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知识点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知识点

1,额定功率:额定主蒸汽、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的汽水品质,额定被压(4.9kpa),回热系统正常投运,补水率为0%,规定最终给水温度,以及发电机为额定运行条件,额定效率时,发电机组输出的功率为额定功率。

铭牌功率:温冷机组背压11.8kpa,补水3%时发电机组输出的功率。

最大连续功率:额定背压,补水为0%,通过汽轮机流量为铭牌功率的蒸汽流量时。

调节阀全开功率:额定背压,补水为0%,通过汽轮机流量为铭牌功率流量的105%。

2,蒸汽参数对经济性的影响:主气压 P0↑→经济性↑→发展超临界机组是必然的但末级湿度↑δhⅹ↑ yr ↓提高初压的同时提高初温。

主汽温T0↑→yt↑但受金属机械强度的限制如果T0受限,要采用再热。

再热△Ht↑→单位功率需蒸汽↓,给水泵容量↓,凝汽器容量↓,湿度↓,yr ↑3,高参数蒸汽特性:蒸汽状态点与h-s左上方,等温线向左下弯曲,造成①压力越高,焓值越低②节流产生的温将大(可能产生与金属温度不匹配)。

4,运行工况变化的影响:① Pe变→D变→△Ht→Ω变Ω越大,变化越小②凝汽机最大轴向推力于最大负荷处达到,背压、抽汽机的最大轴向推力在某一负荷时达到反动汽轮机轴向推力的变化小于冲动式机。

③初压↑动叶过负荷,末级最严重(Pc不变)。

Pc越大,P0的波动影响远大。

初温↑Pe↑动叶过负荷;初温↓保功率G↑各级受力↑Pc↑→tc↑→凝汽器、低压缸热变形5,热力过程线特点:△Ht,Ω,xa,c1,w2,Ma逐级↑,级的温度逐级↓二、1,汽缸的设计理念:①积木块设计②多汽缸结构(?级数多,每一汽缸容纳的级数有限→否则转子太长,刚性↓,振动可靠性↓,所以分缸)③多排汽口→提高单机极限功率。

④高中压缸采用合缸分流的方式。

(优点:a中部进汽,温度高,两端温度压力低,对两端的轴承,汽封影响小。

b与分缸相比,由于减少了端部轴段,使主轴长度↓。

c减少了一个汽缸和一个中向轴承座,机组长度减少,简化了结构。

单元机组运行知识点

单元机组运行知识点

⒈单元机组启动定义?单元机组启动就是指从锅炉点火开始,经历升温升压、暖管,当锅炉出口蒸汽参数达到要求值时,对汽轮机冲转,降汽轮机由静止状态升速至额定转速,发电机并网并接带负荷得全部过程。

⒉喘振就是流体机械及其管道中介质得周期性引入排出产生得机械振动⒊单元机组启动方式得分类,大型机组采用哪种方式启动?⑴按冲转时进汽方式分:高中压缸启动、中压缸启动:⑵按控制进气量得阀门分类:用调节阀启动、用自动主汽阀或电动主闸阀得启动、用自动主汽阀或电动主闸阀旁路阀启动;⑶按启动前金属温度或停运时间分类:冷态启动、温态启动、热态启动;⑷按蒸汽参数分类:额定参数启动、滑参数启动、大型机组采用高中压缸滑压启动⒋离心式风机与轴流式风机得区别?①离心式风机得轴功率随着风量得增加而增加,因此离心式风机再隔绝风门与调节门全关得情况下启动、②轴流式风机得功率随着风量得增加而减少,轴流式风机应在调节门或动作关之最小情况下启动、⒌润滑油温度得范围,温度过高过低对机组工作安全性得影响?机组启动时润滑油温度不得低于35℃,随着转速得升高润滑油温度逐渐升高,在转子通过第一临界转速后,润滑油温应在40℃以上。

机组正常运行时,润滑油温一般控制在40~45℃。

(温度40±5℃).润滑油温度低,粘度大,流动不畅,不能及时建立油膜,增加摩擦力。

润滑油温度高,对轴承去热量减少,造成轴瓦温度过高,且轴承震动。

⒍锅炉水压试验得分类?工作压力试验,超压试验、⒎汽轮机冲转参数?主蒸汽调节阀前蒸汽温度得调节、主蒸汽过热度不小于50℃、纯滑压调节机组压力就是4—8Mpa、温度就是300℃以上、或惰性气体通入(目得驱赶空⒏发电机冲氢排氢得过程就是什么?充氢:先CO2气)放氢:先CO后通入空气。

