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最新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教学重点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教学难点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Hale Waihona Puke 方法案例分析教学讨论教学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2学时,实训学时
教 具
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视频资料】演示一段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注意比较,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前面集体经济的地位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集体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个说法是不同的。(简单了解即可)
[活动平台]规划职业生涯
目标:分析社会、了解自我,认识我们所处的制度背景,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和规划意识。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经济实现形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步骤:课前分四组,分别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规划写成交流稿讨论自己计划的实施方式,如创业规划或应聘相应经济性质单位的准备工作、必备技能等。明确自己想在工作岗位上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总结】: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种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需要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教师引导】: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生产力状况,那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教师引导】: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4课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4课教案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商品。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分钟)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
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4分钟)
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个人收入与分配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个人收入与分配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所在
年级
二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第三课 第1课时 个人收入与分配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运用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效率
: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教师活动】:请分析教材26页小芳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教师讲评】:小芳的爸爸是按劳分配;小芳的妈妈是按个体劳动者经营分配;小芳的哥哥的收入是资本和经营收入;小芳的奶奶是资本收入。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公平的制度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师讲评】:
政府应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再分配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调节目标本身就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重点
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难点
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法

【教案】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第2课【精华】

【教案】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第2课【精华】

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教案第2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教学用时 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企业的含义与类型,理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解中职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

[2]思想教育目标:形成作为劳动者要具备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

教材分析难点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重点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具备的条件。

教具《教师教学用书》、《学习与指导》、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用时清点人数: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复习提问:[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3]价值规律有什么作用?[4]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预习新课4分钟讲解新课第二课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一、企业的生产发展(一)企业和企业的主要类型1.什么是企业?老师: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素:第一,企业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不是搞慈善,都不愿意做赔本生意,投入一百万至少希望赚回一百多万,否则不如不干。

第二,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是从事政治军事活动。

第三,企业向企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如汽车厂向社会提供汽车产品,宾馆向社会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第四,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不是乌合之众,大家有目的聚在一起赚钱。

以上四点是企业概念的要点。

2.企业类型 16页[1]按照经营内容和行业属性,企业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如宜宾五粮液)、农业企业(如大型养猪场、大型农场)、商业企业(如百货公司、沃尔玛商场)、交通运输企业(如客运站、港口、东方航空公司、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科技企业(联想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都的地奥心血康)、建筑安装企业(如某某建司、中国水电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四川路桥公司、湖南路桥公司)、邮电企业(如四川邮政公司、云南邮政公司、中国快递公司)、金融企业(如中国的中大商业银行,既然是商业企业,又是金融企业;如保险公司也是金融企业)。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中职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供求关系与市场-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经济增长与发展2. 政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国家与政府- 政治制度与政府职能- 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3. 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和互动体验等。

通过问题导入、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发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你认为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知识讲解(40分钟)- 设计教学PPT,结合图表、案例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济、政治或社会问题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展开讨论。

4. 案例分析(3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 学生就案例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4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企业或政府机构,亲身体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关活动。

-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撰写参观心得和体会。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 学生进行小结,阐述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定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等。

-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对参观经历的整理和表达能力。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完整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完整教案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1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复习旧课要点: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课外作业(或复习题):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不是任意的,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最新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最新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3,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课后反思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
【讲授新课】
第12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教育是兴邦之本
1、 情景一: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国家助学金达到308亿元,其中,中职学校的国家助学金超过一半。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后,受资助的学生达1600万人,占当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
2、社会保险
(1)含义: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失去生活来源的时候,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保证公民和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范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3)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3、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重点)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的重要基础。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教育是重要的公共产品,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公平。
3、以我校部分学生的就业实例让学生在此领悟中职生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4、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职生遇到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好时期,更应该珍惜学习机会。
总之:从现代化建设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结构、数量上看,从中职生的继续升学途径上看,从中职生的就业渠道上看,中职生大有前途。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途径,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上职业学校大有发展前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课时计划
第1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教学用时
2
教学
目标
1、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情感体验: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师:在照片中我们看到很多美食、华服和各种生活用品,这些关系我们日常吃穿用度的物品,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买卖商品的货币、以及我们买卖商品的消费行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步骤
(一)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商品?(5分钟)
师:都不好,通货膨胀使得百姓的钱不值钱了,生活水平降低;通货紧缩使得商品不值钱了,生产动力减弱,经济停滞不前。
③贮藏手段(目前货币只能是金银,美国国库的金砖)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思考:电子货币是商品吗?
师:不是,电子货币只是货币形式的变化,代替货币行使其职能,和纸币是一样的。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1、商品价格(2分钟)
3、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分析其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教材分析
难点
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重点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用时
一、导入(2分钟)
播放介绍上海特产(组图),引起学生兴趣。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商品。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分钟)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师:商品的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你能说说近一两年你所感受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吗?
2、影响价格的因素(5分钟)
①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反过来则越低。
例:生产一件短袖T恤和一件长袖T恤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所以价格有区别。(复习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文化产生的供求差)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
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了解商品。
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
思考:水里的雨花石很漂亮,是天然产生的,那么雨花石是商品吗?
师:雨花石虽然是天然产生的,但是人们收集它、选取它也付出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所以用来买卖的雨花石也是商品。
教学过程
教学用时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思考:如果大家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都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发生变化。
(三)消费和消费观(15分钟)
1、不同的消费行为
消费的方式:钱货两清;信贷消费——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等。
2、常见消费心理
①求同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求名心理;④求实心理
3、P6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5分钟)
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小游戏: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折幸运星,分别记录下每人完成的时间。
思考:这些幸运星的价值相同吗?
思考:价格和供求间是相互影响的,试从P7的养鸡图中体会两者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作用(10分钟)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用时
例:以学生劳动课中的人员分配为例。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师: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效益。(看P8的图片)
例:冬天卖棉衣——棉衣价格高,夏天卖棉衣——棉衣价格低;
在超市买方便面便宜,在火车上买方便面贵;
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卖便宜,在国外卖贵。
3、价值规律(3分钟)
价值规律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图P7)
4、货币(10分钟)
(1)货币产生的过程
师: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①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
②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
③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P4
组图: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师: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每个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的时间都是不相同的,这个叫做“个别劳动时间”。无论个别劳动时间是多少,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此这三个产品的价值是相同的。
补充:一般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值决定。如几个同学折叠幸运星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