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培训方案

合集下载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

主持人:角色化、功能化
“专心〞维护规那么, 规那么才能真正执行, 人们才会对规那么有“信心〞。
动议:是指与会者在会议上提出的,需要会议给 予处理的建议。
原动议提出的条件:没有在议的动议,动议人向 主持人或主席申请并取得发言权后可以提出新动 议。〔保护多数人的权利〕 发言权的取得:没有在议的动议,且没有其他人 发言,任何人可以发言,主持人或主席不得拒绝。 〔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主持人是“裁判员〞 主持人就不应是“运发动〞
主持人有“主持权〞 主持人就应放弃“发言权〞
没办法,认为规则失灵了, 寄希望于主持人自己高度自律……
泛泛地说大家一起监督, 实际又回到没有监督者的混乱状态
陷入“监督者无法被监督”的悖论
主持中立规那么: 主持人不得发表意见,不得总结别人发言,
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
请正方表决,然后请反方表决。 赞成票多于反对票该动议通过。
何时发起表决?
〔A〕任何人觉得适合,就可以发起表决 〔B〕主持人觉得适合,就可以发起表决 〔C〕每个人都尽情发表意见直到没有人再要求发 言了 什〔么D〕叫在“充既分充但分又但不又是不没是有没限有制限〞制?的表达之后,主 持人发起表决
充分辩论规那么: 只 或在能者既等虽充分到然但约没又定有不的用是发尽没言,有次但限数没制都人的已再表用要达尽求之,发后言, 才能由主持人发起表决。
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 发言表示倾向。〔主持人假设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 人临时代行主持之责,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3条 时机均等原那么: 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前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 于已发过言者。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 方轮流得到发言时机,以保持平衡。

[文秘类]如何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提高会议质效

[文秘类]如何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提高会议质效

[文秘类]如何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提高会议质效1876年第1版在美国出版,这是一套给民间使用的议事规则。

作者罗伯特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任工程兵准将。

年轻时他主持社团会议,发现大家常常是抱着很美好的愿望来参会,结果却吵成一团,达不成共识,让他很沮丧。

罗伯特潜心研究,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套给民间使用的议事规则。

这套规则在问世后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经受了逻辑和实践的考验,并且不断进行修订完善,逐渐成为对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非常有价值的国际通用的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主要是针对与会代表平等参与决策的“圆桌会议”而设计的,但对于不同层级领导与下属共同参加的“金字塔”式会议来说,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一般而言,我们召开会议,既要汇聚众人的智慧,又要保证决策的效率。

在决策阶段既要能使各种观点充分辩论,又要能通过思想的碰撞,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同时这种充分的沟通,也有利于决策后的执行。

当然遇到议而不决又需要果断决策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果断作出决策。

笔者认为,以下十条议事规则对于党政机关的日常会议而言也是有效的。

一、主持中立主持人在会议中的主要作用是维护会议的规则,使每个人能按规则发言,保证每个人发表观点的权利,使会议能起到汇聚团队力量的作用。

很多会议中,领导常常既是主持人,也是决策人,如何能保持中立呢?这就需要他清楚地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这两个角色,努力把这两个角色扮演好。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领导在会议讨论阶段,只做会议主持人,让参会人能各抒己见,到最后领导才具体回应参会人提到的问题、建议以及解释采纳或不采纳的原因,最后再拍板决定。

这样使不同的观点能在会议上得到表达,避免在执行中不理解、不配合,影响执行的效果。

主持人是决定一个会议成功的关键,领导干部应该学习主持的艺术,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

二、动议明确所谓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

对于行动性动议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资源、行动、结果等要素;对于制度、规则等需要有具体的文本草案。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议事规则于庸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议事规则于庸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议事规则于庸本文看点1.动辄质疑动机,是我们的传统思维定势。

这导致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基本上不可能合作,讨论问题也往往演变为人身攻击。

2.动机是很难证实的,会议审议的是某事是而不是某人,针对个人动机是明显的跑题。

3.一个人如果能将罗伯特规则融会贯通、内化于心,那是可以提高生命质量的。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规则文:于庸丨编辑:千字君文章来源:罗规学堂社会进步,不仅要有权利意识,还要掌握实现权利的方法,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下简称罗规)就是这样的方法——这是我们实际演练后的最大体会。

