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考试知识点(精心整理)

《量子力学》考试知识点(精心整理)
《量子力学》考试知识点(精心整理)

《量子力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考核知识点:

(一)、经典物理学困难的实例

(二)、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

考核要求:

(一)、经典物理困难的实例

1.识记:紫外灾难、能量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2.领会: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考核知识点:

(一)、波函数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二)、含时薛定谔方程

(三)、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考核要求:

(一)、波函数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识记:波函数、波函数的自然条件、自由粒子平面波

2.领会: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Born几率解释、几率波、态叠加原理(二)、含时薛定谔方程

1.领会: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几率流密度,粒子数守恒定理

2.简明应用:量子力学的初值问题

(三)、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1. 领会:定态、定态性质

2. 简明应用:定态薛定谔方程

第三章:一维定态问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一维定态的一般性质

(二)、实例

二、考核要求:

1.领会:一维定态问题的一般性质、束缚态、波函数的连续性条件、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完全透射、势垒贯穿、共振

2.简明应用: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第四章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

一、考核知识点:

(一)、表示力学量算符的性质

(二)、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三)、连续谱本征函数“归一化”

(四)、算符的共同本征函数

(五)、力学量的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

二、考核要求:

(一)、表示力学量算符的性质

1.识记:算符、力学量算符、对易关系

2.领会:算符的运算规则、算符的厄密共厄、厄密算符、厄密算符的性质、基本力学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二)、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1.识记:本征方程、本征值、本征函数、正交归一完备性

2.领会: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性质、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的本征值问题、力学量可取值及测量几率、几率振幅。

(三)、连续谱本征函数“归一化”

1.领会:连续谱的归一化、箱归一化、本征函数的封闭性关系

(四)、力学量的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

1.识记:好量子数、能量-时间测不准关系

2.简明应用: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变化

第五章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一、考核知识点:

(一)、表象变换,幺正变换

(二)、平均值,本征方程和Schrodinger equation的矩阵形式

(三)、量子态的不同描述

二、考核要求:

(一)、表象变换,幺正变换

1.领会:幺正变换及其性质

2.简明应用:表象变换

(二)、平均值,本征方程和Schrodinger equation的矩阵形式

1.简明应用:平均值、本征方程和Schrodinger equation的矩阵形式

2.综合应用:利用算符矩阵表示求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三)、量子态的不同描述

第六章:微扰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定态微扰论

(二)、变分法

(三)、量子跃迁

二、考核要求:

(一)、定态微扰论

1.识记:微扰

2.领会:微扰论的思想

3.简明应用:简并态能级的一级,二级修正及零级近似波函数

4.综合应用:非简并定态能级的一级,二级修正、波函数的一级修正。(二)、变分法

1.领会:变分原理

2.简明应用:用Ritz变分法求体系基态能级及近似波函数

(三)、量子跃迁

1.识记:跃迁、跃迁几率、自发辐射、受激辐射、费米黄金规则

2.领会:跃迁理论与不含时微扰的关系

3.简明应用:简单微扰体系跃迁几率的计算、常微扰、周期微扰

第七章自旋与全同粒子

一、考核知识点:

(一)、电子自旋

(二)、总角动量

(三)、碱金属的双线结构

(四)、自旋单态和三重态

(五)、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

二、考核要求:

(一)、电子自旋

1.识记:自旋存在的实验事实、二分量波函数

2.领会:电子自旋的内禀磁矩、对易关系、泡利表象、矩阵表示(泡利矩阵)、自旋态的表示

3.简明应用:考虑自旋后,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考虑自旋后,电子在中心势场中的薛定谔方程

(二)、总角动量

1.识记:自旋-轨道耦合

2.领会:总角动量、力学量完全集22

(,,,)

z

H l j j的共同本征值问题(三)、碱金属的双线结构

1.领会: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及反常塞曼效应的现象及形成原因(四)、自旋单态和三重态

1.领会:自旋单态和三重态

2.简明应用:在)

S

,

S

(

z

2

z

1和)

S?,

S?(

z

2表象中两自旋为2

1的粒子的自旋波

函数

(五)、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

1.领会:全同粒子体系与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费米子和玻色子体系的描述、泡利不相容原理

2.简明应用:两全同粒子体系、全同粒子体系波函数的结构

1、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理解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迭加原理,薛定鄂方程,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

定态薛定谔方程。掌握一维无限深势阱,线性谐振子。

2、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理解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掌握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厄米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算符的对易关系,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测不准关系,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守恒定律。

氢原子

3、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理解态的表象,掌握算符的矩阵表示,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述

