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电气技术的创新性及实践性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方向)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方向)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作者:徐其迎查丛梅肖俊明来源:《学园》2013年第22期【摘要】本文根据目前工科院校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现状,并结合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改革思路,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性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针对电力系统方向的实践环节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设计内容和实施过程的改革与实践做出总结,希望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实践性教学 CDIO 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78-02一引言工科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一般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
在这些教学环节中,“重知识、轻能力,重学术、轻应用,重说理、轻实效”是工科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基于这种现状,我院以体现当今工程教育中先进教育理念CDIO模式为指导思想,对整个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本文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背景,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性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针对电力系统方向的实践环节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设计内容和实施过程做出总结,希望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我院电力系统方向设置的背景与定位1.电力系统方向设置的背景我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按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两年后按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分专业”的“2+2+x”教学改革。
即两年基础课学习,两年专业平台课学习,“x”就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到专业平台课学习完成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目前的社会需求选报专业方向,选修一组某专业方向的限选课程和该方向的选修课程,并进入该方向为期一年的毕业设计过程,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这项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电机设计”、“电机控制”、“建筑电气”和“电力系统”几个专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学科,毕业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考核作用。
本文将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选题1.1 确定研究方向:选择一个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的研究方向,如电力系统优化、智能控制、电子技术应用等。
1.2 研究热点:关注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题。
1.3 创新性:论文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2 研究设计:根据选题确定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步骤。
2.3 数据采集:采集实验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三、实验设计3.1 实验平台:选择适合的实验平台和设备,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参数设置:根据研究设计确定实验参数的设置,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3.3 实验过程: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四、结果分析4.1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规律。
4.2 结果展示:通过图表等方式展示实验结果,直观地呈现研究成果。
4.3 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五、结论5.1 总结成果:总结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回顾研究的过程和收获。
5.2 展望未来:对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5.3 提出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选题、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方面进行深入思量和细致研究。
通过认真的论文写作,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新工科下《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基金项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模式的新探索,洛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18xjgj036)作者简介:门三义(1987-),男,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王贤立(1985-),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微电网控制、发电厂变电站的设计;张莹文(1989-),女,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开关电源的设计方向。
新工科下《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Course Refor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Based on EmergingEngineering门三义,王贤立,张莹文(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河南洛阳471934)Men San-yi,Wang Xian-li,Zhang Ying-we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Henan Luoyang 471934)摘要:随着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推广,加快发展新工科建设,促使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传统工科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一门及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下是一门强电与弱电结合性较强的专业课。
随着新技术与新器件的不断出现,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发现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其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势在必行。
同时要求高校和社会的两条腿走路。
其理论授课、实践教学以及课后作业等环节都应有新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内容结构、授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学生和教师取得了较好的学习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TM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107(2020)06-0091-03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emerging engineering,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promotes my country from a maj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untry to a powerfu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untry.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and basic course of a traditional engi-neering-electrical engineering.Under its course system,it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a close combination of strong and weak electricity.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of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problems,course refor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are imperative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devices.At the same time,walking on two legs of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is necessary.In som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 and homework all should have new contents and methods.Through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content structure,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students and teachers have achieved bett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s.Key words:emerging engineering;engineering education;course reform;practical teaching CLC number:G642;TM1-4Document code:AArticle ID :1003-0107(2020)06-0091-030引言顾名思义"新工科"首先包括了新兴产业所产生的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数据云计算等方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探索【摘要】本文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展开实践探索,首先介绍了专业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专业的实际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应用领域也被探讨,同时还分享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最后对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和前景,为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实践探索、基础知识、实践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新的应用领域、问题解决方案、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应用领域广泛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控制理论与应用、自动化仪控技术等多个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是支撑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与电力的生产、传输、分配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设施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实践探索,探寻其未来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推动学科的发展,还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探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2 研究意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到诸多领域,如电力系统、控制系统、电子系统等,通过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推动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2. 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并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简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和培养要求

简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和培养要求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它研究电气能源的生成、传输、分配和利用,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将从专业的特色和培养要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特色1. 多学科综合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并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2. 实践性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学生将通过实验室实践、工程实训、科研项目等方式,掌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技术前沿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新能源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跟上行业的发展动态。
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要求1.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系统、电机与拖动、电气测量与仪器等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2. 自动化控制系统:学生需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器设计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
3.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工程实训等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排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等实际操作。
