形成新能力,以达到让学生能够高分高能,学以致用,学之有用、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4、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实现因材施教。
5、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7版2020年修订)

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能分析能源的利用自然 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综合考虑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来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煤炭和综合利用、新型电池的开发等。
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课 题。
利用白板或黑板明确给出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案反馈
对学生学案完成情况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说明讲解。
学习目标 —简单、清楚
例:1、了解“物质的量”是 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基本单位。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 义,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 数之间的关系。
改为:能够计算一定质量的水中含有多少分子
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内容一
新课标中对学生 考试评价的要求
Contents
PART 01
PART 02
课程性质 学科核心
与基本理 素养与课
念
程目标
PART 03
PART 04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PART 05
PART 06
学业质量 实施建议
录取 方式
高考 改革
新一轮 改革
综合 评价
课堂 教学
核心素养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在不同层次上的要求: 一级: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 二级:能分析化学变化中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原因; 三级:能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热效应,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原 理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级: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 储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中的【学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