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试题答案
【江苏地区真题】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诗词曲鉴赏汇编(含答案)

【江苏地区真题】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诗词曲鉴赏汇编1.(2022 南京)古诗文阅读。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时节的景色,由“”“”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A.比喻时光流逝B.黄鸡报晓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意思是。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项是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
②“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
③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2022 丹阳市)送范山人归泰山,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后人尊称他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别余往泰山。
②杳在青崖间。
(4)请用以下5个字组成一句诗填入诗中横线内。
白鲁抱客鹤(5)诗中画横线的句子隐含着一个六字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3.(2022 泰州)读古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花,二月初惊见草芽。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A《登鹳鹤楼》、B《江上渔者》、C《望庐山瀑布》、D《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B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D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
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A野旷天低树1苏轼Z《竹里馆》 A8XB万里长征人未还2李白Y《饮湖上初晴后雨》B7SC明月来相照3王维 X《宿建德江》C3ZD桃花潭水深千尺4刘禹锡W《赠汪伦》D2WE报得三春晖5孟郊V《游子吟》E5VF京口瓜洲一水间6王安石U《泊船瓜洲》F6U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的文章。
五年级语文诗词歌赋默写试题

五年级语文诗词歌赋默写试题1.默写《登飞来峰》 (5分)【解析】略2.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春日》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默写。
(6分)你默写的这首古诗是代诗人写的。
【解析】略3.根据你的积累,把句子填写完整(5分)(1)晓月()高树里,()数峰西。
(2)两岸青山(),孤帆一片()。
(3)山外青山楼外楼,()?(4)()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5)()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答案】(1)暂飞秋河隔在(2)相对出日边来(3)西湖歌舞几时休(4)耐心(5)好奇心【解析】略4.补充成句后,读一读,写一写。
(9分)(1)日出而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人在天涯鬓已斑。
作者是______________。
(3)落叶他乡树,________________。
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略5.我会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3)浮云终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4)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5)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答案】(1)江南几度梅花发(2)明月何时照我还(3)游子久不至(4)聒碎乡心梦不成(5)家在梦中何日到【解析】略6.诗歌练笔台。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陕西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单元试题含答案

陕西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单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2.在诗歌中着力表现田园生活怡然自得之乐的东晋诗人是()A.陶渊明 B.阮籍 C.王昌龄 D.岑参3.以“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的诗人是()A.曹操 B.杜甫 C.李白 D.陆游4.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作家是()A.王实甫 B.张养浩 C.关汉卿 D.马致远5.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A.《离骚》 B.《国殇》 C.《涉江》D.《湘夫人》6.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的宋代词人是()A.李煜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象征 B.借代 C.比喻8.下列作品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是()A.《燕歌行》B.《氓》C.《关山月》D.《行路难》9.下列作品属于马致远的是()A.《汉宫秋》B.《牡丹亭》C.《西厢记》D.《窦娥冤》10.辛弃疾的词集是()A.《乐章集》B.《漱玉词》C.《稼轩长短句》D.《东坡乐府》11.陆游的号是()A.放翁B.莲蓬居士C.玉璐生D.香山居士12.下列作家属于当代朦胧诗派的是()A.舒婷B.戴望舒C.郭沫若D.张洁13.元杂剧中女主角称为()A.旦 B.净 C.末 D.生14.下列诗人中,属于边塞诗派的是()A.王维 B.杜甫 C.王勃 D.岑参15.李白的号是()A.易安居士 B.莲蓬居士 C.青莲居士 D.香山居士16.《我用残损的手掌》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九·一八”事变前后C.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D.解放战争前期17.“以文为词”的作家是()A.辛弃疾 B.柳永 C.苏轼 D.周邦彦18.在唐代,使山水游记获得独立生命的作家是()A.韩愈 B.柳宗元 C.陈子昂 D.罗隐19.西汉王朝掌管音乐的机构所采集的歌辞称作()A.汉赋 B.楚辞 C.乐府诗 D.国风20.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A.雄浑悲壮 B.清新淡雅 C.飘逸奔放 D.意境朦胧21.下列诗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A.《关山月》 B.《饮酒》 c.《山居秋暝》 D.《饮马长城窟行》22.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体裁是()A.诗 B.词 C.曲 D.赋23.下列选项中未用典故的一项是()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庄生晓梦迷蝴蝶C.将军角弓不得控 D.淋漓襟袖啼红泪24.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大量制作慢词的作家是()A.李清照 B.柳永 C.秦观 D.黄庭坚25.《炉中煤》一诗选自()A.《红烛》 B.《我底记忆》 C.《星空》 D.《女神》26.王实甫的代表作是()A.《桃花扇》 B.《窦娥冤》 c.《西厢记》 D.《长生殿》27.律诗要求()A.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B.开头一联必须对仗C.结尾一联必须对仗 D.首尾两联必须对仗28.从内容上看,《氓》是一首()A.讽喻诗 B.弃妇诗 C.田园诗 D.山水诗29.李煜的号是()A.香山居士 B.青莲居士 C.莲蓬居士 D.易安居士30.词分为长调、中调和小令的主要依据是()A.字数 B.结构 C.句式 D.词调31.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是()A.《敦煌曲子词》 B.《稼轩长短句》 C.《花间集》 D.《漱玉词》32.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是()A.关汉卿 B.郑光祖 C.白朴 D.汤显祖33.《诗经》的句式是()A.以四言为主B.以五言为主C.以七言为主D.以杂言为主34.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新的诗歌样式是()A.四言体B.乐府诗C.楚辞D.歌行体35.《山居秋暝》的风格特点是()A.浪漫飘逸B.清新淡雅C.沉郁顿挫D.豪迈奔放36.下列作品中,通体对仗的七言律诗是()A.杜甫《秋兴八首其一》B.王维《山居秋暝》C.李商隐《无题》D.王昌龄《从军行》37.《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的抒情线索是()A.作者的思绪和联想的展开B.作者心理和情感的流动C.作者行动的变化D.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38.盛唐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A.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B.高适、岑参、王昌龄C.卢纶、李益 D.刘长卿、韦应物39. .下列诗句中引用自《诗经》原句的是()A.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六年级语文诗词歌赋默写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语文诗词歌赋默写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提示,请你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来表达意思。