么正变换,了解狄喇克符号,线性谐振子与占有数表象。

4、定态近似方法

掌握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理解薛定鄂方程的

变分原理及变分法。

5、含时微扰论

掌握与时间有关的微扰理论,跃迁几率,光的发散和吸收及选择定则。

6、自旋与角动量

理解电子自旋,掌握电子的自旋算符和自旋函数。

7、全同粒子体系

理解两个角动量的耦合,光谱的精细结构和全同粒子的特性。掌握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泡利原理,两个电子的自旋函数。了解氦原子(微扰法)。

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 1 版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量子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曾谨言

我认为考试前要清楚报考单位对《量子力学》这门课的基本要求以及主要考查内容是什么,应当按照其要求出发,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的复习。中科院《量子力学》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把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把握量子力学中一些非凡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原理、量子跃迁及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中科院对量子力学这门课考查主要包括以下9大内容: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②一维势场中的粒子③力学量用算符表示④中心力场⑤量子力学的⑥自旋⑦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⑧量子跃迁⑨多体问题,复习过程中应当主要对这些内容下功夫。

第一阶段:首先按照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量子力学》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将参考书目看了一遍。中科院《量子力学考试大纲》中指定的参考书目是《量子力学教程》,这本书是由曾谨言编著的。此阶段看书以理解为主,不必纠缠于细节,将不懂的知识点做上记号。

第二阶段:我对大纲中要求了解的内容,熟练把握的内容以及理解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并且按相关要求对将这门课进行了第二轮复习。另外我认为在这一遍复习中一定要把历年试题弄到手并且仔细分析,因为真题体现了命题单位的出题特点以及出题趋势等。另外,我认为真题要比大纲更有用,因为从大纲中看不出的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从真题中得到。当然,需要注重的是,单纯把握真题也是不理智的做法,假如一个考生仅仅把握了历年真题的内容,那么考试后他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今年的题真偏。其实,不是题偏,而是他没有把参考书上的东西完全把握好。所以在这个阶段中我仍然以看指定的参考书为主,着重解决了在第一遍复习中留下的疑问和在做真题中自己不会的题目。对了,此轮复习一定要做一份笔记,将主要内容归纳出一份比较简洁的提纲,以便于下轮复习。

第三阶段:将专业课过第三遍,这一轮注重结合上一轮的笔记和提纲有重点的,系统的理解和记忆,由于专业课要求答的深入,所以可以找一些专业方面的期刊杂志来看下,扩大下自己的视野范围。这一阶段大家也可以找些习题集来做下,不断巩固自己把握了的知识点。

第四阶段:这一轮要将参考书快速翻几遍,以便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把握并且牢记于心,同时要进行查缺补漏,不要放过一个疑点,要注重的是此时不能执着于细小的知识点,要懂得抓大放小,把握最重要的知识点。另外可以根据对历年试题的分析以及对本年度的专业考试做出一些猜测,并对考试的时间安排及如何进行考中心理调节做下演

练。

(中科大2003)

一、试证明: (1)投影算符||n n P

><=是厄密算符;它在任意态>ψ|中的平均值是正

定的,即0

||>≥<ψψ

P 。

(2)设>

ψ

|是归一化波函数,对于线性厄密算符A 以下等式成立

>

??<

+>=<>

A i H A dt

A d i ],[。

证明:(1)因为 P

n n n n P =><=><=+

+

|||)(| 所以 P 是厄密算符

或*

**||||||||>

=<><>>=<><>=<<ψ?ψ??ψ?ψ

P n n n n P

|||||||2

≥><>=><>=<<ψψψψψn n n P

(2)因为 >

>=<<ψψA A , 则

ψ

ψψψψψt

A t

A A t

dt

A d ??+??+??=

,

,,

再由S-eq 得 t

A i H A dt

A d i ??+=

],[

或 因为?=

dx

A A

ψψ*

所以

???????

???+-=

??+

+

-=??+

??+

??=

dx

t

A dx HA AH i dx

t

A dx AH i dx HA i dx

t

A dx t

A

dx A t dt

A d ψψ

ψψψψ

ψψ

ψψψψ

ψψ

ψψ*

*

*

*

*

*

*

*

)(111

即 t

A i H A dt

A d i ??+=

],[

二、对于一维谐振子,求消灭算符a 的本征态>

α

|,将其表示成各能

量本征态>

n

|的线性叠加。已知>

->=1|.|n n n a

解: 设 ∑

=>

>=

||n n n C α

由于 >

>=ααα||a

且利用 >

->=1|.|n n n a

得 ∑

=∞

=>-=

>>=

1|||n n

n n n n C n a C a α∑

=>

=0

|n n n C α

|1-'

n n n '>='<δ

|得

1

-=

n n C n

C α

依次递推得 0

!

