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 黑色幽默,黑人文学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简史名词解释黑色幽默

英美文学简史名词解释黑色幽默

英美文学简史名词解释黑色幽默1、“黑色幽默”的来源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根据一些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艺术特征,选取了十二个作家的有关小说片断,辑为《黑色幽默》集。

八个月后,另一作家尼克贝克又发表了《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

从此以后,“黑色幽默”的名称便广泛传开。

这13位作家中,约瑟夫·海勒、托马斯·品钦、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约翰·巴思的影响较大,他们与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库特·冯内古特、威廉·加斯等人一起成为黑色幽默作家的代表。

从60年代中期开始,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异军突起,成为美国现当代文学中举足轻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在美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文革”后期开始,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并被翻译成汉语。

进入新时期以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就更多地被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些作品的汉译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黑色幽默小说的特点“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是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笑态度。

“黑色幽默”所以产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战争创伤、社会动乱所引起的人们对末日临头的预感和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人的个性丧失。

一句话,是本身就充满着“黑色幽默”色彩的美国社会现实在文学上的反映。

黑色幽默作家面对着资本主义世界日益恶化的社会矛盾,看到了社会的畸形与弊病,看到了周围世界与“自我”的敌对,不再相信“社会和谐”的说法,对人类的“完美境界”也不抱任何希望。

他们信奉存在主义,但比存在主义走得还远。

认为在荒谬的生存条件中,人能够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他们更加强调绝对的荒谬,思想也显得更加绝望。

因此,他们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为己任。

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说“黑色幽默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反映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思想和情绪。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品钦:《伊色谋到了一个鼻子的差事》
• 黑色幽默素有“荒诞小说”之称,也是 采用荒诞的形式去表现荒诞的内容。作 家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打破一 般语法规则,采用夸张、悖论、反讽的 手法和克制性冷漠的叙述进行创作。场 景奇异超常、情节散乱怪诞、人物滑稽 可笑、语言睿智尖刻。以喜写悲,成就 蜚然。
• “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 “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 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 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 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 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 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 混成一团。
• 1961年,海勒根据 自己的军旅体验写 出了被誉为“黑色 幽默”奠基作的 《第二十二条军 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
•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经 典之作。 • 反映二战期间,驻守在 地中海“皮亚诺扎岛” (此地名为作家虚构) 上的美国空军大队的生 活。 • 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文学 界巨大的震动,此后数 十年经久不衰,被誉为 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之 作,成为欧美各大学文 科学生的必读书。
• 他们蹒跚的跛行可能意味着在一只腿上布满了伤 疤的结缔组织构成的锦缎和浮雕——有多少女人 曾经看见了锦缎和浮雕,然而又躲开了?——他 们很想把咽喉上的疤痕像华丽而俗气的战争勋章 一样谦逊地隐藏起来,他们的舌头从面颊上的一 个洞里伸了出来,由于这张额外的嘴巴,他们将 永远不能再讲什么秘密的悄悄话。
黑色幽默与存在主义
• 黑色幽默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主要 内容在于表现世界的荒谬。所不同的是黑色幽 默作家更加消极悲观,他们否定个人选择积极 行动的可能性。面对荒诞,唯一可做的事仅仅 是玩世不恭地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以便暂时 舒缓一下痛苦不堪的心情。正因为他们以幽默 的人生态度与惨淡的现实拉开了距离,所以一 改以往荒诞文学作家的惊愕、困惑、愤激的心 态,而是把荒诞当做一种合理的存在,然后进 行从容地描绘,在绝境中保持心理平衡。

