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分析滑坡成因

考试必备:分析滑坡成因
考试必备:分析滑坡成因

考试必备:分析滑坡成因

形成的,但是形成与发生是两个不对等的概念,滑坡的发生往往除了具备形成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诱发条件。基于此笔者将滑坡成因划分为形成条件和诱发条件。形成条件可具体概括为地形地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条件;诱发条件可其归结为自然条件和人为扰动条件。

(1)地形地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大坡度的情况下滑坡才会下滑释放能量,据统计显示,当坡度达到20度至30度时坡体就有下滑的可能。地雏形在构造运动后接受沉积,在一些陡峻的基岩上地层沉积时本来就是一种接近极限的状态,固结后土体之间仅仅靠层间粘结力和摩擦力维持平衡,当斜坡上覆荷载过大或者山脚处的挤压力不足时,坡体的力学平衡向极限状态靠,这就为滑坡创造了物理力学的条件。

(2)地层岩性条件。从摘要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滑坡的要素之一就是滑动面或者滑动带,而地层岩性主要影响的就是滑动面的形成。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沉积物不同直接导致成岩后的岩性不同,比如新近纪、古近纪等沉积的泥岩、页岩、或者是系,还有一些在沉积间断时遭受强烈分化的地层再次沉积到现在,上述地层都是岩性软弱、力学性质极差的。当上覆土体过重时会在斜坡层内产生剪切作用,而岩性弱的岩石由于抵抗能力不足将首先被破坏,形成塑形带或破碎带;如果坡体内地下水过高或者降雨入渗,泥岩页岩会与水发生水化,自身的c、值

急剧减小,成为潜在的滑动面。因此地层岩性条件是滑动面的形成条件。

(3)地质构造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带滑坡发生的几率很大。这是因为构造运动也是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首先它会影响滑坡的分布,比如在地层断裂地带,滑坡会在断裂两侧成群分布;其次构造能量的释放会影响地层的沉积条件,构造的不连续运动会使地层产生不连续沉积,也会使得地层的固结程度由于受到扰动而有所降低;构造在运动时往往会有构造产物生成,这些产物则会发展为岩层内部的力学性质较差的软弱结构面,也可能形成滑动面。因此地质构造条件对滑坡而言也是十分重要。

(4)水文地质条件。在滑坡形成过程中,水的作用不容小觑。水与岩土体接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土体的性质发生弱化,抗滑能力显著降低,比如前文提及的泥岩页岩;再者,水还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对岩土体的摩擦力具有消弱作用;地下水的孔隙水压力过大时会对上覆岩土体产生一定的托浮作用,从力学角度看是一种减小正向压力的有害力。因此当坡体有降雨入渗或者是地下水过高产生渗透作用时,会加速岩土体的弱化,降低其力学性质,进而促进滑动面的形成。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重要条件。

(5)形成条件里还有人类活动条件。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为发展自己的文明而努力,希望通过改造自然提升自己的生存质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类的工程活动。那人类的工程活动到底如何影响呢?为了达到一定的工程目的,工程中开挖边坡是十分普遍的,一旦有侧向凌空面那就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在某些大型工程中,工程废渣量也是非常巨大

的,当这些废渣处理不当时也会引发滑坡,比如将其集中堆在到坡顶处,这样无疑会增加下滑力;人类的某些工程机械能量巨大,在工作过程中的震动会使得下覆土体变得松散,也会有滑塌的可能。人为因素的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滑坡的发展。

(6)当上述形成条件都具备后,还需一定的诱发条件才能使得滑坡发生。自然诱发条件主要包括降雨融雪的影响和一些地质作用能量的触发。俗话说十滑九雨,当有降雨和融雪时,水会沿坡体入渗或者是沿已有的后缘裂缝直接渗入到滑动带上,使滑动面上的摩擦力急剧降低,为了达到新平衡,滑动面会不断发展贯通,当滑动面完全贯通后,滑体将再无阻力发生下滑,除此之外,降雨融雪会增加坡体的上覆重量,使下滑力增加,也可以诱发。地质能量作用主要是地震作用,地震的能量释放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发出,到达坡体后会产生一个地震力,这个力的参与会导致坡体下滑力增加,抗滑力减小,进而发生坡体失稳。除此之外还有火山喷发或者是山体崩塌都可能诱发滑坡,根本上都是地质力破坏了坡体的力平衡。