2⒐锅炉点火前为什么要吹扫,吹扫得时间、风量如何规定?吹扫就是以排除烟道及炉内残存得可能引起爆燃得气体与沉淀物,满足炉膛、烟道与空气预热器得吹扫要求,并防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点火后受热不均匀而变形。

Mw单元机组运行综合知识

Mw单元机组运行综合知识

300M w单元机组运行综合知识(总5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300Mw单元机组运行综合知识1、为什么要发展大容量的机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力系统日益扩大,单机容量也在不断提高,优先采用大机组已成为发展趋势。

近二十多年来,单机容量增长了十倍左右。

采用大机组的好处有:(1)节省投资,降低发电厂造价。

(2)降低发电厂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加快电力建设速度,适应飞速增长的负荷需求。

(4)可减少装机,便于管理。

所以在条件具备时,应优先采用大机组。

但单机容量要与电力系统容量相匹配。

因为一台大机组退出运行,就要影响大量负荷。

要保障安全供电,系统就必须设置相应容量的备用机组,否则会给运行带来困难。

所以规程规定最大机组容量一般不超过系统总容量的8—10%。

2、什么叫单元机组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在单机容量增大的同时,为了提高循环热效率,大机组均采用高参数。

现代高参数的火力发电厂的主蒸汽管道在很高的温度、压力下工作,必须采用昂贵的合金钢管,投资明显增加。

机组容量增大以后,发电机电压母线截面积增大,发电机回路的开关电器载流量增大,均导致投资的增加。

另一方面,采用大机组又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出现了所谓单元机组,即每台或每两台锅炉直接向所配合的一台汽轮机供汽,汽轮机驱动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功率直接经一台升压变压器送往电力系统,这样组成了炉一机一电纵向联系系统。

单元制系统最简单,管道最短,发电机电压母线最短,管道附件最少,发电机电压回路的开关电器也最少,投资最为节省,系统本身事故的可能性也最少,操作方便,适于炉、机、电集中控制。

对于采用再热机组的发电厂,主蒸汽管道和再热蒸汽管道往返于汽轮机与锅炉之间,各再热式机组的再热蒸汽参数因受负荷影响又不可能一致,无法并列运行,因而再热式机组必须要采用单元制系统。

所以规程中又作出了对装有超高压中间再热式机组的发电厂,主蒸汽管道应采用单元制系统的明确规定。

集控运行

集控运行

以锅炉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方式示意图
2007-12-28
汽轮机跟随方式中,汽轮机控制汽压,锅炉 控制电功率 在汽轮机跟随方式的基础上, 再将输出电功率偏差引入汽轮机主控制器
当负荷指令P0改变时,锅炉和汽机主控制器 同时动作 分别改变燃烧率和汽机调阀开度。在锅炉燃 烧迟延期间,暂时利用蓄热能力使机组输出 电功率迅速响应 蓄热量的变化导致汽压pT变化,这时由汽机 主控制器通过调阀进行控制 最终,由汽机侧保持汽压pT为给定值p0;由 锅炉侧保证输出电功率PE与负荷指令P0一致
2007-12-28
(3)功频校正控制 (4)当机组辅机发生部分故障、停机不停炉或带厂用电运行 时,为了保证机组正常运行,不管此时电网对机组负荷 要求如何(即不接受电网负荷要求),都能把机组负荷降 到相应的水平(故障后所能允许的负荷水平) 在机组降负荷过程中,可按照故障类型自动选择不同的 降负荷速度
2007-12-28
2.机炉主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1)主控制器接受负荷指令处理装置的给定功率指 令、机组实发功率指令、给定主蒸汽压力和实际主 蒸汽压力等指令,发出汽轮机调节阀开度及锅炉燃 烧率指令,对单元机组进行调节,以适应外界负荷 变化及保证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2)主控制器能根据机组运行工况,对不同的运行 控制方式进行切换,实现单元机组协调控制、锅炉 跟随、汽轮机跟随及手动等运行方式的切换
单元机组汽轮机跟随方式示意图
先由锅炉侧发出控制动作 待pT改变后,再由汽轮机侧发出控制动作
2007-12-28
3.其他方式
在某些特殊的运行条件下,机炉主控制系统需部分或全 部地切除自动控制,转为手动操作,因此需要一些特殊 地分别控制方式,即后备手动方式
2007-12-28
(二)机炉协调控制方式 机组的负荷由机、炉同时控制; 汽压也由机、炉同时控制; 为了尽快适应外界负荷要求,维持汽压稳定,机、 炉在过渡过程中同时动作,互相协调。 常见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有三种方案 以锅炉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方式 以汽轮机跟为基础的协调控制方式 综合型协调控制方式

