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合集下载

机电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机电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个方 面提出了解决 的方案 , 以适应机电控制技术课程 改革 的要求 。
关键词 : 电控 制技术 ; 机 教学实践 ;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 H- T 3 9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6 22 3 (0 1 0 -080 17 -44 2 1 )20 4 -3
机 电控 制技术 是机 电类 专业控 制技 术核 心模块 的主 干专业 课程 , 不仅 理论 性强 , 而且 具有很 强 的实 践 性 , 工业 生产 中应 用广 泛 , 一 门能直接 应用 于 在 是 生产 实践 的技术 课 程 。本 课 程 将 电工 技 术 、 拟 电 模 路 、 字 电路 、 数 传感 器 、 专业 英语 、 电子 焊接工 艺等 知 识与技 能融 合在 一起 。学生 对 于本 门课程 的掌握 情
Ex o a in a d Pr cie o a h n o e i pl rto n a tc n Te c i g M d n
H e to c a ia n r lTe h o o y Co r c r me h n c lCo to c n l g u s e
作者简介 : 志辉 (9 9 ) 男 , 师、 邓 17 - , 工程 讲师 , 硕士 , 从事研究方向 : 生管理 、 学 系统检测
Al r : miga h rdto a ec igp o lmsi h o reo l to c a i lcn rl eh oo y i ih rv ct n lc l- m  ̄ Ai n ttetaiin l ah rbe n tecu s fee rmeh nc o to cn lg n hg e oai a ol t n c a t o e
生 经历 完整 的开发 过 程 , 括 印刷 线 路 板 的设 计 制 包

实训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心得与建议

实训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心得与建议

实训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心得与建议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心得与建议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心得与建议,为了更好的做好这个课程的学习工作和学习效果的保证。

在此我对本次机电专业综合实训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前期深入地调查、走访,初步明确任务的要求及相关内容;其次,针对设计方案从中寻找不足之处;再次,经过集体讨论,共同商榷最终完成了设计方案;最后就是要落实施工单位、协调各部门等环节。

一、目标(1)、任务:搭建仿人型教学实训平台(2)、理念:提高技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3)、知识领域:传感器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检测、自动控制二、准备阶段我们小组一起阅读参考资料,学习仿人形态结构的搭建方法,并且掌握相应仪表元件安装原则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方案阶段根据任务书上所规定的功能,查找相关文献、图片或者网络,查看并比较两种常见结构类型。

最后选择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某款软件作为实验平台。

四、实现阶段针对问题,逐条解决,设置不同的工艺流程和不同参数值,让学生进行模拟,找出产品质量的差异。

五、反馈总结为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我们还适当开展“产品优化大赛”活动。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联系,是学生能否达到实训目的的关键,也是本课题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

但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在全班同学的努力配合下,经过近一周的实训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虽然中间遇到些许困难,但都一一克服。

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经过长时间艰苦的奋斗和坚持,我们小组顺利完成了任务,学会了怎样使用仿人型控制平台,懂得了设计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我们所学到的仅限于局部的知识,因而不够全面和完整。

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硬件和软件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教学设计软件的特点,熟练运用仿人型控制平台搭建人造毛皮大衣。

我们知道,要想提升人造毛皮的柔软度和透气性,还需要继续进行设计改良和优化。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获益匪浅。

我们觉得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机电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机电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3. 熟悉PLC编程软件的使用;4.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PLC编程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和转向控制。

三、实验设备1. PLC编程控制器1台;2. 直流电机1台;3. 交流电源1台;4. 电气元件若干;5. PLC编程软件1套。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设备,了解各部分功能;2. 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3. 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和转向控制;4. 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5.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内容1. 直流电机调速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2)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3)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 直流电机转向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2)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转向控制;(3)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流电机调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LC编程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

通过改变PLC输出端的脉冲宽度,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的转速。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脉冲宽度增加时,直流电机的转速也相应增加;当脉冲宽度减小时,直流电机的转速也相应减小。

2. 直流电机转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LC编程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转向控制。

通过改变PLC输出端的信号极性,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的转向。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信号极性改变时,直流电机的转向也相应改变。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了解了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了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熟悉了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训的研究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训的研究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训的研究与实践说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这个专业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其实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内容,涉及到机械、电子、电气、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说白了,就是把“机器”和“电”搞到一起,让它们相互配合、合作,甚至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简单点儿说,就是把“机器的大脑”和“机器的肢体”合二为一,让它们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说起来容易,可真要做到,可得下点儿功夫。

