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及与中国比较.doc
比较国内外的农业生产方式

比较国内外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环境的日益关注,农业生产方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内与国外在农业生产方式上有着不同的实践和经验,下面我将就此对两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农业生产方式概述农业生产方式是指在土地、水、人力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粮食、果蔬、畜牧业、渔业等多种农产品的耕种、养殖、捕捞和加工的一种综合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体力劳动型、扶贫型、农业生态型和现代化科技型四种模式。
二、国内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在封建王朝时期,农业生产以体力劳动为主,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土地流转受限,农民贫困所在时有发生。
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农业生产变革,政府实施了“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改变了农业传统发展模式。
现今国内农业生产方式由于生产成熟的新技术引入、产业化的大规模发展、现代化的农村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科技型的现代化和生态型的人性化。
目前国内出现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是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包括了温室、塑料大棚、无土栽培、精深加工、种养结合、废弃物利用等一些现代化技术、科技手段,使得中国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村综合经济效益倍增。
三、国外农业生产方式国外农业生产方式在科技、技术和管理层面上优先于中国。
发达国家的农业以科技型发展为主,大力推动技术先进、投资高效的生产方式。
例如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荷兰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农业资源和基础设施十分完善,使用的技术更加先进,致使农业生产效率很高,农民更富裕,而且质量更好。
日本的农业又以节约、精细和生态化为主,其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十分严谨规制,保证了日本农业的品质和质量。
四、国内外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1.科技含量在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上,国外优于国内;2.经济效益国内的现代农业模式相对于国外来说发展还不够完善。
发达国家在农业投资、资源配置、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
法国农业政策

法国农业政策法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传统的国家,其农业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近年来,法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支持农业现代化、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国农业政策的各个方面。
一、农业现代化政策法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措施包括:1、土地集中政策:法国政府鼓励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以扩大农场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为此,政府成立了“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直接干预地产市场,购买“没有生命力”的小农户的土地,转卖给“有生命力”的农场主。
此外,还设立了“调整农业结构社会行动基金”,用提供财政援助的办法鼓励老农场主放弃耕作,把土地出卖或出租给青年农民。
2、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法国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农民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例如,政府设立了“农业现代化基金”,为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他们更新设备和技术。
3、农业教育政策:法国政府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等培训计划,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此外,政府还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
二、保护农民权益政策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农民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这些措施包括:1、价格支持政策:法国政府通过价格支持政策,保障农民的收入。
政府采取措施调节市场价格,保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获得合理的收益。
2、农业保险政策:法国政府实行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
农民可以购买农业保险,以减轻自然灾害等风险带来的损失。
3、反垄断法政策:法国政府实行反垄断法政策,防止大企业垄断市场,保障农民的利益。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限制大企业在农产品市场上的份额,保护小农户的利益。
4、税收优惠政策:法国政府对农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
例如,政府对农民使用的农用设备和车辆实行减税政策,鼓励他们更新设备和技术。
三、促进农村发展政策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条件。
