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真实的黄海海战

合集下载

邓世昌血战黄海的故事

邓世昌血战黄海的故事

邓世昌血战黄海的故事邓世昌是我国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段故事是怎样的?甲午战绩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担任致远舰管带,战中,连连击中日舰。

致远舰以一敌四,后撞向日舰吉野号。

致远舰被击中后,邓世昌坠海,拒绝相救,以身殉国。

提到甲午海战,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不是挪用海军军费的慈禧太后,也不是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而是那位用军舰撞向日舰、惨烈报国的邓世昌。

除去后世对邓世昌当时的行为的争议。

潜龙入海1868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船政局,在福州马尾效仿西方建立造船厂,后清廷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总理船政大臣,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舰船和海军人才。

当时,招收了广东籍通晓英文的学生共十人到福州船政学堂肄业,邓世昌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他学习目的明确,且又聪颖过人,入学后的各门课程考核皆列优等,深受沈葆桢的青睐和器重。

然而,尽管表现优异,邓世昌的事业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以福建学生为主的福州船政学堂,广东籍的邓世昌可能受到一定排挤,如达到条件却因“人才短缺”这样的借口,错失出国学习的机会,从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

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听闻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调邓世昌到北洋差遣。

随后,邓世昌随丁汝昌赴英国接购新船,期间,他趁机考察西方海军的发展情况,以弥补未能出国学习的遗憾。

1882年,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日本拟趁机发动战争。

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援助,命邓世昌以兵舰护送。

邓世昌驾“扬威”,“鼓轮疾驶,迅速异常,径赴仁川口,较日本兵舰先到一日”,“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

事平后,荐保游击,并被赏勃勇巴图鲁勇号。

北洋大阅海军时,英法美日等国水师提督借来观操,会办海军大臣李鸿章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谕旨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覃恩赏给三代一品封典。

邓世昌深知国家处危亡之时,报国的心情殷切,常与身边的人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袵席波涛,不避艰险。

中日甲午海战

中日甲午海战

中日甲午海战:日本海军未直接击沉清朝一艘军舰1894年9月17日午后发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是甲午战争中海上战场最激烈的一场战役,也是世界海军史进入19世纪后,空前惨烈的大海战。

与战后中国人普遍对邓世昌和“致远”舰的事迹集中关注的情形相似,日本海军在这场海战中也有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铁甲舰是世界海军发展进入蒸汽时代后出现的主力舰种,因同时具备巨炮和重甲而威名赫赫,当时的海军国家以能装备铁甲舰为傲,一如现代海军对于航空母舰的膜拜。

1885年,中国北洋海军获得了德国建造的“定远”、“镇远”号一等铁甲舰,瞬时成为亚洲第一海军,也一度据此控制了东亚制海权。

视己身为海洋国家的日本全社会因此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更将中国的铁甲舰视作日本实施“开拓万里波涛”扩张国策的巨大障碍,日本海军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筹谋要打沉中国的铁甲舰。

大东沟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各舰对中国的“定远”、“镇远”号两艘铁甲舰给予集中“关照”,然而竭尽所能也未能实现击沉的战果,甚至还留下了日军旗舰“松岛”上一名重伤的水兵临死前望着岿然不动的“定远”慨叹“‘定远’为何还打不沉”的故事。

唯一让日本海军能够聊以自慰的是,在海战进入到收官阶段的下午5时之后,北洋海军一艘名为“经远”的军舰被其击沉的事件。

迟到120年的疑点整场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共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四舰,然而仔细考证各舰的沉没原因便能发现,“超勇”舰事实上是重伤后因为舰上所起的大火愈演愈烈,被火烧沉;“扬威”舰则是重伤后,又被向战场外逃跑的北洋军舰“济远”撞击漏水而沉;中国社会传颂的“致远”舰战沉事迹实际是在向日舰冲锋途中,受伤越来越重,突起爆炸而沉,均不是日本海军直接攻击所致。