人为诱发的因素就比较广泛了。前文提及的工程活动就是极其广泛的诱发方式,比如就地取材直接挖掉了山脚的岩石,或者是为了节省经费直接将建筑垃圾随意堆积,这样的活动都会使得坡体的抗滑力下降进而失稳;在开矿区或者是采石场放炮是常用的手段,其实引爆后爆炸力也会引发滑坡,其道理与地震作用时一样的;人类的不合理的灌溉措施也会诱发滑坡,当灌溉用水集中排放或者经过某些地表断裂时,水会下渗,长期作用会使坡体滑动面贯通,其道理很降雨影响作用一致。

滑坡范广害大,且成因复杂,目前已经是全世界的研究课题。笔者水平低微,尚不能将其全部的发生条件一一分析,实为抱憾。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摘要]滑坡是在山区地域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常伴随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推理剖析,并对其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仅供同业参考。 [关键词]滑坡形成条件力学模式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78-2 0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我国地形结构可以看出,山区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2/3强,这种地形和地貌特征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地震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使得滑坡、泥石流活动更为频繁。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整治滑坡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试图从研究数表、力学曲线、经验公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体形成条件与形成因素,为人类造福。 1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由于斜坡岩(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的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二者表现虽有不同,但平衡关系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1)当滑动面沿AB滑动时的力系如图1所示。其平衡条件为 E=KGsinα-Gcosαtgψ-cL。 式中:G―滑体总重量,KN/m;α―滑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L―滑面长度,m;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K―安全系数;E―滑体下滑力,KN/m。 很显然,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当滑动面沿圆柱面滑动时的力系如图2所示。图中AB为假定的滑动圆弧面,其相应的滑动中心为O点,R为滑弧半径。过滑动圆心O作一垂线OO’,将滑动体分成两部分,OO’右侧部分为“下滑部分”,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OO’左侧为“阻滑部分”,起着阻止滑动的作用。平衡条件为E=K∑G1isinαi―tgψ(∑G1icosαi +∑G2jcosαj)―c(∑Li+∑Lj)―G2jsin αjs。

四班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脱险方法 班级:四(1)班时间:2012年5月6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何爱池 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教育目的: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 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

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方案

国投晋城围滩水电有限公司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06月 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一、总则 围滩水电站地处丹河河道峡谷,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针对围滩水电站进场道路易发生山体滑坡和落石灾害的特殊情况,为增强员工预防边坡滑坡落石灾害意识,提高单位员工防灾救灾能力,有效检验应急小组的指挥能以及实战水平。 二、演习的目的和内容 1、让全场进一步了解山体滑坡和落石的危害。 2、检验公司在事件突发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三、演习时间: 2015年6月18日 四、演习地点: 围滩水电站厂区道路 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总指挥:耿胜武 现场指挥:李涛 应急抢险组:王卫星 后勤医疗组:王彤彤 现场警戒组:李亮 六、情景模拟 1、演练现场:由于连日雷雨天气,导致厂区道路发生山体滑坡。6月18日下午15时30分,2名保卫巡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水厂

库房冲沟段(或入场大门处)道路发生滑坡,一人被滑坡落石砸伤,滑坡已影响到道路通行。巡视人员立即向当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涛报告。之后李涛向应急总指挥耿胜武汇报情况。总指挥立即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同时启动《高空落石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面展开。 2、现场警戒组立即集合到现场抢险,在滑坡体上下游各50米处设立警戒线,并立“前方塌方、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提示过往人员的通行安全,并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抢险组人员,带抢险救灾物资(铁锹、沙袋)前往危险护坡处进行抢险,沙袋加固(主要是在迎道路面筑一个挡墙,防止滑体进一步下滑),疏通道路土石方,恢复道路通畅。 4、医疗卫生组携带担架和急救箱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5、派留守人员继续观察,若发现险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并稳定,向指挥中心汇报,申请解除警报,指挥中心下达“结束《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指令,宣布演习结束。 七、处置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控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3、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变滑带土三类。 1.滑坡排水 地下水活动是诱发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因,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滑坡,都必须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的主要方法如下: (1)环形截水沟 (2)树枝状排水沟 树枝状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滑体坡面上的径流。若以自然沟渠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时,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和铺砌,使水流通畅,不渗漏。

