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二)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故事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 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三、理解诗意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惊慌不安,在零丁洋叹息自己孤苦无依。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曲赋)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曲赋)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阅读理解9. 词语解释11.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保存民歌较多的是( ) A.风B.小雅C.颂D.大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2.曹操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的是( ) A.思慕贤才B.优礼款待贤才C.呼唤真挚友谊D.与朋友有福同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3.《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的象征意义是( )A.年华虚度B.行役之苦C.仕途受阻D.前程绝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4.《兵车行》的主题句是( )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B.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5.在《秋兴八首(其一)》中,具有双关意义的诗句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6.《长恨歌》一诗的诗体是( )A.格律诗B.叙事诗C.抒情诗D.乐府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7.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第一部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B.闻一多的《红烛》C.戴望舒的《我的记忆》D.冰心的《春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8.柳永《八声甘州》主要抒发的感情是( )A.抑郁不平之气B.故国之思C.内心的绝D.羁旅行役之苦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9.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 )A.晚风B.过雁C.黄花D.梧桐细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A.《淮海词》B.《漱玉词》C.《清真词》D.《稼轩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1.《西厢记》的故事原出于唐代元稹的小说( )A.《柳毅传》B.《霍小玉传》C.《枕中记》D.《会真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2.“苏子与客泛舟”中的“客”是( )A.客人B.门客C.代指另一个苏轼D.客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阅读理解阅读《饮酒》全诗,回答文后问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五年级经典诵读(核)

三里小学“语文素养提升工程”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材料第一部分:诗词曲赋(8篇)1、《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kuī)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shù)客望边邑(yì),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2、《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3、《书愤》(其一)早岁那(nǎ)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cuī)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共80张PPT)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新课·讲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 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 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 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1
课堂·导入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 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 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 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 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4
新课·讲解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25
新课·讲解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 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 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 风光的悲壮之美。
11
新课·讲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5. 古文阅读6.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A.七律B.五律C.乐府诗D.七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A.送别诗B.爱情诗C.边塞诗D.山水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3.李商隐《无题》中,写对方的诗句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4.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A.东风无力百花残B.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吟应觉月光寒D.青鸟殷勤为探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5.中国文学史上的“小李杜”是指A.李白杜甫B.李商隐杜牧C.李白杜牧D.李商隐杜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6.下列属于闻一多的作品是A.《女神》B.《北方》C.《死水》D.《猛虎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7.下列哪个诗句是出自于闻一多的《发现》的A.“我是中国人”B.“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C.“我要回来,乘着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D.“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8.《发现》一诗被收录于闻一多的诗集A.《女神》B.《红烛》C.《死水》D.《猛虎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9.闻一多曾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B.色彩浓、回味永、意境C.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D.节奏、韵味、意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0.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有三个代表诗派,闻一多属于A.自由派B.格律派C.象征派D.浪漫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1.闻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诗集是A.《真我集》B.《红烛》C.《死水》D.《猛虎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2.“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此诗句出自A.郭沫若《炉中煤》B.艾青《我爱这土地》C.闻一多《发现》D.徐志摩《再别康桥》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3.奠定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是他于1921年出版的诗集A.《尝试集》B.《红烛》C.《女神》D.《北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4.郭沫若诗集《女神》收录有诗作A.《雨巷》B.《炉中煤》C.《恢复》D.《棠棣之花》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5.抗战时期,郭沫若写有历史剧A.《蔡文姬》B.《雷雨》C.《屈原》D.《星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6.1921年7月,郭沫若和谁在日本创建了文学社团“创造社”? A.鲁迅B.周作人C.茅盾D.郁达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7.《炉中煤》中的“我年青的女郎”指的是A.心爱的姑娘B.日本的妻子C.诗人心目中的祖国D.未实现的梦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8.《炉中煤》一诗中诗人用“炉中煤”来自喻,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排比B.比喻、拟人C.象征D.对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9.《关山月》是一首A.新乐府诗B.古题乐府诗C.七律D.七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0.《关山月》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抒情的?A.笛声B.月夜C.歌舞D.泪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1.《渭南文集》的作者是A.杜牧B.李商隐C.陆游D.苏轼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收复中原态度的诗句是A.和戎诏下十五年B.厩马肥死弓断弦C.沙头空照征人骨D.几处今宵垂泪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3.陆游是A.北宋爱国诗人B.南宋爱国诗人C.北宋现实主义诗人D.南宋现实主义诗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4.中国诗歌史上诗歌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是A.陆游B.自居易C.杜甫D.李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红楼梦》经典诗词大全(5)