C n C n

n

α

=

由归一化条件 ∑

==>=

<

n

n

n

n

n C C 1!

|22

2

α

αα

因为 2

!

α

e

n n

n

=∑

δ

α

i e

e C ?=-

2

2

10

δ为实数,可取为0=δ

所以 ∑

=->>=0

2

1|!

|2

n n

n n e

α

α

α

三、给定),(?θ方向的单位矢量)

cos ,sin sin ,cos (sin θ?θ?θ=n

,在z σ表象中

求n

n

?=σσ

的本征值和归一化本征矢。

解: 因为θ

σ

?θσ

?θσ

σcos sin sin cos sin z

y

x

n

++= 所以

?

??

?

??-=-θθθθσ

??

cos sin sin cos i i n

e

e

n

σ

n

σ

的本征值为1±

由本征方程 ?

??

?

??--θθθθ

??

cos sin sin cos i i e

e

???

?

??=???? ??b a b a λ 求得 对于1+=λ

?????

?

?

?

=?θθ?i e 2sin 2cos 1

或?????

?

?

?

=-2

/2

/1

2

sin 2

cos ??θ

θ

?i i e

e

对于1-=λ

?????

?

?

?

-=-?θθ?i e 2cos 2sin 1

或?????

?

?

?

-=--2/2/1

2cos 2sin ??θθ?i i e e

四、设一定域电子(作为近似模型,不考虑轨道运动),处于沿x 方向的均匀

磁场B 中,哈密顿量为x

L x

c

B e H σ

ωσ

μ ==2 c

eB L

μω2=

拉莫尔

(Larmor )频率

设0

=t 时,电子自旋“向上”(2

/ =z

S )。

求0

>t

时(1)电子自旋态)(t χ;

(2)电子自旋S

的平均值。

解:(1) 方法一 令 ???

?

??=)()()

(t b t a t χ 初始条件 ?

??

?

??=???? ??=01)0()0()

0(b a χ

由薛定谔方程 ???

? ??=????

??b a b a dt d i L ω

a i

b b i a

L

L ωω-=-=

)(b a i b a L

+-=+ω

)(b a i b a L

-=-ω

积分得

t

i t

i L L e

e

b a t b t a ωω--=+=+)]0()0([)()(

t

i t

i L L e

e

b a t b t a ωω=-=-)]0()0([)()(

由此可得 t

i t b t

t a L L ωωsin )(cos )

(-==

?

??

?

??-=t i t t L L ωωχsin cos )( 方法二

体系能量本征态即x σ的本征态,本征值和本征态分别为 ???? ??=

==+=++11211

?ωσL

x

E E

???

? ??-=

-==-=-+11211

?ωσL x E E

电子自旋初态

)

(2

101)

0(-++=???

? ??=??χ

T 时刻电子自旋态为 ?

??

?

??-=+=

-+-t i t e

e

t L L t

i t

i L L ωω??χωωsin cos )(21)

( (2)电子自旋各分量的平均值 ()0sin cos 0110

sin cos

2

)()(=???

?

??-????

??=

=+

t i t t i t

t S t S L L L L x x ωωωωχχ

()t t i t i i t i t

t S t S L L L L L y y ωωωωωχχ2sin 2

sin cos 00

sin cos

2

)()(

-=????

??-????

??-=

=+

()t t i t t i t

t S t S L L L L L z z ωωωωωχχ2cos 2

sin cos 1001

sin cos

2

)()(

=?

??? ??-????

??-=

=+

五、已知系统的哈密顿量为

????

? ?

?+=λεεεε

ε

20

020

02H ελ<<

求能量至二级近似,波函数至一级近似。 解: (1) H H

H

'

+=0

????? ?

?=εεεεε

20

020020

H ????

?

?

?='λ0

0000

000

H

可见所设表象为非0H 表象,为将0H 对角化,先由0H 的本征方程求其本征值和本征矢。

求得结果为: 本征值 ε

=)

0(1E ε

2)

0(2=E ε

3)

0(3=E

相应本征矢 ?????

??->=

101211| ??

?

?

?

??>=0102| ????

? ??>=

101213

|

(2)利用

????

? ??-=

10

1

02010121S 转到0h 表象(将0H 对角化)

==+

S H S h 00

????

? ??εεε30

0020

00

='='+

S H S h ??????

?

??--

2

2

000

202λ

λλλ

h 表象中

nn

n

h E '=)

1(

≠-'=

n

m m

n

nm n

E E h E )

0()

0(2)

2(||

=

)1(n

ψ

≠-'n

m m

m

n

nm

E E h )0()

0()

0(ψ

则 2

/)1(1λ=E 0

)

1(2=E 2

/)1(3λ=E

ε

λ

82

)

2(1

-

=E 0)

2(2

=E ε

λ

82

)

2(3=

E

)0(3

)1(14ψ

ε

λ

ψ=

)1(2

)0(1

)1(3

ε

λ

ψ

-

=

量子力学测试题(2)

1、一质量为m 的粒子沿x 正方向以能量E 向x=0处势垒运动。当0

≤x 时,势

能为零;当0>x 时,势能为E

V 4

30=

。问在x=0处粒子被反射的几率多大?