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现状分析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6]戈兴成.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J].物流科技,2018,41(9):82-84.[7]曾倩琳.融合视角下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成长的协同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1):51-55.[8]曹 园.共享经济下天津鲜活农产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J].中国储运,2018(9):97-100.[9]许 评,仲伟来,王闻环.镇江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407-6409.[10]明 惠.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6):67,103.[11]彭晓辉.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网络资源整合路径及运营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82-84.柏宗春,孟 洪,李梦涵,等.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现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2):302-306.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2.059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现状分析柏宗春1,孟 洪2,李梦涵2,蔡彦虹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江苏南京210014;2.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021) 摘要: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要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笔者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梳理了包括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色列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模式及经验,总结了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从优化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和熟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完善创新创业、兼职兼薪制度、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数据分析和战略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建议。
法国农业跨越式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 9 . 万 千瓦 , 21 0 4 增加 了近 7倍 ; 村 家庭 人均 纯 收 4 , 17 农 0 到 98年 已 降 到 20万 人 , 到总 人 口 的 0 不 入从 1 9 9 0年 的6 6 3 元 到 2 0 8.1 0 8年 的 47 0 6 6 . 2元 , 1 , 0 目前 为 8 . 2 2万人 , 到 总人 口的 4 。但 相 不 A 0
增 加 了近 6 ; 倍 农村 住 房投 资从 1 8 的 4 84 95年 7 . 亿 反 , 国的农 业生产 力 却成 倍 增 长 , 9 0年 , 个农 法 16 一
元 到 20 0 8年 的59 1 8L , 加 了 1 5 .4 元 增 1倍[ , 而 民能养 活 1 1然 ] 1个人 , 国农 产 品基本 保证 了全 国 的需 法 要 实现 中 国农 业 的现 代 化 , 这些 成 绩 仍 然 不够 。我 要 ; 9 8年一个 农 民生产 的粮 食 , 可供 2 17 除 5人 消 费
入, 强化职业培训 ,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关键词 法 国农 业 ; 越 式 发 展 ;启 示 跨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35 (0 0 0 —0 20 1 0—4 6 2 1 ) 10 1 —4 中 图 分 类 号 :3 F
近3 O年来 我 国农 业 经 济发 展 迅 猛 。农 业 总产
20 0 8更是 较 2 0 0 7年增 产 了 10 0万 吨 , 到 70 7 6 达 0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经验借鉴

委员会 ,专 门开展全国农业科研工作信 息传递及成 果推荐 的协调 、沟通工作。另外,荷 兰建立有多种 农业经济组织 、行业组织或协会 ,负责农业生产经
服务技术重 点实验 室 北 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农业科 技创 新 体 系是提 升农 业科技 水 平 ,推 动现 代农 业发展 的重要 支撑 。本 文 梳 理 了发 达 国家农 业科 技创 新体 系的 实践和 经验 ,针 对 中 国农 业科 技 创新 体 系存 在 的
突 出问题 ,提 出相 应政 策 建议 ,包括 明确主 体 分 工与 定位 、 注重 制度 保 障 、完善 经 费 投 入机 制 、加 强 中介服 务 组织 建设 、创 新人 才培 养 机 制 、强化 企 业主 体培 育等 ,为提 升 中国农业 科技创 新 体 系建设提 供参 考 。
基金项 目:国家 自 然科 学基 金项 目 ( 4 1 2 0 1 5 9 9 ) ,中国农业 科学
院科技创新工程。 作者简介 :吴 建寨 ( 1 9 7 9 一) ,男 ,山东 博 兴人 ,博 士 研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农 业 经 济 管理 ,E - ma i l :wu j i a n z h a i @c a a s . c n 。
要进行 跟踪 进行 检查 和 评估 ,决定 后 继 经 费 的支 持 与否 ;推广 经费 往 往 直 接拨 给州 立 高 校 ,高 校 按 农 业 区划 选择农 场 作 为 试验 基 地 进行 农 业 技 术 试 验 和 推广 。荷 兰成立 了 国家农 业 研 究 委 员会 与专 业 咨 询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摘要: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耕作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今农业的要求,农业生产力水平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指标来体现其差距,并从中得到中国应如何开展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达国家模式正文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生产手段装配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农业管理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科学范畴和世界性的概念,能够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资料来源:①The