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测试卡使用方法

合集下载

主板诊断卡使用说明

主板诊断卡使用说明

主板诊断卡使用说明主板诊断卡是一种可以帮助用户检测和诊断电脑主板问题的硬件工具。

它通过插入到主板的PCI或ISA插槽上,可以提供关于主板各种硬件设备和接口的测试和诊断结果。

本文将介绍主板诊断卡的使用说明,帮助用户正确、有效地使用该诊断工具。

一、主板诊断卡的分类和常见功能主板诊断卡按照不同的功能和测试能力,可以分为基本型和高级型两种。

基本型主要用于检测主板上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CPU、内存、显卡等;高级型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系统和接口测试,例如USB、PCI总线等。

不同的主板诊断卡根据接口的不同,可以支持不同的主板类型。

用户在购买主板诊断卡时,需要确认其是否支持自己的主板型号和插槽类型。

二、主板诊断卡的安装和连接方式1.打开计算机主机箱,找到适当的PCI或ISA插槽,并将主板诊断卡轻轻地插入到插槽内。

注意插入时的方向和位置,确保卡片插入稳固。

2.关闭计算机主机箱,并连接上电源线和显示器线。

3.启动计算机,在开机自检阶段按照诊断卡的说明进行设置和操作。

三、主板诊断卡的基本操作1.开机自检阶段,在屏幕上会显示诊断卡的基本信息。

此时可以根据提示按下指定的按钮进入诊断模式。

2.进入诊断模式后,显示屏会显示出不同的菜单选项。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例如进行CPU、内存、显卡测试等。

3.选择好需要测试的项目后,按下确认按钮,主板诊断卡会自动开始测试。

测试完成后,结果会显示在屏幕上,用户可以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4.如果存在问题,主板诊断卡还可以提供详细的错误代码和相关信息,帮助用户更准确地定位问题所在。

用户可以将这些代码和信息记录下来,方便之后的故障排除。

四、主板诊断卡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排除1.在操作主板诊断卡之前,建议先阅读诊断卡的使用手册,了解各个功能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首先检查插卡是否插紧,并检查连接线是否正常。

3.如果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或者显示内容混乱,可以尝试重新插拔主板诊断卡并重启电脑。

电脑检测debug卡用法

电脑检测debug卡用法

debug卡PC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在易用性上也大大的改善了,然而在装机及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发生一些问题。

经常装机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当你辛辛苦苦地买回来一大堆配件,满头大汗地把它们装在一起后,忐忑不安地按下电源开关,如果一切顺利还好办,可是更常见的是机器点不亮,或者PC喇叭发出一段动听的错误声音信号,然后死锁,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根本看不出来,只能挨个更换可疑的配件。

最终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是很难,最难的是判断故障的所在位置。

Debug卡PC机上的故障,按显示器上是否有显示为界,可以分成两大类故障:一类故障称为"关键性故障"。

PC机在开机时都要进行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即P OST),在主板BIOS的引导下,严格检测系统的各个组件,如果计算机存在硬件故障,一般情况下会在此时反映出来。

POST的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 BIOS →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Display Card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为关键性部件测试,任何关键性部件有问题,计算机都将处于挂起状态,只能按Reset键或重新开机,这一类故障就属于"关键性故障",习惯上又将这些故障称之为"核心故障"。

产生核心故障的器件主要有:主板、CPU、显卡、内存和电源等;另一类故障称为"非关键性故障"。

检测完显卡后,计算机将对其余的内存、I/O口、软硬盘驱动器、键盘、即插即用设备、CMOS设置等进行检测,并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和出错报告。

在这期间检测到的故障,就是"非关键性故障"。

此时如果有不正常的设备,就会在相应的检测部位停下来并报告错误信息,提示用户选择是继续进行还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一切正常,计算机将设备清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按CMOS中设定的系统启动驱动器,装载引导程序(boot)启动系统。

post卡使用教程.wps

post卡使用教程.wps

最近常来到太平洋电脑网论坛,比较观注硬件故障版,太平洋的人气果然很大,发帖求助的帖子也是很多,但我总是发现不少朋友对于自身的电脑故障无法解决,束手无策,网上的高手很多,但是故障的机器必竟不在面前,加之一些楼主对故障描述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网友们学习硬件的心情也可以感觉得出来,但是都感觉没有办法上手,今天我向极力向大家推荐购买一张主板诊断卡,此卡在电脑城里应当有售,一般的卡在15元左右,主板诊断卡说起来算是芯片级维修设备,用芯片级的设备,处理板卡级的问题,当然会更得心应手。