解:S-eq

???≥=+''≤=+''0

002

2

22

12

11x k x k ψψψ

ψ 其中

2

21/2

mE k =

4

//)(22

12

022k V E m k =-=

由题意知 0

≤x

区域 既有入射波,又有反射波;0

≥x

区域仅有透射波

故方程的解为 x

ik x

ik re

e

111-+=ψ 0

≤x

x

ik

te

2

2

≥x

在x=0处,ψ及ψ'都连续,得到 t

r =+

1 t

k r k 2)1(11=

-

由此解得

9

12

=

=r

R

注意 透射率2

t

T ≠ 因为12

k k ≠

x

ik e

1,

x

ik re

1-,

x

ik

te

2

分别代入几率流密度公式

??

? ?

?

??-??

-

=*

*

ψ

ψψx

x

m i j

得 入射粒子流密度 m

k j 10 =

反射粒子流密度 2

1r

m k j R -=

透射粒子流密度 2

2t

m

k j T =

由此得 反射率 9

12

0=

==

r

j j R

R

透射率 9

82

1

20

=

=

=t

k k j j T T 1=+T R

2、计算

(1)?

],[2

=r L

(2)设)

,

(p x F 是p x ,的整函数,则?],[=F p

解:(1)0

],[],[],[],[2=+=+=

=βγαβγγβαβγββαβαβββααεεx x i x x i x x L x L x x x L r L

因为将第二项哑标作更换γ

β

?

γ

βαβγγβαγββγαβγεεεx x i x x i x x i -==

所以 0

],[2

=r L

(2)先由归纳法证明 n

n n x

x

i nx

i x p ??-=-=

-

1

],[(·)式

1=n 上式显然成立;设k

n =时上式成立,即 1

],[--=

k k kx

i x p

则 k

k

k

k

k k x

k i x

i kx

i x p x x x p x p )1(],[],[],[1+-=--=+=+

显然,1+=k n

时上式也成立,

(·)式得证。 因为 ∑==

,),(n m n

m

mn

p

x

C

p x F

F

x

i p

mx

C i p

x

p C p x

p C F p n

m n

m n

m n

m mn n

m

mn n

m

mn ??-=-==

=

∑-

,,,1

],[],[],[

3、试在氢原子的能量本征态nlm

ψ下,计算1-r 和2-r 的平均值。

解:处于束缚态nlm

ψ

下的氢原子的能量

2

2

2

2

41

22n

a e

n

e

E n

-

=-

= μ 2

2e

a

μ

=

1++=l n n

r

(1)计算>

<

-1

r

方法

1 相应的维里定理为 nlm

nlm V T ><-

=><2

1

nlm

n V E ><=

2

1

所以 2

2

1

12an

e

E r n =

-

>=<

-

方法2 选Z 为参量 相应的F-H 定理

nlm

n e

H e

E >??=<

??2

2

r

e

H 2

2

2

2-

?

-

nlm

r

an

><

-=-

112

2

1

1an

r

>=

<

-

(2)计算>

<

-2

r

等效的一维哈密顿量

2

2

2

2

22

2)1(2r

l l r e

dr d

H μμ

++

-

-

=

取l 为参量 相应的F-H 定理

nlm

l

n l

H l

E >??=<

?? 注意

1++=l n n r

>

<+=

-2

2

3

22)12(r

l an

e μ

3

2

2

)2/1(1

n

a l r

+>=

<

-

4、有一个二能级体系,哈密顿量为H H

H '

+=0

, 0H 和微扰算符H '的矩阵

表示为

???

? ??=210

0E E H ???

?

??='0110λH

其中λ表征微扰强度,21E E ≤。用微扰法求H

的本征值和本征态。

解:由于是对角化的,可见选用表象为0H 表象 对于21

E E <,由非简并微扰论计算公式

???

???

?+-''+=+-''+'+=∑∑ )

0()0()0()0()

0()0(2

)

0(||m m n mn m n n m

n nm m nn n n E E H E E H H E E ψψψ

)

1(1

=E

2

12

)

0(2

)

0(1

2

12)

2(1

E E E E H E -=

-'=

λ

???

?

??-=

-'=

1021)0(2

)

0(2

)

0(1

21

)1(1

E E E E H λ

ψ

ψ

)

1(2

=E

1

22

)

0(1

)

0(2

2

12)

2(2

E E E E H E -=

-'=

λ

???

