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整理版)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姓名:张萌学号:5602111001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干燥速度曲线的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1.干燥速率: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2.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
需要用到的公式有: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p-△p e)/△p e式中:△p-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iτ作图,即为干燥曲线。
3.干燥过程分析:(1)物料预热阶段(2)恒速干燥阶段(3)降速干燥阶段。
非常潮湿的物料因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当它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w ,到达此温度前的阶段称为(1)阶段。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物料温度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水分,在第(2)阶段中含水率X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因此其干燥速率不变,亦即为恒速干燥阶段。
在第(3)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亦即若水分由物料内部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则物料表面将变干,其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率而终止。
(2)和(3)交点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0表示。
对于第(2)(3)阶段很长的物料,第(1)阶段可忽略,温度低时,或根据物料特性亦可无第二阶段。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主要设备及仪器(1)鼓风机:BYF7122,370W;(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2.0KW;(3)干燥室:Φ100mm×750mm;(4)干燥物料:耐水硅胶;(5)床层压差:Sp0014型压差传感器,或U形压差计。
2.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实验步骤(1)通过加水器向物料注入适当量的水(2)开启风机。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一: 食品样品的质量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质量变化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称量器具(天平)来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二: 食品的水分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水分含量,了解食品的含水量对其质量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电子天平和干燥箱来进行食品的水分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三: 食品的pH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pH值,了解食品的酸碱性质和对人体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计来进行食品的pH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四: 食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表面张力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五: 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颜色,了解食品的外观特征和对消费者的感官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色度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六: 食品的细菌总数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细菌总数,了解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平板计数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七: 食品的蛋白质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蛋白质的质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传热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实验五 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2、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3、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4、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5、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二、实验原理根据传热方程m t ∆=KA Q ,只要测得传热速率Q 、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 ,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 1与自来水得到的热量Q 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损失的存在,次两热量不相等,因此实验中以Q 2为准。
三、实验流程及设备本实验装置由列管换热器、风机、空气电加热器、管路、转子流量计、温度计等组成。
