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2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柒 课堂小结
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词人临古地,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 色,烘托出了苏轼在下阕中所思之人——周瑜,由 周瑜想到自身,最终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捌 布置作业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领会咏史怀古诗词的特点,并试着鉴赏《春日 秦国怀古》。
谢谢!
分组讨论
(1)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称为英雄的有哪 些人呢?
示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 葛亮……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分组讨论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
“当年”对周瑜而言,是他指挥赤壁大战之时,此时的周瑜正意气 风发。而苏轼此时却是被贬黄州,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免伤感抑郁。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朗读时应
该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叁 解释题目,了解文体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地点(赤壁) 题材(咏史怀古词)
了解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 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或词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用美人衬托周瑜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年少有为。正如 西楚霸王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柔情。一个细微之处, 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而苏轼被贬黄州之前,早 已经历了丧妻之痛。两相对比,更抒发了苏轼内心的无限感慨。
分组讨论
(3)词人的形象和周瑜的形象构成什么关系?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2《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及注释

2《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卷首词
烟 雨 任 凭 生
赏 清 风 明 月 , 听 大 江 东 去 ,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 娇.赤壁怀古》
政治人格: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他22岁中进士,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 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 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 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 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 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 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 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 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 总是尽力有所作为。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哲学思想: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 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 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 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 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 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 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 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 对儒、释(佛)、道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 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以儒学体系为根 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 础。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作家苏轼所作,在作品中展现出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同时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年代:宋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小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

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广东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乱石穿空,
写出险怪
惊涛拍岸,
写汹涌 描绘出水石 相搏的情状
写出高峭
卷起千堆雪
写出浪花四溅,狂澜 奔腾起伏的异景
这几句,声音、色彩、姿态,无 不逼真。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 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 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 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 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 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思 瑜 叹 己
感慨: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豪放词特点
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
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 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 守音律。
拓展:对比阅读:学了《赤壁怀古》,我们领略了 苏轼的豪放词风,有人说:苏词“短于情”,那么, 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苏轼的另一首 词。请学生一起朗读。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翰
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 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 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人道是 ,郎三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曹 操
羽 扇 纶 巾
运筹帷幄于中军帐
驰骋铁骑于战场
品味与领悟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角度)描写周瑜的? 研习下阕:
小乔初嫁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年轻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强虏灰飞烟灭
_______
从容破敌
苏轼
鉴赏指导
感受诗情 鉴 赏 诗 歌 领悟诗意 把握形象 展开联想 仔细品味 反复吟咏 感受韵律 加深领悟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 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 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 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 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 江水一去不复返。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 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 人生的思索。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
《雨霖铃》 景 物 人 物 行 动 寒蝉、长亭、骤雨、烟 波、楚天(实景)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大江、故垒、乱石、惊 涛(实景)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 强虏灰飞烟灭(虚景)
帐饮、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情 感
无绪、留恋、多情自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启下,呼应开端, 又勾起下片。眼前所见, 美不胜收,难以尽述,故 总赞之曰“江山如 画。”“多少”句呼应 “三国周郎”句,又启下 片,由写江山而折入人事。 “多少”,是兼具孙、刘、 曹三方面而言。
赏析 上阕咏赤壁 实景
乱:山崖陡峭不平 穿:山岩高耸入云 惊:浪涛奔腾澎湃 卷:江水汹涌翻滚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 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 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 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赏析
大江 观景: 东去

淘 (尽 )
乱石
穿空
惊涛
拍岸、卷(雪)
思人:
(遥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如果按词的风格划分,这首词应该属于什么 风格呢?
从这首词惓惓不已的思念来看,很显然这首《江城 子》应该是婉约的,这种说苏词“短于情”的说法 是不正确的。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 于情,可乎?” 所以,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两种风格可能同时出 现在一个人身上,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婉约派词 人李清照就曾经写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豪壮诗句。这也让我们对这两种风格有了更深刻 的体会。
上阕:咏赤壁,写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景 人
赏析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 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上片重写景,下片“遥 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 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 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 丽景色中出现了。苏轼刻画 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刘 备
关 羽
张 飞
张 飞
赏析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旧时军营营垒;“人道是”, 含蓄地点明黄州赤壁史事,仅仅是根据 传闻,并非作者本人所确认;这句按正 常句序,应是:“人道,故垒西边,是 三国周郎赤壁。”之所以颠倒,是为了 突出“三国周郎赤壁”。“赤壁”而冠 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 义,本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 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并为下面写 周瑜先伏一笔。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上 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 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 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 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 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 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品味与领悟
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 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 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 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 之情。
赏析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 英雄人物的痴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 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 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 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 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