(3)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防止地表水渗入滑体坡面造成高低不平,不利于地表水的排除,易于积水,应将坡面做适当平整。 (4)排除地下水 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较多,有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等。 2.力学平衡 对于滑坡的处治,应分析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滑动体的土质及饱水情况,以了解滑坡体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根据公路路基通过滑坡体的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稳定的施工措施。 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

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牵引式滑坡是指坡脚的土体先失稳,向下滑动,坡体后部土体由于失去支承而相继滑下。上积土减重后并不能防治该类滑坡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对于牵引式滑坡,不采用减重法。牵引式滑坡多发生于粘土和堆积层滑坡中。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的滑带土(或滑体)具有卸荷膨胀的特性,减重后能使滑带土松散,地下水浸湿后其阻滑力减小,因而引起滑坡下滑,故不宜采用减重法。

防暴雨、山体滑坡主题班会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主题班会教案 七(1)班 主题名称:防暴雨、防山体滑坡等安全教育 活动目的: 1、了解防暴雨的基本常识,理解暴雨带来的危害,掌握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时的自救办法。 2、让学生认知滑坡。 3、让学生知道如何防滑坡,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4、提前防患,使损害减到最低。 活动重点、难点: 1、了解防暴雨的基本常识,理解暴雨带来的危害,掌握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时的自救办法。 2、让学生知道如何防滑坡,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活动时间:2015年5月8日下午第2节 活动地点:七(1)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程 据6月9日凌晨省防总的灾情报告,粤西信宜市暴雨导致局部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已有1人在山体滑坡中死亡。据初步统计,信宜共有1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万人,山体滑坡368处,公路塌方186处,房屋倒塌156间,直接经济损失达6850万元。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暴雨的概念暴雨(torrential rain)降雨强度很大的雨。单位时间的降雨量称降雨强度。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雨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者为暴雨;大于或等于100毫米者为大暴雨;大于或等于200毫米者为特大暴雨。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2、暴雨的危害。暴雨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暴雨的危害主要有两种: ⑴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⑵洪涝灾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作物,使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而发生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三)讨论近段时间惠州一直持续强降雨,局部地区经常下大暴雨,导致惠州一些地区受灾。生在惠州地区的我们,应对强降暴雨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预防暴雨带来的一些危害 暴雨产生洪水自救措施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

