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一: 食品样品的质量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质量变化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称量器具(天平)来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二: 食品的水分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水分含量,了解食品的含水量对其质量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电子天平和干燥箱来进行食品的水分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三: 食品的pH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pH值,了解食品的酸碱性质和对人体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计来进行食品的pH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四: 食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表面张力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五: 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颜色,了解食品的外观特征和对消费者的感官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色度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六: 食品的细菌总数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细菌总数,了解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平板计数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七: 食品的蛋白质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蛋白质的质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传热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实验五 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2、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3、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4、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5、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二、实验原理根据传热方程m t ∆=KA Q ,只要测得传热速率Q 、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 ,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 1与自来水得到的热量Q 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损失的存在,次两热量不相等,因此实验中以Q 2为准。
三、实验流程及设备本实验装置由列管换热器、风机、空气电加热器、管路、转子流量计、温度计等组成。
空气走管程,水走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由管径、管数和管长进行计算。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1、熟悉设备流程,掌握各阀门、转子流量计和温度计的作用2、在实验开始时,先开水路,再开气路,最后再开加热器3、控制所需的气体和水的流量4、待系统稳定后,记录水的流量、进出口温度,记录空气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记录设备的有关参数,重复一次5、保持空气的流量不变,改变自来水的流量,重复第四步6、保持第四步水的流量,改变空气的流量,重复第四步7、实验结束后,关闭加热器、风机和自来水阀门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1、设备参数及有关常数:列管换热器的管数:n= 根 管长:l= m 空气温度: ℃ 大气压: MPa 转子材料: 换热流型: 逆流 换热面积: 0.4 m 22、实验数据记录表序号风机出口压强KPa 空气流量读数m 3/h 空气进口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水流量L/h 水进口温度℃ 水出口温度℃ 1 14 16 117.8 30.2 120 20.2 22.3 2 14 16 115.0 30.1 120 20.2 22.3 1 14 16 115.0 29.6 80 20.4 22.9 2 14 16 114.5 30.6 80 20.4 23.2 1 14 16 110.7 32.9 40 20.4 25.9 2 14 16 116.0 33.3 40 20.4 25.9 1 14 11 111.0 32.0 40 20.4 24.6 2 14 11 115.0 31.5 40 20.4 24.4 114 6 113.0 30.2 40 20.4 22.9 2146115.729.54020.422.73、数据处理表 以序号①为例:水:水质量流量为s /kg 033.0360011203600V Wc =⨯=⨯=ρ水的平均温度为25.2123.222.202t t t 21=+=+=水的传热速率为06.291)2.203.22(4200033.0)t -t (12=-⨯⨯==PC C C W Q J/s 查表得:0.98tϕ=,对数平均温差89.372.202.303.228.117ln)2.202.30()3.228.117(t t ln t -t t 2121m=-----=∆∆∆∆=∆m t 0.98=,m m t t *37.89*0.9837.13t ∆=ϕ==所以水的m 21t ()pc pc K A W C t t ∆=-21m()0.033420019.60t 0.437.13pc pc W C t t K A -⨯⨯(22.3-20.2)===∆⨯传热系数为K W/m 5.34620.2-.3224.006.291)t -t (222===)(A Q K由热平衡可得)1221()-(t t C W T T C W Q cp c ph h -==故可得空气的传热系数为2112()0.03342007.62()0.4pc pc W C t t K A T T -⨯⨯(22.3-20.2)===-⨯(117.8-22.3)水W/m 2K则传热系数K 的平均值为219.607.6213.61W /m K 22K K K ++===水空序号空气流量10-3m 3/s 水流量kg/s 水的算术平均温度水的比热J/kg 传热速率J/s 对数平均温差换热面积m 2传热系数K W/m 2KK 的平均值W/m 2K1 4.44 0.033 21.25 4200 291.06 37.13 0.4 19.60 13.952 4.44 0.033 21.25 4200 291.06 36.28 0.4 20.06 14.31 1 4.44 0.022 21.65 4200 231.00 35.27 0.4 16.37 11.57 2 4.44 0.022 21.80 4200 258.72 36.26 0.4 17.84 12.77 1 4.44 0.011 23.15 4200 254.10 37.00 0.4 17.17 12.67 2 4.44 0.011 23.15 4200 254.10 38.93 0.4 16.32 12.00 1 3.06 0.011 22.50 4200 194.04 36.51 0.4 13.29 9.71 2 3.06 0.011 22.40 4200 184.80 37.11 0.4 12.45 8.99 1 1.67 0.011 21.65 4200 115.50 35.48 0.4 8.14 5.81 21.670.01121.554200106.2635.38 0.47.515.30六、实验结果及讨论1.求出换热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答:见上解答。
食品工程原理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食品工程原理实习实习时间:2023年春季学期实习单位: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实习目的:1. 了解和掌握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对食品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1. 食品工程原理的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掌握食品工程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包括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加工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指导下,进行食品工程的实验操作,包括原料的选择、处理、加工、品质评价等环节,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 实习报告的撰写:根据实验内容和数据,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写作能力。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按照实验室的要求,认真参加了各项实习活动。
