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课堂PPT)

合集下载

30年代小说流派概述

30年代小说流派概述
丁玲《梦珂》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艾芜《丰饶的原野》
鲁迅《狂人日记》
3
社会剖析小说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再创作方法上建立起了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茅盾《子夜》、《春蚕》、《林家铺子》
吴组缃《西柳集》、《饭余集》、《箓竹山房》沙汀《兽道》、《在祠堂里》、《代理县长》
沈从文《边城》
废名《桥》
萧乾《篱下》、《雨夕》、《梦之谷》
芦焚《谷》
6
东北作家群
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巨大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的生生死死和不屈灵魂移到了纸上,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东北地方色彩。
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
萧军《八月的乡村》
序号
流派
特点
代表作家作品
1
普罗小说
他们高举“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旗帜,标明革命立场,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地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并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摄入了创作视野。
华汉《暗夜》
洪灵菲《大海》
黛平万《陆阿六》
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
2
左联青年作家群
叶紫《丰收》
4
新感觉派
在西方现代主义和都市商业文化影响下,更多地关注着人的感官、直觉、潜意识、性等非理性的方面。
施蛰存《鸠摩罗什》、《将军底头》
刘呐鸥《都市Leabharlann 景线》戴望舒《债》、《卖艺童子》、《母爱》
5
京派
坚守五四人文精神,认同人与自我的价值、个性主义等理念,所持的乃是五四时期的自然人性观、人道主义与启蒙精神。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因爱逃学,小学刚毕业,就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当补 充兵。 1917年8月入伍当兵。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辗转于湘川 黔边境和沅水流域,广泛了解社会生活。 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
.
湖南凤凰
.
.
.
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说他是“小学文化”, 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他很生气,又去报考燕京大学,又认 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读大学。
作为对这种人生形式表现的极致的,便是对所谓“神性”的 赞美。在沈从文的美学观中,神性”就是“爱”与“美”的 结合,这是一种具有泛神论色彩的美学观念。
既然“爱”与“美”就是“神性”,因此可以说在沈从文作 品中神性就是人性的最高表现。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向两个方向延伸: 一个向原始的自然人性(《龙朱》、《月下小景》、
他们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 副刊》、《水星》和《文学杂志》 为主要阵地。这些成员的思想、艺 术倾向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三十 年代后半期他们在文学事业上有共 同的趋向和主张,在创作上也有着 共同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
“京派”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题材上,他们大多倾向于对 “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 写。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
.
沈从文
第一节 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自由主义作家 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 李健吾、林徽因、萧乾、汪曾祺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 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二是在风格上,他们大多倾向于从 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三是在文体上,他们大多创造出了 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
生平与创作
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人,原名沈 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等,京派小 说的代表作家

30学年代小说.ppt.Convertor

30学年代小说.ppt.Convertor

30年代小说流派纷呈、群星璀璨授课人:张春红1教学要求:1、名词解释:东北作家群、京派、海派、新感觉派、祥子、吴荪甫;2、了解30年代小说发展概况;3、掌握茅盾小说的开拓性意义;巴金家族小说的主题;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沈从文小说的艺术风格等。

一、左翼小说新人指20年代末或30年代初登上文坛的一批具有左翼倾向的青年作家。

蒋光慈、丁玲、柔石、叶紫、沙汀、艾芜、张天翼等是这批小说新人的代表。

3二、东北作家群一群在九·一八事变后,从东三省陆续流亡到关内的作家。

代表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

萧红4他们在30年代的文坛十分活跃,其小说主要以描写东北风情为主。

他们所描写的东北风情,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人的生活、风俗、心理。

萧军《第三代》等;一类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的抗日活动。

萧红《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萧红和萧军5三、新感觉派小说又被称为“新海派”。

这派作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当时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作品集中描写现代大都市的生活、人心、色彩。

6第一代“海派”:“老海派”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等。

1、张资平:“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2、叶灵凤:是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