黑色幽默是什么

黑色幽默是什么
编辑本段学派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
色幽默”派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是病态的,不正常的,库特?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中的毕利、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都是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这与传统小说中的正面人物,理想人物截然相反,这些卑鄙无耻,神经不正常的人成为作品的主人翁,并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奇怪。人物形象的创造就是为了作品的主题服务的,只要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尽管是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也无不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卑微猥琐的怕死鬼,为了逃避轰炸任务而装疯卖傻,最后逃跑到了瑞典。这些人物形象是当时社会某一侧面的化身。 故事具有隐寓和象征的艺术特征 “黑色幽默”大都是离奇的寓言故事,具有隐寓和象征的艺术特征。《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五号屠场》都是借第二次世界大战来隐喻现实。“黑色幽默”作家往往渲染一种虚幻的环境、塑造一些畸形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追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冯尼格的《猫的摇篮》通过霍尼克博士同他的小侏儒儿子的描写,来隐喻世界上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象哄孩子一样的骗局。而“猫的摇蓝”也就成了谎言和欺骗的象征;而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写到火箭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虹弧般堕落,借此来隐喻人类必然灭绝的命运,而“万有引力之虹”也就成了死亡的象征。所以说,“黑色幽默”小说是一种接近寓言的文体。它一般都带有很深的象征意义。 悲剧性喜剧 “黑色幽默”是一幕悲剧性的喜剧,“黑色幽默”作家恰当地运用了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从而加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冯尼格喜欢开一些残忍的玩笑,在《猫的摇蓝》中写道:“听着:当我是个年轻人的时候,那就是说,在和两个妻子离婚之前,在抽过二十五万支香烟之前,在大醉于三千夸脱烈酒之前”!《在灵魂出窍》中嘲笑自己的妻子:“她过去的躯体实在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在过去那些日子里,不得不拖着这样一件东西东奔西走,常常寻得她情绪十分低落。”冯尼格在这些随意的玩笑中,隐含着冷酷的讽刺。而在这些滑稽的玩笑中,又使我们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了解。海勒常常用反语来造成喜剧的效果,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写道:“上校在部队里服务已经有二十九个月了,他发觉自己仍然这么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在这种漫不经意的冷嘲热讽中,使读者对丑恶的现实产生厌恶和鄙视。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 “黑色幽默”作品的结构采用“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改用戏剧性的新方法,利用形象来暗示、烘托、对比和象征,一改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只有片断的现实情节,很少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是“黑色幽默”派的艺术特征之一。这类小说用重复和强化代替变迁和发展。如冯尼格所说:“让他人给混乱以秩序,我则给秩序以混乱”。“黑色幽默”作家正是把滑稽幽默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和悲剧的因素结合在一起。“黑色幽默”小说又惯于打破时空观念,把时间相对论与科学幻想巧妙结合在一起。这种重叠式和多层次齐并进的结构,对于故事情节的迅速展开和深化主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反英雄”式的人物 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反英雄”常常是一些行为乖僻,思想古怪的猥琐人物。传统文学作品中性格前后一致,形象高大,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巨大才干的英雄被一些言行可笑卑下的“反英雄”所取代。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纳古特的《第五号屠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的故事背景,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不是在战场上建立奇功的英雄,有的甚至还是千方百计逃避战争的怕死鬼,或者疯疯傻傻的精神病患者。他们是一些被生活扭曲得变态的人物,身上有的只是在现代社会中饱受创伤的心灵。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是通过这些表面上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与人物,让人们意识到世界的荒谬,现实的黑暗。而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之下,也即在颠倒了的社会中,“反英雄”却显出了真实、可爱的一面。而那些热衷于大发战争财、国难财的所谓“英雄”们才成了官僚体制自私、贪婪、残暴、蛮横与无耻的象征。 特殊体裁 “黑色幽默”小说还采用特殊的体裁,这与黑幽默作家的身份有关。“黑色幽默”作家大都是大学里的教授,有渊博的知识,喜欢在科技领域里发掘题材。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就是导弹发射的轨迹;冯尼特的《冠军牌早餐》中认为斗争来自头脑中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新颖独特的题材与传统小说相比,有独特的吸引力,对深化作品的主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节荒诞不经 “黑色幽默”小说的情节往往是荒诞不经、充满梦幻的色彩。冯尼格认为小说不需要开端、中心和结尾,甚至不需要什么情节。另外,“黑色幽默”作品中常常出现辛辣尖酸的讽刺。冯尼格在《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对美国黑暗的现实进行了尖刻的讽刺:“一小撮贪得无厌的公民控制了美国值得所造成的。诚实、勤劳、安份守已的公民如果要求一份活下去的工作。就被看作吸血鬼。同时他们看到,赞美之辞却保留给另一些人。他们由于懂得犯罪的窍门,都得到巨额报酬。这样,美国梦翻起了肚皮,变成绿色,浮到无限贪婪的恶浊表面,充满气体,在中午太阳下呼地一声爆炸了。”这种直露尖刻的讽刺在“黑色幽默”作品中是很多的,正是这种痛快淋漓的讽刺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的针对性。 语言上的革新 “黑色幽默”作品在语言上也有所革新。他们摒弃了语言典丽华美的传统,拒绝了简炼含蓄的语言风格,在语言风格上标新立异,句法拖沓冗长,重复含糊,使小说内容也变得混乱而虚幻。在这方面,约翰?巴斯最为突出,他在文中重复某些句子、标点符号也用得不合规范,给人以突兀、滑稽的感觉,这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显著特点,“黑色幽默”文学的内容也决定了它的这种语言形式。“黑色幽默”小说的这些与传统小说迥异的艺术特征,使黑色幽默派文学与“迷惘的一代”、“跨掉的一代”等其他现代派一样,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成为美国文学的一股重要的文学思潮。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本文对英美文学中的“黑色幽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欢迎各位英美文学专业的同学借鉴!摘要:“黑色幽默”是西方文学流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理性的哲学思想与社会思想相互融合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是作品所处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关键词:英美文学;黑色幽默;艺术价值;赏析“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作为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黑色幽默”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非常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作品包括《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五号屠宰场》、《万有引力之虹》以及《等待戈多》等。

