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诗词曲赋大全

合集下载

与古筝有关的诗句诗词

与古筝有关的诗句诗词

与古筝有关的诗句诗词
1. “纤指弹拨古筝弦,声声悠扬醉心间。

”就像在宁静的夜晚,那优美的筝音能让你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呢!比如,当你心情不好时,弹一曲古筝,所有的烦恼仿佛都被那灵动的音符带走了。

2. “古筝音韵如流水,缓缓流淌润心田。

”这多像一股清泉在心田潺潺流动啊!你想想看,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听着古筝曲,是不是感觉特别惬意呀?
3. “轻拂古筝情无限,悠悠雅韵漫天涯。

”哎呀,那不就是把我们的情感通过古筝传递到了天涯海角嘛!就如同和远方的朋友在通过音乐交流一样。

4. “抚筝一曲诉衷肠,袅袅余音绕房梁。

”这不就跟我们和好朋友倾诉心声一样吗?那余音仿佛还在房间里回荡呢!比如在自己的房间里,奏响古筝,倾诉着内心的故事。

5. “古筝声起心沉醉,如梦如幻意迷离。

”哇塞,那感觉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呀!就好像你走在一片迷雾森林中,被那神秘的声音吸引。

6. “弦动古筝诗意浓,风雅之韵韵无穷。

”这不就是给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诗意和风雅嘛!设想一下在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里,古筝声悠扬响起,那画面多美好啊。

7. “铮铮古筝响耳畔,绵绵情意留心间。

”是不是就像有人在你耳边轻轻诉说着绵绵情意呀?比如和爱人一起听古筝,那情意会更加浓厚呢。

8. “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筝相伴情更真。

”这和找到知心朋友不是一样的令人开心吗?当你与古筝为伴时,那种真情实感是多么珍贵呀!
我的观点结论:古筝真是一种神奇的乐器,它能通过简单的几根弦,弹奏出如此丰富多彩、动人心弦的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美好和感动。

古筝赋(以“婉约优美,沁人心脾”为韵)

古筝赋(以“婉约优美,沁人心脾”为韵)

