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历史沿革简表

合集下载

广西桂平靑峰山潘氏祖墓讲解

广西桂平靑峰山潘氏祖墓讲解

广西桂平靑峰山潘氏祖墓讲解广西桂平青峰山潘氏祖墓是一处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青峰山上的历史古迹,它是当地潘氏家族的祖墓,也是一个见证着潘氏家族辉煌历史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展示古代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的代表性建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广西桂平青峰山潘氏祖墓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带领读者一同了解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

1. 潘氏家族历史渊源潘氏家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世家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潘氏家族起源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祖先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之后。

潘家祖坟多为集祭祀、宗族、宗族谱与地方史志资料于一体的古建筑。

潘氏家族代代传承,成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家族之一,其祖墓更是见证了潘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2. 祖墓建筑风格广西桂平青峰山潘氏祖墓是一座典型的古代祖墓建筑,其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古代我国的建筑工艺和智慧。

祖墓的建筑主要以砖石结构为主,雕梁画栋、精美细致,展现出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和宏伟。

祖墓内部有着丰富的石刻、木雕和瓷器等装饰,体现了古代工艺水平和文化底蕴。

整体建筑风格简约大方,既彰显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又展现了潘氏家族的尊严和地位。

3. 文化价值广西桂平青峰山潘氏祖墓不仅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古代建筑,更是一处展示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代表性场所。

在祖墓内部,保存着大量史料、书籍和文物,记录着潘氏家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习俗。

这些史料和文物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潘氏家族的历史渊源,也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族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潘氏祖墓也是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总结与回顾广西桂平青峰山潘氏祖墓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建筑,它展现了潘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不仅体现了古代我国的建筑艺术和智慧,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族制度。

莆田历史简介20字

莆田历史简介20字

以下是莆田的简介:
莆田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福建沿海的中部,北纬25°20′—25°47′,东经118°08′—119°17′之间。

自古以来就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

唐代时为武荣州,由兴化县与南安县组成。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审知置,因治于兴化县(今城厢镇),取“莆阳”两字,置“兴化军”,成为闽国政权的起点。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降为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升为兴化府,十三年(1735年)升为兴化府直隶州,并从原兴化县分设涵江、题江、兴安三县,与原兴化县合称“四县”。

1912年废府留县。

1980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析莆田县城区及其郊区置县级市,始称城厢镇。

1984年5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化县建立兴化市(县级市)。

1986年3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涵江、题江、兴安三县划归城厢区管辖。

1990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城厢区,设立县级市城厢镇。

1991年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涵江、题江、兴安三县划归城厢镇管辖。

199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城厢镇设立城厢区。

桂平历史沿革

桂平历史沿革

唐代杜佑撰的《通典》载:“桂平,汉布山县地”,直接指明布山在桂平。

接着,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张昭远、贾纬等撰的《旧唐书·地理志》中说:“(桂平)汉布山县,郁林郡所治。

”北宋欧阳忞编著的《舆地广记》也说:“桂平县,本汉布山县地,郁林郡所治也。

”还有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明清时期的《一统志》、清初顾祖禹编著的《读史方舆纪要》等文献都以桂平为布山。

直至现代的许多著述,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夏敬颐、褚兴周编著的《浔州府志》以及民国九年(1920年)程大璋编纂的《桂平县志》,1931年5月臧励龢主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内的“布山”条和“桂平”条,都有关于布山在桂平的考证或记述。

就连1974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1975年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的《秦时期全图》、《淮汉以南诸郡》和《交趾刺史部》,1979年12月地图出版社出版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中的《秦统一图》等书籍的地图上,都把秦代的桂林郡治和汉代的郁林郡治(即布山县)标注在桂平的位置上。

1978年12月,广西著名史地专家莫乃群主编的《广西地方简史》也说:“(桂林)郡治布山县,在今桂平县境内。

”甚至连1979年和1999年版的《辞海》“桂平”条中,也肯定布山县治在桂平。

这些文献史籍,都出自历代对史学研究有造诣、治学严谨的高素质知识分子之手,他们所持的桂平说之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当是有史实依据的记述。

如此众多的史籍和连续不断的文献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布山县治桂平说”在历代史学界中存在着一种共识,其真实性当是可信的,毋庸置疑的。

秦始皇设桂林郡汉今县地置布山、阿林两县,隶属郁林郡,此为市境内建县之始。

三国县境为吴国属地,隶广州郁林郡,仍称布山、阿林县。

晋仍沿三国旧制。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置桂平县,属桂平郡(一说有郡无县),郡治、县治设于西山大窝坪。