World Bank (2005-2010);②FAO Database(2005-2010)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每公顷谷物产量、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差距相对较小,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GDP等人均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技术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问题,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农民人均GDP只有几千时,国外已达到四万多,基本上是我国的十多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必须加快,从而使这种差距不断缩小。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方法。
一、各发达国家主要道路1.美国模式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机械动力替代人力,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法国、荷兰和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异同,这些国家都有强有力的政府扶持、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和发达的科技与教育。
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思路,就是要确立国家主导的模式体系、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提高产学研结合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水平。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借鉴;国内外比较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之间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诸方面都需要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也是我国农业科技赶超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因此,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指从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性研究到成果的中试,到市场(生产第一线)的整个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许多学者将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按照世界农业发达国家采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我们可以把这些基本的模式划分为五种类型:首先是美国的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第二是荷兰、法国的合作社为主的社区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第三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使用的农民协会形式;第四类是以色列等国家的举国体制;第五类是澳大利亚等国使用的混合型体制。
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传统的研官学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当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企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都在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因此,研究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我国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确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几个主要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一般而言,农业科技成果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公益的农业科技成果,这类公益性产品注定这些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多大效益和利润,因此,没有企业或组织主动承担这些成果的转化,而农户或农场也不愿意花较多的钱用于购买这些产品和技术来改善生产条件,针对这类科技成果需要建立国家级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从农业科研的研发到中试再到转化,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第二类是能够见到效益的品种和技术,如优良种子,获得保护的专利、品种保护权等,针对这类农业科技成果,需要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作后盾,需要强大的现代化企业来运作;第三类是具有公益性特点的市场化产品,这种成果纯粹是由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利用国家提供的科研项目产生,在转化中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比如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需要的科技成果都具备这种特点。
工作研究: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党的十九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七大全局性战略,其中之一便是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这一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提振了我国5亿多农民的士气,并为他们擘画了清晰、宏伟、美好的蓝图。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的方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同样适用。
