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会计学原理重点(非常全)精选全文

会计学原理重点(非常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总论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1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2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对象3 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4提高经济效益——目标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也称为反映职能。

就是对企、事业单位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

监督:就是对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会计核算的方法(7个)设置帐户复式记帐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持续经营: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分期: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时期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派生出:币值不变假设)权责发生制:凡属本期实现的收益或已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亦应付制,应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举例:某企业3月29日销售产品,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4月2日接到银行通知款项收到。

现收现付制:3月份不作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

权责发生制:3月份作债权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债权减少处理。

)第二章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简单分类叫会计要素。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则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动偿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或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计学原理知识复习知识点

会计学原理知识复习知识点

会计学原理知识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1、会计的本质P132、会计目标: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P143、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是以货币计量P174、会计信息的使用者P18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稳健性(要求能举例)P236、会计的基本内容:P37(要能对主要内容进行简短的解释)7、会计之父:P43(时间、地点、人物、书籍)第二章知识点1、六大要素:资产的本质、负债的本质、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内容;收入要素与利得、费用要素与损失、利润要素;收入取得的表现形式,费用发生的表现形式;2、经济交易与事项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前面四个P89-90即经济业务如何影响会计方程式(影响一边,还是两边都影响)第三章知识点1、会计科目的定义2、会计账户的含义P1093、账户的结构:P111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P1195、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为06、复式记账法的特征P1237、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概念、账户设置、记账规则与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必要条件,在何种情况下账记错了但仍然平衡?)8、会计分录的形式:P135第四章知识点1、会计确认的分类P144-1452、会计确认的标准P1463、会计四大假设(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关系)(会计期间假设与权责发生制的关系)4、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P153-157(要求能举例进行计算)5、会计计量的内容P1696、会计计量的属性有那几个P170-1727、会计计量单位P173第五章知识点1、债权计价的三种方法,即计量坏账的三种方法:P1852、存货取得时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P1893、两种盘存制度P191(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4、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注意计算)(不同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财务状况及结果分析)5、固定资产计价:(折旧总额的确定)(折旧的四种方法、尤其是加速折旧法——注意计算)(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对资产和利润的影响)P2146、资本保全的方法7、收益计算的两种模式8、企业的利润计算方法第七章知识点1、账簿体系(1)账簿的外观形式、不同账簿账页的格式(2)日记账的登帐依据2、账项调整——作为重点P283-286(1)依据(2)调整方法3、对账的主要内容(待处理财产损益的应用)4、错帐的更正方法:关键是适用调整,即在什么错误情况下采用什么更正方法。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2. 制造费用——明细账格式采用多栏式,借方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 发生的各项管理组织生产发生的费用,属于成本类账户。
3. 累计折旧——贷方计提折旧额,借方冲销折旧额。账户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期末“固定资产” 账户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的差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1.发生额平衡 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 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2.余额平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所有账户贷方余额 依据:会计基本等式 3.试算平衡则账户记录基本正确。除非一下几种情况 1. 漏记整笔交易 2. 重复记录整笔交易 3. 分类账户的金额过入错误 4. 借贷记错 5.金额差错正好前后抵消 *试算不平衡则账户记录一定有错误
二. 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 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 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 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 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 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 17 页) 1) 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关)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2)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4. 货币计量假设 1)我国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
二. 会计基础
1. 收付实现制(也叫现收现付制,概念见书 20 页) 1)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
2. 权责发生制(也叫应收应付制,概念见书 20 页) 1) 注意: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要进行账项调整,包括收入与费用的账项调整)
按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1. 会计基本概念- 会计定义:会计是一种系统性的记录、分类、汇总和解释财务交易的活动,旨在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 会计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进行经济决策。

- 会计职能:记录、报告、分析和解释财务数据。

2. 会计要素- 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 负债:企业对外承担的债务,需要未来支付现金或提供服务。

- 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

-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

3. 会计假设- 经济实体假设:会计主体应当独立于所有者,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会计处理。

-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将持续经营,不会在短期内解散或破产。

-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主要以货币形式进行。

- 历史成本假设:资产和负债应以其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记录。

4. 会计原则- 会计分期原则:将连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相等的期间,便于会计处理和报告。

-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当在经济利益实现或可靠估计时确认。

- 费用匹配原则:费用应当在其相关的收入确认的同一期间内确认。

- 会计保守性原则: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应选择不会导致利润高估的会计处理方法。

5. 会计流程- 交易识别:识别并记录所有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交易。

- 双重记账:每一笔交易都至少涉及两个账户,借贷双方金额相等。

- 账簿记录:将交易记录在相应的会计账簿中。

- 财务报表编制: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6.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 利润表:显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现金流量表:提供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展示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7. 会计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全球性会计准则。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1. 会计学的发展历史:会计学起源于古代经济活动中的计算和记录,经过古希腊、中世纪、工业革命等时期的演变,逐渐形成现代的会计学。