阿林县仍属郁林郡。

“桂平”之称,始于此时。

贵港、平南资料

贵港、平南资料

/view/415198.htm百科名片贵港市贵港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下辖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浔郁平原中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贵港港口为华南内河第一大港,地理位置优越,西江黄金水道流经市境,东临梧州、南临玉林和钦州、西接南宁、北邻来宾。

贵港别称荷城,因城里多种植荷花得名,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地级市,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和平南县,代管县级桂平市,总面积10606平方千米,总人口510万。

特产有菠萝蜜、贵港莲藕、龙眼、桂圆干、覃塘毛尖茶、罗汉果等。

中文名称: 贵港市 外文名称: G uigang City 别名: 荷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中南 下辖地区: 港北区、平南县、桂平市等 政府驻地: 港北区 电话区号: 0775 邮政区码: 537100地理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 面积: 10606平方千米 人口: 510万(2008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畅岩山,南山寺,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凤石林,九凌湖等 火车站: 贵港火车站 车牌代码: 桂R 行政区划代码:450800 目录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文化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发展工业建设基础工业江南工业园农业建设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水路运输铁路公交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贵港特产覃塘毛尖贵港莲藕桂油桂平罗秀米粉石硖龙眼桥圩鸭绒被桂平西山茶平南团罗茶友好城市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文化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发展工业建设基础工业江南工业园农业建设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高速路水路运输铁路公交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贵港特产覃塘毛尖贵港莲藕桂油桂平罗秀米粉石硖龙眼桥圩鸭绒被桂平西山茶平南团罗茶展开编辑本段地理位置贵港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的中部,北纬22贵港市地图°39′~24°2′,东经109°11′~110°39′,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郁、黔、浔三江交汇,拥有华南内河第一大港口,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江西九江历代行政区划史

江西九江历代行政区划史

江西九江历代行政区划史下列图中虚线内为今九江市行政区划范围。

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

西汉建国后,在今江西省一带置豫章郡。

今九江市地区置有上图中的六县,均属豫章郡管辖。

柴桑县,即今九江市区的起源。

此时县城位于今九江市区西南,因柴桑山得名。

彭泽县,即今彭泽县的起源。

此时县城位于今湖口县境内,以彭蠡泽得名。

历陵县,位于今德安县境内;海昏县,位于今永修县境内;鄡阳县,位于今都昌县境内;艾县,位于今修水县境内。

这四县后陆续被废,未延续至今。

因此,今九江市三区和彭泽县,是县级机构中行政建制最为悠久的。

西晋上图为公元283年西晋时期。

此时的今九江市地区还是存在六个县,只是分属豫章和武昌两郡。

说一说上文没有的县。

豫宁县,即今武宁县的起源。

最初是东汉建安中分海昏县置,位于今武宁县石渡乡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豫宁县。

永修县,即今永修县的起源。

东汉中平分海昏、建昌置,当时县城位于今永修县涂埠镇境内。

以“泮临修水,永受其利”之意命名。

隋朝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

隋朝统一之后,废除大量小县。

于是今九江市地区只存在三县,分属九江、豫章两郡。

主要说一说九江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江州置,治湓城县(柴桑县演变而来)。

江州则是在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置,前期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福建两省。

而且江州治所长期在南昌县,后辖境逐渐缩小,治所才迁到湓城县。

因此,江州可以认为是今九江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但视为建制完全的继承者,有点牵强。

唐朝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

此时九江郡已改名为江州,豫章郡改名为洪州。

今九江市地区又存在六县,分属这两州管辖。

分宁县,即今修水县的起源。

因分自武宁县得名。

都昌县,即今都昌县的起源。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彭泽县地置,县城位于今都昌县北炎乡境内,唐末迁至今址。

北宋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分洪、江等州置南康军,治星子县(今庐山市)。

于是此时今九江市地区分属江州、洪州、南康军三地。

古人对桂平的诗句

古人对桂平的诗句

古人对桂平的诗句桂平市,别称浔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中部,黔江、郁江、浔江在城区交汇。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始建桂平县。

自唐至清末,桂平县城一直是浔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

从古至今,不少名人诗客曾不吝笔墨,写下了一首首美丽的诗词表达对桂平的喜爱,以下搜集了一些有关诗句,与君共享!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一)[清末近现代初]巨赞塔影波光映远村,平畴万顷接山根。

春风习习春云淡,一路花香到寺门。

李秀才以山斋早起诗见赠因次韵和酬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二)[清末近现代初]巨赞倦抛心力逐无涯,山色溪声属自家。

吏隐洞壁馀隙地,秋来更欲补梅花。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三)[清末近现代初]巨赞莫谓山居百事捐,清闲未许抱云眠。

