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角度与画面造型探讨(一)

合集下载

利用拍摄角度创造立体感

利用拍摄角度创造立体感

利用拍摄角度创造立体感摄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技巧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其中,利用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立体感,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摄影者将相机放置在较低的位置,以拍摄主体。

通过这种角度,可以将主体放大,并给予其威严感。

例如,在拍摄建筑物时,可以将相机放在地面上,使建筑物显得高大而雄伟。

同样,在拍摄人物时,低角度可以突出人物的英勇和威严。

这种拍摄角度能够让观众产生一种被主体所主导的感觉,从而增强照片的立体感。

二、高角度拍摄相反,高角度拍摄是指将相机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以俯瞰主体。

通过这种角度,可以为观众提供全景视图,并给予主体一种微小、脆弱的感觉。

例如,在拍摄自然风景时,可以站在山顶,向下俯视整个景色,使得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

而在拍摄人物时,高角度可以让人物显得渺小,强调其在整个环境中的微小性。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增强照片的立体感。

三、斜角度拍摄除了低角度和高角度,斜角度拍摄也是创造立体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斜角度拍摄是指将相机放置在斜向位置,以便于捕捉有趣的视角。

通过这种角度,可以使主体与背景形成较大的视觉对比,增强立体感。

例如,在拍摄建筑物时,可以站在斜坡上,以侧面方式来拍摄建筑物,突出其纹理和立体形态。

而在拍摄人物时,斜角度可以带来更生动的效果,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照片中的动感,增强立体感。

四、前景元素除了角度之外,前景元素也是创造立体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在照片前景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可以有效增强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拍摄风景时,可以在前景放置一些鲜花、石头或者其他有趣的物品,使观众的视线顺着前景元素深入照片,享受全景。

在拍摄人物时,可以利用前景元素来增加照片的视觉效果,如拍摄人物透过花丛或者树叶的画面,使照片更具立体感。

总结利用拍摄角度创造立体感是摄影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浅析电视摄像角度和画面构图

浅析电视摄像角度和画面构图

105
THE FILM
影视
记》,大胆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甚至 违反常规的审美,却体现出影视人物, 尤其是女主人公离奇的身世与古怪、张 扬的个性。而当时剧组为了节省资金而 采用的鼓风机、简约的道具等却意外地 烘托了这部搞笑、行为夸张的网剧,并 迅速成为“梗”在微博、豆瓣等传播开 来。可以说,背景的烘托作用毋庸置疑, 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画外音解说,因为 背景的烘托是无声的,“无声胜有声”, 受众通过自己的领悟,可以为影视剧勾 勒更加多元的想象画面。 2.2 画面构图中焦段的选择 在电视拍摄中,对于图景的选择包 括全景选择和部分景物的选择,这就需 要做好构图处理工作。要使画面构图合 理,给人以视觉美感、视觉震撼,就要 注重焦段的选择,焦距合理使画面产生 立体感。例如:在《四十九日·祭》中, 有很多日本侵略者残忍屠杀中国人的场 景,通过呈现整体的屠杀场景,产生视 觉震撼,营造一种宏大的战争场面,因
电视画面中,人物和景物都是主要 的构图元素,通过对画面构图进行调整, 就会使电视画面在造型上有所变化,也 会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对于拍摄角 度的选择,可以在所需拍摄物的周围选 择多个拍摄角度,分别从高低的变化、 方向的调整以及距离的变化等角度进行 拍摄,从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电视摄像 工作。 1 电视摄像角度对画面造型的影响 摄像角度是摄像机的镜头与拍摄对 象直接形成的夹角。被拍摄对象与摄像 机之间所构成的角度主要包括正面拍摄、 反面拍摄、正侧面拍摄和反侧面拍摄角 度等。 1.1 电视摄像正面拍摄角度 电视摄像所选择的摄像角度为正面 拍摄角度时,摄像头的光轴与轴线之间 所形成的夹角是 0 度。在对人物进行拍 摄时,摄像头可以将人的正面相貌拍摄 出来, 会给人以稳重、 端庄的感觉。 例如: 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公司拍摄的《我与拉 拉》,是一部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电影, 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米在地震发 生后,带着自己忠实的朋友小狗拉拉踏 上了寻找“妈妈”的征途。在对麦米进 行拍摄的时候,就采用正面拍摄,主体 感增强,而且还会突出空间感。这种拍 摄方式可以使画面与正常的视觉效果相 符合,画面给人以庄重之感。 1.2 电视摄像反面拍摄角度 电视摄像反面拍摄角度就是摄像镜 头的光轴和轴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 180 度。画面中所拍摄的人物是背对镜头, 整个画面会给人以神秘、惊险的效果。