张资平7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的出现说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并发展至鼎盛和独立。

8刘呐鸥:被称为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穆时英: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小说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借鉴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方法,揭示中国大都市上海的畸形生活和生活在上海的市民的畸形心态。

川端康成102、描写“性”的苦闷3、描写人的潜意识11四、京派和海派的论争:1933年9月起,沈从文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京派:沈从文等海派:杜衡等杜衡译作121、京派30年代形成的一个作家群,也称“北方作家群”。

06.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 左翼文学.ppt

06.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 左翼文学.ppt

• 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 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 成军”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 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 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 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 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 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 在抗日正面战场上,日军高级将 领酒井直次中将被川军炸伤毙命 的重要史实,长期少为人知…… • 2010年清明节,成都万年场“川 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几 位八旬以上的老川军战士神情庄 严地敬献花圈、长时间地低头默 哀……
5)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爆发,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 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 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 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 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 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 驱遣抗敌!”
• 沙汀(1904-1992)
•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毕 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 校,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 革命活动。沙汀,原名杨 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 7岁读家塾。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乡 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豪绅及其他各种社 会势力的腐败情形非常熟悉。
• 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 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慷慨赴死,以劣 势武器,无数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 殊死决战。根据国民政府统计,川军在 抗战时期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 伤亡总数的1/5,居全国之冠! • 川军前脚出川抗日,国民政府后脚迁都 到了重庆。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近8 年时间,四川一直承载着各种超负荷的 负担。四川人民却始终毫无怨言,一边 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支援政府抗战,一 边含泪把近300万子弟再送前线……

30年代文学思潮 PPT

30年代文学思潮 PPT

苦闷的象征
第二节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的活动与其说是一种 文学思潮,不如说是一场以文学为 手段的革命运动。
•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力量重新 聚合于上海。由日本回国的少壮派为主要 力量的创造社和为共产党人组成的太阳社 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 代表作家:冯乃超、李初犁、成仿吾等, 蒋光慈、钱杏邨等。 • 阵地:1928年1月创办的《文化批判》和 《创造月刊》,《太阳月刊》等
左联的活动:
• (1)创办刊物。
• (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 (3)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 系。 • (4)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 (5)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丢无产阶级现实 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
第三节
文学论争
不断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正是左翼 文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除了语言上的文白 之争外,论证基本上是在左翼革命文学运 动与自由主义者的人文主义文学派别之间 展开。
1929年停战。
• 2、左翼文学运动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 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党团/国际 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织)强化。 •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 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 《太白》、《光明》等。 • 战斗:“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五位“左联” 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被国民党秘 密杀害)。 •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物辩 证法的创作方法” ——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 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一、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30年代小说概述 PPT

30年代小说概述 PPT
第一节 三十年代小说概述
教学目的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本时期小说创作情 况,掌握京派小说、海派小说以及东北作家群的 创作概况
难点: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的不同
一、本时期小说创作的成就
新人迭出,题材广泛 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 流派丰富,分野明晰
老舍
沈从文 巴金
三十年代小说
施蛰存
穆时英
张天翼 艾芜
丁玲
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三、海派小说
“海派”是指区分于鸳鸯蝴蝶派的拥有现代特 质的、站在现代都市文明和商业文化的立场上来 打量上海,用现代上海人的口气讲述上海故事的 文学流派。它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五 四文学分离出来走向都市大众读者的张资平、叶 灵风等组成的初期海派;二是30年代在上海都市 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刘 呐鸥、施蛰存等组成的中期海派;三是40年代涌 现的后期海派小说作家张爱玲、苏青等。
京派与海派:
“ 一方是山水的灵感,一方是性色的肉感;一 方是生命的信仰,一方是自我的危机;一方是处 女地的气息,一方是摩托车的速率;一方是缈若 云烟的美神的梦,一方是光怪陆离的酒神的梦。”
——杨义《京派海派综论》
二、京派小说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当文学的 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或其他北方城 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 派)。《文学月刊》、《骆驼草》、《水星》、 《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等刊物为他 们的阵地。作品特点为:着力描写淳朴、原始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形成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 和浪漫性的超越的艺术情致。“ 京派”在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理论、批评方面均颇有建树, 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林徽 音、汪曾祺等人。