本文将以法国为重点案例,探讨法国在生态农业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一、法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法国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影响,早在1931年,法国国内的部分农民就自发采用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种植出高优质蛋白小麦,用来生产面粉和面包,生态农业雏形开始出现。
1958年,法国第一个生态农业组织诞生,标志着生态农业的正式诞生。
1961年,法国生态农业协会成立,在当时回归自然的社会运动的影响下,这一协会较好地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法国又把“生态农业”写进法律,这样就把生态农业政策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并把这一政策制度化、法律化确定了下来。
在新世纪的2016年法国生态农业用地约150万公顷,占整个法国农业用地面积的5.7%,到2021年这一比例有望提升到8%。
法国的生态农业综合了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促进了农产品增产,较好地实现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即解决了农产品过剩、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等问题,在生态上和经济上均实现了良性循环,有效地统一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不错选择。
二、法国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而如何实施这一战略则是我们当前思考的关键问题所在。
在众多的战略举措中,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不错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及与中国比较法兰西共和国(The French Republic )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隔海同英国相望,南濒地中海。
1995年,全国总面积为5515万公顷。
其中土地面积为550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9.7%。
在全国土地面积中,耕地1831.6万公顷(不包括多年生作物地),占33.3%;草地1063.1万公顷,占19.3%;森林和林地1500.5万公顷,占27.3% ;其他土地为988.6万公顷,占18.0% (表1)。
说明::耕地面积中未包括多年生作物地1995年,法国总人口为5798.1万。
其中农业人口225.8万,实际务农人口107.5万人,务农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 4.2%,在西欧国家中法国的农业劳动力比例较大。
农业在法国占重要地位。
近10年来,法国农业发展迅速,无论在农业产量上,还是在农业出口方面都已跨入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行列。
在欧共体农业总产值中,法国的农业产值占24%左右,居第一位。
在主要农畜产品产量方面,法国的甜菜、葡萄和葡萄酒的总产量在世界排名第2位,苹果第3位,杏第4位,谷物、小麦、玉米、肉类和牛肉世界排名第5 位,鸡蛋产量为第8位。
在欧共体国家中,法国的油料总产量所占比重为44.4%,葡萄酒占35%,谷物占33.7%,甜菜占27.6%,牛肉占26.4%,禽肉占24.3%,牛奶占24.5%,鸡蛋占17.7 %。
此外,法国的水果、蔬菜和观赏园艺生产也有特色。
法国政府对农业比较重视,无论从经费上,还是从技术、科研和农业现代化方面都给了很大支持。
1农业生产水平及科技发展特点1.1农业生产水平及与中国和世界水平的比较从1984年开始,法国农业生产由于受欧共体配额生产政策的制约,增长速度放慢,但从总体上看,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生产水平仍有提高。
例如,以1979-81年农业生产指数为100, 1986年法国农业总产量指数为105.3, 1990年为106.0, 1994年为101.4(表2 )。
表2农业生产指数与世界及中国的比较(1994年)(1979-81=100 )和出口国家。
种植业以谷物生产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其次为大麦、燕麦、黑麦和高粱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油菜籽、葵花籽、甜菜和葡萄等。
90年代以来,法国谷物收获面积虽逐年略有减少,但由于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谷物总产量不但保持不减,甚至较80年代有明显增加,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为欧洲最高水平。
(1)谷类作物法国的谷物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50%,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4.2%,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1%,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谷物产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其中法国岛占66.5%中部占53%,庇卡底占50%、香槟一阿登占42%、洛林占32%、上诺曼底占36%、普杜—夏朗德占33%和阿基坦占34%等。
1986—1992年间,法国谷物收获面积基本稳定在900多万公顷,近3年来减少到800多万公顷;虽然收获面积减少,但每公顷谷物平均产量由1986年的5315公斤增至1995年的6554公斤,增产23%。
法国谷物单产在欧洲次于荷兰,世界排名第4位;谷物总产量由1986年的5039万吨提高到1995年的5364万吨,增产6.4%。
谷物总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世界排名第5位(见表3)。
小麦:小麦是法国的主要作物,虽然近3年来小麦种植面积下降,但由于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因此总产量仍然有增长。
1995年,法国小麦的收获面积为459.1万公顷,远少于中国的3050万公顷,世界排名12位;小麦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676公斤,比1986年增产1227 公斤,位居世界第7位;总产量为3065.2万吨,虽较1986年提高了417.7万吨,但仍明显低于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世界排名第4位(表3)。
水稻:是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作物。
1986年水稻收获面积只有 1.2万公顷,到1994年增至2.7万公顷,增加了125% ;总产量由6万吨增加到12.4万吨,增107 %;单位面积产量为5000公斤左右。
中国的水稻,无论面积(占世界第2位)或总产(占世界第1)都远远超过法国,单产也高于法国,达到5800多公斤,名列世界第12。