“黑色幽默”小说突出的往往是人物以及其周围环境的荒谬和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来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且通过放大、扭曲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呈现畸形状态,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但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以上其中三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对文章中“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进行细致分析。

首先要评析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部作品曾被西方评论界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创作背景,描写的是一个美国空军大队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作品中的主人公飞行员轰炸手约翰・尤索林,这是一位满怀正义、具有爱国热情投身战场,并屡立战功后被提拔为上尉的人物。

但是驻守大队的司令官卡斯卡特上校却扮演着一个急功近利、阿谀奉承的角色。

卡斯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为此,一次次的给部下增加轰炸飞行任务,甚至不惜用部下的生命帮助自己晋升。

而约翰・尤索林则亲身经历着这一虚伪、荒诞、残酷的现实,他逐渐感觉到这一切只不过是当权者升官发财的把戏,而自己则身处于一个极其凶险的环境之中。

黑色幽默文学名词解释

黑色幽默文学名词解释

黑色幽默文学名词解释
黑色幽默文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以讽刺、讥讽和戏谑的方式探讨敏感、禁忌和不良主题的文学流派。

它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揭示人类的弱点、社会的荒谬以及存在的痛苦和悲剧。

黑色幽默文学常常使用讽刺、夸张、反讽和脱离常规的手法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黑色幽默文学的主题通常包括死亡、病痛、战争、暴力、犯罪、性别、种族、宗教和政治等敏感话题。

它通过以一种戏谑和调侃的方式处理这些话题,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黑色幽默文学常常让读者在笑声中反思人类的缺陷和社会的问题。

在黑色幽默文学中,作家常常运用讽刺和反讽来挑战读者对于正义和道德的观念。

他们经常使用荒诞的情节和荒谬的对话来突显人类行为中的荒谬和可笑之处。

通过对社会和个人的讽刺,黑色幽默文学帮助人们深入思考和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本质。

黑色幽默文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它在文学、电影和戏剧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些著名的黑色幽默作家包括弗拉纳里、沃尔夫、沙波、凯比尔、汉密尔顿和沃特斯等。

