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特色档案数据库建构与公布
民族特色资源分析及建库策略

民族特色资源分析及建库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兴盛,各地区的民族特色资源愈发受到重视。
这些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等,它们是丰富的、独特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挖掘其潜力,使得其价值得以发挥,成为了各地区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民族特色资源的分析方法和建库策略展开讨论。
一、民族特色资源的分析方法1. 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通过考古和民俗学调查得到的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相关的物品,这些物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
在进行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时,需要通过科学方法对遗产进行鉴定、保护和利用。
可以通过对文物的年代、风格、材质进行分析,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可以通过对文物的保护技术研究,延长其保存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文物展览和文化产品开发,使得这些遗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精神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无形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习俗等。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时,需要重点关注传承人群的调查和研究,了解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同时也需要通过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促进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3. 自然资源的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存在并能够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各种资源。
在进行自然资源的分析时,需要重点关注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
可以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估,科学规划资源的开发方式和节约利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调查和保护规划,保护自然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族特色资源建库策略1. 建立资源数据库针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民族特色资源,可以建立相应的资源数据库,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登记备案。
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与建构分析

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与建构分析云南民居是当地人民为适应本民族民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而创造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白族民居文化积淀深厚,风格独特,建筑形式多样,庭院古朴自然,住宅环境整洁优雅。
本文在对云南白族民居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选取云南白族民居的代表—喜洲白族民居,从选材、结构形式、空间构成及抗震措施等方面对云南民居的特点及建构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白族民居;原生特色;空间构成;建构方式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岭以南,全省地势呈扇形分布,且自西北方向朝向东南方向倾斜,境内广泛分布着溶洞、伏流以及石林等喀斯特地貌。
云南省处在低纬高原上,受大气环流影响较大,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风,夏季多起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区域差异及垂直变化差异较大,尽管年温差较小,但日温差较大,境内多降雨,雨水较充沛,干湿分明,但其分布缺乏均匀性。
由于地理及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云南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质结构居多,地域特色明显,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
本文以喜洲白族民居为例,针对云南民居特色及构建展开论述,以期在目前如火如荼的民宿、客居的开发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云南白族民居概述白族民居建筑大多有其独特的风格,其文化积淀浓厚,大理民居的建筑样式,一般分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一进四院”等样式,其中又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居多。
白族人尤为注重门楼建筑、照壁建筑、门窗雕刻与山墙彩画等装饰艺术,其中,门楼装饰往往采用泥塑、木雕、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或青砖形成翘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中凸显稳重与大方。
白族庭院的特色是“户户流水”与“家家种花草”,古朴玲珑,远近闻名,充分展现出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与创造力。
白族人尤其崇尚住宅环境的整洁与优雅。
大多数人家天井中往往都砌有花坛,种植有山茶、丹桂、石榴以及缅桂等乔木或果树、兰花等。
2、云南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特色及建构分析2.1建筑历史沿革特色风貌喜洲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
抚州古民居“三雕”数据库体系构建研究概述

韩凯舒,廖楠,李田*(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悠长的历史以及适宜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奠定了抚州临川文化、江右文化的形成[1]。
极具江西特性的本土文化,使这里成为了文人墨客、富商巨贾的汇集之地,随之而来的便是抚州民居的迅速发展。