空气走管程,水走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由管径、管数和管长进行计算。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1、熟悉设备流程,掌握各阀门、转子流量计和温度计的作用2、在实验开始时,先开水路,再开气路,最后再开加热器3、控制所需的气体和水的流量4、待系统稳定后,记录水的流量、进出口温度,记录空气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记录设备的有关参数,重复一次5、保持空气的流量不变,改变自来水的流量,重复第四步6、保持第四步水的流量,改变空气的流量,重复第四步7、实验结束后,关闭加热器、风机和自来水阀门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1、设备参数及有关常数:列管换热器的管数:n= 根 管长:l= m 空气温度: ℃ 大气压: MPa 转子材料: 换热流型: 逆流 换热面积: 0.4 m 22、实验数据记录表序号风机出口压强KPa 空气流量读数m 3/h 空气进口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水流量L/h 水进口温度℃ 水出口温度℃ 1 14 16 117.8 30.2 120 20.2 22.3 2 14 16 115.0 30.1 120 20.2 22.3 1 14 16 115.0 29.6 80 20.4 22.9 2 14 16 114.5 30.6 80 20.4 23.2 1 14 16 110.7 32.9 40 20.4 25.9 2 14 16 116.0 33.3 40 20.4 25.9 1 14 11 111.0 32.0 40 20.4 24.6 2 14 11 115.0 31.5 40 20.4 24.4 114 6 113.0 30.2 40 20.4 22.9 2146115.729.54020.422.73、数据处理表 以序号①为例:水:水质量流量为s /kg 033.0360011203600V Wc =⨯=⨯=ρ水的平均温度为25.2123.222.202t t t 21=+=+=水的传热速率为06.291)2.203.22(4200033.0)t -t (12=-⨯⨯==PC C C W Q J/s 查表得:0.98tϕ=,对数平均温差89.372.202.303.228.117ln)2.202.30()3.228.117(t t ln t -t t 2121m=-----=∆∆∆∆=∆m t 0.98=,m m t t *37.89*0.9837.13t ∆=ϕ==所以水的m 21t ()pc pc K A W C t t ∆=-21m()0.033420019.60t 0.437.13pc pc W C t t K A -⨯⨯(22.3-20.2)===∆⨯传热系数为K W/m 5.34620.2-.3224.006.291)t -t (222===)(A Q K由热平衡可得)1221()-(t t C W T T C W Q cp c ph h -==故可得空气的传热系数为2112()0.03342007.62()0.4pc pc W C t t K A T T -⨯⨯(22.3-20.2)===-⨯(117.8-22.3)水W/m 2K则传热系数K 的平均值为219.607.6213.61W /m K 22K K K ++===水空序号空气流量10-3m 3/s 水流量kg/s 水的算术平均温度水的比热J/kg 传热速率J/s 对数平均温差换热面积m 2传热系数K W/m 2KK 的平均值W/m 2K1 4.44 0.033 21.25 4200 291.06 37.13 0.4 19.60 13.952 4.44 0.033 21.25 4200 291.06 36.28 0.4 20.06 14.31 1 4.44 0.022 21.65 4200 231.00 35.27 0.4 16.37 11.57 2 4.44 0.022 21.80 4200 258.72 36.26 0.4 17.84 12.77 1 4.44 0.011 23.15 4200 254.10 37.00 0.4 17.17 12.67 2 4.44 0.011 23.15 4200 254.10 38.93 0.4 16.32 12.00 1 3.06 0.011 22.50 4200 194.04 36.51 0.4 13.29 9.71 2 3.06 0.011 22.40 4200 184.80 37.11 0.4 12.45 8.99 1 1.67 0.011 21.65 4200 115.50 35.48 0.4 8.14 5.81 21.670.01121.554200106.2635.38 0.47.515.30六、实验结果及讨论1.求出换热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答:见上解答。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胶印版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胶印版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王洪志一食品工程原理-前言一、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特点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它不同于基础课程的实验。
后者面对的是基础科学,采用的方法是理论的、严密的,处理的对象通常是简单的、基本的甚至是理想的,而工程实验面对的是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工程问题。
对象不同,实验研究方法也必然不同,工程实验的困难在于变量多、涉及的物料千变万化、设备大小悬殊,实验工作量之大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不能把处理一般物理实验的方法简单地套用于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数学模型方法和因次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工程问题的两个基本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可以非常成功地使实验研究结果由小见大、由此及彼地应用于大设备生产设计上。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1.培养学生从事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从科学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从事实验研究应具有这样一些能力:对实验现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各种实验手段正确地攫取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并能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以及对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旺盛的探索和创造力。
2.初步掌握与食品工程相关的一些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因此,在基础实验中,我们也应该努力接触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和手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必将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某些基本原理的理解,进而在某些方面还能得到适当的充实和提高。
三、实验教学要求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
2.进行现场实验室预览,了解实验装置,了解实验过程、测试点和操作控制点,了解使用的测试仪器仪表。
3.预先组织好5―6人的实验小组,实验小组讨论并拟定实验方案,预先作好分工。
4.进行实验操作:要求认真细致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操作中应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5.实验数据的处理。
如果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必须有一组手工计算的计算实例。
【2017年整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干燥原理

第12章食品干燥原理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湿物料中的湿分以获得固体产品的单元操作称为干燥。