《红楼梦》经典诗词大全(5)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题旧帕三首》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柳絮词——湘云《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探春、宝玉《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宝琴《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大学语文》——诗词曲赋

文体/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是叙事诗、四言 诗、弃妇诗。
卫本是西周时代武王之康叔的封地,原先建都于河 南朝歌一带(今河南淇县),紧傍淇水。春秋初,封建 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 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 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 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 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gui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语言知识1
1.氓(mé ng)之蚩蚩(chī)—— 氓:指一个男子。蚩蚩:同“嗤嗤”,嬉笑的样子。 2.来即我谋——
“即”作动词,走近、靠近的意思,与“就”同义,但不
是“就是”,“即我”是走近我、找我的意思。现代汉语 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仍有这个意思。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qiāng),请的意思(方言)。“秋以为期”即 “以秋为期”,古汉语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可前置用 以强调,成语中“一以当十”、“夜以继日”同此用法。
教学导航
关于《诗经》 文体/背景 重难点字词句理解 主题 层次结构 艺术特色
推荐扩展阅读
关于《诗经》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西周初年 (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 305篇作品。 《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故称《诗经》。 《诗经》从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是地方乐曲,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其中大多上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产生于 王都附近的诗,大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共105篇。“颂” 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祭祀时的乐歌, 计40篇。《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大部和小雅中一部分作品,都 是普通劳动人民所作,比较真实,多方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 会的生活,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二、诵读诗歌
这五首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首?设计朗诵, 读给同学们听吧。
要求: 课前:准备丰富的朗读形式,配上背景音乐、图片 课上:朗诵展示
全班点评
三、拟写“名片”
名片,我国古代称名刺,是 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职务、 地位、特点等基本信息的卡片, 是互相认识、自我介绍的快捷 有效的方法。
请同学们模仿示例,为五 首诗歌分别拟写一个专属名 片。
四、多层概说 学生:
《十五从军征》既写了老兵从军时间早,也写了从军 时间长;既写了老兵归家途中与乡人的对话,也写了老 兵回家后的所见所为;既写了家中景象,也写了老兵悲 痛情感;既写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残酷,也写了百姓 生活的悲惨不幸;既写了个体的遭遇与困难,也写了整 个社会的黑暗与动乱。
四、多层概说 学生: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犯了难,说不了“长 风破浪会有时”;想辞职,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处逆境,说不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更不要说,大鹏 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欣赏字词的妙处 3.点明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三、《十五从军征》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①描写了老兵家中庭院已成废墟, 到处野草丛生的荒凉破败景象; ②运用白描手法,兔子野鸡是动态, 旅谷旅葵是静态,动静结合; ③透露出无限悲痛凄凉。 ④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的给百姓 带来灾难的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 诉。
三、拟写“名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七言古诗、咏雪诗、边塞诗、 送别诗,歌行体诗。“歌行”是 古诗的一种,多为七言,形式自 由,一般多叙事。千百年来,一 直被人们所喜爱并传诵,有“唐 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的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4年以后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提倡革命文学。 1926年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同时参加北伐 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副主任。1927年3月写了讨蒋 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伐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同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常,后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字学的研究 工作,并创作诗集《恢复》。1928年旅居日本,开始 了对中国古代史和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 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居日时积极支持 留日青年学生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1937年 抗战爆发,他毅然回到祖国,积极为中华民旅的生死 生存亡奔走呼号,组织和团结国统区的进步文化人士, 主编《救亡日报》,出任军委政治部第三第三厅厅长 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2、诗中“年青的女郎”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这样 的比喻?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把“五四”以后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作者 把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 蕴含着作者的深意。在《创造十年· 学生时代》一书中, 作者曾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 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 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盘》便是象征着中国 的更生。‘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 于她的恋歌。”可见,把祖国称之为“年青的女郎”, 正是诗人对封建、落后的旧中国的否定,对“五四” 运动以后新生祖国的赞美、讴歌。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 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达官贵族在深宅大院里按着节拍演歌舞, 马棚里的马快肥死了,兵器也朽烂了 。 这写出了和戎的恶果!
写南宋投降而议和后文恬武嬉(文官安闲 自在,武将游荡玩乐)、武备松弛的局面, 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
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形 象表现“五四”以后的祖国特征——充满了崭 新的气象和勃勃的生机,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 “年青女郎”,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在“五四” 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二是从抒情的角 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的情感。
3、“炉中煤”(物)和“年青的女郎”
(人)并不构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诗中 却是写“煤”向“女郎”倾诉衷肠,这是 否有违常理?