滑坡产生原因

滑坡产生原因及治理办法 1.滑坡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1.黄土滑坡指滑体物质由黄土类土组成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平原南部黄土台地区以及准格尔旗、和林格尔、清水河一带的黄土丘陵区。此类滑坡多数规模较大,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均质滑坡或顺层滑坡。滑坡后壁多呈陡壁或圈椅状,滑床面形态呈弧形,变形破坏方式为拉裂破坏,滑动速度较快。 2.堆积层滑坡指滑体由第四系坡残积含砾石砂土或粘性土组成的滑坡,此类滑坡主要分布在我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区,多见于中低山缓坡和沟谷陡壁处,规模普遍较小,多属中、小型浅层滑坡。滑坡后壁呈现陡坎或裂缝,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顺层滑坡,滑床面形态为直线或折线形,变形破坏方式属拉裂、剪切破坏,滑动速度由慢到快。 3.按规模大小划分内蒙古地区滑坡按滑体体积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4种。 4. 巨型滑坡滑体体积大于1000×104m3的滑坡,我区巨型滑坡主要有元宝山露天矿西排土场滑坡,规模为1512 X 104rl'13,属黄土滑坡;元宝山西露天煤矿工作帮滑坡,规模为1258.44×104m3,属岩石滑坡,均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低山丘陵区。 5.大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0×104—1000×104m3之间的滑坡。大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包头市石拐矿区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低山丘陵区,以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土台塬。既有岩石滑坡又有黄土滑坡。 6. 中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104—100×104m3之间的滑坡。中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元宝山区、包头石拐矿区的低山丘陵区和赤峰克什克腾旗芝瑞乡中低山区。多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其次为堆积层滑坡。 7.小型滑坡滑体体积小于10×104m3的滑坡。该类滑坡分布较广,类型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其次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 2.崩塌与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1.塌崩与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 2.1.1 地形地貌崩塌与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条件直接相关,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区和丘陵区为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势能条件。我区发生崩塌的斜坡坡度一般大于45o,大部分发生在大于600的斜坡上。滑坡多发生在斜坡坡度大于10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的折线山坡。另外在各级陡立的阶地、黄土台塬,崩塌滑坡也比较发育。 2.1.2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崩塌与滑坡的物质基础。我区崩塌多发生在厚层坚硬岩体、软硬相间岩体、黄土类土及软弱岩石和松散土层中。硬膪陛岩石常能形成高陡斜坡,其前缘由于卸荷裂隙的发育而形成张裂缝,并与其它结构面组合,逐渐发展而形成连续贯通的分离面,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岩体崩塌;由软硬相间岩层组成的陡坡,其中的软弱岩层常被风化剥蚀而形成凹龛,使上部的坚硬岩层失去依托,形成局部崩塌;黄土柱状节理发育,具有较强的直立性,能维持相当高的直立边坡,极易发生土体崩塌;而岩性较弱的岩石和松散土层多产生以坠落和剥落为主的崩塌。下述地层岩性组成的斜坡在我区较易发生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394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方案完整版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投晋城围滩水电有限公司 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06月 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一、总则 围滩水电站地处丹河河道峡谷,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针对围滩水电站进场道路易发生山体滑坡和落石灾害的特殊情况,为增强员工预防边坡滑坡落石灾害意识,提高单位员工防灾救灾能力,有效检验应急小组的指挥能以及实战水平。 二、演习的目的和内容 1、让全场进一步了解山体滑坡和落石的危害。 2、检验公司在事件突发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三、演习时间: 2015年6月18日 四、演习地点: 围滩水电站厂区道路

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总指挥:耿胜武 现场指挥:李涛 应急抢险组:王卫星 后勤医疗组:王彤彤 现场警戒组:李亮 六、情景模拟 1、演练现场:由于连日雷雨天气,导致厂区道路发生山体滑坡。6月18日下午15时30分,2名保卫巡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水厂库房冲沟段(或入场大门处)道路发生滑坡,一人被滑坡落石砸伤,滑坡已影响到道路通行。巡视人员立即向当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涛报告。之后李涛向应急总指挥耿胜武汇报情况。总指挥立即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同时启动《高空落石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面展开。 2、现场警戒组立即集合到现场抢险,在滑坡体上下游各50米处设立警戒线,并立“前方塌方、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提示过往人员的通行安全,并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抢险组人员,带抢险救灾物资(铁锹、沙袋)前往危险护坡处进行抢险,沙袋加固(主要是在迎道路面筑一个挡墙,防止滑体进一步下滑),疏通道路土石方,恢复道路通畅。 4、医疗卫生组携带担架和急救箱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工程大多处在高山峡谷地区,会经常遇到岸坡稳定问题。滑坡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量岩土滑入库内,减少有效库容;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堵塞泄水建筑物;大体积滑提高速滑入库内,会产生巨大涌浪,对大坝形成很大的冲击荷载,甚至造成漫顶,导致大坝失事,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水库工程师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设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水库库岸滑坡关系到工程及其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该予高度重视。 Key words:the reservoir bank;landslide;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水库库岸滑坡的成因 滑坡按照表现形式和土石的特殊,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滑坡,是由于岸坡逐渐失稳而滑动。这类滑坡一般速度较小,可以预报,但不宜稳定,也易于重新滑动;另一类为崩坍。这是近地表的岩体和岩块当其与基岩的联系遭到破坏后而突然急速下滑。这类滑坡速度快,难以预测,常产生巨大涌浪,对水工建筑物和水库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天然岸坡残积、坡积层失去稳定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剪切力增大,如斜坡变陡、堆填弃土超载以及地震活动对岸坡产生巨大瞬间时作用力等;一是斜坡土体或其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降低,如在水库蓄水抬高水位后,库区岸坡下部在浮托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少,或当水库水位迅速降落、岸坡饱和水带内形成内水压力,或在水库蓄水后,有的由于绕坝渗透和岩坡地下水位抬高以及岸坡内的软弱泥质崩解软化等,都会是岸坡抗剪强度降低。此外,还有受暴雨、地震、河流冲淘、风浪作用以及工程削坡、钻孔暴坡等原因,也会促使其失去稳定,造成滑坡,或使已经稳定的古滑坡体重新复活。 天然岸坡内岩体的应力状况及河沟深切后应力重新分布,对岸坡稳定也有重要影响。由于卸荷作用,岩体内可能形成一些应力集中带,使岩石所受的应力接近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成为导致岸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2.水库库岸滑坡的防治 对水库库岸滑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治工作: 2.1了解水库库岸情况,进行库区地质调查 建库前和建水库都应对库区进行地质调查,摸清库岸稳定情况,以确定是否适于建库和采取适当措施。在这方面,国外一般作法是:常以彩色或普通黑白航测照片作底图,结合地面勘探和地貌分析,了解库区已有滑坡和崩坍的地点、不同岩层特别是软弱泥质岩层分布情况,查明附近有无深层大断裂和区域性断裂通