干燥方法按加热方式可分为四大类:(1)导热干燥热量通过与食品物料接触的加热面直接导入,使材料中的湿分汽化排除,达到干燥的目的。
(2)对流干燥热量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给湿物料,使食品材料中的湿分汽化,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干燥介质(空气)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
(3)辐射干燥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加热器传递给食品材料表面,再通过材料自身的热量传递,使内部的湿分汽化,达到干燥的目的。
(4)介电加热干燥在高频电场中,食品材料中的湿分分子处于高速旋转与振动,由此产生的热量使湿分汽化,达到干燥的目的。
干燥操作既包含传热过程又包含传质过程,两者的传递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遵循的规律是:热量传递方向:热量总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
物质传递方向:物质总是由高浓度(或高分压)区向低浓度(或低分压)区传递。
干燥进行的必要条件:物料表面的湿汽的压强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湿分的分压。
此差值越大,推动力越大。
本章所论及的湿分为水分,干燥介质为热空气。
1 湿空气的热力学性质1.1 湿含量(湿度)H湿含量是湿空气中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量之比。
v v a a v v a v p P p M n M n m m H -===2918或 v v p P p H -=622.0 (kg/kg 绝干气)式中:p v 、P-分别为水蒸汽分压和湿空气总压,Pa 或kPa 。
湿含量也可理解为单位质量(1kg )绝干空气中所容纳的水蒸汽质量。
1. 2相对湿度φ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s v p p =φ式中:p v 、p s -分别为水蒸汽分压和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a 或kPa 。
相对湿度用来衡量湿空气的不饱和程度,反映湿空气的吸收水汽的能力,φ值越小,吸收水汽的能力越强。
对于饱和湿空气,φ=1(或100%); 对于绝干空气,φ=0。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整理版)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葛克山前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正将其视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又一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培养出知识面宽广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食品工程基础实验作为食品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食品工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因此,以培养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以强化创新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工程基础实验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新了全部实验内容。
更新后的实验主要是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综合型、研究型、设计型实验,同时实验设备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本书作为食品工程基础实验的指导书,具有如下特点:(1)将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通过不同的实验来培养;而工作作风和态度的培养则贯穿于每个实验环节。
(2)实验内容通过必做和选做的结合,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实验内容尽可能接近工厂实际,以训练工程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出。
目录实验守则--------------------------------------------------------------------------------------------------4 对学生基本要求--------------------------------------------------------------------------------------- -4 实验1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5 实验2 传热实验-------------------------------------------------------------------------------------9 实验3 过滤实验------------------------------------------------------------------------------------ 16 实验4 干燥实验----------------------------------------------------------------------------------------21实验守则讲究科学态度,遵守课堂纪律,敢于实事求是,勤于动脑动手,尊重老师指导,爱护仪器设备,注意人身安全,保持环境卫生。
食品工程原理1-25、26——卡片1

实验一管路沿程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流经管道时沿程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
2.测定流体流过直管时的摩擦阻力,确定摩擦系数λ与e R 的关系,理解这一关系能推广使用到大设备和其它流体的道理。
3.测定流体流过管件时的局部阻力,并求出阻力系数ξ。
4.学会压差计和流量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压强损耗。
这种损耗包括流体流经直管的沿程阻力以及流体流动方向的改变或因管子大小、形状的改变所引起的局部阻力。
1.沿程阻力流体在水平均匀管道中稳定流动时,由截面1到截面2,阻力损失表现为压强降低:ρ21p p h f -=湍流流动时,影响阻力损失的因素十分复杂,目前尚不能完全用理论的方法求解,必须通过实验研究其规律。
为减少实验工作量,扩大实验结果的应用范围,可以采用因次分析法将各个变量综合成准数关系式。
影响阻力损失的因素有:1)流体性质:密度ρ,粘度μ;2)管路的几何尺寸:管径d ,管长l ,管壁粗糙度ε;3)流动条件:流速u 。
变量关系可以表示为:),,,,,(ερμu l d f p =∆组合成如下的无因次式:),,(2d d l du u p εμρϕρ=⋅∆;2),(2u d R d l pe ⋅⋅=∆εϕρ;引入:),(dR e εϕλ=则上式变为:22u d l ph f ⋅=∆=λρ上式中:λ称为直管摩擦系数,滞流时,e R 64=λ;湍流时,λ与e R 的关系受管壁粗糙度的影响,需由实验测得。
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流体流过直管的沿程阻力损失,可直接由所测得的液柱压差计读数R (m)算出:gR p )(水指ρρ-=∆其中:指ρ——压差计中指示剂的密度(㎏·m -3)。
本实验中以水银作为指示剂,另一流体为水。