(2分)(1)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极其珍贵的,请写出一句有关俗语:(2)“”,虽相隔万水千山,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
(填诗句)【解析】略2.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5分)《草原》一课中,总结全文的诗句是“”这句诗的意思是:(3分)《浪淘沙》一诗中,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表现作者想象和追求的诗句是(2分)【解析】略3.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②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③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④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⑤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⑥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⑦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解析】略4.诗句大挑战。
积累描写雨的诗句。
,吹面不寒杨柳风。
,青草池塘处处蛙。
,草色遥看近却无。
,客舍青青柳色新。
,天气晚来秋。
【答案】沾衣欲湿杏花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天街小雨润如酥渭城朝雨浥轻尘空山新雨后【解析】略5.信息袋袋裤。
“……此曲只应天上有……”这是课文里的一句诗句,请你搜搜相关资料。
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全诗。
(2)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朝的,号称,是著名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有、、、。
(3)你认为作者引用诗歌的用意是什么?(4)“此曲”在文中代表什么?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好吗?为什么?【答案】(1)苏醒干渴烦忧卷曲(2)突然、忽然。
声音杂乱、吵闹。
(3)拟人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去春来,田野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4)这样写来,使暖雨过后春天逐渐来临的景象与阴霾、灰色、污秽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迫心情。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诫,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舫、唯、鉴、嫠、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2),礼以行之。
(《论语》)(3)君子淡以亲,(《庄子·山木》)(4),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5)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7),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杜牧《阿房宫赋》)(8)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⑴士贰其行⑵君子义以为质⑶小人甘以绝⑷君子生非异也⑸百步九折萦岩峦⑹浑欲不胜簪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⑻衡阳雁去无留意【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
如:“贰”“甘”“生”“萦”“峦”“簪”“衡阳”“雁”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3.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9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推迟婚期的原因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词大会初赛复赛试题及答案全场次

初赛试题(一)一、诗词接龙(每小题有10秒作答时间)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9、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鸪)。
温庭筠《菩萨蛮》10、(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1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1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15、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二、诗词解析(20秒思考时间)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这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这是一首怀古诗(咏史诗),怀古伤己,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答案供参考)初赛试题(二)一、诗词接龙(每小题有10秒作答时间)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赋试题(二)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1.0 分.)1.T二、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3.0 分.)2.B【详解】:3.D4.C【详解】:5.D6.B7.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0.0 分.)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详解】:《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1.n ull1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详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4.吹面不寒杨柳风15.答案:①此夜曲中闻折柳②竹中窥落日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不能指其一端。
【详解】:答案:①此夜曲中闻折柳②竹中窥落日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不能指其一端。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详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 分.)17.【详解】:18.(1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渴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2);D【详解】: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1)渴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2)19.吴用(1分),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行侠侠义(2分),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智赚玉麒麟(2分)【详解】:吴用(1分),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行侠侠义(2分),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智赚玉麒麟(2分)五、阅读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04.0 分.)20.D;A ;C ;B21.(1) 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分。
(错一个字扣1分)(2) 答案: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表现出木兰的毅然与爱国。
2分。
(答到“思亲”或“不舍”等相关词语即可2分);(1) 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分。