集控运行应知应会知识

集控运行应知应会知识

集控运行应知应会知识电厂集控运行应知应会知识一、知识点1. 备用冷油器的进口油门(关闭),出口油门(开启),冷却水入口门(关闭),出口门(开启)、油侧排空门开启,见油后关闭。

2. 泵的汽蚀余量分为(有效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

3. 泵的种类有(往复式)、(齿轮式)、(喷射式)和(离心式)等。

4. 除氧器水位高,可以通过(事故放水门)放水,除氧器水位低到规定值联跳(给水泵)。

5. 除氧器在运行中,由于(机组负荷)、(蒸汽压力)、(进水温度)、(水位变化)都会影响除氧效果。

6. 除氧器在运行中主要监视(压力)、(水位)、(温度)、(溶氧量)。

7. 当给水泵冷态启动一般采用(正暖)的暖泵方式。

8. 当离心泵的叶轮尺寸不变时,水泵的流量与转速(一)次方成正比,扬程与转速(二)次方成正比。

9. 当任一跳机保护动作后,汽机主汽阀将迅速(关闭)、停止机组运行。

10. 对于倒转的给水泵,严禁关闭(入口门),以防(给水泵低压侧)爆破,同时严禁重合开关。

11. 发电机组甩负荷后,蒸汽压力(升高),锅炉水位(下降),汽轮机转子相对膨胀产生(负)胀差。

12. 发现给水泵油压降低时,要检查(油滤网是否堵塞)、冷油器或管路是否漏泄、(减压件是否失灵)、油泵是否故障等。

13. 给水泵的作用是向锅炉提供足够(压力)、(流量)和(相当温度)的给水。

14. 给水泵流量变化很大,忽高忽低的现象称为(汽蚀)。

15. 给水泵汽化的原因有:除氧器内部压力(低),使给水泵入口温度(高于)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而汽化;除氧器水位(低),给水泵入口(压力低);给水流量小于(最低流量),未及时开启再循环门等。

16. 给水泵严重汽化的象征:入口管内发生不正常的(冲击),出口压力(下降)并摆动,电机电流(下降并摆动),给水流量(摆动)。

17. 工质在管内流动时,由于通道截面突然缩小,使工质的压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节流)。

18. 火力发电厂典型的热力过程有(等温)、(等压)、(等容)和(绝热过程)。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知识点汇总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知识点汇总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单元机组分类单元机组分正常停运和事故停运两大类。

正常停运是指由于电网需要有计划地停运。

故障停运是指由于单元机组发生异常情况,保护装置自动动作或人为地切断汽轮机的进汽而停运。

正常停运分为停机备用和停机检修。

故障停运分为紧急故障停运(破坏真空)和一般故障停运(不破坏真空)。

2.再热器气温调节方式常用的烟气侧调温方式包括分隔烟道挡板、烟气再循环、摆动式燃烧器。

事故:喷水3.根据FSS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锅炉保护功能和燃烧器的控制功能,又常将FSSS分为两大部分:锅炉炉膛安全系统FSS和燃烧器控制系统BCS。

一套完整的FSSS有五个组成部分:控制盘、敏感元件、驱动装置、逻辑系统和CRT图形站。

4.开启压力:当锅炉蒸汽压力上升到安全阀安装调整的预定值时,阀芯自动开启,蒸汽明显排出,此时进口处的压力叫开启压力。

关闭压力:安全阀开启,排出部分蒸汽后,设备中压力逐渐降低,当降至设备压力的预定值时,,阀芯关闭,蒸汽停止流动,此时阀门的进口压力叫关闭压力。

5.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设备或某一工艺过程按时限规定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称为顺序控制。

6.数字式电压调节(DEH)控制系统的优点:①显著提高可靠性;②计算机的运算、逻辑判断与处理功能特别强;③调节品质高,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良好;④利用计算机有利于实现机组协调控制,厂级控制以致优化控制。

