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心灵的慰籍 第二课时

心灵的慰籍 第二课时

麦加大清真寺
心灵的慰藉
第二课时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
《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亚斯)
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 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特农神庙大殿 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 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 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 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 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 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 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 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 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 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 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 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 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 向世俗化。
据基督教传说,圣乔治 原来是一位殉教者,生活在 公元前3世纪,他因杀死一 条恶龙,搭救出一位女子而 被后世人传颂为英雄。这个 题材很多画家画过。 在鲁本斯的笔下圣乔治 被描绘成一个英武勇敢的骑 兵,正挥剑猛砍凶猛恶龙。 腾起回首的战马处于亮区, 壮健勇猛的身躯显得格外醒 目,成为视觉的中心形象, 身着深色战服的圣乔治驾驭 马上,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更显其英雄本色。
圣 徒 小 教 堂 中 的 肋 拱
圣 徒 小 教 堂 中 的 花 窗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圣地 -----耶路撒冷
圣墓教堂
晨光中的圣墓教堂
教 堂 里 悬 挂 着 的 钉 着 耶 稣 的 雕 像
巴 黎 圣 母 院
巴黎圣母院
索 非 亚 教 堂
索 非 亚 教 堂
索非亚教堂
最后的晚餐
那典那· 尼克神殿 (爱奥尼柱式)
爱奥尼式柱子 比例修长,开间比 较宽,檐部比较轻, 柱头是精巧柔和的 涡卷,柱础复杂, 看上去富有弹性。 爱奥尼式柱子纤巧 而又柔和。

06心灵的慰藉

06心灵的慰藉

《心灵的慰藉》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徐文浩我的说课题目是《心灵的慰藉》。

(板书说课题目及自己的名字)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心灵的慰藉》本课我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和评价这几个步骤,来详细向大家讲解我对课程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根据教与学,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了如下的分析:受科技\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局限,人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再加上统治阶级的利用,宗教信仰与神话故事成为特定时期内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对佛教的了解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对佛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包括了这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三大宗教、二是佛教在中国的起源和佛教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三是中国的四大石窟。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头脑中对于佛教的认识和一些佛教本生的了解能力都是非常浅的层次的,所以需要老师多用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宗教是如何成为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能够体会佛教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安慰,了解四大石窟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菩萨造像的一个演变过程。

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体验佛教的魅力,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佛教,初步认识佛教所给我们传达的一些思想以及对人们心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难点:结合四大石窟,了解菩萨造像以及壁画在不同的时代所产生的本土化的一些演变过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和体验佛教的魅力和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赵俊杰《心灵的慰藉》教案

赵俊杰《心灵的慰藉》教案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上节课《礼仪与教化》讲到了秦汉陶俑,在艺术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佛像雕塑,本课将讲述中国的主流宗教,佛教美术以及佛教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学生要了解中国最早的佛教传入时间,最有名的四大石窟,四大石窟的样试特点、发生的背景,以及中国佛像的演变过程,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教育。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也上过美术鉴赏的课,对于鉴赏佛教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基础,但理解程度不够,需要老师多用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我们要更深层次的去探讨作品的背景、作用以及美术造型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谈论自己的观点,大胆进行反向思维,结合社会实际作一定的论证。

四、设计思路:本课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生命的瞬间》图片,让学生思想得到感化和情感的升华。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该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宗教是如何成为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佛教是怎样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安慰,以及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体验佛教的魅力,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佛教给学生传达的一些思想以及对人们心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七、教学方法:举例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九、课时:1课时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PPT课件封面佛像、跳动的字体以及佛教音乐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听觉导入提问: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授课内容:1、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引出新的问题。

①中国的主流宗教是哪个?(佛教)②宗教的起源?播放视频《佛教传入中国》,师生互动,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并回答问题:A、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B、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a、秦朝b、西汉c、东汉d、魏晋南北朝C、中国最早的寺院是哪一座?洛阳的白马寺2、再次播放视频:《千手观音》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曾经有一个感动和震撼了很多人的一个舞蹈节目,是由一群聋哑姑娘给我们表演的,是那么的美轮美奂,精彩绝伦,她们不仅舞出了自己对于舞蹈和生活的热爱,更是展示了我们宗教中一个美丽的佛,现在,我们就一起再来重温一下那个经典的时刻。

心灵的慰藉(课件)