四班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脱险方法 班级:四(1)班时间:2012年5月6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何爱池 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教育目的: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

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

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 (二)人为因素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破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完整版)小学预防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xx小学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 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是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我乡我校具体实际,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特制定本预案。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背靠大山、高磅或建在山坡下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坍塌等危险地带的所有学校。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因暴雨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或河磅坍塌等险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机构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教导主任、xxx 成员:各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协助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2、研究解决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学校处理中的问题,确保事 故处理工作迅速有效开展,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事故扩大,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3、检查督促存在隐患各校作好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 的扩大曼延,检查事故发生学校的整改情况; 4、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工作重点 1、制定防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演练。 2、对师生进行防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教育。 3、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情况,根据情况采 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 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5、逢大雨天坚持24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6、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逢大雨天实行家长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三、报告制度及程序 (一)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险情时,要及时向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由乡教育管理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具体程序如下:班主任、教师→乡教育管理中心→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县教育局。 (二)学校突发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等。 四、预案的启动程序和条件 (一)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二)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规定情况之一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程序,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人员救援、抢险、事故调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报经当地政府同意,请有关部门参加。 (三)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到牢固的楼房或附近居民家中,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四)抢险准备 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 (五)物资转移

大滑坡形成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法

大滑坡形成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法 摘要:三清山环山公路A6标段的大型滑坡的治理,经过多方案比较,采用了改线绕 开滑坡体的方案,处理结果较理想。 关键词:道路工程;A6标滑坡;处治方案;比较;改线 0 前言 三清山环山公路A6合同段的K1+900-K3+840路段,为翻越垭口后又遇深谷的地形起伏地带。垭口(标高432.131m)至谷底(标高313.541m)水平距离不到700m,但相对高差却有118.59m,平均地面纵坡达17%,要使路线达标,就要从展线、深挖或高架桥通过三个方案中选择。原设计经过多种方案比较,考虑地形、地质、工程经济等因素后,选定了设置两个连续回头曲线的展线方案。但是在施工前夕有关专家却认为该路段原设计线形较差,回头弯上、下线位平面距离过近,会造成路基病害隐患,建议要对该段进行优化设计。为此,业主对该路段另行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了优化设计,选用了哑口深挖(最大挖深23 m),高架桥(桥面至谷底高差大于50m)跨谷的方案。达到了取消两个连续回头曲线,缩短744.246m路线长度的目的。但是,2004年春,大滑坡发生了,事后我们经过现场勘察,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 1 工程地质情况 K1+900-K2+100为垭口挖方路段,位于三清山主峰南侧,地处北东向复式背斜构造多级坡积最下层,属正断层古滑坡堆积垭口(见图1所示)。垭口海拔高程432.131m,而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高程为1816.9m,相对高差1385m。所以坡积层较厚。加上古滑坡多级坡积物又为碎石土,比较松散,加上植被发育,地下水源丰富,此外垭口挖方边坡又是与岩层倾向同坡的顺向坡,倾角接近45°,下卧层又是强风化板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坡脚临空,上部失稳,滑坡也就不可避免了。