7.单元机组启停的概念单元机组启动:是指从锅炉点火开始,经理升温升压、暖管,当锅炉出口蒸汽参数达到要求值时,对汽轮机冲转,将汽轮机转子由静止状态升速到额定转速,发电机并网并带负荷的全部过程。

单元机组停运:是指从带负荷状态到卸去全部负荷,锅炉灭火、发电机解列、切断机炉间联系、转子惰走、停运及盘车、锅炉降压、机炉冷却等全部过程。

8.单元机组启动方式按冲转时进气方式分类:①高中压缸启动:启动时,蒸汽同时进入高中压缸冲动转子,对高中压缸合缸的机组,可使分缸处加热均匀,减小热应力,缩短启动时间。

集控运行复习资料

集控运行复习资料

1.火力发电机组自动控制德尔主要任务:自动检测、自动调节、顺序控制和自动保护四大方面。

对于现代单元制火力发电机组,这四大任务由DCS分散式控制系统自动完成。

2.分散式控制系统DCS:是集中了分散仪表控制系统和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点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

3.单元火电机组模拟量控制:是分散控制系统实现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功能,用于完成对单元主机及辅助系统的闭环调节控制。

4.符合指令逻辑处理器的功能:1)选择并形成外部负荷指令。

2)根据当前机组运行状态产生内部负荷限制指令。

3)对多选择的外部负荷指令与内部负荷限制指令进行比较,向机组主控器给出适合于单元机组运行状态的机组负荷指令N0。

5.内部负荷限制指令:1)最大/最小允许负荷限制指令。

2)辅机故障减负荷(RB)指令。

3)机组快速切负荷(FCB)指令。

4)负荷闭锁增/减回路(BI/BD)。

5)负荷迫降(RD)指令。

6.机组主控制器的负荷控制三种基本方式:炉跟机负荷控制方式(BF或BF-CCS)、机跟炉负荷控制方式(TF或TF-CCS)和机炉综合协调(CCS)负荷控制方式。

炉跟机《原理》机炉有明确的控制分工,即锅炉控制主汽压力,汽轮机控制机组负荷。

《特点》能较快地适应负荷,但气压的变动较大。

机跟炉《原理》机炉具有明确的控制分工,锅炉控制机组的负荷,汽轮机控制主汽压力。

《特点》主汽压力变化小,对锅炉运行的稳定性有好处。

机炉综合协调《原理》将炉跟机和机跟炉负荷控制方式结合起来。

《特点》使整个机组的实际发电功率能够迅速响应给定功率变化的同时,又能保持锅炉产生的蒸汽与流入汽轮机的蒸汽及时平衡,维持主汽压力基本稳定。

7.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是保护连锁功能级别最高的安全监控系统,属于开关量控制系统或逻辑控制系统。

FSSS包括燃烧器控制系统(BCS)和燃料安全系统(FSS)。

8.FSSS的功能有三个子系统完成:炉膛吹扫、油燃料系统泄露实验、燃料跳闸。

9.炉膛吹扫许可条件:1)应闭锁所有燃料进入炉膛。

单元机组知识点总结

单元机组知识点总结

单元机组知识点总结一、单元机组概述1. 单元机组概念单元机组是指将单一或多台发电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及其辅助设备等组成一个独立的工作整体的设备。

单元机组通常由燃料系统、水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可以独立地进行发电或其他动力输出。

单元机组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汽轮机机组、燃气轮机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等。

单元机组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装置,具有高效、可靠、经济等特点。

2. 单元机组结构和原理单元机组通常由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组成。

主要设备包括发电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辅助设备包括燃油系统、水处理系统、冷却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

单元机组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然后通过发电机或传动装置输出。

3. 单元机组应用领域单元机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供电、船舶动力、油田开发等领域,是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重要动力装置。

单元机组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和配置,满足各种工农业生产、生活和运输等场合对动力的需求。

二、单元机组的分类和特点1. 按动力类型分类(1)汽轮机机组:利用燃煤、燃气、核能等燃料,通过燃烧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2)燃气轮机机组:利用天然气、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燃气驱动燃气轮机发电。

(3)柴油发电机组:利用柴油或生物柴油等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热能驱动内燃机发电。

(4)水力机组:利用水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5)风力发电机组:利用风能驱动风机发电。

(6)太阳能发电机组:利用光能驱动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电。

2. 单元机组特点单元机组根据其不同的动力类型和应用场合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汽轮机机组具有高效、稳定、节能等优点;燃气轮机机组具有快速启动、小型化、清洁等优点;柴油发电机具有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