根据日本海军档案,只有“经远”舰是明确记录的被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一直攻击到沉没的中国军舰,更为重要的是,“经远”舰还是一艘被称为“小铁甲舰”的军舰,在没有能打沉一等铁甲舰的情况下,获得了击沉小铁甲舰的战果,也勉强可以拿来彰显国威、军威。

甲午战争之大海战

甲午战争之大海战

1895.2 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被攻陷。战 争结束,清军惨败。
经典影片《甲午风云》是1962年摄制的。片中, 邓世昌命令致远舰上的水兵将弹头拔下,从炮弹 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这一情节,每个中华 儿女必然无比愤慨,没想到清廷的腐朽竟至于此。
然而,为什么大战在即,北洋海军的炮弹中却装 满了沙子呢?原来,当时北洋海军各舰使用的炮 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则是实心 弹。开花弹的弹头内填充的是火药或炸药,击中 目标后会发生爆炸;而实心弹的弹头内则很少装 药或不装药,更多时候是填充泥土、沙石来配重。 实心弹击中目标后当然不会爆炸,其作战意图是 凭借重力加速度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那时候国内 可以大批量制造实心弹了。
而今不复当年之耻,我国的领海意识日 益清晰,海上力量不断加强,而今辽宁 舰的服役更是意味着中国人开始拥有自 己的航母了,让我们一睹辽宁舰的丰姿
甲午诗词
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 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
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
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 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甲午海战,从反面演绎了“器”与“道” 的古老哲学命题。人,永远是战斗力中最活跃 最基本的因素。武器本身并不是战斗力,任何 武器的效用都要通过人去实现。在信息化、网 络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军队的武器装备不断更 新换代,战斗力生成模式深刻嬗变,新型作战 力量不断涌现,这对人的思想观念更新、军事 理念和战略战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 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黄海大战

黄海大战

下午 3 点多,定远号忽然中炮失火,火势极为猛烈。日舰第一游击队乘机扑来,在这千钧一发时刻,镇远上前掩护,同时致远为了保护旗舰,开足马力驶向定远之前迎敌,定远转危为安,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却在激战中中弹累累,身负重伤。此时,日舰吉野正在致远前面,吉野是敌舰中最为精锐部队,而邓世昌早已对吉野的横行无忌万分激愤,准备与它同归于尽以扭转全局。于是,受伤的致远在管带邓世昌的指挥下加大马力,冲向猖狂的吉野,然而,日舰第一游击队有所准备,致远中炮,同时被鱼雷击中,顿时沉没,全体官兵 250 人壮烈牺牲,邓世昌拒绝登上驶来营救他的军舰 , 他的爱犬凫到他身边衔住他的胳膊不让他沉没,邓把它呵斥走开,爱犬又衔住他的头发,邓发誓要与舰共存亡,毅然把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随之淹没。
在这时,北洋舰队连后来赶来参战的大小舰共 13 艘中,只剩下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艘还在坚持战斗,明显处于劣势,北洋舰队的处境更加困难。
然而,四舰将士拼死战斗,力挽危局。下午 3 点 20 分,双方舰队开始分两群,同时进行战斗,日舰本队五舰缠住定远和镇远,第一游击队四艘专力进攻靖远、来远。激战中,临时结成姊妹舰的靖远、来远均受重伤。 5 点左右,二舰经抢修后重新投入战斗,化险为夷。而定远、镇远两舰在日五舰的猛烈轰击下顽强不屈,刘步蟾与镇远管带林泰曾、帮带大副杨用霖紧密配合,共同对敌,勇敢无畏,终于顶住了日舰本队五舰的进攻。激战中,镇远管带林泰曾发炮击中敌舰松岛,引起敌舰失火,使之几乎沉没 , 松岛号完全丧失战斗力,最精锐的吉野受伤惨重,赤城舰长丧命,比睿,西京丸也受重伤。
俄舰队的突围行动失败,损失包括舰队司令在内的343人,日方伤亡226人。除旗舰太子号以及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逃往中立国外,大部分退回旅顺的俄舰再没有尝试突围,战舰的火炮被拆下安装在俄军陆上的阵地,水兵则被编进陆军守备部队。随着旅顺的失守,驻守旅顺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初中历史演讲:黄海大战精品PPT课件