(错一个字扣1分)(2) 答案: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表现出木兰的毅然与爱国。
2分。
(答到“思亲”或“不舍”等相关词语即可2分)【详解】:(1) 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分。
(错一个字扣1分)(2) 答案: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表现出木兰的毅然与爱国。
2分。
(答到“思亲”或“不舍”等相关词语即可2分)22.(1)幽深、宁静的特点(或偏远、幽静)(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
(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诗意理解]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详解】:(1)幽深、宁静的特点(或偏远、幽静)(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
(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诗意理解]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23.D;(1)(2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详解】:(1)答案:(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24.(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详解】:(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25.1.七言绝句,咏物诗2.拟人、比喻,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3、略【详解】:1.七言绝句,咏物诗2.拟人、比喻,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3、略26.1、(1)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1分)。
[(2)对比,突出强调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两个答案任答一种皆可)2、抒发了对垂柳的深深惋惜之情(1分)和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1分)【详解】:1、(1)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1分)。
[(2)对比,突出强调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两个答案任答一种皆可)2、抒发了对垂柳的深深惋惜之情(1分)和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1分)27.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各1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2分)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3分,意思对即可)【详解】: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各1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2分)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3分,意思对即可)28.1、洁白、芳香、繁多(2分,答对三个得2分,答对2个得一分,答对一个不得分)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
别离的伤感。
(1分,答到伤心、伤感即得分)【详解】:1、洁白、芳香、繁多(2分,答对三个得2分,答对2个得一分,答对一个不得分)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
别离的伤感。
(1分,答到伤心、伤感即得分)29.(1) 答案:只似当时初望时解析:根据诗歌内容了解“化为石,不回头”的意思,在刘禹锡诗中找同与之内容相似的句子即“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
(2) 答案: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
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
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
“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
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
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
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
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解析: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根据不同的诗句内容从表现人物内心不同的情感方面分析“望”的三层不同含义。
(3)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中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B错,“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1) 答案:只似当时初望时解析:根据诗歌内容了解“化为石,不回头”的意思,在刘禹锡诗中找同与之内容相似的句子即“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
(2) 答案: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
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
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
“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
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
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
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
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解析: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根据不同的诗句内容从表现人物内心不同的情感方面分析“望”的三层不同含义。
(3)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中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B错,“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B【详解】:(1) 答案:只似当时初望时解析:根据诗歌内容了解“化为石,不回头”的意思,在刘禹锡诗中找同与之内容相似的句子即“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
(2) 答案: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
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
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
“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
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
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
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
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解析: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根据不同的诗句内容从表现人物内心不同的情感方面分析“望”的三层不同含义。
(3)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中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B错,“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30.(1)(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详解】:(1)(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31.1.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2.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详解】:1.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2.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32.(1)羡,醉(2分)(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