首先,通过课堂学习,我掌握了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加工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然后,在实验室指导下,我进行了食品工程的实验操作,包括原料的选择、处理、加工、品质评价等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程,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学会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食品工程原理的应用和实践,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操作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在数据记录与分析环节,我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食品工程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明白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实习不足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食品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食品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3. 了解食品保存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4. 提高对食品科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食品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体系,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变食品的形态、性质和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实验内容1. 食品基本组成和结构实验(1)实验材料:白砂糖、面粉、鸡蛋、牛奶、植物油、食盐、酱油等。
(2)实验步骤:①观察食品样品的外观、色泽、气味等;②分析食品样品的质地和口感;③分析食品样品的成分和营养成分。
2. 食品加工原理实验(1)实验材料:面粉、水、酵母、盐等。
(2)实验步骤:①制作面团:将面粉、水、酵母、盐等按比例混合,揉成面团;②发酵面团:将面团放置在温暖处发酵,观察面团的变化;③烘烤面包: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观察面包的色泽、质地和口感。
3. 食品保存原理实验(1)实验材料:苹果、保鲜膜、食盐、白糖等。
(2)实验步骤:①新鲜苹果切片,分别采用保鲜膜、食盐、白糖等方法进行保存;②观察不同保存方法的苹果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如色泽、质地、口感等。
4. 食品营养成分测定实验(1)实验材料:鸡蛋、牛奶、面粉等。
(2)实验步骤:①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②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③采用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④采用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品基本组成和结构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食品样品的外观、色泽、气味、质地和口感,了解了食品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食品加工原理实验:通过制作面团、发酵面团、烘烤面包等过程,掌握了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食品保存原理实验:通过观察不同保存方法的苹果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了解了食品保存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4. 食品营养成分测定实验:通过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了解了食品的营养成分。
实习总结 关于食品工程的实习报告3篇

关于食品工程的实习报告3篇食品工程是粮食、油料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的总称。
简介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的一门技术科学。
本文是关于食品工程的实习报告,仅供参考。
关于食品工程的实习报告一:一实习名称综合实训二实习时间四周三实习目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巩固和丰富以学习过的专业知识。
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巩固食品专业的主要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四企业介绍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光生物,证券代码300138),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专业生产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创汇型企业。
晨光生物拥有15家子(分)公司,主要研制和生产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天然营养及药用提取物、植物蛋白和油脂等四大系列80多种产品,其中天然色素产销量居全国之首,70%以上出口,是世界最大的辣椒红色素生产供应商。
建有全国最大的脱酚棉籽蛋白生产线。
人与企业共发展"是晨光集团的核心文化理念,以博士生、硕士生为核心、大学生为骨干、庞大专业人才为主体的开拓型、创新型优秀人才队伍,再加上先进的设备工艺和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晨光集团的技术和产品稳居国际前沿。
晨光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六十三项国家专利技术、三项国家重点新产品、二十九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其中"辣椒红色素、辣椒素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20xx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辣椒红、辣椒素连续生产技术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20xx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晨光"商标20xx年获中国驰名商标。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验目的。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和技术,如加热、冷却、干燥、发酵等;2.掌握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学习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4.培养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加工原理实验,通过模拟食品加工过程,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如热处理、冷藏、腌制等;2.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实验,学习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如搅拌机、灭菌设备、包装机等;3.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如pH值测定、水分测定、酶活性测定等;4.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实验,培养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质量检测、卫生检查等。
三、实验方法。