古筝赋(以“婉约优美,沁人心脾”为韵)古筝邃美,音韵清优。

春秋肇始,秦地传流。

弦曲抑扬,郑卫河南淳朴;抒情激越,陕西琴绪幽悠。

华夏中原之遗响,潮洲丝竹之沃畴。

更有武林逸韵,浙江泥土丽明;齐鲁雅韶,花指山东委婉。

江西贵溪县而连,朝鲜伽倻琴而绻。

汉皋旧谱,奏曲之客家兴;福建合声,拨弦之闽筝挽。

20世纪九派流神州,两千历乐苑。

气势磅礴,战台风之创新;杰作异奇,黔中赋亦争菀。

辈出精英,环球访恳。

走向宇寰,圆融琰琬。

若夫伯牙拨曲,钟子通心。

善奏愚情,巍巍高山之意;善听妙境,洋洋流水而擒。

蕴涵灵韵,难觅知音。

樵夫谢世,雅士绝琴。

此乃倾情沉浸,月光皎洁而聆听;旋律共鸣,风格清新而优美。

苍于古朴之曲衷,准亦清晰之纤旨。

涛之澎湃以奔腾,峭之恢宏而峻峙。

声之舒缓,如烟似梦之飘悠;调亦幽深,若有若无之逶迤。

起舞而翩然,开怀于旖旎。

突然啼灵鸟,黎明黑暗冲;铿尔跃音符,世外桃源倚。

画面和谐,自然入理。

流水渐下潭深,落涧悄飘湍驶。

悲哀而泣诉,呼唤知音;融洽而相通,梦逢弹指。

吟不完百缕情丝,弹不尽千年丽史。

至若渔舟唱晚,筝曲动人。

弦音优美,旋律怡神。

夕景映之碧波,彩霞而绚丽;渔夫载之喜悦,帆影亦廉均。

浪花飞溅,渔歌延伸。

秋水长天一色,湖光山色无垠。

演奏断而似连,宇寰名曲;疏而有味,世纪崭新。

琴音典雅,意境逼真。

仿佛桨划水面,似听艄滴珠珍。

可谓写意朦胧江水,气韵非凡;滑音飘逸弦音,琴声卓约。

百棹渔帆,一江霞廓。

筝曲时升时降,叠叠响环;拉网归舟,满满鱼跃。

奏和声之美魂,意蕴之美魄。

宛如泼墨画卷而醉人,仿佛置身情景其幕也。

嗟夫!集安小江南入夜,半弯月通脾。

清风穿之溪径,旋律荡以耳垂。

一叶扁舟,暮色悠而浮踱;两只纤手,琴弦跳而奔驰。

水银倾泻,靓颖相随。

弹柔韵古筝之美,享诗情画意之奇。

醉清淡于古筝,悠扬宛转;叹神奇之景色,纯洁相知。

至乃宛如红袖幽飞,仿佛玉盘晶沁。

女之袅袅婷婷,情之丝丝浸浸。

一曲终了,奇妙而惊澜;余韵绕梁,缠绵而听任。

古筝意境唯美的诗词

古筝意境唯美的诗词

古筝意境唯美的诗词古筝意境唯美诗词:
1. 月华如水映古筝,曲声飘逸醉人情。

琴弦细腻如春笋,指尖灵动演绎声。

2. 清风翩翩扬古韵,古筝声声润心田。

空灵音韵入耳畔,唯美意境入人怀。

3. 古筝演奏如江水,轻轻拨动柔情意。

曲调如画铺纸上,唯美意境绘心间。

4. 云起似水悠悠舞,古筝声声曲意浓。

彩云飞舞随音律,唯美意境入人室。

5. 古筝声声凝心魄,意境唯美入梦乡。

曲调如诗荡心灵,云淡风轻舞古筝。

6. 古筝曲调如春风,轻轻拂过花间红。

悠扬音韵唤醒心,唯美意境绕心中。

7. 古筝琴音如山泉,清澈流淌入人耳。

弦声有韵动心弦,唯美意境萦绕心。

8. 古筝曲调如溪水,悠悠流淌入人梦。

悲欢离合在指间,唯美意境绕心田。

9. 古筝声声如花开,轻舞纱裙抚心怀。

曲调如诗咏心语,唯美意境荡天涯。

10. 古筝音韵如山川,奏出美丽动人篇。

曲调如画映古韵,唯美意境娓娓传。

关于古筝的诗词歌赋与曲目

关于古筝的诗词歌赋与曲目

关于古筝的诗词歌赋与曲目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一种弹拨乐器,由琴弦和共鸣箱组成。

古筝的声音悠扬悦耳,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因此古筝也成为了表达人们情感和抒发心情的艺术载体。

古筝的诗词歌赋与曲目更使其成为了华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古筝的曲目丰富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阳关三叠》、《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等。

这些曲目旋律优美,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和自然景观的向往。

例如,《阳关三叠》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使人感受到春光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而《阳春白雪》则通过音乐表达了冬季的宁静与美丽。

这些曲目不仅展示了古筝的音乐魅力,也传递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除了曲目的魅力外,古筝的诗词歌赋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古筝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常常被形容为“丝竹之乐”、“瑶台琼阁”等,这些诗词歌赋使古筝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传承。

例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琴歌》中写道:“银瓶乍损琼瑶瘦,翠幕初飞玉蝶狂。

”这些诗句将古筝的音乐与美感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好和优雅的感受。

而《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则通过古筝的音乐声音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感怀。

古筝的诗词歌赋与曲目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于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古筝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欣赏这一瑰丽的音乐艺术。

总而言之,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诗词歌赋与曲目丰富多样,展示了古筝的音乐魅力和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古筝的音乐和诗词歌赋,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内涵丰富,也领略到古筝这一瑰丽乐器的独特魅力。

关于古筝的诗

关于古筝的诗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筝的诗:
1.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
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2. 《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3. 《听夜筝有感》: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4. 《雪中听筝》: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

5. 《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6. 《赠弹筝者》: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杨子江头月满船。