30年代小说 PPT课件

30年代小说 PPT课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 人逃荒去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 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呼兰河市井风情图》部分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第三,“非情节化”的小说文体结构,使其 小说呈现出散文化倾向。
萧红对于小说叙事情节的有意忽略和散文化结构的自 觉运用,是基于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就使她的小说 结构挥洒自如,呈现出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 特征。
“莎菲女士是心灵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茅盾)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1.丁玲(1904-1986) :
❖ ⑵左联时期(1930-1933)
1930年,丁玲发表了中篇小说《韦 护》和《一九三O年春在上海》 (之一和之二),这三篇小说的情 节和主题都是“革命+恋爱”模式, 丁玲开始转向描写革命,塑造革命 者的形象。其在于把握过渡时代知 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比较准确真实, 注意人物性格描写,避免了公式化, 脸谱化的通病。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1.丁玲(1904-1986) :
❖ ⑴“莎菲时代”(1928- 1930)
早年短篇小说,多写富于 叛逆精神而又苦闷彷徨的 知识女性。在艺术上,以 大胆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 刻画见长,显示出在揭示 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性的特 长。
《莎菲女士的日记》
年轻的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 第二,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丁玲善于通过细腻的心 理刻画,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和心理的复杂性。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艺术成就
❖ 第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明朗的色彩和乐观的格 调。
❖ 第四,文学语言细腻、蕴藉、凝练,富于暗示力和情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新月派”(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代表,新月书店、《新月月刊》、《诗刊》等。

“人性论”:以“健康”、“尊严”为标志、清除粗劣的、卑俗的成分,因而是一种贵族主义的人性。

——“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立。

鲁迅“但是‘都带’,而非‘只有’”阶级性——(潜在)不能否认人性的客观存在,与极左思潮的差异与分歧。

京派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其主要阵地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

代表作家:沈从文、废名、萧乾、卢焚等。

【文学观念:由(王国维)、周作人、朱光潜:(1)文学不直接宣传(针对左翼与右翼),又植根于人生,“怡情养性”。

——文学本质论。

(2)发展:宽容、多元多向。

“多方面的调和的自由发展”(承传五四“幼稚的生发期”)。

】(PPT上的)。

书】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关注乡村世界,去寻找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

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

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

——政治性(组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战斗:“左联”五烈士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左联的活动:(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译介工作,推动其传播。

(2)加强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

输入苏联等国作品(3)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社会剖析派小说继承并发扬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自觉地将小说创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全景地再现中国社会现实,同时侧重从经济角度对社会进行观察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0年3月,由中国共产党促成,“革命文学”论争双方 组成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2
•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安徽六安 人。1920年去苏联留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回国发起组织革命文学社团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
– 现代政治抒情诗(革命诗歌最早的成果)。
• 30年代“丰收成灾”题材的小说,主要有茅盾的 《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叶紫的 《丰收》与夏征农的《禾场上》等。
• “东北作家群”名重一时的力作主要有萧军的 《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舒群的 《没有祖国的孩子》,端木蕻良的《鹭鸶湖的忧 郁》和《科尔沁旗草原》等。
5
京派小说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这个概念的出现, 开始于30年代关于“京派”和“海派”的著名论 争,并与沈从文直接相关。
• 废名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语丝派作家,虽 然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是继俞平伯后另一位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 人赞赏的作家,对沈从文产生过很大影响。受古 典诗词和《红楼梦》等小说的影响,废名一直把 小说当作散文和诗来写。他的第一部长篇《桥》 就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6
• 沈从文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都市”和“湘西” 两大题材。《边城》从一开始就制造出一种“梦幻般的”
4
•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独创性和开创性
– A.由《幻灭》、《动摇》和《追求》组成的“《蚀》 三部曲”,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小说。
– B.《虹》是茅盾小说“史诗化”的最初尝试,也开了 茅盾小说“残篇”的先例。《三人行》成为革命小说一 种流行的“三人行”创作模式。
– C.《春蚕》是当时“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最具代表 性的作品。《子夜》更显示了“社会剖析小说”的特色, 代表了左翼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上的实绩。
诗集《新梦》——歌唱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 诗集《哀中国》——沉痛哀叹“满眼都是悲景”的祖国
– 普罗小说
(1)处女作《少年漂泊者》(书信体形式)——革命文学的自觉探