?

??-=

-'=

0112

)0(1

)

0(1

)

0(2

12

)1(2

E E E E H λ

ψ

ψ

所以 ,二级近似能量和一级近似态矢为 2

12

1E E E -+

λ

,???

? ??-+?

??? ??10012

1E E λ

;1

22

2

E E E -+

λ

,???

? ??-+?

??? ??01102

1E E λ

对于2

1

E E =,由简并微扰论计算得一级近似能量和零级近似态矢为

λ

+1

E ,

???

?

??1121;λ-1E ,

???

? ??-1121。

5、自旋投影算符n

S n

?=

σ2

,σ

为泡利矩阵,n

为单位矢量

(θ

?θ?θcos ,sin sin ,cos sin

)。

(1)对电子自旋向上态)

2/( =+z s χ,求n S 的可能值及相应几率;

(2)对n σ的本征值为1的本征态,求y σ的可能值及相应几率。 解:(1)由???

? ??-=

-∧

θθθθ

?

?

cos sin sin cos 2i i n e

e

S ??

?

? ??=?

??? ??????

??--b a m b a e

e

s i i

θθθθ

??

cos sin sin cos 2得

?????

?

?

?

=?θθχi n e s 2sin 2cos

)(2

1

?????

?

?

?

-=-

?θθχ

i n e s 2cos 2sin )(2

1

对于电子自旋向上态???

? ??===+01)2/(αχ z

s ,n S 取值2

±

的几率分别为

2

cos

012

sin

2cos

2

2

2

2

θ

θα

χ?

=???

?

????? ?

?

=+

i e

2

sin

012

cos

2sin

2

2

2

2

1

θ

θ

θ

αχ

?

=???

?

????? ?

?

-=+-

i e

(2)y σ的本征值和本征态 1=λ

,???

? ??=

+i y 121)(σχ; 1-=λ

,???? ??-=

-i y 121)(σχ

电子处于n σ的本征值为1的本征态(即n S 的本征值为

2

的本征态

)(2

1n s χ),

则y σ的可能值及相应几率为 1=λ

())

sin sin 1(2

12sin 2cos

1

2

1)

()(2

2

2

1?θθθσχσχ?+=

?????

?

?

?

-=

+

+i n y e i

1-=λ

())

sin sin 1(2

12sin 2cos

1

2

1)

()(2

2

2

1?θθθ

σχσχ?-=

?????

?

?

?

=

+

-i n y e i

6、设质量为m 的两个全同粒子作一维运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为

)

0()(2

12

21>-a x x a 。

(1)若粒子自旋为0,写出它们的相对运动态的能量和波函数;

(2)若粒子自旋2/1=s ,写出它们的相对运动基态及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和波函数。

解:体系的哈密顿量为

2

212

2

22

2

1

22

)

(2122x x a x m x m H

-+

??

-

-??

-

=

引入质心坐标X 和相对坐标x : )

(2

121x x X +=

2

1x x x

-=

在坐标变换x

X x x ,,21?下,体系的哈密顿量变为

2

2

22

2

22

2

122ax

x

X

M H

+

??

-

??

-

2

/2m m M

==μ

相对运动哈密顿量为 2

2

2

22

2

2

22

2

122

12x

dx

d

ax

dx

d

H r

μω

μμ+

-

=+

-

=

μ

ω

a

=

(1)若粒子自旋为0,则相对运动态的能量和波函数为 ω ??

? ?

?

+

=21n E n

)

()

(2

2

2

1x H e N x n x

n n αψα

-

=

μω

α=

,4,2,0=n

限定

,4,2,0=n

是为了保证波函数对交换1x 和2x 是对称的。

(2)若粒子自旋2

/1=s ,则相对运动态的能量和波函数为

ω ??

? ?

?

+

=21n E n

,2,1,0=n

>

=-00|)(),(2

2

2

1x H e

N S x n x

n z

αψα

,4,2,0=n ??

?

??>->

>

=-

11|10|11|)(),(2

2

2

1x H e

N S x n x

n z

αψα

,5,3,1=n

其中

)]

1()2()2()1([2

110|)2()1(11

|βαβααα+>=

>=

)]1()2()2()1([2

100|)2()1(11|βαβαββ->=

>=

-

体系基态能量和波函数

ω

21=

E >

=-

00|),(2

2

2

10x

z e

N S x α

ψ

体系第一激发态能量和波函数 ω

23=E

??

?

??>->

>=-

11|10|11|)(),(12

112

2

x H e

N S x x

z αψ

α

量子力学测试题(4)

(复旦2002)

1、已知一维运动的粒子在态)

(x ψ中坐标x 和动量x p 的平均值分别为0x 和0p ,

求在态)

()

(0/0x x e

x x ip +=-ψ?