他们的作品常常以诙谐的方式探讨人类存在的种种荒谬和不完美。

总而言之,黑色幽默文学是一种以幽默、讽刺和戏谑方式探讨敏感、禁忌和不良主题的文学流派。

它通过使用讽刺和反讽来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通过运用荒诞的情节和荒谬的对话,黑色幽默文学突显了人类行为中的荒谬和可笑之处,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本质。

黑色幽默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黑色幽默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黑色幽默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黑色幽默是一种以讽刺、讥讽和荒诞为特色的幽默形式,常常以令人不安和不合逻辑的方式来揭示人类存在的荒谬和痛苦之处。

这种幽默常常与死亡、苦难和暴力等主题相关联,给人一种既令人发笑又令人不安的感觉。

在外国文学中,黑色幽默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战争和社会政治不稳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中。

它经常被用来探索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正,以及对战争和苦难的深刻思考。

例如,英国作家乔瑟夫·海勒的小说《瓶中信》就是一部具有明显黑色幽默元素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二战期间的伦敦轰炸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小男孩的视角下的战争生活。

尽管描述了战争的可怕和破坏性,小说中却有一些令人发笑的场景和对战争的讽刺,使读者在悲剧中感受到一丝轻松的气氛。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屠宰场五号》。

这部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比利·皮尔格里姆的非线性记忆和时间旅行,探讨了战争的荒谬和人类的虚无。

虽然主题很沉重,但书中的幽默元素以及对人类存在的黑暗面的揭示,使读者在困境中产生一种独特的幽默感。

黑色幽默在外国文学中通过讽刺和荒唐来揭示人类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谬。

它可以给读者带来令人发笑和深思的体验,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战争、苦难和人性的问题。

通过这种独特的幽默形式,外国作家能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批判,使读者在欢笑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美国黑色幽默文学

美国黑色幽默文学
小说家。
第一节 概 述
一、“黑色幽默”名称的来源和含义
黑色幽默又称“绞架下的幽默”,据说源于一个美国 民间笑话 。
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 态的幽默,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 因此又叫病态幽默。
黑色幽默文学是指60年代一些美国严肃作家看到不安 宁的社会中种种罪恶现象,觉得社会难以改变,怀着 痛苦、恼怒和绝望的心情,对世情万物、一切痛苦和 罪恶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遂形成黑色幽默的风格。
《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西方有的评论 家认为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有的持否定态度, 认为它内容杂乱,无法卒读。
《万有引力之虹》无具体的故事情节,由许多零散插曲和 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 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文 学的风格。
第一节 概 述
黑色幽默文学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说流 派。
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了一本短篇小说集, 收入12位作家的作品,取名《黑色幽默》,该派名称 由此而来。
该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 美国作家海勒(1923~ )、冯内古特(1922~ )、
品钦(1937~ )、巴塞尔姆(1931~ )等。 法国作家维昂(1920~1959)也被认为是黑色幽默
1974年,海勒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 再次为世人所瞩目。
小说从某公司高级职员鲍勃·斯洛克姆的视角,以第 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他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精神状 态,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危机。
第二节 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1961 )
写的是二战期间,奉命驻扎在意大利的一个地处地 中海的小岛“皮亚诺扎岛”上的一支美军空军大队 的生活。

外国文学——黑色幽默

外国文学——黑色幽默

从冯格尼特及其作《五号屠场》看黑色幽默学院: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姓名:康嘉岐学号:09065044摘要:说起黑色幽默,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在现代的很多电视剧中都会用黑色幽默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黑色幽默?又有哪些代表作家及作品?本文具体介绍了黑色幽默及其艺术风格特点,阐述了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冯格尼特及其作品《五号屠场》在表现黑色幽默艺术风格上的独特和绝妙之处。

关键词:黑色幽默冯格尼特五号屠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因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 弗里得曼编辑的一本小说集《黑色幽默》而得名。