至今抚州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有一百多处,赣派建筑特征明显,很多都是典型的天井式民居,中国民居的雕梁画栋也得到彰显,其上的装饰纹案保存的较为完整,为更细致的研究提供了文化铺垫和物质财富。
纵观抚州古民居的研究,可以发现,虽然近几年的相关论文成倍增长,古民居“三雕”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但是却未能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使之数据化统计与分析无法直观表现出来,从前辈们的调查研究以及后续的相关研究中也不容易进行数据库的收集、存储以及分享,因而着眼于抚州“三雕”的数据库体系构建研究。
关键词:抚州古民居;三雕;数据库;保护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1-0031-03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抚州古民居“三雕”保护性研究》(项目编号:YC2017-S197)在研,主持人:韩凯舒作者简介:韩凯舒(1993.3~),女,硕士,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专硕。
廖楠(1994~),女,硕士,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
*通讯作者:李田,女,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研究。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数字化为文化遗产保护创造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应用特征,以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作用下而促成的实物模拟、VR再现技术以及文化遗产信息对比鉴定等多重功能需求,决定了古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建设在将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以及其他数字化应用的实践方向[2]。
近几年来,江西古民居研究成为了装饰研究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开始注意到研究传统民居的意义,在知网上可以查到上千条相关的论文文献,这当中不乏对江西传统民居“三雕”的研究,但是对于抚州“三雕”的分类、总结、数据化分析、三雕文物保护以及建立相关数据库的研究却几近于无,因此此论文立足于此,对江西抚州部分古民居的“三雕”数据库体系构建进行相关研究。
传统村落档案(一)

传统村落档案(一)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而要保护这些传统村落,档案资料不可或缺。
因此,对于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传统村落档案的重要性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村落内的建筑、布局、祭祀活动、民俗风情等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这些仅凭口头传承,很难准确地保存下来,因此,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和保存就显得相当重要。
二、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在收集传统村落档案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图片资料:村落内的建筑、布局、文物等,都可以通过照片等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
2. 文字资料:包括原始记录、各种文献资料及文章,这些资料都是了解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
3. 音频、视频资料:通过录制当地的语言、音乐、民俗等资料,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传统村落的文化氛围和特色。
三、传统村落档案的整理在收集到大量村落档案之后,如何将其进行整理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1. 精选:将记录的各种素材进行有效的筛选,选择优质资料,避免冗长叙述,从而提高整体品质。
2. 分类:将各种素材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系统的档案库,方便检索。
3. 编目: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编目,便于查找和使用。
四、传统村落档案的保护传统村落档案绝大多数是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它们的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建设好档案库:建立完善的档案库,保证档案的优质保存。
2. 使用专业工具:存放材料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报纸、封套等工具。
3. 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及时派人处理可能导致档案损失的情况。
5. 重视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民众对传统村落档案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总之,传统村落档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保护它们是保护中华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必要举措,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结构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结构调查报告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本文将对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结构进行调查报告。
第一节:建筑特点家乡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点而闻名。
1. 建筑形式多样: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家乡传统民居建筑采用了多种建筑形式,如平房、四合院、楼房等。
这些建筑形式既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又表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度身定制:家乡传统民居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建筑师根据气候、地理和居住需求等因素,设计出合适的建筑结构和布局。
例如,在寒冷地区,建筑通常采用厚实的墙体和小窗户,以保持室内温暖;而在温暖地区,建筑则更加开敞,通风良好。
3. 传统建筑材料:家乡传统民居建筑常使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泥土等。