初中历史演讲:黄海大战精品PPT课件
从这个意义上讲,距离就等于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 带着对自己思考后肯定的回答,我安稳的睡去。
当心平和了,睡眠也就踏实了,也就能为第二天的童话镇“漫游”提供力量了。
第二天早八点,民宿老板娘准时敲门,在简单收拾过后,就出发前往迪士尼乐园了。
迪士尼乐园,在这片最神奇而真实的土地上,总有一些属于你自己的magic moment,我们虽然知道它不是生活的避难所,但总还是想让这份美好永驻。
我看过一本专门写日本木匠的书,叫《匠人精神》。很多人可能知道出自日本家具职人的精品家具“秋山木工”,但并不知道一个家具职人是如何修炼出来。
在大多数人眼里,好像木匠没什么好学的,是一个虽带技术却传统古老的行业,可创始人秋山利辉,不但为家具行业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也成为各行业企业管理的典范。
一个木匠,从进入“秋山木工”开始学艺,需要长达八年的学习时间,期间还要经过这样那样的锻炼和筛选。就像秋山利辉说的:“想做事先要做人”。整整八年时间,秋山利辉用在修人上的时间95%,花在传授技艺上的时间是5%。这完全和现代人“短”、“平”、“快”的思想,形成强烈的反差。
花大量的时间是把事情做好的前提,这完全无可厚非。就像写作,虽然我持续写作将近三年,每次朋友们打趣,问我:“什么时候出书?”,我依然会胆怯。我不确定,我写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毕竟写作的时间太短、太少。
因为整天读书,一边读名著,一边写作,却越写越感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那些名著博大精深,每一句话都像是精雕细琢。我甚至怀疑过,那些伟大的作家内心如何能装下那么多的连珠妙语、深邃的思想、以及精彩绝伦的故事?
• 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 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 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 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丁汝昌立即下令迎战, 列成人字队阵的北洋舰队,以定远、镇远居中直扑敌舰。 战斗开始时,定远发炮震塌飞桥(一说被敌炮击塌,不确 ),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被摔伤,随之信旗被毁,各舰 失去指挥。日舰利用航速快、速射炮位多的优势,避开北 洋舰队定远、镇远两主力舰,绕向北洋舰队侧后,

大东沟海战的背景是什么

大东沟海战的背景是什么

大东沟海战的背景是什么大东沟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又被称为黄海海战。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东沟海战的背景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大东沟海战背景大东沟海战背景记载此次战役是中国和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战,又被称为黄海海战。

大东沟海战背景介绍在1894年海战发生之前,我国附属国朝鲜发动战乱后求助于清政府,这时日本不请自来与中国联手平定了叛乱,但日本借此占领朝鲜并袭击运兵船,北洋舰队与之进行激烈交战。

日军海军在大东沟海战爆发前就整合为联合舰队,并划分了四个小分队进行战斗。

同年7月末,日军海军第一游击队突袭北洋旗下的广乙和济远两艘巡洋舰,并俘获操江号炮舰,这就是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的全面爆发。

北洋水师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护送援军登陆并抢夺黄海海域的控制权,所以清军当时集中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带巡查。

8月因为日本海军步步紧逼威海,光绪皇帝责难于北洋提督丁汝昌,迫于皇帝的愤怒和社会舆论压力,同年9月丁汝昌指挥北洋十二艘主力舰船开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以便顺利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的保护战略相反的是,日本海军在开战前就已经制定了夺取制海权的计划,并于北洋水师出发后第二日逼近鸭绿江,寻找目标与北洋水师决战。