7. 《李湖州孺人弹筝歌》: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
弦柱促。

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

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秦隔。

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
犹疑边草白。

8. 《听邻家理筝》: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

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

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
遥怜玉指寒。

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9. 《伤秦姝行》: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

南宫仙郎下朝晚,曲头驻马闻新声。

芳筵银烛一相见,浅笑
低鬟初目成。

蜀弦铮摐指如玉,皇帝弟子韦家曲。

青牛文梓
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

敛蛾收袂凝清光,抽弦缓调怨且长。

古筝的诗词

古筝的诗词

古筝的诗词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古筝不仅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视为一种贵族文化的象征。

在诗词中,古筝也是一个重要的题材,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经写过关于古筝的诗词。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古筝诗词: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诗人拿起古筝,弹奏起了这首著名的《静夜思》。

这首诗的意境与古筝的音色相得益彰,让人们感受到了古筝的美妙和深邃。

2.《广陵散》- 聂政
广陵何处,箫管咽年年。

花发东吴夜,灯明上国秋。

水流千里静,山色四周幽。

更听胡笳曲,离愁犯玉钩。

这首《广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筝曲,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聂政所创。

这首诗描绘了古筝的美妙和深邃,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3.《临安春雨初暖时》- 陆游
临安城头夜吹角,匹马嘶残月。

秋雨湿黄昏,重门掩寂寞。

琴声在何处,在洛阳东篱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南宋时期,抗击外敌的战争中匹马单枪,深夜在临安城头听到角声的情景。

这首诗也展现了古筝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古筝在诗词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展现了古筝的美妙和深邃,还描绘了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与古筝有关的诗

与古筝有关的诗

与古筝有关的诗【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唐•白居易楚匠铙巧思,秦筝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

会教《魔女弄》,不动是弹心。

【筝】唐•白居易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妮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妮:通“讠尼”【夜筝】唐•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李端《听筝》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萧纲《弹筝》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苏轼《甘露寺弹筝》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沈约《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沈约《秦筝曲》罗袖飘郦拂雕桐,促柱高涨散轻宫,迎歌度舞遏归风。

遏归风,止流月,寿万春欢无歌。

翩翩白鹭伴诗癯,船系青山暮,一曲瑶筝写幽素。

(《越调•小桃红•夜安》)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风生。

(《金元散曲》)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张九龄《听筝》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廖融《退宫***》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李白《邯郸南亭观***》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商隐《无题四首》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古筝诗词曲赋大全

古筝诗词曲赋大全

【古筝诗词曲赋大全】后汉侯瑾《筝赋》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卑杀纤妙,微声繁缚。

散清商而流转兮,若将绝而复续,纷旷落以繁奏,逸遗世而越俗。

若乃察其风采,练其声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

虽怀恩而不怨,似幽风之遗音。

于是雅曲既阔,郑卫仍倚,新声顺变,妙弄优游。

微风漂裔,冷气轻浮,感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

若乃上感天地,千动鬼神。

享祀视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

阮璃《筝赋》“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吕,笼丝木以成资。

身长六尺,应律数也。

故能清者感夭,浊者合地,五声并用,动静简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

折而复扶。

循覆逆开,浮现抑扬,升降绮靡,殊声妙巧。

不识其为,平调足均,不疾不徐。

迟速合度,君子之衔也;慷慨磊落,卓砾盘纡,壮士之节也;曲高和寡,妙技鸡工。

伯牙能琴,千兹为膜。

蛟惮禽然,庶配其踪;延年新声,岂此能同;陈惠李文,蜀能是逢。

”傅玄的《筝赋》已残,其序云“世以为蒙恬所造,今会观其器,上崇(圆)似(象).夭,下平似(象)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列四象在,鼓之列五音发。

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所能关思运巧哉?”“所乐亦非琴,唯言琵琶与筝,能娱我心。

”(《初学记》,卷十六)他在《筝赋》的序文中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筝之外形与构造,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似嫌牵强,以当时的阴阳五行背景,乃是极富哲理的。

