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7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阅读训练(7)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三语文阅读训练(7)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乙】丹阳送韦参军①严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丹阳郭里②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注解:①参军,官名。
②丹阳郭里,地名,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1.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2.【乙】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②天子且.至()③将军约.()④居.无何,上至()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寡助之.至 B.于.是上乃使使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请以.军礼见因以.为号焉 D.成礼而.去杂然而.前陈者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选文表现了周亚夫什么品质三、阅读小说《掌心化雪》,回答问题。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
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
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7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_0

《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位用夸张与比喻描写形貌的写法。
3.体会课文采用先抑后扬手法的艺术效果。
4. 拓展人物描写的方法,课堂完成小练笔。
学习重点: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2.品位用夸张与比喻描写形貌的写法。
学习难点:1.体会课文采用先抑后扬手法的艺术效果。
2.拓展人物描写的方法,课堂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是怎样分的?(复习各自然段的内容,重点回忆第一部分作者借助修辞手法突出列夫托尔斯泰须发、面部等特点。
)二、(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设疑过渡,导入新课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____。
(眼睛)追问: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找出相关语句理解其含义。
(引导学生在第二部分中逐段寻找相关语句)学生对自己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朗读并赏析,师生认真倾听,随时准备做相应补充。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例如:①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手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通过学生对托翁眼睛相关语句的分析,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托翁的人格魅力。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泰戈尔

《金色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金色花》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语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
2. 通过对泰戈尔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2. 诗歌语言的鉴赏,特别是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难点1. 对文中特殊句式和疑难句的理解。
2.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挖掘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想象,引发兴趣(1)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们有魔法,可以变成任何一种东西,你们会选择变成什么?为什么?(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变化的动机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为理解课文中孩子变成金色花的情感铺垫。
2. 介绍作者与作品背景(1)简单介绍泰戈尔,强调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金色花》在泰戈尔作品中的重要性。
(2)通过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构建对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为深入文本打下基础。
3. 课文概览,明确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体会文中的情感等。
4.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1)播放一段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鼓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做准备。
(二)课文学习1. 课文朗读与感知(1)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注意语速、停顿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调,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练习,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初中语文八年级阅读理解练习7(含答案)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 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 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 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 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 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 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 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 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 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地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 向性的战略思想。
语文 1.“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B )(3 分)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 的空间数据。 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 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解析】(A、C、D 项概括不当或以偏概全。)
语文 ②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
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 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 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 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 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 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 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语文
⑤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 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 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容 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 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 ①任:推荐。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法律) D.将弃官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虚词释义
1.念无与为乐者 2.何处无竹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 何: 耳: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虚词释义
1.念无与为乐者 2.何处无竹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了”
与: 介词,和 何: 疑问代词,哪一个 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念无与(吾)为乐者。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相与于中庭步。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1 细梳理·虚词通关
题组4 (1)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3)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7)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实词释义
1.解衣欲睡 2.月色入户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相与步于中庭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水中藻、荇交横 8.盖竹柏影也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欲: 户: 念: 遂: 寻: 相与: 中庭: 空明: 交横: 盖: 但: 闲人: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实词释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 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就来到承 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院里(的月光)好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 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句子翻译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念: 考虑,想到 相与: 共同,一起 中庭: 院子里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盖: 大概是 但: 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问题探究
知识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苏轼《书上元夜游》)
拓展
语段对比拓 展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词义迁移通关
加色词释义
1.予欣然从之
语段对比拓 2.更欲远去
展二
课内同义迁移
拓展
语段对比拓 展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词义迁移通关
加色词释义
1.予欣然从之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更欲远去
高兴的样子 将要,打算
课内同义迁移 欣然起行 解衣欲睡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而余兄子瞻名之 曰快哉
命名,取名
名之者谁
3.不然
这样
然后能改(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拓展
语段对比拓 展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对比探究 1.阅读甲、乙两文,说说苏轼与张怀民的性格有哪些相似之处。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苏轼为何找张怀民“夜游”?请从乙文中寻找答案。
拓展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 张君梦得:张怀民。
拓展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语段对比拓 展一
词义迁移通关
加色词释义 课内同义迁移
1.至于赤壁之下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而余兄子瞻名之 曰快哉
3.不然
拓展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7)说明文常见考点:●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一、说明文的类型: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类: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常见题型: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答题思路: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类: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2、空间顺序:方位(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常见题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四、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五、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第一步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式递进的。
3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以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文章的层次反映了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各层之间是连贯的。
介绍产品制作的说明文采用的一般都是连贯式说明结构。
六、说明语言常见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常见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常见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格式:(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常见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常见题型5:文章中“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思路: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具体练习:一、附生植物①附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
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着生。
②附生植物最普遍的特点是附生在寄主植物水平的枝干上及枝干的分叉点上,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堆积尘土,有的低等植物甚至附生在叶片上。
除了叶片附生的植物会对寄主的光照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外,附生植物一般不会对寄主造成损害。
③植物的附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主要标志性特征之一,形成这种现象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
一是环境的空气湿度大,二是寄主表面有一定的腐殖质存在。
有机物的附生现象存在于植物间,尤其在热带与亚热带的森林中最为常见。
④附生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都有附生植物。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附生植物65科850属3万种。
蕨类附生植物常见的有水龙骨科的瓦韦,石韦,水龙骨,星蕨,书带厥子等,铁角蕨科的鸟巢蕨……⑤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由于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的竞争比较激烈,附生的植物就更容易获取来之不易的光源。
附生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已形成非常适应的特性,比如鸟巢蕨的形态似鸟巢状,可以截留尽量多的雨水以及枯落物、鸟粪等,海绵状的枯落物可储存水分,并提供营养物质。
⑥在生态系统中附生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及养分和水分的循环都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附生植物对环境变化还具有指示作用。
人类活动也会影响附生现象的存在。
人类活动剧烈的地方,附生现象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选自《学科知识》)1.文章①自然段“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做着生”一句中的“包住不包吃的现象”指的是(2分)2.植物形成附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3分)(1)(2)3.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据统计”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4.请结合文意阐述植物附生的作用。
(2分)二、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
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
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
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
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
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
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竞然增加了一倍。
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
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
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
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
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
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作用是。
2.第⑤段中加粗的“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B.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C.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4.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
(4分)修改病句专题一、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
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状语位置不当。
如:状语语序:目的或原因、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3、虚词位置不当【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不表示实在的意义,除副词外一般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虚词分法不同,以下指的是现代汉语的虚词)<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移到“把”字前)<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