大东沟海战背景最后强调了当时清军海军里面属北洋水师实力最强盛,除此之外的福建、南洋和广东三支舰队在此战中几乎无作为,眼睁睁看着北洋水师灭亡。

大东沟海战经过大东沟海战经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94年9月17日12时50分至14时。

这一阶段的基本形势是:北洋舰队将弱小军舰置于右翼,主力铁甲置于最中成雁行队列作战,结果右翼遭到日军围攻而略受损失,相对应的是日本舰队将弱小军舰置于最后方鱼贯纵阵队列,后因北洋舰队从中截断而遭受沉重打击。

这时双方都将敌方的弱舰位置作为进攻的目标,虽然彼此都有伤亡但胜负未分,但日本海军的鱼贯纵阵被打乱,而北洋舰队仍保持初始队形匀速作战,所以在此阶段,占据上风的是北洋舰队,日本舰队则处境艰难。

甲午战争中的世纪大海战:大东沟海战

甲午战争中的世纪大海战:大东沟海战

甲午战争中的世纪大海战:大东沟海战大东沟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

亦称中日甲午海战、黄海海战。

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甲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

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

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

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9月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

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馀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9月17日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

9时,北洋水师舰队开始「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水师。

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馀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

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它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的清朝与日本之间。

这场战争主要以海战为主,两国的海军力量逐步展开对抗,成为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讨甲午战争中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

1. 徐家汇海战徐家汇海战是甲午战争的第一次重要海战,也是清朝与日本之间的第一次碰撞。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4年8月1日,地点位于上海附近的徐家汇海域。

清朝派出旗舰定远舰与保定舰作为主力,日本则派出了松岛舰、广岛舰等战舰参战。

海战开始后,日本舰队表现出色,在几次交战中迅速占据上风,令清朝舰队疲于应对。

最终,清朝舰队派遣了龙泉舰等勇敢的战舰参战,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尽管清朝舰队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但最终还是不敌日本舰队,徐家汇海战以清朝舰队的失败告终。

2. 鸭绿江海战鸭绿江海战是甲午战争中清朝与日本的第二次重要海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地点位于辽东半岛附近的鸭绿江口。

清朝派遣了自新蔡舰、个旧舰等主力舰参战,而日本则派出了各类战舰对抗。

这场战斗中,日本舰队展现出卓越的战斗能力,迅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清朝舰队在鸭绿江海战中遭受重创,不得不撤退至渤海湾。

这场战斗的失败,进一步揭示了清朝海军衰败的事实。

3.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清朝与日本展开的最为激烈的一次海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至19日,地点位于黄海海域。

清朝派遣了定远舰、镇远舰、靖远舰等主力舰,日本则派出了松岛舰、广岛舰、朝阳舰等战舰对抗。

战斗开始时,双方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互相推动对方舰队的沉溺。

黄海海战中,清朝舰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战术不妥和装备矛盾等,使得清朝舰队处于弱势。

最终,日本舰队取得了胜利,迫使清朝舰队撤退。

4. 威海卫海战威海卫海战是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之间海战的最后一次交锋。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5年1月20日至21日,地点位于山东威海卫附近海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中,真实的黄海海战第十三章,真实的黄海海战“方事之殷也,京师召一西将,盖素在德国陆军中熟谙陆战之学,其才又足以副之者也。

其人既登定远,海战之役,亦颇不弱。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事以秘成,语以泄败。

本来,汉纳根精心制定的突袭日本的计划可以扭转中日战争的胜败,但是,隐藏在李鸿章家中的奸细又一次开始了卖国的勾当,他知道了汉纳根的计划后,立刻报告了日本的谍报人员,日本大本营获悉这一计划后,马上在东京紧急布防,并开始在智利活动,花重金贿赂有关人员,力图打消智利的卖船计划。