这些材料既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又能保持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第二节:建筑结构家乡传统民居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和功能的合理性。
1. 木结构:家乡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是木质结构。
木质结构既轻便又坚固,能够通过榫卯等复杂的连接方式,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同时,木材还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
2. 楼梯设计:家乡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楼梯设计非常独特。
多数采用方形、圆形或弯曲的楼梯形式,既方便上下楼,又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3. 户型布局: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户型布局非常注重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私密性。
一般采用内进内间的布局,将外界与内部居住空间分开,提供了私密的居住环境。
结语:家乡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结构设计,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通过对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将其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出更美丽和实用的建筑作品。
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我们文化根基的守护和传承。
古建筑屋顶构件知识库存储结构设计

古建筑屋顶构件知识库存储结构设计
古建筑屋顶是指传统建筑中的屋顶部分,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结构特点。
为了对古建筑屋顶构件进行系统的存储和管理,设计一个合理的知识库存储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古建筑屋顶的构件包括檐、脊、额枋、栅子等,它们在形状、大小、材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知识库的存储结构应该能够将这些不同的构件进行分类和整理。
可以将古建筑屋顶构件按照功能进行分类。
将檐、脊等作为基本构件,将额枋、栅子等作为装饰构件,将过街楼、拱券等作为特殊构件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根据需要查找和学习相关构件的知识。
可以将古建筑屋顶构件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将直角檐、斜角檐、弯角檐等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比较不同形状的构件的异同点,并学习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可以将古建筑屋顶构件按照地区进行分类。
因为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构件形式有所不同,所以根据地区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建筑屋顶构件的多样性。
在知识库的存储结构设计中,可以使用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存储。
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不同构件的属性信息,如名称、功能、形状等。
可以使用文档数据库存储各个构件的详细描述和相关图片资料。
除了存储结构的设计,还应该考虑知识库的检索和展示功能。
可以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和筛选,快速找到所需的古建筑屋顶构件。
古建筑屋顶构件知识库的存储结构设计应该考虑构件的分类、形状和地区等因素。
设计一个合理的存储结构可以方便用户查找和学习相关知识,并促进古建筑屋顶构件的保护和传承。
新疆传统民居建筑形态谱系的数字化基因提取与数据库建构研究

·32·基金课题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维吾尔传统民居建筑形态演化的基因谱系库建构研究”成果论文(唯一标注),项目编号:2016D01B048新疆传统民居建筑形态谱系的数字化基因提取与数据库建构研究姜 丹(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7)摘 要:本文尝试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过程中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综合性的研究视角深入梳理建筑形态、建筑格局以及文化存续,以期进一步充实挖掘、记录、保存与传承少数民族人居遗产空间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新疆传统民居建筑;建筑形态谱系;数字化基因提取;数据库1…新疆传统民居建筑新疆传统民居是伴随着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在新疆传播、繁盛而发展的乡土居住型建筑,作为在原始的少数民族社会的基础上诞生的生存性空间,…其演化历程记载了大量世代沿袭的生态建造技术以及顺应自然规律、地理规律的人居经验与工艺美学,是我国西域民族社会极其珍贵的人居文化遗产。
然而新疆传统民居建筑本身存在一定的建造缺陷,在恶劣的气候环境影响下极易受到破坏且难以恢复,并且目前这种原生的建造经验仍多以民间工匠口口相传、师带徒的形式传承,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只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渐消亡。
因此,本文尝试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过程中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综合性的研究视角深入梳理建筑形态、建筑格局以及文化存续,以期进一步充实挖掘、记录、保存与传承少数民族人居遗产空间的研究途径。
2…新疆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基因谱系的认知“基因”一词的概念来自生物学,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储存生命的种族、血型、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
而建筑形态基因则是建筑在历史的发生、发展、演变到深化的过程中,某些频繁出现的、稳定的、具有表征作用的构成要素,例如水土、气候、地形地貌等场所因素所造就的建筑生成特点,人类在把握、认知场地现象过程中所构建的人地关系等。
它隐含了构成文化典型性的意识形态特征,例如在血缘人伦的生命肌理制约中保持着的人居生态观和价值观、居住文化形态的一律性,复杂的民族社会关系下构成的场所精神空间等。
传统民居数据信息收集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民居数据信息收集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民居数据信息收集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特定地区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人文价值。