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生来说,要想掌握这些技术,仅仅靠书本和理论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得靠动手操作,靠实训。

咱们说到实训,这可真不是简单的“玩玩”那么回事。

你要知道,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像学英语那样死记硬背,它更像是学游泳,你得跳进水里,手脚并用,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光是看着别人游,不仅学不到东西,还容易被水呛着,何况还是个高深莫测的技术活儿。

所以,很多学校都特别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训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真正掌握技术,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不过,实训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大家想一想,机器、电器、工具、设备、这些个东西,不是随便用的,随便摸就能懂的。

每一台设备的背后,都有它复杂的原理和设计,稍有不慎就可能搞砸,甚至出现“炸裂”的现象。

可是,正是通过这些“血与火”的实训,学生们才能真正从“理论小白”变成“实践达人”。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也不止是单一的机械设备操作那么简单。

比如,你要做一个智能控制系统,可能既要用到PLC控制技术,又要结合传感器、电动机等技术,有时还得考虑电路的设计、布线和调试。

这可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毕竟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准到位,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一旦这些环节都做好了,看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智能系统成功启动,心里那种成就感,简直比中个大奖还要爽。

说实话,有些学生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小小的惧怕,甚至会觉得这些设备太复杂,自己弄不懂。

可是,谁说一开始就得做个专家?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学生们会发现,原来这些设备的操作并没有那么可怕,甚至能摸出一套自己的一套“规矩”。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控制与PLC》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控制与PLC》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控制与PLC》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摘要: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控制与plc》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理念,根据课程的定位,进行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

实践证明,该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电控制;plc;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一、前言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而我院开设的《机电控制与plc》课程还不够适用,对时代要求还有差距,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衔接不够紧密,还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的需要,因此,对《机电控制与plc》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程改革的流程以服务于车间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的《机电控制与plc》课程为改革对象,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课程改革的流程为:第一步,岗位调研;第二步,工作过程分析;第三步,培养确定目标;第四步,课程定位;第五步,教学情境设计;第六步,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

三、课程的定位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机电设备施工技术管理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从而能够在企业车间进行生产实践,并获得各项综合能力。

《机电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分析、安装、调试各生产设备控制系统的能力。

为了培养工作车间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机电控制与plc》课程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理念,我们与机械制造行业的工程师、专家合作,以行业和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课程开发。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机电控制与plc》课程教学设计充分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符合工学结合的特点,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课程的系统化。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科技信息
。本刊重稿 O
S IN E&T C N OG F R CE C E H OL YI O MATO N IN
21 0 0年
第2 9期
《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 1南京工程 学院机械工 程学院 江苏
李 雪 ’ 王 鹤 熊建桥 ’ 南京 2 1 6 2河南工程 学院机械工 程系 河南 1 1 7;.
力 与 机 电 控 制 能 力 相结 合 , 重 于 机 电控 制 和 数 控 维 修 。 《 电控 制 侧 而 机
机 械记 忆 和简 单 应 用 。
22 多媒 体 教 学 和 传 统 教 学 的 有 机 结 合 . 工 程 基 础 》 程作 为 机 电专 业 的专 业 基 础 课 , 同 于 自动 化 专 业 的《自 课 不 在 传 统 教 学 方 法 中 . 师 可 以 边 写 、 讲 、 示 范 , 师 与 学 生 之 教 边 边 教 动控制原理》 课程 。 自动控 制 原 理 》 程 内容 多 , 念 抽 象 , 《 课 概 涉及 面 广 , 间 直接 接 触 , 生 动 的感 情 交 流 , 师 富 有 感 染 力 的 肢 体 语 言 , 有 魅 有 教 富 学 生 学 习 时 感 觉 难度 很 大 。如 果 以 自动 化 专 业 的 学 习要 求 来 讲 解 , 很 力 的教 学 动态 使 学 生 寓 乐 寓 学 之 中 。 抽 象 的 问 题通 过 传统 教 学 用 老 但 难按大纲要求在 4 0学 时 内讲 授 完 全 部 内容 。如 何 在 有 限 的课 时 内让 师 的 语 言 , 显 得 苍 白乏 力 。 课 堂 有 限 的 时 间 内很 难 让学 生 理 解 这 就 在 学 生 熟 练 掌 握 控 制理 论 的基 础 原 理 , 本 方 法 , 强 能 力 的培 养 , 为 基 加 成 种 知识 。若 教 师 应 用 多 媒 体 技 术 , 信 息 数 字 化 , 图 像 、 形 、 画 、 将 把 图 动 本 课 程 改 革 的 关 键 。 此 , 们 根 据 当前 学 生 就 业 的 实 际 需 求 , 因 我 对课 本 视 频 、 文本 、 音 等 多 媒 体 结 合 在 一 起 , 有 限 的 课 堂 时 间 内 以较 大 信 声 在 的 内容 做 了 精 心 筛选 ,既 保 证 学 生 对 自动 控 制 理 论 有 全 面 的 了解 , 又 息 容量 传 递给 学 生 , 学 生 更 直 观 的 感 受 。 制 作 互 动 性 好 的 多 媒 体 课 给 重 点 讲 解 学 生 将 来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可 能 用 到 的 知 识 内 容 。 在 讲 授 过 程 件 , 过 系 统 特 性 动 态 显 示 过 程 分 析 并 讲 解 其 成 因 ,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通 使 中 , 先 制 定 一 条 课 程 主 线 . 知 识 点 在 这 条 主 线 的 串 联 下 会 变 得 条 首 各 重 点 、 点 , 收 到意 想 不 到 的效 果 。 难 会 理 清 晰 , 辑 性 强 。 们 在 教 学 中 把该 课程 划 分 成 三 个 大 的 部 分 。 系 逻 我 即 统的数学模型 、 系统 的性 能 分 析 和 校 正 设 计 。 1 . 数 学模 型 的建 立 1 数 学 模 型 是 描 述 系 统 输 入 、 出 变 量 以及 内 部 各 物 理 量 ( 变 量 ) 输 或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报告实践课题:机电一体化的实践实践内容:高校学生实习的重要性目前在人才市场上,许多高校的毕业生频频被用人单位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之门外。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上岗还需培训。