4. 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团队合作能力: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的人员合作完成项目。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6.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实习实训,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是一门应用型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电力与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以及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和通信技术等领域。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性:电气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电力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
2. 实用性强:电气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的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电子器件制造、自动化设备研发等工作。
3. 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电气工程领域不断创新,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学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4. 数学基础较强:电气工程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数学和物理概念,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才能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理论。
5. 实践性强:电气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实验和实地操作,学生需要具备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总体来说,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体现在其综合性、实用性、发展性、数学基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能转换、电力传输、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的学科,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工程实践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探索,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电路设计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
电路设计是电气工程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电路性能的优化和改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学生还需要学习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安装维护技巧,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实际工程中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流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还需要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管理。
电力系统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领域,学生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理论,并通过实践探索,了解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际运行中的问题解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探索摘要:比照高校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特别是在把强电与弱电相结合,分层培养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与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性;实践;分层培养;工程能力;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25-02一、引言中国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
胡锦涛同志曾在2006年1月9日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
而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快慢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人才培养主要基地在高校,高校的培养目标正是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因此我国的本科院校一般都建立了各种旨在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场所如创新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但这些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还是比较薄弱,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进工厂、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少,实验教学的内容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二、电气信息类专业特点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应用和发展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正在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它既使信息课程教改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又令其获得空前优越的技术支撑,尤其是使学生有可能利用这一支撑彻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工程电气技术的创新性及实践性探讨
作者:贾晓静巨晓亮
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电力系统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对于电力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与其他工程相比,电力系统成本投入大且技术水平高,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生产效率,对于保证供电稳定性及安全性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因此,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应该积极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引言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发展在电力企业的前沿,成为电力企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之中,经常会出现技术管理不到位、技术水平有限、电力设备故障等等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对电力系统的应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极不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之中,使电力系统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电力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
二、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速度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善以往技术的众多问题,同时也提供更为便利和简单的控制系统。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电力系统的控制效率,其原因是有效地避免传统控制系统中因客观因素导致的未知问题。
当下电力系统被不断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先进技术的联合应用策略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因客观因素导致问题的有效预测,进而更好地维护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以往的电力系统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加入,使电力系统中庞大的数据信息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速度,为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更新换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显然电力系统是很多事情的基础,比如:影视方面、教学方面等等。
现代的教学很多都是电子教学还有就是借助多媒体上课,在医疗方面也是如
此,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水平要求我们具有同样先进的电力系统。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之下,我国的电力产业已经稳步提升。
可见,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中国电力系统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信息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核心原则就是可靠性原则,它是其他一切原则实施的前提保障。
电力自动化的应用对电力系统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电力系统能否安全、有序的运行就成为我国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能否高速、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
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发展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提升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是企业满足工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前提保障。
电力系统只有提升可靠性,才能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提升信息化,才能使电力系统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三、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加大电力系统运行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PLC技术等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
各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也使相关企业中的部门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时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应用各项技术也可以使国家电力系统得到有效发展。
合理利用计算机实现资源的共享,使高科技技术更为顺利的投入电力资源的生产过程之中。
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实现系统中各项参数的修改,并对机械运行环境进行分析,自主调整适合机械运行的参数,实现电力系统的最大资源利用效率。
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利用计算机实现电力系统的模拟仿真,及时纠正电力系统运行时的不足,进而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促进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自动化的智能技术应该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技术是国家电力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智能技术运用到电脑系统中可以使一些电力系统的技术问题和控制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发展可以及时的分析电力系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电力系统中所出的故障作出判断,同时还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进而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
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检测,可以利用提示音提醒维修人员。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依靠智能化的发展解决简单线路问题,并且对系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人工提醒。
智能化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极大程度提升电力系统故障的处理效率,还可以减轻维修人员的工作压力等,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众多便利。
(三)加强电力系统的人员管理
根据电力项目电气自动化运行管理需要,成立电气自动化运行对口管理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强化内部制衡,有效约束和规范电力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各项活动。
如结合施工单位和自动化运行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建立工企业管理部门对自动化运行工作进行对口管理,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财务管理部门统筹资金使用。
同时根据项目自动化运行基本情况,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
在开展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之前,根据之前的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的要求,统计出工程施工的工作量,确定工程的工期。
对电力企业的员工进行高要求,使每一位员工严格遵守电力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
通过加强电力企业中电力系统的人员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当今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时代,为满足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不断提升。
电气自动化技術包含的相关技术众多,只有将众多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促使国家电力系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荣满. 电力工程电气技术的创新实践探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
[2] 梁婉平.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
[3] 李树峰. 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9, 284(06):202+214.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