粗粮:近10多年,法国的玉米、大麦、黑麦、燕麦等粗粮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呈缩减之势。
但由于单位面积提高,各粗粮作物的总产量仍有增加或略减少。
与中国比较,1995年法国粗粮收获总面积为356.6万公顷(比1986年的收获面积减少了104.4万公顷),远少于中国的2740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6411公斤/公顷,较1986年增产24%,世界排名第5位,而中国粗粮平均单产为4297公斤/公顷,排名第22位;法国的粗粮总产量为2286.4 万吨,明显低于中国的11775.6万吨(表3)玉米:1995年,法国的玉米收获面积为166.6万公顷,较1986年减少了21.8万公顷,但平均每公顷玉米单产却提高26.7%、总产量增加12%。
而中国除了玉米单产(排名第20)低于法国之外,收获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法国玉米收获面积和单产水平世界排名第11位,总产量水平则排名第5位(表3)。
大麦:种植在巴黎盆地及北部地区,主要供应饲料和酒工业。
80年代后,大麦无论在收获面积或总产量上均呈下降趋势,收获面积由1986年的209.0万公顷降至1995年的138.2万公顷,减少34% ;总产量由1006.3万吨减到764.2万吨,减少24% ;单产由4815公斤/ 公顷增加到5530公斤/公顷,增加15%。
近年,中国的大麦收获面积维持在140万公顷,但是,每公顷单产只有200多公斤,总产量为300多万吨,都比法国少50%。
(2)油料作物法国的油料作物以油菜籽和葵花籽为主,其次为大豆等。
前两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约占可耕地的10%以上,占经济作物产值的60%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3.7%。
就生产规模而言,油菜籽一直居首位,但从1984年起葵花籽超过了油菜籽。
随着油料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近年法国的油料出口贸易从1981年起由入超转为出超。
油菜籽:全国主要产区是中央省、香槟—阿登、勃艮第和洛林,这四大产区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半数以上。
80年代初期,由于芥酸问题一度阻碍油菜生产发展,1986年油菜籽收获面积只有39.2万公顷,之后随着低芥酸与双无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使一度缩减的油菜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到1995年,法国油菜籽收获面积已达86.2万公顷,比1986年增加1倍多;每公顷平均产量由1986年的2670公斤增至1995年的3217公斤,增长20.5%;1995年总产量达到321.7万吨,比1986年的104.8万吨增长2倍多。
从在世界中的位次看,法国油菜收获面积次于印度、加拿大、中国和德国,居世界第5位;单产显著高于中国而次于墨西哥、荷兰、英国、丹麦等,居世界第8 ;总产量次于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居世界第 5 位(表3)。
葵花籽:主要产区为中央省、普瓦杜夏朗德和比利牛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法国的葵花籽生产从80年代初期发展加快,以后持续发展。
到1994年,收获面积达98.6 万吨,较1986 年增长10%;平均每公顷单产为2085 公斤,次于意大利、奥地利等居第4 位;总产量达到205.6 万吨,比1986 年增长10 %,仅次于阿根廷,占世界第2 位。
大豆:除了油菜籽和葵花籽之外,法国还生产少量大豆。
1994 年,大豆收获面积已有10万多公顷,比1986年的 4.7万公顷增加1倍多;单产提高到2620 公斤,居世界第6位,明显高于中国的1589 公斤(第29 位);总产量达26.2 万吨(第15位),而远低于中国的1632.9 万吨(第3 位)。
(3)其他豆类作物为了减少植物蛋白质的进口,法国在扩大油料作物生产的同时,还积极发展其他豆类作物,如豌豆、蚕豆等。
近10 年,法国豌豆等杂类豆生产发展很快,其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都大幅度增长,使蛋白质饲料严重依靠进口的状况得到改善,饼粕自给率也由40%提高到60%。
(4)块根块茎作物:甜菜:甜菜是法国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其产值约80 多亿法郎,占经济作物产值的38 %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 2.6%。
甜菜栽培和谷物一样大都集中在北部和东北部。
主要产区是:庇卡底、香槟-阿登、诺尔-加来海峡和法国岛。
从生产规模、单产和总产水平看,法国的甜菜收获面积次于克兰、俄罗斯、中国、美国和德国,居世界第 6 位;单产次于智利,居第 2 位;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 2 位。
1986-95 年,法国甜菜收获面积基本保持在44 万公顷,每公顷平均产量提高到66507 公斤(增长15%);总产量增至2917 万吨(增加13%)。
目前,法国年产甜菜糖400 万吨以上,此外还用甜菜生产燃料酒精。
马铃薯:法国比较重视马铃草薯生产,全国每 5 个农场就有一个生产马铃薯。
近10 年,法国马铃薯收获面积虽然逐年减少,但由于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产量降幅不大。
1995 年法国马铃薯收获面积为13.7万公顷,比1986年的20.1万公顷减少32%;每公顷单产为36219 公斤,增加16.3%;总产量为496.9 万吨,比1986 年的626.7 万吨减少20.7%。
同期,中国马铃薯收获面积为321 万公顷,占世界第 2 位;总产量达4326.9 万吨,占第 1 位;但单位面积产量只有13481 公斤/公顷,不仅显著低于法国的单产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附表)。
(5)水果类法国的水果以苹果、葡萄、杏、桃、梨等为主,产区大都集中在南部。
近10 年来,水果生产不稳,主要表现在果园面积减少,特别是苹果、桃、梨及鲜食葡萄生产衰退,使水果外贸赤字增加。
苹果:苹果总产量由1986 年的273.9 万吨减至1995 年的206.3 万吨,下降了24.7%。
同期,中国的苹果总产量增至1113.7万吨,比法国的总产量高907.4 万吨,高居世界首位。
葡萄:葡萄是法国的传统产品,但是从70 年代开始收获面积剧减(减少了38%),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1500公顷,到1995年收获面积为89.5万公顷,单产为7746 公斤,总产量693.3 万公顷,比1986 年分别减少14.4%、13.3%和25.8%。
尽管如此,法国的葡萄生产仍在世界位次中名列前茅。
如,收获面积次于西班牙、意大利,世界排名第3(中国排名第11);总产量仅次于意大利,占世界第 2 位,而中国位居世界第8。
(6)蔬菜生产法国蔬菜经营面积约26万公顷,其中蔬菜农场占农场总数的2-3%,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家庭菜园,每年提供的蔬菜占全国的20-25%。
近年蔬菜产值约178 亿法郎,占农业产值的 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