心灵的慰藉(课件)
心灵的慰藉
主讲人:程艳萍
猜猜这个是谁?
希腊神谱
宙斯——众神之王 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 波塞冬——海神 哈迪斯——冥王 雅典娜——智慧、胜利女神,代表正义之战 阿波罗——宙斯之子,太阳神 阿尔忒密斯 ——宙斯之女,月亮女神 阿弗萝蒂特 ——爱与美女神 阿瑞斯 ——战神,代表暴力与血腥之战 赫菲斯托斯——宙斯之子,火与工匠之神 赫尔墨斯——宙斯之子,神使,传令神,冥界引渡 蒂尔尼索斯——酒神
帕提农神庙
雅典娜女神像
万 神 殿
巴黎圣母院
犹大之吻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圣 母 子
拉 斐 尔
耶 稣 受 洗
达 芬 奇
泰姬陵
伊斯兰教建筑
古 兰 经

心灵的慰藉课件课件(精)

心灵的慰藉课件课件(精)

心灵的慰藉的含义
含义解释
心灵的慰藉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内心进行安抚、宽慰和慰藉,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灵的慰藉与心理治疗有所不同。心理治疗侧重于解决心理问题,而心灵的慰藉则更注重于通过自我调节和外界 的辅助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心灵的慰藉的重要性
缓解压力
心灵的慰藉有助于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减轻身体和心理的 负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与他人交流
与亲朋好友、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等进行交流,倾 诉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寻求外界的支持和理解,有助于缓 解内心的压力和不安。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音乐、绘画、运动等,可以 转移注意力,增强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也可以达到 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展做出贡献。
04
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定义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稳定特点 。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对个体的生活、工作、 学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应对压力 、挫折和困难,提高适应能力和
心理健康水平。
有助于发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和学习成绩。
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 验。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 支持和情感支持。
学习和实践心理学知识,掌握自我调节 和情绪管理技巧。
参加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寻求专 业帮助和支持。
05
心灵的慰藉
提升幸福感
通过心灵的慰藉,人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增强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心灵慰藉》说课稿3篇

《心灵慰藉》说课稿3篇

《心灵慰藉》说课稿3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灵慰藉》说课稿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心灵慰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心灵的慰藉》一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从中西方佛教与基督教艺术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中国佛教艺术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表现的观念以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深化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宗教艺术的认识,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故本课的说课选取第一课时的内容即中国佛教艺术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中国的石窟也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但是对佛教艺术的认识仍然是非常浅显的,所以,必须借助大量的有关的图片与一些有趣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艺术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了解宗教与美术的关系,并且认识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对宗教美术的作品能够自主的欣赏。

通过欣赏、讨论能够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四大石窟的探讨体会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养成热爱本民族文化与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宗教对于美术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教法: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舞蹈视频《飞天》,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紧接着展示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图片,并提出问题: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在远古时代,人们受科技思想各方面的局限,以及对于大自然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就相信在世界中有一个超乎于自然力量的存在,这样才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踏实感,这就是宗教带给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慰藉。

心灵的慰藉2

心灵的慰藉2

心灵的慰藉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举例法”、“讲解法”、“比较法”鉴赏东、西方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升华学生感情,理解《生命瞬间》真谛:把握今天,回忆昨天,展望明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1、在中国佛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佛教造像本土化现象;2、学习西方建筑艺术主要特征,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宗教美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的心灵的慰藉作用。

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比较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用具与媒体:多媒体播放工具、美术教科书。

课时:1课时(45’)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一、导入(5’):教师提问: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c、“佛教净土宗发源地”是指哪座寺庙?(东林寺)东林寺,我们身边的古刹,接下来看视频《这一方净土东林寺》。

(旁白):(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其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是我们家乡悠久的寺院之一。

“净土”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

总结: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它既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也不能揭示出自然现象和社会变化的客观规律。

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充满苦难的年代里,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古代创造的宗教艺术,当时是一种宗教宣传品,并非单纯观赏的艺术品。

宗教艺术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

其中还凝聚着当时人们的理想和幻想。

我们现今所见到的关于宗教石窟、壁画、建筑等实体随着岁月的流失已成为艺术的足迹以及观赏的对象。

(板书课题:《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二、结合课本,展示课件讲授新课:(一)、佛教壁画、石窟艺术(8’)1、佛教的产生(播放ppt《腋下诞生图》)(旁白):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时古印度的一个小国。