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坛,到处弥漫着毁灭性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惶惑,黑色幽默成为表达这一思想的重要工具。

“黑色”是沉闷,痛苦,绝望和死亡的象征。

“幽默”而为黑色,标明这种幽默已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给人以轻松的欢笑,有趣的回味,与健康,温和,善意等相联系的幽默了。

这是一种视生活为痛苦不幸,毫无希望而又无可奈何只有以嘲笑为解脱的幽默。

这种幽默是用怪诞的喜剧手法来表现(" 年代美国社会的悲剧性事件,揭示社会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

这种幽默,与传统的幽默并不对立,反而常常揉和在一起,以辛辣的讽刺,古怪的挖苦,哭与笑的反常的结合等方法,在小说里形成一个可恨,可怕和可笑的世界。

黑色幽默独特的艺术风格黑色幽默(black humour)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独创性在于它以荒诞消解了传统喜剧的滑稽,以沉痛、无可奈何的苦笑替代了传统喜剧轻松开怀的笑;又以荒诞性消解了传统悲剧的严肃性,以绝望的惨笑替代了悲剧的痛感,大悲转化为大笑;把人物的悲剧抗争精神转化为无可奈何的认命、宿命精神。

黑色幽默用笑来表现悲惨,悲惨情节则借荒诞戏谑加以宣泄。

黑色幽默有悲,却是以笑为悲;它有笑,却是至悲的笑、惨烈的笑。

一形而上的主题思想传统文学是针对社会现实中的具体事件,确立其相应的主题,达到针砭时弊、干预现实的积极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Four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1910- ) Chapter 8 American Literature after WWⅡblack humor, Joseph Heller, Catch-22Ⅰ.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Literature after WW21. historical events•Nazi’ butchery; the use of atomic bomb–people' s panic, fear of the modern science&technology •Cold War; McCarthyism–mutual fear and hostility•The Korean War and the Vietnam War–broaden the ga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The Assassination of Kennedy and of Martin Luther king ;The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Feminism; anti-war movement; the Water-Gate scandal –intensified the terror and tossed the whole nation into the grief and despair•Increasing popul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 The impact•The impact on the American society is emotional•The world is full of chaos, fear, anger and grief.•The American writer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society and politics;•They no longer believed in God but started to reconsider the nature of man•Freudian Psychoanalysis as their psychology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as their philosophy•They begin to think of life as a big joke.Ⅱ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生存主义•source: European philosophy that inspired the 1950s-1960s America.•time: It is formulated in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Sartre 萨特•Views: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存在先于本质–传统观点:According to Platonism-Christianity, the essence of man is a priori and fixed, a given from God.–存在主义观点:The existentialists counter-argue that there is no pre-established essence of man. Each individual man is what he makesof himself by a succession of actions taken with the freedom of choice自由选择in a specific physic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he world, byitself, is purposeless and thus absurd偶然荒诞.(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所以,存在是不确定的。

由此可以推知,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The idea of absurdity is thus central to existentialism.•Effect: Man’s rebellion against absurdity is thus life’s struggle.Ⅲ. Litertary development•The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1950's•The Black Humor(黑色幽默)1960's•Theatre of the Absurd(荒诞派戏剧)•The pluralism of postwar American fiction1. Beat Generation 垮掉的一代•The word “beat” refers to the rhythm of jazz music•In the 50s there was a widespread discontentment among the post-war generation•protest against all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ll conventional values, concerning sex, religion and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the need to escape into an unconventional mode of living.•Representatives: 杰克·克鲁亚克Jack Kerouac's On the Road (1957)“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