松阳趺坐读书罢,手采新茶供佛前。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四)[清末近现代初]巨赞空林滴露夜犹香,一片清溶入浩茫。

横笛几番吹折柳,已无残梦到潇湘。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五)[清末近现代初]巨赞烟雨凄迷春意阑,鸟啼花落篆香残。

惊涛拍岸东流急,极目云天独倚栏。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六)[清末近现代初]巨赞朝暾初上影横斜,叶底轻凉透碧纱。

定起关心惟一事,春归到处落山花。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七)[清末近现代初]巨赞鲁阳未必回三舍,誇父空怀恨满腔。

晚课香沉归鸟寂,看移山影过南江。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八)[清末近现代初]巨赞林隙流光月影明,山门寂寂夜澄泓。

扶筇峭立浑无语,恐扰枝头鸟梦清。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九)[清末近现代初]巨赞久雨炎威已敛藏,游人渐少午风凉。

秋来更觉山居好,日满长林黄叶香。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十)[清末近现代初]巨赞油茶种罢点花生,茄子黄瓜芽已萌。

谁谓僧家多俗事,真诠原不隔躬耕。

过桂平[宋]陈藻岭南太半尚鸿荒,城壁空坚草莽长。

忽到浔州江上饮,喜他风物近吾乡。

并蒂莲为桂平陆明府赋[明末清初]屈大均鸳鸯元共命,菡萏亦同心。

朵朵双头重,房房一薏深。

桂平市简介

桂平市简介

桂平市简介桂平市简介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和东北与平南为邻,东南接容县,南邻北流、玉林,西接贵港市,西北是武宣、金秀县。

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总面积4073﹒8平方公里。

辖26个乡镇,426街村。

有汉、壮、瑶等民族共188万多人(2010年统计),是广西地域最大、人囗最多的县级市。

桂平历史悠久。

近年多处发现约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

夏、商、周为荆、扬(州)儌外,春秋战国属西瓯百越地,秦于公元前214年建桂林郡。

据《广西简史》和府、县志等史书记载,郡治在桂平县境内。

汉改称郁林郡。

公元前111年,县境内设布山、阿林两个县。

三国时属吴国统辖,晋接吴统。

南北朝时属南朝梁国,梁(502年)置桂平郡。

“桂平”之名始入史册。

清道光廿三年版《桂平县志》称“县以桂名,桂其土产也”,并有县内无地不产桂的记载,同时地处浔、郁两江平原,故有此名。

隋废桂平郡,在县境内设置阿林、桂平、皇化、大宾、武平五个小县,分属郁林、永平郡。

唐隶属岭南道容管,在县境内置绣州(州城所在今罗秀)和浔州,下设阿林、常林、罗绣、皇化、卢越、桂平、大宾、陵江、归诚九个县。

五代为绣州、阿林、常林、罗绣县和浔州,桂平、皇化县。

宋并州县为桂平县。

宋朝嘉祐七年,县城由西山大窝坪(今洗石庵前面山坡)迁今桂平城区。

自宋及清朝均称桂平县,隶属浔州府辖。

(清咸丰五年,广东人陈开、李文茂反清,卒众攻陷浔城,定都建大成国,称秀京,改桂平县为永秀县)。

县辖境至今有小许改动,但大体不变。

民国及解放建国后,一直称桂平县,先后隶属浔州府、梧州行政监督署、梧州、容县、玉林行政专员公署。

至1994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桂平市,为广西区直辖市(现由贵港市代管)。

桂平地处岭南,东南部为大容山北麓,西北部为大瑶山余脉和莲花山山脉环绕,中部大江横流,两岸百余里平川旷野,浔、黔、郁三江斜横贯穿东西。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4℃。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本市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城市历史沿革表