主板诊断卡:又名POST卡或Debug卡在电脑城工作的朋友都应该人手一张此卡,有了这样一卡在手,很多故障就不需要像一些朋友所说的那样,把硬件换来换去,试来试去,可以直接根据诊断卡代码进行判断,诊断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BIOS自检过程的原理设计。

而主要任务就是确定PC中CPU,RAM,软、硬盘,键盘.........etc的运作是否正常,是不是可以达到基本的“工作能力”。

四大件的检测顺序:主板、CPU、内存、显卡DBUG卡指示灯说明:BIOS灯为BIOS运行灯,正常工作时应不停闪动CLK灯为时钟灯,正常为常亮OSC灯为基准时钟灯,正常为常亮RRSET灯为复位灯,正常重新启动时瞬间闪动一下,然后熄灭幕RUN灯为运行灯,工作时应不停闪动+12V、-12V、+5V、+3.3V灯正常为常亮1:FF、OO、O1、O2 状态不跳变CPU未工作推论:主板或CPU坏2:C1(或C开头)、D3(或D开头)CPU已工作正在寻找内存推论:内存坏、接触不好3:C0、D1 状态,CPU已发出寻址指令并已选中BIOS,但是BIOS没有响应推论:BIOS、南桥、I/O坏4:C1--C5循坏跳变(同D3--D5)推论:BIOS、I/O芯片坏5:OB、26、31时一般可点亮,如不亮推论:显卡、集成显卡坏6:0B、26、31、42、48、4E、58、0D、6F、7F、85推论:表示主板能点亮,正检查显卡和键盘鼠标口,如果仍不亮大多为显卡坏以上是我的经验之淡,肯定不是太全面,但都是一些常见的故障,给学习板卡级维修的朋友作个参考.谢谢大家!虽然是发过一次了,很快沉了,但我觉得很多朋友很有学习的必要.决定重发......电脑主板诊断卡使用详细介绍[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阅读次数:50 更新时间:2006-11-1 8:47:00 录入:刘光勇]热PC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在易用性上也大大的改善了,然而在装机及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发生一些问题。

电脑主板测试卡使用方法 【图文教程】

电脑主板测试卡使用方法 【图文教程】

电脑主板测试卡使用方法【图文教程】网上摘的,与大家一起分享下,PC 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在易用性上也大大的改善了,然而在装机及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发生一些问题。

经常装机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当你辛辛苦苦地买回来一大堆配件,满头大汗地把它们装在一起后,忐忑不安地按下电源开关,如果一切顺利还好办,可是更常见的是机器点不亮,或者PC喇叭发出一段动听的错误声音信号,然后死锁,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根本看不出来,只能挨个更换可疑的配件。

最终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是很难,最难的是判断故障的所在位置。

诊断卡PC机上的故障,按显示器上是否有显示为界,可以分成两大类故障:一类故障称为"关键性故障"。

PC机在开机时都要进行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即POST),在主板BIOS的引导下,严格检测系统的各个组件,如果计算机存在硬件故障,一般情况下会在此时反映出来。

POST的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 BIOS→System Clock→D MA→64Kb RAM→IRQ→Display Card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为关键性部件测试,任何关键性部件有问题,计算机都将处于挂起状态,只能按Reset键或重新开机,这一类故障就属于" 关键性故障",习惯上又将这些故障称之为"核心故障"。

产生核心故障的器件主要有:主板、CPU、显卡、内存和电源等;另一类故障称为"非关键性故障"。

检测完显卡后,计算机将对其余的内存、I/O口、软硬盘驱动器、键盘、即插即用设备、CMOS设置等进行检测,并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和出错报告。

在这期间检测到的故障,就是"非关键性故障"。

此时如果有不正常的设备,就会在相应的检测部位停下来并报告错误信息,提示用户选择是继续进行还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一切正常,计算机将设备清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按CMOS中设定的系统启动驱动器,装载引导程序(boot)启动系统。