滑坡治理措施分类

滑坡治理措施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 1 )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油墨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 2 )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 3 )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上游严惩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 J ”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 1 )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 2 )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如钢轨抗滑桩等)、抗滑挡墙等。 3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常常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中小学安全教育 之预防山体滑坡教学设计

中小学安全教育之预防山体滑坡教学设计 沿安初中漆红星2016.10.15 教学目的: 1.了解山体滑坡的形成 2.掌握山体滑坡的征兆 3.懂得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及如何逃离 教学重点: 山体滑坡前有哪些的征兆 教学难点: 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及当有山体滑坡时如何安全逃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数控触屏多媒体ppt 课件山体滑坡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山体滑坡的形成的原因 1.定义: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 坡。俗称“走上”、“垮山”、“地滑”、“土溜”等。 2.原因及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3.人类活动诱发滑坡的: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等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 (1)开挖坡脚 (2)蓄水、排水 (3)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 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4.总之,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随着经济的发 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二.山体滑坡前的大自然的征兆(识别征兆速避险) 1.断流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忽然干涸或水位突然发生变化; 2.山体的前面、后面出现裂缝,裂缝急剧加大加宽,而且有冷气或热气冒出; 3.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这是岩体因摩擦发出的声响; 4.动物惊恐异常,例如蚂蚁、老鼠搬家,蛇出洞,狗叫,鸡鸭不回笼,植物变形,篱笆突然倾斜等现象。 三.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及当遇到山体滑坡时,知道如何逃生。) 1.措施:(1).不要肆意破坏自然 (2).山体滑坡会自救: a.当遇到滑坡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乱跑。应尽快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撤离, 千万不能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 b.如果来不及撤离,且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可以就地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也可以 躲避在坚固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并用衣物裹住头部,保护好头部。 c.当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撤离时,可以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 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2.知识提醒: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贸然返回发生滑坡的地带,以免再次发生滑坡时遭遇危险。当确定自己处 于安全地带后,要尽快向相关部门报告灾情。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方案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方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国投晋城围滩水电有限公司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06月

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一、总则 围滩水电站地处丹河河道峡谷,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针对围滩水电站进场道路易发生山体滑坡和落石灾害的特殊情况,为增强员工预防边坡滑坡落石灾害意识,提高单位员工防灾救灾能力,有效检验应急小组的指挥能以及实战水平。 二、演习的目的和内容 1、让全场进一步了解山体滑坡和落石的危害。 2、检验公司在事件突发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三、演习时间: 2015年6月18日 四、演习地点: 围滩水电站厂区道路 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总指挥:耿胜武 现场指挥:李涛 应急抢险组:王卫星 后勤医疗组:王彤彤 现场警戒组:李亮 六、情景模拟

1、演练现场:由于连日雷雨天气,导致厂区道路发生山体滑坡。6月18日下午15时30分,2名保卫巡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水厂库房冲沟段(或入场大门处)道路发生滑坡,一人被滑坡落石砸伤,滑坡已影响到道路通行。巡视人员立即向当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涛报告。之后李涛向应急总指挥耿胜武汇报情况。总指挥立即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同时启动《高空落石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面展开。 2、现场警戒组立即集合到现场抢险,在滑坡体上下游各50米处设立警戒线,并立“前方塌方、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提示过往人员的通行安全,并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抢险组人员,带抢险救灾物资(铁锹、沙袋)前往危险护坡处进行抢险,沙袋加固(主要是在迎道路面筑一个挡墙,防止滑体进一步下滑),疏通道路土石方,恢复道路通畅。 4、医疗卫生组携带担架和急救箱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5、派留守人员继续观察,若发现险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并稳定,向指挥中心汇报,申请解除警报,指挥中心下达“结束《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指令,宣布演习结束。 七、处置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 术等 1、设置截水、排水沟、盲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 坍、滑体。 (1)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 0.6米,沟底宽0.5 米左右,边坡1:1~1:1.5。 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