中国城市历史沿革表

179
22 旅顺市、公主岭市
2
1 199
沙洋市、鄂城市、 13 张掖市、德乌鲁市
4
屯溪市当年撤销, 2 208 未列入。 (安江市属湖南省)
1962 泰州市
1
汉沽市、嘉兴市、 金华市、绍兴市、 潮州市、岳阳市、 下关市 娄底市、冷江市、 15 (大理市改) 冷水滩市、东江市 、安顺市、都匀市 、六枝市、哈密市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大连市、哈尔滨市、威海卫市、徐州市 湛江市、银川市、西宁市、乌鲁木齐市 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 彰化市、台南市、嘉义市、高雄市、 屏东市 福州市、烟台市、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 石门市、张家口市、唐山市、太原市、 安东市、沈阳市、鞍山市、锦州市、营口市、旅 顺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街市、 延吉市、通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牡丹 江市、北安市、海拉尔市、蚌埠市 保定市、承德市、赤峰市、归绥市、潍坊市 、济宁市、德州市、羊口市、石岛市、 乌兰浩特市、朱集市 山海关市、宣化市、秦皇岛市、大同市、 金州市、辽阳市、阜新市、抚顺市、西安市、兴 山市、满洲里市、龙口市、张店市、 周村市、扬州市、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无 锡市、苏州市、泰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 市、吴兴市、金华市、衢州市、 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屯溪市、当涂市、三 河市、宣城市、阜城市、大通市、亳城市、界首 市、宿城市、萍乡市、九江市、 抚州市、吉安市、赣州市、郑州市、开封市、洛 阳市、新乡市、安阳市、周口市、 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南阳市、 宜昌市、沙市市、佛山市、江门市、 韶关市、海口市、肇庆市、宝鸡市、南郑市、榆 林市
1959 茂名市 汉沽市、宣化市、浑江市、安达市、北安市 、枣庄市、菏泽市、新汶市、巴彦浩特市、 1960 新余市、萍乡市、鄂城市、沙洋市、郴州市 、六枝市、三明市、石咀山市、青铜峡市、 格尔木市、大柴旦市、冷湖市、拉萨市 沧州市、邢台市、濉溪市、岳阳市、娄底市、冷 1961 江市、冷水滩市、东江市?、安江市、海勃湾市 、乌达市、肇庆市、哈密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平李剑光)
梁天监元年
(502年)置
阿林
郁林郡
与汉代同

桂平
郁林郡
与南北朝同
阿林
郁林郡
今市境南部和
兴叶县的一部分
皇化
郁林郡
今市境东部
今社波镇复化村
隋开皇十一年从阿林县柝置,大业二年废
大宾
永平郡
今市境北部
今南木镇和社村
宾山寺附近
开皇十五年由
桂平县柝置
武平
郁林郡
今市境西部
龙山山区
今石龙镇
新源大蒙村
建置时间无考
大业初废

桂平
浔州
今市境西部
大宾
浔州
今市境北部
陵江
浔州
今南木和江口
一部分
今南木圩
贞观七年置十二年并入桂平
阿林
浔州
今罗播大洋大湾
玉林兴业一带
罗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绣州
今罗秀中沙、容县石头、平南六陈等地
今罗秀圩
武德四年由
阿林县柝置
常林
绣州
今下湾镇一带
今下湾圩
武德四年复置
阿林县柝置
皇化
绣州
今市境东部
今社坡镇复化村
武德四年复置
贞观改属浔州
合并后东至平南
县大同、阳川,
南至兴业石南,
西至贵港大圩,
北至武宣县境。
开宝六年并入桂平县
桂平
从大窝坪迁今城区
宗嘉佑七年
皇化
开宝六年并入桂平县
常林
开宝六年并入桂平县
罗绣
开宝六年并入桂平县

桂平
浔州路
沿唐制
今城区

桂平
浔州府
沿元制
今城区
武靖州
今城区

桂平
浔州府
沿明制
今城区
咸丰五年大成国建立,置永秀县。咸丰十一年永成国败、废。
归诚
绣州
今社步镇一带
今社步镇罗岁村
武德四年由阿林县柝置贞观七年复并入
卢越
绣州
今中沙镇一带
今中沙镇境内
武德四年由罗绣县柝置贞观六年复并入
五代(南汉)
阿林
绣州
沿唐制
桂平
绣州
今市境西部北部
(大宾县并入)
今西山大窝坪
皇化
绣州
沿唐制
今社坡镇复化村
常林
绣州
沿唐制
罗绣
绣州
沿唐制

阿林
开宝五年属容州,六年以后
属浔州
永秀
民国
桂平
浔州区
沿淸制
今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桂平
梧州专区
沿淸制
(1949年12月4日桂平解放,1950年1月1日成立桂平县人民政府)
今城区
1950-1951、7
桂平
容县专署
1951、7-1959、3
桂平
玉林专区
1959、3
桂平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94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桂平市,为广西区直辖市。
桂平市历史沿革简表
朝代
县名
隶属
境 域
县城所在
地置废时间

三国
两晋
布山
郁林郡
今市境西部、北部
贵港港北区东部
今贵港城区一说在蒙圩新德古城
汉元鼎六年置,
隋开皇十年废
阿林
郁林郡
今市境东部、南部、
平南县大同一带
今罗播乡万寿旧州村,一说在今油麻圩
汉元鼎
六年置
南北朝
桂平
桂平郡
今市境西部和
贵港的一部分
郡治和县治在今西山大窝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