2.局部阻力局部阻力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因局部阻力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流体流过与其具有相同管径的若干米长度的直管阻力损失,这直管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e l 表示。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验目的。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和技术,如加热、冷却、干燥、发酵等;2.掌握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学习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4.培养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加工原理实验,通过模拟食品加工过程,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如热处理、冷藏、腌制等;2.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实验,学习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如搅拌机、灭菌设备、包装机等;3.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如pH值测定、水分测定、酶活性测定等;4.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实验,培养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质量检测、卫生检查等。
三、实验方法。
进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方法:1.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验器材和原料等;2.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卫生和环保;3.实验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服从实验指导老师的管理和指导;2.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3.严肃认真对待实验,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或随意更改实验方案;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葛克山前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正将其视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又一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培养出知识面宽广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食品工程基础实验作为食品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食品工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因此,以培养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以强化创新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工程基础实验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新了全部实验内容。
更新后的实验主要是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综合型、研究型、设计型实验,同时实验设备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本书作为食品工程基础实验的指导书,具有如下特点:(1)将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通过不同的实验来培养;而工作作风和态度的培养则贯穿于每个实验环节。
(2)实验内容通过必做和选做的结合,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实验内容尽可能接近工厂实际,以训练工程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出。
目录实验守则--------------------------------------------------------------------------------------------------4 对学生基本要求--------------------------------------------------------------------------------------- -4 实验1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5 实验2 传热实验-------------------------------------------------------------------------------------9 实验3 过滤实验------------------------------------------------------------------------------------ 16 实验4 干燥实验----------------------------------------------------------------------------------------21实验守则讲究科学态度,遵守课堂纪律,敢于实事求是,勤于动脑动手,尊重老师指导,爱护仪器设备,注意人身安全,保持环境卫生。
对学生基本要求⒈实验前必须到现场结合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预习,列出书写报告所需要的原始数据表,并通过老师的检查提问,方可参加实验。
⒉实验做完后,所记录的数据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才可结束实验;实验若有短缺或不合理应该补全或重做。
结束实验后,指导老师在原始数据表上签字。
⒊实验结束后,应将使用的仪器设备整理复原。
检查水源、电源、汽源等是否已确实关断,并将场地打扫干净。
⒋用计算机整理数据时,要爱护计算机,不要胡乱操作,如计算机出现问题要及时报告老师,要节约打印纸。
⒌实验后要认真写实验报告,报告要求独立完成,若发现彼此抄袭,对有关的所有人都给低于及格分数线的低分。
⒍实验报告中,除了包括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表格以及需要的标绘曲线外,还必须有计算举例。
同组人取实验的不同序号进行举例,列出全部数字运算过程;若发现同组中两人用相同的序号进行计算举例,则两人的报告均给低分。
⒎对实验所测得的数据结果做必要的分析、讨论。
实验1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2.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加深对离心泵性能的了解。
3. 掌握离心泵特性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练习离心泵的操作。
2. 测定某型号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H (扬程)、N (轴功率)、η(效率)与Q (流量)之间的特性曲线。
3. 测定流量调节阀某一开度下管路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一)离心泵特性曲线离心泵是最常见的液体输送设备。