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研究

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研究

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研究在电影拍摄中,除了剧情选题、演员演技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外,摄影师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也是决定电影视觉效果的关键之一。

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电影所展现的世界。

本文将就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在较低的位置,向上拍摄画面的一种方式。

这种拍摄角度常常会使人物拍摄者和观众产生一种并肩作战、对抗数倍敌人的感觉。

例如电影《300壮士》中,几百个斯巴达勇士排成横队,面对敌军的那一幕,正是通过低角度拍摄来呈现的,让观众感觉勇士的决心和力量。

同时,由于低角度拍摄能够突出上方的景物,所以常被运用在壮丽的景观、高楼大厦等场景中,来增强它们的气势感和存在感。

二、高角度拍摄反之,高角度拍摄则是指摄影师在较高的位置,向下拍摄画面的一种方式。

这种角度常常能够使画面呈现出鸟瞰感,让观众感受到俯瞰整个世界的感觉。

例如电影《四个春天》中,通过高角度拍摄建筑物、田野、农民等平凡生活的画面,使得观众能够看到更多生活的美好部分,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妙。

同时,高角度拍摄也能够突出下方的场景,如人物的苦恼、疑惑,给观众带来一种俯瞰、把握一切的感觉。

三、侧面拍摄在侧面拍摄中,摄影师通常要将镜头位置放置于人物身侧,来捕捉到他们的侧面特征。

这种拍摄方式常常用以呈现人物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形象等,例如《摔跤吧!爸爸》中,影片中央角色马哈维尔侧面望向父亲的那一幕,正是通过侧面拍摄来表现的,让观众看到他的愿望和幸福。

与此同时,侧面拍摄也常被运用在逃跑、潜行等场景中,使人物表现更加真实、自然。

四、前后拍摄前后拍摄是指摄影师将镜头置于人物之前或者之后,从其背后或者正面拍摄的一种方式。

这种角度能够表现出人物间的距离和相互影响,例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角们在荒岛上进行射箭比拼的戏码中,正是通过前后拍摄来展示人物之间的距离和区别,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气氛。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分析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分析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分析影视摄影与制作是现代电影与电视剧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影视作品的呈现过程中,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一、拍摄角度的选择拍摄角度指的是电影或电视剧中镜头所处的位置和高度。

拍摄角度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观众对场景和角色的感受和理解。

不同的拍摄角度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1. 高角度高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上,往下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用来强调被拍摄对象的卑微和无助感,常用于表现人物弱小、被控制或者环境压迫的情节。

例如,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经常会以高角度来增强观众对其恶劣行径的厌恶感。

2. 低角度低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下,往上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让人物或物体显得庄重、威严或具有崇高感,常用于表现英雄人物或者强者的形象。

例如,在超级英雄电影中,英雄们常常以低角度镜头出现,以彰显其力量和正义感。

3. 俯视角度俯视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上,垂直向下拍摄。

这种角度常用于展现整体场景或大规模人群。

通过俯视,观众可以获得全局的视角,感受到场景的广阔和人群的众多。

例如,在战争影片中,俯视角度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庞大。

4. 仰视角度仰视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下,垂直向上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被用来让观众感受到被拍摄对象的威严和崇高,也可以突显出人物的力量和决心。

例如,在史诗片或巨型怪兽题材中,仰视角度能够增强观众对怪兽的震撼感。

二、镜头语言的运用镜头语言是指通过使用不同的摄影方式和技巧来表达故事内容,引导观众在感受、理解以及思考上达到导演预期的目的。

镜头语言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1. 倒计时镜头倒计时镜头常用于悬疑或紧张的情节中。

通过以秒表或时钟为背景,将时间逐渐减少的方式,引发观众的紧张感和期待感。

例如,在犯罪片中,倒计时镜头经常用来增加故事节奏感和紧迫感。

2. 迷雾镜头迷雾镜头通过增加雾气或烟雾效果,使画面显得朦胧,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用拍摄角度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用拍摄角度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用拍摄角度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拍摄角度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通过改变拍摄的角度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观看体验。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拍摄角度,并介绍它们在创造视觉效果方面的应用。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低的位置,从下往上拍摄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体显得更加庄重、威严,给人一种仰视的感觉。