post卡使用

post卡使用

27 确定超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控制或屏蔽RAM。 全1数据初始准备结束;接着将进行中断矢量之后的任何初始准备。 键盘控制器测试正在进行或失灵。
28 确定超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控制或者特别的8042键盘控制器。 完成中断矢量之后的初始准备;即将调定单色方式。 CMOS电源故障/检查总和计算正在进行。
05 如果不断重复制造测试1至5,可获得8042控制状态。 已确定软复位/通电;即将启动ROM。 DMA初如准备正在进行或者失灵。
06 使电路片作初始准备,停用视频、奇偶性、DMA电路片,以及清除DMA电路片,所有页面寄存器和CMOS停机字节。 已启动ROM计算ROM BIOS检查总和,以及检查键盘缓冲器是否清除。 DMA初始页面寄存器读/写测试正在进行或失灵。
1C 测试CMOS检查总和。 . 第一个64DK RAM第12位故障。
1D 调定CMOS配置。 . 第一个64DK RAM第13位故障。
1E 测定系统存储器的大小,并且把它和CMOS值比较。 . 第一个64DK RAM第14位故障。
1F 测试64K存储器至最高640K。 . 第一个64DK RAM第15位故障。
0F 测试扩展的CMOS。 已计算CMOS检查总和写入诊断字节;CMOS开始初始准备。 .
10 测试DMA通道0。 CMOS已作初始准备,CMOS状态寄存器即将为日期和时间作初始准备。 第一个64K RAM第0位故障。
11 测试DMA通道1。 CMOS状态寄存器已作初始准备,即将停用DMA和中断控制器。 第一个64DK RAM第1位故障。
主板诊断卡也叫POST卡(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主板中BIOS内部程序的检测结果,通过主板诊断卡代码一一显示出来,结合诊断卡的代码含义速查表就能很快地知道电脑故障所在。尤其在PC机不能引导操作系统、黑屏、喇叭不叫时,使用本卡更能体现其便利,事半功倍。

四位代码电脑主板故障诊断卡使用手册

四位代码电脑主板故障诊断卡使用手册

电脑主板故障诊断卡Computer Main Board Post Card查询手册•有声音编码报障功能•一块卡可插ISA、也可插PCI•插错槽或插反后通电不烧任何部件•能显示黑屏下反复自动复位的死机•不插CPU、内存、显卡等一块空的主板接通电源即可诊断出板中的重要信号情况•本卡采用十多个芯片的结构,兼容性最广,彻底解决了PCI卡应出“31”而在部分主板上出“00”等假码问题一、概述诊断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主板中BIOS内部自检程序的检测结果,通过代码一一显示出来,结合本书的代码含义速查表就能很快地知道电脑故障所在。

尤其在PC机不能引导操作系统、黑屏、喇叭不叫时,使用本卡更能体现其便利,使您事半功倍。

BIOS在每次开机时,对系统的电路、存储器、键盘、视频部分、硬盘、软驱等各个组件进行严格测试,并分析硬盘系统配置,对已配置的基本I/O设置进行初始化,一切正常后,再引导操作系统。

其显著特点是以是否出现光标为分界线,先对关键性部件进行测试。

关键性部件发生故障强制机器转入停机,显示器无光标,则屏幕无任何反应。

然后,对非关键性部件进行测试,对有故障机器也继续运行,同时显示器无显示时,将本卡插入扩充槽内。

根据卡上显示的代码,参照你的机器是属于哪一种BIOS,再通过本书查出该代码所表示的故障原因和部位,就可清楚地知道故障所在。

二、十六进制字符表三、诊断卡的部件说明图四、指示灯功能速查表5V 电源空板上电即应常亮,否则无此电压或主板有短路。

-5V 电源空板上电即应常亮,否则无此电压或主板有短路。

(只有ISA槽才有此电压)3V3 电源这是PCI槽特有的3.3V电压,空板上电即应常亮,有些有PCI槽的主板本身无此电压,则不亮。

五、使用流程图(以最小系统为例)六、故障代码含义速查表查表必读:(注意事项)1、特殊代码“00”和“FF”及其它起始码有三种情况出现:①已由一系列其它代码之后再出现:“00”或“FF”,则主板OK。