陈氏(窈)的《筝赋》“伊夫筝之为体,惟高亮而殊特。

应六律之修(攸)和,与七始乎慈消息。

括八音之精要,超众器之表式。

后爱创制,千野考成。

列柱成律(陈),既和且平。

度中楷模,不缩不盈。

总八风而熙泰,晃贯彻而洞灵。

牙氏攘袂而奋手,钟斯倾耳以静臆。

奏清角之要妙,咏绉虞与(以)鹿鸣。

兽连轩而率舞,凤琅沧而集庭。

泛滥浮沉,逸响发挥。

禽然若绝,咬如复回。

尔乃秘艳曲,卓砾殊异,周旋去留,千变万态。

”梁萧纲《筝赋》权引一段如下“听鸣筝之弄响,开兹弦之一弹,足使客游恋国,壮士冲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诗词曲赋大全】后汉侯瑾《筝赋》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卑杀纤妙,微声繁缚。

散清商而流转兮,若将绝而复续,纷旷落以繁奏,逸遗世而越俗。

若乃察其风采,练其声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

虽怀恩而不怨,似幽风之遗音。

于是雅曲既阔,郑卫仍倚,新声顺变,妙弄优游。

微风漂裔,冷气轻浮,感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

若乃上感天地,千动鬼神。

享祀视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

阮璃《筝赋》“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吕,笼丝木以成资。

身长六尺,应律数也。

故能清者感夭,浊者合地,五声并用,动静简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

折而复扶。

循覆逆开,浮现抑扬,升降绮靡,殊声妙巧。

不识其为,平调足均,不疾不徐。

迟速合度,君子之衔也;慷慨磊落,卓砾盘纡,壮士之节也;曲高和寡,妙技鸡工。

伯牙能琴,千兹为膜。

蛟惮禽然,庶配其踪;延年新声,岂此能同;陈惠李文,蜀能是逢。

”傅玄的《筝赋》已残,其序云“世以为蒙恬所造,今会观其器,上崇(圆)似(象).夭,下平似(象)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列四象在,鼓之列五音发。

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所能关思运巧哉?”“所乐亦非琴,唯言琵琶与筝,能娱我心。

”(《初学记》,卷十六)他在《筝赋》的序文中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筝之外形与构造,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似嫌牵强,以当时的阴阳五行背景,乃是极富哲理的。

陈氏(窈)的《筝赋》“伊夫筝之为体,惟高亮而殊特。

应六律之修(攸)和,与七始乎慈消息。

括八音之精要,超众器之表式。

后爱创制,千野考成。

列柱成律(陈),既和且平。

度中楷模,不缩不盈。

总八风而熙泰,晃贯彻而洞灵。

牙氏攘袂而奋手,钟斯倾耳以静臆。

奏清角之要妙,咏绉虞与(以)鹿鸣。

兽连轩而率舞,凤琅沧而集庭。

泛滥浮沉,逸响发挥。

禽然若绝,咬如复回。

尔乃秘艳曲,卓砾殊异,周旋去留,千变万态。

”梁萧纲《筝赋》权引一段如下“听鸣筝之弄响,开兹弦之一弹,足使客游恋国,壮士冲冠。

若夫楚王怡荡,杨生娱志,小国寡民,督邮无事,乃有燕余丽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经居东里,……度玲珑之曲阁,出翡翠之香帷,腕凝纱溥,佩重行迟,尔乃促筵命友,街缚置酒,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白日磋蛇,时淹乐久,玩飞花之度窗,看春风之入柳,命丽人于玉席,陈宝器于纨罗,抚鸣筝而动曲,譬轻薄之经过。

…若夫钓竿复发,蛟蝶初挥,动玉匣之余怨,鸣阳马之始飞,遂东移于郑女,和西舞于荆妃,使长廊之瓦虚坠,梁上之尘染衣,?游而不没,白鹤至而忘归。

于是乎余音未尽,新弄萦缠,参差容与,倾慕流连。

”高楼夜弹筝常建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顾况《郑女弹筝歌》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帑祝,三声白猿臂拓颊。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

