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合集下载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翻译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翻译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念奴娇·赤壁怀古》对照翻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字词翻译⑴念奴娇:词牌名。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作家苏轼所作,在作品中展现出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同时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年代:宋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的词作。

下面给出一份全文的参考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奇景。

只有此处,红颜旧相知。

乘船游遍,赤壁如画,曾让曹操惧怕。

当年步履,云翻雾起,孤帆遥指江上。

何处高楼,临水细雨中?断肠人在,恩怨浮生,东风忆当年。

桃李春风,花香鸟语,飘零逐浪远。

遥想当初,少年豪气,壮志凌云天。

山水画卷,波涛莽莽,英雄事已非。

谈笑间,横冲直撞,笑问江山如画。

谁能挽回,风云日乱,兴亡皆为他。

孤松屹立,青山翠郁,岁月悠悠长。

遥望此间,风雨如黑,辛酸满怀伤。

叹红颜易逝,盛世难料,尽成过眼云烟。

历史长河,变幻无常,谁能捧得永久?江山如此,人间有情,何须挂怀古。

抚琴凝思,指尖轻抚,忆往事已非。

高楼望远,云悠悠,九州风月倚。

念奴娇,会有虞琴,笑对江山如画。

千古风流,尽在斜阳下。

这首词以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红颜旧时光的追忆和思索。

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唤起了人们对当年豪情壮志和英雄事迹的回忆。

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自己对历史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感叹,展示了他对红尘世事的独特洞察力和豁达心境。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种雄浑的气势勾勒出历史长河中那些辉煌的人物形象;“乘船游遍,赤壁如画”、“桃李春风,花香鸟语,飘零逐浪远”则以绚丽的场景描绘出壮美的赤壁风光,表达出词人对逝去的时光和红颜的留恋;而“山水画卷,波涛莽莽”、“孤松屹立,青山翠郁”等则以具体的景物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绪。

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对红颜旧爱和青春逝去的追忆之情。

他展示了对历史悲喜交加的复杂感受,对荣辱兴衰的深刻认知。

整首词既展示了诗人的纵览历史的胸襟,也抒发了他对逝去时光和悲欢离合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词章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广大读者津津乐道的文学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中秋》等。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1)大江:长江。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是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用来比喻浪花。

(6)遥想:用来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用来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是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二、解题:(1)说说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2)谈谈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解释:《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

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两体。

《赤壁怀古》是标题。

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场。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3)讲讲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是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高峰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苏轼、岳飞、陈亮等。

他们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宋词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4) 聊聊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解释: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

这是个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政治上的失意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四、探讨: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个“大”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

——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更有气势。

三个短语分别从形、声、视等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

请齐读一读,要读出气势。

2、读了这首词,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能否从中读出一些问题?五、欣赏:(一)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明确:“江水”比喻时光。

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只这一句就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会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磅礴气势,更让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那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这句词中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明确: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

在这里,长江已是一条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历史江水的代名词。

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人物。

为下阕英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样不一样?(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风流人物”?3、背诵第一句。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提醒接着往下看)(二)上片第二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1、你读出了什么意味?明确: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1)“大江”这里具体化为“故垒”;(2)“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3)“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

——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苏轼知道他所游览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

2、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明确: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

3、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明确: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

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周瑜留名的。

齐背第二句。

4、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

我们一起来读、背。

(三)上片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大家考虑,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

只有这样来写石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

“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涛。

——“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

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

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这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流人物。

“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而下片主要塑造了周瑜这个人。

2、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诵读一下。

要读出豪情,读出气势。

(1)男女生分句轮流读。

(2)齐背。

(五)“公瑾”再议(下片第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1、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嫁”换成“出嫁”。

明确:不能换。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

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

已经真小乔,的确是老乔了。

那么大家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难道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吗?那么苏轼为什么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明确:“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爱情的。

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人,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2、关于“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断、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就如同词中“雄姿英发”四字,表现的就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3、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明确:“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这里表面上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

这样,我们就把关于“风流人物”一词解释清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4、大家再想想,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也这样理解呢?明确:不能。

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

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接下来,苏轼仍然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描写的的话,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句呢?明确:侧面描写。

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

“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对比。

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6、“樯橹灰飞烟灭”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

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明确:“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效果,敌人非常强大,在周瑜的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变成了烟云。

——“樯橹”更巧妙,更含蓄。

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当然还是含蓄“樯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当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

“樯橹”更能够体现曹军的“的特点,更可以让我们想起曹操的武装,就如同现在的什么驱逐舰、巡洋舰、鱼雷艇之类的一样。

(六)苏轼何思:“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苏轼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了比较?(1)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怀古是为了思今。

词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词人47岁,周瑜2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的豪杰人物,来扭转宋廷不景气的现状啊!最最渴望的就是自己能象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这正是词人缅怀周瑜的原因之所在。

周瑜苏轼年龄:20几岁 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2、自由讨论:(1)“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明确:“神游者”可能是苏轼,苏轼从上片的来到大江边,描写长江的景观,然后又怀想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也就是怀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

这些都是苏轼在“神游”,是苏轼的精神旧战场上巡游。

然而这里的关键是“故国”二字怎么解释,如果当成“曾经的故土”讲,那么这里显然不是苏轼经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经领兵打仗的故土。

而“神游”也就只能是周瑜在“神游”了。

再“神游人”是苏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写成“故国”了,而应写成“古国”,“古国”才能是“旧战而“故国”一般应解释成“故土”、“故乡”,或者引申解释成“故地”,即曾经到过的地方。

而周瑜的“故地”而非苏轼的“故地”。

(2)“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