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导学案
《行路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的内容与主题。
3、交流反馈,巩固知识。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流程一:自主学习这首诗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1、字音形:差直箸顾塞钓歧挂帆济2、理解词语: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冰塞川雪满山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边歧路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2、熟读,背诵,默写流程二:合作探究1、内容:每两句为一层。
一层:写饯别。
清酒珍羞。
二层:写悲愤激烈之情。
停、投、拔、顾,富于强烈感情色彩的动作。
三层:点明行路难主题.比喻形象贴切.四层:诗情上升,希望终遇明主,以施展宏图.五层:诗情反跌,以四个短句突出世路艰难引起的思想苦闷。
六层:又以强烈自信作结,相信自己的理想终会实现,充满昂扬豪气。
这首诗在抒情上腾挪跌宕,富于变化.诗人的悲愤和乐观,失望和希望,忧郁和自信始终交织在一起,但这首诗的主旋律始终是昂扬激越的,特别是9——10句,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千古传诵,表达了诗人坚信抱负终会实现的万丈豪情。
2、主题: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时,在朋友为他举行的上所发生的人生感悟,抒发了的情怀。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行路难》中,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请结合具体诗句,描述一下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流程三:检测反馈:1、金樽清酒斗十千,2、,忽复乘舟梦日边。
3、长风破浪会有时,4、李白《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5、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1)诗中采用“”和“"(各限四个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理解古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的背景和意境。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体会诗歌中的孤独、无奈和坚韧精神。
二、导学内容1.背景介绍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豪迈和浪漫主义色彩。
《行路难(其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在途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所遇到的险阻和困难,表现出一种豪迈而坚韧的精神。
诗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句,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如“路曼曼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表达了诗人在遥方求学求仙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
3.情感体会通过进修和赏析《行路难(其一)》,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迈和坚韧精神,同时也能体会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三、导学任务1.背诵《行路难(其一)》。
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拓展延伸1.了解李白的其他代表作品,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2.进修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尝试用摩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重新诠释《行路难(其一)》,体会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摩登意义。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蕴,同时也能够启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和生活中能够像李白一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行路难》(其一)导学案

《行路难》(其一)导学案《行路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重点)2、我会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难点)3、我会从情感、写法、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并学会运用。
(重难点)4、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二、预习展示:走近李白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_,盛唐诗人,有_______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
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作品集___________题解与背景《行路难》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于天宝三(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诗。
他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生字词:金樽珍羞投箸歧路三、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诵读小贴士:朗诵诗歌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行路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2.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子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大业。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其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蜀,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受诏入京(做供奉翰林),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被迫出京。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二、朗读并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三、理解品析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书上批注)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
4.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 姓名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著有《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内容与思想感情1.诗歌大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价值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哪里?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有人说诗歌中“听”“投”“拔”“顾”这几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请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句的妙处?日期: 主备人:4.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行路难》这首诗歌诗人的情感激荡起伏,请简要分析。
四、拓展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行路难导学案

行路难【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15分钟反复诵读诗歌,力争背诵,勾画易错字,生字词,能初步顺通诗意15分钟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然后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完善并做好落实,5分钟总结梳理。
2. 限时独立完成学案,7、8号同学熟悉诗歌,完成基础知识部分;1、2、3、4、5、6号同学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和课内探究中的基础知识。
3.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A背诵、默写;深入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认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用到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诵读、背诵默写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推敲等文本解读方法。
【学习目标】1、能熟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3、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第一步:诵读诗歌,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我国唐朝诗人,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诗歌写作背景: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晏婴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
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初读(一)、读准字音:金樽珍羞箸歧路济沧海【自我补充】(二)、写出通假字:(三)、易错字(自主决定)(四)、解释字词(自主完成)(五)、5、6、7、8号同学给1、2、3、4号同学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互帮补)同桌间对读。
再读(一)、读出节奏(二)、依据课下注释,顺通诗意。
(同桌间互讲)【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
行路难导学案

《行路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⑵.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写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试读,学生听读正音。
4.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5.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导学案

30.诗五首《行路难》导学案撰稿人:黄珊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资料链接】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并且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2.背景介绍(1)《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学法指导】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3.讨论点拨法【预习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zūn )箸.(zhù)冰塞.川( sè)太行.(háng)三重.茅(chóng)挂罥.( juàn)沉塘坳.(ào )俄顷.(qǐng)布衾.( qīn)庇.( bì)突兀.( wù)狐裘.(qiú)冷难着.(zhuó)瀚.海(hàn)阑.干(lán)羌.笛(qiāng)辕.门(yuán)风掣.红旗(chè)己亥.杂诗(hài)【课堂导学】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2.读通诗意。
二、文本探究。
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导学案
李白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背诵诗歌;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2、背诵诗歌,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方法;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3、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激发自己的诗歌兴趣。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学习难点】体验诗人情感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读准字音
1、给下面的生字注意
金樽.()珍羞.()投箸.()冰塞.川()歧.路()
2、你能找诗文中的两个通假字么?
()字通()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通()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作者和写作背景
1、把你所知道的李白的相关资料写在下面:
2、你知道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么?
三、读节奏、读出作者的感情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在上面划出诗歌的朗读节奏,并试着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准备展示)
四、读文意。
小组合作翻译诗文,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翻译,向大家展示。
五、品读课文、赏析学习
1、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
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行路难”中的“难”字可以怎样理解?
3、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
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
“难”在何处?困难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心情,性格)因为------”来说话(请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说一说、并给合你的理解来读相关的诗句)
4、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六、拓展延伸
在你的成长道路上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如何面对的?学习本诗之后,你又有何感触?(把你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七、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