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

合集下载

16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

想想说说:1、读第一段,你觉得黄山松奇在哪里? 2、这一段除了讲松奇之外,还讲了什 么?
黄山四绝
奇 松 怪 石
云 海
温 泉
返回
美 丽 的 黄 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的 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想想:你怎么理解“黄山绝胜处?”
玉屏楼高居云巅,素有“天上宫阙”之称,前后有著名的迎客松和送客松,玉屏峰 前还有陪客松。海拔1800以上的光明顶、莲花峰、天都峰黄山三大主峰都在附近。这 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所以有“黄山绝胜处”之称,是观赏前海景色的观赏点。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誉为 :
气味。
1名声2称赞
闻名于世 :1听见2听见的事情3出名 4名声 5用鼻子嗅 情有独钟:1金属制品2计时的器具3时间4杯子5集中、
专一。
黄山绝胜:1断2穷尽3精妙的、少有的4一定5极端 四绝:
1断2穷尽3精妙的、少有的4一定5极端
饱经风霜:1充分2满足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 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 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 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 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 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这句话赞美的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奇山”之
称的安徽黄山,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那里风 光的奇丽!
黄山奇松
誉为
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陡崖 潇洒 徐霞客 玉屏楼 黄山绝胜 悬崖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青翠 郁郁苍苍 斜伸 手臂 象征 依依不舍 盘曲 千姿百态 屹立 仰 俯 卧 状如 形似 装点

16、黄山奇松1

16、黄山奇松1
笔架峰
梦笔生花
石猴观海
飞来石
一线天
犀牛望月
龟兔赛跑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玉 屏 楼
16、黄山奇松
黄山的松树奇在哪呢?
qiú 遒 pén 盆
jìng 劲 jĭng 景
píng bīn 玉 屏 楼 宾 客 wò yì 卧 屹 立
听读课文,思考: 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1、总分 2、雄健有力。曲折环绕。 说明迎客松年代很久远了。 3、主人 巨人 主人 4、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精读第三段: “屹立”是什么意思? 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1、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 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2、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熟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精读第一段,思考: 1、这一段写什么? 2、“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 3、黄山的四绝是什么?
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
精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这一段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2、“遒劲”、“盘曲”是什么意思? “饱经风霜”说明什么? 3、找出两个“如同”、一个“好像” 句读一读,这是作者的想像,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这一段写什么?

16 黄山奇松(附教案)

16 黄山奇松(附教案)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 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 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 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 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 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 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 舍地告别 。
黄山奇松 山顶陡崖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情有独钟 潇洒挺秀 绿色巨人 枝干遒劲 枝干盘曲 神奇秀美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姿态独特
绿色巨人 枝干遒劲 枝干蟠曲
自学要求: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词串; 2、把词语送入文中,读通课文; 3、想象松树的姿态,美读课文。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姿态独特
绿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 陪同 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光。
绿色巨人 枝干遒劲 枝干蟠曲
郁郁苍苍:形容迎客松苍翠茂盛。 绿色巨人:形容陪客松十分苍翠挺拔、充满生机。 姿态优美:形容迎客松的形态很美。 枝干遒劲:形容迎客松的枝干雄健有力。 姿态独特:形容送客松的形态非常特别,与众不同。 枝干蟠曲:形容送客松的枝干曲折环绕。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 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 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 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 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 山的象征了。

16、黄山奇松(第2课时)

16、黄山奇松(第2课时)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 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依依不舍地告别。
“ 黄山绝胜处”的工作委员会最近招 聘导游,并提供了如下导游词:“各位 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 看 到的是:——” 请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松树向游客介绍。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状如
,有的仿佛
……它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
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
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
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 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 山的象征了。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黄山松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
悬崖,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 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徐霞客: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 学家,散文家。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 业的第一人。
黄山奇松
自读课文,要求:
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三大
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
标出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
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 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尺把高的
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 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虽然饱 经风霜,却
仍然郁郁苍
苍,充满生
机。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热情好客
它有一丛 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 地欢迎宾客的 到来。