在一定的型号和转速下,离心泵的扬程H 、轴功率及 效率η均随流量Q 而改变。
通常通过实验测出H —Q 、N —Q 及 η—Q 关系,并用曲线表 示之,称为特性曲线。
特性曲线是确定泵的适宜操作条件和选用泵的重要依据。
泵特性曲线 的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⒈ H 的测定:在泵的吸入口和压出口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出入入出入出入出出入出出出入入入)--+-+-+-=+++=+++f f H gu ugP P Z Z H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ρρρ上式中出入-f H 是泵的吸入口和压出口之间管路内的流体流动阻力(不包括泵体内部的流动阻力所引起的压头损失),当所选的两截面很接近泵体时,与柏努利方程中其它项比较,出入-f H 值很小,故可忽略。
于是上式变为:gu u gP P Z Z H 2(22入出入出入出)-+-+-=ρ 将测得的)入出Z Z -(和入出P P -的值以及计算所得的u 入,u 出代入上式即可求得H 的值。
⒉ N 的测定:功率表测得的功率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由于泵由电动机直接带动,传动效率可视为1.0,所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轴功率。
即:泵的轴功率N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kW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电动机的效率。
泵的轴功率=功率表的读数×电动机效率,kw 。
⒊ η的测定N Ne =η 其中 1021000ρρHQ g HQ Ne == kw式中:η— 泵的效率; N — 泵的轴功率,kw ; Ne — 泵的有效功率,kw ; H — 泵的压头,m ; Q — 泵的流量,m 3/s ;ρ— 水的密度,kg/m 3。
(二)管路特性曲线当离心泵安装在特定的管路系统中工作时,实际的工作压头和流量不仅与离心泵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管路特性有关,也就是说,在液体输送过程中,泵和管路二者是相互制约的。
在一定的管路上,泵所提供的压头和流量必然与管路所需的压头和流量一致。
若将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绘在同一坐标图上,两曲线交点即为泵在该管路的工作点。
因此,可通过改变泵转速来改变泵的特性曲线,从而得出管路特性曲线。
泵的压头H 计算同上。
四、实验装置的流程水泵1将水槽10内的水输送到实验系统,用流量调节阀6调节流量,流体经涡轮流量计9计量后,流回储水槽。
流程示意图见图1。
图1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1-离心泵 2-真空表 3-压力表 4-变频器 5-功率表 6-流量调节阀 7-实验管路 8-温度计9-涡轮流量计10-实验水箱11-放水阀 12-流量数显示仪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 向储水槽10内注入清水。
2. 检查流量调节阀6,压力表3及真空表(应关闭)。
3run键启动离心泵,缓慢打开调节阀6至全开。
待系统内流体稳定,打开压力表和真空表的开关,方可测取数据。
4.测取数据的顺行可从最大流量至0,或反之。
一般测10~12组数据。
5.每次在稳定的条件下同时记录:流量、压力表、真空表、功率表的读数及流体温度。
6.实验结束,关闭流量调节阀,停泵,切断电源。
六、注意事项1.装置电路采用五线三相制配电,实验设备应良好地接地。
2.使用变频调速器时一定注意FWD指示灯亮,切忌按REV指示灯亮,电机反转。
3. 启动离心泵前,关闭压力表和真空表的开关以免损坏压强表。
七、报告内容⒈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列在数据表格中(见表1),并以一组数据进行计算举例。
⒉在合适的坐标系上标绘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并在图上标出离心泵的各种性能(泵的型号、转速和高效区)。
3.思考题⑴试分析实验数据,看一看,随着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开度的增大,泵入口真空表读数是减少还是增加,泵出口压强表读数是减少还是增加。
为什么?⑵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尽量的大。
为什么?⑶离心泵的流量,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阀来调节?往复泵的流量是否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调节。
为什么?实验2 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⒉ 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和强化比Nu/Nu 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⒊ 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管内压降p ∆和Nu 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三、实验原理普通(光滑管)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⒈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因为i α<<o α ,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 热冷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i m i s t Q K ⨯∆=/ (W/m 2·℃)im ii S t Q ⨯∆≈α (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 mi t ∆—对数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ln)()(2121i w i w i w i w mi t t t t t t t t t -----=∆ (2)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 w —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i i i L d S π= (3)式中:d i —内管管内径,m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12i i pi i i t t c W Q -= (4)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i i V W ρ=(5) 式中:V 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 / h ; c 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J / (kg ·℃);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 3。
c 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221i i m t t t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 i1,t i2, t w , V 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