通过收集和分析传统民居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2.改善城市规划和设计:传统民居的存在和分布对城市规划和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传统民居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影响,从而改善城市规划和设计。
3.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传统民居的存在和分布也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传统民居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影响,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4.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民居的存在和分布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传统民居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影响,从而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民居的存在和分布也对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传统民居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影响,从而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特色档案数据库建构与公布李建平(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传统民居作为极富有地域特色的选题需要系统、全面地进行档案编纂和整理,以此丰富地方档案建构的内容特色。
编纂传统民居档案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档案的编纂主要从民居的分类、历史介绍、测绘和摄影几个方面入手。
传统民居档案的公布作为源于大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纂成果,有益于体现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传统民居;特色档案;建构;公布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08)04-0131-03收稿日期:2008—05—15作者简介:李建平(1976—),男,广东梅县人,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龙岩学院学报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2008年8月第26卷第4期August2008Vol.26No.4我国悠久的档案编纂历史中,政治关注的体现极为明显,比如《二十四史》,就有是帝王将相家谱史的说法。
现代意义的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民国建国以后,档案内容的民间化掀起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高潮。
建国以后,随着档案建构的深入,更多的与百姓相关的档案经过编纂并公布。
档案建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惯性,已有的档案体系和内容在不断地丰富着,但忽略了一些地方特色内容的补充。
传统民居一直以来由于建造数量的巨大和规模的偏小,没能也不可能像官方建筑一样载入史书,存入档案。
解放后一些建筑学家对传统民居开始研究,才使得传统民居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得到认可与重视。
2007年9月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征集广东传统民居建筑木构件,并从中挑选39套共140件征集进馆。
该批实物主要包括屏风、满洲窗、封檐板等,均是木制建筑构件,是广东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
由此说明为传统民居构件建立档案工作正逐步深入,但是这种以实物展现为主要形式的档案建构并不能全面替代传统民居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因此,传统民居作为极富有地域特色的选题需要系统、全面地进行档案编纂和整理,以此丰富地方档案建构的内容特色。
一、传统民居档案建构的意义(一)历史意义档案编纂的实质是对历史的科学提炼与记录。
传统民居是历史的承载者,是地域文化和民俗延续的基础,对传统民居进行档案建构是对民居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民居所体现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的储藏。
传统民居现在消失得很快,档案编纂是对民居的一种静态保护,势在必行。
(二)现实意义1.用特色内容建构特色档案现行档案的编纂内容虽已庞杂,但是真正涉及到地方传统民居内容的却极少,而传统民居作为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体现者,作为地域特色的代表应当载入史册,记录于档案之中,从而使档案的内容具有地方特色。
2.避免民居基础资料的重复调查传统民居的研究各地正逐步深入,不论是对初学者还是资深的学者,都需要大量详实的信息作为研究分析基础。
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研究者个人或团队需要的资料而进行的勘查和记录,从而导致有些资料的重复调查,而有些珍贵的信息没有被挖掘到。
例如广东省梅县桥溪村就经历了至少两次全面的勘测,该县松口镇的一些村落也是如此。
由于这些资料只有在研究者的发表成果中得到局部的披露,没有被全面地公布,再要进行其它的相关研究,也只能再次勘测,造成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
3.便于群众对民居艺术的了解认识与保护现代档案的利用中非常重视群众的参与和利用,服务于大众的管理是具有现实和广泛意义的。
民居是群众身边接触的事物,已经熟视无睹,更无131保护意识,通过对民居进行档案编纂,便于居民对民居有新的认识,使传统民居受到居民的重视而得到保护。
二、传统民居档案数据库建构的环节与特色传统民居的档案建构与一般的报刊资料的档案建构不同,需要实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需要专业的建筑人员参与绘制相关的图例,工作量大且涉及建筑部门的协同工作,其中主要的环节和体现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典型传统民居的分类———选择性与鲜见性档案编纂是一种文化选择性的工作[1],广东地区现存有大量的传统民居,仅梅州客家地区就有几万座,逐一记录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对建筑的类型进行分类与介绍,突出地方特色。
在这些民居当中,宜选择历史久远、或装修精美、或规模宏大的民居进行档案编纂,突出民居的地域鲜见性。
其次,选择典型民居时,可以借鉴当地民居研究专家、博物馆研究人员、媒体等的一些建议。
(二)传统民居的历史与风格简介———地域性与原始性传统民居档案馆藏具有地域性和原始性,挖掘当地的传统民居资料可以充分体现馆藏的这些特点。
丰富的传统民居档案馆藏可以揭示大量鲜为人知的民居档案史料,强调传统民居的历史原貌,客观真实并突出地方特色。