中坐标x 和动量x p 的平均值。

解:已知粒子在态)

(x ψ

中坐标x 和动量x p 的平均值分别为

*

)()(x dx x x x x

==

?+∞

∞-ψψ

0*

)()(p dx x x i x p x

=??

?

????-=

?+∞

-ψψ

现粒子处在)(x ?态,坐标x 和动量x p 的平均值

)())(()()()()(000*

00*

*

=-=''-''=

++=

=

???∞

+∞

-+∞

-+∞

∞-x x x d x x x x dx

x x x x x dx x x x x ψψ

ψψ

??

)()()]()()[()]([)()()(00*

00/0/00*

/0/0*

/*

00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p p x d x x i x p dx

x x x i e

x x e

p x x e

dx x x e

x i x x e

dx x x i x p x ip x ip x ip x ip x ip x

ψψ

ψψψ

ψψ

??

2、一体系服从薛定谔方程

),(),(21)(221212

2

12

2212

r r E r r r r k m

ψψ=??

????-+?+?-

(1)指出体系的所有守恒量(不必证明); (2)求基态能量和基态波函数。 解:(1)体系的哈密顿量为 2

2

122

2

2

12

2

122r r k m

m

H

-+

?

-

?-

= 引入质心坐标R 和相对坐标r

: )

(2

121r r R +=

2

1r r r

-=

在坐标变换r

R r r

,,21?下,体系的哈密顿量变为

2

22

22

2

122kr

M

H

r

R

+

?

-

?

-

=

μ

2

/2m m M

==μ

容易得知系统的守恒量为z L L E ,,2。(中心力场) (2)相对运动哈密顿量为 2

2

22

2

2

2

2

122

12r

kr

H

r

r

r

μω

μ

μ

+

?

-

=+

?

-

=

μ

ω

k

=

相对运动为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基态能量和波函数为 ω

23=N

E

2

22

12

/33

)(r

e

r απ

αψ-

=

,2,1,0=N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梳 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876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量子力学》考试大纲用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学相关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性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不相容原理、量子跃迁及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1.了解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意义及其主要实验事实。 2.熟练掌握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有限性、连续性和单值性。深入理解波函数的概率解释。 3.理解态叠加原理及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深入了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与非定态波函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了解连续性方程的推导及其物理意义。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1.熟练掌握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求解方法及其物理讨论,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束缚态问题的求解方法。 2.熟练掌握势垒贯穿的求解方法及隧道效应的解释。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的反射、透射的处理方法。 3.熟练掌握一维谐振子的能谱及其定态波函数的一般特点及其应用。 4.了解 --函数势的处理方法。 (三)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1. 掌握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方程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厄米算符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的定理。 3.熟练掌握坐标算符、动量算符以及角动量算符,包括定义式、相关的对易关系及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4.熟练掌握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及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个力学量同时具有确定值的条件和共同本征函数。 5.熟练掌握不确定性关系的形式、物理意义及其一些简单的应用。 6.理解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掌握如何根据哈密顿算符来判断该体系的守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小升初语文考试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语文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同窗:同学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7、丝竹:音乐8、须眉:男子9、婵娟、嫦娥:月亮10、手足:兄弟 11、白丁、布衣:百姓12、函、简、笺、鸿雁、札:书信13、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3、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4、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6、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9、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0、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1、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三、中国文学之最: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参;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6、岁寒三友:松、竹、梅。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文人四友:琴、棋、书、画。9、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0、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1、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2、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3、“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五味:酸、甜、苦、辣、咸。15、五行:金、木、水、火、土。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组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语义轻一些。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截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有对任何遭遇不在意的意思。异:前者多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仍能像往常一样对待(素:平常,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门类。班:次序。就:遵循);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为,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使用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第二组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山涉水”重在形容旅途艰苦;“风尘仆仆”重在突出奔波忙碌,旅途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含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多含贬义;后者偏重势力相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半”,指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指不深入(辄:就)。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异:前者重在包办,不让别人参与;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两个成语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比比皆是】【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异:前者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前者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如:像这种助人为乐的人比比皆是。后者的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前者的“是”后一般不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后者则可以。如:这山里,俯拾皆是高品位矿石。 【鞭长莫及】【望洋兴叹】都表示力量不够的意思。异:前者侧重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后者侧重表示做某事能力有限,毫无办法。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方面的创造性构思;后者偏重在“生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量子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两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最伟大的进展之一,以研究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的量子理论开辟了人 类认识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新途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本课程着重介绍《量子力学》(非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公 设)及表述形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地让学生认识表述原理的数学结构, 如薛定谔波动力学、海森堡矩阵力学以及抽象表述的希尔伯特空间的代数结 构。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量子状态的描述、力学量的算符、量子力学中 的测量、运动方程和守恒律、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多粒子体系的全同性原 理。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在分析清楚各类基 本应用问题的物理内容基础上,掌握量子力学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一维定态问题、氢原子问题、微扰方法对外场中的定态 问题和量子跃迁的处理以及弹性散射问题。 课程目标与任务: 1.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 2.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近似方法及其对相关物理问题的处理。 3.了解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互补性认识论及其对人类认识论的贡献。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需要学生先修《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和《线性代数》等课程。《电磁学》和《光学》中的麦克斯韦理论最终统一 了光学和电磁学;揭示了任意温度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机制,它是19 世纪末人们研究黑体辐射的基本出发点,对理解本课程中的黑体辐射实验及 紫外灾难由于一定的帮助。《原子物理》中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经典与 半经典理论及其解释相关实验的困难是导致量子力学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 《数学物理方法》中所学习的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的解法都在量子力学中 有广泛的应用。《线性代数》中的线性空间结构的概念是量子力学希尔伯特 空间的理论基础,对理解本课程中的矩阵力学和表象变换都很有助益。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 《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2] 苏汝铿, 《量子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 [4] P. A. M. Dirac,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 第一节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第三节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节量子力学的第一公设:波函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研究对象和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及其状态描述。 【重点掌握】: 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电子晶体衍射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P22 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 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 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 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 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 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 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 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 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 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 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P112 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 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 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 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 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 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 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 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 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