但如果在校学习期间或毕业前期能妥善的进行实习的锻炼和培养将会极大地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和提高知识水平,调动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和为未来毕业求职打下良好实践基矗因此,开展高校学生的实习工作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实习可以增强自己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语言表达、领导组织等方面的操作能力,这些能力具有很高的可迁移性,毕业后直接到社工机构(公益组织)固然可以直接应用,然即使不到专业服务机构而选择到企业做业务、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等相关岗位,这些通过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得来的能力一样可以适用,而且因为我们在进行专业实习过程中从事的多是些非盈利、价值性强、运行难度和挑战性比较大的工作,反而可以从中磨练自己的抗压能力、协调统筹和人际沟通能力及意志力等;这些对个人较快适应复杂需吃苦耐劳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实习的期间我换了两份工作,在电子厂当过巡检,在金属制品厂技术部学制图和企业管理。

其间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这次我知道了不少用于生产的机器,一下列举一二1、线切割机车间里有几台线切割机。

它主要用于加工各种形状复杂和精密细小的工件,例如冲裁模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等,成形刀具、样板、电火花成型加工用的金属电极,各种微细孔槽、窄缝、任意曲线等,具有加工余量孝加工精度高、生产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已占电加工机床总数的60%以上。

根据电极丝的运行速度不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其电极丝作高速往复运动,一般走丝速度为8~10m/s,电极丝可重复使用,加工速度较高,但快速走丝容易造成电极丝抖动和反向时停顿,使加工质量下降,是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机种,也是我国独创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模式;另一类是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其电极丝作低速单向运动,一般走丝速度低于xx,电极丝放电后不再使用,工作平稳、均匀、抖动孝加工质量较好,但加工速度较低,是国外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机种。

机电控制实训报告点动控制

机电控制实训报告点动控制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组成及调试方法,提高学生对机电控制系统的理解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背景点动控制是机电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控制方式,它可以使电动机实现短时间内的工作和停止。

在工业生产中,点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机床、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实训内容1. 点动控制电路的组成点动控制电路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电源:提供点动控制电路所需的电能。

(2)电动机:实现机械运动。

(3)控制开关:实现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

(4)接触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源通断。

(5)按钮:实现点动控制。

2. 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1)当按下启动按钮时,接触器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接入电源,电动机开始转动。

(2)当松开启动按钮时,接触器线圈失电,主触头断开,电动机断电,电动机停止转动。

3. 点动控制电路的调试方法(1)检查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确保各个元件连接良好。