2. 会计信息的特征:会计信息应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等特征,以满足用户的决策需求。

3.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进行经济活动并对其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4.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它表明了企业的资源来源和运用的平衡关系。

5.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记录和分类经济业务的基本单位,包括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成本账户、损益账户等。

6.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的过程,包括日常记账、月度汇总、年度报表等环节。

7.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经济业务产生时用以记录和证明交易的书面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复制凭证。

8.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按照会计核算规则和制度,将会计凭证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和时间顺序进行分析、记录和归纳的簿记记录。

9.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通过对会计账簿进行分类和汇总,按照一定的格式和内容,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

10. 会计伦理:会计伦理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包括诚实、保密、审慎、专业等原则。

11.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的选择和决策;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在无法准确确定金额时,根据合理的假设和判断对未来发生的事项进行估计。

1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是指会计科目的划分和名称、会计核算的方法及报表的编制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会计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所制定的包括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程序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3. 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手段,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处理和报告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梳理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会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学的发展历程和分类3. 会计信息的特征和功能二、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1. 会计的基本假设:货币计量、企业实体、会计周期、持续经营2. 会计等式的含义和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会计的基本原则1. 会计的基本原则概述2. 会计的核算基础:货币计量和成本原则3. 会计的核算方法:实质重于形式、归属期原则、权责发生制四、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1. 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2. 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记账、分类、核算、报告五、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1. 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原始凭证、转账凭证、汇总凭证2.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六、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1. 会计报表的概念和种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 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指标: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比较分析七、会计伦理和会计制度1. 会计伦理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诚信、公正、保密、专业行为准则2. 会计制度的概念和层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设计八、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 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和发展背景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和应用九、会计信息系统和电子会计1.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2. 电子会计的特点和应用十、税务会计和审计1. 税务会计的概念和目的:税收征管、税务筹划、税务合规2. 审计的概念和种类: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法定审计以上是关于会计学原理的知识点梳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完整的会计学体系,提高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同时,遵守会计伦理和会计制度,以及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和电子会计的应用,以及税务会计和审计的相关知识,也有助于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会计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财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报告。

会计是一门科学,它通过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记录、分类、总结和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

第二,会计学的基本假设。

会计学有两个基本假设,即会计实体假设和会计期间假设。

会计实体假设是指将企业视为一个与业主分离的法人实体,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与业主的个人财务状况和业绩是相互独立的。

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企业的经营周期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

第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会计等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继续经营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货币计量原则和收益实现原则等。

其中,会计等式原则指出企业的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对于核算和平衡财务状况非常重要;历史成本原则指出企业应按照购买时的成本进行资产的计量,这有利于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第四,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分类和记录、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查询、凭证的填制和报表的编制等环节。

其中,账务处理是将经济交易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登记;分类和记录是将经济交易按照不同的科目进行归类和记录;总账是按照科目的借贷方向和金额进行汇总的账簿;明细账是按照交易明细记录每个科目的借贷变化;科目余额查询是对科目余额进行查询和分析;凭证的填制是对经济交易进行证明和登记的录入,它包括原始凭证和日常凭证;报表的编制是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情况进行整理和汇总的。

第五,会计信息的特征和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等特征。

准确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经过核实和审核,确保其真实性;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及时更新和报告,以便有关部门和用户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可比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具有可比性,方便用户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六,会计伦理和职业操守。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伦理和职业操守,包括保守性原则、主观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等。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会计的定义与基本职能会计,简单来说,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

监督职能则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二、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以工业企业为例,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及资金的退出三个环节。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三、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四、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基本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1第一章.总论2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34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5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6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7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8(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9(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10(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11(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122.现代会计的特点:13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14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15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1617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18二.会计的发展1920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212223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2425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26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27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28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2930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31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32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33关的会计信息34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3536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37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3839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4041团构成422.持续经营假设(对时间的限定)43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443.会计分期(对时间期间的限制)45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按月计提折旧和摊销(也和持46续经营有关)472)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484. 货币计量假设491)我国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50二.会计基础51521.收付实现制(也叫现收现付制,概念见书20页)53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542.权责发生制(也叫应收应付制,概念见书20页)551)注意: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要进行账项调整,包括收入与费用的账项调整)5657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重点)58一.可靠性1.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依据事实,如实反映,内容完整。

596061二.相关性621.提供的信息满足使用者的预测需要和决策需要63三.可理解性(略)646566四.可比性1.横向可比——不同企业之间可比67682.纵向可比——同一企业处理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1)可以变更的情况有两种:1.会计准侧要求变更。