第2课心灵的慰藉

第2课心灵的慰藉
从石窟壁画上可以看出,但是刚传入中国的佛教艺术还保留着很大部分的外来特征。
比如说:物体用粗硬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西方化,并且运用到晕染的方法表现人物的体积感。
(ppt:中国四大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ppt: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特色介绍:北魏期间,造像规模宏大,是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部分
相似度极高
佛像特征:肉髻白毫螺发耳垂(肉髻白毫属三十二相)
拓展:白毫是一撮毛
螺发是根据释迦牟尼生前的曲发而来
耳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智慧等
2)、石窟艺术
往后,佛教传入中国。说到佛教传入中国,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西游记》(ppt:《西游记》剧照配乐)
当然佛教并不是唐僧引进的,唐僧引进的是大乘佛法
拓展:佛教传入中国的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两者之间存在渡人与渡己的差异。
释迦牟尼
出家前为王子,体会世间疾苦,决定修行超脱。
(ppt:腋下诞生)
佛教教义讲究因果轮回。
早期受到统治者的支持。
4、讲授新课
1)、印度佛像
(ppt:印度式佛头)
印度佛头的造像特点:典型的印度人样貌
印度佛像雕刻技术源自古希腊雕刻,经过本土化修改,造像越来越趋向于印度化。
(ppt:与印度人侧面像的对比)
第2课心灵的慰藉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
■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扶壁: 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就是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 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就是说中间的拱对墙有向外的推力 而扶壁是将墙向内推。
宗教建筑----基督教
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窗
宗教建筑
练习:
右图这个建筑与法国著名作家雨 果的作品同名,请说出这个建筑名字 和建筑艺术风格( B ) A 圣彼得大教堂 拜占庭式教堂
古 罗 马 斗 兽 场
角斗士和野兽的惨烈争斗, 被当成一种观赏活动。达官 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 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 的“人兽斗”。
大斗兽场
据说,在角斗表演结束时,数万观众能在10分钟以内完全退场。
2、雄伟的万神殿
万神殿:又称潘提翁神庙,是至今完整 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公 元前27年兴建、公元120年重建。
万 神 殿
宗教建筑----古罗马
万神殿
殿堂内部比例协调, 十分恰当:直径与高 度相等,约四十三米。 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 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 建起。殿顶圆形曲线 继续向下延伸,形成 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 相接。这是建筑史上 的奇迹。
万神殿还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
宗教建筑----基督教建筑
B 巴黎圣母院
C 科隆主教堂 D 夏特尔教堂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
巴 黎 圣 母 院
巴 黎 圣 母 院 主 门
巴 黎 圣 母 院 内 景
《巴黎圣母院》
宗教建筑----基督教
米 兰 大 教 堂 意 大 利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教堂长158米, 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 米,可容纳35000人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堂建筑主要有 哪三种风格?
拜占庭式
罗马式 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 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 日耳曼民族,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的 意思。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因 厌恶中世纪的黑暗而“赠”给中世纪建 筑的,大多是教堂建筑。
宗教建筑----基督教
哥特式建筑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米兰大教堂的飞扶壁
印度《泰姬陵》
《 阿 波 罗 与 达 芙 妮 》
多立克

多力克
爱奥尼克
科林斯
雅典卫城

与 自 然 浑 然 一 体
卫 城 山 门
伊瑞克提翁神庙
爱奥尼柱式
少 女 像 柱
《雅典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438年,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 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神庙”。神庙位于卫城山的最高点。 外形呈长方形,长228英尺,宽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立柱构成 柱廊。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 门厅。东边的门厅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 但是,这一杰作在公元5世纪失踪。东西庙顶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 浮雕。帕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 宝”之称。
券和飞扶壁组成,大大提高了教堂的 高度并开拓了内部空间,在形式上, 复杂而精致,密集而垂直的柱群,在 视觉上产生了飞腾的效果,具有高耸 峻拔、轻盈灵巧的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点是正门 的立面有圆花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 用彩色玻璃窗画。
骨架券
主要应用于哥特式 教堂,作为拱顶的承重 构件。 采用这种方式,可 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高 度相同的券,拱顶重量 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 也简化了施工。
古罗马城复原图
1、大斗兽场
是为了纪念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而兴建。从公
元72年开工建造,到公元80年完成,动用几万名 战俘,所用材料全部是水泥和砖石。从外观上看, 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 积约2万平方米,外墙高49米,相当于12层的高楼, 全场可以容纳近五万人数的观众。
结构
围墙共分四层,下面三层依 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 科林斯柱式。
多力克柱式
雅典娜女神像复原
宙斯神庙
科林斯柱式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如 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 么,古罗马人是直接对人的崇拜。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 了“穹拱”屋顶,它成为了古罗马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 明显的区别。
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代表: 古罗马大斗兽场、古罗马的万神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