(2)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确保电源电压符合电路要求。

(3)检查接触器线圈是否正常工作,可以通过观察接触器主触头闭合和断开的情况来判断。

(4)检查按钮是否正常工作,可以通过按下和松开按钮,观察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情况来判断。

四、实训步骤1. 准备实训器材:电源、电动机、控制开关、接触器、按钮、导线、电工工具等。

2. 按照电路图连接点动控制电路,注意各个元件的接线顺序。

3. 检查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确保各个元件连接良好。

4. 通电测试电路,观察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情况。

5.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路参数,如接触器线圈电压、按钮开关等。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训成功实现了点动控制电路的连接和调试,电动机能够按照预期实现启动和停止。

2. 实验分析(1)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点动控制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的
研究与实现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782-76 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当前,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的共识。

当前,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的共识。

而以上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即要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

在工学结合条件下,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是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应变能力、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或形成。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岗位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岗位教育环境;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能在工学结合中实现。

目前国内高校在PLC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问题是教学设备落后,跟不上PLC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问题、教学试验资源有限,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偏重编程练习,对实际项目缺乏整体认识、综合实训项目单一,与实际工作现场出入太大等问题。

各高校采用比较多的PLC实训装置为液压传动与PLC实训装置、气动与PLC实训装置、机电气液一体化综合实训装置、PLC实训箱等。

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
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由型材实训台、物料提升机构、物料加工模块、气动机械手、物料输送及分拣
机构、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各种传感器和I/O接口板等组成,共构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基本功能如下:
1.1.供料单元的基本功能:供料单元是教学系统的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他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

具体的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推出到物料台上,以便输送单元的机械手将其抓取,输送到其他单元上。

1.2.加工单元的基本功能:把该单元物料台上的工件(工件由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送来)送到冲压机构下面,完成一次冲压加工动作,然后再送回到物料台上,待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取出。

1.3.装配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该单元料仓内的金属、黑色或白色小圆柱零件嵌入到已加工的工件中的装配过程。

1.4.分拣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上一单元送来的已加工、装配的工件进行分拣,实现不同属性(颜色、材料等)的工件从不同的料槽分流的功能。

1.5.输送单元的基本功能:该单元通过直线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抓取机械手装置到指定单元的物料台上精确定位,并在该物料台上抓取工件,把抓取到的工件输送到指定地点然后放下,实现传送工件的功能。

其中各模块分别由单独的PLC分站点去控制,各站点可独立运行,也可通过站点间的通讯进行一体化控制。

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让学生可以自由组装和调试送料检测机构、物料搬运机构、物料分拣机构和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可进行综合训练的工程环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

系统可实现的实训项目
2.1.传感器实训。

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有电感式接近开关、漫射式光电式接近开关、磁性接近开关等。

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调整各类传感器的角度、位置、测试各类传感器的动作信号等实训,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等知识。

2.2.气动技术实训。

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气动元件,包括气源、多种电磁阀组、各种气缸、节流阀、速度阀等。

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连接气动控制回路、调节各气动元件的动作情况等实训,熟悉各种气动元件的作用,了解各种气动元件之间以及气动元件与其它元件之间是如何配合起来进行协调工作的。

2.3.PLC控制实训。

系统的各个工作站都是独立的,各自有一台PLC控制本站的运行,如果各个工作站分开来实训,每组3人的话,可同时满足十五个学生进行实训,并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

在各个工作站中,学生可以通过编程学习梯形图编程的基本概念、梯形图的编程规则、PLC程序设计方法、PLC梯形图编程的特点与优势等。

2.4.电气控制系统实训。

系统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均要求按照工业标准和习惯进行设计与连接,学生可以通过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各种接口电路的标准化制作等实训,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分析、I/O接线图的连接等知识点。

2.5.机械系统安装调试实训。

系统中的各个工作站可让各组学生将机械部分全部的或部分的拆去,再按要求将其重新组装,并且调试至系统可正常、可靠地工作。

2.6.系统故障排查实训。

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各个工作站中设置一定的机械、电气和程序控制上的故障,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排查练习,学习设备维修的方法和技能。

本实训系统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

将五个模块分开培训可以容纳较多的学员同时学习。

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五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

在此平台上可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客观考核。

既可以作为课程的专业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训项目的教学,同时可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气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还
可以做为技能鉴定的考核设备,使学生对过去学过的诸多单科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在这里能得到全面的认识、综合的训练和实际运用。

利用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可以模拟一个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使学习者得到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教学设备环境,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