16黄山奇松课件完整

16黄山奇松课件完整

学习目标:
•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运 用“情有独钟、潇洒、挺秀、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遒劲”等词。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黄山松的美和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4、学习作者描写黄山奇松的表现手法。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请读读词语,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黄 山 奇 松
课外链接•ຫໍສະໝຸດ 黄山上的松树生长在岩石缝中,忍 受风吹雨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 空气或腐花败草的营养养活。下无寸 土,只得扎根于岩缝中,置身于海拔 1700多千米的悬崖,饱受风吹雨晒, 从坚硬的岩缝中,从雨后的空气中, 从腐花败草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力 量……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 十年。这棵迎客松更是经历了800多个 寒来暑往。
• 荣誉 情有独钟 陡崖 姿态优美 • 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 宾客 玉屏 盆景 屹立 卧倒
概括大意
•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黄山奇松潇 洒、挺秀,人们对他情有独钟。 •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描写玉屏楼 观松,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 态。
•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黄山奇松千 姿百态,使黄山更加秀美。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 玉屏楼 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迎客松姿态优 ───── 美,枝干遒劲 ────── ,虽然 饱经风 霜,却仍然郁 郁苍苍,充满 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 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 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 出手臂,热情地欢 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宾客的到来。
矗立:重点在直,直而高地立着之意。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屹立:重点在稳固,它可以用于事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也可以用于人。 挺立:着重于直立而不弯曲,还可以喻坚强不屈服。可用于事物, 一般是具体事物,也可用于人。 耸立;主要突出显眼且其高。另外,着重于向上突起,明显地高于 周围的物体

16 黄山奇松

16 黄山奇松

16 黄山奇松教材简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查找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

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翘舌音:状如黑虎(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黄山奇松》课文原文

《黄山奇松》课文原文

黄山奇松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6-黄山奇松(公开课)

16-黄山奇松(公开课)

五(2)班《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

《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者”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奇妙”,以呼应前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味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1.同学们,莫老师对旅游最感兴趣了,你们能告诉我柳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吗? (大龙潭景区、柳江体面、柳侯景区、帽和公园、胡志明故居、大韩民国暂时政府遗址、古老城市地标——东门城楼~~~~~) 这么多风景名胜,看来柳州的旅游资源还挺富足的。

那在这些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快速浏览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萧洒、挺秀的身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郁郁苍苍”、“屹立”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地广博,山清逸,水恬静,树含蓄,草质朴,你知道哪些祖国的
风景名胜?(板书:黄山奇松)今天让我们去黄山看看,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课文重点写什么?
2、抓住课题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重点
(板书:明重点)
3、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理层次呢!(板书:理层次)围绕“黄山奇松”
你想课文会具体写什么?(板书:知内容)
4、根据“黄山松树是怎样的”“它奇特在哪里”我们可以知道文章层次。

二、理清课文
1、自由读课文,理清层次。

作者是怎样写黄山奇松的?
2、小组交流。

3、汇报。

一(1)奇松是黄山一绝;二(2)具体写三大名松;三(3)黄山松千姿百态
三、学习生字词
1、第一课时我们除了了解课文、理清层次外,还应学什么?(读好课文,学习生
字词)
2、你准备怎样学习生字词?
3、小组学习。

4、交流:(1)你学会了什么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说)
(2)是怎么学会的?(方法指导)
(3)相机造句:“饱经风霜”、“屹立”。

四、读通课文
1、你准备怎样读好课文?选择难的句子读好。

2、在小组中读。

3、自告奋勇读。

评。

4、读了这些句子,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们插上翅膀去欣赏一下吧!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通版插图,师背第一自然段,生听,记住给你印象深刻的词。

2、交流。

3、自读,你体会出什么?
点拨:
(1)“四绝”说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美到极点,所以全世界都知道。

(2)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奇)
(3)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4、黄山真不愧为“天下第一山”,通过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激情吧!齐读。

六、课堂作业
你觉得本堂课应该做些什么作业?
1、必做题:抄写生字词。

2、发展题:造句。

3、机动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
天下第一奇山吧!齐读课题。

2、从课题看,课文重点写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儿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打开书,读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节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松呢?再读课文,用“——”划出。

谁来说?谁来把它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
3、出示投影片,这三棵奇松你认识吗?不认识?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去认识。

准备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

(可加上自己的语言)
4、谁愿意?先在找出你要介绍的,贴在黑板上,指着图介绍。

(生贴板书)(相机板书:虽然……却……,……如同……,……好像……)
5、他说得怎么样?说法指导。

(板书:名称样子感受)
6、四人一组看书上的图说。

互相评一评。

7、谁想说?(生抢说,贴图)
8、书上是怎么写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

9、黄山松真奇呀,我们真想插上翅膀去看一看,你愿意做导游带我们去吗?
10、怎么做导游呢?首先要有礼貌,怎么说呢?还要有导游词,它就在课文中。

11、分组练说。

12、每组推荐一个说,评。

奖导游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黄山奇松不愧是黄山第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远看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省略号说明什么,除了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还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2、看课件:黄山奇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作业
1、学到这儿,有什么话想说?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可以怎么办?
2、出示:
(1)阅读祖国风景名胜等文章,办一份手抄报;
(2)上网查阅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
(3)到图书室找一找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书,看一看;
……
选择感兴趣的做。

板书设计:
迎客
松虽然……却……
黄山奇松陪客松……如同……
(千姿百态)送客松……好像……
……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