进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方法:1.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验器材和原料等;2.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卫生和环保;3.实验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服从实验指导老师的管理和指导;2.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3.严肃认真对待实验,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或随意更改实验方案;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2221u d l p p p w ff λρρ=-=∆=(1)即,22lu p d fρλ∆=(2)式中: 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 —直管内径,m ;f p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f w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ρ —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
滞流(层流)时,Re 64=λ (3) μρdu =Re (4)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μ —流体粘度,kg/(m·s)。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λ,需确定l 、d ,测定f p ∆、u 、ρ、μ等参数。
l 、d 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 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2.局部阻力系数ξ 的测定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 当量长度法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e l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e l 表示。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三种不同的流型2、测定临界雷诺数Re二、实验原理在圆管流动中采用雷诺数来判别流态:式中:v一圆管水流的断面平均流速;d一圆管直径;一水流的运动粘滞系数。
当Re<Rec(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Rec<2320。
当Re<Rec`(上临界雷诺数)时为紊流状态,Rec`在4000—12000之间。
三、实验步骤1. 关闭流量调节阀7,打开进水阀3,使自来水充满水槽,•并使其有一定的溢流量。
2. 轻轻打开阀门7,让流体水缓慢流过实验管道。
使红水全部充满细管道中。
3. 调节进水阀,维持尽可能小的溢流量。
4. 缓慢地适当打开红水流量调节夹,即可看到当前水流量下实验管内水的流动状况,记录流量的数据,并计算雷诺准数。
5. 增大进水阀3 的开度,在维持尽可能小的溢流量的情况下提高水的流量。
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红水流量,即可观测其他各种流量下实验管内的流动状况。
分别记录过渡流和湍流的流量数据,并计算对应的雷诺准数。
6.关闭各个阀门。
7.注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的稳定,如若出现晃动,则会使得实验失败。
四、实验结果孔板流量计孔板内径: do=9.0 mm,管道内径d=20mm温度T=22℃,此时,水的密度ρ=997.769(Kg/m3),黏度μ=0.9579×103 P a·s流速雷诺准数μρdu=Re流型层流1 层流2 过渡流湍流1 湍流2流量L/h 50 75 95 145 185雷诺准数1137.03 1591.84 2160.36 3297.39 4206.02由图可知,雷诺准数与流量大致成线性关系,为正相关。
当Re<2000时,流体流型为层流。
当Re>2000时,流体流型变为过渡流,即介于层流和湍流。
当Re>4000时,流体流型变成紊流,即湍流。
能量转换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动阻力的表现形式2、熟悉流体具有的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伯努利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姓名:张萌学号:5602111001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干燥速度曲线的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
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干燥速率: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2.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
需要用到的公式有:
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p-△p e)/△p e
式中:△p-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iτ作图,即为干燥曲线。
3.干燥过程分析:
(1)物料预热阶段
(2)恒速干燥阶段
(3)降速干燥阶段。
非常潮湿的物料因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当它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w ,到达此温度前的阶段称为
(1)阶段。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物料温度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水分,在第(2)阶段中含水率X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因此其干燥速率不变,亦即为恒速干燥阶段。
在第(3)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亦即若水分由物料内部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则物料表面将变干,其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率而终止。
(2)和(3)交点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0表示。
对于第(2)(3)阶段很长的物料,第(1)阶段可忽略,温度低时,或根据物料特性亦可无第二阶段。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2.0KW;
(3)干燥室:Φ100mm×750mm;
(4)干燥物料:耐水硅胶;
(5)床层压差:Sp0014型压差传感器,或U形压差计。
2.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
(1)通过加水器向物料注入适当量的水
(2)开启风机。
(3)打开电源开关、加热器通电,床层进口温度要恒定在70℃左右。
(4)将准备好的耐水硅胶加入流化床进行实验。
(5)每隔1min记录床层压差,同时记录床层温度。
(6)待干燥床层压差一定时,即为实验终了,关闭仪表电源。
(7)关闭加热电源。
(8)关闭风机,切断总电源,清理实验设备。
2.注意事项
必须先开风机,后开加热器,否则加热管可能会被烧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其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2.实验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
①在记录温度、压强等数据的时候断上升的趋势,给实验带来了一定误差
②调节空气阀门不准确,造成孔板压降值不精确,使实验有误差。
七、思考题
1.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持干燥
过程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
答:恒定干燥条件指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均保持恒定。
实验以大量的空气和少量的湿物料接触,测定湿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压降和其他参数的变化。
2.控制恒速干燥阶段速率的因素是什么?控制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
率的因素又是什么?
答:因素: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
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
3.为什么要先启动风机,再启动加热器?实验过程中床层温度是如何变化?为什么?如何判断实验已经结束?
答:若先启动加热器,通过风机的吹风会出现急冷,高温极冷,损坏加热器。
理论上干、湿球温度是不变的,但实验过程中干球温度不变,但湿球温度缓慢上升,估计是因为干燥的速率不断降低,使得气体湿度降低,从而温度变化。
湿毛毡恒重时,实验则结束。
4.若加大热空气流量,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又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干燥曲线的起始点将上升,下降幅度变大,并到达临界点的时间
缩短,临界湿含量降低。
这是因为风速增加后,加快啦热空气的排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