本来通过汉纳根的关系,智利与中国已经谈好了军舰价格,但是,由于日本的阻扰,智利又反悔了,他们不好推翻已经定好的协议,智利就声称,将船卖给中国的价格不包括船上军械装备的价格,他们只将空船卖给中国。

而对于中国来说,花钱买来2艘没有战斗装备的空船,等同于废铁。

于是,这场交易只好作罢。

汉纳根知道,肯定是日本又在捣鬼,戴乐尔也是失望之极。

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两星期后来一大震击,智利所拟价并未包括军械,议遂寝。

……日人于此事直接或间接有影响乎?盖不独疑似而已。

”奇袭日本的计划搁浅了,此后不久,汉纳根和北洋舰队就遭遇了惊心动魄的中日黄海大战。

也就是我们国人都知道的中日甲午海战。

大东沟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

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从那以后,日本得以从海、陆两方面对中国本土实施进攻,可以说,黄海海战的失利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结果。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那场著名的海战吧。

当时,朝鲜战事紧张,北洋水师奉命运送陆军前往增援。

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共12艘,由海军提督丁汝昌,海军总查,副提督汉纳根率领,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16日中午,北洋舰队到达鸭绿江大东沟口外。

丁汝昌命令镇南、镇中二炮舰和4艘鱼雷艇护卫运兵船入口,平远、广丙二巡洋舰锚泊口外,担任警戒。

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广甲、超勇、扬威则由丁汝昌亲率,在口外的大鹿岛东南海域防止日军偷袭。

运兵船自江口沿江上行到达预定的登陆地点,援兵立即开始登陆。

9月17日拂晓前,日本的联合舰队驶抵距大东沟130公里远的海洋岛,并向大鹿岛方向搜索前进。

此时,北洋舰队对日本海军的到来还不知道,日本海军也不清楚北洋舰队的确切位置。

但是,两支舰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接近,一场激烈遭遇战即将爆发。

9月17日清晨,中国陆军在大东沟登陆完毕,北洋舰队护航任务完成。

北洋水师开始在海面上操练。

10时23分,日本的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了北洋水师。

发出了警报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日本联合舰队立刻进入了作战准备。

10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定远舰上一名实习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簇簇黑烟冉冉而起,海天之际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几乎与此同时,各舰也发现了驶来的日本舰队,丁汝昌闻报,急忙与总查汉纳根登上旗舰定远飞桥,了望敌情。

战斗警报也立即响起。

自从高升号事件以来,北洋海军将士求战心很强,“渴欲与敌决一快战”,“以雪广乙、高升之耻”,因此,士气十分高涨。

12时05分,日本联合舰队摆开了战斗态势,由第一游击队的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4艘速度快,机动的巡洋舰在前,舰队主力舰松岛、严岛、桥立、比叡、千代田等军舰在后,呈单纵阵,接近了北洋水师的舰队。

这种阵形的优点是,正面迎敌的面积小,能迅速与敌接触。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即旗舰定远号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

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已经到了可以攻击的范围内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首先向日本联合舰队开炮了。

但未命中。

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四艘军舰在距离北洋水师军舰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

12时53分,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松岛号开始发炮还击。

在炮战中,定远号的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同在飞桥上指挥的汉纳根也受了轻伤。

由于信号索具被毁,定远号已经无法发出任何信号进行指挥了,从那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了跟随定远号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各军舰开始了各自为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北洋水师备战的松懈,战前没有沙盘推演,没有战斗预案。

象“如果旗舰失去指挥能力,谁来代替旗舰指挥”这个最基本的预案都没有制订,就匆忙的投入到了战斗中了。

从那时起,战斗的主动权就被日本联合舰队掌握了。

13时左右,日本第一游击队的军舰的火炮击中了北洋水师舰队右翼的超勇、扬威两舰。

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两舰起火。

日本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叡、扶桑、赤城成为了北洋水师的打击目标。

比睿、赤城两舰受重伤。

第一游击队的军舰左转,开始回救两舰。

本队的舰队右转,对北洋水师舰队形成夹击的阵势。

14时20分,日本军舰西京丸号中弹起火,退出了战场。

北洋水师的超勇号沉没,扬威号重伤,驶离战场后,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号发炮命中了日本的旗舰松岛号,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