本文不讲罗规的具体细则,仅谈谈我们接触罗规后,所体会到背后的文化基因,与国人传统文化基因的区别。

罗规的产生及意义1860年代南北战争期间,26岁的联邦军工程兵亨利·马丁·罗伯特,被派遣到华盛顿协防。

在一次'军民共建'会上,作为主持的罗伯特表现得一塌糊涂。

但这位西点毕业生不甘心认输,于是决心研究如何开会,这一研究就是十几年。

经过13年的学习、摸索、实践,罗伯特将他的开会规则集结成书——1876年«罗伯特议事规则»初版。

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制度,使这本由军人写成的法理性著作得以出版。

罗伯特逝世于1923年。

此后,他的后人和当初参与编写书的人继续修订这本议事规则,1943年出了第五版,1970年出了第七版,最新的第九版,出版于1990年。

至2000年已累计销售500万册。

去年,我们买到的已是第十一版。

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意义在于:基于不同想法、不同身份、学识、年龄、脾性、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一群人,在罗规规则指引下,能帮助大家公平、有序、高效地讨论共同待决的议题,并最终形成可操作的“动议”。

由于功效显著,绝大部分国家议会都在使用《罗伯特议事规则》。

上至联合国大会、下至学校班会、乃至企业、NGO,常会在本机构的议事规则中看到“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与完美代议制民主1、代议制民主的缺点:少量人权益贫乏与多半人暴政程序民主缺失下的“一言堂”现象(比如:领导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缺乏相应程序规则的监察和限制;全国人大会议的召开和谢幕没有明确的时间和日期;在讲话体制上,除全国人大外,其余会议对于争辩讲话规则规定不明确,讲话权的分派和讲话次数的规定缺乏。

代表的权益保障和救援体制的失位(如代表的讲话权、知情权、缺席者的权益等及一些程序不正义的状况)议事过程中公正与效率难以兼备不论参加式民主,仍是磋商式民主,究其实质都不过对代议制民主的一种修正与完美。

参加式民主:“主张经过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共同议论、共同磋商、共同行动解决共同体的公共问题”。

重申公民参加,防备寡头政治;重申参加公共政策拟订过程;重申议论、磋商来达到互帮互利、共同合作,填补了“投票规则”、“多半规则”的不足;重申广泛的民主,主张将民主实行到政治以外的其余领域,而不单限于政党政治、议会政治等。

磋商民主:主义是自由而同等的公民;基本要求是自由而同等;过程是互相理解、相互信任、同等自由基础上互相陈说原由来证明决策的正当性;目标是实现“理性推动共鸣”,做出决策。

丰富了民主过程,优于纯真依赖多半原则和投票原则;对公民的教育功能,提高公民美德和公民的责任感;同等的磋商制度,提高了决策的合法性和质量。

1、完美保护少量人权益(1)主持人制度:完整中立、不偏不倚。

,主席的入选人其实不必定拥有行政职务,更不必定是领导人。

它的职责包含确定能否知足法定人数,并宣告会议开始;判断并分派讲话权;贯彻争辩原则,维持会议的次序和礼仪等等。

(2)充足争辩:全部的主动议都是可争辩的,一些辅动议也是能够争辩的;,;对争辩的次数和时间做了详尽的规定;争辩的权益不可以转让,严禁直接争辩,全部的争辩一定并且只好经过主席才能进行。

(3)其余规则:法定人数规则;缺席表决规则;从头考虑的程序动议;暂缓规则中的例外情况,假如一条规则是为了保护某个特定规模的“少量方”,那么这条规则就不可以暂缓。

《互联网文明对话实操手册》趣谈罗伯特议事规则

《互联网文明对话实操手册》趣谈罗伯特议事规则

《互联网文明对话实操手册》趣谈罗伯特议事规则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再加两句:逻辑谬误处处有,要靠法规措施来道义彰。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常有人会故意制造一些逻辑谬误,试图扰乱大家的思路和辩论逻辑。