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白居易《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筝》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得勒,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讠尼)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温庭筠弹筝人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朱湾筝柱子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李端《听筝》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萧纲《弹筝》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苏轼《甘露寺弹筝》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沈约《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白居易听夜筝有感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杨巨源《雪中听筝》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孟浩然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便就南亭里,余尊惜解酲。

孟浩然五排?宴张记室宅甲第金张馆,门庭轩骑多。

家封汉阳郡,文会楚材过。

曲岛浮觞酌,前山入咏歌。

妓堂花映发,书阁柳逶迤。

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

谁知书剑者,岁月独蹉跎!孟浩然五排?宴崔明府宅夜观妓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

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

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王湾《观筝》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

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

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

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徐安贞闻邻家理筝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

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

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

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刘禹锡莺。

能语,多情。

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复集东城。

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催短笛,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百转如簧烟景晴。

刘禹锡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

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

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刘禹锡伤秦姝行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

南宫仙郎下朝晚,曲头驻马闻新声。

马蹄逶迟心荡漾,高楼已远犹频望。

此时意重千金轻,鸟传消息绀轮迎。

芳筵银烛一相见,浅笑低鬟初目成。

蜀弦铮摐指如玉,皇帝弟子韦家曲。

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

敛蛾收袂凝清光,抽弦缓调怨且长。

八鸾锵锵渡银汉,九雏威凤鸣朝阳。

曲终韵尽意不足,馀思悄绝愁空堂。

从郎镇南别城阙,楼船理曲潇湘月。

冯夷蹁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北池含烟瑶草短。

万松亭下清风满。

秦声一曲此时闻,岭泉呜咽南云断。

来自长陵小市东,蕣华零落瘴江风。

侍儿掩泣收银甲,鹦鹉不言愁玉笼。

博山炉中香自灭,镜奁尘暗同心结。

从此东山非昔游,长嗟人与弦俱绝。

顾况《李湖州孺人弹筝歌》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

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

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秦隔。

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犹疑边草白。

吴融李周弹筝歌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

青骢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

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

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当头独坐摐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

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

出来无暇更还家,且上青楼醉明月。

年将六十艺转精,自写梨园新曲声。

近来一事还惆怅,故里春荒烟草平。

供奉供奉且听语,自昔兴衰看乐府。

只如伊州与梁州,尽是太平时歌舞。

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

李远赠筝妓伍卿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殷尧藩闻筝歌凄凄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种情。

花影深沈遮不住,度帏穿幕又残更。

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欧阳修《李留后家闻筝》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

绵蛮巧转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

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

撙前笑我闻弹罢,白发萧然涕眩泣。

无名氏《月夜闻筝》万里瑶天净,长空新月明,深夜佳人调玉筝;凤鸾的唱鸣,凭栏厅,慢搊《金字经》。

后园烧香罢,夜深碧月明,闲理银筝韵更清;宫商指下生,堪人听,相杂宝钏声。

杨维桢《鸣筝曲》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

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萨都刺《赠弹筝者》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杨子江头月满船。

张昱《白翎雀歌》西河伶人火倪赤,能以缘声代禽臆。

象牙指拢十三弦,宛转繁音哀且急。

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缘。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叙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

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杨维桢《鸣筝曲》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梁/沈约《咏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唐/李峤《筝》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曲>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京中客舍闻筝》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

当时向秀闻邻笛,不是离家岁月深。

*西子的诗*遥望琼枝翠,春意暖欲燃。

绿杨芳草路,飞红绣罗裙。

追忆飘摇雨,历历卿心扉。

欲取名琴弹,送予知音赏。

纤指香凝弦上飞,声声柔情寄琴语。

高山流水觅知音,谁伴婵娟曲中醉。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行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李商隐忽闻江上弄衰筝,苦含情。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蝶恋花.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秦弦络络呈纤手,宝雁斜飞三十九贺方回风鬟飞乱,寒入秦筝雁洪景伯何人金屋,巧啭歌莺,慢调筝雁赵虚斋旧曲重寻,移遍秦筝雁晁次膺。

菩萨蛮<宋.张先>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山眉黛低。

虞美人<宋.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