单元机组在应用领域和性能特点上有着相互补充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维护1. 单元机组的运行单元机组的运行是指机组从停车到启动,再到达到额定负荷运行的整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额定功率:额定主蒸汽、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的汽水品质,额定被压(4.9kpa),回热系统正常投运,补水率为0%,规定最终给水温度,以及发电机为额定运行条件,额定效率时,发电机组输出的功率为额定功率。

铭牌功率:温冷机组背压11.8kpa,补水3%时发电机组输出的功率。

最大连续功率:额定背压,补水为0%,通过汽轮机流量为铭牌功率的蒸汽流量时。

调节阀全开功率:额定背压,补水为0%,通过汽轮机流量为铭牌功率流量的105%。

2,蒸汽参数对经济性的影响:主气压 P0↑→经济性↑→发展超临界机组是必然的但末级湿度↑δhⅹ↑ yr ↓提高初压的同时提高初温。

主汽温T0↑→yt↑但受金属机械强度的限制如果T0受限,要采用再热。

再热△Ht↑→单位功率需蒸汽↓,给水泵容量↓,凝汽器容量↓,湿度↓,yr ↑3,高参数蒸汽特性:蒸汽状态点与h-s左上方,等温线向左下弯曲,造成①压力越高,焓值越低②节流产生的温将大(可能产生与金属温度不匹配)。

4,运行工况变化的影响:① Pe变→D变→△Ht→Ω变Ω越大,变化越小②凝汽机最大轴向推力于最大负荷处达到,背压、抽汽机的最大轴向推力在某一负荷时达到反动汽轮机轴向推力的变化小于冲动式机。

③初压↑动叶过负荷,末级最严重(Pc不变)。

Pc越大,P0的波动影响远大。

初温↑Pe↑动叶过负荷;初温↓保功率G↑各级受力↑Pc↑→tc↑→凝汽器、低压缸热变形5,热力过程线特点:△Ht,Ω,xa,c1,w2,Ma逐级↑,级的温度逐级↓二、1,汽缸的设计理念:①积木块设计②多汽缸结构(?级数多,每一汽缸容纳的级数有限→否则转子太长,刚性↓,振动可靠性↓,所以分缸)③多排汽口→提高单机极限功率。

④高中压缸采用合缸分流的方式。

(优点:a中部进汽,温度高,两端温度压力低,对两端的轴承,汽封影响小。

b与分缸相比,由于减少了端部轴段,使主轴长度↓。

c减少了一个汽缸和一个中向轴承座,机组长度减少,简化了结构。

d可平衡部分的轴向推力。

e降低叶片的二次流损失。

)⑤采用单独阀体机构。

(优点:a简化了汽缸形状,使汽缸具有良好的对称性,热应力↓b减少奥氏体钢金属的焊缝数量c易于开缸检修)⑥多层汽缸结构。

2,轴系设计两种理念:①双轴系结构。

n↓→p↑m↑采用双转速。

②扩大单轴系机组的容量范围。

(影响:结构强度极限、低压缸容量、轴系振动、发电机容量) 3,叶片①加强末级叶片的长度。

L↑提高单机功率。

高度↑离心力↑→受限于冶金水平,重量轻,强度高的材料②后加载叶型。

冲角适应性广,控制附面层的增长与堆积。

降低叶型损失,降低二次流损失。

③全三维弯扭叶片。

④采用整圈自锁长叶片。

增强刚性,降低振动。

⑤斜置静叶栅。

Ω根↑Ω顶↓;产生向内离心力,有效控制二次流动;减少冲蚀。

4,汽缸支承方式外缸支承-猫爪支撑,用于高中压缸支承台板支撑-用于低压缸的支承内缸支承分为上下搭耳。

下猫爪支承:由下汽缸水耳法兰伸出的猫爪称为下猫爪。

上猫爪支承:由上汽缸水平法兰延伸的猫爪称为上猫爪。

5,滑销系统-引导汽缸膨胀的系统立销:上下。

横销:左右。

纵横:前后。

角销:防翘起。

死点:横销与汽轮机中心线的交点。

位置在膨胀时不变。

多缸机组有多个死点。

绝对死点:静子相对机组基础的基准点。

相对死点:转子相对静子的基准点。

6,汽机与转子的相对热膨胀-差胀。

转子的轴向膨胀>汽缸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转子的横向收缩>汽缸为负胀差影响胀差的因素:①蒸汽温度的变化速度。