低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高大的建筑物、雄伟的山脉等,可以突出被摄体的威严和壮观。

二、高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从上往下拍摄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体显得较小、较弱,给人一种俯视的感觉。

高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人群、城市街景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广阔和繁忙。

三、鸟瞰角度拍摄鸟瞰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从上方俯视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全貌和布局,给人一种鸟瞰的感觉。

鸟瞰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城市、景区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整体结构和规模。

四、仰视角度拍摄仰视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低的位置,从下往上仰视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体显得更加高大、威严,给人一种仰视的感觉。

仰视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高大的建筑物、雄伟的山脉等,可以突出被摄体的威严和壮观。

五、近景拍摄近景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近的位置,拍摄被摄体的细节。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突出被摄体的细节和纹理,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近景拍摄常用于拍摄花朵、昆虫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美丽和细腻。

六、远景拍摄远景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远的位置,拍摄被摄体的整体景象。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广阔和壮丽,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远景拍摄常用于拍摄风景、城市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壮丽和宏伟。

七、斜角度拍摄斜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斜角度的位置,拍摄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的感觉,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斜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运动、舞蹈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动态和活力。

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

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

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创造独特的照片效果。

角度和视野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表达方式和观看者的感受。

在本文中,将探讨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角度和视野的效果。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从较低的位置观察和拍摄被摄体的特定角度。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让被摄体显得更加庄严和威严,给人一种仰视的感觉。

例如,在拍摄高楼大厦时,低角度可以突出其巍峨的身姿,凸显建筑的壮丽气势。

同样地,在拍摄人物时,低角度可以使人物看起来更加高大和有力。

二、高角度拍摄与低角度相反,高角度拍摄是指从较高的位置俯视被摄体的角度。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赋予照片一种俯视的感觉,使被摄体显得较为渺小。

高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人群、城市街道等场景,能够将整个场景呈现出来,并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一种宏大的氛围。

三、平视角度拍摄平视角度是指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拍摄。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呈现被摄体的真实状态,使观看者能够更好地与被摄体建立联系。

例如,在拍摄风景时,平视角度能够将观众带入照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真与美丽。

四、正面角度拍摄正面角度拍摄是指直接面对被摄体进行拍摄,使被摄体与观看者形成直接的目光接触。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传递出被摄体的直接情感和表情,给观看者带来一种强烈的沟通感。

例如,在拍摄人物时,正面角度能够捕捉到人物的微笑、眼神等细节,使观看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五、斜角度拍摄斜角度拍摄是指将相机相对于被摄体倾斜一定角度进行拍摄。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创造出一种动感和追求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拍摄运动场景时,斜角度可以捕捉到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感,使照片充满活力和张力。

在摄影中,角度和视野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表达和观看者的感受。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照片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因此,摄影师在拍摄时应该多样化地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拍摄出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作品。

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探讨

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探讨

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探讨画面构图是电视摄影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观众对电视画面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题内容,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角度、距离、比例、对称和平衡等方面探讨画面构图所蕴含的艺术原则和技巧。

一、角度摄像机的角度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摄像机可以采用高角度、俯角度、平面角度、侧面角度等不同的拍摄角度,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比如,在拍摄一场戏剧表演时,如果采用水平面拍摄,画面将会显得淡而无味,而采用斜侧拍摄,则会增强戏剧的张力和冲击力。

同样,在拍摄风景时,采用俯角度可以突显景点的宏伟和壮观,而采用低角度拍摄,则能够拍摄到更多的空间,增强画面的深度感。

二、距离摄像机与被摄物品的距离也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原则。

摄像机的距离可以影响到画面中物品的大小、形状和视觉效果。

比如,在拍摄一个建筑物时,如果摄像机离建筑物较远,则建筑物显得较小,而如果离建筑物较近,则建筑物显得更加宏大和壮观。

此外,拍摄人物时,如果摄像机离人物较近,则可以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节,增强情感的表现力;而如果摄像机与人物的距离较远,则可以呈现出更多的环境背景,增强电视画面的整体感觉。

三、比例画面构图中的比例是指画面中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需要考虑到物品的大小和比例,以达到画面平衡的效果。