电脑主板故障诊断测试卡使用说明书

电脑主板故障诊断测试卡使用说明书

00 . 已显示系统的配置;即将控制INI19引导装入。

.01 处理器测试1,处理器状态核实,如果测试失败,循环是无限的。

处理器寄存器的测试即将开始,不可屏蔽中断即将停用。

CPU寄存器测试正在进行或者失败。

02 确定诊断的类型(正常或者制造)。

如果键盘缓冲器含有数据就会失效。

停用不可屏蔽中断;通过延迟开始。

CMOS写入/读出正在进行或者失灵。

03 清除8042键盘控制器,发出TESTKBRD命令(AAH)通电延迟已完成。

ROM BIOS 检查部件正在进行或失灵。

04 使8042键盘控制器复位,核实TESTKBRD。

键盘控制器软复位/通电测试。

可编程间隔计时器的测试正在进行或失灵。

05 如果不断重复制造测试1至5,可获得8042控制状态。

已确定软复位/通电;即将启动ROM。

DMA初如准备正在进行或者失灵。

06 使电路片作初始准备,停用视频、奇偶性、DMA电路片,以及清除DMA电路片,所有页面寄存器和CMOS停机字节。

已启动ROM计算ROM BIOS检查总和,以及检查键盘缓冲器是否清除。

DMA初始页面寄存器读/写测试正在进行或失灵。

07 处理器测试2,核实CPU寄存器的工作。

ROM BIOS检查总和正常,键盘缓冲器已清除,向键盘发出BAT(基本保证测试)命令。

.08 使CMOS计时器作初始准备,正常的更新计时器的循环。

已向键盘发出BA T命令,即将写入BAT命令。

RAM更新检验正在进行或失灵。

09 EPROM检查总和且必须等于零才通过。

核实键盘的基本保证测试,接着核实键盘命令字节。

第一个64K RAM测试正在进行。

0A 使视频接口作初始准备。

发出键盘命令字节代码,即将写入命令字节数据。

第一个64K RAM芯片或数据线失灵,移位。

0B 测试8254通道0。

写入键盘控制器命令字节,即将发出引脚23和24的封锁/解锁命令。

第一个64K RAM奇/偶逻辑失灵。

0C 测试8254通道1。

键盘控制器引脚23、24已封锁/解锁;已发出NOP命令。

kscan使用方法

kscan使用方法

kscan使用方法KScan是一款常见的硬件测试工具,通常用于检测计算机的各种硬件问题。

它可以检测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以及一些电源、主板等基础设施。

使用KScan工具可以有效地检查硬件问题,解决计算机运行不流畅、突然死机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KScan工具。

一、准备工作1.下载软件:KScan软件可以在官网上下载,安装后在桌面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备份数据:KScan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对数据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先备份好重要的数据。

3.关闭其他程序:运行KScan工具之前需要关闭所有其他程序,保证KScan能够完整运行。

二、运行KScan工具1.运行KScan工具:双击桌面创建的KScan快捷方式,进入KScan的主界面。

2.选择测试模式:在主界面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测试模式。

一般选择一键测试模式,全面检测电脑硬件,对于新手来说最为方便。

3.开始测试:点击“开始测试”按钮,等待KScan开始测试运行。

4.查看测试结果:KScan测试完成后,会显示测试结果。

在测试结果中,会显示电脑硬件的详细参数信息。

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通过查询测试结果中的提示信息,快速定位问题原因。

三、解决问题1.根据测试结果定位问题:在测试结果中,定位电脑硬件问题。

一般KScan会在问题方面给出明确的提示。

2.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根据问题提示,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电脑硬件问题的处理方法,并根据提示进行解决。

3.调整系统设置:根据问题提示,可以尝试调整系统设置来解决问题。

例如,调整显卡驱动、调整内存频率等。

四、注意事项3.电源与电流: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电源和电流的连接。

如果测试过程中电流不稳定,可能会对硬件进行损坏。

4.定期测试:建议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硬件测试,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加以处理。

总结:KScan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硬件测试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找电脑的硬件问题。

在使用KScan时需要注意备份数据、关闭程序等细节问题,同时也需要定期使用KScan对计算机进行硬件测试,保障电脑的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主板测试卡使用方法PC 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在易用性上也大大的改善了,然而在装机及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发生一些问题。

经常装机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当你辛辛苦苦地买回来一大堆配件,满头大汗地把它们装在一起后,忐忑不安地按下电源开关,如果一切顺利还好办,可是更常见的是机器点不亮,或者PC喇叭发出一段动听的错误声音信号,然后死锁,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根本看不出来,只能挨个更换可疑的件。

最终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是很难,最难的是判断故障的所在位置。

诊断卡 PC机故障,按显示器上是否有显示为界,可以分成两大类故障:一类故障称为"关键性故障"。

PC机在开机时都要进行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即POST),在主板BIOS的引导下,严格检测系统的各个组件,如果计算机存在硬件故障,一般情况下会在此时反映出来。

POST 的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 BIOS→System Clock→DMA→64KbRAM→IRQ→Display Card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为关键性部件测试,任何关键性部件有问题,计算机都将处于挂起状态,只能按Reset键或重新开机,这一类故障就属于" 关键性故障",习惯上又将这些故障称之为"核心故障"。