”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s Howl《嚎叫》威廉·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s Naked Lunch (1959)2. The pluralism of postwar American fictiona. War fiction (战争文学)b. Southern literature (南方文学)c. Jewish literature (犹太人文学)d. Black fiction(黑人文学)e. Non-fiction novel (非虚构小说)f. Literature of ethnic(种族)groupsⅣ.Joseph Heller (1923-1999)•Catch-22《第22条军规》–war fiction (反战小说)–the archetypal example of black humor(黑色幽默)–Anti-hero (反英雄)–1. Life story (1)•Joseph Heller was born in Brooklyn in 1923.•He served as an Air Force bombardier(投弹手)in World War II and enjoyeda long career as a writer and a teacher.•His best-selling books include Something Happened(1974), Good as Gold, Picture This(1988), God Knows(1984), and Closing Time(1994), but his first novel, Catch-22 (1961), remains his most famous and acclaimed work.•He died of a heart attack in December 1999.2. Plot of Catch-22 ?•It is about the story of Captain Joseph Yossarian(尤索林),bombardier •He tries again and again to escape missions so that he may be safe in the war.•First he tries to finish the required 25 flying missions, but the commander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mission to 50 and he finished 51, but he was informed of Catch-22 that a solider should obey the authority.•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

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Then he asks the doctor to declare him insane and unfit for duty, but the doctor tells him “Catch-22”,•“There was only one catch and that was Catch-22…•“There was only one catch and that was Catch-22, which specified that a concern for one’s own safety in the face of dangers that were real and immediate was the process of a rational mind.•Orr was crazy and could be grounded(停飞). All he had to do was ask; and as soon as he did, he would no longer be crazy and would have to fly more missions.•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于头脑清醒着,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因为如果一个人真的神志不清,他会主动执行飞行任务,因此便没有人能获准免于飞行。