比如,在拍摄具有高度的建筑物时,可以采用斜角度拍摄,使得建筑物上部显得较小,而下部显得较大,增强画面的稳定感。

类似地,在拍摄人物时,需要注意到人物的比例和位置关系,例如,距离近的人物应该显得稍微大一些,而距离远的人物则可以显得稍微小一些。

四、对称对称也是画面构图技巧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对称构图中,画面中的不同元素可以根据中心轴线对称排列。

对称的构图可以帮助增强画面的平衡感和稳定感,同时还可以表现出清晰和规律的美感。

比如,在拍摄自然景观时,可以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岩石等元素,营造出对称的构图,同时也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视角选择与画面构图的思考

视角选择与画面构图的思考

视角选择与画面构图的思考视角选择和画面构图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表达效果和观赏感受。

在摄影中,通过合理选择视角和构图方式,可以将主题展示得更加生动有趣,让观众有更深的感受和共鸣。

一、视角选择的意义视角选择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所选择的拍摄角度和高度。

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合理的视角选择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照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摄影中,常见的视角选择包括鸟瞰角、仰拍角、平视角和俯拍角等。

鸟瞰角可以展示出整体布局和景物的分布情况,适合拍摄城市街道、建筑群等场景。

仰拍角可以突出主体的威严和庄重感,适合拍摄高大的建筑物、山峰等。

平视角可以使拍摄的主体与观众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增加亲近感和沟通感,适合拍摄人物、动物等。

俯拍角可以突出主体的小巧和可爱感,适合拍摄花朵、昆虫等。

视角选择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照片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可以改变照片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使照片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视角选择还可以突出主题的特点和个性,使照片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画面构图的原则画面构图是指在拍摄时将主体和背景等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结构和层次的画面。

合理的画面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题和情感。

在画面构图中,有一些常见的构图原则可以参考。

首先是“三分法则”,即将画面分为三个水平和垂直的部分,将主体放在其中一个交叉点上,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有层次感。

其次是“对角线原则”,即在画面中引入对角线元素,可以增加动感和张力。

此外,还有“前景原则”、“对比原则”、“重复原则”等,都可以用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画面构图的原则可以作为指导,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

在实际拍摄中,摄影师可以根据主题和个人风格进行创作,灵活运用各种构图方式。

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像角度与画面造型探讨(一)
摘要画面造型艺术是摄像师形象思维的审美体现,它具体地表现了人物和景物在画面内的布局、人物和景物在画面内的外部形象。

摄像角度的选择则直接地影响着画面造型艺术的构成。

关键词摄像角度画面造型
电视画面造型艺术是摄像师形象思维的审美体现,它具体地表现了人物和景物在画面内的布局、人物和景物在画面内的外部形象。

摄像角度的选择直接地影响着画面造型艺术的构成。

摄像角度是“摄影机拍摄时的视点,即构图时运用摄影取景器观察、选择而确定画面的拍摄位置”。

在一个场景中摄像角度的选择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可以在被摄体周围找出无数个拍摄角度。

但是,任何一个电视摄像角度都包括了三个坐标因素,即拍摄方向、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

也就是拍摄时摄像角度围绕被摄体所进行的前后、左右、高低的综合变化。

不同的摄像角度,它改变着主体、陪体、背景和前景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和关系。

因此,能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

确定摄像角度既是摄像师的创作任务,又是他实现画面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

一、拍摄方向
在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以人物的视向所引出的一条水平线为基准,我们称它为轴线。

在轴线的一侧即可选择不同的拍摄方向,产生几种构图变化和画面造型效果。

由于拍摄方向的不同,它们所产生的画面造型效果也不同。

正面拍摄,画面造型能表现人物正面的面貌:端庄,亲切,稳重,通常使人联想到那些令人崇敬的长者、父亲和慈母的形象。

这种正面的构图形式,因为它具有庄重、肃穆的造型感觉,它不单单用于表现人物形象,而且在拍摄建筑物和景物中也用得较多。

影视作品中,大量的是正面拍摄画面,例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开始的镜头就是女主人公的正面形象,把她们善良、美丽的造型展示给观众。

斜侧面拍摄。

镜头光轴与轴线成45度角,画面造型能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由于人物视线所带来的方向性,产生了一定的空间透视和某种动势。