同时,也会有一些人利用逻辑论证的知识,为他们的邪恶目的所用。

这在社交网络时代更不罕见。

技术给予了所有人随意发声的机会,但未必所有人的思维和逻辑能力都跟上了技术的变化。

所以,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非理性的讨论,甚至肆意的谩骂,这种情况也俗称「自行车架大炮」。

因此,我们也可以学会利用逻辑论证的力量,为自己的利益伸张正义。

那么,到底该如何利用逻辑论证的力量把事情办成?简单来说,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

我们今天就从正面来讨论,君子该怎么利用逻辑规则来保护自己。

内容整理自《用得上的哲学》节目讲述 | 徐英瑾罗伯特议事法则:让我们平心静气、规规矩矩地讨论事情「罗伯特议事规则」显然和一个叫罗伯特的人有关。

这个人全名叫亨利·马丁·罗伯特,是一位美国将领。

他在1876 年出版了一本手册,概括了当时美国国会是如何开会的。

他把开会的程序简化和程序化,使之普及于各行各业,干什么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则来办。

只要你想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规规矩矩地讨论事情,就得用罗伯特议事规则。

现在很多人坐在一起“开会”,都是你一句我一句,偏题的、人身攻击的都没人管,扯到后来基本就是比谁的嗓门大,谁的气场足。

甚至在辩论赛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故意制造逻辑谬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博眼球,屡见不鲜。

虽然「罗伯特议事规则」来自于美国国会,而且和法庭讨论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它依然适用于日常交流。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具体条目。

动议中心原则:“一个好话题,要具体可操作性”第一条叫做“动议中心原则”。

所谓的动议(motion),就是会议要讨论的具体话题。

必须要先有一个动议再开会讨论,无动议则不讨论。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意见
行动建议
先说为什么
后说做什么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改变后讨论问题的流程
行动建议
赞成 反对 赞成 反对
理念
展望 思路
先说做什么
动议中心原则:
动议是议事的基本单元。先动议后讨论, 无动议不讨论,讨论限于当前动议。
后说为什么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动议的六大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资源
行动
结果
时间阶段、完成期限 实施地点 执行人、负责人,要落实到人 要花多少钱,资金怎么来,需要什么其他物质资源
有效会议来开理事会?
第二十六条 除服务队会员大会和理事会外,服务队 召开各种工作会议可以采用视频会议、 电话会议、 微信会议、 QQ 会议等替代会议方式。
--《广东狮子会手册》(第三版) 之《服务队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狮子会的会议治理
必须要用可操作的实意动词,例如“编写、授权、修改为、签 发、解聘、取得信息、说服”等等。
避免用泛泛的方向性的词语,例如“加强、提升、促进、改进、 完善、落实、重视、推动、跟踪”等等不知道如何做的动词 要有衡量的指标
不要说“加强监督”,而要说“编写……的调查报告” 不要说“落实流程”,而要说“抽查……并编写……流程落实报 告交……审阅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会务操作要领之 会前
理事会/例会前期准备
议题 议程
人员
场场地地 物物资资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会务操作要领 会前
会议角色分配
主席 主持 纠察 记录 摄影
有效会议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会议进行中的注意事项
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
掌握开会时间

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改善企业组织治理讲义整理文案

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改善企业组织治理讲义整理文案

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改善企业组织治理讲义P1 开篇通常一般人理解的开会目的是:分析问题解决措施形成方案达成共识调整状态其实,开会的主要目的是议事,没有“议”的就不是会议,也就不叫开会。

比如培训、训练、研讨。

所以我们就不能老是开会时重复问题而无法解决问题,议而不结,议而不决。

有道是,世上有两种东西是最宝贵的,一个看得见,那就是水;一个看不见,那就是时间。

聚在一起议事,收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正所谓:浪费领导的时间浪费执行人的时间浪费无关人员的时间浪费去市场竞争的时间请记住:我们每个人的机会成本都是有限的!P2:我们回到1600年前后的英国议会,人们发现,平素文明而绅士的议员们,怎么来到富丽堂皇的议会大厅后,却就变得咶噪而粗鲁起来。