产生核心故障的器件主要有:主板、CPU、显卡、内存和电源等;另一类故障称为"非关键性故障"。

检测完显卡后,计算机将对其余的内存、I/O口、软硬盘驱动器、键盘、即插即用设备、CMOS设置等进行检测,并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和出错报告。

在这期间检测到的故障,就是"非关键性故障"。

此时如果有不正常的设备,就会在相应的检测部位停下来并报告错误信息,提示用户选择是继续进行还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一切正常,计算机将设备清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按CMOS中设定的系统启动驱动器,装载引导程序(boot)启动系统。

根据POST时显示的出错信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到有问题的设备,但问题是,对于关键性故障,由于此时屏幕还没有信号,面对黑黑的屏幕,我们只能凭借 PC喇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来判断问题的所在位置,由于PC喇叭发出的错误提示种类繁多,用户记忆起来非常的困难,这就对一般用户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再加上PC喇叭发出的故障提示有时并不是十分的准确,我们并不能够将故障位置精确的定位,所以即使是专业的维修人员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检查故障位置。

精英、微星、磐英等主板上集成了硬件侦错(Debug)系统,在计算机开机时,该系统会自动检测主板上各种设备的状态,如果有部件发生了故障,会给出相关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使用者可以快速判断出主板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原因,而且非常的准确,无需再进行任何的核实,就可以进行维修了!图一目前,主板上的硬件侦错技术可以有3类,一类是以微星公司的D-LED 技术为代表的指示灯型(图一),该技术是将主板中BIOS的工作指令与主板上的四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相联结,通过发光管发光的不同组合(四个发光管共有16组状态),将主板的工作情况表达出来,通过查询该主板上的用户手册就可以得知不同的灯光形式所代表的故障含义,从而达到将电脑工作出现的故障可视化的目的。

数码指示灯型(图二)是用数码管代替二极管,也就是用两位数字的显示来代替四位的发达二极管,完成同样的故障显示功能。

与指示灯型相比,这个显示技术就显得更成熟一些了。

它可以显示出0-99之间的任意数字状态,比发光二极管的16种状态要多许多,另外,两位数字的代码显示对于快速查寻故障手册,也显得方便了许多。

现在磐英的主板大多在使用这个技术!而且效果也不错!语音提示型被誉为第三代的主板Debug技术,这个技术在大众公司的主板中比较的常见,这项技术是把语音提示与主板的报错代码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智能化水平较上面两个均有大幅的提高。

在正常工作地情况上,语音系统并不发音,但是一但主板工作出现问题,那么该功能将会自动启用,用清晰的语音向用户发出提示,方便用户的检查,从而达到方便地维修主机的目的。

如果你的主板不带硬件侦错功能的话也不要着急,你可以通过一块具有硬件侦错功能的外接卡来实现上述的功能,现在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产品了,称为Debug卡、诊断卡或POST卡。

诊断卡的分类及特点图三主板诊断卡的种类比较多,比较专业的主板诊断卡(图三),也具备比较复杂的功能,如Dual port(双面接口,即上下两面接口分别为ISA和PCI)、自动重启、外接显示LED、Step by Step trace(步步跟踪)等,不过售价也比较高。

市场上面向普通用户的主板诊断卡,功能相对较少,售价较低,使用也比较方便。

下面以市场上常见的主板诊断卡为例,介绍一下主板诊断卡的原理、安装、使用及维修方法。

图四图五主板诊断卡卡按接口形式分为ISA卡和PCI卡及双口卡。

ISA卡(图四)主要是兼容性极强,能更早、更全面地反应系统状态,但ISA接口无法校验 PCI 相关信息和3.3伏电压,而且现在好多主板已取消了ISA插槽方面,所以,PCI 卡也比较流行;PCI卡需要初始化,无法得到主板启动后--初始化之前的系统信息。

另外,PCI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是共用的,它们通过10个脉冲时间来区分当前信号是地址还是数据,这样就有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报警甚至乱码,即有时候PCI的Debug卡检查出的错误信息不太正确;如图五所示的Debug 2000具有双面接口,可以方便地用于ISA和PCI插槽,灵活全面地检测出主板的工作状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卡上的电路构造不很复杂,由两位数码管、八颗 LED、10块集成芯片以及少量的阻容元件构成,整个插卡上元件的用料不错,焊接精良,虽然没有复杂的电路,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卡上的数码管可以把我们需要的POST代码显示出来,在PC的操作系统引导工作完成前,数码管显示的代码总处于变化状态,一旦停住,便可通过查阅使用手册获知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该卡不仅可以对硬件信息进行监控,还可以侦测电源的电压情况,在数码管右方的4颗LED指示灯就是显示+5V、-5V、+12V、-12V 四组电源的供电情况的,四颗LED的颜色各不相同,用户可以轻松区分;数码管左方的4颗LED分别为主板分频信号显示、BIOS读显示、主振信号显示、复位信号显示灯,这8个信号在主板维修时会派上大用场。