15时04分,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号再次中弹起火。

15时20分,日本的第一游击队各军舰开始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舰。

致远号上的管带就是我们知道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邓世昌小的时候就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邓世昌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

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

在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日本的第一游击队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递给他一个救生圈,被他拒绝,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所养的爱犬“太阳”也游到了他身旁,咬着他的胳臂要救他,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着犬一起入水,一同沉没于黄海的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北洋水师的济远(舰上的管带就是方伯谦)、广甲两舰在致远号沉没后,迳直驶回旅顺军港(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

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15时30分,日本联合舰队的松岛号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

16时10分,北洋水师的靖远、来远号受伤,退向大鹿岛。

此时,双方开战开始4个多小时了,双方损失都很严重,已经无力再继续作战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松岛号则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的信号,开始了撤退的准备。

17时左右,北洋水师的靖远、来远号经过抢修恢复了战斗力。

靖远号代替旗舰定远号升起了指挥旗,并发出了收拢各舰的信号。

17时30分,北洋水师的经远号沉没,管带林永升与船上大副,二副一起壮烈殉国。

日本的联合舰队也发出了“停止战斗”的信号,双方军舰脱离战斗。

海战结束。

在黄海海战中,日本倾全力攻击,北洋舰队全力相搏,中日双方均受到了重大损失。

北洋舰队伤亡800余人,损失了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舰,其余各舰也程度不同地受到损伤。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伤亡300余人,参战各舰均受损伤,其中旗舰松岛号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西京丸也几乎被击沉,吉野、比睿、赤诚也遭到重创。

双方参战的军舰如下:大清北洋水师舰艇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珪)、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炮舰:镇南、镇中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日本联合舰队舰艇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本队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长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长大佐日高壮之丞)、比叡(舰长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长大佐内田正敏)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炮舰:赤城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对于黄海大战,汉纳根在战后的记述很简略:“西历九月十七号,始遇之于鸭绿江,遂命开战。

诸华舰颇能如余之意,直至弹药罄尽,日舰亦已无弹可击,余乃救定远、镇远两巨舰而返。

”后来,汉纳根回国后,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对于中日战争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日本舰队是以正规精巧的技术驾驶操纵各舰,用其所有远远优于中国军舰的枪炮等各种武器和优越的速度困扰我舰。

日本舰队发射的速射炮弹,虽然没有给定远、镇远二舰的船员造成生命危害,但密如雨点倾注在清国军舰的甲板上。

特别如镇远竟遭到二百发左右的炮击,其中三弹命中装甲,但未能打穿。

其次,日军于战斗中,经常把军舰开到距我二千到三千米的距离,只有一次敌我两舰交织一起时,二者距离才近到一千二百米。

二千三百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三十二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此外,经远、超勇及扬威三舰也遭到日舰炮击起火而沉没。

在此,我想特别应该加以强调的是,此次海战一开始,双方刚一发射大炮还不到三十分钟,日本和中国两舰队就全部起火。

敌我各舰甲板上部的木造物全被烧毁。

烟筒也弹痕累累,密如蜂巢,指挥塔全都倾倒。

到傍晚海战结束时,中国各舰的炮弹已全部打光,幸而未遭日舰追击,始得集中于旅顺口。

我在此仅就日本舰队的战斗作风略加评论。

伊东中将率领的军舰共分两队,第一队由自己亲自指挥,该舰队由海岸护卫舰二只、小铁甲舰二只、炮舰一只组成;第二队由高速巡洋舰二只(四只)组成,由坪井少将率领。

第二队以其速度快,易于操纵驾驶,迅速敏捷为日本舰队立了奇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