难道开会是个“恶魔”,把每个人粗鲁的一面都给引诱出来了?英国人那个时候权利意识就比较强了,所以每个人都争辩说:“发言是我的权利啊,你还能不让我说话?”人们一开始觉得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是随着反思的深入,人们就发现,如果每个人都去盲目地扩张自己的权益,到头来谁都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以保护权益为目的,为权益设立边界,你扩张你的权益可以,但是不能侵害别人的权益,这就是议事规则的起源。

P3:于是人们开始总结会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举几个例子:有些人的发言内容浮想联翩,这个问题还没有结论,又开始讨论另外一个问题,用我们的话讲这叫“跑题”;有人说起来没完,然而有人却得不到发言机会,用我们的话讲这叫“一言堂”;会议常常变成义气之争,人身攻击、恶言相向、拳脚相加,我们统称为“不文明”;还有,不等别人说完就随意打断,我们简称“打断”。

这些问题,诸位也都遇到过吧。

有没有想过办法去解决?一定有的。

我看到很多人对开会“约法若干章”。

柳传志在联想规定迟到罚站,自己违反也同样受罚,可见我们在这方面并不弱。

P4:我们再看看英国人推出了一些什么规则。

针对“跑题”,他们约定“一时一件的原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一、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会议要讨论,讨论难免有争执,所以要“循一定之规则”,这一定的规则就叫“议事规则”或“会议规范”。

最有名的议事规则是罗伯特规则,是由美国著名的议学家罗伯特撰写的一本书名“罗伯特规则”而来。

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撰写过一本叫做“民权初步”的小册子,收录在“建国方略”里。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有关议事规则的法律法规,比如台湾就有“会议规范”法规,各种会议都得照着规定议事。

“会议规范”总共有一百条,包括“会议的流程”、“主席的职权”、“纪录的形式”、“各种的动议”、“表决的方式”与“选举的方式和流程”等。

勿需讳言,遵守议事规则,是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第一步。

一个组织或机构的民主性质,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它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的参与一个具体议题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投票。

明确而公允的规则在保障它健康、有效的运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成员的权利,并认真的对待每个成员的意见。

英语民族在搞政治方面的优越性就在于他们懂得开会,结论就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程式正义即结果正义。

其实说到底,民主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就是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

通常人们认为,在欧美民主史上,以法国革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是一种激进革命的历史,他们满怀理想地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社会公正等目标;而英美模式是保守的缓进改良的历史。

可是,如果考察两百多年来欧美各国的政治变迁,考察自由、平等、民主、社会公正等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前后对比,就会发现,英美模式导致的变化程度,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也是天翻地覆的变迁。

之所以给人保守缓进的印象,无非是因为反复小,血流得少。

这正是英美模式成功的地方。

而这种成功,至少有一半得归功于人们对程式、对规则的尊重。

人们常常会纳闷,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一到开会就头大了。

原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开会,最后却往往会议还没开就打破头了,或者是开会引起的问题比开会前更多。

比如,过去民主运动中出现过一加一等于三的怪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伯特议事规则培训方案
一、活动基本情况
1、活动名称:罗伯特议事规则13条讲解
2、活动时间:2017年11月9日下午1点半
3、活动地点:临邛街道社区营造展能中心
4、活动参与人:各社区自组织负责人及社区营造负责人
5、活动组织人:冯广源、尹睿
二、活动目的
1.为了提高自组织或社区平时开会商定议题的效率,培养大家良好的开会习惯,形成规则;
2.让大家了解基本的协商会议的议事程序;
3.让大家深刻了解议事规则的13条守则;
三、活动流程
1.13:15-13:30:组织签到
2.13:30-14:00:大家一起讨论目前开会存在哪些问题
3.14:00-15:30:培训罗伯特议事规则基本内容,互动活动
4.15:30-15:40:结束活动,合影留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