该卡的另一特色是在卡上加装了相应的保护电路,万一把卡插反,主板及插卡将都不工作,但不会烧主板及插卡。

由于8位ISA接口极易安装错误,说明书上强调卡的元件面应朝向主板的电源插座方向。

将该卡按正确的方向插到主板的ISA插槽,并打开计算机后,卡上的数码管就开始显示POST代码,显示的数字随启动的进程不断变化,如果能够正常进入操作系统,则卡上的数码管最后显示为"FF",表示开机自检正常;如果在启动时出现了问题,则数码管就会显示故障发生时的POST代码,通过查阅随卡附送的POST代码手册,便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主板诊断卡附带的使用手册内容极为详尽,不但包括了主板诊断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说明,而且详细介绍了PC机BIOS的开机动作原理及各POST代码的含义。

手册中还提供了AWARD、AMI和PHOENIX三种BIOS的POST代码列表,还为AWARD BIOS提供了代码速查表,所有POST代码都采用了中英文对照,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主板诊断卡的工作原理:主板诊断卡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每个厂家的BIOS,无论是AWARD、AMI 还是PHOENIX的,都有所谓的POST CODE,即开机自我侦测代码,当BIOS要进行某项测试动作时,首先将该POST CODE写入80h地址,如果测试顺利完成,再写入下一个POST CODE,因此,如果发生错误或死机,根据80H地址的POST CODE 值,就可以了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Debug 卡的作用就是读取80H地址内的POST CODE,并经译码器译码,最后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这样就可以通过Debug卡上显示的16进制代码判断问题出在硬件的那一部分,而不用仅依靠计算机主板那几声单调的警告声来粗略判断硬件错误了。

通过它可知道硬件检测没有通过的是内存还是CPU,或者是其他硬件,方便直观地解决棘手的主板问题。

以此类推,还可以判断超频的限制硬件是哪一个,做到有的放矢,查障无忧。

常见的错误代码含义如下:1、"C1"内存读写测试,如果内存没有插上,或者频率太高,会被BIOS认为没有内存条,那么POST就会停留在"C1"处。

2、"0D"表示显卡没有插好或者没有显卡,此时,蜂鸣器也会发出嘟嘟声。

3、"2B"测试磁盘驱动器,软驱或硬盘控制器出现问题,都会显示"2B"。

4、"FF"表示对所有配件的一切检测都通过了。

但如果一开机就显示"FF",这并不表示系统正常,而是主板的BIOS出现了故障。

导致的原因可能有:CPU 没插好,CPU核心电压没调好、CPU频率过高、主板有问题等。

用主板诊断卡来超频:以前,我们在超频中出现黑屏现象时,无法确定是内存、AGP显卡还是IDE 设备出了问题,只好凭自己的经验插这个拔那个,结果也许还是徒劳。

现在,只需看看POST卡上显示的代码,即可确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我的PC使用的主板是升技 BE6-II,CPU是赛扬II533,内存是LG的PC100 128M。

把主板诊断卡插在主板上,进行下面的超频测试。

先在66MHz外频下做正常开机,接通电源,电源LED指示灯全亮,证明电源没有问题,其它几个LED指示灯的状态也正常,RESET指示灯不停闪烁,数码管上显示的数字不停变化,最后停留在"FF",系统自检完毕,一切正常。

赛扬Ⅱ 533(66.6×8=533)具备一定的超频实力,其倍频已锁,只能超外频,将外频超至100,即100×8=800的主频,开机无法正常启动,显示器没有反应,数码管显示自检码"0D",查手册得知,"0D"表示"侦测初始化显示界面",由此分析是显卡跟不上,尝试PCI用4分频,AGP用2分频后开机正常。

由此可知,平时很不容易弄明白的事情,用Debug卡很容易就判断出来了,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继续超到 110MHz,无法开机,自检码一直是"FF",说明CPU根本就没有工作,把CPU电压设置在1.7V,顺利开机,运行较大程序,未出现死机现象, CPU 温度没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