加热,正胀差大。

冷却,负胀差大。

②轴封供汽温度。

冷态启动,供汽热,正胀差;热态启动,供温汽,负胀差。

③暖机转速。

加热转子,正胀差。

④真空。

真空↓,启动时蒸汽量↑,加快加热,正胀差。

⑤转子瞬间变化。

n↑拉伸力↑轴向长度↓正差胀↓-泊松效应。

⑥汽缸法兰螺栓加热装置加热。

7,转子类型:整锻、焊接、套装特点:①足够的强度、刚度。

②避免应力集中。

③开平衡孔。

④设置平衡端面。

(n+1个)⑤严格对中。

轴系的支承:两轴承支承2N,单轴承N+1。

轴承形式:可倾瓦轴承:高中压转子。

椭圆轴承:低压转子。

中心孔的作用:消除大型锻件中心部分质量较差的材料。

为何冷却:蒸汽包围,环境恶劣,温度高,长期下去,材料损坏。

8,超临界转子①高压第一级采用双流,优点:每只动叶片承担负荷减半,喷嘴室和动叶片应力有所减少。

缺点:叶片的数目多,造价高,叶片的跨度大。

②超临界机组高压缸效率低:容积流量越小,对效率的影响越大③第一级采用冲动级,使喷管焓降大,调节级后参数大下降,内缸热负荷↓④高压第一级根度设为负反动度,冷却作用。

9,超临界汽缸①双或三层②中压缸内表有遮热罩(减少中压缸内外壁温差)③超超临界三层汽缸④超超临界圆筒型高压缸(通流直径小)10,热力系统①三高四低-除氧②超临界机组具有过热度跨级利用的特点③旁路容量大 11,高温部件冷却转子:单流①第一级叶根负Ω②高压阀阀后引进少量主蒸汽,喷水减温后作减温汽。

③高压第一级后较低温蒸汽回流至级前。

双流调节级叶轮上开斜孔,旋转时泵吸效应将调级后少量蒸汽吸回汽缸:夹层蒸汽。

三,1,汽轮机启动、停机以及负荷变化,会导致部件金属温度的变化,均属于汽轮机的暂态工况。

2, a↑金属温度↑若一直以a的速率加热下去,则金属内部温差↑(大的温差→热应力↑,是不允许的)因此暖机.3,停机过程中最大温差不在停机终了达到,而在停机前某一负荷下达到,一般为额定负荷10%左右。

冷态启动最大热应力在调节级转子的轴封处。

4,热应力:当物体热能冷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物体内部形成的力。

膨胀伸长受约束,减压缩热应力,为负;压缩受约束,则形成拉伸热应力,为正。

转子外转子内缸内缸外启动压拉压拉停机拉压拉压5,停机的最大热应力小于启动工况①启动时加负荷,转子外表压应力较小,中心孔处拉应力较大,使停机温降速度<启动温升速度。

②停机减负荷,转子的外表的拉应力较大。

6,汽缸最大的热应力在调级后。

汽缸放热系数比转子小。

7,甩部分负荷时的热应力比甩掉全负荷更严重。

原因:甩掉部分负荷时,调节级室内温度的降低幅度比甩全负荷时小,但放热系数,蒸汽流量大,使汽缸受到剧烈的冷却。

8,热冲击:蒸汽与汽缸,转子等金属的部件,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热交换。

9,绝对热膨胀:汽缸在受热时轴向,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实际膨胀量。

10,转子与气缸之间出现的膨胀差称为差胀。

11,质面比:转子或汽缸质量与被加热面面积之比m/A m/A↓温度快12,上缸t>下缸t→温差→上变形>下变形→向上拱起,拱背变形13,脆性转变温度:进行材料冲击实验时断口形貌中韧性和脆性破坏面积各50% 所对应的实验温度,FATT14,蠕变:金属材料在恒温,恒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慢慢的发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起始,加速,稳定)恒定高温蠕变强度的指标:①一定的工作t下,引起规定变形速度的应力值。

②在一定的工作t下,发生一定总变形量相对应的应力值。

15,应力松弛:高温受教下,总应力量不变,应力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现象。

16,疲劳:材料在应力循环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者几处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产生裂纹或者突然完全断裂的过程。