2019年小学语文考试知识点分类大全

2019年小学语文考试知识点分类大全 一、拼音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2、标调规则: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 3、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遇到j q x,摘掉乌纱帽) 二、汉字 1、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查字典:能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3、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能够准确认识小学生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以及多音字的各个注音和组词,以及形近字的辨别。) 三、词语 1、成语、歇后语。 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大声地唱;“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钢笔;“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跑得快。 3、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词语的仿写。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5、常用的八种关联词。() 四、句子

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五、标点 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能正确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标点符号,并能够说出省略号、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六、阅读 1、朗读、默读和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分辨实写与联想的语句。了解联想与比喻的异同点。 4、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体会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 6、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7、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七、写作 (一)应用文请假条(借条、收条和领条)、日记、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 (二)大作文。

量子力学复习提纲

1. 粒子的双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答:粒子具有波动性 2.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波动方程是什么?它是定态薛定谔方程吗? 答: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波动方程是),()](2[),(2 2t r r V m t r t i →→→+?- =??ψψ ,它不是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薛定谔方程是假设势能V 不显含时间t ,其形式是: )()](2[)(2 2→→→ +?-=r r V m r E ψψ 3. 波函数除了归一化要求之外的三个标准条件是什么? 答:单值、连续、有限。 4. 写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量本征函数及能量本征值。 答: 5. 写出一维线性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函数及能量本征值。 答: 6. 什么叫做粒子的共振穿透?请举例说明。 答:当粒子射入势阱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当粒子的能量满足一定的条件时会使透 2 ,1n n a μ={} 2 2 22222 21 ()2?,()()()(),0,1,2, ?11 (),0,1,2,2 ?22 n n n x n n n n x U x x H x E x x P H x N H x e n E n n α μωψμωψψ ωμα-= ====+ ==+