2.变更后的会计信息更可靠697071五.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721.体现这一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售后回购7374六.重要性751.重要性是相对而言的76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判断:7778七.谨慎性791.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802.体现谨慎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物价下跌时对存货用先81进先出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823.但不得提秘密准备和滥用谨慎性要求83八.及时性(略)8485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8687一.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881.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

2.复式记账——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8990互对应账户的一种方法。

优点:1.对应关系反应经济业务来龙去脉。

2.平衡关系是检查是检查经济业务记录是否9192正确的重要依据。

933.填制与审计会计凭证944.登记账簿——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连续,完整与分门别类地记录95和循环地汇集计算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

965.成本计算976.财产清查987.编制财务报告(了解31页图1-2)99一.会计法的构成1001011.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102103104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05106第二节会计要素107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要求掌握概念,特点确认条件和分类108110111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12113114115第三节会计等式116117一.静态会计等式118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119*资产与权益实质上是同一价值的两个方面120二.动态会计等式1.利润=收入-费用121122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123第三章设置账户与复式记账124第一节.设置账户125一.会计科目1261.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与控制的具体项目1272. 会计对象—(分类)—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1283.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原理:129a)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

b)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1301314.会计科目的分类:132133二.账户(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手段)1341.概念见书78页,*注意账户和科目的区别2.四项指标的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135136(同时要了解等式的相关变化)137138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与借贷记账法139140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与特征1411.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142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432.特征:1443.理论依据: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权益”(即会计等式)145二.借贷记账法1461471.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148须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复149式记账法。

1502.记账符号:“借”,“贷”两方哪方表示增加,哪方表示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151经济性质(或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1523.有借有贷由记账符号决定和经济业务类型有关。

借贷必相等也和经济业务类型有关。

1531544.借贷记账法和记账规则——记账规则是指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对每项经济业155务进行登记时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三.试算平衡、1561571.发生额平衡1582.余额平衡1593.试算平衡则账户记录基本正确。

除非一下几种情况160*试算不平衡则账户记录一定有错误161四.会计分录1621631.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1.账户名称2.记账方向3.发生金额164165第三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166一.概念1671.总分类账户——也称“总帐账户”或“一级账户”,它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1681692.明细分类账户是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

170二.平行登记的要点1711.依据相同(原始依据相同,原始凭证,直接依据可以不同)1722.期间相同(同一会计期间)1733.方向相同4.金额相同174175176第四章企业主要经济过程的核算177第三节.生产业务的核算178一.账户设置1791.生产成本——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属于成本类账户。

格式采用多栏式(借方)1801812.制造费用——明细账格式采用多栏式,借方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核算企业为生182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管理组织生产发生的费用,属于成本类账户。

3.累计折旧——贷方计提折旧额,借方冲销折旧额。

账户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

183184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的差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185186187第六节财务成果核算188一.135页公式重要189二.账户设置1901. 本年利润——本年利润账户核算企业当期(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属于所191有者权益类账户。

企业期末(年末或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账户的金额转入本账192户,结平各损益类账户。

结转后贷方余额为实现的净利润。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193润,从本账户的借方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

1942. 利润分配——明细账余额(除未分配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953. 盈余公积——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以及运用盈余公积的情况,196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

197198第九节期末帐项调整199一.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2001.预收收入的调整2012.应计收入的记录2023.预付费用的摊销2034.应计费用的记录2045.其他帐项调整(各项准备减值准备等。

)205206第五章会计凭证207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208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循环中的起点,是会计核算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209法之一210211一.会计凭证的概念2121.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本的依据213214215第二节会计凭证的种类216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217218一.原始凭证2191.概念: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220发生或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书面证明2212.种类: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2223.自制凭证指的是给别人的,自己开出的凭证,按其反映经济业务的方法不同可分223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或叫原始凭证汇总表)。

2244.累计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的区别:225226二.记账凭证2271. 概念:记账凭证是指有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用228以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明确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2292. 记账凭证的种类: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3.联合记账凭证不包括外来凭证,只有自制的230231第三节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232233234一.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P.1831.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2352362.填制要求——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写规范和填制及时2373.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通过形式和实质上的审核,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238整性和合法性2394.形式上的审核体现完整性,实质上的审核体现真实性240241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p.186)2421.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的业务只填付款凭证2432.错账更正没有原始凭证3.结账转账没有原始凭证244245246审核的主要内容:2471.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在经济内容和金额上是否一致2482.检查会计分录是否正确2493.签名和盖章250251252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253254一.会计凭证的传递2551.确定会计凭证传递程序2562.规定会计凭证传递时间2573.建立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每个程序要办的手续)258二.会计凭证的保管2592601.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的保管期为15年261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对账单的保管期限为5年262263第六章账户分类264265第二节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266一.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具体分类2671.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六大类2682.详见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