三 十 从 军 今 白 发 。
戍 楼 刁 斗 催 落 月 ,
厩 马 肥 死 弓 断 弦 。
朱 门 沉 沉 按 歌 舞 ,
将 军 不 战 空 临 边 。
和 戎 诏 下 十 五 年 ,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 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 废;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苦闷悲愤的心情; 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题解]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 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起的。《乐府解题》 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处,引古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 《关山月》又是笛曲。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 《关山月》,无那(奈)金闺万里愁。”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写过诗。 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隐含厌战、抱怨 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比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 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解放后的著作有: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 《潮汐集》《长春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 文姬》《武则天》;论著《奴隶制时代》《李白与 杜甫》等。1978年6月12日病逝前夕,他还在全国文 联扩大会议具备了书面发言《衷心的祝愿》,热烈 欢呼我国科学和文艺的春天的到来。郭沫若一生著 述极多,重要的均收入1957年至1963年由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十七卷中;1982年人民 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郭沫若全集》。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 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陆游5 3岁。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 派的打击。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 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 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
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 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 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于是他在 《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 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 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 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 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
这里诗人尽情地倾诉了对于祖国的思念之 情,“五四”之后,诗人作为“处在国外 的人”,“苦于知识的桎梏而想自由解脱, 跑回国去投向我爱人的怀里”,这里诗人 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而这几行诗,正是 这种情感的艺术写照,表达了想为祖国轰 轰烈烈一干一番事业的宏愿。
炉 中 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啊,我青年的女郎! 燃到了这般模样!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陆 游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1、尽情地抒发自己豪情壮志。 2、强烈地抨击朝廷的屈辱求和政策。 3、深沉地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 4、对百姓无限的同情之情。 5、热爱生活的乐观之情。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兼具浪漫主义 色彩的创作方法。 二、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兼备的艺术风 格。 三、精练自然的语言和多样化的诗歌形 式。
《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 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 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关山月
陆游
几 处 令 宵 垂 泪 痕 !
遗 民 忍 死 望 恢 复 ,
岂 有 逆 胡 传 子 孙 !
中 原 干 戈 古 亦 闻 ,
沙 头 空 照 征 人 骨 。
笛 里 谁 知 壮 士 心 ,
作品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 虽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精神实质上 讲,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
典型事物有:马肥死、弓断弦、白骨堆、 遗民泪。 典型场景有:狂歌酣舞,沙场怨笛,万 民望月等。
本诗抒情言志,不是采用一般常 用的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选取 了马肥死,弓弦断,白骨堆,遗 民泪等独特的典型事物,以统治 阶级歌舞升平,戊卒怨笛,遗民 望月等典型场景来引发读者想象, 表现作者情感。
3.语言高度凝练。 展现了南宋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 是宋金长期对峙局面的真实写照。
艺术特色分析
1. 以关山月照为线索 , 多角度展开抒情; 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把上层高官的醉心歌舞、边关战士 的报国无门、北宋遗民的失望落泪,放在 同一月夜之下。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人物:将军、战士、遗民;地点: 朱门、戍楼、中原;事物:歌舞、白发、 泪痕。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典型事物,创造典型场景来抒 情言志。
诗词曲赋(五)
一、作者简介
(一)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字务观,号放翁。少年 聪慧。中年入蜀。晚年退居 山阴。与尤袤、杨万里、范 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二) 文学创作
“六十年间诗万首”
《剑南诗稿》《渭南文 集》《放翁词》《老学庵笔 记》
陆游的创造道路:
1、第一时期为入蜀前,以藻绘为工时期。 2、入蜀后“务宏大”时期 3、晚年家居“造平淡”时期
层次小结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 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通过表达守边 战士报国无门的愤然和沦陷区中原 遗民渴望复国的心情,尖锐地批判 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苟安的投降 态度,表现了作者抗金复国的强烈 愿望和爱国之情。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 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 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 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遗民的悲愤。表现对抗金复国的 强烈,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三个层次,写中原遗民在金人 的铁蹄下忍辱负重,渴望恢复, 对月流泪的情景,从而进一步抨 击了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投降政 策。
边防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 今已经白了发 。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 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这写出了壮士的愤怨!
第二层次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老 死疆场的场景。“沙头空照征人骨” 一句中,一个“空”字点明了战士 最终与征战无缘,只能老死边关的 归宿,含着不尽的悲愤和无奈。
1、诗中“炉中煤”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这样的比 喻?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炉中煤是作者自喻。因为本诗表现的是 “眷念祖国的情绪”,把自己比喻成“炉中煤” 有两个作用:一是从形象特征看,炉中煤是火 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的,这与诗人对祖 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二是从精神特 征上看,“炉中煤”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 自己燃烧成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这与作 者立志报国济民的情意是一致的。
献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战文艺运动。这时期,创作了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六部大型历史剧和诗 歌《战声集》等。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 历史上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1945年应邀访 问苏联,写下《访苏纪行》。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和香 港领导文化界同蒋介石的法西斯专制统治和发动内战的 阴谋进行斗争。这时期写了回忆录《洪波曲》。1948年 到达解放区。1949年7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 表大会上被选 为全国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在中 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代表大会上,均被先为中央 委员;在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常务 委员会长;曾任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