这种构图能表现人物的四分之三容貌,是肖像拍摄的常用造型表现方法,它用透视的关系,将面对镜头的人物展示出清晰的线条和轮廓,而能隐蔽、削弱人物面部的缺欠,起到人物造型的修饰作用。

用这种拍摄方向,拍摄的建筑物和景物等,都能产生较强的立体效果和线条透视。

正侧面拍摄,镜头光轴与轴线成90度角,画面造型能鲜明地勾画出人物侧面的形象。

如果人物的额头、鼻梁、嘴唇、眼睛等部位都很端正的话,那么他的正侧面也一定很动人。

人物的视向朝向画面的一侧,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空间感,动势感表现得也很清楚,适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画面造型。

在影片《生财有道》的拍摄中,为了表现演员陈强与赵子岳喜剧形象,特意用正侧面的特写镜头,拍摄了两位角色面对面、鼻子对鼻子地互相争吵的画面,陈强的大鼻子、赵子岳的小鼻子。

起到了戏剧交流的滑稽效果。

反侧面拍摄,镜头光轴与轴线成135度角,画面中的人物几乎形成背影,面部带得较少。

这种拍摄方向,常用于人物案头工作时的抽烟、沉思、写作,或站立窗前眺望远方的造型。

通过人物反侧面透视的延伸,能看到桌上的物体或窗外的远处景物的画面造型。

所以,用此角度拍摄能够强调物体的线条和空间透视。

反面拍摄,镜头光轴与轴线成180度角,画面中的人物身体背向镜头,是一种“含而不露”的“奇妙”角度。

在故事情节较惊险的影视作品中,用这种拍摄方向去表现某种人物,会产生悬念感,倘若人物的表演或故事叙事的需要都产生在背影上,这个角度可一直用下去,直到这个人物露出真面目。

在电视连续剧《密探》中,居组中主人公、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的出场就采用了反面拍摄,此人是谁?观众的猜想与想看个明白是紧密相连的,不突出形象反倒突出形象。

这种一反常态的画面造型效果,反而能突出人物的视觉形象,这正是反面拍摄的美学价值。

以上讨论了五种拍摄方向与画面造型的关系。

在拍摄现场如何选择造型的最佳拍摄方向,这
是每位摄像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摄影师所选择的拍摄方向,要能够很好地传达画面构成的诸多因素(主体与陪体,主体与前景、背景的关系),使画面中主体突出,主体与其他构图因素之间紧密呼应,保证画面造型的完整。

根据被摄体轮廓形态的表现需要,选择能较好地表现这一形态的方向设置拍摄角度,使画面造型精美。

拍摄方向的选择还应考虑照明光线的效果,因为,光线的方向不同影响着画面的影调和清晰度。

拍摄方向的选择更要遵循摄像的轴线规律,防止出现“跳轴”现象,避免为后期剪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需要“越轴”拍摄时,一定要采取适当的“越轴”措施,以此来保证画面语言的流畅。

二、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即摄像机的位里至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拍摄距离对画面构图和造型产生下列影响:
拍摄距离影响画面的景别。

用定焦距镜头拍摄景物时,不同的拍摄距离会产生不同的景别。

拍摄距离远,则画面的景别大,拍摄距离近,则画面的景别小。

拍摄距离影响画面的景深,用定焦距镜头拍摄时,不同距离会产生不同的景深,距离远景深范围大,距离近景深范围小。

拍摄距离影响画面的透视。

镜头焦距固定,拍摄时的距离对画面透视有一定的影响。

位于场景中的景物总是具有一定的纵深长度,因此它的各个部分是处在离摄像机镜头的不同距离上。

如果摄像机距离被摄对象越近,透视收缩在画面上就表现得越明显,被摄体的纵深感和空间透视也就显得突出。

位于空间中的被摄对象,它们各部分的宽窄、高矮缩小程度决定着线条透视的性质,因此,画面的透视结构完全决定于从摄像机镜头至被摄对象的最近部分和最远部分的距离之比。

造成画面中的景物形成近处大远处小的透视造型效果。

拍摄距离影响画面中物体的立体形状。

位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被摄对象,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宽度、垂直高度和纵深长度,因此它们各个部分与摄像机镜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

在改变拍摄距离时,画面上影像的各个部分大小比例(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宽远窄)也就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物体的立体形态。

拍摄距离的远近,对于画面表达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