射系数T=1,这种现象就叫做共振穿透。如上图所示,粒子在有限深势阱中,我们设 22222 1 ) (2,2 o V E k E k -==μμ则透射系数l k k k k k k k T 22 2222122212 221sin )(44-+= 当πn L k =2即02 2)(2V L n E n += πμ 时,1=T ,产生共振穿透。 7. 什么叫做粒子的遂穿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粒子在能量E 小于势垒高度时仍能贯穿势垒的现象,称为隧道效应。金属电子冷发射和ɑ衰变等现象等都是隧道效应产生的,还有基于两字隧道效应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8. 粒子的共振穿透与粒子的遂穿效应有何区别? 答:共振穿透的物理意义是,入射粒子进入势阱后,碰到两侧阱壁时将发生反射和透 射,如粒子能量合适,使它在阱内波长'λ满足a n 2' =λ(a 为阱的宽度),则经过各次反射而透射出去的波的相位相同,因而彼此相干叠加,使透射波波幅大增,从而出现共振透射。而遂穿效应其实是粒子具有波动性的表现。 9. 什么叫做厄米算符?它有什么性质? 答:如果算符∧F 满足??()F dv F dv ψ?ψ?* *=??,则称算符∧ F 为厄米算符。厄米算符 有三点性质,一是体系的任何状态下,其厄米算符的平均值必为实数;二是厄米算符 的本征值必为实数;三是厄米算符属于不同本征值的本征函数彼此正交。 10. 量子力学中两个基本力学量是什么?在坐标表象中,用什么算符表示? 答: 量子力学中两个基本力学量是坐标→r 和动量→p ,在坐标表象中,坐标→r 用坐标算符∧ r 表示,动量用动量算符?-=∧ 2 p 表示。 11. 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是什么?其本征函数如何归一? 答: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是:)ex p( ) 2(1)(2 3r p i r p ?= πψ ,其本征值为p 。其只能归以为函数δ函数,即 )()()('*' p p d r r p p -=?∞ δτ??。 12. 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角动量算符的表示式是什么?动量(矢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和 本征值是什么? 答:???????????????x z y y x z z y x L yp zp i y z z y L zp xp i z x x z L xp yp i x y y x ????=-=-- ? ????????=-=-- ?????????=-=-- ? ???? h h h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 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 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 岁- 学习书面语言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 ):语言出现和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 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让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3 岁);社会自我(少年期);心理自我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差异表现:场独立(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外部参照)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辐合思维,唯一正解)与发散型(发散思维,非唯一正解)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S-B 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14、韦克斯勒量表 15、智力: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精品)部编教材一下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四会字】(共200个,要求会背、会写、会组词、会运用。其中有49个后鼻音。) 一单元:冬、风、姓、双、王、方、青、清、晴、情、请、生、红、动 二单元:江、京、广、种、样、阳 三单元:听、当、讲、行 四单元:床、光、乡、兴、成 五单元:网、凉、香、声、相 六单元:亮、放 七单元:平、让、钟、共、经、常、往、空 八单元:病、星、羊、象、房 【易错字】(共27个字。按课文先后顺序总结,主要体现在个别笔顺上。) 风、花、方、情、万、以、走、北、为、很、当、光、再、成、身、义、美、找、办、洗、非、瓜、医、七、家、象、爬 第一单元识字 1 春夏秋冬 春(春节)(立春)(春天)风(大风)(风雨)(风车) 冬(冬天)(立冬)(冬日)雪(雪花)(风雪)(雪人) 花(花朵)(花生)(开花)飞(飞虫)(飞机)(飞走) 入(加入)(出入)(入口) 2 姓氏歌 姓(姓名)(百姓)(同姓)什(什么)(为什么) 么(什么)(多么)(要么)双(双人)(双手)(双方) 国(中国)(国王)(国土)王(王子)(王后)(女王) 方(大方)(对方)(方块) 3 小青蛙 青(青天)(青草)(青色)清(清明)(清早)(清白) 气(天气)(力气)(生气)晴(晴天)(晴日)(晴空) 情(友情)(同情)(心情)请(请问)(请求) 生(学生)(花生)(出生)

4 猜字谜 字(生字)(名字)(文字)左(左右)(左手)(左边)右(右手)(右耳)(右边)红(红花)(火红)(口红)时(小时)(时间)(有时)动(生动)(开动)(动手)万(万一)(千万)(十万) 第二单元课文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吃苦)(口吃)(小吃)叫(大叫)(叫好)(尖叫)主(公主)(主人)(主力)江(长江)(江水)(江河)住(住口)(住手)(居住)没(没有)(没人)(没空)以(以后)(可以)(以上) 2 我多想去看看 会(大会)(开会)(不会)走(走火)(走开)(出走)北(北边)(北方)(东北)京(北京)(京戏) 门(开门)(门口)(门牙)广(广大)(广告)(广东) 3、一个接一个 过(过关)(过去)(过节)各(各地)(各种)(各别)种zhǒng(种子)(白种)(火种) zhòng(种田)(种地) 样(样子)(样品)(花样)伙(伙伴)(同伙)(大伙)伴(玩伴)(伙伴)(同伴)这(这次)(这样)(这么) 4、四个太阳 太(太阳)(太平)阳(阳光)(阳台)(太阳)校(校长)(学校)(校门)金(金鱼)(金子)(金山)秋(秋天)(秋千)(秋风)因(因为)(因果)(原因)为wèi(因为)(为什么)wéi (以为)(认为)

《量子力学》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量子力学考试是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学科为招收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硕士研究 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量子力学课程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物理相关学科优秀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所在专业择优选拔,保证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量子力学是物理类和信息类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1.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证实,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态叠加原理。 2.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δ--函数和δ-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简谐振子。 3.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关系,角动量算符,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 4.中心力场 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5.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态和算符的矩阵表示,狄拉克符号,表象变换。 6.自旋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自旋纠缠态。 7.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定态非简并微扰轮,定态简并微扰轮,变分法。 8.多体问题 全同粒子系统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