17,无裂纹寿命:转子第一次投运开始直到产生第一条工程裂纹所经的交变载荷次数。

18,剩余寿命:从产生第一条工程裂纹开始直到裂纹扩展到临界裂纹所经历的变载次数。

19,造成裂纹的载荷周次和应力的关系-低周疲劳曲线。

20,疲劳损伤Ef=∑ni/Ni Ni为材料在循环应力σi作用下失效的循环次数。

高温蠕变损伤Ec=∑Δti/tBi tBi:t运行工况下的断裂时间。

半波假设:因半波产生的疲劳损伤等于具有同样的极大点和极小点的全波产生的损伤。

金属变化量和变化率与寿命损耗之间的关系曲线-寿命损耗曲线。

21,影响转子温度的其他因素:①主轴汽封弹性槽②转子中心孔应力③特征温度22,寿命分配注意点:①不能单纯的追求机组的长寿。

②充分的考虑设计年限③意外事故保电网安全,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寿命。

四、1,额定参数启动:整个启动过程中,电动主闸门前的蒸汽参数始终保持额定值。

2,滑参数启动:电动主闸门的蒸汽参数随转速和负荷的升高而升高。

3,真空法滑参数启动:在锅炉点火前,从锅炉出口到汽轮机管道上的阀门全部打开后抽真空到汽包。

4,压力法滑参启动:汽机冲转时,主汽门前的蒸汽具有一定的压力和过热度,升速过程中和低负荷时,采用逐渐开大调节气门的方法增加进气量,直至调节气门全开,保持开度不变。

此时增加锅炉负荷,使汽轮机的负荷随蒸汽参数的升高而增加。

当主汽参数升到额定值时,汽轮机的功率也随之达到额定值。

2,冲转时的进汽方式分类:①高、中压缸联合启动(同时启动,进汽处热均匀)②中压缸启动(冲动转子时高压缸不进汽,中压缸进汽)3,暖管(炉至机段管):减少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和防止管道水击。

(及时疏水,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和抽汽器应在暖管前投入运行,注意暖管速度)。

轴封供汽(冲转前):冲转前在凝汽器内建立比较高的真空度,必须向轴封供汽,以防止空气经轴封漏入汽缸。

开调门前:先向轴封送汽,以免漏气。

拉真空。

暖管。

4,盘车预暖:在盘车状态通入蒸汽或热空气,预暖汽机转子,汽缸的金属部件,使汽缸温度升高到其FATT以上。

(减少启动热应力,缩短中速暖机,缩短启动时间) 5,冲转参数P↑→利于冲转升速,过临界转速→换热强,加热剧烈(危险)P↓→蒸汽流量↑→加热均匀 (以上看出低压为宜)真空↓→Δp↓→凝汽器可能为正压,危及安全。

真空↑→建立真空时间↑Δp↑→冲转D↓→加热慢→暖机启动时间↑(真空要适度) 6,低速检查(摩擦检查)检查气缸内有无动静摩擦。

7,暖机目的:①防止材料脆性破坏②防止过大的热应力中速暖机(1200r/min):提高转子温度,防止低温脆性破坏。

这时由于蒸汽对转子放热系数小,热应力还不是主要的问题。

暖机速度↑→放热系数↓→温升慢→启动时间加长暖机速度↓→离心力↑→脆性破坏所以要避开临界转速,暖机转速一般为2/3的额定转速,一般在2000r/min8,准同期并网的条件:发电机与系统的电压相等、电压相位一致、周波相等。

并网应立即带初负荷:防止机组并网时出现逆功率工况。

(发电机从电网吸功率变为电动机)(初始负荷通常为机组额定功率的5%左右)并网带初负荷→D↑→放热系数↑→防止汽缸转子热应力过大→初负荷暖机9,滑参数启动的特点:①缩短启动时间②利用较低参数蒸汽加热,改善机组加热条件③容积流量大,控制转速负荷方便④减少工质损失⑤冲转参数要求严格。

10,冷态启动注意的问题:①控制热应力(⒈锅炉出口参数与汽轮机金属温度达到最佳的匹配)⒉严格控制升速率和升负荷率。

⒊中压转子的热应力比高压转子的热应力更加难控制)中压转子热应力难控:汽机冲转过程中,所需蒸汽汽量很少,主要高压缸发挥作用,随着转速升高,高压转子温度上升很快,而中压转子温度几乎不变或上升很少,并网后,蒸汽流量很大,中压转子温度上升很快,易超规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