•最后,尤萨林终于明白:“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3. What is Catch-22 ?•The title of this work (Catch-22)entered the English lexicon to refer to• a catch, a predicament, paradox• A tricky or disadvantageous situation in which a desired outcome or solution is impossible to attain because of a set of illogical rules or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absurdity or senselessness.•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一套本身不合逻辑的规则或条件而不可能获得期望的结果或解决方式的情形:4. theme•criticize bureaucracy(官僚主义)through exposing the irrationality and absurdity of the abuse of patriotic heroism on account of personal ambition for power and money.corruption of the American Army.• e.g. The commander: an ambition for promotion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lives.• e.g. The mess officer: shameless dealer in speculation(投机)and profiteering(谋取暴利).•the American airforce base = a microcosm of modern American society.5. Style:•Black humor 黑色幽默•It is a term applied to a large group of American novels beginning in the 1950s.•约瑟夫海勒: “我要人们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What: the combination of humor with resentment, gloom, despair and anger.•Cause: seeing all that is hypocritical, unreasonable, ugly and even crazy, writers of black humor nurture a grievance愤恨against their society which is full of institutionalized absurdity, insensitivity, paradox(悖论), and cruelty.Yet they are cynical and laugh a morbid laugh in face of a tragic situation.•Style: in hopeless indignation they take up freezing irony and burning satires as their weapon to exaggerate. The novel are often in form of anti-novel, devoid of completeness of plot and characterized by fragmentation and dislocation.•Subject: death, disease, or warfare•Representative:•Joseph Heller’s Catch-22 (1961) and•Kurt Vonnegut’s库尔特·冯内古特Slaughterhouse-Five《第五屠宰场》(1969).•5. Anti-hero or anti-heroine反英雄•Possessing qualities antithetical相反to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hero;lack nobility and magnanimity•The anti-hero is not simply failed hero but a social misfit不合时宜, graceless, weak, and often comic, the embodiment of ineptitude不称职and bad luck ina world apparently made for others.•Yossarian is endowed by the author with such values as questioning the justification of authority and refusing blind obedience.•Cervan tes’s塞凡提斯Don Quixote ,<<堂吉诃德>> (1605).•Arthur Miller, notably Death of a Salesman (1949).Part Four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1910- ) Chapter 7 American Literature after WW1Movement: Afro-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黑人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1. Slavery•The first known Africans in the British colonies arrived at Jamestown, Virginia, in 1619.•They worked as slaves, mainly in the southern plantations, for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After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解放奴隶宣言》) in 1863, the negroes won freedom.2. Jim Crowe Laws—laws passed in the 1890’s, designed to segregate blacks form whites;— a terrible effect on blacks3. Great Migration and Civil Rights movement•Great Migration— The terrible conditions in the Southern US caused many blacks to immigrate to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This event was known as the “Great Migration”.•Civil Rights Movement (民权运动)—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lasted from 1954 to 1968.— The movem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major campaigns of civil resistance.•The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 at the National Mall.(August 28th, 1963)4. Noted legislative achievements:—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民权法案);— the 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 (选举权法)II. Literary DevelopmentUniqueness•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s patterned on a myth of deliverance (解救) from slavery, that of the Hebrew prophet Moses leading the Jews in their flight from the bondage in Egypt.•This is the essential spirit through black American literature — their longing for freedom and emancipation.1. Early Stage•Oral traditions—songs, ballads, spirituals (灵歌,圣歌) blues, jazz and other modes of African-American folk literature;— expressing the sorrow of the singer's earthly condition and longing for freedomin the next world2. Literature in Written Form• A. Poetry:–religious• B. Slave Narrative (奴隶叙事)–autobiographical records• C. Fiction–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 (1811-1896):Uncle Tom‘s Cabin (1852) 《汤姆叔叔的小屋》–Mark Twain: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4. Three waves of Afro-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三次高潮1. 1920s Harlem Renaissance–Langston Hughes 兰斯顿.休斯2. 1940s-1950s–Richard Wright 赖特Native Son 土生子–James Baldwin 鲍得温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向苍天呼吁》–Ralph Ellison 艾里森Invisible Man 看不见的人3. 1970s-–Alice Walker沃克The Color Purple 紫色–Toni Morrison 莫里森(1993 Nobel Prize)•The Bluest Eye 最蓝的眼睛Beloved宠儿Ⅲ. 1920s Harlem Renaissance1. Harlem Renaissance,–an African American cultural movement–Time: 1920s and early 1930s–Location: Harlem neighborhood of New York City.–Representatives: Langston Hughes2. Social factors for the movement–the Great Migration;–an African American middle class;3. Features● a strong sense of racial pride and a desire for social and political equality;●the diversity of its expression—Langston Hughes’s weaving of the rhythms of African American music into his poems of ghetto少数民族的集中住宅区life, as in The Weary Blues (1926).4. Significance●African American arts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the nation at large.●African American artists and writers used culture instead of direct politicalmeans to work for the goals of civil rights and equality.Ⅳ. Langston Hughes (1902-1967)1. Contribution:⏹One of the first black authors, who could support himself by writing⏹One of the leading voices in the Harlem Renaissance of 1920s 哈莱姆桂冠诗人2. Literary Style•two modes of his poetry:–lyrics about black life•using rhythms and refrains叠句from jazz and blues;–poems of racial protest;•Subjects: from black life and racial theme;•Style: utter directness and simplicity, with simple stanza patterns, short lines;•3. The Negro Speaks of Rivers《黑人谈河》1) BackgroundHughes wrote the poem while on a train ride to Mexico, where he would live with his father for one year. When his train crossed the Mississippi River, Hughes was inspired by its beauty and was also reminded of its role in sustaining slavery in America. The sun was setting, and Hughes had a long journey ahead of him. He took out a letter his father had written him and wrote this poem on the back of its pages.2) Symbolism--The riversRivers deepen their beds by cutting channels through earth and rock. Black men and women deepen their knowledge, wisdom and character by persevering through trials and tribulations苦难. Their experiences build a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that flows, like a river,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3) Themes Wisdom and Experience—The Negroid race is a race with deep wisdom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ed since the dawn of human existence.Pride—Black men and women have a proud cultural history and record of accomplishment against adversity.Perseverance —In spite of suffering inflicted on them, black men and women have endured through the ages, never giving 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