当然,做好这些具体的工作需要走访大量当地居民,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并邀请一些研究传统民居的专家对一些专业性的资料进行筛选,涉及人员较多且工作复杂。
在历史与特色简介中,要对涉及的建造时间、建筑结构形式、建筑材料、装饰特点、环境布局(包括风水)、建造者的经历、建筑的主要使用历史情况等进行阐述。
(三)传统民居的测绘———科学性与权威性档案馆是史料占有权威单位,专业且科学的档案数据库编纂是史料具有权威性的关键。
传统民居的测绘主要涉及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瓦面图和部分详图等内容,具体应进行现场实地测量,并用绘图软件将其绘制出来。
测量和绘制的工作量较大,专业性较强,因此这部分的工作需要一些建筑专业人员的参与。
权威性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是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的。
(四)传统民居的摄影———通俗性与传播性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作为档案选题,其本身就是彰显馆藏特色,如果选择专业的且通俗易懂的编研程式,就可以使馆藏既可以满足专业人员的研究使用,又可以为一般人士欣赏了解所用。
实物实景图片是让多数人能够通过直接观赏去认识建筑及其承载民俗的最佳途径。
没有实物照片的传统民居档案是不完整的,也缺少生动性和形象性。
作为馆藏民居资料的摄影应包括民居的全貌、细部精华、民俗民风等的拍摄,对生活和艺术都需占有,才能全面反映建筑档案馆藏的真谛。
三、传统民居档案数据库公布档案公布是指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有关机关,依法将可以向社会开放利用的档案的内容,通过报纸、刊物、图书等公开出版物以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向社会公开发布,使全社会知晓,方便社会各方面利用。
公布文献的活动本身就是科学利用档案文件的重要方法之一[2]。
由于传统民居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来自于民众服务于民众的特点,所以传统民居的档案公布是必然的。
开放档案,强调档案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状态,标志着大部分的公民能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充分享有原本只是由少数人才有的特权[3]。
传统民居档案数据库的公布和开放主要应利用以下几种方式:(一)互联网平台拥有传统民居的各级地方档案馆应通过互联网对传统民居的名称编纂内容进行公布,对具体信息可以考虑按免费和收费项目来进行分项、分步管理。
(二)报刊和电视台等媒体传播大量地公布各方面所需要的档案文件,使档案文件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服务是档案数据库编辑的主要目的之一。
利用媒体向大众介绍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历史作用和艺术文化是一件具有公益性的工作,也是民居数据库编纂的意义之一。
(三)举办展览文献公布学的任务,不是机械、简单地列举公布文件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它要深入地、科学地揭示出公布文件的各个原则和方法的实质和意义。
云南省档案馆的编纂成果———《清末民初的云南社会》,用简短的小文章和大量实物实景图片如云南大学招生广告、老昆明街景、服饰风尚等作为档案资料,给广大读者一种现代文本很难给予的独特的132WaystoStrengthenManagementandQualityofPracticeTeachingCHENJianAbstract:Theimprovementofthepracticeteachingqualityinvolvesmanyaspectssuchasteachingcondi-tions,thefacultyandthemanagementsystem.Thispaperputsforwardthemeasuresandsolutionstotheproblemsoccurredinthepracticeoftheseareasinorder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practice.Keywords:practiceteaching;teachingmanagement;teachingquality亲近感。
又如前文所提的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所征集的广东传统民居建筑木构件都可以通过举办展览等方式让市民接近和走入档案馆。
四、结语现代档案的选题编纂和公布除了满足以往重视的政治关注以外,更多走向人文关注。
编纂中的人文关注有利于解决档案编纂脱离大众的困境,使得编纂成果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传统民居随着历史作用和艺术精华的逐步展露,编纂档案的意义也随之提升。
2006年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纳入档案馆的评估体系,使得传统民居档案作为源于大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纂成果更有益于体现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1]樊如霞.从文化选择角度看档案编纂的价值与特点[J].档案学研究,2003(6):18-20.[2]韩宝华.论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原则[J].档案学通讯,1989(4):70-72.[3]赵秀姣.略论档案开放中的法律问题[J/OL].(2007-10-14)[2008-01-12].珠海档案信息网.〔责任编辑:江清悠〕ConstructionandPublicityofTraditionalResidentialCharacteristicsFileDatabaseLIJian-pingAbstract:Traditionalhouses,beingatopicfullof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theirfilesneedtocodifiedandorganizedsystematicallyandcomprehensivelytoenrichthecontentoflocalcharacteristics.Thecompilingofthetraditionalhousesarchiveshashistor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andthecompilationoffilesismainlyfromthefollowingaspects:classificationoftheresidentialareas,history,photographyandmapping.Thepublicityofthetraditionalhousesfilesfromthecompilationresultswithlocalcharacteristicsismoreusefulforthemanifestationofthesocialservicefunctionsofarchives.Keywords:traditionalhouses;characteristicsfiles;construction;publicity!!!!!!!!!!!!!!!!!!!!!!!!!!!!!!!!!!!!!!!!!!!!(上接第127页)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