(2)代表作《短裤党》——1927年4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
利后不到半个月,蒋光慈就完成了中篇小说《短裤党》。集中体现
了革命文学初期小说的特点(阶级斗争观点,工农斗争生活,艺术上的
• 沙汀与艾芜不仅是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在 创作上同时起步,互相切磋,友谊终生,而且还同年生同 年死。
• 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南行记》,写云南边境和缅甸时的 所见所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与作者的散 文集《漂泊杂记》一起,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范围。
• 真正代表左翼小说最高成就的是以茅盾《子夜》为标志的 “社会剖析小说”。
• 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 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所谓“鸳 鸯蝴蝶派”,原指清末民初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旨, 以才子佳人为题材,以言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流 派。
•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 是海派文学中最具流派特征和最有艺术性的作家 群。新感觉派又称为“现代派”。这既是因为 《现代》杂志而得名,也是因为他们的确是中国 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重点掌握: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茅盾小说对于左 翼小说的意义。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点。穆时英小 说的创作特点。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 觉派)小说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
1
一、左翼小说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30年代”并不是指历史学意义上的 1930年至1939年,而是特指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 年”,即1928年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至1937年7月抗日战 争爆发之前的十年。
意境:“由四川达湖南,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 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 《柏子》是沈从文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最有代表的作品。
7
海派与新感觉派小说
• 左翼文学、京派文学和新感觉派文学各具特点,也各自拥 有广泛的读者群,在30年代的文坛上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 1919年5月至8月,李大钊与胡适围绕着“问题与主义”展 开论争。
• 1921年7月,西谛(郑振铎)在《评论之评论》中发表 《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
• 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组织春雷社,在上海《民国日 报》副刊《觉悟》上开办《春雷周刊》,是最早引起人们 注意的革命文学社团。
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了解:左翼小说的出现和创作概况。左翼小说的发 展与变化。蒋光慈、柔石、丁玲等初期左翼作家的 小说创作特点。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 紫的小说创作特点。“京海之争”与京派的形成过 程以及文化背景。京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海 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30年代左翼小说、京派 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同审美倾向和三 足鼎立局面。
•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最重要的组织者,但他一直不承认自己是 新感觉派作家,只承认自己应用弗洛伊德的学说写了心理小 说。施蛰存的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中的多数作品主要是 怀旧,在淡淡的感伤中又蕴含着浪漫的诗意。最能代表施蛰 存心理分析小说成就的是《梅雨之夕》和《善女人行品》两 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集。
概念化,公式化及直白式抒情的倾向)
(3)最后之作《田野的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在同类“典妻”题材中,比许杰 的《赌徒吉顺》和罗淑的《生人妻》都更深刻,也更具影 响。
• 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柔石、 胡也频、冯铿、殷夫。
•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描写了具有不同特 点的两代奴才。
8
• 刘呐鸥最先将新感觉派引入中国,许多读者都是通过他翻译 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色情文化》认识横光利一、片冈铁 兵、池谷信三郎的。《都市风景线》是刘呐鸥仅有的一部小 说集,也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 小说作品。
•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后起之秀,被称为“鬼才”。由施蛰存 推荐到《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南北极》,可以看作是穆时 英的成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